我国结构性失业的成因探究(一)
论我国失业及其治理对策

一、我国城镇失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一)总量性原因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二)劳动力素质原因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显著,许多新兴行业、新兴工种人才紧缺,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我国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必然不断地进行调整。
首先,从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一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老的产业不断被淘汰。
其次,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就业岗位就要从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转移。
失业问题探讨

失业问题探讨提要我国目前面临严峻的失业和就业增长缓慢问题;就业的总量矛盾、结构矛盾和素质矛盾并存;高增长与高失业现象并存;需求瓶颈、体制瓶颈和观念瓶颈共存;就业压力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等基本特征。
本文主要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和成因以及将如何看待失业问题和有效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失业现状;成因一、我国失业现状分析我国的改革开放,意味着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如果说我国的商品或产品市场的发展已经较快地适应了新市场化的发展模式,那么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在整体上仍然处于艰难的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轨道的转型时期。
一方面从改革角度看我国的就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基本上摆脱了过去的城乡就业完全分割、城市就业统包统配、乡村就业自然经济状态的局面,呈现出了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时期所共同具有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不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劳动力要素的使用效率日益提高、各个类型的劳动力收入水平在各个层次上逐渐趋于全国统一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我国的就业仍然受制于各种因素而尚未能够顺利转轨,出现了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时期不常见的失业、就业问题,而且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就业形势愈加严重。
二、我国目前失业率维持在4.3%左右现状的原因分析首先我们要在此澄清的问题是,这里的 4.3%所指的是城市登记失业率。
所以,这个数据能否完全反映我国目前的失业情况还有待考证。
在城市登记的失业人员多数为下岗职工、低保人员,而我国目前劳动用工比例占有很大比重的农民工则很难在这个数据里得到准确反映。
而很多面临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也不会去参加这种登记,所以对这个数据我们在此仅作参考。
仅从数据上讲,对于我国目前的失业率,我们认为并不是过高,存在问题但还不至伤其根本,而造成目前的失业现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隐性失业向显性失业的转变。
首先,大学生取消包分配,使一部分人从以前的一种隐性失业转为了显性失业,以前可能只是对分配的工作不满意,不对口,而现在干脆就没了工作机会。
中国失业现状现象的状况、问题、成因及对策

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
Hale Waihona Puke (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2.保证小额贷款的顺利发放。小额贷款因盈利率 很低,无法保证商业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建 议由与门的政策性银行来承担这一职能;同时,对下 岗职工自谋职业提供信贷支持,应建立一丧担保基金, 对经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提供担保,消除下岗职工获 得创业资金的障碍。 3.税收减免政策应从集丨在服务业逐步扩大到制造业, 因为制造业能容纳更夗的产业工人,对吸收下岗人员 夗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至免税。
全球最突出的发展问题是就业不失业。国际劳工 组织二10月19日在日内瓦发布《2011年全球青年就业 趋势报告》指出,青年人失业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丨 国家同样存在,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企、就业乏力, 2010年爱尔兰青年失业率高达27.5%,在意大利、希 腊、英国等欧洲国家,15岁至24岁青年人长期失业率 较24岁以上成年人高出两三倍;在一些发展丨国家, 年轻人就业难,有丌少青年从亊危险繁重、朝丌保夕的 工作。报告指出,过去20年里,丨东和北非地区近四 分乊一的年轻人失业,丌少年轻人找工作四处碰壁,失 望和愤怒情绪高涨,这一问题也成为引发该地区社会劢 荡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丨国失业不就业的全球背景。
中国失业的问题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形势严峻 自20丐纪90年代以来,平均有3%-4%的职工 从国企丨分离出来;同时,集体企业也参照国有企业 迚行改革,下岗人员迚一步扩大。1993-1999年, 丨国下岗人员数量从300万人猛增到1174万人,年 平均增长率高达40%。2000年以来,虽然政府加大 再就业保障力度,解决了部分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 但这部分人员数量依然较大,所以下岗失业人员已经 成为丨国失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国经济政策和雇佣责任法规不断完善,但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
在经济学中,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许多学者都在探究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通过对各种理论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一、失业概述失业是指在寻求工作而未能获得工作机会的人数。
它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到许多方面,如经济、社会、政治等。
失业不仅会对个人造成经济上的困境,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如提高社会安全风险,降低生产力和国民经济水平。
在经济学中,失业又被分为多种类型,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等。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人们在找工作时出现阻力。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一些职位产生结构性就业缺口。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某些行业的需求与季节性变化有关,导致在某些季节或时期工作岗位需求不足。
无论失业的类型如何,它们都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失业现象的原因对于制定合理的失业政策和解决失业问题至关重要。
二、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经济学中,失业现象主要与经济周期波动、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将依次分析这些因素。
1.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周期波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发展的起伏。
这种起伏的特点是时间较长,具有周期性。
在经济繁荣时期,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下降;而在经济萎缩时期,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则会上升。
这是一种与整个经济体有关的失业,与个人的特定能力无关。
2.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机制是指在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之间形成的一种市场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招聘员工需要遵循市场机制的规律,如工资水平与工作难度、生产效率相关等。
在市场中,实行竞争性招聘,雇主会根据需求量决定雇佣劳动力的数量,雇员会根据报酬和各种福利决定选择就业的公司。
论述失业的原因和各类

论述失业的原因和各类
失业是指一定时期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丧失了从事有偿工作的机会而
无法获得收入的现象。
失业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还影响着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
经济原因:
1.不景气的经济状况
当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好,各类企业不景气,就会导致裁员、倒闭等现象,提高失业率。
2.结构性失业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环境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一些产业的兴起和消失。
由
于技术进步,一些传统产业被新兴产业所取代,而这个过程会带来一
些技能和技术不匹配的现象。
3.国际贸易和外汇储备
国际的贸易制度和外汇储备的变化也会对一个国家的失业率造成影响。
如贸易保护主义等政策,会使得出口企业订单减少,从而裁员或停产。
国外的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也会对国内经济状况造成影响。
社会原因:
1.教育水平问题
失业与教育水平往往也有关。
一些企业需要的人才特别具有某一方面
的技能和素养,这种人才短缺,而那些没有这种技能和素养的人就失去了工作机会。
2.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
当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下降时,会减少社会人口中的经济活动,就会增加失业率。
3.政府政策
政府经济政策的不合理、失误等也会造成劳动力短缺,从而推高失业率。
总结:
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相关。
要减少失业率,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从多方面来促进就业,提高失业人员的技能和素养,以及建立稳定的社会制度和就业环境。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宏观经济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冯国基 甘肃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失业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
在某些程度上,适当的失业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但过高的失业率则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
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为了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繁荣,维护社会稳定,降低失业率迫在眉睫。
关键词:失业;因素;影响;基本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0-0003-02一、我国失业现状及其特征分析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
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
根据我国现在实际情况来看,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依旧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劳动力的充裕使得很多人仍然处于未就业状态。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1992 年之后,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在逐年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也随之在上升。
尤其2005-2006年的失业人数剧增,虽然之后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依然显示出上升趋势,失业总量还是相当大的。
虽然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已经很高了,但实际失业率还远高于此。
(二)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带来巨大失业问题目前我国有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无法在当地就业,这种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却愈加严重。
以前的农民有大量的农耕用地,而且自己也比较安于现状,安安稳稳地种田。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不限于解决温饱问题,更多希望自己可以过上小康甚至更高层次的生活,于是很多80后的农民不安于在家种田,希望走出去能有更多的打工机会,这些劳动力便会向经济发达一点的城市涌入,造成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三)第三产业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存在差异在社会经济不断增长下,第一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地降低,原本在第一产业领域就业的劳动力会逐渐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实证分析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实证分析作者:李津津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6期[摘要]失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业,目前我国的失业问题相当严重,其恶化的潜在趋势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失业却是相当的严峻,人口、结构、发展、周期、体制因素都是我国失业的成因,而我认为结构性因素将会是随着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本文用翔实的数据,客观的态度,利用经济模型对失业的结构性成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被动性失业实证结构一、模型建立及对问题的分析针对结构性失业,国内大多研究都是通过奥肯定律和实证分析来说明我国失业的原因、现状,但针对具体的三次产业是如何对失业的影响而导致这么大的就业缺口,很少做出分析。
关于失业的治理政策,大致上可以分为⑴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和⑵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基于这样的信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彻底消除失业现象是不可能的,就业水平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是难以改变的。
既然消除失业现象是不可能的,而失业又会造成社会成员收人的巨大差异,那么就应该实施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对失业者进行救济,也就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使失业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必然造成一定的被动失业,针对这部分失业,我们应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而针对主动失业,下面主要从我国产业结构转化过程的实证分析找出我国目前失业的主要原因。
根据1990年到2006年,我国的就业人数变化情况,以及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情况,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网。
我们将计量模型设定为EMPL=C+a1STRU1+a2STRU2+a3 STRU3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个简单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从上面这个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一下结论EMPL= 42120.74 + 3.5247STRU1 - 0.8787STRU2 +0.4178STRU3t = (10.6943)(-3.6258)(1.7188)R2= 0.9567 F=184.0186 S.E=2680.243其中STRU1表示的是第一产业 STRU2表示的第二产业 STRU3第三产业EMPL表示的是就业人数。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5 2
广 西师 范学 院学报 ( 哲学社 会科 学版 )
20 08年
与社会有 效 就 业 和 求 业 人 口的 专 业 结 构 发 生 错
位, 同时 劳 动者 的 现 实水 平 与社 会 对 其 知 识 、 技 能 、 验 、 质 的要 求不 相 适应 , 劳 动力 市 场上 经 素 使
放 矢地 加 以 解 决 。
[ 关键词] 大学毕业 生; 结构性失业 ; 需矛盾 供 [ 中图分类号] G 7 . 438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5 2 ( 0 8 0 —0 5 —0 0 2 27 2 0 )2 0 1 4
到 10万 。以上数字 直观 地表 明 : 7 近几 年来 , 高校
激增 至 4 3万 , 1 比前 一 年 增 加 7 5万 人 , 幅 达 增 2 % , 全 国对 高校毕 业生 的需 求 约为 1 6 5万 , 2 而 6. 比 20 0 5年 实 际 就 业 减 少 2 % 3; 国 家 权 威 部 2 据 门最新统计 ,0 7年全 国普 通 高校 毕 业 生 人数 达 20 到 4 5 , 20 9 万 比 0 6年 增加 8 2万 , 比增 幅 达 l . 同 9
维普资讯
20 0 8年 4月 第2 9卷 第 2期
广西师范 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un l f u nx ec es d ct nU i ri (oi c neE io ) o ra o a g i ahr uai nv s yS c l i c dt n G T E o e t aS e i
性矛 盾就 成 了制 约 大学 生 就 业 的 主要 症 结所 在 , 结 构性 失业也 成 了时下大 学生 就业 的一大 瓶颈 。 结 构性失 业是 指“ 由于经 济结构 的变化 , 动 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成因探究(一)
摘要:失业压力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而结构性失业问题在我国
已相当突出,它已成为我国失业类型中的一大类,给我国经济社会的
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探讨
了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失业;结构性失业;大学生失业
研究就业和失业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宏观经济重
要风向标之一的就业率和失业率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从总体上看呈增长趋势,从2001
年的3.6%到2005年的4.2%,增长了0.8个百分点。尽管我国城镇登记
失业率在2003年达到4.3%的一个高峰后,2004年、2005年都为4.2%,
比2003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但我国的失业压力将是一个长期性的
问题。尽管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但失业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
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在我国总量性失业压力长期存在的背景下,
结构性失业成为治理我国失业问题的“硬核”。当前,结构性失业问题在
我国相当突出。它已成为我国失业类型中的一大类,给我国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认真深入地分析结构性失
业问题,积极寻求结构性失业的形成原因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课题。
关于结构性失业问题,有关经济学理论已专门研究过。不过,这些理
论一定要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经济学理论指出,
结构性失业与劳动力市场较为长期变动相联系。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
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就为
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的变动要求劳动力的流动能迅速适应这些变动。
但由于劳动力有其一时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和性别结构等
障碍,很难适应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动,从而就会出现失业,即结构性
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
作无人做的“空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种失业
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及结构性失业现状
(一)高新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创新人才等高级人才缺乏
我国高新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创新人才等高级人才缺乏,而这样的
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才能完成。这就导致有工作无人做的
“空位”现象。在一些媒体中,经常有高薪诚聘经理、董事、学术带头人
等的各种启事,其年薪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不等。但应聘者却很
少,因为很少有人能够胜任所应聘的工作。
(二)有一“技”之长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这部分人曾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应有的
作用。但是,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条件发生了根
本性的变化,原来需要许多熟练工人进行劳作的工作,几台机器就可
以代替他们完成任务,而他们的这一“技”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
如今的生活需要,甚至毫无用处。并且他们也只有这一“技”,因此,在
新的时代条件下,他们最终变得无“技”可谈。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
这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我国农业大多数还未
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不少地方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投入多产
出少,有时甚至血本无归。于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大量农村剩余
劳动力脱离农业,进入城市,想进入其他行业谋求发展。但他们文化
水平低,信息不灵通,除了卖力气以外,无任何劳动技能,因此,他
们在城市里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四)高校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怪现象
一方面是不少企业对人才的求贤若渴,而另一方面却出现大学生就业
难的现象。作为国家精英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一向被人们认为是最
不用担心的事情。然而,随着1999年高考扩招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
2003年毕业并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时,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开始逐渐
显现出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客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