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规律的探究

合集下载

病理性瘢痕组织内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

病理性瘢痕组织内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

病理性瘢痕组织内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聂芳菲;张哲【摘要】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其发生、发展的主体细胞.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真皮浅层和真皮深层的成纤维细胞以及瘢痕疙瘩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形态、功能、分子表型等方面均具有异质性.真皮深层的成纤维细胞可能是形成增生性瘢痕的主要细胞来源;而瘢痕疙瘩的形成则包含了真皮浅层和深层成纤维细胞的共同作用,并与其组织内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有关.【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6【总页数】3页(P2892-2894)【关键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异质性;不同部位【作者】聂芳菲;张哲【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Q291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两者的实质都是以成纤维细胞为主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产生大量的胶原蛋白,使细胞外基质成分在组织中大量沉积,而难以被机体吸收或重塑的病理状态。

增生性瘢痕表现为高出正常皮肤、质地较硬的皮肤纤维化疾病。

瘢痕疙瘩更是瘢痕形成机制的代表性病变,是整形外科和皮肤科在临床治疗中面临的重大难题。

与增生性瘢痕相比,瘢痕疙瘩的临床特点为创伤诱因不明显、增长速度过快、不易退化、向周围正常皮肤浸润扩散,并超出原皮损范围。

早期常伴有炎性浸润带,手术切除后易复发,且复发范围可超过原瘢痕范围[1]。

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发现,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瘢痕组织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采取分层和(或)分部位研究,如真皮浅层和真皮深层;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中央部和周边部[2]。

该文就病理性瘢痕基础研究中关于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不同层次、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差异作一综述,并探讨瘢痕组织内部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与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的关系。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每课一练(解析版)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每课一练(解析版)

1.3.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学习目标】1.多细胞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2.人体有哪些基本组织3.人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自学导航】一、细胞分化1. 定义: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 结果: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二、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1. 上皮组织:- 分布:体表和管腔内表面。

- 构成:由上皮细胞构成。

- 功能: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例如口腔上皮、皮肤上皮、小肠腺上皮等。

2. 肌肉组织:- 构成:由肌细胞组成。

- 功能: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能使机体产生运动。

- 分布:骨骼肌多附着在骨骼上,平滑肌多分布在胃、肠等器官管壁上,心肌分布在心脏壁内。

3. 神经组织:- 分布:分布在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各处。

- 构成:由神经细胞构成。

- 功能: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4. 结缔组织:- 分布:分布广泛,如骨组织、血液、脂肪、韧带等都属于结缔组织。

- 特点: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较为疏松。

- 功能: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1. 定义: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作器官。

2. 举例:心脏主要由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胃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等。

四、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1. 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2. 人体的八大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相互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课后习题】一、概念检测1.基于对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的认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点阵CO2激光作用皮肤光老化模型后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特征

点阵CO2激光作用皮肤光老化模型后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特征

( 2 0 1 2 0 2 2 7 0 1 9 1 M’ S )
激光干预小鼠光老化皮肤的修复过程,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i st r i bu t i on ch ar ac t er i s t i cs o f epi de r mal s t em c el l s a f t e r t r ea t men t wi t h f r ac t i on al
CO=l a s e r i n a mo d e l o f s k i n p h o t o a g i n g
T a n J u n , Di n g We i , L i Ga o - f e n g, L i B o, Qi n Xi a o - d o n g
Pr o vi nc e。Chi na
Ab s t r a c t
BACKGROUND: Th er e ha s b e en s om e p r ogr es s i n cl i ni c aI a pp l i c a t i on of f r a c t i on a J C02 J as e r f or t r e a t men t of f a c i a I ph o t o ag i n g. Ho wev e r ,l i t t l e i s k n own ab ou t t h e c ha n ge l aw o f ep i d er mal s t e m c el l s d ur i n g wou n d
中 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 7 7 眷 第6
2 0 1 3 — 0 2 — 0 5出版
w w w. C R T E R . o r g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T i s s u eE n g  ̄e e r i n gR e s e a r c h F e b r u a r y 5 , 2 0 1 3 V o 1 . 1 7 , N o . 6

皮肤鳞癌组织角蛋白19表达特征的实验研究

皮肤鳞癌组织角蛋白19表达特征的实验研究

皮肤鳞癌组织角蛋白19表达特征的实验研究龚颖;徐克前【期刊名称】《实用预防医学》【年(卷),期】2003(10)4【摘要】目的通过对皮肤鳞癌组织角蛋白 19表达特征的研究 ,探讨表皮干细胞与皮肤鳞癌的关系。

方法选择皮肤鳞癌患者 10例 ,旁开病变组织 2 cm作切口切除病变组织 ,取癌组织和皮肤鳞癌周边组织做检查 ,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 (SP)免疫组化法 ,以小鼠抗人角蛋白 19型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角蛋白 19表达阳性细胞的分布特征。

结果正常皮肤只有表皮基底层和附属器有角蛋白 19表达阳性细胞 ,而癌组织内的角蛋白 19表达阳性细胞不仅比正常皮肤多 ,且分布紊乱 ,其核大小不等 ,形态各异 ,皮肤鳞癌周边组织中的表皮有多层角蛋白 19表达阳性细胞 ,但分布有规律 ,无异形性。

结论皮肤鳞癌与表皮干细胞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总页数】2页(P466-467)【关键词】皮肤鳞癌;表皮干细胞;角蛋白19【作者】龚颖;徐克前【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医学技术与情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正常皮肤和新生疤痕组织表达角蛋白19的比较性研究 [J], 罗成群;周鹏翔;谷永红;杨元华;贺全勇;杨军;李高峰;彭长缨;彭浩;李萍;高新明;姜冰;陈铁夫;周建大2.角蛋白19在皮肤癌组织中表达特征的实验研究 [J], 周鹏翔;罗成群;谷永红;彭长缨;杨军;杨元华;贺全勇;姜冰3.人胎儿不同发育时期皮肤β1整合素、角蛋白19,10表达特征及其与创面无瘢痕愈合关系的研究 [J], 赵志力;付小兵;孙同柱;李建福;程飚;杨银辉;陈伟;盛志勇4.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β1整和素及细胞角蛋白K19表达特征及其与创面修复结局关系的研究 [J], 孙晓庆;付小兵;孙同柱;顾小曼;陈伟;盛志勇5.角蛋白CK10和CK19在组织工程皮肤和正常在体皮肤表达差异的意义 [J], 刘源;金岩;王新文;赵宇;董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06讲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06讲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06讲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知道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2.知道动、植物体的组织、器官的种类、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

3.知道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名称、组成、功能和联系。

4.知道生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

模块一: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1.人与许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2.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加(如果是单细胞生物还意味着生物个体的增加)。

3.细胞生长: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

4.细胞分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例题1](2022秋•金东区期末)如图所示,该过程表示细胞的()A.生长B.分化C.分裂D.分裂和分化【解答】解:A、细胞体积没有增大,所以不是生长,A错误B、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是分化,B错误C、一个细胞裂成了两个细胞,C正确D、细胞由一个变成两个,只是数目增加了,而形态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细胞只进行分裂,没有分化,D错误故选:C。

[例题2](2022秋•仙居县期末)最近,广州中山医院的科技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将一只老鼠的肝脏切除,并在肝脏部位移植上老鼠的胚胎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药物的诱导下,最后又长出了新的肝脏.这个从胚胎干细胞变为新肝脏的过程,相当于细胞的()A.分裂B.生长C.分化D.分裂、生长和分化【解答】解:由分析知道:将一只老鼠的肝脏切除,并在肝脏部位移植上老鼠的胚胎干细胞。

这些干细胞在药物的诱导下,最后又长出了新的肝脏。

这个从胚胎干细胞变为新肝脏的过程,相当于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故选:D。

[例题3](2022秋•乐清市校级期末)如图表示两类生物细胞分裂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图乙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简述人体皮肤的详细分层结构

简述人体皮肤的详细分层结构

人体皮肤是最大的器官,由多个分层结构组成。

下面是人体皮肤的详细分层结构:表皮(Epidermis):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多个细胞层组成。

它是由角质层、颗粒层、透明层和基底层构成的。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角质层是最外层的层次,由死亡的角质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含有角蛋白,形成了一个保护屏障,防止外界物质进入皮肤,并减少水分流失。

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颗粒层下方是颗粒层,由含有颗粒状物质的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产生一种称为角蛋白的蛋白质。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透明层存在于手掌和脚底等厚皮肤区域,由一层透明的细胞组成。

基底层(Stratum basale):基底层是最底层的层次,含有活跃的细胞,称为基底细胞。

这些细胞不断分裂并向上推进,形成新的皮肤细胞。

真皮(Dermis):真皮位于表皮下方,由结缔组织构成。

它包含了血管、神经末梢、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重要的组织和器官。

血管:真皮中的血管提供养分和氧气,同时也帮助调节体温。

神经末梢:真皮中的神经末梢传递感觉信息,包括触觉、温度和疼痛等。

汗腺:真皮中的汗腺分泌汗液,帮助调节体温,并将废物排出体外。

皮脂腺:真皮中的皮脂腺分泌皮脂,帮助保持皮肤的滋润和柔软。

毛囊:真皮中的毛囊包围着毛发,毛囊的生长周期会导致头发的生长和脱落。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

它在保护和绝缘身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起到吸收冲击和保持体温的功能。

人体皮肤的分层结构提供了保护身体、感知外界刺激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每个层次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生理功能,保持皮肤的健康对于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ERK信号通路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ERK信号通路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ERK信号通路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李冰;王军爱【摘要】背景: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时易于分化和衰老,增殖能力有限,制约了其在皮肤组织工程的应用和发展,了解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可以为表皮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br> 目的:探索ERK信号通路在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

<br> 方法: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使用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抑制表皮干细胞ERK通路的活性,转染MEK1重组质粒过表达MEK1或者使用PMA激活ERK通路。

通过MTT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的增殖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表皮干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表皮干细胞标志蛋白K19和β1-整合素及分化细胞标志蛋白K10的表达。

<br> 结果与结论:①使用PD98059抑制ERK通路后,表皮干细胞增殖率下降,克隆形成减少,细胞分化加强;②过表达MEK1或者使用PMA激活ERK通路后,表皮干细胞增殖率上升,克隆形成能力增强,细胞分化受到抑制;③这些结果表明ERK通路在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中有重要的作用。

%BACKGROUND:Epidermal stem cel s (ESCs) cultured in vitro can easily become differentiated and aged, but have limited proliferation ability. These characters limit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SCs in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ESCs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would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SCs.<br>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role of the ERK pathway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SCs. <br> METHODS:ES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The activity of the ERK pathway was blocked by PD98059 and the activation of the ERK pathway was conducted by PMAor transfecting MEK1 recombinant plasmid to enable the overexpression of MEK1. The effect of activation or blockage of the ERK pathway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colony formation ability of ESCs was detected by MTT and colony formation assay,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ESCs markers K19 andβ1-integrin and differentiated cel marker K10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br> RESULTS AND CONCLUSION:When the activity of the ERK pathway was blocked by PD98059, the proliferation and colony formation abilities of ESCs were inhibited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was enhanced. On the contrary, activating the ERK pathway by PMA or upregulation of MEK1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colony formation abilities of ESCs but inhibited the cel differenti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RK pathw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SCs.【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6(020)045【总页数】7页(P6807-6813)【关键词】干细胞;分化;表皮干细胞;MAPK;ERK;增殖;克隆形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者】李冰;王军爱【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51医院皮肤科,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69027部队医务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表皮干细胞:是能够产生至少一种以上高度分化子代细胞潜能的细胞,具有终身、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

人表皮干细胞改良培养及其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人表皮干细胞改良培养及其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 晓 光 , 勇 , 敏 , . 核 巨噬 细 胞 集 落 刺 激 因子 对 人 皮肤 成 纤 9李 方 姚 等 单 维 细 胞 增 殖 和 胶 原 合 成 的 影 响 [ _中 国 美 容 医 学 , 0 0l() J 】 2 1,98:
l 4 一 l 1 19 l5 .
【OL b e C mpr o fh D a dMT sasfr uni ig l ]o nr D. o ai no teL H n T asy atyn s oq f
应用改 良的酶 消化法 ( 良法) 改 及传统酶消化法 ( 传统 法) 离、 养 h S s倒 置显微镜观察 细胞形 态,T 分 培 EC , M T法绘制 生长 曲线 、 免 疫组化 法测定 h S s E C 标志物 角蛋 白 1 ( 1 ) D 9 K 和 整合素的表达 , 9 并且进一步比较 上述 两种方法所获种子 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 皮肤 的形 态学的特 性。 结果 : 台盼蓝 染色显示改 良法细胞 消化分 离教为 9 . ±1 . 1 , 22 5 6 个 传统 法细胞消化分 离数为 6 . ± 5 85 0 2. 1 (<. 1 ; 艮法活细胞 比率是 (4±0 0 ) , 6 9 个 P OO )改 9 . 1% 传统法活 细胞 比率是 (5±0 0 ) ( <. 5 在 8天时改 良法细胞 M T 7 .4%P00 ) T 法 0 值 为 1 3 0传统 法为 O 7 9 改 良法较传统法活力好 , D _0 , .7 , 增殖快; 细胞免 疫组 织化学染 色显 示表 皮干细胞标志物 角蛋 白 1 9
cl dah aii rn uo a ao ts [】 JNe rsiMe, el et:v l t f e rn l p poi Jl uoc dyo s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中文■要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专业:外科学硕士研究生:陈晓东导师:利天增教授摘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抵御微生物入侵、紫外线辐射及防止水分的丢失、调节体温方面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皮肤的表皮能终身不断地自我更新,也能在皮肤损伤时进行修复,这有赖于基底层的干细胞(stemce儿s)持续增殖分化取代外层的终末分化细胞(terminally—differentiatedcelIs)的功能。

在这个更新的过程中,外层细胞的死亡脱落与基底层干细胞的分裂增殖始终保持平衡,这对维持正常的机体内环境十分重要。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stemcells)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广义的表皮干细胞包括基底层的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fo¨iCUlarstemeelis)等。

表皮干细胞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①慢周期性;②自我更新能力强。

按细胞动力学分析,表皮共有3种细胞:表皮干细胞、暂时放大细胞(transitamplifYingeells)和终末分化细胞,表皮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及终末分化低的特征,暂时放大细胞是表皮干细胞的子细胞,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增殖活动,从而维持表皮的完整性。

早在1979年PoaenCS等通过放射剂量一残存物(Radiationdose.survival)研究并证实干细胞占基底层细胞的2%~7%;而AlonsoL等通过实验显示有lo%~12%鼠的基底层细胞是具有分化为成熟细胞能力的干细胞;MajaMatic等通过对连接蛋白Cx43(Connexin43,Cx43)的研究认为在基底层细胞中约有10%的细胞为表皮干细胞;这些与目前根据细胞动力学和放射标记研究得出的干细胞的比例相一致。

虽然现在表皮干细胞在体内可以通过标记滞留或在体外通过克隆增殖来鉴定,但仍然缺乏一种能够很容易地鉴别出表皮干细胞的方法,因此对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寻找也就成为国内外学者进行研究的热点之~。

到一T一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中文-要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表皮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合素、角蛋白、基因物质P63(P63Protein)、CD3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34,CD34)以及双标记等方面。

研究较多的是细胞粘附受体中的整合素家族,其中Bl整合素被认为是表皮干细胞标志物之一,CD34可以鉴别具有干细胞或祖细胞特征的毛囊细胞,而P63也被认为是表皮干细胞的标志物之一。

研究目的1、深入研究正常人表皮千细胞与基底成熟细胞形态结构的差异,并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鉴定表皮干细胞的方法。

2、探讨表皮干细胞在全身各部位的分布规律,寻找新的“天然皮库”,并为“天然皮库”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在5例正常人尸体上各取21个不同部位的全层皮肤组织(死亡1小时内),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sp法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

2、电镜检查,观察表皮干细胞及基底成熟细胞超微结构有无差异。

实验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①足背P63的PU(阳性单位,符号为%)值(21.i9±6.89)最小,与身体其他部位均有显著性差异(P①05);头皮P63的Pu值(42.17±3.10)最大,与面皮、腋部、上臂内侧、前臂内侧、腰背部、手背、足背及足底有显著性差异(尸撒05):阴阜与面皮、腋部、上臂内侧、腰背部、手背、足背及足底有显著性差异(尸<n口国;各部位P63的Pu值从大到小排列为:头皮一阴阜一阴囊一大腿内侧-d,腿外侧一腹部一上臂外侧一小腿内侧一前胸一大褪外侧一颈项一前臂外侧一手掌一手背一前臂内侧一腋一上臂内侧一足底一腰背一面皮一足背。

②头皮CD29的PU值(29.13±4.99)最大,与身体其他部位均有显著性差异(尸m掰):足底CD29的PU值(11.89±1.52)最小;阴囊与面皮、腰背、上臂内外侧、手掌、手背、腹部及足底有显著性差异(尸以05):阴阜与足底有显著性差异(P4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各部位CD29的PU值从大到小排列为;头皮一阴囊一阴阜--d,腿外侧一足背一腋--d,腿内侧一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中文麓要大腿外侧一大腿内侧一前臂内侧一前臂外侧一颈项一前胸一面皮一腰背一上臂内侧一上臂外侧一手掌一手背一腹部一足底。

③头皮双标记的Pu值(18.96±0.57)最大,与身体其他部位均有显著性差异(Pm05):足背双标记的Pu值(6.u±1.43)最小;阴囊与阴阜、大腿内、外侧、小腿外侧无显著性差异(修n05),与其他部位均有显著性差异(Pm卿:阴阜与阴囊、大腿内外侧及小腿内外侧无显著差异(抄n05),与其他部位均有显著性差异(Pm05)。

各部位双标记的pU值从大到小排列为:头皮一阴囊一阴阜--d'腿外侧~大腿内侧一大腿外侧一小腿内侧一颈项一腹部一腋一前臂内侧一手掌一面皮一前臂外侧一前胸一上臂外侧一手背一腰背一足底一上臂内侧一足背。

④不同部位P63的Pu值的总体均数为34.42+5.86,不同部位CD29的Pu值的总体均数为16.04±4.79。

不同部位双标记的PU值的总体均数为10.21±3.83。

(见正文表1)⑤正常人不同部位有毛发组与无毛发组P63、CD29及双标的PU值有显著性差异(pm0001)。

(见正文表3)⑥躯干组与四肢组P63、CD29及双标的PU值无显著差异(p)以05)。

(见正文表4)⑦屈侧与伸侧P63、CD29及双标的Pu值无显著差异(p,)口05)。

(见正文表5)2、透射电镜显示①头皮的表皮干细胞体积小,略呈圆形,胞浆少,细胞器少,未见突起和弹力丝。

胞浆内线粒体幼稚,嵴少。

还可见较多的内质网。

细胞核较大,常染色质丰富,游离核糖体丰富,核仁明显。

表皮干细胞分布在毛囊根部外根鞘、靠近皮脂腺处。

(见正文图1)②头皮的暂时放大细胞体积较小,呈圆形,细胞器较少,可见溶酶体。

胞浆较少,突起较少,核较大,核仁较明显,线粒体较幼稚,糖原稍多,弹力丝少。

位置靠近毛囊根部外根鞘上部。

(见正文图2)③表皮基底层的表皮干细胞体积小,略呈圆形,胞浆少,细胞器少,未见突起和弹力丝。

胞浆内线粒体幼稚,嵴少。

游离核糖体丰富,核仁很明显。

(见正文图3)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中文■要结论l、在表皮的基底层、毛囊根部的外根鞘处以及汗腺和皮脂腺腺上皮处存在表皮干细胞。

形态结构上处于明显的未分化状态,与基底层成熟细胞有明显的差异。

2、P63单标记、CD29单标记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而P63和CD29双标记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

3、不同部位双标记的Pu值(%)的总体均数为lO.2l±3.83。

与目前细胞动力学和放射标记研究得出的干细胞的数量(10%左右)相比,用P63、CD29免疫组化双标记来鉴定表皮干细胞的方法较精确,且简单、有效。

4、P63单标记、CD29单标记、P63和CD29双标记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不同:头皮、阴囊和阴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较高,而其它部位组织中如手背、腰背、足底、上臂内侧和足背等的阳性表达较低。

——可能是头皮、阴囊、阴阜作为人体“天然皮库”的理论依据之一。

关键词:皮肤表皮干细胞标志物垂塑△至回墅篁鏖壁壹鏖王塑塑坌塑塑堡塑坚蜜塞塞苎曼AStudyofth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epidermalstemcellsinnormalskinatdifferentpartsMajor:SurgeryMedicalmastercamtidare:Ch.en.,残,tao-dongSupervisor:Prof.LiIIan-zeng鲫tofBurns,theFirstAffdiatedHospital,SunYat-sen踟^憾妙伽q鼬口Ⅳ,Guangdong,P.ItC510080ABSTRACTAsthebiggestorganinhumanbody,skinplaysanimportantroleinprotectingmicrobialinvasion,ultravioletradiationandwaterloss,togetherwithregulatingbodytemperatureMeanwhile,skinisthecomponentofimmunesystem,TheepidermisrenovatesthroughoutthelifetimeThestemcellsinthebasallayerproliferateanddifferentiatecontinuouslytosubstitutetheterminallydifferentiatedcellsintheouterlayersothattheskinconstructionbeupdatedThereisabalancebetweenthedeathanddetachmentofcellsinouterlayerandstemcellsinbasaIlaye卜一thisisthefundamentalrequirementtoobtainnormalstructureoftissuesandhomeostasis.ResearchesofepidermalstemcellshavebeenoneofthehottesttopicsinrecentyearsGenerally,epidermalstemcellsincludestemscellsinbasallayerandthefollicularstemcells.ToacquainttheultimatecharacteristicsofstemcellsisofgreattwomostdistinguishedimportancetoidentifythestemcellsStemcellsshowcharacteristicsThefirstisslownessofcellcycleThesecond,greatpowerofself-recruitmentTherearethreetypesofcellsinepidermisaccordingtocellulardynamicanalysis:epidermalsterncells,transitamplifying(TA)cellsandterminallydifferentiatedcellsEpidermalstemcellsdemonstratethecharacteristicsofpowerfulnessofself-recruitmentandlowdegreeofdifferentiation.TAcellsaretheV堡堂△至旦塑篁鏖壁查鏖王塑堕坌塑塑堡塑墅壅萎壅蔓曼incertaindaughtercellsofepidermalstemcellsThesetwotypesofcellsproliferatecircumstancestomaintaintheintegrityofepidermisPosenCSetalin1979provedthatstemcellstookup2%一7%ofbasallayercellswithradiationdose—survivalthatthereweretechniqueAndAlonsoLetalvedfiedinratexperimentalstudy10%-12%stemcellsinthebasallayer,whoshowedtheabilitytOdifferentiateintomaturecellsMajaMaticetaldrewtheconclusionthatabout10%cellsinthebasalwiththelayerwerestemcellsaftertIlestudyonCx43.thesefindingsareinconsistentresultsobtainedwiththetechniquesofcellulardynamicsandradio-labelingnow,epidermal.stemcellscanbeidentifiedwithtechniquesThoughuptolabel.retainingtechniquesinvivoandcloneproliferationexvivo,thereisnoidealmethodthatcansimplyidentifyepidermalstemcellsSo,tofindaspecificmarkerofepidermalstemcellbecameoneofthemajorresearchhotspotovertheworldNowadays,studiesonmarkersofepidermalstemcellmainlyconcealwithintegrin,keratin,P63,CD34,anddoublelabeling.Amongthese,morefrequentlyinvestigatedwereintegrinfamilyincellularadhesionreceptorsAndinteginB1wasconsideredoneofthemarkersofepidermalstemcells;CD34couldbeusedtoidentifythefollicularcellswhobornthecharacteristicsofstemcellsorprogenitorceils;P63wasalsoregardedasoneofthemarkersofepidermalstemceils.OBJECTI、,ESlTofurtherstudythemorphologicaldifferencesbetweenepidermalstemcellsandbasalcells,andtoworkoutanidealmethodtoidentifyepidermalstemcell.2Toinvestigateth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epidermalstemcelloverallthebodyparts;tofindoutthe“naturalskinbank”,andtoprovidesometheoreticalbasesforitFivecadaverswereenrolledinthisstudy.Twenty・onespecimensoftotal.thicknessskinfromdifferentpartsofthesamebodywereharvestedineachVI—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荚文I耍Thenthefollowingdetectionswerecarriedout:1ImmunohistochemistrystainingwithSPmethodandimageanalyses2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icstudiesoftheultra—structuraldifferencesbetweenepidermalstemcellandbasalcellRESUITS1.Imunohistoehemistrystainingandimageanalyses①TheP63PUvaluesofdorsalfootskin(2119_+689)wereminimal,and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scomparedwiththePUvaluesoftheskinfromotherparts妒<O.酊);theP63PUvalueofthescalp(4217±310)weremaximal,andthereweresignificantstatisticaldifferencesincomparisonwitIlthatofskinsfromface,axillary,medialsideofarm,medialsideofforearm,back,dorsalhand,dorsalfootandventralfoot伊<n05)StillthereweredifferencesbetweentheP63PUvaluesofskinfrompubesandthosefromface,axillary,medialsideofarm,medialsideofforearm,back,dorsalhand,dorsalfootandventralfoot俨<D.05)TheP63PUvaluescouldbelistedinadescendingmannerasfollows:scalp--pubes--scrotum・・・・medialsideofthigh--lateralsideofleg—abdomerl_lateralsideofa肌—_chest—-lateralsideofthigh—neck--lateralsideofforearm—palm—珂orsalhand--medialsideofforearm--axillary--medialfbot_—bacI卜face—orsalfoot.sideofarm--ventral②TheCD29PUvalueofthescalp(29.13±4.99)weremaximal,and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scomparedwiththePUvaluesoftheskinfromotherparts(P<O.05);theCD29PUvaluesofventralfootskin(11.891152)wereminimal;thereweresignificantstatisticalsignificancesbetweentheCD29PUvaluesoftheskinfromscrotumandtheskinfromface,back,medialandlateralsidesofarm,andventralfoot(P<n甜).Stilltherewassignificantpalm,dorsalhand,abdomendifferencebetweenthatofpubesandventralfootr尸<O.05).AndtherewerenodifferencesamongthePUvaluesofskinfromotherpartsTheCD29PUvaluescouldbelistedinadescendingmannerasfollows:scalp.一scrotum—pubes—IateralVII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英文●要sideofleg—dorsalfoot—axiIIary—mediaJsideofleg--lateralsideofthigll—medialsideofthigh—medialsideofforearm--lateralsideofforearm--neck—_chest_一fke~bacI}一medialsideofarfn—lateralsideofarm—_palm—dorsalhand—abdomen—_ventralfoot③ThedoubleqabeledPUvalueofscalpwasthegreatest,withsignificantst,aftsticaldifferencecomparedwiththoseofothersites妒<n0J);thedouble—labeledPUvalueoftheventralfootwasthesmallest(6.1l±l43);andthatofscrotumwasindifferentfromthoseofpubes,themedialandlateralsidesofthi【gh,thelateralsideofleg(P>O.酊);stillthatofpubesshowednodifferencefromthoseofscrotum,themedialandlateralsidesofthig}landthemedialandlateralsidesofleg(P>noJ),butsignificantlydifferentfromtheothersleftfP<D,05).ThePUvaluesofthedetectedbodypartsrangeddescendinglyasfollows:scalp—scrotum—pu_bes—-1ateralsideofleg--medialsideofthi曲一lateralsideofthigh--medialsideofIe争一neck—abdomen—a商lIary—medialsideofforea哪~paIm—face一一ate均Jsideofforearm---chest--lateralsideofarm-_(torsalhand————back——ventralfoot——medialsideofam—dorsalfoot.④ThemeanofthePUvaluesofP63fromdifferentpartswas3442±586,CD2916.044-479Andthemeanofdouble.1abeledPUvalueswas1021_4-383⑤TheP63,CD29anddoubled—labeledPUvaluesofdenselyhairedparts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fromthoseoftheotherpartswithlesshairinnormalcadaversr尸<D.ooo/).⑥TheP63,CD29anddoubl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