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水稻的种植史

东北水稻的种植史
东北水稻的种植史

关于水稻在东北的种植史

林龙华

水稻传统上是南方的产物。北方人历来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农作物。东北的黑土地在相当长的时间是不种水稻的,正如东北沦陷后的那首悲愤的歌曲《松花江上》所唱到的那样:“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而今天,举国皆知东北盛产稻米,举国推崇东北大米。那么水稻是什么时候引种到东北的呢?它在东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里不妨介绍一下。

水稻引入东北一般认为是十九世纪中叶。此后东北水稻的种植历史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一是19世纪中叶至东北沦陷之前。关于这一时期,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衣保中有翔实的考证。他认为, 19世纪中叶以来,鸦片战争敲开国门,清政府逐渐放弃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朝鲜移民陆续进入图们江及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东部边疆地区。早期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移民克服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缺乏水利设施等各种困难,试验着开发出了一片片水田,从而揭开了东北近代水田开发史的序幕。朝鲜移民具有善于耕种

水田的传统,移入东北后,他们凭借在半岛的水田农作经验,大胆地在一些稍具水利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汉族农民放弃的草甸地、苇塘地和涝洼地上开发出片片稻田。

他指出,朝鲜移民到东北种稻的路径有三条。最早的是中线即沿今鸭绿江上游对岸的浑江流域。1845年,朝鲜平安北道楚山郡的80多户越江进入浑江流域伐木的朝鲜农民,发现浑江下游两岸土地肥沃宜耕,于是进入该地私垦。后来在宽甸县下漏河太平哨一带发现了当时开发水田用的铁锹,表明当时这一带曾经种植过水稻。尽管该地的水田没有延续下来,但朝鲜移民沿浑江向北发展,进入桓仁、通化一带开发水田。1875年,有金姓朝鲜移民在今辽宁省桓仁县下甸子地方试种水稻,获得成功。1883年,金华友等数名朝鲜移民,从通化小湾沟移居柳河三源浦地方,试种水稻亦获成功,不久之后,三源浦一带成为著名的朝鲜移民聚居区和产稻区。随着朝鲜移民不断向北向西发展,稻作试验区也逐渐向北向西发展。1890年,柳河、海龙、安图等地的朝鲜移民又移入桦甸开发水田。1903年,永吉县某些僻静的山沟里出现了种稻的“韩人”,他们在山间小河沟边开出小片水田,逐渐试种。到1905年,从通化、桦甸等地迁来的朝鲜移民,在永吉县的鳌龙河、五里河、牤牛河、团山子一带,开出水田300余垧。到1910年以后永吉县的江密蜂、太平乡、新

安屯、杨家乡的大裕屯、大岗乡的东响河、西响河、三家子等村屯,皆出现朝鲜移民种植水田。与此同时,朝鲜移民沿着松花江、牡丹江和辉发河,移入磐石、蛟河、舒兰等地开发水田,并进而移入德惠、怀德、伊通等地试种水田,从而把水田试种区从东部山区扩展到东北平原的腹心地带。

朝鲜移民种稻的另一扩展路线,即南线系由鸭绿江下游的丹东地区向西南方向扩展。1861年,有朝鲜移民进入丹东三道浪头地方,根据海潮的涨落进行排灌,开辟了一片水田。1890年在凤城县汤山城有张姓汉族地主招雇朝鲜农民开辟水田。该县沙里寨汉族农民沈某也开始耕种水田。嗣后在岫岩、庄河、复县、熊岳城等地也出现了水田。1897年熊岳城马家屯的孙兰阶开始种水稻。1906年朝鲜平北碧泷郡的金时顺在奉天(今沈阳)经营水田。翌年,安奉线的汤池子、三道浪头、珲水港、梨树等地相继出现水田。1908年,金州汉族地主赵恩海在新民县公太堡地方招雇5名朝鲜农民开发水田。1910年朝鲜平北义州县的宋秉植、金万里等在抚顺鲍家屯等地开发水田。1911年新民县设立了水利局。

东北北部地区也有朝鲜移民进入开发水田。1880年饶河县大和镇一带由俄国境内移入一批朝鲜人,在当地建立村

庄,开田种稻。附近的小佳河地主苑福堂看到朝鲜农民种稻有利可图,乃从俄境招雇8户朝鲜人开发水田。1880年朝鲜人安宗浩等迁入东宁县三岔口高安村,开始引小绥芬河水开发稻田。1888年前后,五常县沙河子乡也出现了水田。1895年又有朝鲜农民从舒兰县迁入五常县沙河子乡小孤山一带垦地种稻,稻种有红毛、白毛两种。1897年前后,有参加甲午战争的朝鲜败兵移入宁安县勃海镇的上官地及三灵一带开垦水田。俄国修筑中东铁路时,曾雇佣大批朝鲜劳工,1903年筑路工程完工后,部分朝鲜劳工定居在绥芬河、磨刀石、一面坡、哈尔滨等铁路沿线地区,其中有不少人从事水田开发。

延边地区虽然早已有大量朝鲜人移垦,但以开发旱田为主,从事水田开发者并不多见。据载,1890年左右在图们江沿岸钟城崴子(今龙井市光开乡光昭一带)开始出现水田,1900年海兰江畔的端甸平原和智新乡大教洞附近也开始试种水稻。1900年后,珲春县板石乡南秦泰一带开始试种水田。1905年,南秦泰、马滴达乡五道沟、密江乡中岗子等地已有12.6垧水田。到1911年,珲春全县水田面积已达185垧。

在水田开发过程中,朝鲜农民还开出了一条条水渠。

1906年6月,延吉县智新乡大教洞14名农民共同开掘水渠1308米,引河水灌溉33垧水田,这是延边地区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1911年秋,延吉县尚义乡八道沟朝鲜族地主延长沟渠12公里,灌溉面积95公顷,总工费1800圆,翌年竣工。

朝鲜移民为把种稻技术引进东北,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探索。朝鲜移民进入东北之初,使用的稻种都是从家乡带来的。清宣统元年(1909)刻印的《岫岩州乡土志》中记载:“稻,大米。谷分粳、糯二种。糯米性粘,味甘;粳米味甘,性平。岫属所种粳曰水粳,种自朝鲜来”。但是,这种来自朝鲜半岛的稻种,在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东北北部地区却很难生长。据载,从俄国沿海州、吉林、辽宁以及朝鲜等地迁入黑龙江省境内的朝鲜移民,在试种他们自带的水稻品种时,大多没有成功。有的稻种虽然生长起来,但产量很低。后来,有一位来自朝鲜南部名叫申友景的移民,弄到了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种,在牡丹江地区的磨刀石、海林一带进行试种。几年后,终于培育出适应黑龙江自然条件的耐寒性强、早熟、产量较高的新品种,使水稻种植在黑龙江地区逐渐推广。

朝鲜移民早期开垦水田,多在中小河流两岸,因为当时朝鲜移民数量不大,规模较小,再加上技术条件所限,只能

利用中小河流搞一些小型的引水工程,这些工程的主要项目是修筑简易的柳条拦河坝。这种引水工程比较简易,因积水量少,又易被洪水冲走,因而只适用于小规模的水田种植。但在朝鲜移民迁入初期,因受自然、经济、技术、人力等诸多条件限制,他们能利用当地有限的条件,艰苦地建造这处适用的引水工程,为东北早期的水田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东北无霜期短、水温低、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水稻生长。早期的朝鲜移民为了克服这些自然环境方面的困难,经艰苦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系列寒地种稻技术。

总之,在朝鲜移民迁入初期,以不怕艰难的顽强精神和聪明才智,在东北各地试种水稻,为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上见衣保中《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东北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东北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北地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品种和做好种子处理,培育壮秧,高光效栽培,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防病促早熟等技术措施,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探讨,来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寒地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东北水稻栽培技术产量 东北地区粳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气温低,水温低,地温低,长日照的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特殊的水稻生长发育环境要求采取复杂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获高产,而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地温,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15天至抽穗后25天这40天内的温度直接决定产量,如2005年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红卫农场水稻最高产量记录为733kg/667m2,2006年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七星农场水稻最高产量记录为每830.5kg/667m2。 1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根据东北地区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持续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等特点应选择种植生育期短(125-130天),抗低温能力强,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目前“空育131”因其生育期短(127天),活动积温少(2320℃),产量出米率高、食味性好,抗低温冷害能力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耐肥能力强等诸多优点深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特别是在三江地区栽培面积达600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因此东北地区高产栽培多采用空育131品种。 同时在常规的种子清选过程中进行种子包衣,并进行集中浸种催芽,为赢得积温,实现苗齐、苗匀、苗壮,减少苗期病害,培育壮秧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秧好半年粮”,培育壮秧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培育壮秧就要做到“二秋三常年”,即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常年培肥地力,实施肥床旱育秧,达到育秧先育土的要求,置床要调酸,浇足底水,趁湿摆盘,精量稀播育壮秧,播种量严格控制在275粒芽种/100m2, 秧田管理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管理上要以旱育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秧模式为依据,以调温控水位手段,通过智能控温控湿和微喷技术实现旱育秧,使秧苗地上和地下部分均

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为确保生产出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特制定此技术规程。对水稻生产基地的规管理和技术指导,严格控制各种污染。 一、水稻栽培管理 (一)育秧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地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无秕粒、优质高产新品种。 经两年实验示,选出绥粳4,龙洋16,180,旱香74,旱香52等优质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性强、生产性好、米质优良(一级米)、适口性好。 2、种子处理 晒种 3月25日——3月30日,室外晒种1—2天,增加种子活力。 盐水浸种,浸种4—5天后捞出控干进行催芽,有50%种子露白后方可播种。

3、营养床土配制 根据当地条件选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偏酸、无草籽的腐殖土或旱田土,风干过筛,最好加15-20%草碳土,按照每平方米苗床需要20kg原土,加入适量75%浓硫酸使PH值达到5-6.0,制成营养土。 4、秧床整理 选取无盐碱、土地肥沃、平坦的壤土为育秧地块, 田要泡透使土质松软。秧床设置宽1.5米、长15米,秧沟宽30厘米,将秧床精细整理,达到平整一致,无作物根茬、杂草。 5、播种 4月5日——4月12日,首先在浇透水的置床上铺有孔地膜或软盘,然后铺撒3cm厚的营养土,刮平,浇透水,盘育苗每盘播70克左右,合理密植,稀播育壮秧。 6、秧田管理 温度管理 出苗前密封保温,棚温控制在30℃左右,苗出齐后及时撤去地膜。2叶1心时,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低温大床苗,严防高温烧苗和徒长。降温主要靠通风大小来调节。 水分管理

6、整地 11月上旬,水稻机收后,秸秆全部还田深翻,亩秸秆还田量在600公斤以上。 按照绿色食品优质米要求,四月下旬在耙地时施用em 菌发酵好的农家肥2吨/亩,施底肥磷酸二胺5公斤/亩,农家肥要施均匀,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进土壤理化性状。 一次性深施,这样不仅节省施肥次数,而且有利于提高有效分蘖率和有效穗数及穗大粒饱,减少垩白率,提高稻米品质。 4月25日——5月1日泡田。 耙地 春季耙地以旱耙为主,泡田后水耙找平为辅,水耙地以寸水不露泥为准。 (二)插秧 5月9日——5月28日,当气温稳定在13℃时,就可开始插秧,插前3—5天整好地耙细耙平,寸水不露泥,沉淀适宜时,就可以插秧,插秧时要保证插秧质量,浅插,插秧

东北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东北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水稻作为一种高产农作物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南方属于种植水稻的集中区域,但是由于东北在环境、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稻产量极高,因此成为了水稻的主要生长区域。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植技术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东北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水稻种植;东北地区;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572233.html,ki.jlny.2015.04.004 东北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成为了全国水稻高产区域。第一,日照充足;第二,积温时间较长,因为积温的优势,水稻的生长期延长,水稻的质量较高;第三,土壤肥沃,这是东北水稻产量高的关键因素,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第四,水质无污染,满足水稻生长所需。本文重点论述了东北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1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1.1种子的选择 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种子的选择很重要,只有选择最好的种子才能保证水稻的高产。

1.2种子的处理 第一,选择颗粒饱满和无病虫害的种子;第二晒种,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晒种子,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第三对晒好的种子进行杀毒,选择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既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又能够促进种子的发育;最后,催芽也很重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经过温水预热的种子下面铺上一层青草,或把稻草放进箩筐中,铺好种子,然后在上面再覆盖一层青草或稻草。 1.3苗床处理及育苗 苗床为东西向,宽度根据覆盖薄膜的宽度而定,并在苗床之间挖开深20厘米左右的排水沟。铺设薄膜的目的是密闭保温,但是为了防止高温天气损伤秧苗,可以揭膜降温。 1.4播种 首先,播种当天的气温应该达到7℃并且5厘米地温达到8℃~10℃方可,适播期一般选择在4月初,中旬必须播种完毕;其次,种子上面还应该覆有0.5~1厘米厚的营养细土覆盖严实。 1.5建立合理的轮耕体系 建立合理的轮耕体系,使耕层的深度能够保持在15~20厘米以上。合理的轮耕制度是旋――旋――翻。旱整平的效果应该达到每个稻池内地面的高低差不过寸,每一棵水稻都应该经过浇灌,排水沟中的水尽量排干净。到了秋季则用大

黑龙江省桦川县水稻种植日历

黑龙江省桦川县水稻种植日历(本人亲历,附图~) 在大学时,食堂大厅悬挂着这样一行字“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米一粟当知来自不易”,身在农校的我,当时只是觉得这行字在提醒我们不要浪费粮食。走出农校、走进农业这个国家的基础行业后才体会到,粮食的来自不易,农民种植过程是多么的艰难,但也时刻会遇到美丽的风景,现在就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大家讲述水稻种植的一些事,深刻体会悠悠米香背后的故事。 水稻一年的种植其实从前年秋收后就开始了。 一、秋翻地。时间:10月份粮食收割后 秋翻整地的好处: 1、翻转土层。秋翻整地把失去养分的表土翻下去,使尚未被破坏的土壤翻上来。同时还可以将杂草及作物根茬埋于地下,减轻次年杂草为害。 2、改善土壤结构。通过秋翻整地可使土壤结构松碎,同时把有机肥料深埋于土壤之中,经过发酵腐烂,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使耕地成为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团粒结构。 3、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秋翻整地,恰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能。 4、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秋翻整地,可以把病虫深埋于地下,窒息而死亡,病菌由于环境改变而不能继续存活。同时还可以使地下害虫暴露于地表,或被冻死、干死,或被鸟类啄食,从而减轻来年病虫的为害。 5、避免土壤水分损失。春季干旱,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空气干燥,风多风大,春翻整地土壤水分损失量较大,而秋翻整地则可以有效的避免春翻地时土壤水分损失。 6、避免与春播争工争时春季升温较快,春播时间紧迫,春翻可能来不及。秋翻地可缓解劳力,避免春翻地与播种争工争时。 二、春季筑梗。时间:3月份前后 春节过后,冰雪融化,一年的种植季即将开始,这期间土地梗踏地陷。农户一般使用水田筑梗机,可以快速对培植的土埂进行成型压实。一次进地,就能够完成筑埂作业,培出的地埂又高大又结实规整,耙水田时田埂不易塌陷。

水稻种植管理技术方法介绍

水稻种植管理技术方法介绍 一、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遇到阶段性低温,又遇绵绵细雨。花粉吸水容易破裂,空壳增加,9月上旬若出现早霜,使水稻不能正常灌浆、乳熟。风速过大时,造成水稻器官直接损害而增加了空秕粒,直接影响了水稻的结实率,造成减产。 1.选择优良抗逆性强的品种,培育壮秧,增施硅肥,增加叶片韧度,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叶片下垂,减轻遮敝,创造良好的受光环境。提高抗逆性。 2.在水稻抽穗期,注意天气变化。当气温低于17℃时,要加深水层15~17厘米,以水保温,气温回升后恢复原水层,以利水稻正常成熟。 3.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施钾肥,从促花肥开始,每一个叶龄同期施一次,可以增强稻株吸收钾肥的能力,减少副作用,穗大增粒重。提高水稻产量。 三、适期收获 收获时期的早晚,将直接影响稻米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产量。收获过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秕粒、青粒多,出米率低,米质差;收获过晚。籽粒养分倒流,产量降低,易受早霜危害,茎秆倒伏,稻壳厚,米质发暗无光泽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不能适时收获对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穗轴上下干黄,穗上部三分之二的枝梗变黄.穗下部的谷粒定型变硬时是最佳的收获期。 防治稻曲病,一般应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施药。据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多年前的试验研究,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用药效果最好,到破口期再施药,几乎没有防治效果。从近年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用药情况看,适用于防治稻曲病的苯

甲·丙环唑、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铜高尚碱式硫酸铜、琥胶肥酸铜等铜制剂以及咪鲜胺等药剂,在水稻抽穗期使用,对稻曲病也有一定的防效。水稻破口前1周没有用药防治稻曲病的田块,可以考虑在抽穗期因地制宜地选用上述药剂防治稻曲病。 避开高温对水稻结实的影响,要适期播种,避开炎热高温。将一季中稻的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有效地避开7月下旬~8月上旬存在的常发性高温伏旱天气。合理筛选应用抗高温力较强的品种,调整水稻后期追肥,提高施肥中磷钾比例。当水稻处于抽穗扬花等高温敏感时期,如35℃以上高温天气有可能形成热害时,可以在田间灌深水,根外喷施3%的过磷酸钙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加稻株对高温的抗性,减轻高温伤害。如已遇高温,则加强受灾田块的后期管理,首先坚持浅水湿润灌溉。防止夹秋旱使灾害进一步加剧,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收获前7~10天断水为宜,其次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另外,还可蓄养再生稻。根据不同的受灾程度,因地制宜蓄养再生稻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看了“水稻种植管理技术方法介绍”的人还看了:

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的国家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7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会使用磨制石器,会用耒耜和种植水稻。 2我国的半坡原始居民是最早种粟的原始居民。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 4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 5黄帝-------人文初祖传说继黄帝的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的首领还有尧,舜,禹。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6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7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8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 9世界上最大的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10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1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 13战国时期秦国的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都江堰,因此成都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14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历史考证开始于商朝 1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的四种诊断之法为望闻问切

16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的优秀代表作《离骚》千古传诵。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17墨-----墨子,儒----孔子孟子,道------老子庄子,法----韩非,兵-----孙武 18秦朝定都咸阳,秦朝创建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封36个郡 19秦始皇命令蒙恬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秦朝的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20列举秦末农民战争的四位领导人:陈胜吴广刘邦项羽 21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22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2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汉武大帝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a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力量。B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军事上卫清霍去病大破匈奴。 24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给子弟,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5问秦始皇(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B 文化上统一文字。C思想上,焚书坑儒。D 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再发展形势分析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再发展形势分析 【摘要】黑龙江省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地区。黑龙江粳稻比南方粳稻、灿稻米饭风味好。发展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寒地粳稻的商品优势、种植面积以及产量等方面对未来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细致分析。 【关键词】黑龙江;粳稻;商品量;再发展 近三十年来,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3442万hm2,减少到2009年的2963万hm2,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而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32.1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246万hm2,总体趋势是上升的。黑龙江省246万hm2水稻,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8.3%,全部是粳稻,年总产量1574.5万吨,占世界粳稻常年总产量1亿吨的近16%。中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公顷左右。黑龙江省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地区。黑龙江粳稻比南方粳稻、灿稻米饭风味好,食用价值非常高,这是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灌浆成熟期的积温、昼夜温差、光照等条件决定的。因此,千方百计地发展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96.5万hm2的历史最高记录,水稻生产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那么,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黑龙江省的寒地粳稻生产发展的形势如何呢? 1.稻米商品优势明显 黑龙江省实际消费稻谷数量仅占生产总量的25%左右,商品率达75%左右,属于典型的商品性生产。2010年黑龙江省生产稻谷184.4亿公斤,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粳稻生产和商品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粳稻米产量最多的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黑龙江稻米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表1 2009年各地商品稻米数量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报2010》,稻米折合系数为0.65 1.1稻米品质优 中国籼稻多粳稻少,全国稻谷总产量的70%左右为籼稻,粳稻约占30%。世界稻米生产也是籼稻多粳稻少;籼稻面积占稻谷总面积的92.8%,产量占87.8%;粳稻分别仅占7.2%和12.2%。黑龙江省全部是粳稻,稻米品质优,米饭品味好,营养价值高。 1.2生态气候好

东北水稻的种植史

关于水稻在东北的种植史 林龙华 水稻传统上是南方的产物。北方人历来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农作物。东北的黑土地在相当长的时间是不种水稻的,正如东北沦陷后的那首悲愤的歌曲《松花江上》所唱到的那样:“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而今天,举国皆知东北盛产稻米,举国推崇东北大米。那么水稻是什么时候引种到东北的呢?它在东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里不妨介绍一下。 水稻引入东北一般认为是十九世纪中叶。此后东北水稻的种植历史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一是19世纪中叶至东北沦陷之前。关于这一时期,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衣保中有翔实的考证。他认为, 19世纪中叶以来,鸦片战争敲开国门,清政府逐渐放弃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朝鲜移民陆续进入图们江及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东部边疆地区。早期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移民克服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缺乏水利设施等各种困难,试验着开发出了一片片水田,从而

揭开了东北近代水田开发史的序幕。朝鲜移民具有善于耕种水田的传统,移入东北后,他们凭借在半岛的水田农作经验,大胆地在一些稍具水利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汉族农民放弃的草甸地、苇塘地和涝洼地上开发出片片稻田。 他指出,朝鲜移民到东北种稻的路径有三条。最早的是中线即沿今鸭绿江上游对岸的浑江流域。1845年,朝鲜平安北道楚山郡的80多户越江进入浑江流域伐木的朝鲜农民,发现浑江下游两岸土地肥沃宜耕,于是进入该地私垦。后来在宽甸县下漏河太平哨一带发现了当时开发水田用的铁锹,表明当时这一带曾经种植过水稻。尽管该地的水田没有延续下来,但朝鲜移民沿浑江向北发展,进入桓仁、通化一带开发水田。1875年,有金姓朝鲜移民在今辽宁省桓仁县下甸子地方试种水稻,获得成功。1883年,金华友等数名朝鲜移民,从通化小湾沟移居柳河三源浦地方,试种水稻亦获成功,不久之后,三源浦一带成为著名的朝鲜移民聚居区和产稻区。随着朝鲜移民不断向北向西发展,稻作试验区也逐渐向北向西发展。1890年,柳河、海龙、安图等地的朝鲜移民又移入桦甸开发水田。1903年,永吉县某些僻静的山沟里出现了种稻的“韩人”,他们在山间小河沟边开出小片水田,逐渐试种。到1905年,从通化、桦甸等地迁来的朝鲜移民,在永吉县的鳌龙河、五里河、牤牛河、团山子一带,开出水田300

水稻种植技术1

目录 第一章水稻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2) 水稻生产发育期对环境的要求 (2) 影响水稻根系生长的因素 (3) 第二章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 (4)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4) 水稻苗期管理技术建议 (5) 水稻苗床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6) 怎样加强水稻苗期分蘖率 (6) 第三章水稻移栽、插秧管理 (7) 水稻插秧技术要求 (7) 水稻移栽标准 (9) 加强秧田中后期管理 (9) 水稻插秧后管理技术要点 (10) 第四章水稻施肥技术 (10)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11) 水稻各时期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12) 水稻如何进行标准化施肥 (13) 水稻施肥四注意 (13) 第五章水稻水分管理 (14) 水稻全生育期如何管水 (14) 水稻生育期高产水管理 (15) “四期”控水巧灌杂交晚稻高产 (15) 对灌溉技术的要求 (16) 水稻涝灾的补救措施 (16) 晚稻后期重管水 (17) 第六章水稻高产管理 (17) 水稻栽后加强田管 (17) 怎样缩短稻秧移栽后的返青期 (18) 水稻中后期优质高产管理五措施 (18) 水稻生长后期高产栽培要点 (19) 水稻后期的田间管理 (20) 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21) 水稻倒伏防治 (22) 第七章水稻常见病害防治 (23)

第一章水稻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水稻生产发育期对环境的要求 在水稻上通常把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生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结实期。一般幼苗期在秧田已完成,移栽后缓苗成活的这段时间叫返青期,返青后就开始分蘖(有的在秧田已开始分蘖),就开始穗分化(拔节),在幼穗分化以前,是长根、茎、叶为主的为营养生长期,穗分化到成熟是长穗,花、籽粒等为主的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 是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一般又分为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 浸种发芽、发芽的需要温度是秈稻为12℃,梗稻为10℃,适温30℃—32℃,最高温度可达40℃—42℃,但是在育秧期间最低不能低于5℃,或0℃,在低温下会出现烂种、烂芽和烂秧。首先秧田要选择向阳、避风、水灌、排放等的田地块,如遇低温还可加盖薄膜等措施,避免少烂或不烂。 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温度比发芽高2℃,即秈稻14℃,梗稻12℃,16℃以上秈,梗都可顺利出苗。 二、返青期与分蘖对环境的要求: 返青期是移栽后,从秧田到本田成活的缓冲阶段太约在4天左右,要求即是浅水,因水太深,淹没了生长点(心叶),透气性不好,也会烂秧,或成活缓慢,返青后接着以分蘖为中心,生长根和叶片的营养生长期。 1、温度的要求:水稻分蘖最高适温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最高气温38℃~40℃,最高水温为40℃~42℃,最低气温为15℃~16℃,最低水温16℃~17℃。水温在22℃以下分蘖就较缓慢。低温使分蘖延迟,且影响总分蘖的有效穗数,因此要求在15℃以上时开始插秧。 2、光照的要求:在分蘖期需要充足的阳光,以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制造有机物,促进增加分蘖数。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就开始分蘖,若只50%自然光照时,返青13天才开始分蘖,若只有5%的自然光照,不但不产生分蘖,连秧苗也会死去。 3、水份的要求:分蘖期是对水最敏感的时期,但是只要求水田水饱和状态,或浅水最有利于分蘖,在高温条件下(26℃~36℃),土壤持水量在80%时会产生分蘖最多。如深水灌溉,水层超过田8厘米时,使分蘖节光照弱,氧气不足,温度又低的情况下,抑制分蘖。但是田过份干,持水量在70%以下时,也会停止分蘖。 4、营养要求:在分蘖需要营养多,有效分蘖也多。营养多可促分蘖和生长快而多。如果营养少、分蘖也少或停止。所需的营养中是以氮、磷、钾为主,特别是氮肥最需要。最好氮、磷、钾配合追肥最有利。 三、拔节孕穗期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水稻生长发育迅速增大,根群最大、稻株叶面积达到最大,同时稻穗开始分化,拔节孕穗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每亩有效穗数的巩固时期,及粒重的决定时期,主要因素在于外界条件影响。 1、养分要求:幼穗分化过程中,水根的根群不断增加,最后3片叶相继长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需要养份的时期,如果在这时期缺乏营养,对幼穗分化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生产上要进行中耕追肥,约在抽穗前30~40天的时期,以促进颖花分化,2次枝梗数增加,这次肥也可称“促花肥”;在抽穗前10~20天可喷施肥一次,即是雌雄花芯形成期与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1、东北水稻种植情况 (1)面积:5000万亩左右,且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龙江沿岸。(2)轮作制度:在东北稻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夏季生长季节短,稻田常实行水稻常年连作的一年一熟制,冬季休闲,部分稻田实行隔年水旱轮作,即稻/稻/绿肥、稻/稻/豆类、稻/稻/春小麦,此种水旱轮作制度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3)气候及播期:该区稻作生长季为110-180天,平均气温18-23℃,≥10℃积温2000-4000℃。该区水稻是春种秋收,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开始播种,安全播种期自南向北为4月25日至5月25日。安全齐穗期为7月20日至8月15日,收获日期在10月上旬。(4)品种:早熟早粳稻,南部为中、迟熟类型,北部为特早熟类型,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54.3%。 2、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须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每生产500kg稻米需要吸收:纯氮:8-10kg,纯磷3-4kg,纯钾8-10kg,N:P2O5:K2O=2.2:1:2.05。在确定稻田施肥量时,应首先根据计划要求的产量计算所需要吸收的肥料数量,再调查土壤的供肥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就可以用下式求出理论上的施肥量:稻田施肥量=(计划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3、硅的作用 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 (1)硅是植物体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作用仅次于氮磷钾,居第四位。(2)硅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了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量;(3)硅肥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施用硅肥后,可使作物表皮细胞硅质化,茎叶挺直,减少遮阴,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叶片生长期延长,不易衰老。(4)硅肥能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作物吸收硅后,可在植物体内形成硅化细胞,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作物对病虫害抵抗力增强。(5)还使表皮细胞的通透性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蒸腾量30%以上,相对提高了抗旱能力。(6)硅肥能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80%以上。倒伏与折断率减轻40-70%。施用硅肥后,还能显著增强作物的抗旱、抗低温能力。(7)硅肥能很好的调节作物对氮磷钾各元素的平衡吸收。促进磷在作物体内的运转和吸收,从而提高结实率,并能抑制对铁、锰的过量吸收和毒害。(8)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早抽穗,使穗轴增粗、穗长增加等。(9)施用硅肥不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农产品品质,水稻施硅增产5-12%,小麦、玉米增产5-10%。 硅的积累和分布的特点水稻吸收硅的能力,是来自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而这种代谢活性仅限于水稻的根部。水稻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硅的吸收量存在着差异,前期吸收量少,幼穗分化后吸收量急剧增加,抽穗后上升更明显,以后逐渐减少。 由于植物对硅的吸收是以硅酸分子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土壤中的硅很少能被利用。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作物不断吸收土壤中的硅,致使土壤中的有效硅逐步减少。 4、东北水稻施肥技术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蘖肥比例大,穗肥施用不足。 (2)施肥原则 ①合理调整氮肥的基、追比例,使基肥中的氮占总施氮量的45%左右,减少分蘖肥,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②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在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③根据测土结果,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和含硅肥料。④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 (3)施肥量及比例 ①双联水稻专用肥(18-14-16、16-13-16、18-11-16)50斤/亩,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每亩基施硫酸锌1-2公斤或硼砂0.5-0.75公斤。②氮肥40%-45%作为基肥,20%-25%作为蘖肥,30%-35%作为穗肥;磷肥、钾肥作基肥。

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魏才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牡丹江157041) 摘要: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地理条件适宜水稻生长,近年来其水稻产业稳步发展。为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水稻生产,本文对该稻区的水稻科研及生产做了初步总结,进一步明确了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为今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产业更好发展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水稻;现状;发展趋势 “九五”期间,黑龙江省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成功实施了大面积“旱改水”,把传统的麦豆产区变成中国北方的“稻米之乡”,实现了种植结构的根本性改变[1]。如今,全省水稻播种面积已发展到400多万hm2,比过去增加了349.33万hm2,优质绿色稻米大批量地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日本、俄罗斯、欧洲等国家。近年来,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发展较为迅速,主要体现在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上。 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主要包括牡丹江市和鸡西市,所辖9个市县,位于43°24′ 45°59′N、 128°02′ 131°18′E,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横跨二、 三、四积温带,常年活动积温为2450 3000℃,无霜期 85 150d,年降水量450 1000mm,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日照时数2300 2600h。辖区内有牡丹江、乌苏里江、穆棱河及绥芬河等300多条河流,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土壤以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好,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1 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现状 1.1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当前,黑龙江省育种单位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及像富尔农艺等大中型的个人育种企业。其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覆盖了黑龙江省的一至四积温带,近些年来新品种的选育速度明显加快,这与多年来各个育种单位后代优异材料的积累和市场需求有直接关系。具有代表性的育成品种包括松粳系列、五优稻系列、龙稻系列、龙粳系列、牡丹江系列、垦稻系列以及北稻系列等[2-4]。在新品种推广上,除了各育成单位 对自身品种宣传和推广外,主要推广单位则包括本稻区各级推广中心和推广站,以及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水稻综合试验站等单位和部门。近年来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稻区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龙粳31、牡丹江 28等,同时搭配种植推广了五优稻4号、龙粳26、东农428、吉特639、莲稻1号、松粳12和北稻3号等水稻品种。 1.2 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水稻种植上,过去通常采用较为粗放的栽培管理措施,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在产量和品质上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和改善。近年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主题之一,人们渐渐意识到配套栽培新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性。除了应用多年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针对特殊生态稻区采取了两段式育苗技术、一段超早育苗技术和隔寒增温超早育苗技术等,使得晚熟、优质品种在本稻区适宜区域可以种植,大大提高了稻农的经济效益。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自2011年起在宁安市进行了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宁安市渤海镇小朱家村现有水田153.33hm2(2300亩),目前全部采用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种植晚熟优质品种五优稻4号,每667m2产量达667.8kg,比(当地)常规栽培增产137.8kg,增产26%,按目前市场价稻谷(长粒)3.20元/kg算,每667m2增效440.96元,全村总增收101.4万元。 同时,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在2011-2014年配合鸡东县农技推广中心对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秧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2014年度应用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秧技术面积达到1.91万hm2(28.6万亩),占鸡东县水田总面积的69.2%。隔寒增温超早育苗延长了水稻营养生长期,争抢有效积温150 200℃,2014年度秋季实际测产每667m2产量达635.7kg,比当地生产平均产量增产56.9kg。 1.3 水稻生产过程中配套设施的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东南部稻区所辖的各个农场均采用集中供种、集中催芽等措施,且大型机械设备较为完善,基本实现了规模化、集中化生产模式,与地方农户一家一户种植在资

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

我国南方水稻的种植规模 3013年5月下旬,根据调查获悉,湖南省稻谷计划播种6194 万亩,同比增加52 万亩,增幅0.8%。稻谷面积增加主要是“压单扩双”,中稻面积1719 万亩,调减57 万亩;早稻面积2189万亩,增加52 万亩,晚稻面积2286 万亩,增加56 万亩。2013 年湖南省优质稻比例提高。优质稻和杂交稻主导品种率达54%,同比提高6 个百分点。 江西省2012 年早籼稻种植面积达到2084.25 万亩,同比增加28.65 万亩;早籼稻产量800.2 万吨,同比增加28.59万吨。截至2013年5 月2 日,江西省早稻栽插已全部结束,总体进度比去年提前3 天左右,呈现出面积增、播种早、秧苗壮、栽插快、长势好的良好局面。据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江西省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2271.5万亩,同比增加14.5 万亩。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发展和基本建设大量占用耕地,沿海省份,许多过去的“鱼米之乡”,水稻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特别是1998年以后更加明显。广东、福建、浙江等省1998年水稻面积9122.7万亩,2010年为5596.1万亩,减少38.7%,产量由3550.7万吨,减少到2216.7万吨,减少35.6%。 沿海省份不仅水稻生产量减少,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农民工就业,稻米消费量大量增加。最典型的是广东省,目前常住人口全国第一,而以稻谷为主的粮食消费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不足40%。东南沿海省份产量的减少,主要是靠东北三省弥补。而水稻生产大省湖南、江西、安徽等20年间水稻生产形势也发生了变化。1990年三省水稻面积14963万亩,2010年14391万亩,减少3.8%,而1990年三省稻谷产量5396万吨,2010年5748万吨,得益于单产的提高,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将近6.5%。如果没有中部这些省份单产和总产的增长,我国水稻供给有可能出现短缺。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3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1.0%,早稻和双季晚稻基本持平,中稻和一季晚稻增1.6%。据各分公司调查,2013年我国农户早籼稻种植意向总体较好,全国种植面积预计约8667万亩,同比增21万亩;一季稻播种面积略有增加,其中东北三省一区粳稻种植面积约6952万亩,同比增64 万亩。综合来看,预计2013年国内稻谷播种面积将在去年基础上略有增加,约4.55亿亩(45546 万亩),同比增100万亩,增幅0.22%。其中早籼稻播种面积预计达到8667万亩,同比增21万亩,增幅0.24%;中晚籼稻播种面积约23590万亩,同比增12万亩,增幅0.05%;粳稻播种面积约13289万亩,同比增67万亩,增幅0.5%。 地区全国总计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上课讲义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 术

精品文档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1、东北水稻种植情况 (1)面积:5000万亩左右,且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龙江沿岸。(2)轮作制度:在东北稻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夏季生长季节短,稻田常实行水稻常年连作的一年一熟制,冬季休闲,部分稻田实行隔年水旱轮作,即稻/稻/绿肥、稻/稻/豆类、稻/稻/春小麦,此种水旱轮作制度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3)气候及播期:该区稻作生长季为110-180天,平均气温18-23℃,≥10℃积温2000-4000℃。该区水稻是春种秋收,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开始播种,安全播种期自南向北为4月25日至5月25日。安全齐穗期为7月20日至8月15日,收获日期在10月上旬。(4)品种:早熟早粳稻,南部为中、迟熟类型,北部为特早熟类型,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54.3%。 2、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须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每生产500kg稻米需要吸收:纯氮:8-10kg,纯磷3-4kg,纯钾8-10kg,N:P2O5:K2O=2.2:1:2.05。在确定稻田施肥量时,应首先根据计划要求的产量计算所需要吸收的肥料数量,再调查土壤的供肥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就可以用下式求出理论上的施肥量:稻田施肥量=(计划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3、硅的作用 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水稻种植技术(精选.)

水稻 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并且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映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 水稻的生物学基础如下: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 1、水稻的一生 水稻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长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后形成新的种子,称为水稻的一生。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数,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为四个时期: (1)秧苗期。播种——移栽 (2)返青分蘖期。移栽——幼穗分化前 (3)拔节孕穗期。幼穗分化——抽穗前 (4)抽穗结实期。抽穗——成熟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划分: (1)营养生长期。根、茎、叶、分蘖(营养器官) (2)生殖生长期。穗、花、籽粒(生殖器官) 2、种子发芽 (1)种子构造: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2)种子生活力:一是种子成熟度。开花授粉后7—10天的种子具有发芽能力,20天后发芽力正常。二是种子休眠期。籼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别是早稻种子休眠期更短。三是种子寿命。种子贮存的时间越长,寿命越短。种子在一般条件下贮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发芽率

只有50%左右。 (3)种子发芽过程:一是吸胀;二是萌发(破胸);三是发芽三个阶段。露出白色的胚称为破胸,胚芽达到谷粒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3、根的生长 水稻的根系:水稻属须根系,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能吸收氧气,输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这是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一种特殊表现。 4、叶的生长 水稻叶有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两类。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在胚中已分化形成。水稻一生叶主茎的叶片数已定。主茎第1—3片叶是在幼苗期生长的,最后3片叶则是在幼穗分化期生长的,其余各叶都在分蘖期生长。 5、叶片功能 叶片功能期是指叶片保持光合能力时间长短。叶片功能期随着叶位上升,由短变长,水稻1—3片叶只有10多天,而剑叶功能期可达50—60天。 6、水稻分蘖 水稻茎基部节上腋芽长成的分枝称为分蘖。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掌握分蘖规律,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成穗,保证足穗,达到高产稳产。 7、水稻分蘖规律 (1)分蘖发生的节位:无论主茎或分蘖茎,都有很多节,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腋芽。茎基部的腋芽长成分蘖。分蘖发生的节位,叫分蘖位。在低节位上长出的分蘖,叫低位蘖,反之则叫高位蘖。 (2)凡是由主茎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再发生的分蘖叫二次分蘖。依次类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一次分蘖最多,大多数有效;二次分蘖较少,部分有效;三次分蘖极少,大都无效。 (3)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凡能抽穗结实5粒以上的,称为有效分蘖,否则就是无效分

东北高寒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最北面,属于冬季高寒地区,由于纬度比较高,每年的光照和积温不足,导致该地区的农作物生育期比较短。目前水稻已经逐渐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如何提高高寒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广大农业技术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之一。 关键词:高寒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6;s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572233.html,ki.jlny.2016.13.013 东北地区最初是以旱作杂粮为主的地区,但是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作物比例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水稻已经成为东北区的主要细粮作物之一。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本文就东北高寒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适于当地气候的水稻品种,由于东北地区积温不足,高温季节比较短,因此应当选择生育期相对比较短,抗低温的早熟优良品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先用盐水漂种清除不饱和种子,洗净后再用浸种药剂(施保克、使百克、咪鲜胺)浸种。 2苗床准备 东北寒地一般是在秋季做苗床育种,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离水稻田地近、四周设排水沟、有水源、管理较好的平地,苗床环境要求床土通气、透水、保温。 3培育壮苗 育苗营养土可用水稻壮秧剂配制,配制后撒放在苗床上,确保其平整、细匀。为保证播种密度的一致性,可以选择播种期进行适量播种。播种完毕在苗床表层覆盖一层0.5~0.7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进行微喷将苗床浇透水,水分完全渗透后对苗床进行封闭灭草。 东北高寒地区水稻育苗的最重要因素是温度,育苗床温度控制应为秧苗一叶期25℃~32℃、二叶期25℃~28℃、三叶期20℃~25℃,可以在离地面60厘米高的挡风膜上部放风控温。育苗过程中应积极防治秧苗青枯病、立枯病,一旦发现秧苗染病及时喷药。秧苗移植前应及时补充氮元素,同时要进行露天通风炼苗,提高秧苗的长势。为防止移栽后秧苗潜叶蝇为害,应喷施一次氧化乐果。 4插秧 秧苗移栽前应向苗床施入移栽送嫁肥,一般选用磷酸二铵,但不能过早施用,否则会对秧苗产生肥害。秧苗移栽前要将稻田进行旋耕整地,并在此之前施入基肥,伴随旋耕搅拌达到全程施肥、深层施肥的目的。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机械插秧已经在水稻种植中推广开来。东北地区的机械插秧密度一般为4~28万穴/公顷,要求株行距整齐一致,规格多为26×13厘米、30×10厘米。 5移栽后水肥管理 稻田的水层保有应以浅为主,水层浅可以保证水环境的温度与气温相当,同时水层浅可以保证土壤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从而促进根系生长。插秧的时候一般要求灌溉花达水,此项作业一定要防止漂苗现象的发生;插秧后一段时间,要进行大田灌水,深度一般为苗高的2/3,水层深度适宜能够达到护苗的目的从而加快秧苗的返青;秧苗返青后,稻田的水层深度应保持在3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增加稻田的温度从而促进水稻的分蘖;水稻分蘖末期,生长相对比较繁茂的地块应当进行5~7天的晒田,以此来控制植株的长势,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如果植株的分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继续向稻田适当灌水促进植株分蘖;当水稻进入抽穗开花期的时候,应保持稻田的浅水状态,只要做到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生态需水即可;进入灌浆期后应对稻田进行间歇性灌溉,适当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强根系活力,保持叶的功能期;黄熟期应停止灌水。

水稻种植流程

水稻种植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水稻种植流程 一、选对良种 现在有很多好品种,但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积温土壤和生长环境,选优质抗病的高产品种。 二、种子晾晒 把精选后的种子,选晴天在阳光下晒2---3天,打破种子休眠,增强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 三、清选种子 把晾晒的种子进行23%的黄泥水或12---13%盐水选种,即事先把黄土晒干,然后加少量的水调成浆糊状再加水调剂,使新鲜鸡蛋浮出水面5分硬币大小时加入种子,捞出瘪谷后,用清水洗一遍,再进行消毒。如果经过比重选的种子,可直接进行消毒。 四、消毒浸种 把清选好的种子浸入咪酰胺溶液中浸种,每天搅拌一次。要求是应达到累计积温100度,即水温10度浸种10天,水温15度浸种7天,水温20度浸种5天,才能吸足水分,种子才能保证芽齐、芽壮。否则极易造成不出芽就加温,结果造成烧种现象,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五、催芽过程 把浸好的种子用50度的温水提温,放在30厘米厚的稻草上用塑料布后包好,上面盖上棉被,温度控制在30---32度。经常翻动,保证温度均匀,大约36小时或48小时,有80%的种子露出白尖时即为破胸。破胸后把温度降到25度进行催芽。当80%的种子芽长3毫米,根长5毫米时进行室温(即屋内温度)凉芽6---8小时就可以播种了。 六、播种过程 稀播育壮秧。播量“宁稀勿密”。最佳播期:如果3月10日扣棚提温可在4月5----10日,中棚可在4月15----20日。播量应该根据秧龄而定。如果4月15日出苗,5月15日插秧,芽率90%以上,每盘可播干种0.24斤。播种后用木磙子把种子3面压入土中,与地面持平,然后覆盖1厘米的过筛土。 七、苗床管理 低温少水育壮秧:苗床温度“宁低勿高”,具体温度应控制在出齐苗28度,1.1叶时25度,2.1叶时23度,3.1叶时21度,以后20度。插秧前3---5天昼夜揭布练苗,晚上低于4度在盖布防止冻害。苗床湿度“宁干勿湿”,苗出齐后,一般不会缺水。床土表面有0.5厘米后的干活土层,下面的床土松软潮湿时为正常现象。秧苗根系发达,白根多,如果早晨叶尖吐水少,中午打蔫,拔出秧苗都是白根,根周围没有湿土,才是真正缺水了,这样就要趁早上浇一次透水;反之,苗打蔫就是发生立枯病了,要了解病情,看看是真菌性还是生理性的,对症下药,及时治疗。 八、及时插秧 在插秧前1---2天喷防虫剂和防冻剂。当气温稳定在13度连续3天开始插秧。第二积温带可在5月12日开始插秧。第三积温带可在5月15日开始插秧(在保证不受冻害的情况下尽量早插,争取有效积温,促进早熟,夺取高产。)插秧时水层需覆盖田面不能少于50—80%。并且从下池往上池插,插一半时把上池多余的水排入已插池子,这样一是节水,二是预防冻害,三是返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