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拱形钢桥塔受力分析与设计
大跨度桥梁斜拉索设计与分析

大跨度桥梁斜拉索设计与分析大跨度桥梁是现代交通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连接起了不同地区,实现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而其中,斜拉桥作为大跨度桥梁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分析技术,本文将探讨大跨度桥梁斜拉索的设计与分析。
斜拉桥采用了悬索与梁体结合的构造形式,通过悬挂在主梁上的斜拉索来承担桥梁荷载。
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悬索的受力优势,还能减小主梁的跨度,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首先,斜拉桥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斜拉索的选取。
斜拉索的选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桥梁的跨度、荷载、材料强度等。
通常情况下,斜拉索的材料采用高强度钢或预应力混凝土,这样可以保证斜拉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担桥梁的荷载。
在斜拉索的设计中,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斜拉索的布置。
斜拉索的布置直接影响到桥梁的结构性能和外观。
一般来说,斜拉索的布置要满足力的平衡条件,即使桥梁受到一侧的加载,斜拉索的应力分布也要保持均衡。
此外,为了使斜拉索的布置更加美观,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桥梁的造型和整体的设计风格。
当斜拉索的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斜拉索的分析。
斜拉索的分析是为了确定斜拉索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为了进行这一分析,工程师通常会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将桥梁模型分割成许多小的有限元,通过求解有限元方程来得到斜拉索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通过斜拉索的分析,设计师可以了解斜拉索在各种情况下的受力性能,从而优化设计,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斜拉桥在设计与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结构振动的问题。
斜拉桥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往往会引起较大的结构振动。
这种振动可能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和安全,因此在设计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对斜拉桥的振动进行评估。
工程师可以通过振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桥梁的振动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振动影响。
综上所述,大跨度桥梁斜拉索的设计与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斜拉索的选取、布置和分析,以及结构振动的问题。
斜拉桥主塔拉索锚固区锚下局部受力分析的开题报告

斜拉桥主塔拉索锚固区锚下局部受力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斜拉桥是一种跨越河流或峡谷等水域的大型桥梁,具有结构轻巧、风阻小、视觉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斜拉桥的主塔是支撑索塔的重要承重构件,主要受到索力和自重荷载的作用。
为保证斜拉桥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必须对主塔拉索锚固区锚下局部受力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斜拉桥主塔拉索锚固区锚下局部受力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受力机理。
首先,通过对斜拉桥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拉索锚固区锚下的主要受力形式为拉力、剪力和弯矩。
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主塔锚固区的数值模型,模拟拉索受力过程,计算出锚下局部受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最后,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评估不同受力形式对斜拉桥主塔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力学措施,优化主塔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深入揭示斜拉桥主塔拉索锚固区锚下局部受力的受力机理和行为规律,明确不同受力形式对主塔结构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为斜拉桥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提高主塔结构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
四、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本研究的工作计划包括:调研文献和案例,了解斜拉桥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机理,建立数值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受力特点和相应的力学措施,并撰写论文。
预计完成时间为12个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1-2个月:调查和分析论文所需的文献和案例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和方法。
第3-4个月:建立斜拉桥主塔锚固区的有限元模型,包括斜拉索、主梁、主塔等主要构件。
第5-6个月:进行受力仿真计算,得出不同受力形式下主塔锚固区的受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第7-8个月: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不同受力形式对主塔结构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提出相应的力学措施。
第9-10个月:改进主塔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主塔结构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
第11-12个月:撰写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发布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
空间六索面斜拉桥钢桥塔拉索锚固区受力分析及结构优化

空 间六 索面 斜 拉 桥钢 桥 塔 拉 索锚 固区 受 力分 析 及 结构 优 化
薛宪政 , 盛 山, 潘 张 哲
( 大连理工大学 建设工程学部 , 宁 大连 辽 16 2 ) 104
摘要 : 依据钢桥塔 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 , 建立钢桥塔节段 的板壳有限元模 型 , 对索塔锚 固区进行有 限元静力 分析 , 出索塔锚 固区的应力分布特征 , 得 通过减小塔壁与横隔板 厚度 、 锚 固区支撑加劲肋 间加水平 加劲肋等 在 对锚 固区 的结构进行优 化 , 使上横隔板的应力集 中现象得到 了很好的解决 , 且传力较流畅 。 关 键 词: 斜拉桥 ; 钢桥塔 ; 索塔锚 固区; 应力分析 ; 结构优化
第1 期
薛宪政等 : 问六索 面斜拉桥钢桥塔拉索锚 固区受力分析及结构优化 空
3 9
图 2 营 口青龙公 园 2 桥平面 图
该 桥 主跨 长 7 边 跨 长 3 I 桥 长 18m, 宽 1 6m车 行道 +3I人 行道 +2m索 区 ) 5m, 3I, T全 0 桥 lm( 1 T 。主 梁 采用单 箱 双室 箱梁 混凝 土 结构 , 桥塔 上部 的拉 索 锚 固区采 用 圆 台式 钢 箱结 构 , 部 为 圆柱混 凝 土 实体 下
1 工 程概 况
营 口青 龙公 园 2桥独塔 斜拉 桥总 布置 图如 图 12所示 , , 图中单位 为 m。
图 1 营 口青龙公 园 2 桥立面图
收 稿 日期 :0 9 0 — 7 20 - 9 2
作者简介 : 薛宪政 (9 3 ) 男, 东巨野人 , 18 一 , 山 大连理工大学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桥 梁与隧道工程设计创新
的承压面积 , 从而提高了钢塔 的竖 向极限承载力 , 增加了钢塔截面的抗弯惯性矩l ;) l 2 在锚 固区层面处
斜拉桥总体布置、受力特点及结构体系

➢ 桥塔结构形式和布置
桥塔布置——特殊布置形式的斜拉桥
塔跨混合式
14
➢ 跨径布置
双塔三跨
1)全桥刚度、拉索疲劳强度、锚 墩承载力和施工等 ; 2)边跨l1/中跨l2=0.25~0.5 3)端锚索
独塔双跨
边跨l1/中跨l2=0.5~1.0
15
➢ 跨径布置
多塔多跨式
16
多塔多跨式
17
➢ 跨径布置
斜拉桥总体布置、受力特点及结构体系
一、受力特点
斜拉桥的传力路径 主梁与斜拉索相互作用特点 桥塔与斜拉索相互作用特点 主梁、桥塔和索相互耦合特点
二、结构体系
依据支承体系划分的结构体系类型 (按梁、索、塔和墩的不同结合方式) 依据锚拉体系划分的结构体系类型
1
二、斜拉桥的结构体系
➢ 部分斜拉桥(矮塔)
辅助墩及外边孔
18
➢ 拉索布置
抗扭、桥面利用以及美观和维护
斜拉索横向布置
单索面
空间布置形式
竖直双索面 双索面
倾斜双索面
19
➢ 拉索布置
拉索在平面内的布置型式
辐射式 竖琴式 扇式
20
➢ 拉索布置
拉索倾角(边索)
辐射式或扇式:210~300 竖琴式:260~300
21
➢ 拉索布置
索面内的其它布置型式
7
拉索索鞍
8
斜拉桥总体布置、拉索构造与防护
一、总体布置
总 体 布 置
桥塔布置 跨径布置 斜索布置 主梁布置
9
一、总体布置
➢ 桥塔布置 桥塔的高度 桥塔的布置
10
桥塔高度 (从桥面以上算起,不包括建筑造型或观光等需要的塔顶高度)
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

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桥梁工程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独塔斜拉桥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桥梁形式,在桥梁设计中备受青睐。
本文将对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独塔斜拉桥是一种由主塔、斜拉索和钢梁组成的桥梁结构。
其特点在于桥梁仅有一个主塔,并通过斜拉索将钢梁连接到主塔上。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自重轻、跨度大、造型美观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和城市桥梁建设中。
在独塔斜拉桥设计中,基本设计原理是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包括斜拉索的设计和选材、混凝土主塔的结构设计、钢梁的选型和连接方式等。
这些方面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性能、荷载类型和大小、结构安全性等因素。
行为分析是指对独塔斜拉桥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包括受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应力等的影响。
通过行为分析,可以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荷载传递机制以及结构的安全阈值,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独塔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方法包括极限状态设计、概率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
这些方法可以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结构的优化设计,提高桥梁的经济性。
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是桥梁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复杂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尚需深入探讨,对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尚不完善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应包括加强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推进绿色桥梁建设,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以及优化结构设计方法等方面。
矮塔斜拉桥是一种结合了悬索桥和斜拉桥特点的桥梁类型,具有结构轻盈、造型美观、施工方便等优点。
在设计和建造矮塔斜拉桥时,需要重点以下核心问题:结构稳定、美景度、成本控制。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并探讨矮塔斜拉桥设计理论的其他相关问题。
结构稳定是矮塔斜拉桥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与传统的悬索桥和斜拉桥相比,矮塔斜拉桥的稳定性能略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结构的稳定性。
斜拉桥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绪论1.1概述斜拉桥是一种桥面体系受压、支承体系受拉的结构,其桥面体系由加劲梁构成,其支承体系由钢索组成。
上世纪70年代后,混凝土斜拉桥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稀索,主梁基本上为弹性支承连续梁;第二阶段:中密索,主梁既是弹性支承连续梁,又承受较大的轴向力;第三阶段:密索,主梁主要承受强大的轴向力,又是一个受弯构件。
近年来,结构分析的进步、高强材料的施工方法以及防腐技术的发展对大跨斜拉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斜拉桥除了跨径不断增加外,主梁梁高不断减小,索距减少到10m以下,截面从梁式桥截面发展到板式梁截面。
混凝土斜拉桥已是跨径200m~500m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桥梁结构。
1.1.1 结构体系斜拉桥的基本承载构件由梁(桥面)、塔和索三部分组成,且三者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总体结构的性能。
实际设计时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塔、梁及索的不同变化和相互组合,可以构成具有各自结构性能且力学特点和美学效果的突出的斜拉桥。
正因为如此,斜拉桥基本体系可按力学性能分为漂浮体系、支承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和刚构体系:漂浮体系为塔墩固结、塔梁分离,主梁除两端有支承外,其余全部用拉索悬吊,是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连续梁。
支承体系即墩梁固结、塔梁分离,在塔墩上设置竖向支承,为具有多点弹性支撑的三跨连续梁。
塔梁固结体系即塔梁固结并支承在墩上,梁的内力和挠度同主梁与塔柱的弯曲刚度比值有关。
其支座至少有一个为纵向固定。
刚构体系为梁塔墩互为固结,形成跨度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刚构。
这种体系的优点是既免除了大型支座又满足悬臂施工的稳定要求,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主梁挠度小;缺点是主梁固结处负弯矩较大,较适合于单塔斜拉桥。
在塔墩很高的双塔斜拉桥中,若采用薄壁柔性墩来适应温度和活载等对结构产生的水平变形,形成连续刚构,能保持刚构体系的优点,并使行车平顺。
采用这种体系的有美国的Dames Point桥和我国的广东崖门大桥等。
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方法与实践案例分析

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方法与实践案例分析引言:大跨度斜拉桥作为现代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便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是一项重大挑战,因为在地震发生时,斜拉桥受到的地震力会导致其结构和组件发生变形、损坏甚至崩塌。
为了确保大跨度斜拉桥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分析几个实际案例。
抗震设计方法:1. 地震参数评估:在进行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地震参数进行评估,包括地震烈度、地震频谱、附加振荡周期等,以确定地震力大小和震动频率范围,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
2. 结构刚度控制:大跨度斜拉桥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结构具备足够的刚度来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通过采用适当的横向刚度措施,如设置横向独立支座、加强桥墩抗震、增加纵向连续刚度等,可以有效提高桥梁整体刚度,减小地震引起的变形和破坏。
3. 高强度材料应用:在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设计中,采用高强度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材料可以提供较高的抗震性能,使斜拉桥具备更好的抗震能力。
4. 斜拉索系统设计:斜拉索是大跨度斜拉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对于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使斜拉桥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应采用符合抗震要求的斜拉索设计方案,如增加斜拉索的数量、增大斜拉索的直径、提高斜拉索的抗拉强度等。
5. 桥梁支座设计:支座是大跨度斜拉桥的支撑部分,其设计对于桥梁的抗震能力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抗震设计中,应选择适当的支座类型,同时考虑支座的刚度和阻尼特性,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实践案例分析:1.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斜拉桥:该斜拉桥位于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是中国第一座采用公路、人行双用途的斜拉桥。
在抗震设计中,采用了高强度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作为主要材料,通过合理的结构刚度控制和斜拉索系统设计,使得斜拉桥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某双套拱塔斜拉桥钢-混组合段局部受力分析

某双套拱塔斜拉桥钢-混组合段局部受力分析马磊【摘要】为了解双套拱塔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并通过对受力性能分析得出结论,以此为该类桥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某双套拱塔斜拉桥工程为背景,合理选取钢-混结合段,并通过大型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结合段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分析总结出该钢-混结合段的应力特点、变化规律以及内部各构件的传力途径.分析结果表明:该双套拱塔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基本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其中钢结构部分应力全部小于200 MPa;混凝土结构部分仅在其顶部与锚头结合的部位出现较大的拉应力,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钢-混结合段剪力钉最大受力为73 kN,满足相关规范基本要求.【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6页(P47-51,67)【关键词】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有限元;局部应力;剪力钉【作者】马磊【作者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1+.5随着桥梁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混结构梁桥也被大量的设计和建造,同时,钢-混结合段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桥梁中钢-混结合段的作用是保证钢梁和混凝土梁的受力和变形得到均匀的传递。
如果结合段的设计存在缺陷则会致使结合段的刚度突变,应力传递不均匀,轻者影响桥梁的美观和行车的舒适度,重者会导致桥梁稳定性变差,影响结构的安全。
特别是双套拱塔斜拉桥,混合段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钢-混结合段都是设计和施工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
某双套拱塔斜拉桥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武溪镇峒河与沅水交汇处,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 km/h,标准横断面宽27 m。
线路全长333 m,包括一座全长248 m的跨河桥梁。
主桥采用索辅梁桥受力体系,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塔采用双肢V形钢拱塔,斜拉索空间双索面布置,主桥跨径为L=2×94 m=188 m,两侧引桥跨径30 m,桥梁总共长248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拉桥拱形钢桥塔受力分析与设计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斜拉桥的景观要求越来越高,拱形钢
桥塔由于其造型优美、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优势而被广泛采用,但国内相关研
究相对较少。而拱形钢桥塔的受力参数、整体稳定形、局部稳定性和极限承载力
是设计中考虑的关键问题。
本文首先阐述了钢桥塔的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状况,对拱形钢桥塔的受力特点
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某工程项目作为研究背景,计算分析了该斜拉桥拱
形桥塔在不同荷载下的受力特性,以清晰该形式桥塔的受力形式及设计中需要着
重关注的部位。
分析表明该桥的拱形钢桥塔的力学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然后
通过调整桥塔截面尺寸、塔柱壁板厚度、横梁尺寸、拉索初拉力和桥塔锚固区位
置的参数,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化对桥塔的静力和弹性稳定性的影响。
分析表明桥塔截面尺寸与横梁尺寸、初拉力和锚固区位置相比对桥塔的应力
影响较大,随着桥塔截面尺寸减小桥塔应力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且截面尺寸变化
与桥塔应力变化近似反比例关系。同时截面尺寸及壁板厚度引起的桥塔刚度变化
和拉索初拉力变化对斜拉桥弹性稳定影响较大,横梁尺寸和锚固区位置对斜拉桥
稳定性影响较小。
针对拱形钢桥塔的局部稳定问题,首先阐述了受压加劲板的计算理论,对比
了各国规范关于加劲板的设计及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建立了ABAQUS板单元模
型进行极限承载力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弯曲度较小的加劲板,可视为初始几
何缺陷平直板,存在屈曲后的强度,其极限承载力接近与平直板,应按照平直板的
翘曲稳定系数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而对于相对弯曲度较大的板件,其极限承载
力折减程度较大,面内弯曲的加劲板的翘曲稳定系数随着相对弯曲度的增大而线
性减小,面外弯曲的加劲板翘曲稳定系数随这相对弯曲度的增大而趋于一定值。
最后对比并运用各国钢桥规范分析计算了桥塔节段的极限承载力,尽管方法
上有所差别,但结果相差不大,其中我国新规范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最为接近。
研究表明拱形钢桥塔的设计不仅要按照规范要求还应该考虑其相对弯曲度进行
设置横隔板,通过优化研究案例中的塔柱设计,依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提高了
截面利用效率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