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落魄官宦公子袁世凯是怎样当上民国总统的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袁世凯登基秘闻 慌乱中上位 死后才敢穿龙袍

历史趣谈:袁世凯登基秘闻 慌乱中上位 死后才敢穿龙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登基秘闻慌乱中上位死后才敢穿龙袍导语:袁世凯在二次革命中将国民党打败之后,逐渐有了帝制自为的野心,不但在全国引起不少人的反对,在家里也暗流涌动,闹起了“储位之争”。

袁袁世凯在二次革命中将国民党打败之后,逐渐有了帝制自为的野心,不但在全国引起不少人的反对,在家里也暗流涌动,闹起了“储位之争”。

袁克定(1879—1958),字云台,曾留学德国,有很好的德文、英文基础,旧学也很有根底。

他自小跟在袁世凯的身边,所以对旧官场上面的事情非常熟悉。

袁世凯原来一直很喜欢他,也信任他,经常让他作为代表外出办事,直到将腿摔伤致残。

袁克定自伤后,再没有出去做官,平时也很少出门,于是一群追逐名利有所干求的小人包围上来。

一个叫张宗长的人,本是袁世凯老师的儿子,为照顾面子,被安排在政事堂任职。

这是个愚蠢而又狂妄的人,自命是星相家,他想得到袁克定的青睐,便语出惊人地对他说:“从八字来看,大爷命中注定当做20年的太平天子。

”还说,如果大总统为终身总统,则误了克定的帝位,应该先把大总统推到皇帝的位子上面,然后叫他逊位,则帝位自然落在大公子身上。

袁克定本来就有当嗣皇帝的野心,1913年从德国治疗腿伤回来,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蛊惑,从此更加热衷帝制阴谋。

他曾串通薛大可等人,造假版的《顺天时报》,制造舆论、民意,欺瞒其父。

有一天,袁世凯的三女儿袁叔祯托她的一个丫头买些黑皮五香蚕豆来,从包装纸上才发现了真的《顺天时报》,竟和她每天看到的报纸论调相反。

袁叔祯找来袁克文,询问是怎么回事?其实袁克文早已发觉此事,只是不敢对老父挑明。

袁克文问三妹:“你敢不敢说?”当天晚上,袁叔祯便把袁克定的骗局向袁世凯揭穿。

袁世凯不料自己精明一世,竟被儿子骗生活常识分享。

袁世凯的一生剖析讲解

袁世凯的一生剖析讲解
15
是什么 让他平步青云
???
16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无 计可施,只好乔拌成普通百姓仓皇逃窜 ,从北京德胜门一路如丧家犬逃到山西 太原落脚,然而等待她的令人吃惊!
17
竟然是袁世凯 早已备下的25万两 白银,这无疑对于 大难之中慈禧来说 是雪中送炭,此后 他还陆续送来大量 金钱和财物,这番 好意感动了落难的 慈禧…..
走进袁世凯
——破解那些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汉族,中国河南人,生 于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中 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军事 家,北洋新军的首脑。
1
侯补侍郎
晚年复辟称帝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生 命 总揽晚清政权 历 程
推翻清廷
被推翻
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2
袁世凯是晚清帝国 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 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 物。他从一个无名小辈 ,到深得慈禧太后重视 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总揽晚清政权。在辛 亥革命,袁世凯推翻清 廷,成为中华民国首任 大总统,后来复辟称帝 最终被推翻。
临时大 总统
逼清帝退位
正式大 总统
复辟
22
“和平”逼退清朝皇帝
23
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发动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也 称广州起义。
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打响了武 昌起义的第一枪,各地纷纷响应, 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许多县城宣 布独立,各省政权更迭。
24
3
本是无名小辈,名不见经传,是什么原 因让满清朝廷委任他为总理大臣、南方革命 党人拥戴他为民国大总统?
他又如何在东方大国的屡次危机中,左 右逢源,步履轻快而平稳,成为了当前中国 最具实权的人物?

【悲剧:一代能臣袁世凯为何非要当皇帝】

【悲剧:一代能臣袁世凯为何非要当皇帝】

【悲剧:一代能臣袁世凯为何非要当皇帝】【悲剧:一代能臣袁世凯为何非要当皇帝】袁世凯活着的时候是偶像,可他想死后继续当偶像,而结果,死后的偶像没当成,连活着时候的偶像地位也搭进去了。

死了一个革命党伟大领袖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那不革命,岂不就只剩下请客吃饭了吗?这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三年,这一年刚开头,湖南桃源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国民党人宋教仁就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电报。

电报是当时的最高领导人袁世凯发的,电报的内容,名义上很堂皇:共商国是。

实际上谁人都清楚,无非就是各方面的几个人物私下里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往事,然后拉拉家常。

那个谁谁谁你认识吗?认识啊!他是我在日本读书时的同学。

那那个谁谁谁你认识吗?太认识了,我们前几天还一起吃饭来着,他跟我一个村的,这人喝酒不行,半斤酒吐得稀里哗啦。

对对对,上次我们一桌吃饭,他做东,我们都还没来得及灌他,他就自己先醉了。

哈哈哈……,那个某某事,老哥你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啦。

就这样,中国的很多事就办成了。

接到电报后,宋教仁很兴奋,他也想就这么简单地把孙中山和黄兴几十年没办成的事给办成了。

因为当时的形势,国民党经改组吸纳了几个小党派顺利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而根据《宪法》,国会第一大党有权组织内阁,派人出任总理,并提交各部部长名单,说白了也就是他们现在掌权,这新做好的蛋糕如何分由他们说了算。

既然如此,兴奋的人自然就远不止宋教仁一个了。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另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国民党内那些长期失业的高干们此时情绪极高,因为一旦宋教仁当上总理重组内阁,他们不但可以成功实现下岗再就业的宏伟目标,还很可能竞争到各部部长的高位,过一把“学而优则仕”的官瘾。

所以,当3月20日,宋教仁准备从上海登车前往北京的时候,在上海的国民党大佬如黄兴、陈其美、廖仲恺、于右任等无论出于党谊私谊都来为他送行。

在车站外,大家徘徊良久,依依不舍,宋教仁也频频与同志们握手挥别。

然后一行人像流水般缓缓涌向站台,可谁知这时冷不丁从宋教仁身后闪出一个人,此人不容分说,对着宋教仁的腰部就是一枪。

历史趣谈袁世凯登基“龙袍”背后竟然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历史趣谈袁世凯登基“龙袍”背后竟然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登基“龙袍”背后竟然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导语:袁世凯为了登基当皇帝,确实下足了本钱。

1915 年12 月11 日上午9时,中华民国参政院还“假装”地举行了讨论,那结果别说用脑袋,即使是袁世凯为了登基当皇帝,确实下足了本钱。

1915 年12 月11 日上午9时,中华民国参政院还“假装”地举行了讨论,那结果别说用脑袋,即使是用“口袋”想都知道,参加会议的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竟一致同意,拥戴袁世凯实行帝制,称“中华帝国”。

当皇帝就得有当皇帝的样子。

袁世凯嘴里说花钱要省着点,可是事关登基大典,是否名正言顺,袁世凯为了自己的脸面,不惜支出了2000万块“叮当”作响的大洋。

这笔钱里包括了祭典费、大殿工程费、调度费和接待费等等费用,这些费用多一点,少一点倒也罢了,唯有一样绝不能糊弄,那就是登基必须要穿的龙袍。

根据张伯驹在《袁世凯登极大典之筹备》一文中写道:登极衣冠,则由陶洙设计。

冠用平顶,皇帝十二旒、卿九旒、大夫七旒、士五旒。

上衣下赏,绣山龙火藻八章。

武职仍旧,惟帽章改为双龙,将中嵌红珊瑚,校中嵌蓝宝石,尉中嵌水晶等珠。

皇帝军服,左右胸绣双龙。

黄龙袍由庶务司长郭葆昌承办,命大栅栏瑞蚨祥制衣,特绣金龙,双目皆嵌以精圆珍珠。

郭葆昌来到了瑞蚨祥,跟孟老板一说情况,随后拿出了一张30万大洋的银票。

孟老板看着桌子上的银票,脸上的神色为难。

郭葆昌不满意地道:“孟老板,洪宪皇帝登基,普天同庆,你不会说制不出这件龙袍吧?”孟老板瞧着郭葆昌眼睛里露出的杀气,他忙说:“郭司长请放心,我一定在限期内,制出一件让洪宪皇帝满意的龙袍!”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1915年已身为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一定要称帝?

历史趣谈1915年已身为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一定要称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1915年已身为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一定要称帝?导语:1915年,袁世凯不顾众多亲信将领的苦苦劝告,一心要登基称帝。

袁世凯穿着中国中原王朝皇帝所使用的衮冕进行了祭天仪式,宣告着自己的中华帝1915年,袁世凯不顾众多亲信将领的苦苦劝告,一心要登基称帝。

袁世凯穿着中国中原王朝皇帝所使用的衮冕进行了祭天仪式,宣告着自己的中华帝国即将成立。

但是登基公告刚刚下达就遭遇了一系列的反对,就连他自己的属下们也反对他称帝。

最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随后病逝。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袁世凯这个精明一世的人究竟为什么要称帝?一、军阀混乱局面,中央政令不通1911年,武昌新军的枪声宣告着起义的开始,也为满清王朝敲响了丧钟。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几个月之后,宣统皇帝在袁世凯的劝告和胁迫下,宣布退位,大清国正式成为历史。

但是此时的中华民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各地军阀割据一方,显然成了土皇帝。

当时中国的局面类似于东汉末期,各地军阀名义上听从中央指挥,私下里还是各有各的一套。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孙中山先生是一位革命理论家,但不具备治国的能力,缺少那种实干家的经验。

面对南北军阀割据的情况,南京方面束手无策,这个政权既无兵又无钱。

作为政治妥协的产物,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是一位标准的军事强人,他上台之后,迅速控制了全国的局面。

袁世凯自己的北洋集团控制北方大片地区,盘踞山西的阎锡山是唯一的例外。

全国其他地方割据势力也不得不向袁世凯称臣,但也仅仅是这样。

袁世凯的北京政府的政令也是无法通行,也让袁世凯十分苦恼。

他是大总统,他也有军队,但地方政府名义上听从他的命令,这生活常识分享。

清末变局,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崛起之路

清末变局,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崛起之路

清末变局,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崛起之路在清末十年中,直隶总督袁世凯(河南人,北洋军阀领袖)是推行“新政”最得力的人物。

许多“新政”措施,往往先从直隶试办,然后再制定章程推广各省。

如编练新军,创办巡警,开办学堂等,都是这样。

而袁世凯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阀集团。

袁世凯(1859年- 1916年),字慰廷,河南项城人,出身于大官僚世家,他的叔祖袁甲三(河南人,晚清重臣)以在安徽办团练镇压捻军起家,曾任漕运总督。

其嗣父袁保庆在袁甲三军中带兵立“功”,官至江南盐巡道。

袁世凯年轻时嗜酒,好骑马,不喜欢读书。

1876年、1879年,他两次乡试落第,就把诗文付之一炬,自诩“大丈夫当效命疆埸,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1881年,他带领其家旧部数十人,前往登州,投靠其嗣父袁保庆的结拜兄弟、淮军统领吴长庆,受到不次之擢,充当庆军营务处会办。

以后又随同赴朝鲜,在“甲申政变”中,因能随机应变,受到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安徽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淮军统帅,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的赏识,被推荐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务。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身居交涉的关键岗位,却避祸回国。

战后,他投靠西太后(即慈禧,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的宠臣荣禄(满洲正白旗,晚晴重臣,主要活跃于光绪朝中后期),继胡燏芬之后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即“新建陆军”)。

这支军队共七千余人,按照德国陆军的建制编成步兵五营,炮兵一营,骑兵一营,工兵一营,另外还有一支后勤部队。

全军一律使用近代枪炮,装备精良,并延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官,练德国操。

各级军官大部分出身于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

袁世凯在军制方面的改革,揭开了清末陆军近代化的序幕,同时也奠定了他一生反动事业的基础。

接着,在戊戌政变中,他以出卖维新派而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在山东,又以镇压义和团和参与“东南互保”博得了帝国主义者的青睐;并在血洗义和团的过程中,将山东防练各军改编了二十营,共九千余人,名武卫右军先锋队。

历史趣谈袁世凯当了多久的皇帝?揭秘袁世凯的皇帝美梦

历史趣谈袁世凯当了多久的皇帝?揭秘袁世凯的皇帝美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当了多久的皇帝?揭秘袁世凯的皇帝美梦导语:袁世凯当了多久的皇帝?袁世凯,晚清民国初期一代枭雄,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袁世凯当了多久的皇帝?袁世凯,晚清民国初期一代枭雄,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1911年11月,在赋闲三年后,袁世凯被清廷召回京城,主持武昌起义后的危局。

1912年1月16日,上午11时45分,袁世凯上完朝,乘马车从东华门驶出,途经东安门来到三顺茶叶店门前时,遭到十余位革命党人的伏击,伏击使袁的六名护卫丧生,袁本人被扣在被炸翻的马车下,逃过一劫。

但从此袁世凯就不太敢出门了。

自从1912年上半年住进中南海,直至1916年6月去世,四年间,袁世凯只有四次走出过中南海的大门。

袁家是一大家族,袁世凯有一妻九妾。

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印象中的父亲,长着一副五短身材,由于好武,所以无论是站着或坐着,总是挺直了腰,从来没有看到他架二郎腿的时候。

袁世凯的河南乡音较重,在谈话的时候,他总是和人一面交谈,一面却不时地用手摸着他的胡子,并且时常“啥啊啥”的。

语气斩钉截铁,从不絮絮叨叨。

他有一个口头语是:“嗯,你懂不懂?”袁世凯生活刻板而保守。

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午饭后雷打不动要睡一个小时午觉。

平时吃饭花样很少,他最爱的菜是清蒸鸭子,爱吃生活常识分享。

袁世凯发迹始末

袁世凯发迹始末

袁世凯发迹始末
苏全有
【期刊名称】《武汉文史资料》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袁世凯本一纨绔子弟,科举考试也未能金榜题名,但却在甲午战后得到
小站练兵的统军大权,接着荣升山东巡抚、直隶总督,武昌起义后还当上了大总统、皇帝。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能够平步青云,官星似火?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最
近笔者得到日本有关袁世凯的一些珍贵资料,其中有的记载颇为新颖独到,与过去的说法大相径庭,故而特将其辑录、整理出来,以揭开袁发迹之谜。

【总页数】7页(P37-43)
【作者】苏全有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博士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7
【相关文献】
1.略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始末 [J], 王红霞
2.袁世凯逼宫谋位始末 [J],
3.袁世凯一战成名:朝鲜甲申兵变始末 [J], 吕峥;
4.袁世凯与"二十一条"签订始末 [J], 郭琳
5.略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始末 [J], 王红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落魄官宦公子袁世凯是怎样当上民国总统的

导语: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应对洋人,加强沟通,进而维护
统治,在1860年宣布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为应对
日益扩大的对外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应对洋人,加强沟通,进而维护统治,
在1860年宣布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为应对日益扩
大的对外通商事务,清政府于1870年成立了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
洋大臣”。加钦差名义,依照陈例,由直隶总督兼任,负责管理直隶、
山东、奉天三省份的通商交涉事务。他们常驻天津或保定,主要负责
与洋人沟通。北洋大臣的设立表明清政府机构对列强逐渐屈服和走向
合作,而不再一味的进行抵制。
现在我们来谈谈袁世凯。袁世凯,字慰庭,别号容庵,出身于豫东
世家,叔父袁保庆官至道台,堂叔袁保恒位居侍郎。袁世凯自幼过继
给袁保庆做嗣子,因此备受宠爱。后来,在袁保庆病故后,袁宝恒将
其接到北京抚养。此时,袁宝恒已官居户部左侍郎,所以袁世凯经常
能见到众多达官贵人出没家中,逐渐耳濡目染了官场的一些权术,这
对其后的为人处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79年,袁宝恒病故,袁世
凯被迫携眷归乡。在1876年、1879年两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后,袁
世凯决心投笔从戎,以军功发迹。
1881年,袁世凯率数十人投袁保庆挚友淮军将领吴长庆,受到提拔。
不久随吴赴朝鲜,在1882、1884年两次协助平定朝鲜内乱中功勋卓著,
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1885年10月,李鸿章举荐袁世凯出任朝鲜总理
交涉通商大臣,此后他惟李马首是瞻,始终执行着李鸿章的外交政策。
后在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托词回国,结束了使命。战后,
因李鸿章避战保船的作战思想和一味依托国际调停等思想受到朝堂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