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华尔街的剧集介绍

纪录片华尔街的剧集介绍
纪录片华尔街的剧集介绍

第一集资本无眠

纽约,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华尔街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南端,这条只有500米长的街道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影响和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和全球经济。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下辖五个区,拥有1800万人口,曼哈顿区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的主要商业、贸易、金融、保险公司大都分布在这个面积不足60平方公里的岛屿上。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曼哈顿,在曼哈顿设立分支机构成为了世界各大金融机构身份与影响力的象征。曼哈顿的南端是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区,这里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在1平方公里内云集着2000多家金融机构和将近四十万金融从业人员,正是这1平方公里把纽约造就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在华尔街上,股票交易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些来自哈佛、耶鲁等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能够进入华尔街,并且成功地生存下来,必须要面对非常高的淘汰率。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一直在追逐着时代科技,它最早成为了电报、股票纸带机的使用者。电话发明后,纽交所也立即成为世界上拥有电话最多的地方。

2005年,纽交所全面启用了电子化交易,这不仅让曾经繁忙的电话亭变成了风景,甚至整个交易大厅都变得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现在的股票交易绝大多数是在交易所外通过互联网完成的。

如今,华尔街的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按照年交易量衡量,骑士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商,但是,出色的业绩不是靠交易员完成的,而要归功于这个角落。

有史以来,大部分交易都是由人来决定的,但在骑士公司,这个机房里的机器将改变这种局面。

华尔街的巨大资金需求是仅靠美国国内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的,世界各地的资金又是如何进入华尔街的呢?

华尔街是一个数千家金融机构组成的庞大产业,但驱动这一切的却是非常小的群体,它们就是投资银行。在2008年以前,华尔街上大的投资银行有十余家,它们被称为华尔街的巨人,这其中包括了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雷曼兄弟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当华尔街给世界带来空难时,对华尔街的指责声也达到了空前程度,这种氛围淹没了华尔街银行家们的声音。

第二集墙在哪里

9.11之后,很多金融机构搬离了华尔街,索拉诺夫人却来到了这里,她的办公室就设在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举行就职典礼的联邦大厅内。

索拉诺夫人的工作首先就是从寻找华尔街的墙开始的。

1581年,荷兰人摆脱了西班牙帝国的统治,享有独立主权的荷兰共和国从此出现在欧洲版图上。

其实,早在20年前的英国已经诞生了股份制公司,但那只是在严格等级制度下由几个大股东组成的公司。而在自由平等的荷兰是为所有人准备的,无论是贵族、富翁,还是平民,甚至仆人,都可以成为股份制公司的股东,大家一起承担风险,并共享收益。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股票的公开发行,使东印度公司迅速完成了远洋贸易的资金储备。

1609年,东印度公司的船长亨利.哈德逊开始了中国之行,在驶出阿姆斯特丹港后,哈德逊的航船奔向了荒无人烟的北极,经过了5个月的海上漂泊,哈德逊的航船却南辕北辙驶向北美大陆。

1694年,伦敦商人们创建英格兰银行,帮助英国政府发行国债,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使国债的发行量迅速增加,这不仅为伦敦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可供交易的证券,更主要的是为英国的海外扩张筹集到了充足的军费。

200多年来,汉密尔顿是这条街道上永远的路标,指引着华尔街抵达了今天。

第三集两条道路

纽约的清晨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2009年10月,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的年会在纽约召开。

现在,每天行走在曼哈顿大街上的美国人都会看到悬挂在墙上的一个电子显示器,它实时更新着美国的债务总额。2008年,美国国债进入10万亿美元时代。

在华尔街上,总有人怀疑华盛顿的动机:政府是想解决危机,还是想利用危机?华尔街渴望有更多的机会,但危机似乎总是让这条街道失去更多的自由。

一条运河改变了纽约的命运,也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

华尔街的铁路股票和债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涌入美国,为美国铺设遍布全国的铁路网线。

第四集镀金时代

克林顿带着他的伟大构想去华盛顿特区找联邦政府,希望能得到财政上的支持。林肯政府必须尽快结束战争才能尽早平息内乱,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及时解决战争资金。而此时的华尔街也布满了战争的阴影销售对象。

进入19世纪中叶,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860年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美国只占1.8%,处于世界第一的是中国,占到32.9%,而到了1900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占到15.8%,中国占到11.1%。

1913年4月30日,摩根客死意大利,当天纽约证券交易所关闭半天,在第二天的报纸上人们知道了摩根的遗产6000万美元。洛克菲勒看到这则新闻说道,摩根算不上是个有钱人。在那个时代,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资产超过10亿美元,钢铁大王卡耐基资产超过4亿美元,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的资产超过5亿美元。

第五集硅谷方程

硅谷不是一个城市,它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狭长地带,由许多小城市组合而成,它曾经是美国半导体晶体管的主要生产地。在硅谷,大部分公司隐藏在这些不出名的街道里,这样的地方为很多小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机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硅谷就是美国高科技的代名词,然而给硅谷带来巨大名声的是这样一个地方。

今天的硅谷早已从一家车库公司发展成为几千家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几乎涵盖了世界未来科技的前端领域。这里有代表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

电气时代帮助美国完成了一个大的跨越,世界科学技术中心从欧洲转向北美,虽然摩根的资本与爱迪生的技术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合作,但采取的是传统的合伙形式,六十多年之后,资本与技术在美国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出现,这就是风险投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股新的创新力量正在形成。

就在百度成立后的第二年,华尔街经历了一场灾难,互联网泡沫破灭,近一半的网络公司在泡沫中消失。当一些美国风险投资公司撤出中国市场的时候,蒂姆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注资百度,以1200万美元收购了28%的股份,这无疑升级了更大的风险。

中国的股市要比美国的脆弱得多,中国的投资环境中更多的是个人投资者,更多以投机为主。

第六集投资之道

在华尔街与百老汇大街交汇之处有一尊铜牛的雕塑。牛代表股票价格的上涨,在资本市场熊是牛形影不离的另一种动物。1879年,这两种动物每一次出现在描绘股票市场的油画中,而关于牛市和熊市的来历有很多解释。其中一种认为,牛在攻击前会低头,然后用牛角向上顶;而熊则先站起来,然后用熊掌往下扑,正如股市的上扬和下跌的形态。几百年来,资本市场中的人们在这两种动物的博弈中品尝着喜悦和悲伤。

在资本市场中,人们如何寻找牛和熊的足迹,如何预先得到涨与跌的信号。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是早古老的股票指数,它每分每秒的变化都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神经,它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投资的风向标。

今天,大部分投资机构并不在华尔街上,而是聚集在曼哈顿中城的几条主要街道,他们是资本市场中的职业投资人。

无数个人投资者的失败经历让人们开始尝试将资金交给投资机构,个体投资者逐渐退出第一舞台,专业机构投资粉墨登场。

是谁在监督华尔街,如何才能维护华尔街的公平正义?

第七集阳光交易

早期的华尔街更像是一个私人俱乐部,充满了内幕交易,但这在当时并不违法,它为权钱交易提供了最完美的平台,华尔街也乐意效劳。而之所以能出现如此景象,是因为当时的华尔街还不成规模,整个社会对华尔街的依存度非

常小。这样的历史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交易所里的叫卖声传到华尔街之外。

从华尔街流淌出来的金钱打通了美国最长的运河,铺设了全球最大的铁路网,点亮了世界第一盏电灯,而这一切并没有给华尔街赢得更多的好名声。

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人们都会质疑资本市场的监管。

在资本市场有许多小的投资者,一旦他们受到大公司的欺诈,自身的力量难以与之抗衡,于是集体诉讼就可以将这些小的投资者联合起来与大公司打官司,要求赔偿。

早在1820年,美国就有了集体诉讼,1833年美国就有了关于集体诉讼的法律规定,现在,每年的集体诉讼官司达到200多件,也就是说每年美国每百家上市公司中就有两家面临集体诉讼。

由于集体诉讼的受害者是一个群体,要求的赔偿金额通常是一个天文数字。

集体诉讼一旦胜诉,事务所能拿到近三分之一的赔偿金,这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围绕着集体诉讼,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律师事务所开始紧盯华尔街。

第八集明暗创新

2009年9月,金融危机发生一年之后,与华尔街咫尺之遥的佩思大学礼堂一场重要的论坛正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政府官员、学者和银行家,这次论坛的主题就是金融危机与金融衍生品的关系。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人认为由金融创新而创造出的金融衍生品就是这场危机的元凶,有人甚至怀疑金融创新本身的意义。斯坦福大学的迈伦〃斯科尔斯教授正是研究金融衍生品的专家,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金融危机到来后,人们再次将焦点对准了他。自金融业诞生那一天起,金融创新就与它为伴,并备受争议。

在美国,早在19世纪中期就发生了一场重大的金融创新,这就是信贷消费的出现。

当然,如果金融衍生品使用不当或者被滥用,它反而会放大风险,并造成灾难性后果。

金融危机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在经受着煎熬,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创新和风险永远都是相伴而生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其中一方的存在总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2008年的金融危机,华尔街已经把世界的经济变得伤痕累累,然而只要金融业存在,这就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第九集拯救危机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有4000多公里的距离,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加州就受到了风暴的冲击。加州是美国经济总量最大的一个州,它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世界上许多的国家,加州天然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发达的农业,好莱坞和硅谷也都来自这里,同时它还有一位明星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

金融危机爆发后,从个人到机构,从华尔街到整个世界都在询问原因,都在质问谁该对此负责。

2008年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共有近300家银行倒闭,政府投入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来挽救破产的金融机构,重新启动几乎陷入停滞的金融业,这成为了美国在拯救2008年金融危机当中最大的动作,而在其他的政府机构也相续采取了各种措施。突然而来的危机迫使政府采取非常规的做法,这可能是危机中唯一的选择。

在危机中,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制定应急措施和长久机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年时间里,从美国到整个世界都没有停止思考。今天的人们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拯救的经验和教训,八十年前,美国正面临同样严峻的危机,他如何一步步走出萧条的泥潭。

今天的华尔街,没有人知道下一次危机将何时到来,会从哪里开始,在危机不断上演的历史长河里,每个人、每个机构、每个国家要想减少危机带来的伤害,唯一能做的是在下一次危机到来之前做好准备。

第十集资本之河

上海外滩上矗立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的银行建筑,当时的上海是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其中外滩12号尤为显赫,它是英国的汇丰银行。这座大楼在规模上仅次于当时世界最大的银行建筑英格兰银行。

当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正沐浴在盛世的光环之下,当时的中国拥有世界最辽阔的疆域,世界最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养活了几乎占到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这个有着巨大国内市场的东方古国深深吸引着英国商人。

1840年,一个疯狂扩张的帝国向一个沉迷的帝国开炮,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侵略的方式打开中国市场。

1944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让美国朝着继英国之后的又一金融大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次会议叫布雷顿森林会议。

从美国华尔街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给全球造成了数十万亿美元的损失,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格局,这场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变革的呼声与希望。

资本市场让人类经历过1929年大萧条,现在又让全球经历着2008年金融危机,但是资本市场创造出的财富远远超过它对财富的破坏,要享受这份财富,就必须学会接受资本市场的破坏性,而如何约束它的破坏性则考验着资本市场监管者的智慧,大国之间的金融博弈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这给每一个国家都提供了机会。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 班级:2014国贸1班学号:201442601133 姓名:黄珊珊 《入侵华尔街》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生活在大城市纽约的一名普通保安吉姆,生活虽不富足但过得很安定。2008年金融危机时,吉姆妻子身患重病,每周要做300美金一次的基因治疗,才有希望痊愈,然而保险公司拒绝赔付这种罕见的病例。吉姆为了给妻子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家产,吉姆想动用积蓄,却收到基金投资不动产连续亏损的消息。华尔街的金融家操纵金融市场,导致吉姆投资的金融产品不但没有赚钱,反倒欠了银行一笔巨款,妻子也在家中绝望地自杀了。吉姆负债累累,丢失工作,妻子自杀,房子被法院会收回,朋友的无能为力,世人的冷漠,让吉姆成为仇恨的复仇者,走上了以极端方式报复之路。 我们都期待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健康有活力的身体,幸福和睦的家庭,然后在如今的社会却变成了一种奢侈。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也成为了一种循环模式。吉姆失去赖以为生的工作,失去了挚爱的妻子,失去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让他身陷囫囵如此落魄的是谁呢?正是那些贪婪嘴脸的资本家。当吉姆的仇恨到了极点的时候,他便以极端方式报复,他将仇恨聚集在把枪支子弹上,枪杀了使他落魄至此的罪魁祸首,并在华尔街上挑起了恐慌事件,进行一场大型的屠杀。暴力镜头在影片后半部分,男主角来到华尔街,躲在一处高层

建筑物的停车场里,用狙击枪杀死了那个害他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经纪人,又冲进投资银行总部里,乱枪扫射在交易室里的基金经理和交易员,还丢了两颗雷,炸死一大片华尔街精英。 当时的华尔街是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然而现实中的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这里曾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等,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关于华尔街的看法和评价主要有两个,或批判,或赞扬,因为华尔街在带给世界财富的同时,也大大加剧了人们失去财富的风险。华尔街的强权政治和割喉形态的资本主义也造就了这批不负责任的资本主义家,许多类似男主人公吉姆的小市民一生都栽在了华尔街这个资本主义市场,成为邪恶的资本主义家赚取暴利的垫脚石。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就如一颗摧毁世界经济的炸弹,有人从中坐收渔利,有人却因此身无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摘要]随着中外电视文化交流日益扩大,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的越来越活跃,并接二连三地在国际上获奖。今天我们的纪录片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转换思路,建立和适应市场运作机制。关键词]纪录片中国纪录片未来和发展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其基本特性。在人类影像发展史上,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试图寻求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与摹写,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与自然的抗争以影像的形式再现或表现于世,它对于生活的逼真的批判性与尖锐性更给人类在高速发展的历程中以反思空间。 一、我国当代纪录片的发展回溯与现状 从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开始,给电视界带来了开放的意识。1982年拍摄的《话说长江》、1984年的《话说运河》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的高潮,直到1991年的《沙与海》和孙曾田导演的《最后的山神》,先后国内获得亚广联国际纪录片奖的片子。后来又有了像《望长城》这样的佳作,而1993年《生活空间》的推出,将中国纪录片放到了电视的最前沿。正是使传播的内容直接诉诸观感,使传播者全身心、以人的整体进行介入,在更大程度上,能够使得观众有很大的思考和参与空间。 文革时期是我国电影纪录片的盛产时期;1950年的《中华儿女》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63年李俊导演的《农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难生活的影片,于1981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鸡奖。几十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单一,拍摄纪录片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进行宣传。但是,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中国独立纪录片文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廉价、便捷的摄像设备的普及,商业电视台数量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人举起镜头,制作自己的纪录片。 湖北电视台导演张以庆拍摄的纪录片《幼儿园》,在2005年6月的上海第10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了“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又于同年12月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获得大奖。《幼儿园》的获奖至少向世人证实了,中国的人文纪录片还是可以与世界水平一比高下,特别是在艺术内涵方面,但如果要谈到纪录片的市场运作,以及制作的多样化方面,我国的纪录片整体上就明显存在很多的不足,可以概括为多样化的缺乏、市场化的滞后等问题。二、中国纪录片多样化的缺乏 我们参展纪录片基本都只是采用一些中规中矩的传统拍摄制作模式,与国外的同行相比较,我们在多样化制作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而且,制作形式的单一也使得国内的纪录片很难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创造性地使用多元化的元素,是中国纪录片急待加强的工作。好的选题并不能保证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只有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一部好的纪录片才谈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纵观国内外优秀纪录片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一方面写实与表意共存。写实,重画面语言,造型艺术,构图精湛,剪辑考究,学院气浓重;写意,取前被众家之长,将文化、历史、社会变迁的理解通过各种技术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多时空交错,创作类型多元化。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纪录片题材选择的多元化视角 近年来的国际获奖纪录片在题材选择上,呈现出创作出多元化的趋势,综观当代国际获奖纪录片从题材上至少可分为四类:发生在当今世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纪录片、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科学文化类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而国际上比较畅销的题材则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自然与环境三大类型上,它们展示了丰富的各国文化,满足了部分观众追求知识性、趣味性、探秘性的心理需求,将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和社会性、教育性等有机地融入节目中。 (二)纪录片强化故事性

央视财经频道纪录片《华尔街》第8集

央视财经频道纪录片《华尔街》第八集 明暗创新 自金融业诞生那一天起,金融创新就与它为伴,并备受争议。 2003年12月29日,受疯牛病影响,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活牛期货价格继续下跌。 2009年9月,金融危机发生一年之后,与华尔街咫尺之遥的佩思大学礼堂,一场重要的论坛正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政府官员、学者和银行家。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危机与金融衍生品的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人认为,由金融创新创造的金融衍生品就是这场危机的元凶。有人甚至怀疑金融创新本身的意义。 信贷消费 在美国,早在19世纪中期,就发生了一场重大的金融创新,这就是信贷消费的出现。 19世纪中期,美国流行储蓄文化,现金消费是美国中上层市民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赊账和借钱消费都被看作有违常理,许多商家更是担心贫困的消费者会借钱不还。 借钱消费无法在一个农业大国里传播开来,即便在大城市也是阻力重重。创建于1858年的梅西百货是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店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梅西百货是现金消费模式的代表,它的目标客户是高收入家庭。当时的梅西百货从来不接受消费者的赊账,并以此为荣。

在梅西倡导的现金消费模式流行于美国之际,另一种消费理念悄然诞生,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美国普通家庭接受。创造这种新消费理念的是缝纫机厂商——胜家公司。 电动缝纫机的出现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看作是工业化的标志之一。然而,在19世纪中叶,缝纫机价格昂贵,一台缝纫机售价大约一百美元,1851年,美国家庭年平均收入是500美元,缝纫机算是巨额投资了。购买一台缝纫机就可能让一个普通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 1856年,胜家的合伙人——律师克拉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允许美国妇女租用机器,用低廉的租金来抵扣高额的货款。这种方式在当时被称为?租购?,实际上就是分期付款。克拉克先后设计了首付、周付和月付几种模式,妇女们可以每周支付一美元。 人们接受了?租购?这一新的消费方式,因为他们发现,正如胜家所宣传的那样,?租购?让他们既买得起缝纫机,又不会让家庭陷入债务危机。 ?租购?这一新型销售模式使胜家缝纫机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竞争对手们纷纷模仿胜家的?租购?模式。 胜家创造的消费模式就是信贷消费。然而,这样的消费方式被大多数美国人接受还是80年以后的事情。 梅西仍然固守现金消费,直到1929年?大萧条?的来临。 ?大萧条?的第一年,梅西艰难地度过了。到了第二年,?大萧条?结束的迹象迟迟没有出现,梅西当时的大股东之一史密斯

BT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高清全收录

B T 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 美援朝高清全收录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BT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高清全收录) BTV重磅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高清全收录)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新近推出的六集系列节目《伟大的抗美援朝》,充分挖掘利用珍贵的文献档案史料和影视资料,真实还原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把观众带回到60多年前那个史诗般如火如荼的英雄年代,看了之后让人荡气回肠、血脉偾张,深深感受到当年抉择的艰难与伟大、较量的惨烈与顽强、英雄的无畏与慷慨、后盾的坚强与坚实、复兴的自信与蓬勃、和平的珍贵与浑雄。这部片子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强烈的震撼力,获得观众广泛认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抓住并回答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三个核心问题。 一、从最高统帅部决策的高度,比较好地回答了新中国为什么要出兵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这个重大问题。 二、聚焦于广大志愿军将士,比较好地回答了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三、挖掘了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比较好地再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完全是正义之战,而且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片子也充分地表现了这场战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片子中引用了毛泽东上述相关论述。60多年过去了,从片子中认真聆听上述这段谈话,我们更加认识

到:正因当年打得“抗美援朝”这一拳开,才有免得冲着新中国60多年来和平建设与和平生活这百拳来;毛泽东不仅考虑着中华民族当时的处境,同时谋划着中华民族的长远与未来。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毛泽东这一无比宏伟、深邃的战略眼光和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超人胆略。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留血的战争。”对于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或许会觉的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面对今天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环境,重温那场战争,我们不能只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 伟大的抗美援朝(一)——抉择 伟大的抗美援朝(二)——较量 伟大的抗美援朝(三)——英雄 伟大的抗美援朝(四)——后盾 伟大的抗美援朝(五)——复兴 伟大的抗美援朝(六)——和平

华尔街之狼电影观后感

华尔街之狼电影观后感 电影《华尔街之狼》是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一部喜剧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玛格特·罗比,乔纳·希尔领衔主演。影片讲述的是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故事,这位股票经纪人曾在三分钟内赚取1200万美元,31岁时就拥有亿万家产。影片根据乔丹的个人回忆录改编,讲述了他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发家生涯以及迷失于性和毒品的沉沦生活。以下是关于影片的观后感范文,供同学们参考!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一) 贪婪是好事,金钱永不眠。最新的一部关于华尔街金钱故事的电影,是由名导斯科塞斯操刀,大帅哥迪卡普里奥所主演的《华尔街之狼》。这部根据同名自传体作品改编的电影,讲述的就是华尔街之狼,贝尔福特是如何从一贫如洗到靠股票发家成为亿万富翁,最终锒铛入狱的故事。整个电影略带滑稽与荒诞,但是却又足够的本质真实,作为关注投资的读者,理应抽时间看看这部电影。当然,这部电影足足有三个小时,要看完它,你需要有点耐心。 整部电影除了情节与人物的光怪陆离之外,最值得称道的自然也包括台词。有的台词滑稽可笑,有的却事关华尔街的贪婪,有的则是可能有些光芒万丈的价值。以下要谈得是由huffington

post所整理的10条或许对成功与致富有用(我觉得也未必)的台词,由我翻译成中文: 1 我相信全身心的浸入,如果你想要有钱,你就要这样的想法武装自己的脑子。你一定要清除掉所有会让你成为一个穷人的思想,用新的想法——那些能让你发财的想法,将其取而代之。 2 挡在你和你的目标之间的唯一障碍,就是你不停地跟自己说的那些为什么我做不到的鬼话。 3 成功的人,100%的确信他们自己是命运的主宰者,他们不是环境的造物,而是条件的创造者,如果环境烂透了,成功的人要做的是改变它们。 4 如果你能给一个人足够的理由,他们总是会找到成功的方式。 5 能取胜的人,总是在说“必须”如何如何,“未来”如何如何。 6 当你过得都是穷日子的时候,你会伤害到每一个你所遇到的人,尤其是那些你所爱的人。 7 如果你想发财,永远不要放弃。人总是想着放弃。如果你坚持了,你就会出人头地,胜过绝大多数人。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当你努力做事时,你可能会失败。但是,失败并不是因为你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而是因为你还没有完全摸到门道。每次

华尔街 纪录片 观后感(6-10集)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 早期的华尔街是富人俱乐部,他们在这里投资、获利,尽情游戏,普通人望尘莫及。 道琼斯指数的出现第一次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信息,此后一系列重要的投资方法应运而生,凯恩斯的技术分析,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指数投资,人们从混沌的股票市场中,总结出投资之道,在众多投资者的失败基础之上,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就此诞生。他的成就甚至盖过了他的老师格雷厄姆。 “他总是能买到非常便宜的股票,他非常小心谨慎,在2008年末、2009年初的时候,有许多这样的投资机会,由于当时的人们已经对股市产生了恐惧心理,所以许多股票的价格都很便宜,他能够从中获得。”(美国格雷厄姆证券分析和价值投资领域的研究专家珍妮特?洛尔)。巴菲特成为很多年轻投资者的梦想,华尔街的每个成功故事都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的参与,华尔街就是像个藏有巨大宝藏的城堡,人们一直在这里寻找创造财富的钥匙,有人成功,有人失望,虽然成功的人远在少数,但依旧阻挡不了在这里进进出出贪婪逐利的人们。 人们孜孜不倦的追逐金钱、利益,贪婪是投资人们无法更改的动力与本性。2008年麦道夫150年的漫长刑期就是为他过度的贪婪所食的恶果。麦道夫事件使人们开始质疑华尔街的贪婪是否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华尔街的贪婪成了更多人开始思考的问题。美国的资本市场的监管原则,一直沿用100多年前联邦大法官布兰代斯的名言: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阳光交易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信息的公开透明。 但20世纪前,监管原则被束之高阁,市场上没有具体的规则规范投资交易,股票的份额不是个必须公开的信息,股市基本上只有一条的规则,就是买家请小心!大量的股票家们仿照丹尼尔?德鲁靠着掺水股发财。 一位早年有经验丰富的新闻记者经历的查尔斯?亨利?道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段特殊的经历,与另一位合伙人爱德华?琼斯创立了道琼斯公司,他的道琼斯指数第一次将交易大厅内的信息传递出去,并且沿用至今。 在今天的监管环境之下,实际上是很难去违规,一个违规行为不可能不被发现,特别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被发现。但麦道夫利用虚假信息、内部交易等黑暗手段重演了庞兹骗局,等待他的是150年的监狱生活。 阳光包括政府监管、法律监督、媒体揭露,阳光包括每个人的善良之心。 2009年秋天,华尔街正在进行着规模巨大的整休工程,与此同时,全球资本市场也在对自身进行着深入的反思,在纽约佩思大学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银行家、学者正在举办“梧桐树下再聚首”的研讨会。期货定价模型的创立者、诺贝尔奖得主休斯教授与华尔街资深投资银行家布克斯泰伯正在围绕金融创新进行着激烈的辩论。在资本市场里,人们创新不断,当然风险也不断。 2008年的金融危机,华尔街已经把世界的经济变得伤痕累累,然而只要金融业存在,这就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寻找危机发生的规律,以及政府的拯救措施,在今天金融危机再次上演的时候以史为鉴。 今天的华尔街,没有人知道下一次危机将何时到来,会从哪里开始,在危机不断上演的历史长河里,每个人、每个机构、每个国家要想减少危机带来的伤害,唯一能做的是在下一次危机到来之前做好准备。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20200630113828)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的1958年开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根据风格、类型、功 能等彼此关联映照的多种环境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 —1977年)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在观念上依附于政治,在形态上则依附于其他的电视节目。 由于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电视纪录片几乎都染上了政治化色彩。政治化纪录片在语言上 显得空洞,在题材上出现雷同,在风格上则是单一,缺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人性色彩和人文精神。而由于技术局限和观念作用所导致的声画剥离的影片形态,使得这一时期的纪录片 出现浓重的灌输味。因此,这一时期的电视纪录片虽然负载重要的职能、有着相当的地位,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2、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 —1992 年) 第二时期的纪录片没有了第一时期的政治味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人的意识开始觉醒, 原来的英雄主题逐步被人的主题所取代。尽管出现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一个个人还不是独立的 个体,而更像是集体的人性化的符号,但是已经和前一个时期的虚幻的英雄全然不同。即使是对民族精神的象征的山河的观照,也赋予了人文的色彩。 由于承载着教化的功能,带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山川河流以及长城运河等均成为这个时期纪录片的最佳对象和载体。对于民族以及历史等大题材的观照成为这个时期电视纪录片的一大特色。宏大主题的纪录片,需要一种群体性力量,需要群体共同的激情,需要集体创作的机制,这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一个特点。 这一时期纪录片开始凸显媒介传播意识,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社会对电视纪录片的功 能性需要所致,是纪录片本体以外因素作用的结果。 3、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 —1998年) 第三时期出现了不同题材的纪录片,都把思考、关注的立足点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上。纪录片的承载已经改变,意识形态的因素被人文的因素所取代。纪录片美学、哲学的意味加强,而它的社会性功能自然削弱。人的主题、百姓意识、平民化视角这些国际化的纪录 片表征,成了这个阶段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导性观念。这一时期的电视纪录片在题材的选择 上有了国际化的意识,在主题的立意上站在了人类的高度。平时成为这一时期纪录片的主要 创作理念,它的主要特征是要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这不仅是纪录片在语言形态上回归本体, 更是作为纪录者对纪录对象的姿态的一种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个体意识也明显增强,表现在纪录片的选材和创作上出现个 人化的倾向。在创作对象个体化的同时,却也不自觉地淡化了他们与社会的关系。 4、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 —迄今) 第四时期,市场”和社会责任”是两个核心词汇。市场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观众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全面回归社会、走向社会化,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一个基本特征。 人虽然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主题和关注中心,不过已经悄悄有所调整和变化。首先,是在人的选择上已经不再倾向于封闭环境中的、弱视的、偏远的人群,而是选择主流的、处于 现实中心的、社会化程度高的人群,新闻的因素越来越被某些纪录片所重视;

华尔街-纪录片1-10全

本集片名:曼哈顿的一天 【主题】 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影响着世界?13万亿的日交易量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些钱是属于哪些国家、机构和个人,谁在操纵着这些钱?华尔街这张300年编织的“网”,有多广,多深?有多大的力量,又有多么地脆弱? 【序】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和印度君主的国书,率领船队经过70昼夜的艰苦航行,终于发现了陆地,这块被哥伦布坚持认为是印度的大陆,现在被称为亚美利加洲。 1609年,荷兰商人继续寻找通往富庶中国的航海道路,但犯了与哥伦布同样的错误,他们的商船几经展转,最终驶入了现在的纽约港。 荷兰人给当地印第安人送上了他们不曾见过礼物——美酒,荷兰人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曼哈顿。“曼哈顿”在特拉华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就是“与君同醉的地方”。 华尔街街口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个看上去像是“与君同醉”后的算术公式:24美元 x 370年= 300亿美元,它记载了曼哈顿发生的第一笔大交易。荷兰人当年用了24美元的饰物,从印第安人那里买下了整个曼哈顿地区,现在仅曼哈顿的华尔街土地价值就达到300亿美元以上。 其实不仅是土地,这个算术公式在今天的华尔街到处都行得通,华尔街所能聚集的财富甚至是这样的计算方式都无法满足。370年间,曼哈顿从一片荒芜变成了现在的金融森林,它主人也从最初的荷兰人,变成了英国人,又变成了美国人,现在成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人。 有人说华尔街成就了美国的崛起,从传统农业到传统工业,从现代科技到网络信息,华尔街一直在为美国的强盛铺平道路。也有人把华尔街称作“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因为它刺激了人类本性的贪婪和丑陋,以至于整个世界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这就是华尔街,一直充满是非争议,一直被世人所关注。 【正文】 凌晨,华尔街街道上空无一人,但在迷宫一样的纽交所交易大厅里,150名技术人员正在小心翼翼的检查和测试各种各样的电脑交易系统。 离开市还有7个小时,纽交所第一批技术人员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确保每一台机器都能正常运转,每一个程序都不会对交易系统有任何影响是他们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仅在纽交所的一个交易大厅里,就有5000台以上的显示器,1万多个电脑终端,1000多种电子系统。 采访:技术人员A 大致内容:只要纽交所存在,我们不会丢掉这份工作,只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必须要检测的更仔细些,因为那些交易员们经常会把他们的郁闷发泄到我们的工作上。 每年纽交所用来支付各种各样的电子系统以及技术支持费用高达10亿美金以上,这个数字不会因为证券交易指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系统技术维护在金融危机笼罩下的华尔街成为了最稳定的职业。 曼哈顿中城摩根斯坦利的摩天大楼里,5楼交易大厅里空无一人,只有上千台显示屏在

5部bbc史诗级纪录片不可不看

5部BBC 史诗级纪录片,不可不看! 从小伴随你长大的节目有哪些呢?《人与自然》?《动 物世界》?每次母上大人不让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在学习知识!”这话绝对没!毛!病!我 们确实在学知识。自从生命中有了小U,我们升级成了在英 语中学知识!今天小U 为大家准备了 5 部BBC 史诗级纪录片!涨姿势又学英语,U粉儿们接着读下去吧?《人类星球》 Human Planet Human Planet is an 8-part British television documentary series. 《人类星球》是一部英国电视纪录片系列,分为8 个部分。It describes the human speci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al world by showing the remarkable ways humans have adapted to life in every environment on Earth. 它描述了人类物种及其与自然世界的 关系,展示了人类在地球的各种环境中,适应生活的非凡方 式。豆瓣评分9.8 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 IMDb 评分9.8 Like all life forms, humanity partially adapts to typ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yet also tends to change them. 像所有 的生命形式一样,人类部分地适应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但也倾向 于改变它们。Each episode examines how life differs for men and nature in some type of environment, from Arctic to desert and jungle, from coasts to mountains. 每一集都考察了在不同类型的环境中,从北极到沙漠到丛林、从海 岸到山脉,人们的生活是如何的不同。《人类星球》 生命》Life Life is a British nature documentary series created and produced by the BBC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生命》是由英国广播公司与开放大学联合 创作和制作的英国自然纪录片系列。The series takes a global view of the specialized strategies and extreme behavior that living things have developed in order to survive; what Charles Darwin termed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该系列以一种全球性的观点来看待那些为了生存而发展的特殊策略和极端行 为。查尔斯?达尔文称之为“为生存而斗争”。豆瓣评分9.7 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 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 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 IMDb 评分9.1 David Attenborough's legendary BBC crew explains and shows wildlife all over pl anet earth in 10 epi sodes. 大卫?爱登堡的传奇BBC 制作团队,在10 集的时间内解释和说明了全世界的野生动物。The first is an overview of the challenges facing life, the others are dedicated to hunting, the deep sea and various major evolutionary groups of creatures: plants, primates and other large sections of other vertebrates and invertebrates. 此片首先是概述了生活面临的挑战,其它则致力于 狩猎,深海和各种主要进化群体的生物:植物,灵长类动物和大量 其他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生命》

华尔街之狼英文观后感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a ridiculous but introspective movie Beginning with the degenerate life of Jordan R. Belfort, the movie shows the fighting time of Jordan, and ultimately leaves us a questionable ending. Through its superficial manifestation mode, it still leaves us something worthy of being thought over again and again. At first glance, I just consider it as an R level movie which shows the degenerate life of bourgeois class like repeated drinking, drugs, whores and others.Anyway, all these things make me feel uncomfortable initially. After having appreciated the first 30 minutes of the firm, we can briefly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how Jordan attains his current life and becomes rich. We can firstly know that he did fight for his future in the past. Then here comes the core of the movie-----his criminal life and ending. Full closure, I feel a little bit uncomfortable with the exaggerate expression. Throughout the firm, “fucking” or “fuck” appear more than 500 times, and the scene of drug taking as well as whoring also appear repeatedly. But when I am accustomed to them, I just find that it is actually a kind of manifestation mode of showing their degenerate life, but the repeated scene makes the movie dilatory more or less. Many roles in this movie have their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Jordan. Mark Hanna, taught the significance of sex and drug to Jordan when he firstly entered the Wall Street. Actually Jordan even considers him as his tutor. Teresa, Jordan’s first wife, supported him firmly when his company went broke, but in the middle of the movie she divorced with Jordan due to Jordan’s affair. And Jordan’s best friend Donnie Azoff, followed and worked for Jordan just after he met with himat the first time. No matter what Jordan wants to do, he is always standing on his side. But to some extent, it is also him who causes the final bad ending. After finishing watching this movie, I find it difficult to judge whether Jordan is a “good guy” or a “bad guy”. On the one hand, obviously he is a criminal as he forms lots of cheatings and money laundering. But on the other hand he does better than the wealth in general. He will share his wealth with his friends, and always concerns about his stuff. When he was monitored by government,he warned his friend that do not speak too much, though all of them are not able to escape anyway. He is a clever guy, and as for a further comment, he is talented in business, but all talents can beuseless when he takes the wrong way. The question of “Can you sell me this pen now?” appears two times in this movie. The answer of this question really impresses me in the first time. When I amconsidering how to introduce this pen to customers, his friend just takes away his pen and asks “Can you please sign your name for me, sir?” A ver y impressive and also useful way. This question appears again in the ending of the movie, after Jordan is released from prison. But this time, all of the answers are pertaining how to introduce the size, type or other physical conditions of this pen. They are normal, and

华尔街第二集观后感

华尔街第二集观后感 美国的华尔街与北京的金融街完全不同,他们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就像杠杆。当股市崩盘时,几乎没有人会知道金钱都流向了哪里,连美国政府都不知道。但在这部电影里,有两个人似乎知道。第一个人是人格闪亮的白胡子老头,我非常欣赏他那宠辱不惊的处事方式,乃至于最后谈判时的苦苦哀求让我感到非常难过。后来,这个优秀的老头子不玩了,真正的故事也开始了。 很久以来,我一直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上的钱都去哪了。在中国,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解释,钱都在领导手里,可每天都热衷于拿金钱做游戏的领导却并不多见。而在美国,一个股票交易员如果想搞到十几万美金的月薪似乎也并非幻想,但这些只是小钱,那些被用来做游戏的大钱都去哪了?中学生都会说,钱在股市里,钱在银行里,钱是会流动的。但这部电影似乎更新了一些常识——钱在信息里,或者说,信息可以操控金钱流动的方向。 所以,传媒业对金融业的走向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片中男主角的女友是一家新闻网站的负责人,这家新闻网站不已盈利为目的,因为网站的名字是“说真话”,他们做的事情也是说真话。电影里有段对话提到了这家网站,说他们做的很好,“每天大概有五万的点击”。这句话说完的同时,我听见旁边来自豆瓣的员工兄弟轻轻的发出了“切”的一

声来表示心中的不屑,其他几位同事哈哈大笑。我也会心一笑,因为我突然想到了四天前刚刚倒闭的一家网站,倒闭的原因则是说了太多真话。 在金钱面前,善-恶-有-报不再有效,成王败寇才是终极真理。在道格拉斯饰演的投机皇帝戈登·盖柯出狱时,我就隐约感觉到这个老家伙会狡黠地笑到最后,不过他的再次欺骗确实让我错愕不已。男主角杰克的复仇失败倒是在意料之中,不过一篇爆料就能搞垮一家公司的故事也实在太缺乏真实性了,尽管这看上去更像几滴催化剂。女婿和老丈人居然就这样在并不默契的情况下联手打败了老对手。 “金钱永不眠”这个副标题取的非常好,因为这部电影并非只从华尔街一个简单的角度去诠释的货币的流通性。杰克的母亲是一位爱上炒房的退役老护士,在中国,这种个体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名字,叫“房虫”。他们与炒房团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非常容易因为一些自己并不知晓的原因而莫名陷入被动,在资金上往往受制于人,赚钱不多却经常提心吊胆,不过一旦有了游资就会再次投入到房市,乐此不疲。这也正是2009年的中国人普遍的想法,一旦有了钱势必要买房玩,而所有的买房者在某种角度看来几乎都赚了不少钱,这一大笔利润从何而来?似乎跟老百姓的刚性需求上涨过快并无太大关系,因为今年不再有人买房了。 别人都说钱很好赚,但我老是觉得钱不好赚。记得有天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资料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 程

一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请结合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展开论述。 1.战争时期的新闻纪录片电影。重要作品1938年《延安和八路军》(袁牧之 导)反映了全国各地抗日爱国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的情景;重点纪录了毛泽东、朱德和八路军其他高级指挥员的风采,以及延安的自然风貌与社会风貌、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那时的人力物力严重匮乏,纪录片发展速度缓慢。 2.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1958~1966文革前)这阶段是对新闻纪录电影的延 续,传播渠道主要是电视。主要创作人员有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主要任务: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事物和新成就。主要形式:电视纪录片和新闻片。作品有《收租院》(北京电视台拍摄)重大意义1.突破了“报道型”新闻纪录片的僵化模式2.开创了以文学性见长的散文体纪录片3 既有“宣传教育”的思想性,又有艺术的生动性 3.十年动乱时期的纪录片(1966~1978)被极左路线和帮派压制和束缚的时 代,公式化,概念化,题材严重狭窄手法严重僵化。状态:在夹缝中顽强生存。优秀作品《深山养路工》吉林省铁岭地区一支活跃在深山峡谷中的铁路养路队,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爱护国家财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本片运用老工人的同期声讲话,以多种蒙太奇手法,制造了戏剧性效果,具有生动感人的表现力。《放鹿》《下课以后》《太行山下新愚公》等。 4.纪录片的初步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1,纪录片开始栏目化 1978年9月30日央视《祖国各地》1989年《地方台50分钟》2.作品数量多,内容广,形式多样。内容:人物,城市风光民俗宗教历史文化等。形式:散文式,抒情诗式音画式调查报告式等。3.出现了系列化,长篇化的

《华尔街之狼》影评:你我都在电影中

影评知识 马丁〃斯科塞斯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导演,而他镜头下的《华尔街之狼》亦是如此,这是一部比《泰达尼克号》更长,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更奢靡,比《盗亦有道》更令人玩味的佳作,从未有一部电影将欲望与金钱展现的如此的露骨,却又令人酣畅淋漓,但这绝非一场简单的拜金的盛宴。电影《华尔街之狼》根据真实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同名自传改编,这厮在上个世纪90年代,通过各种金融渠道先后骗取1亿多美元而锒铛入狱,当然这部作品也自然是其在狱中所写,而马丁〃斯科塞斯正是要展现这个即使在“万恶”的美利坚都被定性为诈骗犯的金融家,在他的这部作品中用“纸醉金迷”来描述莱昂纳多饰演的乔丹贝尔都会感觉是如此的苍白无力,用美金来吸食毒品,无时不刻在公司中露骨的疯狂派对与集体淫乱,在至少2个小时的时间中,电影用乔丹贝尔的崛起打破着绝大多数人眼中固有的世界观,揭露着现代文明社会下华尔街金融中的丛林法则,马丁的这部电影并没有鲜明的金钱批判,更没有“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的电影结局,甚至对于正义代表那位FBI 探员给予的镜头都是如此的吝啬,而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并刻意的深化乔丹贝尔发迹后的生活,马丁至始至终都在尽力坐着一名称职的“讲述者”,这也使得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饱受争议和诟病,无缘奥斯卡,但对于这部电影,在我眼中他的意义绝非《为奴十二年》所能媲美。看似一出金钱至上的荒诞闹剧,折射的其实远非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此简单,其实不论是电影还是现实中的乔丹贝尔福特在我们常人眼中是一位颇具争议的金融家,但在满是巨鳄大亨的华尔街,乔丹贝尔福特只不过是一个有点出格的梁上小丑,他的隐喻与本质在我看来是对整个美国金融和华尔街投资客的批判,而站在这个角度上,其

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华尔街读后感(一) 在吴敬琏先生为该书作的序中写道: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架构。它的一举一动、一起一落,都对这一体系中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和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就成为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必做的功课。然而,华尔街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体,要把它看清楚和说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华尔街证券市场建立两百年来,对它进行报道、评论、称颂和抨击的文章乃至影视作品可谓车载斗量,但是它们对华尔街的评价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有人把它称为金融的神殿,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机;也有人说,华尔街乃是金融罪恶的渊薮,制造了历次金融危机。 华尔街创造财富的力量远大于破坏财富的力量。一方面,由于华尔街贪婪、逐利的本性,不断引发金融危机,对财富造成了很大破坏,这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尤其明显,如全球股票市值2008年末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下降了近60万亿美元,全球信贷损失也将超过2.2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华尔街是撬动美国经济的杠杆,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从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末新经济转轨,华尔街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使命,并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

华尔街创造了现代美国。 创新是华尔街的生命。从资产支持证券到货币市场基金,从浮动利率债券到远期利率协定,从外汇期货到货币互换,从利率掉期到各式各样的信用衍生品,华尔街总是能够层出不穷地创新金融产品,并藉此推动金融市场的颠覆性变革。华尔街创新的秘诀在于了解与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特征。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华尔街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的金融市场要如何在吸纳华尔街的宝贵经验的同时,客观评价与理性看待危机后西方各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呢? 华尔街读后感(二) 相信大家对华尔街这个名词一点也不陌生,那么什么是华尔街呢?它又代表着什么呢?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于此。着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至今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如纳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华尔街”一词现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亦可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而在《华尔街》这本书中,你会与“股神”巴菲特聊聊独特的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