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同步讲义必修二——第一章 1.3.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高中数学同步讲义必修二——第一章  1.3.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高中数学同步讲义必修二——第一章  1.3.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1.3.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学习目标 1.掌握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2.能解决与球有关的组合体的计算问题.

知识点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1.球的表面积公式S =4πR 2(R 为球的半径); 2.球的体积公式V =4

3

πR 3.

1.球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2倍.( × )

2.两个球的半径之比为1∶2,则其体积之比为1∶4.( × ) 3.球心与其截面圆的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 )

类型一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例1 (1)已知球的表面积为64π,求它的体积; (2)已知球的体积为500

3

π,求它的表面积.

解 (1)设球的半径为R ,则4πR 2=64π,解得R =4, 所以球的体积V =43πR 3=43π·43=256

3

π.

(2)设球的半径为R ,则43πR 3=500

3π,解得R =5,

所以球的表面积S =4πR 2=4π×52=100π.

反思与感悟 (1)公式是计算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键,半径与球心是确定球的条件. (2)两个结论:①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等于这两个球的半径比的平方;②两个球的体积之比等于这两个球的半径比的立方.

跟踪训练1 (1)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那么这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A .2∶3 B .4∶9 C.2∶ 3

D.8∶27

(2)两个半径为1的铁球,熔化成一个球,则这个大球的半径为________. 答案 (1)B (2)3

2

解析 (1)由两球的体积之比为8∶27, 可得半径之比为2∶3, 故表面积之比是4∶9.

(2)设大球的半径为R ,由题意得 43πR 3=2×43π×13,得R =32. 类型二 球的截面及切接问题 命题角度1 球的截面问题

例2 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若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A.500π3 cm 3

B.866π

3 cm 3

C.1 372π3 cm 3

D.2 048π3

cm 3

答案 A

解析 如图,作出球的一个截面,则MC =8-6=2(cm),BM =12AB =1

2

×8=4(cm).

设球的半径为R cm ,则R 2=OM 2+MB 2=(R -2)2+42, ∴R =5.

∴V 球=43π×53=500

3

π(cm 3).

反思与感悟 (1)有关球的截面问题,常画出过球心的截面圆,将问题转化为平面中圆的问题. (2)解题时要注意借助球半径R ,截面圆半径r ,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 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即R 2=d 2+r 2.

跟踪训练2 用一平面去截球所得截面的面积为2π,已知球心到该截面的距离为1,则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12π

解析 用一平面去截球所得截面的面积为2π,所以小圆的半径为2,已知球心到该截面的距离为1,所以球的半径为3,所以球的表面积为4π(3)2=12π. 命题角度2 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

例3 (1)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球,则该球的体积为( ) A.4π3 B.2π3 C.3π2 D.π

6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此球是正方体的内切球,根据其几何特征知,此球的直径与正方体的棱长是相等的,故可得球的直径为2,故半径为1,其体积是43×π×13=4π3

.

(2)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外接球表面积为______. 答案 9π

解析 设长方体共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 则?????

ab =

3,bc =5,

ac =

15,

解得?????

a =3,

b =1,

c =5,

∴外接球半径为

a 2+

b 2+

c 22=32

,∴外接球表面积为4π×????322=9π. 反思与感悟 (1)正方体的内切球

球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切,称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此时球的半径为r 1=a

2,过在一个平面

上的四个切点作截面如图①. (2)球与正方体的各条棱相切

球与正方体的各条棱相切于各棱的中点,过球心作正方体的对角面有r 2=2

2

a ,如图②. (3)长方体的外接球

长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球面上,称球为长方体的外接球,根据球的定义可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是球的直径,若长方体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为a ,b ,c ,则过球心作长方体的对角面有球的半径为r 3=

1

2

a 2+

b 2+

c 2,如图③.

(4)正方体的外接球

正方体棱长a 与外接球半径R 的关系为2R =3a . (5)正四面体的外接球

正四面体的棱长a 与外接球半径R 的关系为2R =

62

a . 跟踪训练3 (1)正方体的内切球与其外接球的体积之比为( ) A .1∶ 3 B .1∶3 C .1∶3 3

D .1∶9

(2)表面积为43

3的正四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 )

A.23

π B.13π C.23

π D.223

π

答案 (1)C (2)A

解析 (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正方体内切球的半径为棱长的一半即为1

2,外接球的直径为

正方体的体对角线, ∴外接球的半径为

32

, ∴其体积比为43π×????123∶43π×

???

?323=1∶3 3.

(2)如图所示,将正四面体补形成一个正方体.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

∵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43

3,

∴4×

34a 2=433

, 解得a =233,

∴正方体的棱长是

63

, 又∵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设球的半径是R , ∴2R =6

3

×3, ∴R =

22

, ∴球的体积为43π·????2

23=23π,

故选A.

1.若球的体积与其表面积数值相等,则球的半径等于( ) A .3 B .2 C .1 D.12

答案 A

解析 设球的半径为R ,则4πR 2=4

3πR 3,所以R =3.

2.一个球的表面积是16π,则它的体积是( ) A .64π B.64π3 C .32π D.32π3 答案 D

解析 设球的半径为R ,则由题意可知4πR 2=16π,故R =2.所以球的半径为2,体积V =4

3πR 3

=323

π. 3.如图,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高度为6 cm 的水,若放入3个相同的铁球(球的半径与圆柱的底面半径相同)后,水恰好淹没最上面的球,则球的半径为( )

A .4 cm

B .3 cm

C .2 cm

D .1 cm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得,设球的半径为r ,依题意得三个球的体积和水的体积之和等于圆柱体的体积,

∴3×4

3πr 3=πr 2(6r -6),

解得r =3,故选B.

4.两个球的表面积之差为48π,它们的大圆周长之和为12π,则这两个球的半径之差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解析 设两球半径分别为R 1,R 2,且R 1>R 2,则4π(R 21-R 22)=48π,2π(R 1+R 2)=12π,所以

R 1-R 2=2.

5.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是其内切球的体积的______倍. 答案 3 3

解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正方体内切球的半径为棱长的一半即为1

2,外接球的直径为正

方体的体对角线, ∴外接球的半径为

32

. ∴外接球的体积为43π×???

?3

23,内切球的体积为43π×????123,

∴外接球的体积是内切球的体积的33倍.

1.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设球的半径为R (1)体积公式:V =4

3πR 3.

(2)表面积公式:S =4πR 2.

2.用一个平面截球所得截面的特征 (1)用一个平面去截球,截面是圆面. (2)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3)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 与球的半径R 以及截面的半径r ,有下面的关系r =R 2-d 2.

3.常见的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决策略:

解决此类问题的实质就是根据几何体的相关数据求球的直径或半径,关键是根据“切点”和“接点”,作出轴截面图,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计算.

一、选择题

1.若两球的体积之和是12π,经过两球球心的截面圆周长之和为6π,则两球的半径之差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A

解析 设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 ,r (R >r ),

则由题意得?????

43πR 3+43πr 3=12π,2πR +2πr =6π,

解得?????

R =2,

r =1,

∴R -r =1.

2.如图所示的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文,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圆柱内有一个内切球,这个球的直径恰好与圆柱的高相等,相传这个图形表达了阿基米德最引以为豪的发现,则圆柱的体积与球的体积之比和圆柱的表面积与球的表面积之比分别为( )

A.32,32

B.43,1

C.3

2,1 D.43,43

答案 A

解析 设球的半径为R ,

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2R , ∴V 圆柱=πR 2×2R =2πR 3,V 球=4

3πR 3,

则V 圆柱V 球=2πR 343πR 3=32

, S 圆柱S 圆=6πR 24πR 2=3

2

. 3.一个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2 cm 的球面上,如果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 cm ,那么该棱柱的表面积为( ) A .(2+42) cm 2 B .(8+162) cm 2 C .(4+82) cm 2 D .(16+322) cm 2 答案 B

解析 ∵一个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2 cm 的球面上,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 cm ,球的直径为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

∴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为4 cm ,正四棱柱的底面对角线长为2 2 cm , ∴正四棱柱的高为

16-8=2 2 cm ,

∴该棱柱的表面积为2×22+4×2×22=8+16 2 (cm 2),故选B.

4.一平面截一球得到直径为6 cm 的圆面,球心到这个圆面的距离是4 cm ,则该球的体积是( ) A.100π3 cm 3

B.208π3 cm 3

C.500π3 cm 3

D.4163π3

cm 3

答案 C

解析 如图,根据题意,

OO 1=4 cm ,O 1A =3 cm , ∴OA =R =

OO 21+O 1A 2

=5(cm),

故球的体积V =43πR 3=500π

3

(cm 3).故选C.

5.若与球外切的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R ,则球的表面积为( ) A .4π(r +R )2 B .4πr 2R 2 C .4πRr D .π(R +r )2

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 如图,设球的半径为r 1,则在Rt △CDE 中,DE =2r 1,CE =R -r ,DC =R +

r .由勾股定理得4r 21=(R +r )2-(R -r )2,解得r 1=Rr .故球的表面积为S 球=4πr 2

1=4πRr .

方法二 如图,设球心为O ,球的半径为r 1,连接OA ,OB ,则在Rt △AOB 中,OF 是斜边AB 上的高.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OF 2=BF ·AF =Rr ,即r 21=Rr ,故r 1=Rr ,故球的表面积为S 球=4πRr .

6.等体积的球和正方体的表面积S 球与S 正方体的大小关系是( ) A .S 正方体>S 球 B .S 正方体

答案 A

解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由题意,得V =4

3πR 3=a 3,

∴a =3

V ,R =

3

3V 4π

∴S 正方体=6a 2=63V 2=3216V 2,S 球=4πR 2=336πV 2<3

216V 2.

7.已知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2的正四棱柱的各顶点均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 A.32π3 B .4π C .2π D.43π 答案 D

解析 ∵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2,∴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的长为1+1+(2)2=2.又∵正四棱柱的顶点在同一球面上,∴正四棱柱体对角线恰好是球的一条直径,∴球的半径R =1. 故球的体积为V =43πR 3=43π.

二、填空题

8.如图,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它们的高都与一个球的直径相等,这时圆柱、圆锥、球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3∶1∶2

解析 设球的半径为R ,则 V 柱=πR 2·2R =2πR 3, V 锥=13πR 2·2R =2

3πR 3,

V 球=4

3

πR 3,

故V 柱∶V 锥∶V 球=2πR 3∶23πR 3∶4

3

πR 3=3∶1∶2.

9.圆柱形容器的内壁底半径是10 cm ,有一个实心铁球浸没于容器的水中,若取出这个铁球,测得容器的水面下降了5

3 cm ,则这个铁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cm 2.

答案 100π

解析 设该铁球的半径为r ,则由题意得43πr 3=π×102×5

3,解得r =5,

∴这个铁球的表面积S =4π×52=100π(cm 2).

10.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

3π4

解析 由题意得,该圆柱底面圆周半径r =12-????122=32.

∴该圆柱的体积为V =πr 2h =π??

?

?322

×1=3π4.

11.如果一个球的外切圆锥的高是这个球的半径的3倍,则圆锥的侧面积和球的表面积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3∶2???

?或3

2

解析 如图,△ABC 为圆锥的轴截面,截球面得圆O , 由题意知AD =3OE ,则OA =2OE , 设OE =r ,则OA =2r ,AD =3r , 在Rt △AEO 中,sin ∠EAO =1

2,

又∵0°<∠EAO <90°,∴∠EAO =30°. 在Rt △ABD 中,tan ∠BAD =BD AD =BD 3r =3

3

,BD =3r . 则AB =

AD 2+BD 2=

(3r )2+(3r )2=23r ,

圆锥的侧面积为π×BD ×AB =6πr 2, 球的表面积为4πr 2,

∴所求的比值为6πr 2∶4πr 2=3∶2.

12.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AC =3,AB =4,AB ⊥AC ,AA 1=12,则球O 的半径为________. 答案

13

2

解析 可将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补形到长方体ABEC -A 1B 1E 1C 1中如图所示,

则BC 1为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外接球的直径, ∴BC 1=

32+42+122=13,

∴球O 的半径为13

2.

三、解答题

13.一个高为16的圆锥内接于一个体积为972π的球,在圆锥内又有一个内切球,求: (1)圆锥的侧面积; (2)圆锥的内切球的体积.

解 (1)如图作轴截面,则等腰三角形CAB 内接于⊙O ,⊙O 1内切于△ABC .

设⊙O 的半径为R ,由题意, 得4

3

πR 3=972π, 所以R 3=729,R =9,所以CE =18. 已知CD =16,所以ED =2.

连接AE ,因为CE 是直径,所以CA ⊥AE ,

所以CA 2=CE ·CD =18×16=288,所以CA =122, 因为AB ⊥CD ,

所以AD 2=CD ·DE =16×2=32,

所以AD =42,S 圆锥侧=π×42×122=96π. (2)设内切球O 1的半径为r ,

因为△ABC 的周长为2×(122+42)=32

2, 所以S △ABC =12r ·322=1

2×82×16,解得r =4,

所以内切球O 1的体积V 球=43πr 3=256

3π.

四、探究与拓展

14.已知长方体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外接球表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9π

解析 如图,是过长方体的一条体对角线AB 的截面,设长方体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x ,y ,z ,则由已知,

得?????

xy =

3,yz =5,

zx =

15,

解得?????

x =3,

y =1,

z = 5.

所以球的半径R =12AB =

1

2x 2+y 2+z 2=3

2

所以S 球=4πR 2=9π.

15.有三个球,第一个球内切于正方体的六个面,第二个球与这个正方体各条棱都相切,第三个球过这个正方体的各个项点,求这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

解 设正方体棱长为a ,三个球的半径依次为R 1,R 2,R 3,则有2R 1=a ,R 1=a

2,2a =2R 2,

R 2=

22a ,3a =2R 3,R 3=3

2

a ,所以R 1∶R 2∶R 3=1∶2∶ 3. 所以S 1∶S 2∶S 3=R 21∶R 22∶R 2

3=1∶2∶3.

即这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2∶3.

高中数学试卷必修二基础100题

高中数学试卷必修二基础50题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如图所示,观察四个几何体,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 ①是棱台 B. ②是圆台 C. ③不是棱锥 D. ④是棱柱 2.直线y=2x+1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A. y=-2x+1 B. y=2x-1 C. y=-2x-1 D. y=-x-1 3.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则直线的斜率为( ) A. B. C. D. 4.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则的值为() A. B. C. 或 D. 或 5.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4,则这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 A. 1:2, B. 1:4, C. 1:8, D. 1:16。 6.已知直线,则直线l的倾斜角为() A. B. C. D. 7.如果两条直线a与b没有公共点,那么a与b() A. 共面 B. 平行 C. 异面 D. 平行或异面 8.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A. 棱台 B. 棱锥 C. 棱柱 D. 都不对 9.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10.已知倾斜角为θ的直线,与直线x﹣3y+1=0垂直,则tanθ=() A. B. 3 C. ﹣3 D. 11.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母线长是5,则该圆锥的体积是() A. B. C. D. 12.椭圆x2+4y2=36的弦被(4,2)平分,则此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A. x﹣2y=0 B. x+2y﹣8=0 C. 2x+3y﹣14=0 D. x+2y﹣4=0 13.在空间中,有三条不重合的直线a,b,c,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14.在△ABC中,∠BAC=90°,PA⊥平面ABC,AB=AC,D是BC的中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 5 B. 8 C. 10 D. 6 15.若两直线,的斜率分别是,,倾角分别是,,且满足,则() A. B. C. D. 二、填空题(共20题;共24分) 16.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检测卷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 单元检测卷汇总

课后提升作业一 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45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 C.棱柱中一条侧棱的长就是棱柱的高 D.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解析】选A.棱柱的两底面互相平行,故A正确;棱柱的侧面也可能有平行的面(如正方体),故B错;立在一起的一摞书可以看成一个四棱柱,当把这摞书推倾斜时,它的侧棱就不是棱柱的高,故C错;由棱柱的定义知,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可以是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故D错. 2.四棱柱有几条侧棱,几个顶点( ) A.四条侧棱、四个顶点 B.八条侧棱、四个顶点 C.四条侧棱、八个顶点 D.六条侧棱、八个顶点 【解析】选C.结合正方体可知,四棱柱有四条侧棱,八个顶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 B.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 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D.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 【解析】选D.三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故D错误. 4.如图,将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的几何体是( ) A.棱柱 B.棱台 C.由一个棱柱与一个棱锥构成 D.不能确定 【解析】选 A.根据棱柱的结构特征,当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了以左右(或前后)两个侧面为底面的四棱柱. 5.(2016·郑州高一检测)如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后,其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是( ) A.(1)(2) B.(2)(3) C.(3)(4) D.(1)(4) 【解题指南】让其中一个正方形不动,其余各面沿这个正方形的各边折起,进行想象后判断.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 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 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 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 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 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四棱台ABCD —A'B'C'D'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 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 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 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2.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高中数学必修2《概率》知识点讲义

第三章 概率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1、基本概念: ????????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事件必然事件 随机事件 (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 ,B ,C ……表示。 2、概率与频数、频率: 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 A n n 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 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 A n n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1、各种事件的关系: (1)并(和)事件 (2)交(积)事件 (3)互斥事件 (4)对立事件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P(E)=1(E 为必然事件); (3)P(F)=0(F 为必然事件); (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 (5)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 册)同步练习汇总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1.1 棱柱、棱锥和棱台 A级基础巩固 1.下列图中属于棱柱的有()

A.2个B.3个 C.4个D.5个 解析:根据棱柱的定义, 第一行中前两个和第二行中后两个为棱柱. 答案:C 2.五棱柱中, 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 那么一个五棱柱共有对角线() A.20条B.15条 C.12条D.10条 解析:由题意五棱柱对角线一定为上底面的一个顶点和下底面的一个顶点的连线, 因为不同在任何侧面内, 故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2条, 五棱柱的对角线共有2×5=10(条). 答案:D 3.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几何体中, 不是棱锥的为()

解析:判断一个几何体是否是棱锥, 关键看它是否满足以下条件: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且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故A不是棱锥;B是四棱锥;C, D是五棱锥.答案:A 4.关于棱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所有的棱都相等; ②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③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作侧棱. 解析:①错误, 因为侧棱与底面上的棱不一定相等;②正确, 根据棱柱的结构特征知, 棱柱的两个底面一定是全等的, 故棱柱中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③错误, 因为底面和侧面的公共边不是侧棱. 答案:② 5.观察如图所示的正六棱柱, 共有________对平行平面, 能作为棱柱底面的有________对.

解析:观察图中的正六棱柱, 可知共有4对平行平面, 其中能作为棱柱底面的只有1对. 答案:4 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 ②各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 ③底面是正三角形, 其余各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一定是正三棱锥; ④正四面体是正三棱锥. 解析:根据定义判定. 答案:④ 7.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 直角三角形最多有______个. 解析:从长方体中寻找四棱锥模型. 答案:4 8.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一定是棱锥吗? 解:不一定, 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二基础练习卷(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基础练习卷 班别 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 一、选择题 1 .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I上,I在平面G外”正确的是() A. A I,丨二匚 B. A l,l「 C. A 丨,丨二: D. A I ,l「 2、正棱柱L长方体?=() A. ■正棱柱} B.长方体1 C. ■正方体} D.不确定 3、已知平面a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平面B平行,那么() A . all 3 B. a与B相交 C . a与3重合 D . al 3或a与3相交 4、在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 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与EF、GH能相 交于点P,那么 A、点P不在直线AC上 B、点P必在直线BD上 C、点P必在平面ABC内 D、点P必在平面ABC外 5、已知正方体的ABC^A1B1C1D1棱长为1,则三棱锥C -BC i D的体积是() 1 1 A. 1 B. C.— 3 2 6、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单位 A.24 n 捅12 n cn3 B.15 n c n i 12 n cn3 C.24 n cn, 36 n cn3 D.以上都不正确 1 D.— 6 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为:( 7. 利用斜二测画法,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边长为 () A .3 B 2 C 2.2 8. 半径为R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 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A .仝二R3 24 B. 乜二R3 8 C .乜二R3 24

9.用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去截面面积为 二,则球的体积为() 2 2 18 .圆x y -2y -1 = 0的半径为 () A.1 B.2 C. 3 D. 2 19、直线 3x+4y-13=0 与圆(x -2)2,( y - 3)2 =1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离; B.相交; C.相切; D.无法判定. 20 .圆:x 2 y 2 -2x -2y ? 1 =0上的点到直线x - y =2的距离最大值是( f — A 、2 B 、12 C 、1 - D 、12.2 232-: A. B. 3 10. 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 A .若m IN- ,n II 〉,则m II n C .若mil :■ ,m | ,则:-I : 11. 已知点 A(1,2)、B (-2, 3)、C (4, 1 A . - B . 1 2 12. 直线x -3y T =0的倾斜角是( A. 300 B. 600 C. 1200 - C. D. 3 ,'-,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B .若口丄?,B 丄?,则a II P D .若m 丨r , n 丨-,则m I n y )在同一条直线上,贝U y 的值为( 3 C. - D . -1 2 ). D. 1500 13. 直线I 经过两点A1,2、B 3,4,那么直线I 的斜率是 A. -1 B. -3 C. 1 D. 3 14. 过点P (T,3)且垂直于直线x 「2y ,3 = 0的直线方程为( ) A . 2x y-1=0 B . 2x y-5=0 C. x 2y-5=0 D . x-2y 7=0 k A . (0,0) B . (0,1) C . (3,1) D . (2,1) 16 .两直线3x ? y -3 =0与6x my ^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A . 4 B . ■— 13 17 .下列方程中表示圆的是( A . x 2 + y 2 + 3x + 4y + 7=0 C . 2x ?+ 2y 2— 3x — 4y — C . D . — 26 20 ) B . x 2+ 2y 2— 2x + 5y + 9=0 D . x 2— y 2— 4x — 2y +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笔记讲义

第1讲 第1章 §1.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学习目标:认识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和抽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 B.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 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D.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 分析:多面体至少应有四个顶点组成(否则至多3个顶点,而3个顶点只围成一个平面图形),而四个顶点当然必须围成四个面,所以A 正确;棱柱侧面为平行四边形,其侧棱和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相等,所以B 正确;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所以C 正确;三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不是三角形,所以D 错误. 答案:D 2.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所有的侧棱长的和为60 cm ,则每条侧棱长为___________ cm. 分析:n 棱柱有2n 个顶点,由于此棱柱有10个顶点,那么此棱柱为五棱柱,又因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五条侧棱长的和为60 cm ,可知每条侧棱长为12 cm. 答案:12 3.在本节我们学过的常见几何体中,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几何体,如果截面是三角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___________. 分析:棱锥、棱柱、棱台、圆锥等几何体的截面都可以是三角形,因此本题答案是开放的,作答时要考虑周全. 答案:棱锥、棱柱、棱台、圆锥 第2讲 §1.1.2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学习目标: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知识要点:观察周围的物体,大量的几何体是由柱、锥、台等组合而成的,这些几何体称为组合体. ¤例题精讲:【例1】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在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取四棱锥'A ABCD -,它的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选D. 【例2】已知球的外切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r R ,求球的半径. 解:圆台轴截面为等腰梯形,与球的大圆相切,由此得 梯形腰长为R +r = 第3讲 §1.2.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学习目标: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 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 ¤知识要点: 1. “视图”是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图. 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影所得的投影图成为“正视图”,自左向右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侧视图”,自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俯视图”. 用这三种视图即可刻划空间物体的几何结构,称为“三视图”.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全册汇编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同步训练 目录 1-1-1 任意角 1-1-2 弧度制 1-2-0-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1-2-1 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3-1 诱导公式二、三、四 1-3-2 诱导公式五、六 1-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1-4-2-1 周期函数 1-4-2-2 正、余弦函数的性质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1-5-1 画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1-5-2 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及应用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2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3-2、3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4-2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3-1-2-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 3-1-2-2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3-2-1 三角恒等变换 3-2-2 三角恒等式的应用 第三章综合检测题 高中数学必修四综合能力测试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①-75°是第四象限角 ②225°是第三象限角 ③475°是第二象限角 ④-315°是第一象限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D [解析] 由终边相同角的概念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2.如果角α与x +45°具有同一条终边,角β与x -45°具有同一条终边,则α与β的关系是( ) A .α+β=0 B .α-β=0 C .α+β=k ·360°(k ∈Z ) D .α-β=k ·360°+90°(k ∈Z ) [答案] D [解析] ∵α=(x +45°)+k ·360°(k ∈Z ), β=(x -45°)+k ·360°(k ∈Z ), ∴α-β=k ·360°+90°(k ∈Z ). 3.(山东潍坊模块达标)已知α与120°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α 2 是( ) A .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B .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C .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D .第一或第四象限角 [答案] A [解析] 由α与120°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可得α=k ·360°-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考点及典型例题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知识点: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 3、球的体积公式:3 3 4 R V π= ,球的表面积公式:2 4 R S π= 4、柱体h s V ?=,锥体h s V ?=3 1,锥体截面积比: 2 2 212 1h h S S = 5、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 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 l r S ??=π侧面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 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7、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线面平行: 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称线 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 平行(简称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0、面面平行: 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称线面 平行,则面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简称面面平 行,则线线平行)。 11、线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简称 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⑶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12、面面垂直: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 则面面垂直)。 ⑶性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简称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知识点: 1、倾斜角与斜率:1 212tan x x y y k --==α 2、直线方程: ⑴点斜式:()00x x k y y -=- ⑵斜截式:b kx y += ⑶两点式:1211 21 y y y y x x x x --=--

高中数学必修二讲义 专题3.2 直线的方程

一、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 已知直线l 经过点000(,)P x y ,且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的,因此称为直线的 ,简称 . 当直线l 的倾斜角为0°时(如图1),tan 00=,即k =0,这时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l 的方程就是 00y y -=,或0y y =. 当直线l 的倾斜角为90°时(如图2),直线没有斜率,这时直线l 与y 轴平行或重合,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因为这时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0x ,所以它的方程是00x x -=,或0x x =. 深度剖析 (1)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才能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当k 取任意实数时,方程00()y y k x x -=-表示过定点00(,)x y 的无数条直线. 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 如图,设点(,)P x y 是直线l 上不同于点000(,)P x y 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得

y y k x x - = - (1),即 00 () y y k x x -=-(2). 注意方程(1) 与方程(2)的差异:点 P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但满足方程(2),因此,点 P不在方程(1)表 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为直线l的方程. 上述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2)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方程(2)的解为 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 P,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 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1.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定义 我们把直线l与y轴交点(0,)b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 如果直线l的斜率为k,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方程为(0) y b k x -=-,即叫做直线的,简称. 当b=0时,y kx =表示过原点的直线;当k=0且b≠0时,y b =表示与x轴平行的直线;当k=0且b=0时,0 y=表示与x轴重合的直线. 深度剖析 (1)纵截距不是距离,它是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所以可取一切实数,即可为正数、零或负数. 纵截距也可能不存在,比如当直线与y轴平行时. (2)由于有些直线没有斜率,即有些直线在y轴上没有截距,所以并非所有直线都可以用斜截式表示.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k,求直线l的方程.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 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0) y b k x -=-,

高中数学同步练习讲义(必修4全部视频)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部教案(最全最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同步全册精品练习解析版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同步精品练习 内容提示: 第一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2) 第一章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2) 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8) 第三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6) 第四章空间几何体专家套卷 (27) 第五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家套卷 (40) 第六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家套卷 (57) 第二部分解析几何初步 (71) 第一章直线与方程 (71) 第二章直线的方程 (78) 第三章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86)

第一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第一章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 1、给出的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梯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平行直线必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④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逐个对各选项分析: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其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对;两条平行直线是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三条平行直线有可能确定三个平面,②错;三个公共点可以同在两个相交平面的公共直线上,③错;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l1、l2、l3、l4,取其中两条相交直线l1和l2,则它们可确定一个平面α,取l3,设其与l1、l2的交点分别为A、B,则由题意知这两点不同,且A∈l1,B∈l2,所以有A、B∈α,从而l3∈α;同理可证明l4∈α.所以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④对. 答案:B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如图2-1-17,空间四边形SABC中,各边及对角线长都相等,若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 A.90° B.60° C.45° D.30° 图2-1-17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求EF与SA所成的角,可把SA平移,使其角的顶点在EF上,为此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 90,0∈α 时,0≥k ; 当() 180,90∈α时,0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讲义

高中数学 必修2知识点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 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 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4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22r rl S ππ+= D C B A α L A · α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4数学同步练习题(精编)

第一章 三角函数(上)[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设α角属于第二象限,且2 cos 2 cos α α -=,则 2 α 角属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给出下列各函数值:①)1000sin(0 -;②)2200cos(0 -;③)10tan(-;④ 9 17tan cos 107sin πππ .其中符号为负的有(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2120sin 等于( )A .23± B .23 C .23- D .2 1 4.已知4 sin 5 α= ,并且α是第二象限的角,那么tan α的值等于( ) A .43- B .34 - C .43 D .34 5.若α是第四象限的角,则πα-是( ) A .第一象限的角 B.第二象限的角 C.第三象限的角 D.第四象限的角 6.4tan 3cos 2sin 的值( ) A .小于0 B .大于0 C .等于0 D .不存在 二、填空题 1.设θ分别是第二、三、四象限角,则点)cos ,(sin θθP 分别在第___、___、___象限. 2.设MP 和OM 分别是角 18 17π 的正弦线和余弦线,则给出的以下不等式: ①0<

2018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全册同步检测 目录 第1章1.1.1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第1章1.1.2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第1章1.2.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第1章1.2.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第1章1.3-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1章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1章章末复习课 第1章评估验收卷(一) 第2章2.1.1平面 第2章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2章2.1.3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2章2.2.1-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第2章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第2章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第2章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2章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2章2.3.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第2章章末复习课 第2章评估验收卷(二) 第3章3.1.1倾斜角与斜率 第3章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第3章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第3章3.2.2-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第3章3.3.2第1课时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

第3章3.3.2第2课时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习题课)第3章3.3.3-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第3章章末复习课 第3章评估验收卷(三) 第4章4.1.1圆的标准方程 第4章4.1.2圆的一般方程 第4章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4章4.2.2-4.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第4章4.3.1-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第4章章末复习课 第4章评估验收卷(四) 模块综合评价

高中数学必修2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 0°,90° ) 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 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esp.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