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一、概述

1.项目背景

东兴市地处我国南部沿海与西南腹地的结合部,沿海沿边,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东兴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为西南诸省市走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提供了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既可与越南进行边贸和经济技术合作,又为我国商品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便捷的陆路门户。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东兴市在大西南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格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两廊一圈”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推进,给东兴市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据规划定位,东兴市将建成面向东盟乃至更大区域的商贸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国际滨海旅游胜地,成为一座新兴进出口贸易城市和重要门户城市。

然而,随着东兴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而制约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由于东兴市建市时间短,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还属于边境后发展小城市。城市建设投资少,基础差,路网结构不合理,畸形路口、丁字路口、断头路及瓶颈路多,道路功能不明确,交通结构不合理。与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类似城市比较,东兴市的道路面积率、路网密度、人均道路面积相当低,与把东兴市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的前沿阵地和华南沿边地区贸易中心、物流中心的定位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为此,近年来东兴市以加快交通发展为第一要务,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自身优势,加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近年来,随着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东兴市,为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东兴市的总体规划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交通及基础设施工程的投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的建设,这对加快区域产业的开发,以及推动东兴市城市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意义重大。

受广西东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我院承担了东兴市那超北路工程的初步设计编制工作。

本拟建道路位于东兴市深沟水库西侧,道路线形呈西东走向;设计起点X=2385204.002, Y=497388.389,终点X=2385363.921, Y=497259.584,道路全长205.34m,本次施工长度为168.941m,标准路幅宽度30m,按城市次干路Ⅱ级标准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Km/h。

2.设计依据

(1) 广西东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设计委托书

(2) 广西东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东兴市深沟水库区竖向图》(CAD)

(3) 广西东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路网及竖向》(CAD)

(4) 广西东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那超北路工程道路线形图(CAD)

(5) 业主提供的该区域现状地形图(CAD)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7)《市政工程勘察规范》(GJJ56-94)

(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

(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10-2004)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13) 建设部2004年3月颁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GJJ56-94)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01-2003)

(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1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

二、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道路现状评价

广西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东南濒临北部湾,西面与越南接壤,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隶属广西防城港市。总面积540.7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东兴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来往的便捷通道。市区与越南盲街市相隔一条数十米的北仑河,距越南广宁省会下龙市180公里,距离越南首都河内308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178公里,距防城港市39公里。市内的竹山港、潭吉港、京岛港可与中国和越南各大港口通航。

2.沿线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

本工程位于东兴市深沟水库片区,沿线并无铁路通过,地下无现状管线,无地下排水系统。片区路网规划范围内暂未发现有文物古迹。

3.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东兴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东兴位于东经108°03′,北纬21°35′,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气候温和,全年无霜冻,平均气温22.4°C,年平均降雨量为2800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最高气温35.4°C,最低气温为2.8°C。具有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的气候优势。东兴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区,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年平均受台风或热带低压影响1次,最多3次,发生在6—9月份,风力一般8—9级。

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东兴市年平均潮位为3.07米,50年一遇的潮

水位为3.61米,据调查,建设场地尚未有过海水侵袭的历史。

4.工程地质资料

根据钻探揭露,沿线地层主要由两种粉砂岩组成,各岩土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粉砂岩①(J):棕红色、紫红色,局部浅黄色,硬塑~坚硬,强风化,厚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取上岩芯呈土状为主,夹较多块状、碎块状,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钻孔均有分布,层厚1.2~3.0m,平均1.92m。属低压缩性土。

(2)粉砂岩②(J):棕红色,局部浅黄色,坚硬,中风化~微风化,结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取上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长柱状,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该层未被揭穿,场地上均有分布,钻进厚度1.5~11.7m。引用前期纬三路勘察(2011KC30)岩石试样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实验结果,范围值为22.02~119.38MP,平均值为66.16MP,标准差为34.20,变异系数为0.52,标准值为43.05 MPa。

5.地震基本烈度及对大型工程构筑物区域地震分析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道路场地内及附近无断裂带通过,平整后场地内无高边坡存在,因此拟建道路工程路段属于稳定场地,适宜修路。

抗震设防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防城港东兴市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场地四周大部分地段平坦开阔,对抗震属于有利地段。

三、设计概要

1.工程范围、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本拟建道路位于东兴市深沟水库区,道路线形呈东西走向;设计起点X=2385204.002, Y=497388.389,终点X=2385363.921, Y=497259.584,道路全长205.34m,本次施工长度为168.941m,标准路幅宽度30m,按城市次干路Ⅱ级标准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Km/h。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施工期主要工程有路基、路面、道路绿化、供电照明、给排水、配套消防、交通工程等。

2.平纵线型设计技术要点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运用对照表

主要技术指标单位规范标准值设计采用值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II级

设计车速km/h 30、20 20

最小平曲线半径m 70 —

最大纵坡(推荐值)% 8 2.922

最小坡长m 60 205.34

最小凸曲线半径(一般值)m 150 —

最小凹曲线半径(一般值)m 150 —

停车视距m ≥20 ≥20

设计荷载路面:标准轴载BZZ—100KN

桥涵:公路Ⅱ级

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15年

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20年

2.1平面设计

以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服从城市路网布局的总体要求,保证城市

建设有序发展;符合东兴市建设局提供的深沟水库片区纬一路(罗浮大道至二桥北段)道路线形图所确定的路线方向。

道路平面位置按照业主提供的防东一级路至中国有民解放军75475部队71分队用地道路线形图(CAD)布设,道路全长338.984,本次施工长度为312.984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15m,本次设计道路按城市支路II级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20km/h。

与本项目相交的道路交点坐标、道路宽度及交叉形式见下表:

交叉口位置X坐标Y坐标相交道路宽度交叉形式K0+000 2385614.930 499472.008 62m 丁字平面交叉K0+181.433 2385784.674 499407.939 15m 十字平面交叉K0+338.984 2385940.229499382.940

2.2纵断面设计

本次纵断设计原地面标高系根据电子版地形图采集而得,纵断面严格遵循业主提供的东兴市成德国际贸易广场西道路工程道路线形图(CAD)中各控制点的标高进行设计。设计标高为路中线标高。

路口控制高程和设计高程如下表:

控制点位置X坐标Y坐标控制高程(m) 设计高程(m) K0+000 2385614.930 499472.008 34.00 34.00

K0+338.984 2385940.229499382.94014.92 14.92 最大纵坡8.251%,最大坡长181.433m。

3.设计横断面及与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的配合关系

拟建道路横断面布置如下:

道路红线宽度15m,采用单块板的横断面形式,具体布置为:3m(人行道)+4.5m(机动车道)+4.5m(机动车道)+3m(人行道)=15m

具体布置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及路拱大样图》。

路拱横坡采用折线形。车行道路拱坡采用2.0%,人行道采用1.0%。4.主要交叉口渠化处理方式

5.路基、路面、挡墙及涵洞等工程设计

5.1路基设计

一般路基设计原则是认真做好外业调查研究,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采取科学、必要的排水防护措施和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防止各种不利的自然因素对路基造成危害,以确保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结合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路基边坡设置如下:

本次设计填方路段采用台阶形边坡,第一级边坡坡率1:1.5,坡高8米;第二级边坡坡率1:1.75,坡高12米;第一级与第二级边坡间设置两米宽的平台,平台上设置2%~4%向外倾斜的坡度。挖方边坡采用分级放坡,其中坡高10米以下的边坡坡率为1:1;坡高10~20米的边坡设置两级台阶,第一级边坡坡率1:0.75,坡高8米,第二级边坡坡率1:1,坡高11米,两级边坡间设置两米宽平台;坡高20~32米的边坡设置三级台阶,每级坡高均为8米,第一级和第二级边坡坡率取1:0.75,第三级和第四级边坡坡率取1:1,每级边坡间设置两米宽平台,平台上设置2%~4%向外倾斜的坡度。坡高较高的边坡坡顶外如有雨水向路基范围汇集时,在坡顶外至少5m处设截水沟,将水引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截水沟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必要时须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

1)质量标准

土质路基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

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路基压实度

(重型,%)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

(cm)

填土路堤

上路床(0~30cm) ≥90 6.0 10 下路床(30~80cm) ≥90 4.0 10 上路堤(80~150cm) ≥87 3.0 15 下路堤(≥150cm)≥87 2.0 15

零填及路堑路床(0~30cm) ≥90 6.0 10 路床平整度:≤15mm 中线高程:+10mm,-20mm

宽度:不小于设计值+B(施工必须的附加宽度)横坡:±0.3%且不反坡弯沉值:≤300(1/100mm)

路基范围以外回填压实度不小于85%。

(2)路基排水

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

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

(3)挖方路基

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

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

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

当边坡为石方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宜采用综合开挖法施工。在接近设计坡面1m范围以内应采用人工开挖,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

(4)填方路基

1)填料要求

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质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

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上表要求。

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

2)基底处理

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如进行翻挖换填,重新碾压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1.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

3)填筑

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80cm,方能上压路机碾压。

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

桥台和路基接合部,应分层仔细压实,分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顶以下2.5m以内应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压实度不得低于填土规定的数值。

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

部位填料

最低压实度(%)重

型实标准

胸腔

填料距路床顶<80CM 砂、砂砾95

>80CM 素土93

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路床

顶<80CM

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93

管顶30CM以

砂、砂砾95

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路床顶以下0~80CM 砂95

80CM以下砂93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

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

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及各有关

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

4) 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防护按设计、施工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地

质条件、水文条件,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选取合理的

防护类型、防护措施。

考虑到本项目位于城市建设发展区内,道路两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周

边用地将充分开发利用,如对本路段边坡作永久防护将造成较大浪费,且对于深

挖路堑已作分级放坡处理,因此设计不对路基边坡作特别的防护措施,只做临

时放坡处理。

5.2路面设计

本路路面结构系结合现状道路路面结构、当地的气候、水文、土质、材料、

工程实践经验、施工和养护条件等,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进行

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噪音小、养护维修方便、路容

美观等优点,成型后即可通车,对路基变形有较好的适应性等诸多优点,但路

面上面层石料要求强度高、耐磨等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适应重交通、使

用年限较长、对石料要求不很高、平时养护工作量小、夜间行车条件好等优点,

使用年限内比沥青路面造价低,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路基变形和温度变化较

敏感,一旦产生裂缝和断裂,破坏后修复较为困难,另外板块间的局部错台影

响行车舒适,行车噪音也较大。

我区盛产水泥,有丰富的货源,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多,行车噪音大,损坏后维修困难,但其使用寿命长,结构强度高,养护费用少,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已先后在多条公路上建成了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的完善与提高,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周期的加快和施工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好,行车舒适,抗滑性能差,养护费用多,同时,由于所需沥青数量大,而国产石油沥青路用性能差,需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推荐道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为本路段的路面结构方案。

面层要求抗滑耐磨,混凝土精骨料使用硅质岩碎石;由于当地石料资源丰富,根据沿线筑路材料分布情况,拟定上基层采用水泥用量6%的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采用级配碎石结构型式。

计算标准及设计参数如下:

该路自然区划为IV7区;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II级;

设计标准轴载为BZZ-100;

设计初期设计车道上日标准轴载作用次数:约1000n/d;

水泥砼路面设计年限为20年;

设计年限内的年平均增长率5%;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0.39;

最大温度梯度:92 o C/m;

接缝应力折减系数0.87;

水泥混凝土弯拉回弹模量28000Mpa;

级配碎石回弹模量200Mpa。

由上述计算参数,并结合东兴市筑路材料情况,车行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计算,采用以下组合:

结构类型机动车道面层fcm=4.5Mpa水泥砼24cm

下封层沥青石屑封油层1cm

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20cm

下基层级配碎石20cm

合计—65cm

土基压实土基回弹模量≥30Mpa 人行道的路面采用以下结构组合:

结构类型结构层厚度

预制C30彩色人行道砖(30x15x6cm)6cm

1:3水泥砂浆3cm

5%水泥稳定碎石厚15cm 施工要点: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要点: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底基层施工。底基层为级配碎石,级配碎石的级配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6.2.4中1号级配的规定,集料压碎值不得大于35%,施工时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在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压实度必须达到96%。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要点:

(1)质量标准

压实度:97% 平整度:≤10mm

厚度容许偏差:-10mm,+20mm 中线高程:±15mm

横坡度:0.3%且不反坡宽度:不小于设计值+B(施工必须的附加宽度)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3.0MPa 弯沉值:≤42(0.01)

(2)材料要求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水泥掺量为6%,水泥材料要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在6h以上的水泥,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3)施工要求

①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

②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

③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 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宜在夏季组织施工,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养生期结束应立即喷洒碎石沥青封油层。

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铺筑路面,面层设计为水泥砼路面。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碎石质地坚硬,并符合规定级配,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31.5mm,砼拌和养护宜采用饮用水,浇筑砼模板采用钢模板,砼抗弯拉强度标准值不低于4.5Mpa。

砼达到设计强度25%至30%时应采用切缝机按设计要求切割,锯缝宽度不得大于5mm,砼在浇筑抹平后,应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拉毛压槽深度为1~2mm,纵缝为平缝,涂刷石油沥青二道。

(1)质量标准

技术指标:

抗弯拉强度标准值:机动车道≥4.5Mpa非机动车道≥4.0Mpa

平整度:最大间隙不大于5mm、标准差不大于2mm;

相邻板高差:不大于3mm;

纵缝直顺度:不大于10mm;

横缝直顺度:不大于10mm;

板宽:0mm,-20mm;

厚度:±5mm;

纵断高程:±15mm;

路拱横坡度:±0.3%且不反坡;

(2)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

1)混凝土表面不得有脱皮、印痕、裂缝、石子外露和缺边掉角现象。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5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印痕、积水等现象。

2)路面侧石直顺、曲线圆滑。

3)路面拉毛纹理适宜。

4)伸缩缝必须垂直,全部贯通。

(3)材料要求

①水泥

用于混凝土板的水泥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并且

其物理性能化学成份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多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号,进场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应经试验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已结块或变质水泥不得使用。

②砂

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砂的质量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砂的技术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筛孔尺寸粒径

0.15 0.3 0.6 1.18 2.36 4.75

累计筛余量(%)粗砂

中砂

细砂

90-100

90-100

90-100

80-95

70-92

55-85

71-85

41-70

16-40

35-65

10-50

10-25

5-35

0-25

0-15

0-10

0-10

0-10

含泥量(冲洗法)

(%)一级二级三级<1 <2 <3

硫化物和硫酸盐

含量(折算为

SO3)(%)

<0.5

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0.01≤0.02≤0.06

有机物质含量(比

色法)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

其它杂质不得混有石灰、煤渣、草根等其它杂质

③碎(砾)石

碎(砾)石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砾)石。宜采用人工合成

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19mm,碎(砾)石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碎石技术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筛孔尺寸(mm) 2.36 4.75 9.50 16.0 19.0

累计筛余量(%)95-100 85-95 60-75 30-45 0-5

抗压强度(MPa)

火成岩变质岩水成岩

≥100≥80≥60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5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折算为SO3质量计)(%)

<0.5

含泥量(按质量计)(%)<0.5

④水

混凝土及养护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

⑤钢筋

钢筋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应清除。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设计

纵缝:混凝土板的纵缝必须与道路中线平行。采用加拉杆的平缝,拉杆采用φ14螺纹钢筋,具体布置详见《车行道砼板接缝钢筋平面布置图》和《路面接缝大样图》。

横向缩缝: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在邻近胀缝或自由端的三条缩缝内及板厚变化处均应在板厚中央加设传力杆。

横向施工缝:每日施工终了或因故中断浇砼时必须设横向施工缝,其位置设在胀缝或缩缝处。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采用平缝加拉杆型。

胀缝:胀缝间距100~200m,在混凝土板与桥梁或其他结构物、交叉口相接以及混凝土板厚度变化处,小半径平曲线、竖曲线处,均应设置胀缝。与结构物或沥青路面相接时,在混凝土路面端部的二或三条横缝均应设胀缝。胀缝采用滑动传力杆。传力杆的一端涂沥青或加塑料套,并设置支架或其他方法预固定,防止钢筋移位。

各接缝具体布置详见《车行道砼板接缝钢筋平面布置图》和《路面接缝大样图》。

5.3排水工程

详见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5.4附属工程

5.4.1照明工程。

详见照明工程设计说明

5.4.2交通工程

详见交通工程设计说明

5.4.3绿化工程

详见绿化工程设计说明

5.4.4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

(1)盲道

1)人行道盲道砖颜色宜为中黄色,其砼强度不小于30号,其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

2)人行道盲道宽0.6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

3)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4)距人行横道入口0.3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

5)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m提示盲道。

(2)残疾人通道

1)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

2)三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设施带或绿化带处的人行道,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

3)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

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

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

5)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

6)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

5.4.5缘石、路边石

人行道路缘石高度为38cm。预制路缘石、路边石及植树圈侧石不得低于C30砼。路缘石及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

5.4.6人行道

人行道方块不得低于C30砼,方块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方块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人行道方块采用挤浆法安砌,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人行道上必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0.6m,在交叉口处须设置残疾人坡道。

垫层

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人行道垫层施工,人行道垫层为5%水泥稳定碎石。

(1)质量标准

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0%

平整度:不大于12mm

横坡度:±20mm且不大于0.3%

厚度容许偏差:-10mm

宽度:不小于设计值

5.4.7沿线环境保护设施及评价

在施工期间,本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土石方工程产生的生态环境干扰和破坏,以及废土弃方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其次是施工噪声、扬尘和污水废水对局部环境的短暂影响。

在运营期间,主要是汽车噪声、汽车废气排放,以及路基病害引发的环境影响,沿线路线区间路基的翻浆冒泥、河流冲刷、边坡坍塌等路基病害除损坏线路外,对路线附近农田、水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1) 工程建设期间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城市美丽、清洁的环境,工程建设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工程施工造成的对大气、水源的污染及机械产生的噪音、振动的对周边环境影响减少至最低限度,以保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施工机械应用有除尘、消声、减振装置设备。汽车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防撒落装置,并注意清洗车辆,防止把工地的泥土带入现有道路上,污染环境,影响市容。施工期间还要注意加强员工生活区卫生管理工作。

由于工程需进行大规模的填挖方作业,将形成大量的开挖面,需做好坡面的防护工作,因此在设计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新建道路将改变地表水的自然流态,沿线开好排水沟,使排水系统形成体系,避免水土流失和污染农田、农作物。

(2) 工程营运期间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对于汽车产生噪声的影响应禁止汽车鸣喇叭,同时应禁止废气排放不符合标准的汽车上路;加强对路基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把路基病害引发的环境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减少至最低限度。

运营期环境影响是持续和长期的,加强对环境监控和管理,确保环保设施与

主体工程正常运转,才能最大限度地减缓各种不良的环境影响。

5.4.8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等情况

在本项目的整个测设工程中采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软件,用以提高生产办公效率。主要有:

(1)路线平、纵设计采用鸿业市政道路系列产品7.0版;

(2)其他图形均以AutoCAD绘制;

(3)文字和表格均以Word和Excel软件处理。

计算机及网络已充分运用到勘察设计的各个阶段和领域。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本次设计原地面标高系根据电子版地形图采集而得,如有出入以现场实测为准。

(2)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与造价,承包人应对重要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认真论证筛选,建设管理方应严格审查,特别是对质量保证措施要明确有力,树立对工程质量终生负责的观念,力争本工程成为优良工程。

(3)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所有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有关道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执行。

(5)未尽事宜请参照有关施工规程及规范执行。

东兴市山冲路一期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计算书

一、 设计基本参数 自然区划: Ⅳ区 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Ⅱ级 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路基主要土质: 粘质土 交通量平均增长γ: 5%

二、 交通分析

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6表3.0.1《可靠度设计标准》,本道路的等级为城市次干路Ⅱ级,取设计基准期为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38表A.2.2《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取0.39,交通量的年增长率为5%。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38公式A.2.2计算得到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ηr

t r s e g g N N 365

]1)1[(?-+=

()[]

次945757039.005

.0365105.01100030

=??-+?=

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7表3.0.5《交通分级》可确定轴载等级为:重交通等级。

三、 初拟路面结构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路面结构,路面主要材料易于就地取材,其设计使用年限较沥青混凝土路面长,初期成本低,后期养护、维修费用相对较小。参照本地道路多为混凝土路面的情况,本道路设计亦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初拟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为0.24m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厚度为0.22m ,基层与面层间铺一层1cm 厚沥青石屑封油层,底基层选用级配碎石,厚度为0.20m 。普通水泥混凝土面板长度为4.5m ,宽度为3.75m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假缝。 四、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10.2.6表10.2.6-1,取普通混凝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为f r =4.5MPa 。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28000MPa 。 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52表F.1、F.2,路基回弹模量取30Mpa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取1300MPa 。垫层级配碎石回弹模量选用200MPa 。

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40公式B.1.5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

)(802.2622

.022.02.020022.013002

22222212212

1MPa h h E h E h E x =+?+?=++= 1

2

211221322311)11(4)(1212-++++=h E h E h h h E h E D x

1233)2.0200122.013001(4)2.022.0(122.02001222.01300-?+?++?+?=

)(2.834m MN -=

)(0.348262.802/834.212/1233m E D h x x x =?==

4.079)30262.802(51.11[22.6])(51.11[22.645

.045.00=?-?=-=--E E a x

0.763)30

262.802(44.11)(44.1155

.055.00=?-=?-=--E E b x

)(163.682)30

262.802(30348.0079.4)(3

/1763.03/100MPa E E E ah E x b

x

t =???==

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39式(B.1.3-2)计算为

)(0.715682.163/2800024.0537.0/537.033m E E h r t c =??==

四、 荷载疲劳应力计算

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39公式B.1.3-1计算标准轴载载临界处产生的荷载应力:

)(1.09324.0715.0077.0077.026.026.0MPa h r ps =??==--σ

由于纵缝形式为设拉杆平缝故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为Kr=0.87。 设计基准年内荷载应力的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计算为:

498.2)9457570(057.0===n e f N k

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39表B.1.2《综合系数Kc 》确定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影响的综合系数为k c =1.2

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39公式B.1.2荷载的疲劳应力为

)(2.851093.12.1498.287.0MPa k k k ps c f r pr =???==σσ

六、温度疲劳应力计算

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8表3.0.8《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 g 》可确定最大温度梯度为92℃/m 。板长 4.5m ,l/r=4.5/0.715=6.289,由图B.2.2可查普通混板厚h=0.24m ,B x =0.629。

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41公式B.2.2可计算混凝土板的翘曲应力为:

1.944629.02

92

24.028*******

5=?????==

-x g

c c tm B hT E ασ

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42公式B.2.3计算温度疲劳应力系数为:

0.507058.05.4944.1841.0944.15.4323.1=????????-??? ???=???

?????-???? ??=b f a f k c r tm tm r t σσ a,b,c 为回归系数,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42表B.2.3确定。

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41公式B.2.1可计算温度疲劳应力为:

)(0.985944.1507.0MPa k tm t tr =?==σσ

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P6表3.0.1,本项目道路的安全等级取为:二级,目标可靠度为90%,再据查得的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等级,查表3.0.3,确定可靠度系数为1.16。

按式(3.0.3)计算综合应力为:

()MPa f MPa r tr pr r 5.445.4)985.0851.2(16.1=≤=+?=+σσγ

因此,所选的混凝土面板厚度(0.24m)能够满足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