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完整版)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完整版)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原则: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如:急性左心衰竭、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的患者,如:冠脉介入术、起搏器植入术。

3、生活自理能力评估=40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自理能力评估41-59分,生活部分自理且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2级、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疾病患者。

2、生活自理能力评估41-59分,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三、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如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前、心脏介入术后康复期、高血压病1级患者。

2、生活自理能力评估=60分,生活完全自理的患者。

分级护理要点:

一、一级护理

1、每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胸闷、胸痛情况及伴随症状、心理状况、各种管路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1)做好基础护理:如整理床单元、更衣;面部清洁和梳头、洗头;口腔清洁;擦/洗手及足、擦澡;床上使用便器;协助患者进食/水、服药;翻身及叩背;功能锻炼;会阴护理;气道护理、管路护理。

2)做好专科护理:心电监护、观察药物疗效与副作用、观察与预防并发症、介入手术前后护理(如诱导排尿、指导与协助术后活动等)、必要时做好抢救准备并熟练配合。实施安全护理措施。

5、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饮食知识、药物知识、氧气知识、活动知识等。

二、二级护理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1)做好基础护理:如整理床单元、更衣;面部清洁和梳头、洗头;口腔清洁;擦/洗手及足、擦澡;协助患者进食/水、服药;翻身及叩背;功能锻炼;会阴护理;管路护理。

2)做好专科护理:观察药物疗效与副作用、观察与预防并发症。实施安全护理措施。

5、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饮食知识、药物知识、氧气知识、活动知识等。

三、三级护理: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督促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如洗脸、梳头、剪指(趾)甲,洗头等。

5、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饮食知识、药物知识、活动知识等。

护理各种规章制度(2020年10月整理).pdf

一、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馆、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体温表使用前后分开浸泡消毒处理。 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持物镊浸泡符合要求,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无菌持物镊每周更换一次,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 消毒用碘酊及酒精注明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并每周消毒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消毒柜清洁干燥,柜内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要标明更换时间、消毒液名称及浓度。冰箱每周消毒保养次,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 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物与垃圾分开。 病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湿拖拖地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周空气消毒一次。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及重症监护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和监测次。紫外线消毒要有时间登记与强度监测,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过1000小时更换。 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池加盖,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牌。 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间进行严格终末处理,敷料进行焚烧。 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必须先浸泡、消毒后进行毁形和无害处理。 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别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终末处理。 放射科要求一律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分级护理制度计划

各护理质控组改进计划2017年

护理安全工作计划 1. 重新学习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并将这些制度放在人人皆知的地方,便于经常学习和查阅。 2. 实行首问负责制。 3. 严格三查七对,双人核对执行医嘱。 4. 医嘱班班查对,错误医嘱未查对发现,查对人与处理人承担同样的责任。 5. 及时发挥总查对医嘱的监督作用,每天总查对一次,医嘱内容全面查对。 6. 每月一次安全会议,分析本科室本月护理安全情况,做好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时追踪评价整改效果。 7. 严格执行医嘱处理流程,非抢救时间不执行口头医嘱,督查管理到位。 8. 出现缺陷、事故、纠纷及各种安全隐患,按制度规定及时上报,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护理安全组组长组员 2017年1月1日

护理病历书写质控计划 护理文件不仅反映了对病人病情的观察记录过程,也体现了护理质量及至管理水平。护理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我科的护理文件书写主要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的记录和一般护理记录、血糖记录单。为了规范护理书写,提高护理质量,每月由书写质控小组成员抽查病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积极整改。 具体要求: 1、各项护理书写均要求眉栏齐全,字迹清楚,无涂改、刮擦现象。 2、体温单无漏描记及漏项,心电监护使用及危重症患者的心率、呼吸、大便次数,须与护理记录单符合。 3、医嘱单签名要及时,无漏签,多签,代签及错签。 4、护理记录要求病情描述简明通顺,运用医学术语,重点突出,记录及时,与病情相符,有特殊用药、治疗及病情变化时要及时准确地记录。 5、每月由质控组人员抽查10份病历,如发现有书写记录存在问题,及时组织科内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有记录。检查结果与个人行为考核挂钩,护理书写各方面较好者由护士长在护士会上给予表扬。

分级护理制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 (一)指征: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抢救患者安置于抢救室,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2.做好护理评估,按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3.定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4.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按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详细记录各种导管的出入液量。 6.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1)卧位合理,舒适安全,符合治疗需要。 (2)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3)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预防感染;保持胡须、头发整齐,洗脸。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每天床上擦浴,包括洗脚及会阴护理;协助病人翻身,至少2小时一次,病情危重限制翻动者例外,仔细观察、评估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5)做好患者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专科护理常规执行,及时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按医嘱给予饮食,保证进食安全,防止误吸、呛咳等。 (7)做好大小便护理。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7.对患者的重点治疗、护理内容实施班班床头交接。 二、一级护理: (一)指征: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护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培训4.doc

护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培训4 一、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一)护理部工作制度 1.护理部工作应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有年工作计划,月工作重点,周工作安排,并有落实措施。 2.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 (1)制定护理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2)制定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3)制定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职责。 (4)制定并不断完善各科护理常规。 (5)制定护士定期考核制度。 3.成立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坚持每季度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月专项检查,平时不定期抽查,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检查结果与评优挂钩。 4.护理部每周深入到重点临床科室,指导护理工作,参加晨会交班每周2—3次,定期(每季度)参加临床科室护理业务(教学)查房。 5.坚持节假日、双休日护士长值班查房及护士长夜值班制度,协助解决护理问题。

6.定期会议制度 (1)护理部办公会每周1次; (2)护士长例会每月1-2次; (3)全院护士大会每年1-2次; (4)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季度1次。 7.组织全院性活动。 (1)每月安排信息交流活动,包括业务讲座、学术交流及参加全院性业务活动。 (2)每年年终护理总结大会:总结一年护理工作、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表彰先进。 (3)组织每年“5.12”护士节活动:举办护理技术操作竞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及文体活动等。 8.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1)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 (2)毕业二年内护士轮转计划。 (3)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9.护理教学工作专人负责,制定计划、组织检查,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转科有小结和考核;进修护士有培训计划和考核,进修结束前做好鉴定。

10.负责全院护理科研的组织、落实、总结工作。 11.建立健全各项记录。 (二)护理工作会议制度 1.每周一召开护理部办公会议(科护士长参加),小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通报双休日值班情况,科护士长汇报所分管病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本周工作重点。讨论疑难问题并解决。2.护理单元每天召开晨会,听取夜班护士交班,对危重、疑难、特殊检查、治疗及手术病人重点交班。护士长布置当日工作,进行晨会提问。 3. 护理单元每周召开护士例会,及时传达医院及护理部有关会议精神,并结合本科室具体情况,提出实施要求。 4.护理单元每月至少召开护士办会一次,总结一个月的工作,安排下月工作。 5.护理单元每月召开1次护理质量分析会。分析、讨论护理质控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6.每月召开全院护士长例会1-2次,总结阶段性工作,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听取护士长对护理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各科室实际困难。 7.每年召开1-2次全院护士大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布置下阶段主要工作。 (三)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完整版)4.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医院临床科室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一)特级护理 1.特级护理的确定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 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 1.一级护理的确定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 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1.二级护理的确定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1.三级护理的确定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心内科分级护理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服务对象:人工气道建立者、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术后产生心律失常等病情危重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护理内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制定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及给药措施,正确记录出入量。 3.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4.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5.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清洁舒适。 (1)每日落实晨午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衣裤清洁,保持三短九洁。 (2)协助患者翻身、床上移动,预防褥疮护理。 (3)做好大小便失禁护理,协助床上使用便盆,监测尿量,做好管道护理。 (4)协助患者进食、饮水(禁食者除外),留置胃管患者做好鼻饲护理。 6.备好抢救用的急救物品,药品及设备,安排专人护理。 一级护理

服务对象:心衰Ⅲ度、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主动脉夹层、不稳定型心绞痛、临时起搏器术后、心脏瓣膜疾病伴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心脏疾病伴有重症感染者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或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内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正确记录出入量。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做好正确护理。 5.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清洁、舒适。 二级护理 服务对象:心衰Π°、心肌炎、高血压2级、周围血管病、心肌疾病、心律失常、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不伴心衰患者。 护理内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5. 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清洁、舒适。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绿色、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1)特级护理:均以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危重、抢救、监护)来确定护理级别的需求。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②重症监护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点: 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1、此阶段疾病刚由危重急救转归平稳,严重程度及变化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及不可测性。2、在无病情影响下,自理能力等级重度依赖成为确定护理级别的依据。) 1)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点:此阶段疾病刚由危重急救转归平稳,严重程度及变化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及不可测性。 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二级护理:(1、对病情等级程度的描述是相对于“一级”护理范畴之后的转归状态。2、“未明确诊断”应与仍需观察、且轻度依赖并存。3、在无病情影响状态下,自理能力为中度依赖作为定级依据。)

分级护理制度试题

九、分级护理制度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护理等级分为:() AⅠ级护理BⅡ级护理CⅢ级护理D特级护理 2.特级护理病情依据:() A.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B.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C.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 3、特级护理护理要求:() A、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B、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并记录出入量。 C、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4、一级护理病情依据:() A、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B、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C、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5.一级护理护理要求:() A、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B、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C、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D、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E、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6、二级护理病情依据:() A、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B、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C、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7、二级护理护理要求:() A、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B、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 C、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D、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分级护理制度(2016年新版)

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级护理 1、特级护理的范围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2)重症监护病人。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的病人。 (4)严重创伤及大面积烧伤的病人。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病人。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及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病人。 (7)其它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病人。 2、特级护理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检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病人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病人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3、特级护理质量要求 (1)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床单元清洁,保证病人体位舒适。(2)保持病人“六洁”(头发、手、足、会阴、皮肤、皮肤、口腔)。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在位、通畅。 (4)掌握病人病情“十知道”(床号姓名、年龄、诊断、病情、阳性体征、主要治疗用药、护理、心理、睡眠、饮食及排泄)。 (二)一级护理 1、一级护理范围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病人。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 2、一级护理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病人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管理护理、气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掌握病人病情“十知道”。 (三)二级护理 1、二级护理范围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病人。 (2)生活部分自理的病人。 2、二级护理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观察病情变化。

医院护理规章制度

医院护理规章制度 文档编制序号:[KKSJJ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医院护理规章制度 【篇一:2015患者出院护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患者出院护理工作制度一?根据国卫办医发(2015) 15号《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2014《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二. 医院病房实行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全面负责的工作责任制。 三. 根据出院医嘱,提前通知患者及家属,并详细指导其做好出院准备工作,告知出院日期、报账及出院流程、注意事项。 四?评估患者及其亲属的出院需求、出院知识知晓程度和出院患者的健康情况,做好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用药、休息指导,运动、康复锻炼的相关指导,复诊时间、联系方式、注意事项及流程,居家自我护理知识、技能及注意事项,必要时提供书面健康教育材料。 五?征求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核査费用、返还用物。 六. 为出院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协助无家属、不方便、有困难等情况的出院病人办理出院手续,确保患者安全离院。 七?停止一切医嘱、治疗护理卡单、警示标识,检査整理出院病历。 八?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通过电话、短信、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随访服务,住院患者出院访视率M90%、新生儿筛査短信回访率100%。 九?完成出院患者床单位的清洁消毒等工作。 患者出院护理服务流程 【篇二:2015年护理制度汇编】 护理管理 hlgl—001 护理部工作制度 (3) hlgl-002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4 hlgl-003护理执业人员准入制度....................................... 5 hlgl—004护理人员专业资质审核制度.................................. 7 hlgl-005护理人员技能定期评估制度................................... 8 hlgl—006护理专项技术操作资格准入制度.............................. 9 hlgl-007病区护理单元化管理制度..................................... 10

5-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

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 为了加强我院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补充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一、N1级护士培训计划(工作1-3年护士) (一)岗前培训 培训目标:使新护士树立爱岗敬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护士行为规范,履行护士神圣的职责,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护理知识和技能,以良好的职业素质走向护理岗位。 培训内容: 1.爱岗敬业系列教育: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院规院纪、各项制度 教育等。 2.护理规章制度及医疗安全系列教育:规章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 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等。 3.护理安全教育: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讨论制度。 4.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5.护士礼仪教育、护患沟通技巧 6.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7.技能训练:常用技术操作(静脉输液、吸氧(包括氧气瓶应用及装御 氧气表)、无菌技术操作、吸痰、口腔护理、心肺复苏等) 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培训。 (二)规范化培训 培训目标 1、培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精神, 端正护理专业思想,树立刻苦专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熟悉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并能在实际工 作中运用。 3、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临床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 能,能独立完成本专业常见病的护理,一般急、重症病人的抢救配合及护理。

4、培养护理科研逻辑思维和书写能力,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写出个 案、护理综述、论著等护理论文。 5、通过培训能够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培训时间:规范化培训时间为三年,分两阶段完成培训 1.轮转:完成岗前培训后,内、外、(ICU、急诊科、新生儿室、儿童 门急诊任选一科)轮转,每科室轮转两个月,共六个月。 2.定科培训:轮转结束经考核合格后,由护理部根据个人意愿以及考 核情况、轮转表现进行双向选择,确定科室进行培训,培训期两年半。 培训内容: 1.三基培训:(轮转期间至定科后前半年) ①熟悉病区情况,了解各班工作流程 ②熟悉工作职责、制度、护理常规及应急预案等 ③熟悉应知应会知识 ④掌握基础操作及三基理论知识 ⑤熟悉护理质量标准、指标及服务规范。 ⑥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法律法规、感染管理相关知识。 ⑦熟悉病历书写规范。 2.专科基础培训:(定科后半年至一年半) ①熟悉专科一般护理常规、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②熟悉专科护理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能独立处理一般护理突发事件 ③熟悉专科基本操作技能 ④提高病情观察的能力,参与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 3.综合能力培训(定科后一年半至两年半) ①掌握护理程序工作方法 ②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应用护理程序采集病史,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查房,提出 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 ③完成护理计划大病历。 ④相关专科知识的学习。 ⑤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护理论文的撰写,完成护理论文或护理心得一篇。 培训方法:

护理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理念 ◆科学规范的管理 ◆高度竭诚的服务 ◆安全护理的环境 ◆持续发展的追求 护士伦理规范 护士的基本责任: 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理是全球性的服务。 护士的本质: 尊重人权,其中包括生存的权利,拥有尊重的权利以及被尊重的权利。 护理照顾不局限于年龄、肤色、宗教、文化、残障或疾患、性别、国籍、政治、种族或社会地位。 护士向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健康服务,并与相关团体互相协作。 国际护士协会的规范: 国际护士协会的护理伦理规范从四个方面来概括道德之标准。 规范内容: 一、护士与民众 护士之基本责任是照顾那些需要照顾的民众。 护士在提供护理时,要尊重个人、家庭和社会之人权、价值观、风俗习惯及信仰。 护士确保民众对护理服务及相关治疗获得充分的知情同意。 护士要格守民众的个人资料,共用资料时必须做出判断。 护士与社会大众共同分担责任,发起支持满足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健康及社会需求的行动。 护士也担负起维持及保护自然环境免受耗竭、污染、恶化和破坏的责任。 二、护士与实践 执行护理业务是护士之个人职责,同时要通过不断学习以维持专业的能力。 护士要保持个人健康的标准,护理工作才不受影响。 护士在接受或授权责任时,应以个人之能力作为判断。 护士时刻保持能反映良好专业形象及公信力的个人素质。 护士在应用先进科技提供护理的同时要确保民众的安全、尊严及权利。 三、护士与专业 在决定及达成临床护理实务、护理管理、科研和教育之公众标准中,护士担当主要角色。 护士要主动地建立一个以科研基础为核心的专业知识。 护士通过专业团体,参与建立及维持护理专业中平等之社会与经济方面的工作条件。 四、护士与合作伙伴 护士与护理界及其他界别的合作伙伴应保持合作关系。 当其他护理人员或合作伙伴进行危及病人之护理时,护士要采取适当行动保护病人。

最新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级护理: 包含:(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二)重症监护患者;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者;(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五)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六)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 包含:(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包含:(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包含:(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2.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3. 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指定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4.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映;(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 5. 分级护理原则 (1)特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①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②重症监护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④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

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 药; ③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 ④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 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护理规章制度

一、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录入医嘱后,应做到班班查对。 2、录入医嘱者与查对者均必须签全名或盖章。 3、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4、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待医生认为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用过的空安瓿。 5、整理医嘱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 6、护士长应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三查: 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 八对: 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的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时,要经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裂痕。 2、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姓名、血型、库血号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上有无凝集。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库血号及血量。 4、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以备必要时送检。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种类。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时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 二、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2、每班必须按时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交班报告及医嘱本。在接班者未交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3、值班必须在交班前完成各项工作。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代,与交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开。白班须为夜班做好用物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标本瓶、注射器、常用器械、被服等以便夜班工作。 4、交接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等交代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再发现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最新分级护理制度试题

分级护理制度试题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和(或)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2.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和。 3.日常生活活动人们为了 _______ 及适应__________ 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 4.自理能力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 __________ 。 5.患者人院后应根据患者 ___________ 确定病情等级。 6.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 Bl 。是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 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 7.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将自理能力分为、、和四个等级 8.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可以确定为____ 级护理。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_______ 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可以确定为_____ 级护理。 9.WS/T 431-2013护理分级适用于 10.应根据患者_______ 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患者人院后确定病情等级的根据是:() 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B、患者的自理能力 C、病情和(或)自理能力 D、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 2.如何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A、Barthel指数 B 、患者的自理能力 C 、病情 D 、日常生活活动 3.如何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B 、病情或自理能力的变化C、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 D、病情 和自理能力的变化 4.自理能力为重度依赖1 Barthel指数总分为() A、总分W 40 B 5.自理能力为轻度依赖1 、总分41-60 Barthel指数总分为 C 、总分61-99 D、总分100 () A、总分W 40 B 6.自理能力为中度依赖1 、总分41-60 Barthel指数总分为 C 、总分61-99 D、总分100 () A、总分W 40 B 、总分41-60 C 、总分61-99 D、总分100 7.自理能力为中度依赖需要照护的程度是() A、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B 、大部分需要他人照护 C 、少部分需要他人照护 D、无需要他人照 护 8.自理能力为轻度依赖需要照护的程度是() A、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B 、大部分需要他人照护 C 、少部分需要他人照护D、无需要他人照护

分级护理制度

第一章护理核心制度 第一节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 个级别。在住院患者一览表及床头卡上采用不同颜色标识,特级护理用紫色;一级护理用红色;二级护理用黄色;三级护理可不做标识。 一、特级护理 (一)分级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协助处理。 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准确测量出入量。 3.实施安全措施,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 4.根据患者病情,完成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1)做好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保持床单位整洁、患者清洁、舒适与安全。 (2)协助禁食患者进食/水或注入鼻饲饮食。 (3)协助卧床患者翻身及叩背,促进有效咳嗽、床上移动等,保持患者功能体位及卧位舒适。 5.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相关的心理与健康指导。 6.严格实施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 (一)分级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1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1)做好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保持床单位整洁、患者清洁、舒适与安全。 (2)协助非禁食患者进食/水或注入鼻饲饮食;

护理各种规章制度

护理各种规章制度 一、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馆、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体温表使用前后分开浸泡消毒处理。 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持物镊浸泡符合要求,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无菌持物镊每周更换一次,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 消毒用碘酊及酒精注明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并每周消毒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消毒柜清洁干燥,柜内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要标明更换时间、消毒液名称及浓度。冰箱每周消毒保养次,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 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物与垃圾分开。 病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湿拖拖地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周空气消毒一次。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及重症监护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和监测次。紫外线消毒要有时间登记与强度监测,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过1000小时更换。 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池加盖,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牌。 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间进行严格终末处理,敷料进行焚烧。 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必须先浸泡、消毒后进行毁形和无害处理。 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别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终末处理。

放射科要求一律使用一次性漱口杯。1

呼吸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呼吸内科专科分级护理制度 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护理。原则上,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4个级别,并有明确标识。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一、分级依据及护理要点 1.一级护理 分级依据: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如:重症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慢阻肺急性发作、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大量气胸、大量胸腔积液等患者; (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肺栓塞或者大咯血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呼吸、咳嗽咳痰、咯血情况及伴随症状、心理状况等;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记录24小时尿量或出入量;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4.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程度,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管路护理、排便护理及胸腔穿刺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如疾病、用药、饮食、活动宣教等; 6.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7.实施床旁交接班。 2.二级护理 分级依据: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如:慢阻肺、肺心病代偿期、哮喘、胸腔积液、气胸等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如: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做好活动指导; 5.根据疾病特点做好针对性健康指导。 3.三级护理 分级依据: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1)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如:呼吸道感染、肺炎、肺部肿瘤需化疗患者等。 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疾病特点做好针对性健康指导。

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一.临床科室护理工作制度 1、新入院患者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8Am,4PM),连续3天,无异常者改为每日4PM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达到37.5℃及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8Am,4PM、8PM);大手术患者、体温达到38.5℃及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至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次。新入院病员测血压及体重一次(七岁以下小儿酌情免测血压),能起床站立的病人,每周磅体重一次,其他按常规和医嘱执行。 一般病人每天问大、小便一次。 2、病人入院后,按护理分级,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牌上作出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 二级护理为**,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病危病人一览表上用红色“?”表示。 3、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和需要,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4、做好基础护理,并按不同病种认真执行各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5、严格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病员医疗安全。 二.值班交接班制度 1、每班均应准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15分钟到达科室,阅读交班报告本、体温本, 在接班者未接班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2、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文件记录单,处理 好用过的物品,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详细交班。 3、白班应为夜班做好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注射器、被服、常用器械,以便夜班 能顺利地工作。 4、交接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间发现问题应 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再发现问题,应由接班者自行负责。 5、白班交班报告由主班护士书写,要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交待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的病情、诊治情况,如果进修护士或护生书写交班报告,带教护士或护士长要负责修改并 签名。 6、交班前,护士长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病员记录,晨会后陪同日夜班护士重点巡 视危重病人和新病人,并安排护理工作。 7、每班交接班时应严肃认真,必须做到三清(交接班记录要写清、口头交待要说清、 病人床头要看清)。 8、交班内容 (1)住院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病人、危重抢救病人、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置的病人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情绪波动、不安的病人。 (2)交清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重点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 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待清楚。 (3)查看昏迷、瘫痪病人有无褥疮及基础护理完成情况。 (4)查看病人伤口,各种导管固定和引流情况及病人输液情况。 (5)点清物品,对常备、急救、贵重药品及物品、器械等亦应注意交、接班,并有登 记。 (6)值班护士应坚持岗位,不准自行换班。 三.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执行后应做到班班查对,两人核对,无误后签名。 2、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口头医嘱,执行者必须复诵一遍,待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曾用过的空安瓿瓶,经检查核对后再弃去,抢救病人结束后须督促医师补开医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