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人教版]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人教版]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课27、28、29页及相关练习

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练习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

A 、36+29 29+36

B 、68+51 51+68

C 、72+13 13+72

二、新课

(一)、教学例1

1、讨论: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 结果:相同

位置:交换

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学生读一遍)

36+29=29+36

68+51=51+68

72+13=13+72

像这样的规律,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什么?(加法交换律),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2、讨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课件出示字母表达式)

3、师:其实我们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就是课本28页例1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

4、同学们知道以前哪果就用过加法交换律吗?

5、练习。

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 + 600= + + 65 = + 35

25 + = 75 + 36+ = 64 +

56+44= + a+ = 12 +

6、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谁能说说这幅额头的内容?(学生回答)

李叔叔第一天行了88千米,第二天行了10千米,第三天行了96千米。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解答:

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88 + 104 + 96 = 192 + 96 = 288(千米) 88 + (104 + 96) = 88 + 200 = 288(千米)

像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写成:(88 + 104) + 96=88 + (104 + 96)

这样的规律,我们也人它一个名字叫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

7、打开课本29页看书。(找一名学生读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完成29页练习。

8、练习(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369 + 258 + 147 = 369 +( + )

( 23 + 47 ) + 147 = 23 +( + )

654 + ( 97 + a ) = (654+ ) +

9、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 + 280 = 280 + 390 a + 40 + 60 = 40 + 60 + a

( 10 + 30 ) + 50 = 10 + ( 30 + 50) 20 + 50 + 80 = 20 + 80 +50

A + 600 = 600 + A 30 + ( 50 + b ) = ( 30 + 50 ) + b

10、课本31页,第四题。

11、游戏。

三、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P31/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知识讲解

但是难点集中,教学中要适当进行分割、补充。 真正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1,例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 (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 一、单选题 1.41×25的简便算法是() A. 40×25+1 B. 40+1×25 C. 40×25+25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3×4×5=() A. 1500 B. 630 C. 600 D. 730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9×5×2= A. 1000 B. 270 C. 390 D. 370 4.下面的3个算式中,与“12×2+12×3”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A. 12×2+12 B. (12+2)×12 C. (2+3)×12 5.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78×85×17=78×(85×17) B. 28×101=28×100+28 C. 125×16×25=125×8+8×25 D. 496-78-22=496-(78+22) 二、判断题 6.(99×125)×8=99×(125×8),这里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7.火眼金睛判对错. 28×29+29×2=29×28×2 () 8.125×4×25×8=(125×8)+(4×25) () 9.98×16 =(100-2)×16 =100×16-16 =1600-16 =1584 () 10. 45×32×45×68=45×(32+68)() 三、填空题

11.用简便方法计算 24×25×2=________ 12.计算329+912后,可以用________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13.用简便方法计算. 25×136+264×25=________ 14.用简便方法计算 73×39+27×39=________ 15.用简便方法计算 104×25=________ 四、解答题 16.计算:869+242+758=? 我这样算 ①869+242+758 =1111+758 =1869 我这样算 ②869+242+758 =869+(242+758) =869+1000 =1869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教程文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

第三章运算定律 一、加法运算定律: 1a+b = b+a 2 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 = 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a--b-c = a-(b+c)二、乘法运算定律: 1a×b = b×a 2 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 = 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 125×78×8 = 78×(125×8) 3 加。(a+b)×c=a×c+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b)×c = a×c+b×c = a×c-b×c ②类型二: a×c+b×c a×c-b×c =(a+b)×c =(a-b)×c ③类型三: a×99+a a×b-a = a×(99+1) = a×(b-1) ④类型四: a×99 a×102 = a×(100-1) = a×(100+2)

= a×100-a×1 = a×100+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 = 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 = 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 等 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 = 27÷9×13 四、实例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与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与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与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与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与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用7课时教学。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 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四年级的重点之一,考试之前,我再把所学的运算定律总结一下,希望同学们换上具体的数也能够灵活运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a×(b-c)=a×b-a×c 除法运算性质:a÷b÷c=a÷(b×c) 一、判断题。 1、27+33+67=27+100 () 2、125×16=125×8×2 () 3、134-75+25=134-(75+25)() 4、1250÷(25×5)=1250÷25×5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60+140+245 102×99 2×125 645-180-24 5 382×101-382 4×60×50×8 35×8+35×6-4×35 四、应用题 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班别: 姓名: 等级: 一、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 56+72+28=56+(72+28)( ) 41+65+39+145=(41+39)+(65+145)( ) 二、填一填 1、55+ =75+ 74+148 +26=148+( 2、55+145+53+147=(55+)+(53+) 三、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56+89= 307+348= 425+480= 五、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44+178+56 662+386+134+38 加法运算定律小测 班别: 姓名: 等级: 一、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 56+72+28=56+(72+28)( ) 41+65+39+145=(41+39)+(65+145)( ) 二、填一填 1、55+=75+ 74+148+26=148+( 2、55+145+53+147=(55+)+(53+) 三、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56+89= 307+348= 425+480= 五、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44+178+56 662+386+134+38

789―89―149―151 475-(250+175) 六、解决问题 1、在一次投票选举中、有效票共计325张.其中、赞成276票、反对24票、弃权多少票? 2、王阿姨第一次汇钱225元;第二次汇钱328元;第三次汇钱175元、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3、小明要看一本书、这本书一共234页、他昨天看到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4、水果店一共328箱梨、第一天卖出72箱、第二天卖出228箱、还剩多少箱梨? 5、某个风景区要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141米、第二天修了123米、第三天比第二天多修了19米、三天一共修了多少米? 789―89―149―151 475-(250+175) 六、解决问题 1、在一次投票选举中、有效票共计325张.其中、赞成276票、反对24票、弃权多少票? 2、王阿姨第一次汇钱225元;第二次汇钱328元;第三次汇钱175元、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3、小明要看一本书、这本书一共234页、他昨天看到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4、水果店一共328箱梨、第一天卖出72箱、第二天卖出228箱、还剩多少箱梨? 5、某个风景区要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141米、第二天修了123米、第三天比第二天多修了19米、三天一共修了多少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出示10道口算题 师:我们先做10道口算题。(口答,课件出示答案) 18+31 27+43 43+27 42+150 120+31 88+80 150+42 31+18 160+8 90+61 2、师:像18+31和31+18的和都是49,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 哪些算式也可以用等号连接?(生说) 10个算式根据得数相等可以组成5个等式。(课件出示5个等式) 3、师:认真观察这5个等式左右两边的加数,你能把这5个等式分成2大类吗?(学生在练习纸上把等式分成2大类:可以填序号,也可以填等式。分好后同桌商量一下:为什么这么分?) 4、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生说,课件出示)为什么这么分? 5、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一起来研究这一类等式。一起来读一遍。(生读师板书) 18+31=31+18

43+27=27+43 150+42=42+150 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举几个吗?(生举例,师板书) 举不完我们用省略号表示。(板书) 6、师: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谁能把他的发现再说一遍。 7、师边听学生说边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师: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学生读一下)8、课件出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生读) 在加法交换律中,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9、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师出示一种,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吗)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可真多!数学上为了统一,通常用a+b=b+a 表示加法交换律。(问:这里的a,b可以是那些数?可以是分数、小数)(师板书,生齐读)加法的验算就是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课件出示)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师:刚才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了加法具有交换律,现在再通过计算,看看加法还具有什么规律。(练习纸上做反馈) 第一组第二组 (11+25)+75= 16+55+45= 11+(25+75)= 16+(55+45)= 2、反馈 第一组:把算式读完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注意板书和小括号的读法指导)像这样和相等的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第二组,同上。一起读一读等式。 3、师:观察这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组先讨论一下)提示:每组等式两边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师下去渗透)4、反馈: 师:什么没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75×23+25×2363×43+57×63 93×6+93×4325×113-325×13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69×10256×101102×99 52×102125×8125×4162×(100+l)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42×9829×99 85×98125×79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56+56×9999×99+99382×101-382 75×101-75125×81-12591×31-9189×9+89 三、简便计算 1)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547+47+4531078+22+1978355+260+140+24567+1056+944+ 133

2)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40×24×5125×13×825×8×4×12525×16125×24 25×(20+4)(8+4)×12524×73+26×2445×65+54×65 156×56—56×5699×78+78101×67-6799×32 3)用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645-180-245478-256-144568-(68-78)987-(287+135) 500-257-34-143698-291-9514+189—21436-164+36-64 4)用除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96÷12÷8408÷17÷6720÷(9×4)570÷(19×2)630÷45÷71080÷30÷9270÷18490÷35 四、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60×50×8125×25×3288×225+225×12169×123—23×169 228+(72+189)109+(291—176)216+89+11102×99102×26 2000-368-132382+165+35-8289×99+89382×101-382 36+64-36+64155+256+45-55169×123—23×169219×99 1050÷15÷77200÷24÷3035×8+35×6-4×35672-36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加法运算定律

3.1加法运算定律 一、填空题 1.把两个数()成()的运算,叫做加法。和是求()法运算的结果。 2.检验418+227=645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来验算。这种验算的方法是根据加法的()律。 二、判断题 1.85+150=150+85 () 2.269与141相加,可以凑成整百。() 3.134+196=134+200+4 () 4.两数相加的和是600,如果一个加数减少60,另一个加数不变,那么和是540。() 三、选择题 1.469+599的简便算法是() ①469+600-1 ②469+600+1 ③470+599-1 2.893+49的简便算法是() ①(893+7)+42 ②(893+50)+1 ③900+49+7 四、应用题 五星小学四年级同学第一天上午和下午各植树125棵,第二天共植树180棵,两天共植树多少棵? ____年级____班语文成绩登记表

教师课程表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听课记录表教师听课评课表

(完整word)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1 教学过程

(5)揭示定律。问: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 页下面的“做一做”1。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比较88+104+96=192+96 =288 88+104+96 =88+200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 呢? (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完成P18 做一做。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练习题

运算定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102×99 52×102 125×81 25×41 62×(100+l)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382×101-382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89×9+89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64+278+376=278+(264+376)应用的运算定律是()。 ①、加法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643―318―82的简便计算是()。 ①、643―(318―82)②、643―(318+82)③、(643―82)―318 3、下面算式计算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的是() ①、76×34+75×66 ②、182+364+218 ③、83×101 4、下面的等式成立的是()。 ①、46×18+54×18=(46+54)×8 ②、2000―178―322=2000-(178―322)③、(37+125)×8=37×125×8 3、学校买来45盒彩色粉笔和155盒白粉笔,每盒40枝,一共有多少枝粉笔?(用两种方法解答) 4、张华在新华书店买了2本《故事大王》和2盒磁带,共用去36元,每盒磁带8元,那么每本《故事大王》多少元?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地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天气渐渐转凉,学校将准备组织各年级体育活动,你们都喜欢体育活动吗?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呀?经常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瞧,这些同学们也在开展活动,(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多指名说。 [ 设计理念]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根据题中所提供信息来选择与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究规律

1、出示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共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师生研究解决第一个问题,揭示加法交换律。 (1)指名口头列式 ,28+17,还可以怎样列式? 17+28。说说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2)这两个式子相等吗?为什么?(计算结果相等)(都是求跳绳的有多少人)那我们就可以用“=”把它们连接起来。教师板书:28+17=17+28,指名读算式。 (3)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两个数的位置变了,数据、运算符号、结果没有变) (4)你还能举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指名说,教师板书。 (5)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能找出它们共同的规律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交流。 (6)师: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都不变呢?看来经过几个算式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猜想,要验证这个猜想,就要举更多的例子。学生各自举例验证。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7)师:照这样下去,能写完吗?加省略号。这些例子都在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谁再来说说我们刚才的猜想? (8)师:你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字母、符号、文字等方式把这个规律简明的表示出来吗?试试看。学生在自备本上尝试。指名说说。 师:在数学界,我们公认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字母a、b分别表示这两个加数,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可以写成a+b=b+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加数,b可以表示任意的另一个加数。这也是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所得到的结论。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运算律。(板书课题) [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过程。从实际事例引入,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规律、发现规律。同时,从用符号表示规律过渡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规律,使得规律的表达更准确、简明、形象,既便于学生掌握,又发展了他们的符号感,也为后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作好铺垫。) 四年级数学教案 看第二个问题,你能口头列式吗?这两个算式能用等于号连接起来吗?谁来说说看。这个算式就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4、巩固加深

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学生的认识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中,两个运算定律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定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应该让学生多举些例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例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全班交流时,可以让学生具体说说他们所举的例子。其中,对于直接写等式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甄别,使学生形成合理、科学的验证方法。 本课难点,如结合律等号两边的加数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位置和运算顺序;结合律的特点是运用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把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算、让学生在课堂上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巩固,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区分方法: (1)加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的位置,加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 (2)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标志是小括号的使用。 4.加法的简便运算: 在一个连加算式中,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相加,可以使计算简便。 5.在连减运算中,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6.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7.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8.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9.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或a×(b+c)=a×b+a×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a-b)×c=a×c -b×c。 10.乘法的简便算法: 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可考虑将另一个因数分解

成4×()或8×(),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可将其分解成10±()、100±()、1000±()……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1.除法的运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测试题 全卷100分 答卷时间:60分钟 一.计算题 (共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共12分) 15×6= 600÷60= 25×8= 38-(8+20)= 81÷9×4= 15-30÷6= 1000÷100= 7×9×0 = 7×25×4= 210÷2÷5= 174+20+80= 56-18-2 =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共18分) 65+171+29+35 975-57-23 134×8+8×66 102×99 125×17×8 1400÷4÷25 二.填空题 (共34分)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8分) 49×56=56×49 ( ) 13×5×2=13×(5×2) ( ) 17×8+17×2=17×(8+2) ( ) 67+73+27=67+(73+27) ( ) 2.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10分) 69 + 45 = 45 + 得分

25×69×4=69 ×( × ) 926-37-63= -( ○ ) 1600÷50÷2= ○( ○ ) 3×ɑ+ɑ×7=( ○ )○ 3.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填写“T ”.错误填写“F ”)(10分) (1)14×99+14=14×(99+1) ( ) (2)13×5×2=13×(5×2) ( ) (3)100-16+14=100-(16+14) ( ) (4)560÷35=560÷7×5 ( ) (5)4×a +a ×9 =(4+9)×a ( ) 4.把相等的式子连线(6分) 三.解决问题 (共36分) 1.用计算器计算2507×64时.发现键“6”坏了·如果还用这个计算器.你会怎样计算?请 写出算式(不用计算得数)·(3分) 2.四年级一班有45名学生.一共做了630面彩旗.平均每个学生做了多少面彩旗?(5分) 3.新出售的大理石方砖如右图·(5分) 125 块这样的方砖可以铺地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9分 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7+23= 0+123= 指名让学生迅速读题说出结果。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这两组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想想:在加法算式37+23=60中,37、23和60分别叫什么?(37、23叫作加数,60叫作和) 2、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一种什么变,什么不变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方法:56+40=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板书:40+56(=)56+40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练习精华版

数学整理与复习 姓名:家长签字: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例1.1:填上适当的数。 81 + = 62 + 81 184 + 168 + 32 = 184 +( + 32 ) a+b+c=a+ +b 练习1.2: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41+37+13=41+(37+13)②x+y=y+x ③35+(b+65)=(35+65)+b ④a+b+c=a+c+b ⑤32+45+55=32+(45+55) ⑥m+n+t=n+(m+t) 只应用加法交换律的是()。 只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既应用加法交换律,又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2.1: 69+75+25 78+(47+22) 387+98(多加要减) 387+102(少加要加) 387﹣98(多减要加) 387﹣102(少减要减) 练习2.2:99+124+201 380+345+120 9321+4523+972+679+5477+28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

四年级运算定律练习题

运算定律练习题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29+235+171+165 378+527+73 58+39+42+61 138+293+62+107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1、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组织参观科技馆,男生有204人,女生有196人。如果每40人坐一辆汽车,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 2、李叔叔和王叔叔一起加工一批零件,李叔叔每小时加工49个,王叔叔每小时加工51个,两人一起工作了6小时才完成任务。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请用一种你认为计算最方便的方法列式计算) 3、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大米每袋7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请用两种方法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__ (生:等于65+25) 78+64=__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5=________+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