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意象二

红楼梦诗词意象二
红楼梦诗词意象二

论《红楼梦》诗词中“花”的意象

09级中文本科饶平班刘珊珊

摘要:用意象写诗,是《红楼梦》诗词创作的一个主要方法,一个主要特点。其作用是可以避免表情达意的直露,通过具体可感的物象把难以言传的东西转化为生动的审美形象,从更多侧面提供丰富的审美意蕴,开拓诗词的多项审美功能。《红楼梦》诗词意象的塑造,从宏观上看,对中国诗歌文化意象的创造这一传统艺术手法起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的作用。

关键词:意象;审美形象;审美意蕴;继承与发扬

阅读《红楼梦》诗词,就像梦中走进了一座深幽无比的迷宫,让你感到一切是如此的虚无缥渺,犹如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可望而不可即,最后不禁发出枉入迷津的慨叹。的确,《红楼梦》无论是思想抑或艺术成就都奇高,有太多的路径、无数奇景供你选择去鉴赏。既可以从揭示主题意蕴、提示人物命运的角度去欣赏,也可以从展示情节走向、塑造典型性格的角度去把握,甚至还可以从审美意象的创造这一角度去认识等等。本文择沧海一粟,拟就《红楼梦》诗词中所呈现的审美意象的具体内容、审美意蕴,归纳出《红楼梦》诗词中审美意象的意义作用以及对中国诗歌意象的塑造这一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发扬等,从而进一步认识意象的创造在《红楼梦》诗词中的重要性。

《红楼梦》诗词共有一百多首,数目颇为可观。在中国文坛上,象《红楼梦》一书如此集中创作了一大批清新隽永的诗词的作品并不多,而把瞬间感动发而为诗,留下一组组格调健康、意境优美的诗词就更少。诗言志,诗缘情,当心有所动,感情激越的时候,借了诗词来发泄,故而诗最能把握住心灵的脉动。我们所要讨论的《红楼梦》诗词,不乏清词丽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确实可以看出曹雪芹对时代的脉动、对个人情感的历史记录。而这些诗词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写景、写物诗,而是融入诗人深深的情感情绪:对自身不幸遭遇的哀愁和眼前的景物合而为一,此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1]而如此情景高度统一的诗作,大多是借助审美意象的创造来表现的,如《葬花辞》、《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便都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意象来达到情景交融的。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分析审美意象在《红楼梦》诗词中的作用。

一、生动的审美形象

《红楼梦》词意象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物象把难以言传的东西转化为生动的审美形象。

“意象”,指的是表意的象。“意”,是指寄托于“象”的作家的思想、感情、世界观等客观的东西,“象”,是指景物,物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意象”,即两者的交融结合,指作者想象构思中的形象。[2]诗词这一具体的环境中,是指诗词中带有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情感的具体的物象。在《红楼梦》诗词中,意象总的有如下几类:

其一是“花”。花这一审美意象在《红楼梦》诗词中具体包括桃花、翠竹、海棠、菊花、柳絮、梅花等。那么,这些意象究竟是如何把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性格等这些微妙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审美形象的呢?我们不妨逐一作个分析。

1.桃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桃花往往是与美人联系在一起的。最先把桃花与美人联系在一起的是《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后,桃花便成了美人的代名词。至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更是把面若桃花的少女刻画得活灵活现。而桃花“花开易逝”的命运之于薄命美人就更有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红颜薄命”给予美人以沉重的打击,尽管她们都有姣好的容颜,横溢的才情,但最终却都得不到好归宿。有的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如西施、貂禅,有的沦落风尘,如李香君、陈圆圆,有的“始乱之,终弃之”,如莺莺……温庭筠的《敷水小桃盛开》“二月艳阳节,一枝惆怅红。定知留不住,吹落路尘中”,便很好地突现艳丽动人的桃花美人无可名状的凄苦,揭示繁荣过后凋零残败、彻底枯萎的无可奈何的结局,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洛阳城中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是咏叹花开花落、红颜易逝之名篇。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便是以桃花这一审美意象隐喻林黛玉,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遭遇、命运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葬花辞》明写桃花,实写林黛玉,既写被葬的花,又写葬花的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以拟人化手法写花,而目的则在于写人的悲惨遭遇,是林黛玉在贾府悲惨遭遇的艺术象征。葬花有比拟红颜薄命的意思,黛玉最终也就是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下红消香断、花落人亡的。《桃花行》也是林黛玉以花自喻薄命,通过歌吟桃花的薄命,来歌吟自己泪尽而逝的命运,比起《葬花辞》来,更具忧伤悲苦。全诗渗透着林黛玉的性格和心理的格调,艺术地描绘了林黛玉的挣扎、反抗的复杂心情,塑造了她陷入矛盾处境的悲剧形象。如“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便是怎样一种妩媚而又凄凉的景象啊!

2.翠竹。竹在中国文化中,以其清雅孤傲、高标坚贞的品格而成为一种蕴涵丰富的意象。在中国文人的笔下,竹往往富于悲剧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一般物的描写,而且有着更为深刻的寓意,更为广阔的蕴涵和更为深远的寄托。如竹原型辐射到古人相思情爱意念中,斑竹便引人魂神牵系,人世间多情女子的相思泪水凝结为神话传说中的湘妃泪,触染了湘竹,有更浓重的人世缠绵情意,所以,一提起斑痕点点的湘妃竹,一种对爱情的执着眷念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湘竹意象不断被复制,就是因为竹意象中存有执着追求美、善的力量,曹雪芹直接冠黛玉以“潇湘妃子”,其中的底蕴便不言而喻了。竹还有表现“离别”主题的原型,恰恰是神女式无望而悲伤的爱恋的一种环境隐写。如谢眺《咏竹》“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来起复重。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别离”,以笋成竹后箨(笋壳)与竹茎相分喻人间别离之情,而在竹的这一环境背景之下,绛珠、神瑛相爱无果,巫山神女与“公子”好梦难真,湘妃与舜帝爱而不终,在竹“离别”原型意象下,形成一个充满哀怨、郁闷气氛的情境,传达出生离死别的凄惨气氛。

在《红楼梦》诗词中,竹作为林黛玉的象征与联系,是象征着那秀丽纤细、孤直傲岸、宁折不弯、迎霜斗雪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与叛逆的灵魂。它不仅表现了林黛玉凄苦而挺秀的形象,而且寄托着曹雪芹对生活执着的热爱和追求,表现了一种相当深刻的“情”的寄寓,积淀着强烈的美学认识意义。而《红楼梦》中的竹既象征了林黛玉的形象和性格,联系着她的感情和心态,又显示着她的生活和命运,如“梅魂竹梦三更残,锦罽鹴衾睡未成”,[3]“含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4]的哀叹,既是写竹,更是写人。“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至诚至真,翠竹为斑,反映出她对宝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而当林黛玉凄凉、悲惨地死在贾宝玉与薛宝钗举行婚礼的那个夜晚时,其无穷的遗恨在竹的身上得到了反映。诚如书中所描述的,在一片死寂的沉默中,“惟有竹梢风动”——这真可谓传神之笔!那微风中“哗哗”的竹梢摇摆声,不正是林黛玉那如泣如诉的抗议和控诉吗?这忧怨的竹的响声与新婚的喜庆音乐形成的强烈音响对比确实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5]由此可知“竹”在《红楼梦》中的运用蕴涵着深刻的意图,以至在《红楼梦》中一提到竹,我们便想到了林黛玉,想到了潇湘馆,想到了那潇湘妃子的名号,正暗含着“斑竹一枝千滴泪”的痛苦和寂寞。

3、海裳、菊花、柳絮、红梅等。《红楼梦》诗词在运用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组诗性的表现形式。而其中特别耀眼的便有海裳诗、菊花诗、柳絮词、红梅诗等。这些组诗通过对一系列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的吟咏,或隐喻高洁白净的海裳,或暗示孤标傲世的菊花,或标志漂泊离散的柳絮,甚或象征迎霜斗雪的梅花,充分展开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思想斗争,从而揭示出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富有生动性和丰富性,如同是作柳絮词,曹雪芹把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放在一起,通过各自对飞絮的咏叹,鲜明地表现了她们不同的思想和性格,林黛玉的《唐多令》“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处处以柳絮自况。明写飞絮,暗叹身世、落笔双关,把自己缱绻风流、薄命漂泊、爱情破灭的深切哀愁寄托于柳絮,发出了悲愤忧怨又无可奈何的叹息。薛宝钗的《临江仙》,则春风满怀,自鸣得意。“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她对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败落的历史命运不仅不认识,而且抱着幻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表现了她依附封建势力,妄想出人头地的野心。作者褒贬之意,溢于言表,对我们分析研究《红楼梦》人物性格,颇有帮助。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曹雪芹运用诗词的艺术匠心:诗因人出,人因诗出。

其二是“水”。《红楼梦》诗词的第二类审美意象是“水”。水,是《红楼梦》诗词中蕴含丰富、在在而有的意象,除了大观园里实体性的水的意象“沁芳泉”这汩汩流动的泉水之外,“水”意象还往往借助一些特殊的形态来呈现。它有时是梨花上的轻“露”,有时是石径上的薄“霜”,有时化为寒“雨”,淋漓在竹梢、芭蕉叶上和林黛玉寂寞的秋窗外,或凝成冷“雪”,飘舞在半空、梅花枝头以及众女儿的诗篇中,有时,它又聚作“泪”水,无休止地从林黛玉的眼中心底流出,无风仍脉脉无雨亦潇潇,成为大观园中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而有别于泉、雨、霜之类的自然意象[6]。总之,对于“水”这一意象,作者既赋予它韵味独存的幽深寄寓,又赋予它以风姿各异的外在形态,使通篇文章“水”象联翩,“水”意盎然。如咏白海棠诗,便纷纷用了“水”这一意象的特殊形态,探春之“雪为肌骨易削魂”,宝钗之“冰雪招来露砌魂”,黛玉之“碾冰为土玉为盆”,湘云之“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魂”等诗句中“冰”“雪”“露”“雨”俱以咏白海棠花的洁白柔美。“水”在《红楼梦》诗词中,除了霜雪雨露这样一类自然意象,更多的是盈盈珠泪这一人文景象。如“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7],“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8]。而“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9],“晓风不散愁千点,窗雨还添泪一痕”[10]二句更是窗外天之泪、窗内人之泪默相应和,透射出吟咏者心底哀怨无极、天与同泣的意蕴。可以说,在大观园这个女儿国中,一脉清流应和着上天的汩汩灵河,草上露,梅上雪,竹上霜,面上泪,构成了一个声色并作、风光秀异的水的世界,水的王国。[11]“昨

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一部《红楼梦》,便是一篇“水国吟”!

其三是“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对“玉”质兴味盎然,情有独钟。玉质在书中涵泳着一片莹光柔润的性灵辉光,喻其性格的温润,品质的纯洁。[12]如“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1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14]“欲洁未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15]的“玉”便取其晶莹发亮、蕴籍轻柔、温润朗照,彰扬性之仁,德之美。由此,曹雪芹以饱含优美丰盈的传统意象来蕴含深层的审美意蕴的艺术匠心便可见一斑。

其四是“月”。“月”自古以来,便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意象,广为文人墨客吟咏。《红楼梦》诗词中便有很多吟月的清词丽句。这些诗句通过对月这一审美意象的吟咏,寄托了吟咏者或愁或嗔的思想情趣。如“冷月葬花魂”,[16]仅仅是“冷月”这一清冷的意象,便充分写出了林黛玉内心凄凉悲惨的真实情感与空虚伤感的思想情绪,暗示了其悲剧性的结局。而香菱的《吟月》“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17]更是句句摄月之神魂,用语含蓄,寄情寓兴,表现了一片孤苦寂寞的心情。

其五是“鸟”。“鸟”作为《红楼梦》诗中的一种动物意象,往往是用来喻人的。如诗句“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18]其中“凡鸟”二字合成凤,隐喻王熙凤,点出了作者对王熙凤这只人中之凤实则凡鸟的辛辣讽剌。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干净”[19]中的“鸟”则隐喻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等,“食尽鸟投林”一句,写出了他们曲终人散的悲剧命运。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诗词审美意象的营造,能使诗歌变得生动优美,更富启示性和拓展性,使文章具有含蓄美。这些诗词意象的营造,能把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性格、命运等这些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审美形象,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蕴涵的主题、思想。

二、丰富的审美意蕴

《红楼梦》诗词意象的营造,除了构筑生动的审美形象外,还能从更多侧面提供丰富的审美意蕴,开拓诗词的多项审美功能。如审美风格、审美特点、审美价值及审美文化精神等。

1.审美风格。《红楼梦》诗词通过一系列审美意象,既能体现出吟咏者的个体审美风格——既所谓的“诗如其人”,如“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20]“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21]等诗句体现出林黛玉哀伤婉约、纤巧细腻的诗风,“珍重芳姿尽掩门,自携手瓮灌台盆”[22]等诗句体现出薛宝钗典雅富丽、含蓄浑厚的诗风——也能体现出吟咏者的总体诗词风格,则文字优美和格调清新旷远。如大观园题诗、白海棠诗、菊花诗、咏蟹诗、柳絮词、红梅诗等组诗尽管吟咏者不同,却都体现出了这种风格。而这种风格,另一方面也正好说明了曹雪芹作诗的基本风格。

2.审美特点。《红楼梦》诗词总体的审美特点一是诗人在诗中寄托深远之思。如林黛玉的《葬花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便体现出对光明的渴望追求以及对黑暗势力的厌恶和抗争。贾宝玉的《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等大观园题诗虽为应制之作,却全无感恩戴德的词藻,表现出其藐视功名利禄、向往自由天地的反封建的思想品格及厌恶喧嚣人世、爱好超逸生活的思想情趣。特点二是诗词声律谐协。《红楼梦》诗词很讲究平仄、押韵、对偶等诗词格律,使诗词起伏变幻、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如“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23]“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24]等诗句便都采用了对偶、押韵等手法,使诗词声律谐协。

3.审美价值。这可以从真实美、情趣美、独创美三个用度分析。1、真实美。鲁迅先生指出,《红楼梦》的价值,“其要点在敢于写实”,其诗词也是这样。诗词的真实,来源于题材的真实,取决于生活的真实。大观园女儿们结社赋诗,无论是分题咏菊,还是既景联句,都有现实生活为依据。既使有些诗词貌似做作,其实也是对时代精神风貌的一种曲折摹拟,这些诗词有的就熔铸了作者自己的风格。如史湘云《对菊》诗中“萧疏篇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就是当时社会一些傲世文人的真实写照。[25] 2、情趣美。大观园中曾多次举行过诗会,在海棠诗会以后,接着又有由史湘云发起的菊花诗社,林黛玉改建的桃花社等。这种诗会,反映了当时在城市中地主有闲阶级的文化生活情趣。3、独创美。曹雪芹运用意象造诗,又运用这些诗词来表达小说的思想内容,是我国任何一部古典小说所不能媲美的。《红楼梦》诗词运用的独创之处,就在于它与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水乳交融成一体,成为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既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又成功地表达了小说的思想内容,强化了作品的主题。

4.审美文化精神。通过意象的营造创作而成的《红楼梦》诗词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文化精神主要是悟道出世的道家精神和人生如梦的佛家精神。悟道出世的道家精神是以虚无空灵为基本特征的,《红楼梦》中的十二支曲子,便都不同程度地宣扬了这一种道家虚无思想精神。如“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随处可见道家精神的蕴含与呈现。而十一首大观园题咏诗,每首的意境都极佳,都具有世外桃源之仙气,表现了作者对道家精神家园的向往。除了道家精神,《红楼梦》诗词还体现出一种人生如梦的佛家精神。如林黛玉的《葬花辞》、《桃花行》,就有佛家的清空出世、看破红尘的色彩。在这里,曹雪芹以花的生长衰亡预示人的命运,警示红尘迷者,人生如梦,四大皆空,表现在人生的悲观与失望,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与渴望精神解脱的祈求。[26]

三、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意象的营造,在《红楼梦》这部具体作品的诗词中,其作用是通过花、水、玉、月、鸟等一系列具体可感的物象,把思想、感情、性格、命运等不可言传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审美形象,从而多侧面地体现出了审美风格、审美特点、审美价值、审美文化精神等审美意蕴、审美功能的。从而宏观上看,《红楼梦》诗词中意象的创造,又对中国诗歌化意象的构造这一传统的艺术手法起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扬的作用。

在《红楼梦》以前,用意象写诗作为诗词创造的一个重要方法,便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陶渊明诗常出现飞鸟、菊花、酒等意象。而意象造诗,到了唐代,更是达到了顶峰。最出名的当推“以孤篇横绝全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五个有丰富内涵的意象串起各种虚实景象,如潮、波、霜、汀、浦、舟、楼、潭、雾、树等,融诗情、画意、哲思于一体,耐人寻味。不但唐诗创作惯用意象,宋元词曲也多用意象创作,如同是写愁,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通过具体的物象或一江春水或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绵绵哀怨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写出了天涯游子的满腹无奈与哀怨。而在《红楼梦》诗词中,对于“愁”这一情感,曹雪芹更是用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意象,把吟咏者的哀愁渲泄得尽致。如“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楸榆

飒飒,蓬文萧萧。隔雾圹以啼猿,绕烟塍而泣鬼”。而《秋窗风雨夕》则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全诗围绕一个“秋”之字,通过一系列具体景物的描绘——花、草、竹、窗、风、梦、情、屏、院、雨——把一个风雨连宵的秋夜渲染得无比萧条冷落、凄切惨淡,把这样的的秋夜中,涕泣不眠的林黛玉形象表现得无比孤独苦闷、忧愁伤感。

在《红楼梦》以后,意象造诗这一手法得到了更大的认同与应用。尤其是到了现代,用意象写诗更具普遍性。如舒婷抒情诗《思念》便通过选择具体的物象,暗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之情——“一幅钯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画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而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西方更是出现了“意象派”这一著名诗派,其诗作如庞德的二行诗《地铁站上》“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朵朵。”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强调写诗就要用鲜明的意象。

诚然,用意象写诗,不失为诗词创作的一个好方法,面对《红楼梦》诗词的高难度创作,曹雪芹运用了意象造诗,可谓慧眼识珠,匠心独到。

总的来说,《红楼梦》一书有无数的美文、美景、美人、美情,而以诗词最能给人以悦目赏心。而花、水、玉、月、鸟等一系列审美意象便是诗词中充满灵性的东西。王国维曾论元剧的文章,他说:“元剧关目之拙,固不待言。”然而文章美妙,怎样妙呢?“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某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元人独擅。”这里的“意境”虽然不同于我们所谈的“意象”,然而反其意而用之,其间意思正好说明《红楼梦》诗词是可以怎样欣赏的。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象而已矣。

确实,生动、具体、可感的意象的创造在《红楼梦》诗词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意象美润透了整部《红楼梦》诗词,《红楼梦》诗词也因了意象的应用变得更为优美。如果说,《红楼梦》诗词是整部《红楼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意象美便是这颗明珠所散发出来的光辉中最亮的一束。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新注》

[2]《<红楼梦>里的竹与梅》

[3]《宝玉四时即事·冬夜即事》

[4]《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5]《<红楼梦>里的竹与梅》

[6]《悲歌一曲水国呤——<红楼梦>水意象探幽》

[7]《题帕三绝句其一》

[8]《葬花辞》

[9]《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10]《咏白海棠其三》

[11]《悲歌一曲水国呤——<红楼梦>水意象探幽》

[12]《<红楼梦>红玉意象撷美》

[13]《警幻仙姑赋》

[14]《红楼梦十二支曲·枉凝眉》

[15]《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五》

[16]《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17]《咏月三首其三》

[18]《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八》

[19]《红楼梦十二支曲·飞鸟各投林》

[20]《菊花诗·问菊》

[21]《葬花辞》

[22]《咏白海棠其三》

[23]《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之一》

[24]《大观园题诗·怡红快绿》

[25]《<红楼梦>诗窗管蠡谈》

[26]《温馨:<红楼梦>诗词的精神家园》

[27] 于舟、牛武《<红楼梦>诗词联语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1月第1版

[28]胡邦炜《<红楼梦>里的竹与梅》《红楼梦学刊》一九八三年第1

[29]胡凤林《<红楼梦>诗窗管蠡谈》(胡凤林)《红楼梦学刊》一九八四年第3辑

[30]俞晓红《<红楼梦>红玉意象撷美》《名作欣赏》一九九六年2月版

[31]俞晓红《悲歌一曲水国呤——<红楼梦>水意象探幽》《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七年第2辑

[32]《温馨:<红楼梦>诗词的精神家园》《红楼梦学刊》二000年第1辑

红楼梦诗词鉴赏之五

红楼梦诗词鉴赏之五 红楼梦诗词鉴赏之五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诗词鉴赏】 这首曲唱的是元春。 《恨无常》表示了一种痛苦深沉的遗憾。无常,是佛教哲学的一个概念,说世上一切事物都一无例外地由存在到毁灭,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后来又编造出勾取人的魂魄的鬼,叫无常。 元春当了皇帝的妃子,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这是封建社会人们做梦都不敢希冀的荣耀。可是在作者看来,这也丝毫没有意义。正当你享受荣华的兴头上,突然“死”降临了,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把生前贪恋的一切全都抛掉。“无常”一到,“哪怕你铜墙铁壁,哪怕你皇亲国戚”(鲁迅:《朝花夕拾·无常》),全都不留情面,一概玩完。元春到死才明白,富贵和权势是靠不住的,在梦里劝告父母及早从强争苦夺的名利场里抽身,免得登高跌重,将来后悔。也就是智通寺对联说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的反意,别忘缩手. 从这首曲子的内容看,元纪死时可能要给其父母托梦,但现在高鹗的续书无此情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时托梦给凤姐说:“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话,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并嘱咐“将祖茎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将家塾亦设于此”。因为这些东西即使犯罪抄家,也不没收入官。“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如果元春托梦,可能也就是这类内容。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探春的。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全文)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全文) 主持人:我先向朋友们介绍,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三位朋友,先生年岁大,德高望重,但是我们按照礼仪:女士优先,我们先来介绍女士。那么坐在我右首的这位女士是上一期节目中,跟大家见过面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著名学者吕启祥先生,大家欢迎!第二个,再介绍女士,年轻的女士,她现在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古典文学博士的曹立波女士,大家欢迎!最后,我们再推出我们这位先生,他是研究《红楼梦》诗词曲赋非常有独到功夫的专家,是蔡义江教授,大家欢迎! 那么人们常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一首诗,这不单单因为《红楼梦》的作品当中,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更主要地在于小说的整个氛围是诗意的和诗化的。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当中是怎么样通过大量的诗词曲赋,为特定的人物、情境服务,然后又符合人物特定的身份?那么,我们先听蔡先生的。 蔡义江:曹雪芹诗歌是很好,写诗本领很大。很可惜,曹雪芹到今天为止没有留下,他于自己《红楼梦》以外的身份来写的,一首完整的诗都没有留下。惟一留下的也就只有两句话,那两句诗,那是一

首诗的最后两句。这首诗是题在白居易《〈琵琶行〉传奇》,他有一次在敦诚、敦敏家里看《琵琶行》演出的时候,看的时候题了一首诗,这首诗没留下来,但是敦诚、敦敏他们写笔记的时候,引了两句,是最后两句,说“白傅诗灵应喜甚”。白傅就是白居易。他认为是已经过去的人了,讲他的灵魂,诗灵,应该高兴得很。“定教蛮素鬼排场”,蛮素,一个蛮,一个素,是白居易身边的两个侍妾,两个服侍他的女子,一个跳舞特别好,一个唱歌特别好,所以我想如果白傅看到这个的话,一定高兴得不得了,一定会叫他的那个两个小丫头、侍妾来鬼排他。因为这个都是前人的,所以只能是编鬼了,来排练一番,演出一番。我们现在人看到曹雪芹的诗,《红楼梦》之外的就这两句,完整的一首诗都没有了。在《红楼梦》里面,曹雪芹拿自己名义写,自己出面写的只有二十个字。小说假托他从石头空空道人那里拿来的稿子,在那里披阅、增删,批完以后题了一句,二十个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不好?那么你们去评说。他整个就是这么一点。 那么,其他的所有的诗,绝大多数都是拿小说人物的身份来写,替人物来写,所以,你讲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诗写好、不好的话,你这点不能忘记。曹雪芹第一个美学目标,写成功一部《红楼梦》的小说,不是写成功一部他的诗稿,这点绝对不能忘记。如果小说写成功是第一,那么它里面模拟小说的人物写的,它一定要适合模拟这个人物的身份。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第一课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第二课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第三课河伯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第四课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五课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六课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七课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第八课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第九课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十课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第十一课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第十二课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第十三课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第十四课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第十五课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红楼梦诗词大全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_红楼梦中秋诗词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_红楼梦中秋诗 词 【--中秋节祝福语】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有关文章诗词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两首诗来自《红楼梦》第一回,是中秋佳节之际,满腔抱负却未得重用的贾雨村在月下吟诵而出。这时的他不过一个落魄书生,团圆之夜仍然漂泊异乡,本应是沮丧无比,可纵使如今“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他仍能脱口而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样的满腹豪情的诗句。也正是这两首诗,让甄士隐对他刮目相看,赠银赠物,给了贾雨村日后为官的资本。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拢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首诗来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是林黛玉与史湘云在众人散去后,在凹晶馆中联诗所作,开头仍是对刚刚散去的中秋家宴的热闹景象的描写,但从“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开始,语调很快就急转直下,直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之句,虽精妙到了极点,但同时也凄凉到了极点,以至于妙玉出场打断了她们。 而“香篆销金鼎”句之后便是妙玉觉得联诗太过悲凉故打断她们而作的续作,虽目的是为翻转回“闺阁面目”,但读来仍旧有清冷之感,从某种意义上也预示着妙玉对命运抗

古典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解释

古典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解释 《红楼梦》诗词解释 一、石头记 原文: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译文:满纸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浸透着一把把辛酸的眼泪; 都说是迷恋儿女之情,可作品的精髓谁又能理解? 注译:荒唐语:原为漫不着边际的话,引伸为乖廖之言,这里指《红楼梦》反封建孔孟之道的先进叛逆思想。都云句:痴,痴情,这里指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把《红楼梦》主题理解为描写爱情。谁解句:味,滋味,喻事物的真实含意,其中味,这里边的深刻道理,这里指作品的主题。 二、好了歌 原文: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宝贵忘不了; 古往今来文臣将相现在何方?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湮没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想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 一天到晚只怪搜刮的不够多,待到搜刮得多的时候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丽妻子忘不了; 你活着她天天对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就跟着别人走掉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儿孙后代忘不了; 傻心眼爹妈自古以来就是多;可是孝顺的儿孙有谁见到了。 注译:荒冢:长满野草的坟。终朝:指天亮到早饭一段时间,这里是指一天到晚的意思。 三、好了歌解注 原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住后来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那蔽陋的卧室和空荡荡的厅堂,当年却是象板笏堆满了牙床,那生满衰草和立着枯杨的地方,曾经做过演出轻歌曼舞的剧场,那画栋雕梁早被蜘蛛结满网,而绿纱今又糊挂到破败的窗上。说什么年纪轻轻胭脂浓花粉香,却怎么眼间两鬓苍苍如雪霜?昨天才在黄土垅头埋葬了白骨,今晚又已在红宵帐里结对成双。说什么积攒得金满箱啊银满箱啊,那晓得自己回到家里就一命亡?说什么教训儿女啊严格又有方,可保不定将来子弟变成强梁,费尽心机选择富家子弟做女婿,谁想姑娘后来竟流落在烟花巷,有些人因嫌官小而拼命往上爬,却落得个枷锁套在脖子上;昨日里还哀叹衣不蔽体挨寒冻,到今朝反倒嫌紫金蟒袍拖地长。乱哄哄的这个刚倒台那个又登场,分明是他乡竟说成是自已的故乡;这是多么荒唐又多么可笑,到头来都是为别人作嫁衣裳。 注译:笏满床:笏,古时朝臣朝会时所拿的一种象牙或木质的板,故又称象简,上记载事项以备忘,故又称手板,笏满床,是说家中做官的人多。强梁:凶暴强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往往把具有反抗性的人也称为强梁。膏梁:膏,肥肉,梁,精华,这里是富家子弟的省称。他乡是故乡:在这里他乡是指功名宝贵、妻子儿女等尘世生活,故乡,指超脱一切尘世

(完整word版)《红楼梦》之诗词歌赋大全,推荐文档

《红楼梦》之诗词歌赋大全 缘起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口占五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口占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护官符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特别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 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今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写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癞头僧嘲甄士隐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诗词鉴赏】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抱着可爱的独生女儿英莲到街上散心,突然走来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破足道士,那癫头僧看见甄土隐怀中的英莲便放声大哭,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让甄士隐把孩子舍给他。甄士隐以为是疯话,转身回去,那疙头僧便指着甄士隐大笑,念出这四句谶语式的诗。 《红楼梦》一开头,就写了甄士隐和乐甜美的小家庭破败的惨剧,脂砚斋批语称之为“小荣枯”。甄士隐家的败落,是从元宵节英莲被拐子偷走开始的。惟一的爱女丢了后,甄士隐夫妇痛不欲生,接着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起火;殃及甄家,把一个小康家业烧得一干二净。好好一个家庭就这样急剧地瓦败冰消了。 从癫头和尚口里念出的这几句诗,就是甄家由荣到枯的“谶语”。所谓谶语,是一种神秘的预示吉凶的预言。勿庸解释,这

红楼梦艺术手法赏析

浅谈《红楼梦》艺术手法 《红楼梦》就是一部寄托深意、“字字瞧来皆就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绝世佳作。它就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高峰。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与很高的美学价值。它就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的缩影,以小说的形式、以家庭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清朝社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红楼梦》不仅在小说背景方面有特殊的构思,在小说艺术手法上面更就是独具一格,达到了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高峰,具有了相当的美学价值。下面,我就我个人对《红楼梦》的阅读经历,对其艺术表现手法浅谈一二。 一、《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完美地做到了在同一阶级中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之多,且不说人物本身千差万别的,单就是本身思想性格及身份地位类似却又处处不同的形象就有很多为众人所熟知。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有的就是官僚贵族的当权者,有的就是锦衣玉食的公子王孙,有的就是年轻貌美的大家姊妹,有的就是经受豪宅欺凌的丫头仆役,这些人,同一类人大都有着相似的出身经历或者身份地位,但曹雪芹却同中求异,采用了一些很特殊的对比手法,使得那些易被人混淆的形象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从而使读者毫无类同之感。 比如,《红楼梦》中著名的两位名门千金小姐,薛宝钗与林黛玉。她俩的出身与学识教养基本类似,都有沉鱼落雁之貌,都有出口成章之才。这样的两个人物形象,按理说很难区分。然而在《红楼梦》中,显然她俩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形象。曹雪芹通过对她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风格的刻画,表现了这两个形象内在的迥异。这种迥异在宝钗与黛玉对宝玉的爱情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黛玉对于宝玉,就是一片纯真的爱情,她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爱情,含蓄而明心。而宝钗,却就是因宝玉就是贾府的宠儿而爱上宝玉,这种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未来的地位,她的爱谨慎而谋世。再者,在处世为人方面,黛玉高洁,自尊,从不轻易迎合世俗,无论就是对至高无上的贾母,还就是对管家少妇王熙凤。而宝钗,她拥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与背后厚实的家庭财富,凭借她的乖巧伶俐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一个天真敏锐,一个沽名钓誉,这就就是钗黛之别。 作者通一系列相同事件中钗黛的不同言行,塑造了她俩迥异的性格特点,使得小说中的这两个人物特点鲜明突出。这样的例子还有一大批,如迎春与探春,尤氏姊妹等。小说中,作者以特殊复杂的对比手法,同中求异,重复中求不重复,塑造了一大批外部相似却实质迥异的人物形象,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另外,在人物塑造中,曹雪芹没有采用中国古典小说惯用的人物主导性格的手法,她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并不就是从个人好恶出发,随意将某个人写成好人,

中国古风诗词欣赏

(●—●)中国古风诗词欣赏 1、谁,可与行扁舟,赏翠柳,一世风流?谁,可与醉花间,枕月眠,一世无忧?谁,可与临诗酒,笔墨酬,一世白头?谁,可与长相守,共千秋,一世逍遥游?花开花落,岁月苍老后。红烛翠袖,碧落九幽凭谁问,东逝水,几时休,可相候? 2、雨声微,秦淮暮夜华灯缀。流苏坠,金蜍焚香绕翡翠。梦亦催,月落烟浓琉璃杯。画梁绘,珠帘垂。清辉碎,月如醉。淡描眉,箜篌脆,兴亡不尽秦淮水。滴清泪,落窗扉,春去春来春又归。春风吹,吹尽人间喜悲。春雨醉,醉入他乡何时回。春燕归,归来独念双飞。三月枝头梨花始展蕊。----《梦回秦淮·玉梨》 3、江水初融,烟雨渐落无声,氲开多少花事梦中。婉曲回转,浅摇樱红,素手弄。浮云已过,朝曦煦风。遥望晴空,山千亭,水万重。且笑看,残雪尽,春棠拢,莺声南北西东。放歌去,知己同。轻舟上,共揽渔调晨钟霞。见初阳,潋滟映,碧波广。且笑听泉叮咚,琴铮铮鏦。---仙剑《朝曦煦风》 4、晴岚萦转双溪畔,慧水潺潺。霜林醉染峰峦间,祥云淡淡。飞歌倚天心未远,莫问前缘。绿水青山相对看,不羡神仙。粗茶香漫旧书卷,粉翼蹁跹桃木剑。翠柳扶炊烟,莠草缀疏栏,世外别有一片天。春风吹拂水晶帘,夏雨滴落碧丝檐。枫红雪瑞秋冬暖,欢笑驻流年。----心然《春晖爱日》 5、点一

盏灯,听一夜孤笛声。等一个人,等得流年三四轮。风吹过重门深庭院幽冷,一纸红笺约下累世缘分。史书翻过这一页记忆封存,鸳鸯锦绘下这一段孤独浮生。一世长安的誓言,谁还在等?谁太认真?----《华胥引》6、泠泠溪子如玉碎,水碧如天,雾霭生辉。问三月青杏几枚,却道丹青难绘。杨柳低垂,绿苔凝榭,卓然春回。泛舟湖上,牧笛横吹,声声扣响心扉。簌簌风过,花开花落。一地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7、欲相守,难相望,人各天涯愁断肠;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春花开,秋叶落,繁华过后留残香;望长空,叹明月,形单影只心惆怅;酒意浓,心亦醉,罗衫轻袖舞飞扬;前世情,今生债,红尘轮回梦一场。8、暮色低垂倚阑干,望尽天涯,泪潸然。清辉月韵,疏影倾倒青花盏。云笺凝墨,轻叹不付语默然。旧时画梁啼双燕,紫檀碧玉,问得霜晚水云间。料峭春寒轻且浅,题叶竹心,几回烟雨波光澜。9、红袖揽香,伴书案,磨墨添水。木梳玉簪,立铜镜,束发画眉。莲步款款,坐台前,抚琴奏乐。帘外雨潺潺,潇潇任风涟。蓦叹尘埃漫漫辞朱颜,轮回辗转,脉脉情思湮忘川。10、那一季楼台烟雨,雾霭蹁跹。那一场繁华红尘,紫陌阡纤。那一年秦淮河畔,杨柳堆烟。山长水阔,若续缘。便,倾一世执著,谓一则箴言,谱一阙绝恋。11、彼岸流年,流光纷乱为谁痴?三途河边,曼陀妖娆为谁欢?碧落黄泉,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经典语句摘抄

《红楼梦》小说艺术的一个奇特点是将诗词曲赋贯穿在整个故事情节中,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法,含沙射影,瞒人眼目的狡猾之笔,表达其悲愤,怨而含恨的思想风格。它的每一首诗词,每一幅对联,每一篇赋文都是为小说中人物和场合量身定做的。它不仅反映了人物的特性,甚至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正因为有了这些诗词歌赋、对联,《红楼梦》才成其为《红楼梦》流传至今,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红学大师周汝昌在《红楼十二层》解释“诗化”的要义说:读《红楼梦》,当然是“看小说”,但实际更是赏诗。没有诗的眼光与“心光”是读不了的。《红楼梦》处处是诗境,而且具有真正的“文备众体”。在《红楼梦》丰富多彩的诗词曲赋中选择经典语句学习,会心处不在远,更能读懂其中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选自第一回自题一绝,脂批: 此是第一首标题诗。)锋芒时隐时现,怨中含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选自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脂批:叠用“真”、 “假”、“有”、“无”字。妙!)哲理诗的语言。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选 自第一回好了歌注,脂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含意极深。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选自第一回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典故用语。 ●一局输嬴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选自第二回题头诗,脂批:只此一诗便妙极!) 政治用语。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选自第二回娇杏赞,脂批:从来只见集古、集唐等句,未 见集俗语者。此又更奇之至!妙极!更妙!)用意巧妙。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选自第二回智通寺对联)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选自第三回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假批宝玉。 也可指无真才实学的人。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选自第三回赞林黛玉,脂批:直画一美人图。)美人美语。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选自第五回春梦歌脂批:开口拿“春”字,最紧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选自第五回警幻仙姑赋)赞美女神。 ●根并荷花一茎香(选自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副册判词一首,脂批:却是 咏菱妙句)指香菱。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红楼诗词鉴赏(1)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特别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 ,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 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 性格的写照。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今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

《红楼梦》全部诗词

《红楼梦》全部诗词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

《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

《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 对联集赏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太虚幻境联 [注释] 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 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 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

红楼梦诗词曲赋的作用

《红楼梦》诗词曲赋特点及作用 在《红楼梦》中,作者或因情节发展需要而创作,或借人物之手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可谓独具匠心。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起到了暗示作品的政治主题,使小说中活跃的人物形象性格更突出,点明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并且记录了封建贵族阶级走向没落足迹的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部《红楼梦》,倾倒了多少代人。《红楼梦》中的韵语——那精彩绝伦的诗词曲赋,不知让多少人为之慨叹、伤情、迷茫、惆怅,有的诗作更是遮着神秘的面纱,激发着人们让你的想象力,甚至成为数百年来破解不开的谜,可以说红楼梦的诗词曲赋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诗、词、曲、赋、歌谣、谚、联额、骈文、拟古文等应有尽有。以诗为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骚体,有咏物诗、怀古诗、即景诗;有拟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长恨歌》之体的......这样的局面,是其它小说中所未曾见的。 “教义之用,伤时骂世”,如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世人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才不会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再如薛宝钗所讽和的《螃蟹咏》,其中一联说: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写的虽然是横行一时、到头来不免被煮食的螃蟹,但拿来给那些心机险诈、善于搞阴谋诡计、不走正路、得意时不可一世的政客、野心家画像,也十分维肖。“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它小说中的诗词可有可无的情况不同, 《红楼梦》中的多数诗词歌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那一部分的情节。比如读第二十二回中的许多灯谜诗,如果只把它当成猜谜游戏而不理解它的寓意,那么,我们连这一回的回目“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也搞不懂。“时代文化精神生活的反应”,《红楼梦》通过元春省亲,大观园女儿们结社作诗,拟对,制谜,行令等情节,多方面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文化精神生活。比如元春省亲一回,正如脂评所说“借省亲事写南巡”,可以断定在有关元春归省盛况的种种描写中,有着康熙、乾隆南巡,曹家多次接驾的影子。这样,写宝玉和众姊妹奉元春之命为大观园诸景作诗,也就可以看作是写封建时代官僚们奉皇帝之命而作应制诗的情景的一种假托。“按头制帽,诗即其人”,曹雪芹痛恶那些为炫耀自己才华而附会拟出的“佳人才子等书”,《红楼梦》的诗词歌赋是从属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描述的需要的。海棠诗社诸方所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祥云的清新洒脱,都自由个性,互不相犯。再如,贾云所写的书信、贾环所制的灯谜、薛蟠所说的酒令,都无不令人绝倒。他们写的,讲的之所以可笑,原因各不相同,也各表现不同个性,绝不雷同;然而又都可以看出作者出色的模拟本领和充满幽默感的诙谐风趣的用笔。《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艺术表现上的另外一种现象便是“谶语式的表现手法”。作者喜欢预先隐写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而且这种暗中的于是所采用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以林黛玉为例,她写的许多诗词,甚至席上行令时抽到的花名签,都可以找出一些诗句作为她后来悲剧命运的写照《葬花吟》,《桃花行》,无不暗示了她不幸夭逝的悲剧命运。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最高的。而它的诗词歌赋就像一道金光,成为历史上永远抹不去的财富。 第一:借韵文发挥,伤时骂世,指桑骂槐。

红楼梦全部诗词解析

《红楼梦》全部诗词 作者缘起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

红楼梦经典赏析

■13级经典文学《红楼梦》赏析 红楼一梦,难解其中味 但凡爱好文学的人,都会爱上《红楼梦》这本巨著!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诗词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作品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如果不能很好地读解书中的诗词曲赋,你就不能真的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集建筑、美术、服饰、音乐、诗歌、饮食、陶艺、园林、心理学、管理学为一体。其中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 “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 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史: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 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线索人物—— 甄士隐(真事隐):历经梦幻,将故事的真相隐去。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一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句。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人物。 贾雨村(假语存):用假言村语,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人物作用:串联整个故事,衔接前后情节。对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两人的对话及来往引出来的。贾雨村因为做过林黛玉的老师,又与贾家同宗,故为后文林黛玉进京做铺垫,不仅引出主要人物林黛玉的身份家世,还引出黛玉和宝玉相识的经过,从相识到相爱,摆脱不了封建势力家族的束缚,作者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先从外部介绍四大家族、荣宁二府,是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故事悲惨的结局,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也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种解读:说是“真石隐”“假玉存”,用来折射小说中的关键人物贾宝玉,说他不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真宝玉,而是一块假宝玉,暗示小说最终的悲剧结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