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成语及俗语翻译

合集下载

浅析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浅析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浅析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汉英成语相比于普通词汇及表达式,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表达文化差异的重要元素。

汉英成语的出现,作为翻译的工具无疑对汉英翻译的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浅析汉英成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在汉英翻译中应采用的策略,来探讨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效的实现汉英成语的文化翻译。

首先,讨论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

汉语和英语的文化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语言习惯,从而形成了差异。

比如,英语中“品尝到甜蜜的果实”一语,在汉语中则表达为“吃苦中得甘”,强调在付出努力之后,才能获得甜蜜的收获。

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出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以及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此外,汉英成语也存在特有的文化背景,如英语中的“For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和汉语中的“芸芸众生,皆有一死”,两者都反映出时空逝去的真理,但因文化情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成语表达。

其次,讨论在汉英翻译中应采取的策略。

首先,在翻译汉英成语时,应准确理解成语的文化含义,并考虑译文读者的信息需求,以此确定译文的具体内容,以达到完美的翻译。

例如,汉语“顺其自然”在英语中可以表达为“Let it be”,这里面反映出了“接受必然、顺其自然”的思想观念,更容易被英文读者所理解。

此外,在翻译汉英成语时,还可以采用语义近似法、回归法、理解转译等技巧。

例如,汉语成语“三思而行”可以以“Think twice, act wisely”的方式进行表达,此外,理解转译方法也是有效的,如把汉语里的“蹉跎岁月”转译成“Time flies”,此时的“蹉跎”和“Time flies”之间仍然有相似的意思,但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最后,应当指出汉英成语的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把握翻译技巧,同时把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巧妙地融入译文,才能够有效地通过翻译实现文化的转换。

综上所述,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翻译技巧和策略的探讨。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习语和谚语的互译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习语和谚语的互译
*跨文化交际中
英汉成语的互译
铜仁一中 杨光辉
2015年4月
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涉及到一些两国 文化中的各自特有的习语。如果我们不了 解其文化背景,望文生义,那就要闹笑话。 前面两章我们分别介绍了一些关于动物和 颜色的习语,这一章咱们就简要地了解一 下汉语成语的英译和英语习语的汉译。由 于是习语,其翻译是固定译法,所以,同 学们必须得认真去记。
drink like a fish 牛饮 talk horse 吹牛 对牛弹琴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a drowned rat 落汤鸡 胆小如鼠 chicken-hearted 害群之马 black sheep 一丘之貉 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 鹤立鸡群 triton among the minnows 摸老虎屁股 twist the lion’s tail
Idleness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 物以类聚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得饶人处且饶人 Live and let live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四面楚歌beseiged on all sides
Tom,Dick and Harry; 张三李四 the man in the street
临时抱佛脚 seek help at the lastmoent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the more illumination, the more temptation
骑虎难下 hold a wolf by the ears 呆如木鸡dumbstruck/root to the ground 鼠目寸光 not see beyond one’s nose 费九牛二虎之力 kill oneself 蜻蜓点水 scratch the surface 驴唇不对马嘴 out in the left field 替罪羊 scapegoat 狼吞虎咽 make a lion’s meal of

英汉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成语的比较与翻译摘要: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反映出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的特点。

如何理解以及如何翻译成语就成为外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语言难点,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现从英汉成语的若干差异,初步探讨理解与翻译英汉成语的问题。

关键词:英汉成语比较翻译成语是一种特殊语言,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句子,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

从广义上说,成语包括谚语、习语、俗语和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搭配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因而为人们所喜闻乐用,广泛流传。

由于中英两国语言和历史发展的背景不同,各有不同的成语色彩和特点,翻译时就要考虑这些特点,要把具有这些特点的成语在译文里恰到好处地表选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现从英汉成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方面略作比较,探讨英汉成语的翻译方法。

一、英汉成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文化的定义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提出来的。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具有民族文化的烙印。

英汉成语的若干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习俗上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在成语当中有较多的反映,特别是在动物形象上。

例如:英语中的dog被视为一种宠物,英国人普遍对狗有好感,很多家庭都养狗,由此产生了一些与狗有关的成语。

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重要的人),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

而汉语中的狗则多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

例如: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狼心狗肺等等。

不同的民族心理对不同的事物做出了迥异的价值取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着吉利,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

英语成语与习语的翻译

英语成语与习语的翻译

和自由词组相对的固定词组,有固定形式和固定意义,表 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时也称成语,可分为以下三类: 纯成语(pure idioms),半成语(semi-idioms)和字面意义 的成语(literal idioms)。纯成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由两个 以上单词组成的非字面意义的词语,如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九死一生),和牙齿无关。半成语中的单 词有一个或更多可以从字面理解,但同时也至少有一个 单词是不能从字面理解的,如foot the bill(付帐)。字 面意义的成语在语义上没有纯成语和半成语复杂,如on foot(步行)、no pains, no gains(不劳则无获)。
来源于历史的成语,一般都隐含着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 可以在历史典籍中找到他们的出处。可以这么说,这类 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典故。英语中的成语也有一大部分来 源于历史故事,例如, 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出自1815年的“滑铁卢 之战”,类似中国的败走麦城); burn one‟s boats (bridges)(破釜沉舟,讲的是古罗马恺 撒等名将出征时,常烧毁船只,士兵无路可退,只有勇 往直前,战胜敌人);
the sword of Damocles(眼前的灾难, 故事说的是公元前四世纪希腊 Syracuse的暴君Dionysius的大臣 Damocles吹捧国王说:“你一定很 快乐,因为你是至尊的统治者。”国 王认为他说得不对,就邀他赴宴,在 他的头上用一根马鬃悬挂一把利剑, 使他明白帝王的忧患。Damocles于 是恐惧万分,几乎不能终席)。
另外,风尚习俗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内容有时也被借用为成 语,例如, Indian File(鱼贯而行、一路纵队); feather in one‟s cap(印第安人习俗,印第安人把羽毛作 为勇敢的象征、荣誉的标志而插在帽子上,以向人炫耀, 后引申为炫耀荣誉); nest egg(储备金); skeleton at the feast(埃及古代习俗,凡重大宴会都要在 席上显眼处放一具骷髅,借以提醒到会宾客居安思危, 不忘苦难和死亡,后引申为居安思危、扫兴的家伙或事 物); wrong side (get out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 of bed(一 大早就发脾气,心绪不好)。

中国汉语言经典英文翻译

中国汉语言经典英文翻译

中国汉语言经典英文翻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翻译成:a quarrel which benefits only a third party或者借用英语(论坛)中一句相应的俗语:When shepherds quarrel, 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这句俗语翻译成中文,也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借用英语中的固定表达法来翻译成语,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同学们要记得平时多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哦。

当然,在不怎么正式的场合,这个成语我们也可以简单翻译成: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画蛇添足同样,这个成语也可以借用英语中现成的表达法:gild the lily,给百合花镀金,当然就是画蛇添足的意思啦。

狡兔三窟A crafty person has more than one hideout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出自一个典故,意为当很多人都以讹传讹的时候,谎言也就成了真理可以翻译成:A lie, if repeated often enough, will be accepted as truth。

狐假虎威肯尼迪总统曾在自己的讲话中引用这个成语,他说的是:to seek power by riding the back of the tiger,总理也引用了《离骚》中的一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们也先来看《离骚》名字的翻译吧:The Sorrow of Separation。

同样,其中的名句也有很多,比如这一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可以翻译成:Everybody has his own interest, but I especially love moral cultivation。

口译中有时候不需要太讲究字眼,一定要翻译得和原文一样文采斐然,最重要的是抓住意思,第一保证准确,第二保证句式通顺易于理解。

成语的翻译(课堂版)

成语的翻译(课堂版)

• 重见天日 To see the daylight again • 百川归海 All rivers flow to the sea. • 画饼充饥 To draw cakes to allay hunger • 口蜜腹剑 To be honey-mouthed and dagger-hearted • 声东击西 To shout in the east and strike in the west
5. 省略法: 四字重叠词组因追求音韵美,前后两部分意义相同 或相近时, 只需译出一部分或只译其意义, 可以不考虑重叠 的部分。 6. 增添法: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在 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 7. 还原法:有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 8. 直译加注法:有些习语包含历史典故,含有中国文化色彩, 如果不作一番解释,英语读者将很难理解其确切含义。 9. 粗俗语回避法:对于粗俗语,通常采用回避的方法,即借 用英语同义习语或意译等方法来处理。
• • • • •
赴汤蹈火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过河拆桥 kick down the ladder 格格不入 be like square pegs in round holes 乳臭未干 be wet behind the ears 魂不附体 jump out of one’s skin
2.2 归化 or 异化?你来选择——
• 竭泽而渔 To drain a pond to catch all the fish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 打草惊蛇 To stir up the grass and alert the snake Wake a sleeping dog • 易如反掌 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 As easy as falling off a log

英汉比较与翻译第五章 英汉成语比较与翻译

英汉比较与翻译第五章  英汉成语比较与翻译

1.1.1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 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 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 形式来表达。( 朱耀先, 1997: 8)中英在 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上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必然造成了两国语言上有很大的差 异。 从在世界的地理位置上看,中国位于东 半球,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所 以当东风来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春天 的到来。所以汉语中“东风”常常是好运
第二节 英汉成语对应问题与翻译
但由于英汉民族在文化,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 异,英汉成语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汉语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形式严谨,如“三心二意” ,“见异思迁”“张冠李戴” 等。而英语成语一般不受字数 限制,形式相对自由,如“rob peter to pay paul”“buy a pig in a poke”“dead as mutton”“a square peg in a round hole”“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The mouse that hath but one hole is quickly taken”等。 二、汉语成语多为主谓结构,如“鸡飞蛋打”“守株待兔 ”“龙飞凤舞”“趁热打铁”“藏头露尾”等。而英语成语 除了谚语外,一般不包含主谓结构,如“much cry and little wool”“cry wolf”“a thorn in the flesh”“at the end of one’s tether”“armed to the teeth”等。 三、许多成语成语都是源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史实或 传说故事,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指鹿为马”“东 施效颦”“愚公移山”“班门弄斧”等,这些在英语文化中 都找不到对应的词。而英语成语中“set the thames on fire”

中英文成语翻译趣谈

中英文成语翻译趣谈

中英文成语翻译趣谈中英文成语翻译趣谈成语是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经过锤炼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

它们短小精悍,文字凝练,寓意深刻,哲理明确,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大都富于明显的感情色彩。

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句一意,说明一个道理。

由于成语是人们日常生活语言很文字交流中形成的,所以汉语中有很多精炼的成语,都能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成语。

但是中英文成语既有相似的特征,也有不同的规律。

如果我们把中英文相对应的成语排列出来,加以对照分析,就可以看出:*汉语成语大多来自于古代经典文章,可以找到出处,英语成语大多出于口头流传,难以找到出处。

*汉语成语大多数都有一定格式,虽有三字格和多字格,但大部分为四字格,英语成语则注重寓意,句子可长可短,不拘格式。

*汉语成语在构成上保留着书面语的庄重、典雅,英语成语则以口头语形式为特点。

*汉语成语大多以某一个古今故事和人的行为为背景,说明一个道理,英语成语则以小动物和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为借寓,阐明一个立论。

*汉语成语大多都保留着古代词语和语法结构,英语成语则大多数是现代词语,而且多着眼于小动物和自然现象。

*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虽然这些不同特点,但是他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文字凝练,短小精悍;排比对应,朗朗上口;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如果我们搜集众多的汉英成语互译的范例,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想象。

一、汉英大多都能在对方找到对应的成语。

虽然中西方语言习惯有所不同,思维方式有所差异,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但有趣的是在成语上却有很多相通之处。

大多数汉语成语都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成语。

先举出几个例子加以分析。

汉语成语中有“否极泰来”。

这个成语出自《周易否》和《周易泰》,意思是一个人逆境达到了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

有人把这个成语直译成英语:out of the depth of misfortune comes bliss;When misfortune reaches the limit, good fortune is at hand;after extreme bad luck,comes good luc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汉成语及俗语翻译吕芳

口乃

(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成语及俗语的认识,结合丰富的译例,从成语翻译的角度深入分析直译、意译、借译、仿译等各种翻译方法的应用,说明成语翻译的总原则在于让人理解的同时尽可能使原文保持原味。[关键词]成语翻译;直译;意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07)05—0127—02

英汉成语及俗语在各自的文化领域中各领风骚,然而由于中、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有所差异,使得英、汉成语在互译时带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成语的译法进行了分类的研究,指出了中西方文化对成语翻译的影响,提出应先区分中西方文化的相通或不同,并依据各种成语在内容、结构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分别运用死译、直译、活译和意译等译法进行翻译。一、死译有些英汉成语,在表层、深层、修辞层三方面完全吻合,即字面意义、内存含义、喻义哲理等方面完全相等,这一特征被称为“不同语言之间的偶合现象”。翻译时用相应的成语对译即可,但这种现象很少见,举例如下:雪中送炭(toofferfuelinsnowyweather);趁热打铁(tostrikewhiletheironishot);言行之间,大有距离(fromwordstodeedsisagreatspac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easiersaidthandone)。由于人类的生活模式、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基本相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观察事物及表达思想感情方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有些是不约而同的巧合。如:burnone’sboat与破釜沉舟,前者出自古罗马凯撒大帝出征作战时为了使士兵下定决心,决一死战,使士兵无退路,烧毁战船,原语是:“CrosstheRubiconandburnone’Sboats”。后者出自楚霸王项羽,他“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甄,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生还。”这样的成语可谓形似、意似乃至神似,这种现象是文化重合(culturalover.taps)。二、直译所谓“直译”,是指在不违背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成语中保留其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这类成语在英汉互译时并不困难,因为它们很深的含义,也无不易解的典故,其内容是平铺直叙的。比如Silkentongue(巧舌如簧);knowsthlikethepalmorbackofone’Shand(了如指掌);pouroilontheflame(火上加油);aslightasafeather(轻如鸿毛)等等。这类成语由于比喻形象、贴切而最容易

掌握。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只要多留意、多观察、多积累就可获得。三、活译美国著名学者Stephen认为,“我们必须对语言和文化有基本认识:语言不能逐字翻译。凡语言都有习惯表达,它们都有言外之意。”这里Stephen所说的“言外之意”是指那些除字面所指的信息之外的含义,是指在翻译时因译语中找不到与原语相对应的表达法,译者作一些补充说明,对原语成语加以注释,帮助译语读者理解其含义,一些出自典故的成语常用此法,如:1.叶公好龙:LordSheh’Sloveofdragons(Lord

Shehwassofondofdragonsthatheadornedhispalace

withdrawingandcarvingsofdragons.Butwhenareal

dragonheardofhisinfatuationandpaidhimavisit,hewasfrightenedoutofhiswits)这样,译语读者理解了“叶公好龙”这一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也了解了其中“言行不一”这层语用意义。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这样的译法:Hewho

teachesmeforonedayismyfatherforlife或Ifyouare

myteacherforevenoneday,youwillbemyteacher(mentor)allmy

life或Hewhoteachesmemaybe

con.

sideredmyfather—figureforlife.这几种译法意思都是“老师即使对我只有一天的教诲,也会让我一生都受用

不尽”。外国人也有他们表达师生关系的谚语,如:Teachotherstofishandtheywillfishfora

lifetime(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3.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真情可以译成:Liquorbringsoutaperson’s

truecolor.(烈酒能显示一个人真

正的特色)或者说:Winerevealsaperson’Strueheart.

虽然外国人不用“烈火炼真金”的比喻,但有“路遥知马

·127· 万方数据力”的说法:Byalongroad,weknowahorse’sstrength;

attimesofdifficulty,wediscoverafriend’Struecharac—ter.四、意译有些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喻义相差甚远,无论是直译还是转换形象都无法传达出原文的确切含义,增加补充说明又使译文显得冗长哕嗦,这时译者就得打破原文的结构模式,舍弃原文的形象,在译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意义表述出来即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译法”。英汉民族对“龙”的理解截然不同,因此“望子成龙”不可直译为tohopethatone’ssonwillbecomeadragon,而应译为expectingtheirsontobeanoutstand-ingfigure。如果本国语的表现形式比外国语更精确、更有力,这时也可采用此法:衣锦还乡(gohomeloadedwithhonours);饱经风霜(havehadachequeredlife),还有些成语的形象译出后大多不容易为外国读者理解和接受,这时就只要求译出准确含义:青黄不接(shortoffoodbeforethenewharvest);神乎其神(miraculous)。由于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历史典故、宗教信仰、联想比喻的不同,其差异都会在成语中表现出来。1.风俗习惯最突出的是通过动物表现出来的词。如:adirtydog是指坏小孩;alonewolf是指喜欢独居的人。在成语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诸如:爱屋及乌(10veme,lovemydog);噤若寒蝉(asmuteasafish);画蛇添足(paintthelily);打草惊蛇(wakeasleepingdog)。2.在地理环境中的差异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地域辽阔,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因此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农业和土地有关的成语,如“斩草除根”、“面如土色”、“风调雨顺”等。英国则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水,构成英国领土主体的不列颠岛面积共229800平方公里,占英国总面积的94%,岛上任何一地距海边都不超过120公里,英语中也就有了许多与水、鱼以及航海有关的成语,如asweakaswater(弱不禁风),tomisstheboat(错失良机)。3.历史典故历史上曾出现过众多的著名历史故事或事件,后人常用一简洁说法表达其内容,沿用久了就成了成语。又如burnone’Sboats(bridges),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可能后退,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同汉语的“破釜沉舟”。还有些成语在翻译时要充分了解它们的内涵,认清它们的喻义,切不可仅从字面来理解。在英语中有一个表示“进退维谷”的成语,翻译为betweenScyllaandCharybdis,即“位于西拉和卡里布迪斯之间”。这个神话是:西拉(Scylla)原先并不是一个海怪,而是一个美丽·128·善良的仙女,希腊英雄格劳科斯(Glaucus)爱上了她,但女巫喀耳斯(Circe)却迷恋着格劳科斯,出于嫉妒,女巫施展妖法将西拉变成面目狰狞的海怪,生活在岩石中,从此失去了格劳科斯。而与其相隔不远的海峡中住着另一个经常产生漩涡的怪兽,名为卡律布迪斯(Charybdis),水手们往往为了躲避其中一个的危害,而落入另一个带来的灾难,所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在两个同样危险的事物之间,一个人逃出一种危险,而落入另一危险。4.宗教信仰有这样一个句子“Hewasintheseventhheavenlast

night”。这里并不能将“intheseventhheaven”译为“到七重天去了”或“归西了”或“见上帝去了”,而应该相应地译为“非常高兴,非常愉快,欢天喜地”。实际上,这条成语同宗教有关,“七重天”是指上帝和天使居住的天国最高层。言下之意,人能身居天国最高层与上帝同处,自然是非常愉快的。因此,这条成语汉译时,要从“愉快”的意义出发,有“乐不可支”之意。另外,在英汉成语互译时切莫望文生义,在翻译英语成语或汉语成语时,有些乍一看似乎就可知译文对等成语或对等意思,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只是貌合神离。如pullone’Sleg指开玩笑而不是拉后腿之意;child’Splay指简单容易而不是视同儿戏之意;strange

bedfellows指萍水相逢而不是同床异梦的意思。Inthe

sameboat指处于困境而不是同舟共济的意思;one’shairstandson

end指恐惧而不是怒发冲冠的意思;还有

eatone’S

words不是食言而是承认自己说了错话。

以上对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的互译问题的分类仅仅是管中窥豹,在现实翻译中,只有通过文化转换,“求同存异”,既保留原语的文化特色,能尽量充分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又符合英汉各民族语言习惯,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在英语、汉语间互译问题上,同时还有诸如俚语、谚语、习语、歇后语等的互译。

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时,旨在发现不同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共性,在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增进对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深一步了解。

参考文献:[1]钟锋编译.英汉典故辞典[M].漓江:漓江出版社.1991.[2]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3]黄粉保.英汉成语翻译漫谈[J].云梦学刊,1999.(2).【4】王宁.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J].清华大学学报,2002,(增刊).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