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背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
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馆在社会上也就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加强文化馆建设及服务也就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为能够实现文化馆更好发展,文化馆应当開展数字化建设与服务,从而使文化馆功能得以增强,使社会需求能够得到更好满足,使其能够更好为人们提供服务,得到更理想服务效果。
标签: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服务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群众精神文明需求不断提升,文化馆的职能也不断增加。
在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对文化馆的职能进行完善并科学运用,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1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文化馆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不断提升数字化建设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更好地提升文化馆的建设发展成效,为全面提升文化馆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作用,应该积极把握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特点,全方位推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
实践证明,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方面,积极推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能够充分全面实现数字与文化的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字化文化馆的社会效用。
以数字化为主要的发展以及建设渠道,能够充分全面地冲破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导向以及价值传播等作用。
依托于科学的文化馆建设,能够持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能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创设广阔的窗口以及平台,继而全方位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
2数字化文化馆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大势所趋2.1更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要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数字化。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加工创新传统的文化资源,可以使文化资源更容易传播和分享。
数字化平台的建成更方便群众通过网上预约、网络直播、网络分享等形式预定培训场馆,是文化馆的各种文化服务职能有效延伸,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贵州省兴义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发展现状研究

重视 的一项文 化惠 民工程 ,是新 形势 下构 建我 国公共 文化 服务
体系 、惠及 千家万户 的一项公 共文 化创新 工程 。兴义 市图 书馆
五”时期 重点 实施公 共数 字文化 惠 民工程 ,全 面加强 公共数 字
文 化制 度体 系 、网络 体系 、资源体 系 、管理 体 系和服 务体 系建 设 ,提 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 ,创新公共数 字文 化服 务机 制『 】 ] 。 这个 文件 为公 共数 字文化建 设提 供 了宏观指 导 和政策 支撑 。党 的十八大 报告强 调 : “ 要完善 公共 文化 服务 体系 ,提 高服务 效
机 、打 印机 等设施 设备 ,组建开放 了公共 电子阅览 室 ( 主 要为 青 少年 学生 、未 成年 人读 者提 供免 费或 优惠 服务 ) 、 多媒 体 网 络室 ( 主要 为成 年人 读者 提供 免费 或优 惠服 务) 、多功 能视 听
二 、加 强公 共 数 字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要性
和科 学文 化 素质 。近 年来 ,兴 义市 坚持 以科 学 发展 观 为指 导 , 以保 障人 民群众 基本 文化 权益 为宗 旨 ,抢 抓机 遇 、加 快发 展 , 积极参 与 国家实施 文化共 享工程 、数字 图书馆推 广工 程 、公共 电子 阅览 室建 设 计划等 公共 数 字文 化建 设工 程 ,以未 成年 人 、
能 ,到 2 0 2 0年公共 文化服 务体 系基本 建成 ” 。因此 ,加强公 共 数 字文 化 建设 作 为公 共 文化 服 务体 系 的重 要 内容 , 尤 其需 要 加
要实 现跨 越发 展 ,必须 借助 全 国文化 共享 工程 平 台优势 资 源 , 加快推 进数字 图书馆 和公共 电子 阅览 室建 设 ,为 传统 服务模 式
三圈理论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问题研究

120 公关世界 \ PRWORLD公关论坛三圈理论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问题研究文/王博摘要: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三圈理论的视角下,通过价值、能力、支持三个维度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价值导向模糊、内容形式单一、资源整合不足、外在支持缺失等。
重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价值导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能力、增强社会外界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三圈理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引言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难以完全满足人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而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化的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圈理论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被较多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是一种便于理解的分析工具。
本文研究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题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关注点,在三圈理论的视角下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问题展开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基于三圈理论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问题分析三圈理论于1995年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马克·莫尔提出,他在《创造公共价值:政府战略管理》一书中指出,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或进行公共决策时,需要考虑到三个要素:价值、能力和支持要素。
价值要素是指公共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能力要素是指公共管理的实施需要匹配一定的能力和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支持要素是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得到最大范围的社会支持。
领导者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三个要素综合分析,有效整合,使其处于协调、统一的状态[1]。
如图1所示,三个圆圈交叠的阴影部分为最理想的状态,但由于社会事务持续变化,三个圆圈并不能始终处于静态,因此,应不断调整三要素,使其保持在最佳状态的同时,争取三圈交叠部分最大化[2]。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张志平1,2李伟刚2(1.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2.石家庄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河北石家庄050035)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效能显著提升。
但是,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全局性思维不足、共建共享水平较低、资源供给主体单一、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
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要从全局意识出发,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并逐步构建起全国统一数字化平台、多元化供给体系、以人民为中心治理体系。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现实困境突破路径中图分类号:G249.2;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1(a)-0207-04Realistic 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Path of 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inaZHANG Zhiping1,2LI Weigang2(1.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Beijing,100029China;2.Student Work Department ofthe Party Committee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Province,050035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efficiency of 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ina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restrictiv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such as insufficient overall thinking,low level of co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single subject of resource supply,and improvement of governance ability.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iz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improve relevant legal provi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awareness,and gradually build a national unified digital platform,diversified supply system and people-centered governance system.Key Words:Public cultural services;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Realistic dilemma;Breakthrough path随着公众对基本数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将成为国家“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建设方向,其在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意见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意见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现就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二)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全民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数字化为了人民,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供给发力,激活资源。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存量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
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集成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指导,制定实施方案,分解年度重点任务,以重点工程为牵引,稳步推进。
——中央主导,地方主责。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层面统一规划、领导,地方分级实施。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三)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
论述公共产品数字化供给问题

论述公共产品数字化供给问题
公共产品数字化供给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层面:数字资源供给主体单一,主要体现为政府垄断文化供给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这导致财政压力过大,且政府在资金投入、文化产品生产等方面可能力不从心,影响到公共文化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同时,大量的文化企业、文化组织置身于公共文化供给圈之外,使得公共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成为相对封闭的闭环,缺乏竞争力和创新性。
供给机制: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需要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来弥补不足。
志愿供给是一种基于公益价值理念的供给机制,通过非营利组织自愿提供公共性文化产品,能够弥补政府直接供给和市场供给的不足,满足社会成员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综上所述,公共产品数字化供给问题涉及主体单一、供给机制不足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和灵活的供给机制,以满足公众对数字化公共产品的需求。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标题:深度探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与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在当今社会,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趋势。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和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是当前文化服务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主题,它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两个主题进行全面探讨。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1. 定义与意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提供的为民众提供基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则是对这些服务的质量、范围和水平进行规范化的要求。
它的出现和实施,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产业的增长以及实现文化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实施标准的内涵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文化服务的普及和平等性,在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创新和提高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同时要注重文化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 发展现状与展望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不够多样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够高,服务的普及性和均等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在实施标准方面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1. 定义与特点数字化文化服务是指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利用。
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则是对数字化文化资源的获取、存储、传播和利用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数字化文化服务的特点在于便捷、快速、多样和互动性强。
2. 标准的要求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的要求包括对数字化文化资源的获取渠道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存储和保护进行标准化要求,对数字化文化资源的传播和利用进行标准化指导,以及对数字化文化服务的评估和监管进行标准化管理。
3. 发展现状与展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文化服务已经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政府公共服务数字化与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公共服务数字化与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第一章数字化公共服务概述 (2)1.1 公共服务数字化的意义 (2)1.2 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智慧城市建设框架 (3)2.1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3)2.2 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 (3)2.3 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策略 (4)第三章数字建设 (4)3.1 数字的基本概念 (4)3.2 数字的架构设计 (4)3.3 数字的实施路径 (5)第四章数据资源管理与开放 (6)4.1 数据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6)4.2 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6)4.3 数据开放与利用 (6)第五章智慧政务服务 (7)5.1 智慧政务服务的内涵与特点 (7)5.2 智慧政务服务的平台建设 (7)5.3 智慧政务服务的优化策略 (8)第六章智慧社区建设 (9)6.1 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 (9)6.2 智慧社区的服务体系 (9)6.3 智慧社区的运行机制 (10)第七章智慧交通建设 (10)7.1 智慧交通的架构设计 (10)7.1.1 总体架构 (10)7.1.2 功能架构 (10)7.2 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 (11)7.2.1 传感器技术 (11)7.2.2 大数据技术 (11)7.2.3 物联网技术 (11)7.2.4 人工智能技术 (11)7.3 智慧交通的实施策略 (11)7.3.1 政策支持 (11)7.3.2 技术创新 (11)7.3.3 产业协同 (12)7.3.4 人才培养 (12)7.3.5 示范推广 (12)第八章智慧环保建设 (12)8.1 智慧环保的基本概念 (12)8.2 智慧环保的技术体系 (12)8.3 智慧环保的实践案例 (12)第九章数字化公共安全 (13)9.1 数字化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13)9.2 数字化公共安全的技术手段 (13)9.3 数字化公共安全的实施策略 (14)第十章智慧城市建设评估与优化 (14)10.1 智慧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14)10.2 智慧城市建设评估方法 (15)10.3 智慧城市建设优化策略 (15)第一章数字化公共服务概述1.1 公共服务数字化的意义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提供的公共服务进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革,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数字化背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
发表时间:
2019-07-18T12:49:01.137Z 来源:《科技尚品》2018年第10期 作者: 李玫
[导读] 精准化供给可谓是现阶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各个领域都提高了对
于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在此发展形势下,有必要推行精准化工作,以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品质,进而为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动力
源泉。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供给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与思考,详见下述。
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在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理念深入人心,而各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同时也
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的需要,那么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均应当结合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逐步
实现精准化供给的目标,而本次主要针对新时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策略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新时期的发展现
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许多领域的研究人士都意识到大数据对于行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影响,这样的发展形势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提高了
对于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势的重视程度。人们处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政府
机构在此环境中也在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以求重新塑造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思维意识的不断
提高,自然而然的增加了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与需求。使得政府等相关部门所肩负的社会职责更加沉重,他们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
中,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统筹,搜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此时需要做好信息资源的有效定位,确定最具参
考价值的数据,同时还要严谨参照规章流程保证判断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还需对信息进行归类以及处理,整合对促进公共事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将相关数据送达到公共文化
服务机构,这样的信息反馈方式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实际情况的掌握与了解,还能及时明确服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与公共
文化服务机构内部人员有效沟通,帮助其制定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肩负着精准化供给的职责,要求结合不同行
业的服务需要,进行差异化处理,使得处理过程更加妥善、高效,并使之符合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需求。
特别在此大数据不断推行的社会背景下,政府部门必须具有迅速调动服务资源的能力,发挥其内在潜能,并辅助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
高服务水平,还需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进而满足社会各界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简而言之,政府部门在此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
必须有效借助大数据以及信息技术等诸多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有效统筹,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供给的最终目标,进而营造良好
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
[1-2]。
二、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的落实方式
(一)推行公共文化产品以及服务的供给能力
首先,品牌提升。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节日中特色文化资源的共享,积极落实美丽家乡、文化走亲等群
众所喜爱的文化活动,在文化开展过程中放大品牌效应,逐步营造良好的公共文化环境,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机构的互通与互联,并借助大
数据技术,达到文化资源共享的目的。
其次,重视创作。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引导群众主动创作,创作极具观赏性的艺术作品,并尽可能展现地区文化特色,调动
群众参与积极性,从而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引导性作用。
最后,深入落实文体惠民。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学校重视健身活动的落实,组织各类的科普惠民工程项目,使得公共文化服务内
容更加丰富,以满足不同群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二)制定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机制
要求政府部门提高对于现阶段社会事物变化形势的重视,并转变传统的办公模式,结合上级部门所下达的具体要求,并参照社会各界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需求,重点规划公共文化服务细节,使之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当结合现阶段的公共文化服务情况,
为社会各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保证社会各界的满意程度。在此之后,政府还应当结合社会各界的基本需求,制定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
机制,机制的设计只要秉承着弹性化与人性化的原则,优化设计内容,使得不为机制的构建更具针对性,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公共文化服
务水平。
(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透明化程度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格外强调民主与自由,收个件也越发期望政府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更加透明,自觉接受
群众的监督。要求政府在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的环节,尽可能与社会各界加强联系,并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过程更加高效,在工作范围
内进行自我约束、提高自律性,以此为前提,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服务模式。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各类的信息服务平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拓展群众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实时
了解并掌握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针对其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从而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的,也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
平。
最后,政府部门则应当避免出现官僚作风,而是要以民主监督的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充分表达自我诉求,发表自身的意见
与建议,并制定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反馈机制,获取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支持。不仅如此,政府部门还应当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精
准化监督环节,不仅可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还可对公共文化服务过程透明化处理,树立良好的形象,大大提高公信力
[3-4]。
(四)建立系统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共享机制
要求政府部门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规划的环节,重视信息共享,并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优化以及整合,以此为基础,提高公共文
化服务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其应用优势。这样的运营模式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同时还能在此环境下真正实现资源优化
配置,并使得社会各界群众均可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意识到公共文化服务对于自我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政府部门与群众的沟
通,提高政府支持力度。除此之外,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对财政资金予以调整,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
转变以往的资金应用模式,大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的资金利用率,将经费应用于重点环节。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目标的实现,
需要有信息共享机制作为保障,要求政府部门将资金用于技术引进等环节,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对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加以整
合,避免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出现方向上的偏颇。
(五)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便捷化
近几年来,政府部门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越发体现了人性化以及个性化的工作特色。而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供给目标的要
求下,政府部门内部人员同样要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大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
务,在服务过程中也可得到及时回应,进而保证群众对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要求政府部门对公服务体制予以调整、优化,将精简机构作为重点内容,与此同时,还要与人力资源部门主动沟通,保证人力资源配
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人才在合适岗位上实现其自身价值,并得到长远化的发展与成长。
最后,政府部门还应当将权力下放,允许公众参与到常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气氛,在民众参与的过程中
必然会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注入动力源泉,同时也会使之更具活力。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完毕后,政府部门同样需要针对群众的满意
程度进行问卷调查,亦或是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时刻了解并掌握群众对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程度,针对具体的满意等级,对公共
文化服务的精准化供给方案予以调整,采纳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以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本文分析后,可知数字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应当首先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现状,
而后再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供给方案,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机制,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透明化程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
的便捷化目标等等,从多个方面入手,达到公共文化服务金融化供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雯昱,曹俊文.以数字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实践、困境与对策[J].求实,2018,24(6):48-61.
[2]邓灵斌.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社会职能与对策思考--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扶助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
服务条款的解读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8(3):93-97.
[3]高玉梅,刘静,杨凯坦等.苏北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惠民问题原因分析--以江苏北部徐州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
学
,2018,46(13):214-218.
[4]陈前恒,方航.打破"文化贫困陷阱"的路径 --基于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调研[J].图书馆论坛,2017,37(6):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