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脑卒中后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脑卒中后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脑卒中后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刘新霞山东菏泽市立医院分院内科 274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肺炎引起的相关原因、护理对策及其对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64例急性脑卒中后肺炎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卒中后肺炎的发生与高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营养缺乏、卧位不当及伴发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及专业的护理,可降低卒中病死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卒中;肺炎;护理对策

近13%的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肺炎,约35%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死亡是肺炎所致,并发肺炎的卒中存活者是无肺炎者的3倍【1】。肺炎是可以预防的卒中并发症,卒中后肺炎的正确防治和护理,对降低卒中病死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卒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我科从2005年6月—2008年3月共收治了64例卒中后肺炎患者,本文对64例卒中后肺炎患者的致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以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525例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卧位及基础疾病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入选标准脑卒中病例均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并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卒中后肺炎症状表现为痰多、痰粘稠或呈粘液脓性痰;高热、全身毒血症状;并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气分析血氧分压下降,血氧饱和度减低,痰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胸部X光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非实变阴影。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果脑卒中患者525例中,发生卒中后肺炎64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45—87岁,其中脑梗死45例,脑出血19例。2.2 有关因素调查共有七项因素与卒中后肺炎有关,见表1。

表1 卒中后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因素未感染组感染组P

例数n=461 (%)例数n=64 (%)

男性247 (53.58)37 (57.81)>0.05年龄>70岁180 (39.05)45 (70.31)<0.01

伴发其他疾病209 (45.34)37 (57.81)<0.01

意识障碍79 (17.14)26 (40.63)<0.01

吞咽困难97 (21.04)29 (45.31)<0.01

卧位不当31 ( 6.72)18 (28.13)<0.01

咳嗽无力30 (6.51)17 (26.56)<0.01

吸痰179 (38.83)30 (46.88)>0.05

营养缺乏59 (12.8)27 (42.19)<0.01

3 原因分析

将近半数成年人在睡眠中会吸入少量口咽部分泌物,但是口咽部细菌毒力较低,同时由于强烈的咳嗽反射、支气管纤毛主动运动和完善的细胞体液免疫机制,可以清除感染。如果细菌毒力较高,吸入量较多或个体防御机制受损,就可能发生肺炎。

本文所调查的525例脑卒中患者中,年龄大于70岁的老人,未感染组180例占39.05%,感染组45例占70.31%,感染组高龄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这是因为卒中后肺炎大多由误吸引起,且卒中后肺炎易发生于高龄患者,这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机体抵抗力减弱,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免疫球蛋白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3】。呼吸道防御能力差,并且常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其口腔自净能力降低,口腔分泌物含细菌较多,长期卧床,如未及时翻身、拍背,易导致误吸口咽部的分泌物而又不能及时排出,引起卒中后肺炎。

昏迷、嗜睡意识障碍意味着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常常伴有延髓性麻痹或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清除和防御功能降低,对气道内的分泌物和误吸入气管内的食物或异物不能及时咳出。本文观察到伴有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未感染组79例占17.14%,感染组26例占40.03%,即感染组伴有意识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比较常见,吞咽困难可增高肺炎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预后。在本文中伴发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中,未感染组97例占21.04%,感染组29

例占45.03%,两组比较p<0.01,提示吞咽困难是引起卒中后肺炎的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卒中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肺炎发生率较无吞咽困难者高7倍,而且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4】。吞咽困难和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会影响营养和水分摄入,并因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病后最初3天,42%~67%的卒中患者在吞咽困难,轻、中度吞咽困难在1周后缓解,约50%的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5】。如喂食过快过急而患者又不能及时咽下,食物极易误入气道,这是造成卒中后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还显示,营养缺乏与卒中后肺炎密切相关,如未感染组59例占12.8%,感染组27例占42.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是由于营养缺乏常常导致卒中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有资料统计,约16%的急性卒中患者营养不良,2周时增至22%~35%,2~3周则高达50%,营养不良和失水的卒中患者即使无误吸也会使发生肺炎的风险增高【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肺炎风险显著相关【优势比(OR)=0.95,95% CI0.91~0.98】,表明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卒中后院内获得的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

4 护理对策

4.1 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

脑卒中患者睡眠时易采取头稍高的侧卧位或半侧卧位,避免口腔内的分泌物流入气管内,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或分泌物,以减少误吸的机会,并注意预防受凉,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4.2 密切观察吞咽及进食情况

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吞咽困难的筛选,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插鼻饲管,鼻饲时患者均采用躯干与地面成40~50度的进食体位,采用间断鼻饲流质,4~5次/日,每次200~300ml,于15~20分钟注完,过多过快易引起胃痉挛、呕吐。鼻饲后继续保持该体位30分钟,并严密观察,一旦发生误吸要及时处理。对神志清醒能配合的患者指导吞咽功能的训练,如舌肌训练、咽收缩练习和喉肌上提训练等,并给予少渣、半流、易吞咽、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加强营养。做好家属及病人的宣教工作,喂水喂饭前应取坐位或半坐位,每次半匙,待病人完全咽下后方可再喂,避免喂得太多太急而发生呛咳,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如呛咳引起食物误吸时,应立即停止喂食,及时通知医务人员,给与侧卧位、叩背、吸氧、吸痰,协助患者咳出异物,避免引起窒息、肺炎。

4.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尽量自己将痰咳出,对神志不清咳嗽无力的患者每2小时给予翻身、拍背,利用叩击、振动使痰液游离支气管,或采用传统的体位引流排出痰液。要经常更换体位,避免痰液淤积于肺底及后背部,要随时观察,倾听喉头有无痰鸣音,发现痰鸣音要及时拍背、吸痰,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给予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稀释排出。

4.4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当患者出现换气不足而造成血氧浓度过低时,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浓度给予吸氧,根据医嘱正确留取痰液培养标本,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足量的液体和进行营养支持等治

疗。

4.5 转变护理观念

以患者为中心,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每次进行各项操作前对神志清醒或不清的患者都要进行宣教和沟通,以刺激患者的神经系统,促进康复,要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身体清洁和舒适,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多给予患者关心、爱抚,使患者早日康复。

卒中后肺炎是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患者高龄、伴发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营养不良、卧位不当、咳嗽无力等都是其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整体护理,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进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病情观察,使脑卒中患者避免并发卒中后肺炎,降低卒中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Hinchey JA, Shephard T, Furie K, et al. Stroke Practice Improvement Network Investigators. Formal dysphagia screening protocols prevent pneumonia. Stroke, 2005, 36:1972-1976.

【2】全国脑血管病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病学杂志,1996,29(6):379.

【3】王志海,林辉斌,黄佳丽.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分析【J】.河北医学,2004,10(10):914.

【4】Singh S, Hamdy S. Dysphagia in stroke patients. Postgrad Med J, 2006,82:383-391.

【5】姜宏,许志秀,汤克仁,等. 卒中后肺炎.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11):849.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在这一患者群 体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卒中急性期肺炎的发生率为 7%~22%,具有基数庞大的患者群体。而且,肺炎是卒中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美国, 卒中后发生肺炎患者每例平均多花费 14836 美元。即卒中后肺炎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医疗费用支出惊人。因此,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欧美神经科医师 开始关注卒中后肺炎,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2003 年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Hilker 等提出了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概念,来表述原无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根据其发生时 程的不同,SAP 可分为急性 SAP(发生在卒中后 1 个月内)和慢性 SAP(发生在卒中后 1 个月后)。笔者认为,SAP 仅仅是对卒中后肺炎的一个称谓,并 非一个新的疾病种类,重点是强调此类肺炎的发生、发展、转归和卒中后机体 的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在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 功能缺失,针对性制定临床策略。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大约晚 20 年,2007 年始国内陆续出现以卒中相关性肺炎为研究对象的文章。 SAP 是个跨学 科的疾病,即患者具有神经功能损失的基础,主要在神经科治疗,呼吸医生通 过请会诊才会接触到患者,因此在学科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很长一段时间SAP 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也得不到系统连续的治疗观察。特别是 SAP 缺乏国内、国际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导致不同研究之间呈现较大的异质性, 研究结果外推性差。 2010 年国内神经内科、呼吸科、ICU、感染科的相关专家,共同体制定了《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将其定义为原无肺部感 染的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所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并提出了相应的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标准。对 SAP 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极大推动了国内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了诊 疗水平、改善了患者预后,也促进了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进一步观察研究。共识制定过程中专家对其定义的时限性争议很大:考虑卒中发病 48 h 之内发生 肺炎可能为社区获得性,因此有专家建议 SAP 应该定义为大于 48 h 发病;卒中急性期一般为发病一周之内,此期间为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相对最为严重的一 个时间段,此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其功能障碍导致肺炎发生的概率也逐渐降低,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可能性增加,因此有专家建议将时限定为一周之 内等。限于当时缺乏充足有力的文献、证据支持,该问题暂时搁置。笔者个人 认为应该将 SAP 的时限定为卒中 48 h 之后、1 周之内发生的肺炎,因为 SAP 一定要在卒中之后发生,即由卒中导致;而卒中后 48 h 也可能是肺炎的潜伏期,甚或可能肺炎是卒中的诱因(感染性卒中)。 2015 年 10 月英国 Smith 教授组织欧洲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最新一版 SAP 定义和诊断标准共识。其基于大量研究表明多数肺炎在卒中发病后 7 天之内发生,其原因可能与此期间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及免疫功能抑制表现相对突出有关,故将 SAP 时限确定为卒中发病后 7 d 内。此外,该共识采用改良的美国 CDC 肺炎诊断标准,分别制定了 SAP 的疑诊和确诊标准。总体来说,该共识对 SAP 发病时间的界定相对清晰,相应诊断标准较为简洁,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对于 SAP 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其可靠性、有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 的研究验证。国内外也有学者初步建立了 SAP 预测模型,对卒中患者发生肺 炎的风险进行评价,进而对不同风险人群进行分层管理,从而有效预防肺炎的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日期:2006-8-24 11:33:02 【关闭窗口】 众所周知,脑血管意外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很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二传统的方法只重视药物的治疗,而忽视了护理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得到优质的护 结石病、痛风患者康复园地黄金广告位招商!诚聘 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中医治疤痕痤疮新进

展 理,而造成了皮肤完整的受损和关节孪痛变形,影响了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现将卒中病人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一般护理: 1、出血性脑血管病: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头部可放一轻枕,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无呕吐、胃出血和呛咳时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食,必要时给与鼻饲;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会阴部清洁,干燥,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定时翻身,切背,预防褥疮。 ?2.缺血性脑血管病;为防止脑血流量减少,患者取平卧位,急性期病人需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做好大、小便护理。预防褥疮和呼吸道感染,注意观察时结合体征及肢体瘫痪的进展程度。 二、专科护理 1.[床上训练指导]急性脑血管的病人大多

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应教给病及家属: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②按摩 ③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衡后,无进行性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④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2.[床下训练指导]出面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 ①站立,协助病人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协助病人站立;若病人患肢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的护理

肺炎的护理 一、概念 肺炎是指发生在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理化因素引起。 二、临床症状 病人呈急性热病容、气急、紫绀、呼吸困难;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及胸痛。 三、护理目标 1、维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身心健康 3、维持足够的营养和体液 4、预防感染 四、诊断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痰培养 3、血和胸腔积液培养 4、X线胸片检查 5、CT、MRI检查 五、并发症 可并发肺水肿、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六、护理措施 1、活动根据病情决定活动方式 2、心理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治疗护理 3、发热护理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四小时测量一次,必要时增加次数;②保持室内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流通;③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吃水果,多饮水,保证每日摄水量达(1000~2000)ml/d,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从静脉补充营养与水分。同时检测患者尿量和出汗情况以便调整补液量,保持大便通畅;④做好物理降温的护理;⑤根据医嘱正确使用退热药,用药后观察降温效果;⑥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在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同时观察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4、呼吸道管理①有缺氧症状的患者给予吸氧,做好吸氧护理;②戒烟;③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教会有效咳嗽的方法;④痰液粘稠者给予CPT(胸部物理治疗)和雾化吸入,按医嘱给予化痰药;⑤剧烈刺激性干咳者,可遵医嘱给予止咳药。 5、胸痛护理根据患者胸痛的不同程度按医嘱给予不同止痛药,用药三十分钟后观察用药效果。 七、重症肺炎的护理 1、生命体征的检测;

【实用】-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 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疾病的总称,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康复护理评估】 1.运动功能评估:对患者的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 2.感觉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痛温觉、触觉、运动觉、位置觉、实体觉和图像觉是否减退或丧失。 3.认知功能评估:通过意识障碍、智力障碍、记忆障碍、失用症和失认症等对患者进行评估。 4.言语功能评估 5.摄食和吞咽功能评估 6.ADL评估:常采用PULSES评估法、Bartyel指数评估法或功能独立性评估法。 7.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与环境适应能力,了解有无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健全有效。 8.社会活动参与能力评估 【护理问题】 1.自理能力下降 2.舒适的改变 3.排便模式的改变 4.吞咽障碍 5.沟通交流障碍 6.不良情绪反应 7.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再次梗死的可能、癫痫。 8.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跌倒、走失。 【护理措施】 1.运动能能障碍的护理

1.1良肢位的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的。 1.2肢体的被动活动。 1.3体位变换: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主动翻身动作训练。 1.4上肢训练:患者上肢的肩、肘、腕、指关节都应根据关节运动的原理进行训练。 1.5下肢训练:髋和膝的屈曲或伸髋时的屈膝,可避免行走时产生偏瘫步态。 1.6坐位训练: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坐起来。如床上坐位、床边坐位、坐位平衡训练等。 1.7站位训练:辅助患者站起;训练患者独立站起;站立平衡训练。 1.8步态训练:提倡利用部分减重训练装置提早进行步态训练 2.言语功能障碍的护理主要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康复护理 3.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间接地吞咽训练和进食训练 4.认知障碍的护理 5.肠道护理和膀胱护理 6.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严防发生自杀、自伤等意外事件。 7.并发症的护理 7.1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良好的肢体摆放好,同时鼓励患者经常用健手帮助患臂做充分的上举动作。 7.2肩--手综合症早期应保持正确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手下垂位;加强患臂主动和被动运动;采用冰水疗法;避免患侧输液。 7.3压疮 7.3.1避免由压力造成的损失。 7.3.2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褶,避免擦伤皮肤。 7.3.3避免由于剪力、摩擦力、钝力造成的损失。 7.3.4避免碰到热源造成烫伤。 7.3.5保证均衡饮食。 7.3.6检测皮肤的完整性。 7.4偏瘫后要预防失用综合症、误用综合症和过用综合症

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要点说明

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要点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所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是威胁老人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1],而且是致残率甚高疾病,大约70%一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2]。脑卒中发病急,进展恶化快,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为了能使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院前急救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脑卒中是老年病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为了能使脑卒中病人及早得到救治,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做好急救工作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院外急救措施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原则上要求出诊迅速,首先要挽救病人的生命,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人进行适当处置后再进行安全转移。 1.1准确判断病情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出血,多为动态发病,病情凶险,易出现脑疝等并发症。主要以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剧烈头痛、呕吐

为主要表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栓,为静态发病,以肢体功能障碍、失语为主要表现[3]。进行急救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发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如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赢取宝贵时间。 1.3防止病情恶化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人。抽搐者应及时给予镇静剂,放置保护性牙垫,预防舌咬伤、舌后坠,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清理并保持皮肤的干躁清洁。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迅速给予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1.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路的原则是越早越好,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根据病情及时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为保证脑的灌注压,原则上不主张降血压治疗,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不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超过24h)、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尽早进行床上活动,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 48h可开始,患者卧床时给予肢体良肢位的摆放,给予被动运动。 2.饮食护理戒烟、戒酒,指定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适当控制热能、脂肪,限制钠量,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饮食清淡易消化,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食,吞咽困难者以流食或糊状为宜,可协助患者坐起并适当放慢进食速度。 3.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用药,服用降血压及降血糖药物,定时复测血压及血糖,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按时检查凝血时间,服用降脂类药物及时观察不良反应,按时检查肝、肾功能等。 4.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与康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有精神症状者留陪伴人员,有抽搐、昏迷、躁动者,加床档或约束带,防

止坠床。 6.基础护理按时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保证"六洁四无"。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早期康复干预及良肢位的摆放,可预防压疮、肌肉挛缩、骨骼畸形及异常肌力的产生,在转移、步行及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时避免牵拉患侧上肢,防止上肢长时间下垂可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使用矫形器具者注意观察周围皮肤情况。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软瘫期良肢位的摆放可预防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1)仰卧位:患侧肩关节抬高向前,肩下垫一软枕,上肢放于枕上,肘伸直并旋后,腕伸直拇指外展,患侧髋关节外侧垫一软枕,防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略屈曲,膝下垫小毛巾。 (2)患侧卧位:后背垫一枕头,角度适宜,患侧上肢外展,肘伸直,前臂选后,手掌朝上,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微曲,与健侧之间垫一软枕,防止受压。 (3)健侧卧位:患侧上肢放于枕上,与躯干呈100°,肘腕关节伸直,手掌向下,患侧下肢髋关节前伸,膝关节屈曲,放于软枕上,既不外旋也不内旋。 2.饮食指导戒烟、酒,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便秘者腹部按摩或刺激肛周,必要时使用缓泻药或开塞露。 3.用药指导遵医嘱正确规律用药,按时监测血压、心率、血糖、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因分析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3-01-25T13:13:02.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孙世辉 [导读] 由于SAP的发病原因非常多,为了避免病情的加重,应该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孙世辉(河南省义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472300)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103-02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抽选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200例合并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表明SAP并非是由某一种病因导致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卒中类型、意识障碍、气管插管、吸烟史、用药不当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SAP。结论由于SAP的发病原因非常多,为了避免病情的加重,应该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关键词】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因分析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急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该类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因发生SAP的概率较高,病因也较多,直接给患者带来各种不良影响,如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大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必须加强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重视、分析和研究。对200例S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时间均在2011年1月~2012年5月之间,其中男220例,女80例,年龄为45~90岁,平均年龄59岁。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作为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且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排除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入院后24小时内出院或死亡的病例,其中200例合并SAP。 1.2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诊断标准:卒中发生后胸部影像学检测发现新出现或进展性肺部浸润性病变,同时合并2个以上临床感染症状:①体温≥38℃;②新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有加重表现,并伴或不伴有胸痛;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啰音;④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肺不张、肺结核、肺水肿、肺栓塞、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病等与肺炎的临床症状表现较为相同的疾病予以排除。 1.3 统计学处理:进行数据分析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统计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很少出现某一种病因单独导致SAP,一般是由多种病因共同导致,此次研究的SAP患者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年龄、卒中类型、有无吸烟史、有无糖尿病病史、气管切开或插管与否、使用鼻饲管与否等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AP发病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3 讨论 3.1 脑卒中的相关病因分析: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响,除此之外,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等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年龄与发病率呈1:2的比例增长,也就是年龄每增加1岁,发病率就增高2%。临床研究显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在那些长期卧病在床的患者中更高;吸烟以及有肺部基础疾病史的患者,其肺部局部抵抗力会因此而下降,从而加大了肺部感染的概率;糖尿病会减退患者的机体防御功能,抑制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呼吸道出现局限性免疫功能缺陷,加大肺炎发生的几率。病变的部位和大小也和SAP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据相关研究表明,后循环脑卒中发生SAP的风险明显高于颈内动脉供血区脑卒中,如果脑卒中供血区多于1个时,会加大SAP的发生风险。导致SAP发生的另一些重要原因还有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等,脑卒中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会导致舌后坠,出现吞咽障碍会导致误吸,这些也可以使SAP发生。还有在气管切开或插管时,病原菌会通过口咽部的分泌物吸入到达肺部,从而造成下呼吸道黏膜受损,进而提高SAP的发生率。药物使用不当如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功能导致二重感染,脱水药导致支气管分泌物黏稠排出困难,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也会使SAP发生率升高。使用鼻饲管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一)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多达25%~73%1],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患者还可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康复护理,可避免因吞咽困难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尽早改善吞咽功能,不但可以及时从消化道用药,还可以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心理护理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康复的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易激怒或抑郁,甚至失去生存信心。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要注意调整患者心态,在患者进食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积极暗示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其安全感,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提倡集体进食,以减轻或消除孤独感。 2摄食训练 2.1进食体位 (1)坐位:躯干垂直,头轻度向前屈曲,这种体位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气管,有利于吞咽动作形成。尽可能进食后保持此体位30min。(2)仰卧位:躯干45°仰卧,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该体位可促进残留食物从咽峡部排出,防止吸入气管。(3)侧卧位:向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侧口腔,减少食物残留于瘫痪侧。(4)平卧头偏向一侧:由于病情特殊,如脑出血急性期需要平卧时,可采取此体位,防止误吸入气管。 2.2一口量 指最适宜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一口量过多,食物就易从口中漏出或残留在咽部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所以一般先以少量食物(一汤匙)试探,后酌情加量。 2.3进食速度 进食速度不能过快,以较正常人相对缓慢的速度咀嚼和吞咽,每进食一口后,要让患者反复吞咽数次。每次进食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进食时尽量不要与患者交谈,防止误吸、误咽。 2.4食物选择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密度及形态均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和通过咽部,不易在食道黏膜上残留的食物,可选果冻、蛋羹、豆腐脑、米糊等半固体食物,从小量逐渐增加固体食物并进而过渡到进食普通饮食和水。治疗同时还要兼顾患者的喜好、营养成分及食物的色、香、味、温度等。 3吞咽训练 对摄入、吞咽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增加协调能力。一般安排在饭前,每日3次,每次20min 左右。 3.1舌体运动训练 让患者以舌尖抵硬腭部,舌在齿内侧回旋并发“la”音。对舌体运动障碍患者,用压舌板按摩舌部,护理人员用纱布包裹患者舌尖,向左右口角及上下牙龈等不同方向软牵拉,后嘱患者用力缩舌,促进其舌体前后运动或左右反复伸展。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

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 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挛期除外),健侧肢体置于舒适位置。 ③健侧卧时,偏瘫侧上肢垫软枕,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垫软枕,呈迈步状(屈髋、屈膝、踝背屈90°,患足不可悬空)。 3、偏瘫肢体被动活动: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 4、床上活动①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双手叉握,偏瘫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掌指关节之上(Bobath握手),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曲、上举运动。②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呈偏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肩部问题和二便问题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昏迷、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治疗原发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 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压疮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感觉功能障碍 (四)语言沟通障碍 (五)认知障碍 (六)肩关节半脱位 (七)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八)吸入性肺炎 (九)泌尿性感染 (十)跌倒的风险 (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进食和睡眠、大小便状况。2.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

·论 著· 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 王 威,陈路燕,刘建平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北京100049)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肺部感染高发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降低肺部感染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0-2004年医院收治的所有脑卒中患者479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病种、病情、基础病变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龄、病情重、合并基础病变者肺部感染率明显升高。结论 脑卒中救治成功率与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有关。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529(2007)07-0805-02 Risk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Prognosis in Cerebral Apoplectic Patients WANG Wei,CH EN Lu-yan,LIU Jian-ping (Yuquan H ospital,Qinghua U niversity,Beijing100049,China) Abstract:OBJEC TIVE T o study the risk factor s of pulmo nary infection and prog nosis in ce rebral apoplectic patients.METHODS A retr ospective surv ey on497cerebr al apo plectic patients w as a naly zed to investig ate the ra te of pulmo na ry infectio n,the type and the sev erity o f cerebral apople xy,the underly ing disease,the ag e,and the pro gnosis.RESULTS T he rate of infec tion highly increased in the older patients with the seve re diseases and many risk factor s.C ONCLUSIONS Contro lling the rate o f pulmo na ry infectio n can help us to succeed in treating cer ebral apoplex y. Key words:Cerebral apo plexy;P ulmonary infection;N o so co mial infection 笔者收集了我院2000-2004年住院脑卒中患者479例,分析了脑卒中与肺部感染的关系,以利于提高脑卒中的临床救治水平,减少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0-2004年我院脑卒中住院患者479例,符合1996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其中脑梗死415例、脑出血64例。并发肺部感染121例,占25.26%;其中男性292例,女性187例,年龄28~94岁,平均66.15岁。 1.2 诊断标准 经临床和脑CT或M RI确诊为脑卒中,排除既往有咳嗽病史及发病前有肺部感染者,发病后出现下述项目中>3项者即可确立诊断:(1)咳嗽、咯痰等呼吸道症状。(2)双肺闻及干湿性啰音和(或)不同程度的肺实变体征。(3)体温升高≥37.5℃,血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0.80。(4)X线呈炎性改变。(5)痰培养有致病菌 收稿日期:2006-10-18; 修回日期:2006-12-20生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肺部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50岁患者感染率9.09%,而>80岁组感染率达35.19%,60~80岁患者,随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脑卒中类型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本组中出血性脑卒中64例,感染者23例,占35.94%;缺血性脑卒中415例,感染者98例,占2 3.61%(χ2= 4.460,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感染者73例,占26.35%;腔隙性脑梗死和单灶小梗死感染者25例,占18.1% (χ2=166.58,P<0.01)。 2.3 肺部感染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本组中合并意识障碍者感染率68.83%,无意识障碍者感染率16.92%(χ2=92.253,P<0.01);合并颅内高压 · 805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第17卷第7期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63486

精心整理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治疗原发病, 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压疮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感觉功能障碍 (四) (五) (六) (七) (八)吸入性肺炎 (九)泌尿性感染 (十)跌倒的风险 (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 2 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4 5 6,康复的效果。 (一)体位和活动 1.急性期(软瘫期):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BrunnstromⅠ-Ⅱ期。早期康复介入以预防废用;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预防合并症和并发症。 (1)肢体摆放和体位转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患者掌握翻身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为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多主张偏瘫侧卧。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脚掌呈垂直,垫一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2)偏瘫肢体被动活动活动顺序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 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通过视觉反馈和治疗师言语刺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偏瘫侧肱骨应呈外旋位,即手掌向上(仰卧位),以防肩部软组织损伤产生肩痛。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 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护理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资料显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2%[1],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现将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5-2006年收治脑卒中患者296例,男218例,女78例,年龄40~81岁,平均61岁。合并肺部感染者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平均63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1990年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2]。 2 相关因素分析 ①发病重,脑干或下丘脑功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部对细菌等微生物的清除功能减弱;②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抗病能力较弱,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③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颅内高压患者多有呕吐症状,如合并意识障碍时,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④意识障碍,咳嗽反射迟钝,口咽部及气管的分泌物不能充分排出;⑤因病情需要长时间绝对卧床,肺活量减少,肺底部肺泡膨胀不全,分泌物不易排除易致坠入性肺炎;⑥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如:鼻导管吸氧、插胃管、气管插管使细菌带入体内的机会增多。 3 护理对策 ①护士必须了解该病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全方位对患者病情实施评估,并且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观察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细微的病情变化。因此,临床护士必须随时处于高度警觉状态;②高度重视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诱因,早期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定时拍背,肺部叩打,清醒患者,嘱其深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无力咳出者,应及早气管切开排痰;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不根据病情而滥用脱水利尿、激素等药物;③及时有效解除脑水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压迫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脑细胞代谢,促使患者的意识早日恢复[3]。 3.1 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中,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55%~60%,限制或减少人员控视,每日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一次。 3.1.1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及呕吐物,饮食上以半流质易消化的为宜,少食多餐,使胃及时排空。对吞咽困难者予以鼻饲,为防止鼻饲物返流,鼻饲前应先床头抬高15°~30°后翻身,拍背,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入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约200 ml,间隔不低于2 h,鼻饲后短时间尽量不翻身、吸痰,以免引起呕吐。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有效营养支持,对提高患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文档.doc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 病史概述: 患者, 1 床余良云,男性,76 岁,退休,因发热、咳嗽、咳痰、神志障碍10 余天,再发加 重伴气促 4 天入院。入院体查:T38 ℃, P99 次 /分, R42 次 /分 Bp170/86mmHg,神志呈浅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 ,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双下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散在痰鸣音及极少量干性罗音,双下肢稍浮肿。骶尾部有一2×3cm2不明压疮,辅助资料:我院CT 示肺部改变,考虑肺部感染,胆囊结石,头颅CT 示皮层下动脉硬化型脑病,血气 示: PH 7.475 , Pco2 ,24.4mmHg P02 33mmHg HCO3 18mmol/l BE-5.8mmol/l,SO2 70%,血生化示:k+2.7mmol/l,Na+150mmol/l,BUN(尿素氮)18.1mmol/l,Cr(血肌酐)231.1mmol/l,GLU (血糖) 24.63mmol/l血常规: WBC 6.47×109/L、N(中性粒细胞)92.31% 、 L (淋巴细胞)3.62%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I 度房室传导阻滞,T 波异常,右房增大。 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 2、 2 型糖尿病 3、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组 4、脑梗塞后遗症期 5、低钾高钠血症 诊疗计划: 1 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气,痰培养+药敏等相关检查。 2应用哌拉西林抗感染,予以氨茶碱、地塞米松解痉平喘、盐酸溴已新化痰,沐舒坦雾化吸 入化痰,雷米替丁( 6 月 22 号停止)护胃于补液等对症处理。 3 告病危,监测生命体征Q1H ,记 2 4 小时出入量 4 胰岛素 6U 皮下注射于早、中、晚餐前,KCL20ml 注入 Q4 h. 4 予以留置胃管 (于 24 号拔出)尿管 5请心内科、神经内科会诊。 二病情简介: 6 月 21 日入院当天 :检查结果回报: WBC16.82g/L N 90.7% 、 L5.4% ,提示感染;血气分析示 PH 7.595 , Pco2 31.7mmHg P02 36mmHg HCO3-30.5mmol/l BE-8.9mmol/l , SO2 77.7% , 提示代谢性碱中毒、Ⅰ型呼吸衰竭;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示: TB (总胆红素)27.1mmol/l DB(直接胆红素)14umol/l稍偏高,考虑感染可能性大;电解质示 K+2.36mmol/l Na+153.9mmol/l提示低钾高钠血症;肾功能示 BUN17.1mmol/l Cr185umol/l提示肾功能不全,考虑糖尿病肾病可能性大;CRP ( C 反应蛋白) 22.21mg/ml, 提示感染,且疾病处于活动期。因无法进食,大小便失禁,予以留置导尿管胃 管,予以鼻饲补钾。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咳嗽有关 2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4潜在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与患者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咳嗽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意识改变,能咳出痰液 1)环境:维持合适的室温( 18-20 ℃)和湿度( 50 % -60 %)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 能,注意通风。 2) 饮食的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每天饮水1500ml以上,足够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肩部问题和二便问题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昏迷、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治疗原发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 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压疮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感觉功能障碍 (四)语言沟通障碍 (五)认知障碍 (六)肩关节半脱位 (七)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八)吸入性肺炎 (九)泌尿性感染 (十)跌倒的风险 (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 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进食和睡眠、大小便状况。 2.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4.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5.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平衡、协调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估。 6.是否有其它疾病,是否能正常训练,康复的效果。 七、干预措施 (一)体位和活动 1.急性期(软瘫期):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BrunnstromⅠ-Ⅱ期。早期康复介入以预防废用;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预防合并症和并发症。 (1)肢体摆放和体位转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患者掌握翻身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为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多主张偏瘫侧卧。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脚掌呈垂直,垫一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2)偏瘫肢体被动活动活动顺序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通过视觉反馈和治疗师言语刺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偏瘫侧肱骨应呈外旋位,即手掌向上(仰卧位),以防肩部软组织损伤产生肩痛。 (3)床上活动 ①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即巴氏(Bobath)握手 ②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呈偏瘫侧卧,双手叉握、伸肘、肩前屈90度,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足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向偏瘫侧转,同时健侧足踏在床面,用力使得骨盆和下肢转向偏瘫侧;向健侧翻身动作要领同前,只是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他人帮助。 ③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以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 ④早期坐位训练、坐位耐力训练、坐起训练及健侧肌力增强训练。 2.恢复早期(痉挛期):一般为病后2周至2-3个月左右,BrunnstromⅢ-Ⅳ期。这一期患侧肌张力开始增高,患者的主动性运动开始恢复。康复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肌张力、打破共同运动、进行分离运动训练,而肌力和速度训练暂不宜进行。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指导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立坐平衡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床、椅转移训练、行走训练;支具及辅助步行器的应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整容、移动、更衣、上厕所动作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3.恢复中、后期:在痉挛基本控制以后,BrunnstromⅣ期后,患者的分离运动逐步形成,偏瘫肢体的部分功能已开始恢复,但仍不能完成比较精细、协调的随意运动,康复的目的是进一步产生精细、协调、快速的随意运动,进行耐力、肌力训练、步态姿势纠正、更高水平的平衡功能训练、实用行走和阶梯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争取达到生活自理。预计不能恢复者,可考虑健侧上肢进行代偿性功能训练,自助具、辅助具及支装具也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能力。 4.后遗症期:一般在一年后(言语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需要一两年),特别对于上肢的康复有70%恢复不到可以实际使用的水平。指导患者坚持康复训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避免废用综合征及误用综合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