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

合集下载

腹腔镜诊疗常规及操作总结规范

腹腔镜诊疗常规及操作总结规范

腹腔镜诊断惯例与操作规范初级手术(成熟定型类)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1 )有症状的胆囊疾病(结石、息肉、胆囊炎等)2 )无症状但伴有糖尿病的胆囊疾病(结石直径大于 2cm 、陶瓷胆囊等)[禁忌证]1 )伴着急性重症胆管炎和/ 或急性重症胰腺炎2)伴有重度肝硬变、门脉高压症3)伴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阻碍4)伴有严重的腹腔内感染5)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阻碍难以耐受手术及麻醉6)初期和后期妊娠7)高度思疑的中后期胆囊癌[ 术前准备 ]除开腹胆囊术的惯例术前准备外,建议术前一日服用缓泻剂 (20% 甘露醇 250ml加1000ml水或番泻叶10~20 克冲饮) ,旨在清理全消化道内的积气及内容物,以便术中使用中压气腹 (10~12mmHg) ,并有益于裸露手术野及术后病人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

[ 麻醉方式、病人体位、仪器设置与手术人员站位]一般采纳气管内插管浑身麻醉,也可采纳连续硬膜外麻醉。

病人体位在造气腹时取平仰卧位,插入腹腔镜探查全腹后改为头高脚低的左倾体位。

监督器等仪器设施置于患者右肩水平,若有条件也可在左肩水平另放一台监督器。

术者与扶镜手站在患者左边,一助与器材护士站在患者右边。

[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造气腹并置入穿刺套管:脐上缘或脐下缘做一1cm 皮肤切口, Veress 气腹针惯例造气腹,使腹内压达到设定的 10~15mmHg 。

同一戳口插入 10mm 套管,插入腹腔镜探查全腹腔。

将病人体位摇至头高、右边高后,直视下置入剑突下 10mm 穿刺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右边肋缘下和腋前线上置入两枚 5mm 穿刺套管,引入5mm 抓钳。

2)牵引显现胆囊:探查胆囊四周,若有粘连,用电钩或弯分别钳接电钩边止血边予以分别。

而后分别向上外、下外牵引胆囊底和胆囊颈部。

3)解剖Calot 三角:先用电钩分别胆囊颈部前后叶的肝床系膜以松解 Calot 三角,再用可转杆弯分别钳接电凝,撕剥与点凝相联合紧靠胆囊颈部分别解剖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直至明确看到两者在胆囊壁上的管脉分别征。

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驸引流的疗效比较

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驸引流的疗效比较


临床 研 究 ・
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驸
葛永飚 阙 日升
管 引流的疗效比较
【 摘 要] 目 的 比较 腹 腔 镜 胆 总 管切 开探 查 术 ( L C B D E ) 胆 总 管一 期 缝 合 和T 管 引流 治疗 老 年 胆 总 管 结 石 合 并 2 型
糖尿病 ( T 2 D M) 患者 的 疗 效 。 方法 腹 腔 镜 下胆 总 管切 开探 查 + 纤 维胆 道 镜 取 石 治 疗 老 年 胆 总 管 结石 合 并T 2 D M患 者6 5 例, 其 中术后 采 用胆 总管 一 期 缝合 3 3 例 为A 组, 采 用T 管 引 流 术3 2 例 为B 组 。 比较 两 组 手 术 时 间 、 术 中 出血 量 、 术后 住 院 时 间、 补液量 、 住 院 费 用及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结 果 与 B 组比较 , A 组 手 术 时 间短 、 术后 住 院 时 间 短 、 补 液 量
少、 住院费用少、 发 热 时 间短 , 两 组 比较 差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t f 别: 2 . 1 3 、 2 . 6 1 、 3 . 7 8 、 3 . 2 9 、 3 . 0 2 . P 均 <0 . 0 5 ) ; A 组 并
发胆 漏、 胆 管狭窄 、 腹 腔感染、 结 石 残 余 和 胆 管 炎 的发 生 率 与 B 组 比较 , 差 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x 分别= 3 . 5 8 、 2 . 6 1 、 4 . 2 7 、 3 - 8 8 、 3 . 5 1 , P 均 >0 . 0 5 ) 。 结论 并T 2 D M患 者是 安 全 可 靠 的 。 『 关 键 词1 T 2 D M; 腹 腔 镜 胆 总 管切 开探 查术 ; 胆 总 管 一期 缝 合 与 术后 采 用T 管 引流 术 比较 , 胆 总 管探 查 术后 一 期 缝 合 对 于 老年 胆 总 管结 石 合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和开腹胆总管探查的临床对比研究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和开腹胆总管探查的临床对比研究
表 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 时间和出血量 比较 ( ) ±
探查 相 比 ,腹 腔镜 探查 更符 合微 创 的要求 ,因 而手术 效果 更 为理 想 。我 院应 用L B E 术治 疗胆 总 管结 石 ,并 与OC DE 术作 CD 技 B 技
了对 比,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注 :两组 比较 ,(e o 5 D > . ,② :. 0 O5 0
并 发 症 ,治 疗 组 腹 部 切 口愈 合 良好 ,但 有 2 出现 皮 下 气 肿 , 例 另 有 l 为 肩 部 酸 痛 ,并 发症 发生 率 为 1% ( /0);对 照 组 4 例 0 33
1 手术方法 :两组 患者 的麻 醉方 法为气管插管全 凭静脉麻 . 3 醉。对照组以右上腹直切 口将胆囊切除,在切开胆总管前壁后取 出结石并留置T 管引流胆汁 ,采用常规方法在右侧腹壁文 氏孑 位 L 置留一根乳胶管 ,术后2 周进行造影检查 ,如一切正常则可将T 管 拔除。治疗组在切除胆囊后 ,将胆总管前壁剪开 ,纤维胆道镜经
1 一 般资 料 :6 例为2 0 2 1年 在我 院治 疗 的患者 ,均经 B . 1 O 09— 0 0 超 或 C 检查 证 实为 胆 总管 结石 伴 扩 张 ,结石 直径 <08c T . m,<3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情况 比较 ( ± )
注 :两组 比较 ,( > . ,②尸 00 O0 5 <. 5
epoa o ,L B E在 临床 上得 到 越来 越 多 的应 用 ,与 开腹 x l tn C D ) ri
( < .5 P O );虽然治疗组住院费用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 0
学 意义 ( > .5 P O )。结果 见表 2 0 。
2 并 发 症 比 较 :两 组 均 未 发 生 脏 器 损 伤 、术 后 感 染 等 严 重 . 3

胆道硬镜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中的应用

胆道硬镜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中的应用
常规造气腹及 上腹部4点建立 腹壁 通道 ,其 中剑 突下通道要 比LC 略高并靠右侧 首先分离胆囊三角 ,分出胆囊管及胆囊 动脉,用线结 扎 ,保留胆 囊管 ,电刀断胆囊 动脉 ,此时 内镜钳钳夹胆囊底 把胆囊 向 上推 ,暴露 胆总管。明确胆总管后 ,电刀 电凝胆总管切 13表面血 管, 电切 打开胆总管 1 ̄1.5cm,剑突下通道放入 纤维胆道 镜或胆道硬镜 , 探查胆总管 下端 。胆道镜 下可 用网篮取石 ,胆道硬镜下可 以气压弹道 碎石 。通常使用胆道镜 向上探查左右肝 管,找到结石所在肝 内胆管 , 停 留斑马导 丝定位 ,退 出胆道 镜。经剑突 下通道沿斑马导 丝放入 16F 经皮 肾扩张管及其外鞘 ,通过胆总管进入肝 内胆管 ,停留外鞘 ,退出 扩张管。胆道硬镜进人鞘管 ,沿斑马导 丝把鞘管及胆道硬 镜向前推进 到结石所 在胆管开 口,用胆道 硬镜探查肝 内胆管 ,找 到结石 后用 气压
本组 患者 9l例 ,男性 48例 ,女性43例 ,年 龄45-68岁 ,平均53 岁。术前均经过CT或MRCP检查确诊胆总管结石合 并肝 内胆管结石 , 其中右肝结石21例 ,左肝结石4l例 ,左右 肝均有结石24例 ,5例未探 及 结石 。其中 ,仪器 采用Olpmpus及wolf腹腔镜 系列 ,Wol趿 Storz 25。腹 腔镜 ,Wolf ̄ 司胆 道硬镜 (8.5F/I1.5 F)及 取石钳 ,波士顿科 技 公司 斑马导 丝 ,波士 顿科 技公 司 的气囊 扩张 导管NEPHROMAX (7Fr Catheter Diameter,30Fr Inf lated Balloon O.D,pressures up to 17ATM) ,气压弹道碎石机 ,灌注泵。Olpmpus胆道镜CHF—P20。 1.2 手 术方 法

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上)

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上)

腹腔镜肝胆胰⼿术操作指南(上)世界⾸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肝胆胰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

与传统开腹⼿术相⽐,腹腔镜⼿术具有创伤更⼩、全⾝反应更轻、术中出⾎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发病率更低及美容效果更好等优势。

越来越多的以腹腔镜⼿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术操作。

肝胆胰外科是腹部外科中最复杂、创伤最⼤的外科区域,腹腔镜肝胆胰⼿术操作难度较⼤。

但经过20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对于有着丰富肝胆外科⼿术及腹腔镜⼿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来说,腹腔镜肝脏⼿术是安全、有效的。

⽬前国内外开展腹腔镜肝胆胰⼿术的难度、范围已基本处于同⼀发展⽔平,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国内开展腹腔镜肝胆胰⼿术的中⼼仍较少,地域间发展⽔平差异较⼤。

在微创观念⽇益深⼊⼈⼼的今天,⼤⼒发展、推⼴腹腔镜肝胆胰⼿术,造福更多的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原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组织国内部分肝胆胰外科专家于2016 年 12 ⽉制定《腹腔镜肝胆胰⼿术操作指南》。

2017 年 1 ⽉⾄ 2018 年12 ⽉,经多次讨论修定,形成本指南。

以期规范腹腔镜肝胆胰⼿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对开展腹腔镜肝胆胰⼿术的外科医师提供指导。

第⼀部分总论⼀、术前准备及⿇醉(⼀)患者⼀般状况评估1.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详细的体格检查;2.充分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既往腹部⼿术的情况;3.⼼、肺、肾等重要脏器评估;4.肝功能评估参照开腹⼿术。

(⼆)局部病灶的评估1. CT 或 MRI 增强扫描,明确病变位置及周围重要管道⾛⾏;2.恶性肿瘤,还需明确有⽆癌栓及肝外转移;3.半肝切除时术前,建议⾏ MRCP 检查,明确有⽆胆管变异。

(三)⿇醉⽅式常采⽤⽓管内插管全⾝⿇醉,也可采⽤全⾝⿇醉复合硬膜外⿇醉。

⼆、⼿术设备与器械1.设备:监视器、30°腹腔镜镜头、图像及视频存储设备、⾼流量⽓腹机、冲洗及吸引装置、腹腔镜超声设备等。

腹腔镜超声在确定肿瘤的具体边界及⾎管的详细解剖⽅⾯⾮常有价值。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护理对比分析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护理对比分析
心。
3 2组 护 理措 施 的 比较
24 早 期 活动 .
ln jr:aohs lgel c aim n oe tluuetea is ] u gi uyp t yi oia mehns sa dp tn a ftr rpe[. n p o i h J
【1F ra Mai , h i e a. cls a g n ngmet 2 ]ak sG, r nJMad t 1S o Y, a t t ya dma ae n re o i etdpnrai ers [ . r l fn ce a cet ncoiJ B S g,19 ,3 7 :3 - 3 f c s] J u 9 6 8 ( )9 0 9 3
将有关护理特点及其 与传统开 腹胆总管探 查术 的效 果对 比分
析 如下 。 1 一 般 资料
将 20 0 8年 5月 以来我 院实施 腹 腔镜胆 总管探 查术 的 1 6 例患者列为腹腔镜 组 , 随机抽取本 院同时期 内行传统 开腹 胆总
( 以下称腹腔镜 手术 ) 有一个初 步的认识 , 以取得 患者的配合 。
变化的临床意义f. J 山东医药 , 0 ,52 )6 5 】 2 54 (5 :4 . 0
【1 2 张圣道 , 0 雷若庆. 重症急性 胰腺炎 的诊治方案 及发展趋 势叫. 中华 肝胆外科杂志 。 0 ,o 4 : 1. 2 4 l ( )2 9 0
spii ct acet s ]A nS r,19 2 16 :0 - 1. e s a uepnrai [ . n ug 90,1 ( )7 8 7 6A sn i fJ
自 20 0 8年 5 以来 ,我 院实施腹 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1 例 , 月 6 现
痛苦大不大等。 此时 , 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需要有针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步骤共23页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步骤共23页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总管探
查手术步骤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腹腔镜胆管探查1273例报告

腹腔镜胆管探查1273例报告

Scn e l s o i lfC eg u C eg u Scu n60 1 ,C i eodPo e s t hnd , hn d , i a 10 7 hn p H pa o h a
【 bt c】 O j t e o u m re ic prne faa s p o m nbe ut x o tnMe os e A s at r be i T m a z cn ae eec ol r c i cm o i c e l ao. t d Rt cv s i d li l x i p o o c ld p ri h —
四川 医学 21 年 8 01 月第 3 2卷( 8 ) S ha ei lora, 1,o 2N . 第 期 i unM d a Ju t 0 1V1 ,o8 c c n 2 .3
・l 7 ・ 21
论 著
腹 腔 镜 胆 管 探 查 17 2 3例 报 告
田 先林 , 孙
r s e t e a ay i ci ia aa o 2 3 s mp e h c e e p r r d lp r s o i x lr t n o o o p ei n ss l c d t f 7 a l sw i h w r ef me a a o c p ce p o ai fc mmo i u t n o ri si — v l n l 1 o o n b l d c u t u e i n t
A 2 3 c s sr p r fl p r s o i o l o i u te p o a i n T A G n 1 7 a e e o to a o c p c c n l n b l d c x l r t . I N a g,C a n e o HEN A - ig,Y N i e g,e 1 T e npn I S— n n t . h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腹腔镜胆管探查术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病人已不是LC的禁忌证。

目前腹腔镜下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LCTD),LC术中用纤维胆道镜及取石网经胆囊管取出胆管结石(LCDE)。

第一节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一、LCTD的适应证LCTD的手术适应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些人认为LCTD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同样的适应证。

而较熟练掌握LCDE的医生则认为:只有在LCDE失败后才考虑行LCTD。

下列情况不适合于LCDE:①结石大于lcm超过4枚,或每一枚结石都需要碎石术。

②胆囊管过于弯曲、狭长或其开口位于胆总管前壁或胆总管远端有数枚大的结石。

如果术前ERCP检查证实胆道没有狭窄,不需进行胆肠吻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并且内镜下缝合胆总管又不致于造成胆总管狭窄,可以施行LCTD。

我国胆管结石的形成与胆道反复感染有关,多伴有胆管狭窄,所以,我们在选择病人时要考虑我国胆石症的特点。

作者建议,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行ERCP、MRICP或CT检查,排除胆管结石合并有胆管狭窄、胆管癌病例,同时明确胆结石的大小、数量,选择有LCTD 指证的胆石症病人。

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左右肝胆管结石,肝内小、少的胆管结石以及由胆总管结石所致的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等病例。

在开展LCTD的初期,有过胆道手术史的病人被列为LCTD的相对禁忌证。

近年来,笔者对5例曾有过开腹胆道手术史的病人进行了LCTD,均获得成功,发现此类病人肝下、胆总管附近均有程度不同的粘连,但是粘连都比较疏松,不难分开。

上述病人在明确胆总管扩张且有结石而无胆管狭窄的情况下,亦可行LCTD。

二、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三、LCTD方法步骤各套管针穿刺部位基本上同LC。

如果需要同时切除有病变的胆囊,则先解剖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在胆囊管的远端、胆囊动脉近端各夹2枚钛夹,电凝切断胆囊动脉,暂不切断胆囊管,然后逆行浆膜下切下胆囊。

助手按压胃或十二指肠,术者用无创伤抓钳提起胆总管前壁表面浆膜,用电剥离钩切开浆膜。

显露胆总管前壁lcm~2cm,经剑突下套管送入长穿刺针或用抓钳夹持7号针头穿刺胆总管。

抽出胆汁或拔出针头见胆汁流出证实胆总管后,取出穿刺针,在胆总管预切开处用电凝钩轻轻电凝胆总管前壁,目的防止或减少胆总管壁出血,放入胆总管切开刀,在十二指肠上方用尖刀片向上挑开胆总管,或左手抓钳提起胆总管前壁,右手用剪刀剪开。

从剑突下套管内经转换套管放人胆道镜,或从锁骨中线肋缘下套管放入胆道镜,助手用无创伤抓钳轻轻抓住胆道镜头部将其置人胆总管,通过胆道镜操作孔放入取石网取出结石。

小的结石连同胆道镜及取石网一并从套管中移出,取出的大结石放入预先置入腹腔的结石收集袋内(用手套制作的标本取出袋即在掌指关节处用7号丝线结扎并剪除远端)。

根据胆总管的粗细和胆道内是否有残留结石,选用适当型号的T形管,T形管短臂修剪成槽沟式,两端为尖斜面。

T形管长臂用丝线扎紧以防胆汁从T形管内流入腹腔或防止在剑突下套管转换器放T形管时从T形管内漏出C02气体。

把T形管放人胆总管时,术者左手持钳抓T形管长臂,右手持钳再夹T形管长、短臂结合部,先将T形管短臂上或下端放入胆管内,然后左手持钳再夹T形管长、短臂结合部,右手持钳将T形管短臂另一端放入胆管。

缝针用直或尖端稍弯且尾部带线的针,缝针与持针器在剑突下套管转换器内放入,缝线长度以8 cm~10 cm长最合适。

缝合胆总管时,左手持尖嘴钳提起胆管切缘,右手持针缝合。

打结方式同体外器械打结(第一个结为外科结以防打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结松开)。

T形管长臂可以从腋前线肋缘下或锁骨中线肋缘下套管针孔引出并固定于腹壁。

为了证实胆管缝合是否严密,可从T形管注入生理盐水,看T形管周围是否有渗出或放入一块小纱布于胆总管缝合处观察白纱布是否有黄染。

最后温氏孔处放腹腔引流管。

取出标本袋。

四、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时应注意的问题1.先切除胆囊还是先切开胆总管取石国内外学者做法不一。

作者主张先分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分别上钛夹,剪断胆囊动脉,逆行从肝脏上切下胆囊,暂不切断胆囊管。

其一是可以把胆囊向右上牵拉使胆囊三角及肝胆管暴露良好,其二是用胆囊管作牵引,分离胆总管表面浆膜或切开胆总管。

Phillips和Ferzli主张先切除胆囊或胆囊底部留下2cm~3cm 不分离,在该处缝合一针并与前腹壁固定作牵引以便显露肝下视野,有利于解剖胆总管。

2.电凝切开胆总管表面浆膜时,要注意是否有变异的胆囊动脉、肝右动脉跨过胆总管,避免损伤出血。

在穿刺或直的刀片切开胆总管时,用力要适当、轻柔,否则可刺透或切透胆总管,损伤其后方的门静脉。

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切开胆总管时可使用弯刀片钩开胆总管或用直尖刀片向上挑开胆总管。

Ferzli在切开胆总管之前,先在胆总管两侧分别缝合一针固定于肝圆韧带和未切下的胆囊底部作牵引,然后从剑下套管针内放入微型剪刀在两根线问切开胆总管,虽然操作较复杂,但切开胆总管较容易,且不易造成副损伤。

胆总管切缘小的出血可用电凝止血或小纱布压迫止血。

3.取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应根据胆总管结石的大小、多少、部位及医院条件而定。

在胆总管切开处的结石可用三爪钳直接取出或用无创伤拔棒从胆总管上、下端挤出。

胆总管上、下端结石在x线透视下可插入气囊导管拖出,也可用取石网取出。

有胆道镜的医院可从剑突下套管针内经转换套管放入胆道镜,通过胆道镜操作孔放入取石网取出结石,结石较大嵌顿不易取出时,可用液电碎石或超声碎石。

随着免气腹装置的应用,亦可以用普通取石钳取石。

但要强调术中胆管造影,降低残石率。

4.T形管的放置和胆总管缝合难度较大,是LCTD中最关键的一步。

需要精湛的缝合技术和极大的耐心。

T形管的选择要根据胆总管的直径而定,T形管的短臂长短要适宜,短臂过长向胆总管内不易置入;短臂过短,T形管易从胆总管内脱出。

在缝合胆总管时,Hunter 建议把腹腔镜换到剑突下,缝合操作孔在脐下,缝合较为容易。

五、LCTD的并发症LCTD的并发症是指不包括胆囊切除而导致的并发症。

主要有:①出血:在解剖胆总管时损伤了异位的胆囊动脉、肝右动脉、肝动脉及静脉所致。

因此,术中应仔细解剖分离,避免大束的组织切断,防止误伤血管出血。

②胆管狭窄:胆管壁缝合过多易造成胆管狭窄。

Hunter建议对直径小于5mm的胆总管不要切开取石,否则,容易导致胆管狭窄。

③胆管残余结石:由于胆总管切开后胆道冲水不能使胆道保持一定的压力,胆管充盈不充分,胆道镜检查和取石均为困难,另外,肝内多发结石或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不允许术中长时间操作,所以术后胆道残石很难避免。

只要术中放置粗的 T形管,术后经T形管窦道完全可以治愈。

④胆瘘:主要是胆总管缝合不严密所致。

缝合完毕,从T形管长臂内加压注水是检查胆管缝合是否满意的有效方法。

⑤腹腔残留结石碎片致腹腔感染:细沙样结石,经生理盐水冲洗后流入腹腔不易取出,容易引起腹腔感染,所以术者应尽可能的取出落人腹腔的较大结石,减少术后因结石引起的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

⑥误伤内脏:笔者所在医院发生了1例严重并发症即十二指肠损伤。

其原因是助手第一次参加腹腔镜手术,用抓钳按压十二指肠时用力过猛致十二指肠穿孔。

教训非常深刻,笔者认为初学者参加腹腔镜手术之前必须学习腹腔镜并发症及预防等有关理论,提高他们对腹腔镜并发症的认识,使他们有目的地防止并发症。

另外,让助手夹持纱布按压胃十二指肠是预防胃十二指肠损伤的有效办法。

⑦T形管引流出钛夹:该并发症实属罕见,国内未见报道。

分析其原因作者认为与以下有关:夹闭胆囊管或胆囊动脉的钛夹脱落,该钛夹参与了T形管窦道的形成,拔出T形管后钛夹进入了窦道,再置T形管时钛夹从T形管内引出;脱落的钛夹刺穿了胆管进入了胆道;脱落的钛夹从胆囊管内游走进入胆总管。

⑧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同LC。

(胡三元) 第二节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尽管壶腹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对胆总管结石的清除率约达90%,然而它还存在1%的手术死亡率和8%的并发症,且有5%~l0%的患者因EST失败而需再次手术。

所以EST治疗胆总管结石主要适用于老人或有高危因素而不能耐受手术者。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经验积累和器械改进,国外学者自1991年始先后进行了LC中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探查术(LCDE)的探索,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LCDE的局限性和适应证LCDE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①胆囊管的解剖情况。

理想的胆囊管应该是短、直、扩张以及胆囊管从侧面进入胆总管。

但是,临床所见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侧面进入胆总管者不足20%,41%的胆囊管是从胆总管后壁进入胆总管,以螺旋形式进入胆总管者占35%,还有7%的胆囊管先与胆总管并行一段再进入胆总管。

Heister抵抗瓣亦可起阻挡作用。

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多数是以锐角的形式进入的。

②胆总管结石部位和大小。

0.6cm~0.8cm胆总管结石或充满型结石,行LCDE是困难的;对超过3枚~4枚的多发性或倾向于充满型结石,逐一取出亦很困难。

对胆囊管以上的肝总管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经胆囊管取石比胆总管结石的取出更难。

由于受以上因素的影响,LCDE的主要适应证局限于结石位于胆总管内,少于4枚,直径<lcm并无嵌顿的病人。

二、LCDE的操作要点首先在腹腔镜下解剖出胆囊管,然后在距胆总管约0.8cm处的胆囊管前壁切一小口,把1根导丝通过1根血管造影导管插入胆囊管,当导丝进入胆总管甚至十二指肠后,即拔除血管造影导管。

把输尿管镜或纤维胆道镜的器械腔道套在导丝上,沿着导丝将输尿管镜或纤维胆道镜推入胆总管内。

输尿管镜或纤维胆道镜接上冲洗液和电视摄像镜头,画面可在同一监视器内(画中画),或另接一监视器观察。

首先观察胆总管内有无病理改变和结石,如果发现结石就用取石网取出,取出的结石应放入结石收集袋内。

经反复取石并证明胆总管内无残留结石后,再将取石袋取出。

如果胆囊管细,输尿管镜或纤维胆道镜不能自然插入,则应先行胆囊管扩张,扩张后再用输尿管镜或纤维胆道镜取石。

其具体操作过程为:当完成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后,若发现胆囊管的切口远离胆总管,需进一步分离胆囊管并重新在距胆总管的适当部位做一切口,先把1根0.035 mm的前端松软的导丝放在一个7号或8号气囊扩张导管内,经右上腹锁骨中线上的5 mm套管插入腹腔。

气囊扩张导管先放在胆囊管的开口处,将导丝推人胆总管内,推人时应当没有阻力。

在x线监视下确认导丝已进入胆总管后,便可推入气囊扩张导管。

气囊导管的恰当位置应该是一部分气囊仍在胆囊管的开口处可见到。

摆好气囊的位置后,便可慢慢充气。

充气期问应注意充气的阻力感觉,气压表显示的压力一般不应超过10个大气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