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年第期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文/曹彦春

n dust r y I 中国汽车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热点。但目前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汽车产业集群现状、六大集群的主要特征、各集群优劣势的对比以及市场表现等。对于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向,很少涉及。本文主要从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入手,综合分析各集群的发展现状,并对各个集群的未来走势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

北京鸿锐新思行业顾问认为,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和其他国家略有不同。

首先,集群化发展的开始时间不同。由于汽车工业产业链长、要求的配套设施繁多等特点,我国汽车工业从起步开始就有了集群的影子。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第一个汽车城长春的悄然崛起。如今的东北汽车工业集群正是在一汽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而中部地区工业园区也是在东风汽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可以说从一开始布局,我国汽车工业就有意无意的走了集群化发展的道路。这和国外略有不同,日、美等国汽车工业都是从小而散的布局逐步发展为产业集群。

其次,形成的主导力量不同。美国的底特律也好,日本的爱知县也罢,他们都是在汽车产业有了一定根基的情况下,车企出于对规模效益的追求,主动聚集而成。在这

个过程中,市场起了更大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多是辅助性的。而我国汽车工业集群的发展几乎是在政府的规划下完成的。目前形成的这六大集群的支柱企业都是大型国有企业。他们当初的设立大多数是由政府主导和支持。另外,各个大集群中,为整车配套的零部件产业集群也多是由政府规划的工业园区发展而来。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尽管和国际上通行的轨迹有所差异,但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也已经初步显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在上南合并之后,上汽成为国内第一大车企,一汽、东风紧随其后,这三家被称为国内汽车三大集团。由这三大集团带领的长三角、东北、中部地区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00万辆,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西南、京津、珠三角三地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是长安、北汽和广汽。

来自北京鸿锐新思的数据显示,2008年,六大集群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4%,产量也占到了总量的90%以上。在六大集群中,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市场占有率最高。分别为22%、21.5%、21%。并且这一数值与2003年相比有了较大提高,这说明我国

工业的集群化步伐仍在继续。以单

1020094

年第期《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个集群而言,一汽集团所在的东北地区汽车产销量位居六大集群之首,产销超过200万辆,中部地区有东风、奇瑞、江淮等车企作支撑,产销量仅次于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产销量最低。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集群效果最佳、最具竞争力的是长三角地区,而西南地区发展汽车产业的劣势较多,并且在竞争力的对比中多项得分偏低,其综合竞争力最弱。从发展前景来看,东风汽车、奇瑞、江淮汽车所支撑的中部地区发展潜力最大,而一汽集团所在的东北地区发展潜力较小。

从G D P 来看,2008年西南地区为1.46万亿,而其他地区都在2万亿以上,长三角地区更是达到5.7万亿。另外,西南地区的人均G D P 也已1.34万元位居最后一名,而第一名长三角已经接近4万元。从地域和劳动力资源来看,西南地区潜在劳动力和潜在市场容量以及地域发展空间都要远小于其他地区。

六大产业集群地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如果汽车产业集群出现变动,将首先从中部、长三角、西南地区开始,其他三个地区将相对稳定。

长三角、中部地区:首先,中部地区的整合将率先展开。从企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预计未来大安汽的组建将成为可能。而上汽要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型车企,必须走出狭小的长三角地区,这样它的触角将从长三角伸展到安徽省。随着上汽、大安汽联系的紧密,未来长三角地区和中部地区汽车工业集群带的划分界限将逐渐模糊,甚至有消失的可能。届时,整个中部地区将形成西起湖北武汉东至上海的沿长江汽车工业带,进而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地。

珠三角地区:广汽走出珠三角的第一步是从其重组湖南长丰开始。大广汽的发展,意味着珠三角汽车工业带的悄然扩张。广汽走出珠三角的出路并非只有湖南、江西

这些拥有整车企业的省份,其兄弟地区广西也将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广西虽然未被划入珠三角汽车工业圈,但是广西有大量的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广汽完全可以通过收购、重组、异地建厂的方式与广西零部件企业进行合作,扩张产品线,大力开发商用车市场,使珠三角汽车工业带发展成为泛东南的汽车工业带。当然,珠三角内部的整合也十分必要。广汽和东南汽车的重组绯闻由来已久,只是刚刚重组完长丰的广汽短时间内定不会对东南有所动作。但从提高地区集群规模的角度考虑,广汽东南有必要好好谈一谈。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有着深厚的汽车工业底蕴,虽然发展潜力不大,但是他们仍将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区而长期存在。东北地区要做的就是发挥既有优势,革除不合理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法,将车企打造成为现代化企业。

京津地区:从城市定位来看,北京或许并不是一个适合汽车工业发展的地区,但是考虑到汽车产业的经济效益、考虑到城市功能的完善,汽车产业在京津地区布局还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京津地区本地乘用车市场潜力较大,而其周边

的河北、山西、内蒙等地对商用车有旺盛的需求,这也为京津地区的汽车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京津地区也将和东北一样,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汽车工业区而长期存在。

西南地区:从各地区综合实力对比来看,西南地区综合竞争力较弱,发展潜力也较小。当地更为适合摩托车、各种低速车、工程机械等工业的发展。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当地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反倒是技术研发等工作较为适宜。这样,西南地区的车企可以通过兼并收购、产地外迁等方式走出西南,而将设计、研发等环节留在当地,实现全国布局以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样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照顾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当然,这些发展趋势更多的是从有利企业发展、有利行业进步的角度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的影响。事实上,政府在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在汽车产业集群化进一步深入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只有政企一起努力,中国汽车工业才能更快更好的

成长。

2009411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2011.04.19) .zhubiaoti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8pt; line-height: 23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center} .fubiaoti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20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center} .zhengwe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0%; font-family: 宋体} a.zhengwen:visited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link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active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hover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摘要] 我国与国外成熟汽车产业集群相比,在数量、产品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上都存在许多差距。由于世贸组织要求开放市场的时间早已达到,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只能在缺乏保护的情况下与国外汽车企业进行平等竞争,这就要求集群企业在市场的调节下进一步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组成结构和资源配置。 (中经评论·北京)汽车产业产业链长,关联效应大,进入壁垒高,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汽车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 一、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布状况 (一)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地处由上海、江苏、浙江省市组成的长三角经济区内。长三角汽车产业是我国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三角经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上海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和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五十多家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和全国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轿车零部件工业基地;浙江拥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和中小零部件生产企业;江苏省有南京菲亚特、春兰汽车、上汽仪征、扬州亚星,又有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亚。这一地区已形成了密集的汽车工业基地,而且正在打造一条长江三角洲汽车零部件产业长廊。 (二)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以广州为中心,正在建设黄埔、花都和南沙开发区三大汽车生产基地。随着日本本田、日产、丰田等汽车集团的先后入驻广州,带动众多零部件配套企业相继进入,目前基本形成与各地区位内整车制造厂较固定的配套关系,日趋规模化的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一、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及汽车需求增长的国际格局 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二是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形成了“6+3”的格局,9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上。汽车企业在全球的大规模重组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从汽车产销量的地理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市场疲软,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形势看好。在亚洲,韩国、泰国和中国等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亮点。据预测,从2002年到201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增加1100万辆,亚太地区将新增7百万辆以上,占到65%,而其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变化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2002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辆,比2001年同期增长38.49%,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2001年同期增涨37.1%,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由于企业进入和竞争激烈,销量前3位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占总销量的53.4%,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6.8个百分点;其他各类汽车的生产集中度总体来讲较之2001年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4大集团汽车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 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是促使汽车价格持续下降,最终达到合理价位;二是竞争领域不断扩展,不仅包括产品价格、质量、性能,而且涉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市场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三是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将成为竞争焦点。通过充分而有效的竞争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并将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空间、投资机会与盈利前景预测 未来时期随着影响中国汽车需求市场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在全球同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对未来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今后10年—15年中国将成长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推动了国内汽车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预计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依托跨国公司迅速扩张,将进一步加速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剧烈变化,投资并购机会将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高于国际水平,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这极可能降低行业利润率,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成本、费用也有较大下降空间,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可能保持,甚至有可能提高。国家进一步降低一些税费,将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提供降价空间,如果产销规模能随降价得到有效扩大,规模效应将发挥出来,会使行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同时,零部件进口关税的下降,将使一些厂家进口成本有所下降,对采用进口部件较多的中高档产品影响更加明显。我国汽车行业中的轿车工业发展最为迅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

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汽车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近年来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榜首,汽车产业也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国内汽车产业集群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形成了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对于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更是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总结归纳了国内外比较典型的汽车集群研究成果,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汽车工业。 一、国外汽车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自从上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关注汽车产业集群,他们对世界三大成型的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研究了汽车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机理、如何提高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完善汽车产业集群内部结构,但对于汽车产业集群产生原因、发展动力以及不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集群研究较少。 Dowel(1999)研究指出田纳西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问题,并且详尽地叙述了如何克服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竞争优势,作者使用投入产出法和地点系数法研究汽车产业集群,并且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解决如何提高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Matthew(1999)则在Dowel的基础上系统地叙述了提高田纳西区汽车工业的方法,主要包括:政府成立汽车产业领导小组、发展汽车服务业、建立集群与其他交通部门的广泛联系、人力资本的开发、税收的合理利用等。 Nel,Makuwaza(2001)以南非为样本,研究了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产生的正、反两种因素,并进一步论述政府应该制订相应政策以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效率等。同时提醒政府应对南非可能出现汽车产业集群城市给予高度关注。 Szilasi,Kalseu(2003)研究了匈牙利的汽车产业集群(PANAO,从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集群的结构、集群发展目标以及集群对地方经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地总体简况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 一是成长为最具规模地产业之一.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汽车产辆不足15万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地比重微不足道.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07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地3.6%.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汽车市场萧条地形势下,我国汽车工业一举突破产销千万辆大关,跃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车工业全力消除世界经济低迷带来地影响,赢得了稳步回升和两位数地产销增速,以1900万辆地业绩占据了世界汽车产销份额地25%.今年将有望突破产销2000万辆,保持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短短十多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了近10倍,成为最具成长性地产业.据统计,在1978年至2018年世界汽车产量增量中,中国汽车工业地贡献率达到46%,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地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地格局. 二是确立了支柱产业地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仅为0.59%左右,2018年行业总产值达到5.3万亿,工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利润总额4203亿元,GDP占比达到1.56%.利税总额2535亿元,占国家税收总额比重达到13%以上.出口额744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额比例为3.63%.汽车工业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比重约为10%.汽车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1.3%.汽车关联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到8.7%.连年地产销增长、高比例地税收以及巨大地就业和消费市场地拉动,稳固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支柱产业地位. 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地产业体系.经过多年地调整发展,汽车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小散差地局面得到初步改观,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排位前十名企业地销量总和在行业占比已达88%以上.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全国六大产业集群占据了全国汽车市场主要份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全行业地80%左右.乘用车所占比例提升至78%左右,其中小排量乘用车比例高达65%以上,自主品牌保持了主导地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地自主研发体系基本形成,具备了一定地基础研究、平台开发和各类商品车开发能力,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并具有了较完备地设计、实验等条件.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零部件配套、汽车后市场开发等基本形成体系,相关服务业等占汽车产业链比重已近20%. 四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地协同发展.汽车工业上下游共涉及100多个产业.汽车产业地发展及产品性能地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国家相关重要基础产业和高技术含量产业进步和产业规模化发展.201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在机械工业中地占比分别达到28.79%、34.31%、39.14%,成为机械工业地重要支撑.其中机床行业40%、铸件产量25%地市场来自汽车工业. 汽车对上下游产业如钢铁、石化工业等带动作用明显,与电子、金融、橡胶、纺织等产业发展地关联度越来越紧密.据统计,机械行业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分析

四、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分析 4.1中国汽车制造业分布格局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同时,中国还有一些地区也正在逐渐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六大集群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4%,产量也占到了总量的90%以上。在六大集群中,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市场占有率最高,分别为22%、21.5%、21%,并且这一数值与2003年相比有了较大提高,这说明我国工业的集群化步伐仍在继续。从单个集群而言,一汽集团所在的东北地区汽车产销量位居六大集群之首,产销超过200万辆,中部地区有东风、奇瑞、江淮等车企作支撑,产销量仅次于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产销量最低。 4.2中国汽车制造业集群优势 国际上和中国的经验证明,汽车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资本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产业集群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资源共享、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发展汽车工业,必须以开放、合作的心态进行发展,闭门造车是不会形成规模效应的。 形成产业集群,可以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享受到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各种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可以把主要力量集中到自己竞争力最强或附加值最高的核心业务或价值链核心的环节上。这样,同行业的一些企业聚集在一起,必然

会向业务做专、做精的方向发展,求得生存和发展壮大。 随着同类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大量扎堆存在和产业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政府部门逐步发现这种集群现象及其好处,从而开始向集群大规模投资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提供相关服务和优惠条件,生产企业可以共享专门化的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外部性,企业生产成本出现快速下降。 4.3中国汽车制造业集群缺陷 中国汽车制造业集群缺陷集中体现为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地域性太强。我国汽车工业山头林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并把公有制汽车制造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严格限制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产业。各省、市内都有或多或少的地方利益保护意识,使得国内巨大的市场被分割成若干规模较小的区域市场。这种体制使得我国整个汽车生产企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难以在巨大市场内细化市场而成为专业性更强的厂商,只能以需求雷同的产品适应本区域的市场。这种地区间封锁和政府主导型的投资行为极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摘要:从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市场认为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而且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面对日新月异、动态变化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以保证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汽车产业WTO 节能环保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正文: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现状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从两个角度来说,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宏观上,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外的厂商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使得竞争进一步激烈;微观上,企业面临不得不降价的处境,处在亏损的边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就一直在下调,这是履行WTO的义务,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鼓励竞争,优化中国市场。在2004年底,中国的加权平均关税水平下调到了8.9。2006年7月1日,我国汽车进口关税下调到25。这都是为了履行WTO的义务。同时,中国早在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近百家汽车企业的混乱局面,所以国家降低关税,就会下降国外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使得其更具竞争力,从而使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内企业的售价就会相对较高,使得其不得不退出市场,达到优化市场的效果。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了中国,搞起了合资,本质上就是以技术换市场。这里面有大众,标致,丰田,奔驰,宝马等公司。根据2000年的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中97属于合资企业,而20多家国内企业仅仅占到了3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中国的汽车企业就是在夹缝中生存。 在2004年11月22日,东风标致实施降价补偿的销售策略,引起了中国汽车行业的轩然大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之激烈。好多的厂商也都不得不推出降价的策略,这无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幸。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汽车的亏损面达到了16之多。 除此之外,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先后推出了关税下调预期,取消进口配额、实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口车自动许可登记办法,整车特征办法,落地征税政策,允许外商进入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等政策,这无疑对于中国的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 实现国内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尽管在兼并、重组的方式上,汽车产业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在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兼并、重组这一点上看法一致,普遍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在进入WTO之际,利用过渡保护期尽快统筹规划,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兼并重组。兼并重组中要坚持以下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与世界跨国汽车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加强规模经济;·有利于汽车产业内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的合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及统计标准 1.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4.1 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1.4.2 行业融资租赁渗透情况 1.5 天车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1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1.5.2 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1.5.3 行业热门技术发展分析 第2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上游市场分析 2.1 钢材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1.1 钢材行业供需分析 (1)钢材产量分析 (2)减速机产销规模分析 (3)减速机产销衔接分析 2.2.2 减速机行业竞争分析 2.2.3 减速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2.2.4 减速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3 电动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 3.1 电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1)电动机产量分析 (2)电动机销售规模分析 (3)电动机产销衔接分析 3.2.1 天车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3.2.2 天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2.3 天车制造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3.2.4 天车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2.5 天车制造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3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3.1 行业主要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3.3.2 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4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3. 4.1 天车制造行业整体供给情况分析 3.5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进出口分析 3.5.1 天车制造行业出口分析 (1)行业出口整体情况 (2)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3.5.2 天车制造行业进口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中国汽车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李显君2011.5.16 无论从单一年度还是历史年度记录上,中国都成为汽车产销第一规模大国,却难以进入汽车强国的行列。本期和下期我们将刊发清华大学李显君教授的专论,分别论述“为何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以及“怎样才能做到大而强”的问题,以拓展视野、加深认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借鉴。 自2001年,我国汽车产业开始起飞,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6%,被称为“井喷”。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真正成为汽车产销第一规模大国。然而,从汽车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上看,我国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这种现象即为“规模竞争力”和“规模创新力”悖论,或统称为“创新竞争悖论”,通俗地讲就是“大而不强”。一、什么是大而不强? 所谓“大”,是指规模上的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以整车物理量为统计指标的规模,即“物理规模”;另一个是以生产总值或销售收入等价值为统计指标的规模,即“价值规模”。显然,就价值规模而言,我国汽车产业并不是最大的。 什么是“不强”?关于这一点,分歧很大。主流意见是,我国汽车产业不强只是体现在缺乏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上。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会对我国汽车产业建立国际竞争优势产生很大危害。因为任何国家任何产业的发展绝不仅仅靠技术,技术只是产业发展诸多系统要素中的一个。如果“只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观点被认同,那么我们的政府和汽车企业会将产业变强的努力仅仅放在技术上。 事实上,缺乏核心管理同样是中国汽车产业不强的最重要表现之一。笔者认为,缺乏核心管理比缺乏核心技术更严重,因为技术可以购买和引进,但管理不能。成功的管理不能够成功移植,必须通过企业自身的实践不断总结、积累和升华。 二、正确理解“不强”的含义 如何正确理解我国汽车产业的“不强”?笔者认为,必须从企业竞争力角度才能做出系统判断,因为企业是构成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系统方案。企业竞争力包括两个方面:直接竞争力和间接竞争力。直接竞争力是市场上直接表现的竞争力,包括市场占有率、质量、成本、品牌和服务。间接竞争力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企业家、创新、整合能力、政府等,它决定直接竞争力。 除了技术和管理不强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在竞争力的多个方面表现为不强,最直接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没有创造出世界级品牌。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全球产销量第一了,但它没有培育和创造出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自产业革命以来,除了中国汽车产业,还没有一个国家制造业的物理规模全球第一而没有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没有自己品牌的产业,规模再大也不能说有竞争力。 第二,市场占有率低。目前只有三个国家汽车年产量破千万辆,美国是在1965年,日本是在1980年,我国是在2009年。1965年,美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45.4%,出口率20%,自主品牌占国内汽车总产量的92%。1980年,日本的这三个数据依次为28.3%、53.9%和98%。而2009年,中国这三个数据分别是21%、2.3%和45.6%。从这个角度说,我国竞争力是不能与美、日两国当年相比的。 第三,成本及价格无优势。我国劳动力成本很低,但为什么许多汽车的价格比发达国家高?因为三个重要因素决定产品的成本:技术、管理和社会成本。由于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因此在核心零部件上国外企业对我们高定价;由于我们缺乏核心管理,使得我们企业的运作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企业;一个国家社会成本不合理,该国企业成本难以有竞争力,因为社会成本最终要分摊到每个企业的每个产品之中。 三、对大而不强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大而不强?在过去5年,笔者基于演化论和系统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大而不强”现象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主要结论可简要概括为如下六个方面: 1.战略定位不当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学号:114305244 姓名:徐超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资料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 汽车工业协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共同主办的 “200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将于9月8日在天津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的年度主题为“环保?节能?绿色制造”。以此论坛为契机,《世界汽车》记者有幸分别采访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针对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三人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绿色制造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 赵航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L、主任 生于1955年7月,1982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1982年至1987年在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任教员;1987年至1999 年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历任科长、检测所所长、中心常 务副主任、中心党委书记;2000年6月至今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环保?节能?绿色制造”是200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的年度主题,“绿色制造”首次被提出,在您看来什么是绿色制造? 我个人认为,绿色制造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汽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如何缓解能源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倡导汽车绿色和谐消费,引导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这些关系汽车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逐渐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绿色制造是广义的,从制造过程、材料、工艺等方面都应是绿色的、环保的。现在中国是开足马力生产汽车,再过十年,就要开足马力回收汽车。汽车在进“火葬场”之前要提取出可利用、可回收的东西。比如汽车仪表板,现在所用的铸塑、发泡塑料制品等均是不可降解的,直接进行“火葬” 会导致空气污染,塑料燃烧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整个环境来说是严重破坏。从现在开始,汽车生产厂家就应从车辆的选材上,考虑其可回收再利用或可降解。 环保是为了构造一个人类可居住的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无论从何种理由出发都要尽虽做到节能环保。汽车的 节能环保主要是做到使用过程中尽可能节省燃料。中国参加 了《京都议定书》,CO2减排作为其中一项,就是要求CO2 排放总虽减下来。节能跟排放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是统一的目标,但是解决起来可能是矛盾的。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中国汽车产业将会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概况 ?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5 和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论中国汽车工业与汽车的重要性

论中国汽车工业及汽车的重要性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汽车工业也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开始起步以来,经过6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汽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汽车工业作为市场链中的终端产业,对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猛,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使我国汽车产业面临重组和整合压力,企业利润不断下降。这就迫使汽车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存在的问题,才能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关键词:汽车工业重要性发展历程发展问题发展方向 - - .考试资料.

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1、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1)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 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2)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3)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4)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 - - .考试资料.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单从汽车零部件市场而言,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业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产业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如何尽快缩小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汽车零部件工业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我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让我们从汽车零部件大国转变到汽车零部件强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发展势在必行。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量出现了罕见的高增长。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黄金增长期。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许多地区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如今,国家把发展产业集群写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国各地兴起一股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热潮。显而易见,产业集群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汽车零部件业正在步入产业集群时代。 单从汽车零部件市场而言,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业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产业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如何尽快缩小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汽车零部件工业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我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让我们从汽车零部件大国转变到汽车零部件强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发展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江苏昆山、广东东莞、安徽芜湖、吉林长春、山东青岛、京津冀等多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有专家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逐渐成为区域经济非常重要的增长点。美国的底特律、日本丰田汽车城、比利时弗兰德斯地区,都是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众多零部件企业的集聚,为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盾。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地方政府对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但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现状不容乐观。 1.“集而不群”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大多数在建或已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都处在低端发展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即所谓的“集而不群”。集群内企业之间产业联系不多,同行企业之间协作意识不强,集群内很多企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汽车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内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在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所占的比例不到1%,中型企业所占比例不足14%,另外我们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绝大部分只能在低端产品上占有一席之地。零部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差,品牌意识不足,产品性价比低。 2.外资主导。近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都占过半比例。目前

2018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 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 和13.7% ,高于上年同期11.5 和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收入水平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2016 年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84 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46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达6,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 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越发明显。以SUV 为例,我国SUV 销量由2007 年35.74 万辆增长至2016 年893.53 万辆,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00%(数据来源:广发证券《汽车工业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