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常用数据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地质常用数据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地质常用数据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目录

一、矿体厚度变化系数 (2)

二、矿体品位变化系数 (3)

三、含矿系数 (3)

四、几种主要矿种储量规模参考表 (4)

五、不同岩石的粒度划分对比表 (5)

六、 (5)

一、矿体厚度变化系数

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通常分为四级:

1、形态简单:常为规则的层状、脉状矿体;

2、形态较简单:常为较规则的层状、似层状、脉状、透镜状矿体;

3、形态较复杂:为不规则的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或较规则的柱状矿体;

4、形态复杂:为极不规则的小脉状、小透镜状和小扁豆体,不规则的柱状、囊状、巢状矿体。

矿体厚度变化系数计算公式:

M

m Vm δ=×100%

()()()1

212

22--++-+-=

n M mn m m M m m δ

δm ——厚度均方差 M ——矿体平均厚度

M1、m2、m3…….mn —各不同地段测点矿体厚度 n —参加计算矿体厚度测点数

厚度变化系数是研究矿体形态变化的量化参数。根据上述公式,用数理统计计算出来的矿体厚度变化系数,对矿体稳定程度可分为四级: 变化很小的(稳定的):Vm=5~50% 变化中等的(较稳定的):Vm=30~80% 变化很大的(不稳定的):Vm=50~100% 变化特大的(很不稳定的):Vm=80~100%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及有关部委颁发的各类矿产《地质勘探规范》对主要矿产规定了矿体稳定性划分指标:

二、矿体品位变化系数

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计算公式:

C

Sc Vc =×100%

()()()1

1

212

222-∑--++-+-=

n x n c cn c c c c Sc 或写成

Sc ——品位均方差 C ——矿体平均品位

c1、c2、c3…….cn —各不同地段测点矿体品位 n —参加计算矿体品位测点数

根据矿石品位变化系数,按有用组份分布的均匀程度一般将矿床分为以下五类: 很均匀:Vc <20% 均匀的:Vc=20~40% 不均匀的:Vc=40~100% 很不均匀的:Vc=100~150% 极不均匀的:Vc >150%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及有关部委颁发的各类矿产《地质勘探规范》对主要矿产矿石的有用组分矿化均匀程度进行具体划分:

部分主要矿产矿石矿化均匀程度划分

三、含矿系数

含矿系数是指矿体中工业矿石所占的比例。一般多用根据剖面上工业矿石所占矿体的面积比例来表示;或根据某些工程中工业矿石的长度所占矿体的长度之比来确定。

含矿系数计算公式:S

Sm L Lm A 或

式中:A ——含矿系数

Lm ——为有工业价值矿石所占的长度 L ——为整个矿体的总长度

S m ——为有工业价值矿石所占的面积 S ——为整个矿体的总面积

四、几种主要矿种储量规模参考表

五、不同岩石的粒度划分对比表

六、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重叠后,图形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2、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对称轴的条数)=度,可以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长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2=180(度) 正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4=90(度) 等腰三角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 等边(正)三角形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120(度),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60=1(度) 半圆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4、我们学过的图形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它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曲面曲率计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研究生专业课程报告 题目:曲面曲率直接计算方法的比较 学院:信息学院 课程名称:三维可视化技术 任课教师:刘晓宁 姓名:朱丽品 学号:201520973 西北大学研究生处制

曲面曲率直接计算方法的比较 1、摘要 曲面曲率的计算是图形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曲面的一阶微分量是指曲面的切平面方向和法向量,二阶微分量是指曲面的曲率等有关量.它们作为重要的曲面信息度量指标, 在计算机图形学, 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文对曲面上主曲率的2种直接估算方法(网格直接计算法和点云直接计算法)进行了论述, 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实验, 并给出了其在颅像重合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曲面曲率、主曲率、点云、三角网格 2、引言 传统的曲面是连续形式的参数曲面和隐式曲面, 其微分量的计算已经有了较完备的方法.随着激光测距扫描等三维数据采样技术和硬件设备的长足进步, 以及图形工业对任意拓扑结构光滑曲面造型的需求日益迫切, 离散形式的曲面———细分曲面、网格曲面和点云曲面正在逐渐成为计算机图形学和几何设计领域的新宠.于是, 对这种离散形式的曲面如何估算微分量, 就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CT扫描技术获得的原始点云和网格数据通常只包含物体表面的空 间三维坐标信息及其三维网格信息,没有明确的几何信息,而在点云和网格的简化、建模、去噪、特征提取等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中,常需要提前获知各点的几何信息,如点的曲率、法向量等,也正基于此,点云和网格的几何信息提取算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点的法向量和曲

率通常采用离散曲面的微分几何理论来计算,由于离散曲面分为网格和点集两种形式,其法向量和曲率计算也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于网格的法向量和曲率计算,另一类是基于散点的法向量和曲率计算。由于基于三角网的点云几何信息计算精度一般比较低,通常采用直接计算法。在点云几何信息提取中,常采用基于散乱点的点云几何信息计算方法,该类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计算法和最小二乘拟合算法获取点云的局部n 次曲面,然后根据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和第二基本形式求解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而点云的局部曲面表示有两种: 一是基于法向距离的局部曲面表示,二是基于欧几里德距离的局部曲面表示。本节中针对近几年来国际上提出的对三角网格曲面估算离散曲率的直接估算法,从数学思想与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 3、三角网格曲面的曲率的计算及代码实现 为了叙述清楚起见, 引入统一的记号.k 1和k 2表示主曲率,曲面的主曲率即过曲面上某个点具有无穷个曲线,也就存在无穷个曲率(法曲率),其中存在一条曲线使得该曲线的曲率为极大,这个曲率为极大值k 1,垂直于极大曲率面的曲率为极小值k 2。这两个曲率的属性为主曲率。它们代表着法曲率的极值。主曲率是法曲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H 表示平均曲率,是空间上曲面上某一点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正交曲率的平均值。如果一组相互垂直的正交曲率可表示为K1、K2,那么平均曲率则为:H= (K1 +K 2 ) / 2。 K 表示曲面的高斯曲率, 两个主曲率的乘积即为高斯曲率,又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复习 1、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2、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4、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5、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6、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1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4、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5、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16、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7、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18、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9、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abh= s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C=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S=πr2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合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合集 一.旋转.平移.轴对称 1.平移.旋转.轴对称都是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也就是说,经过这三种变换的图形在形状和大小上都没有改变. 2.平移是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沿同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平移的基本要素就是方向和距离.方向就是 直线的方向.也就是移动路径的方向.一般我们常见的题目平移方向是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在平移问题中 确定距离是学生们易错的地方.学生总是把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之间的距离就当做了平移的距离.也就是说 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距离当做平移的距离了.其实应该在原图形上找一个关键点,这个点与平移后图形的对 应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原图形上的每一个点与其平移后的图形上的对应点的距离处处相等. 3.旋转是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让学生明确“绕一个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多少度”这几点就可以了.“绕一个点旋转”这一点也就是旋转中心了.在 小学阶段旋转中心一般都在图形自身的一个点上.也就是一直没动的那一点就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就是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角度对应点与中心点所连线段的夹角. 4.轴对称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成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我们一般 用虚线或点画线来表示.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还有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如圆. 5.时针旋转1小时是30度. 二.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得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 倍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奇数与偶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4.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 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何计算抛物线点处的曲率和曲率半径

用物理方法计算抛物线某点处的曲率和曲率半径 对于一般的弧来说,各点处曲率可能不同,但当弧上点A处的曲率不为零时,我们可以设想在弧的凹方一侧有一个圆周,它与弧在点A相切(即与弧有公切线),这样的圆就称为弧上A点处的曲率圆。 对于函数图形某点的曲率和曲率半径,在数学上我们需要用到求二阶导数的方法。 今天我想简单说一种有趣的方法,将该问题用物理的思维来解决,无需求导便能够知道抛物线某点处的曲率和曲率半径。这种方法不属于主流方法,因此不能用它代替常规方法。介绍此方法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对抛物线及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乃至整个曲线运动本质上的联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y=-x2,我们作出它的图像 设图像上存在一点A(a,-a2),求该点的曲率和曲率半径。 我们假设一质点从顶点O开始做平抛运动,恰经过A(a,-a2)。 接下来,我们可以算出该点处质点的速度大小:先得到下落时间,接着算出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分量,再合成。质点在该点处速度大小为v=√(g/2+2a2g)。 接下来,我们利用角度关系,将A处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g)沿速度方向和垂直于速度方向分解,如下图:

令A点处质点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可得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加速度分量为gcosθ。我们可以求出cosθ=v0/v=1/√(1+4a2),那么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加速度分量就等于g/√(1+4a2)。 我们想象一下在A点处有个圆与抛物线切于A,且该圆为抛物线A点处的曲率圆,半径为r。 根据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计算式a=v2/r,得到gcosθ=g/√(1+4a2)=(g/2+2a2g)/r。 从而可以求出r=(1/2+2a2)√(1+4a2) 我们用微积分可求出该函数图象某点处曲率半径为:R=|{1+[y’(x)]2}3/2/y”|(x)。 在A点,导数为-2a,二阶导数为-2,所以上式就等于(1+4a2)3/2/2=(1/2+2a2)√(1+4a2)。 与上面算出的半径相等! 因而,曲率半径K=1/r=2/(1+4a2)3/2 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都是曲线运动,但在高中课本里它们是分开学习的,大家或许曲线运动学得都不错,但或许很少有人想过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内在联系。 高中阶段数学还没有曲率半径的概念,写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提前灌输曲率知识,也并不代表这种求法能够替代微积分。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新的数学求法,但实质上是以数学的形式为物理服务,目的是让大家看到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这两种曲线运动并不是割裂开的,它们内部有着非常大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本质是相同的,我们甚至可以将抛体运动视为由无数个圆周运动组合而成!

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与概念知识点归纳

2019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与概念知识点归 纳 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的六年级数学公式与概念知识点归纳,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1课时 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双基达标 (限时20分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数列1,3,5,7可表示为{1,3,5,7} B .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相同的数列 C .数列?? ?? ??n +1n 的第k 项是1+1 k D .数列0,2,4,6,8,…,可表示为a n =2n (n ∈N *) 解析 A 错,{1,3,5,7}是集合.B 错,是两个不同的数列,顺序不同.C 正确,a k =k +1k =1+1 k .D 错,a n =2(n -1)(n ∈N *). 答案 C 2.已知数列3,3,15,21,33,…,3(2n -1),…,则9是这个数列的 ( ). A .第12项 B .第13项 C .第14项 D .第15项 解析 令a n =3(2n -1)=9,解得n =14.

答案 C 3.在数列1,1,2,3,5,8,x,21,34,55中,x 等于 ( ). A .11 B .12 C .13 D .14 解析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前连续两项的和,即a n +a n +1=a n +2,所以x =5+8=13. 答案 C 4.600是数列1×2,2×3,3×4,4×5,…的第________项. 解析 a n =n (n +1)=600=24×25,n =24. 答案 24 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0,a n +1a n =1 2(n ∈N *),则数列{a n }是________数列(填“递增”或“递 减”). 解析 由已知a 1>0,a n +1=1 2a n (n ∈N *), 得a n >0(n ∈N *). 又a n +1-a n =12a n -a n =-1 2a n <0, ∴{a n }是递减数列. 答案 递减 6.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并写出每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4,23,712,( ),512,1 3, (2) 53,( ),1715,2624,3735 ,… (3)2,1,( ),1 2,… (4)32,94,( ),65 16 ,… 解 (1)根据观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12,把各项都改写成以12为分母的分数,则 序号 1 2 3 4 5 6 ↓ ↓ ↓ ↓ ↓ ↓ 数 912 812 712 ( ) 512 4 12 于是括号内填6 12,而分子恰为10减序号. 故括号内填1 2,通项公式为a n =10-n 12. (2) 53=4+14-1,1715=16+116-1,2624=25+125-1 ,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 岩层的产状要素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 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 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 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 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 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 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 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 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微观机制:岩石内部质点位移后获得一定的位能,外力解除后,可发生弹性变形回复或弹性回跳。 塑性变形(剩余变形或永久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后,即使再将应力解除,变形的岩石也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这种变形称塑性变形。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概念和公式大全

小学六年级数学概念和公式大全 一、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一个数×几 几 =具体量)。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 二、分数除法 1、 乘积是1的两个数 互为倒数。 2、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3、整数除以分数;就是整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4、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单位“1”(一个数)×几几=具体量 ? 具体量÷单位“1”(一个数)=几 几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单位“1” (一个数)=具体量÷几 几 三、圆 1、 画圆时固定的一点是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 2、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线段是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 的线段是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r= 2 d d=2 r 3、 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圆的位置和圆心有关。 4、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 周率;用字母∏(读p ài )表示。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3.14。 5、 周长C =πd =2πr ? d= π C =C ÷π ? r = π2C =C ÷2π=C ÷π÷2= C ÷2π 6、 圆面积S =πr 2 =π( 2 d )2 7、 扇形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πr 2 大-πr 2 小=π(r 2 大-r 小2 ) 8、 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在同一个圆内;扇形型的 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四、比和按比例分配 1、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 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 比 前 项 ∶ (比 号) 后项 比值是—种 相除关系。 除法被除数 ÷ (除 号) 除数 商是一种 运算。 分 数 分子 --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是一 种数。 3、比的后项和除数、分母一样不能为0。 4、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1.1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1.1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A 版必修5 知识点一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公式 1.数列-1,3,-7,15,…的一个通项公式可以是( ) A .a n =(-1)n ·(2n -1) B .a n =(-1)n ·(2n -1) C .a n =(-1)n +1 ·(2n -1) D .a n =(-1)n +1 ·(2n -1) 答案 A 解析 数列各项正、负交替,故可用(-1)n 来调节,又1=21-1,3=22-1,7=23 -1,15=24 -1,…,所以通项公式为a n =(-1)n ·(2n -1). 2.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0.9,0.99,0.999,0.9999,…; (2)112,245,3910,416 17,…; (3)12,34,78,15 16,…; (4)3,5,9,17,…. 解 (1)0.9=1-0.1=1-10-1, 0.99=1-10 -2, 0.999=1-10 -3, 0.9999=1-10-4 , 故a n =1-10-n (n ∈N * ). (2)112=1+112+1,245=2+22 22+1,3910=3+32 32+1,41617=4+42 42+1,故a n =n +n 2 n 2+1(n ∈ N * ). (3)12=21 -121=1-121,34=22 -122=1-122, 78=23 -123=1-123,1516=24 -124=1-124, 故a n =2n -12n =1-12 n (n ∈N * ). (4)3=1+2,5=1+22, 9=1+23, 17=1+24 , 故a n =1+2n (n ∈N * ).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完整版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 学概念及公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 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9、添上(),去掉() 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 变﹢。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一课时 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数列的概念 [提出问题] 观察下列示例,回答后面问题 (1)正整数1,2,3,4,5,6的倒数依次是1,12,13,14,15,1 6. (2)-2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依次是-2,4,-8,16. (3)人们在1740年发现了一颗彗星,并推算出这颗彗星每隔83年出现一次,那么从发现那次算起,这颗彗星出现的年份依次为:1740,1823,1906,1989,2072,…. (4)“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思为:一尺长的木棒,每日取其一半,永远也取不完.如果将“一尺之棰”视为1份,那么每日剩下的部分依次为:12,14,18,116,1 32 ,…. 问题:观察上面4个例子,它们都涉及了一些数,这些数的呈现有什么特点? 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导入新知] 数列的概念 (1)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a 1称为数列{a n }的第1项(或称为首项), a 2称为第2项,…,a n 称为第n 项. (3)数列的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 1,a 2,a 3,…,a n ,…,简记为{a n }. [化解疑难] 1.数列的定义中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定顺序”与“一列数”.也就是说构成数列的元素是“数”,并且这些数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即确定的数在确定的位置. 2.项a n 与序号n 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这个数列中的一个确定的数,而序号是指项在数列中的位次. 3.{a n }与a n 是不同概念:{a n }表示数列a 1,a 2,a 3,…,a n ,…;而a n 表示数列{a n }中的第n 项. 数列的分类 [提出问题] 问题:观察“知识点一”中的4个例子中对应的数列,它们的项数分别是多少?这些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大小关系又是怎样的?

小学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完整版)

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27、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28、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9、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曲率概念

曲率概念 在SMT的8.4版本中,新推出了曲率属性,包括高斯曲率、最小最大曲率、平均曲率等概念。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曲率,这里与大家共享一些曲率的基础知识。 一、曲率基本概念 曲率是用来反映几何体的弯曲程度。

二、三维欧氏空间中的曲线和曲面的曲率 平均曲率、主曲率和高斯曲率是曲率的三个基本要素。 平均曲率:是空间上曲面上某一点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正交曲率的平均值。如果一组相互垂直的正交曲率可表示为K1,K2,那么平均曲率则为:K = (K1 +K2 ) / 2。 主曲率:过曲面上某个点上具有无穷个正交曲率,其中存在一条曲线使得该曲线的曲率为极大,这个曲率为极大值Kmax,垂直于极大曲率面的曲率为极小值Kmin。这两个曲率属性为主曲率。他们代表着法曲率的极值。 高斯曲率:两个主曲率的乘积即为高斯曲率,又称总曲率,反映某点上总的完全程度。 三、地震层位的曲率属性计算

地震层位在三维空间中实际上也是一个构造曲面,因此可表示为如下公式: 根据上述方程中的系数组合,可以得出各种曲率属性: 平均曲率: 高斯曲率: 极大与极小曲率:

最大正曲率、最小负曲率: 倾向与走向曲率: 四、曲率在构造裂缝中的应用 构造层面的曲率值反映岩层弯曲程度的大小,因此岩层弯曲面的曲率值分布,可以用于评价因构造弯曲作用而产生的纵张裂缝的发育情况。计算岩层弯曲程度的方法很多,如采用主曲率法。根据计算结果,将平面上每点处的最大主曲率值进行作图,得到曲率分布图,进行裂缝分布评价。一般来讲,如果地层因受力变形越严重,其破裂程度可能越大,曲率值也应越高。

ReFract 综合裂缝预测与建模软件 2008-10-16 10:44:30| 分类:石油软件|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近年来,在油气勘探领域,对裂缝油藏的研究变的越来越重要。ReFract应用模糊逻辑技术,对直接反映裂缝的测井数据和与裂缝关系密切的地震属性、地质数据进行多学科综合分析与描述,使我们大幅度提高对裂缝分布的认识,减低裂缝油藏的勘探与开发风险。 裂缝要素分级是ReFract的独特功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使我们真正避免了无用信息,大大提高后续裂缝预测和建模工作的精度与可靠性,也大幅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ReFract采用人工智能非线性神经网络技术进行裂缝分布模拟。由于各种描述裂缝要素的多种属性(构造应力、地震属性等)与裂缝指示参数(例如裂缝密度、裂缝各项异性等)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而且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无疑是描述裂缝和建立裂缝模型 的有效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ReFract中,所有的数据应用都是非强制性的,对数据的要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有对研究区的,这对勘探阶段数据缺乏的状况尤其重要。 裂缝要素分级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建模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18、根据劈理的构造特点和形成方式,将劈理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19、不连续劈理按微劈石域的结构,可分为结构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 20、大型线理构造主要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和压力影构造等。 二、名词解释 1、岩层的走向与倾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 层的走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 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 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2、整合与不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 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 接触关系成为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 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 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地层之间这种接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概念及公式 一单元(位置):1 从左往右是竖列,从前往后是横行。先列,后行。 -二单元(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1.2 1.3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解决问题]2.1 [倒数的认识]3.1 乘积是1 3.2(1)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是假分数。(2)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一定是整数。(3)大于1的假分数 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4)不为0的整数,它的倒数的分子一定是1。 3.3 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1.1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3 整数可以看成一个特殊的分数,所以不管被除数、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解决问题] 2.1 分数除法类常见解决问题公式:分数除法多为不知道单位“1”的情况,是分数乘法常见 [比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3.1.1有时我们会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 3.1.2 3.1.3 在两个数的比中,“:”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后项 不能为0)。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 (比的基本性质 3.2.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应用)-部分量=总量(单位“1”)×部分量的分数÷总分数 四单元(圆):[认识圆

1.2 用圆规画圆:1、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作为圆心。2、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 距离作为半径。3、让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1.3 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 [圆的周长]2.1 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ài)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 5358979 3238462…,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2.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πd(d=C÷π)或C=2πr(r=C÷2π)。 [圆的面积]3.1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3.2如果用S表示圆环的面积,R表示外圆半径,r表示内圆的半径,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 S环=π(R2-r2) 五单元(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1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 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 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1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反之, 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 2.2 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把百分数用分数表示,再化成最简分数;反之,分数化百分数,将分数用小 数表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1 百分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应用。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 题的方法,再乘上100%。 3.2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达增加、减 少的幅度。做这种题清楚单位“1”就好,通常“比”字后面就是单位“1”,如果,没有什么比什么,就自己变通一下,比如“降价了多少元”就可以看作“现价比原价少多少元”。知道单位“1”用乘法,不知道单位“1”用除法。 3.3.1.1(折扣)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 3.3.2.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 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 文化和国防等事业。||我国的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3.3.2.2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 3.3.3.1(利率)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 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3.3.2 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 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