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一次函数的图象(2)导学案

5.3一次函数的图象(2)导学案
5.3一次函数的图象(2)导学案

一次函数的图象 (2)

学习目标:1. 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

2. 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 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自学课本第153—154页内容。

2.函数y =2

x 43+的图像与x 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

3.有下列函数:①y =6x-5, ②y =5x,③y =x +4, ④y =-4x +5。其中过原点的直线是_____;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是___________;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的是______;图象在第一、二、三象限的是_____。

4.如果一次函数y=kx-3k+6的图象经过原点,那么k 的值为________。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1、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步骤为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经过讨论我们又知道了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不需要许多点,只要找两点即可,还明确了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2、讲授新课

(1)首先我们来研究一次函数的特例——正比例函数有关性质。

请大家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正比例函数y= x , y=3x ,y=-2x 的图象。 议一议:(1)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2)你作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时描了几个点?

(3)直线y= x ,y=3x 中,哪一个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大?哪一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小?

做一做: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2x+6,y=-x,y=-x+6,y=5x 的图象。一次

函数y=kx+b 的图象的特点。

由上可知,一次函数y=kx+b 中,y 的值随x 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跟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相同。对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可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不过原点,但是和两个坐标轴相交。在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时,也需要描两个点。一般选取(0,b ),(-k b ,

0)比较简单。

探索一次函数y=kx+b 中, k 、b 的值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三、随堂练习:课本第155页练习第1、2题

四、小结:

当 堂 检 测

1、已知一次函数y=kx+b(k ≠0)在x=1时,y=5,且它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是6,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2、下列一次函数中,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

A 、y= -5x+3

B 、y= -x-7

C 、y= 9-2x

D 、y=x+2

3、下列一次函数中,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A 、y=32

x-8 B 、y= -x+3 C 、y=2x+5 D 、y=7x-6

4、若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则b k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0,0>>b k

B.0,0<>b k

C.0,0>

D.0,0<

5.若直线y =kx +b 过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y =bx+k 不经过的象限为 。

6.已知函数y =31)3m m x -++(是一次函数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 。

7.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y=-2x+3的图象上( )

A.(-5,13)

B.(0.5,2) C (3,0) D (1,1)

8.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b 的符号是( )

A.k>0,b>0

B.k>0,b<0

C.k<0,b>0

D.k<0,b<0

平行线的判定导学案20

1 2 10.2.2平行线的判定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由角得平行线判定的三种方法。 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并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2、难点: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自学指导】 一、由角判定线平行: 如图①所示,为我们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简图, 1、探 究:由三角尺前后的移动位置知,∠1和∠2是同位角,且相等,则画出两条平行线。 归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 ,那么这两条直线 。 简单地说:同位角 ,两直线 。 如图,∠1=130°,∠2=50°,能推出a ∥b 吗? 2 、探究 如图,若∠2=∠3,能推出a ∥b 吗? 归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 ,那么这两条直 线 。 简单地说:内错角 ,两直线 。 如图,∠1= ∠2 ,且∠1=∠3, 能推出AB ∥CD 吗? a b

1 2 4 3 32 4112 3 、探究3 若∠1+∠2=180°,能得出 a // b 吗? 归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 ,那么这两条直线 。 简单地说:同旁内角 ,两直线 。 如图:∠B= ∠D=45°,∠C=135°,问图中有哪些直线平行? 【知识运用】 1、如图,添加哪些条件能判定直线a //b ? 2、(1)从∠1=∠2,可以推出 // , 理由是 (2)从∠2=∠ ,可以推出c // d , 理由是 (3)如果∠1=75°,∠4=105°, 可以推出 // 理由是 3、如图,已知BE 平分∠ABD,DE 平分∠BDC ,并且∠ 1+∠2=90°,那么CD 与AB 平行吗?为什么? A B E D A C B a b

5.2.2平行线的判定(2)教学设计

5.2.2平行线的判定(2)教学设计 数学 人教版 中 七年级主备人 5.2.2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发现另两个判定方法。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和表述。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地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2)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设计说明:通过做题复习前两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探究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做铺垫。) 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2.如图(1) (1)如果∠1=∠4,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 ∥CD ; (2)如果∠1=∠2,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 ∥CD ; 3.如图(2) (1) 如果∠1=∠B ,那么______∥________; (2) 如果∠1=∠D ,那么______∥________; (3) 如果∠A+∠B=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如果∠A+∠D=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A D 如图(2) A B C D E F 1 2 3 4 如图(1)

5.2.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

a C B 石嘴山市第八中学数学“导、学、练、评、批”学案式教学模式 年级:七年级下 课型:新授课 备课人:马少军 七年级备课组 时间:3月9日 学生姓名 家长签字: 5.2.2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能说出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提高作图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经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探究过程. 学习难点:用几何语言描述有关平行线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引入定义 1.教师通过实物展台投影作业本的横格,请学生观察横格线是否相交?然后总结平行线的定义。 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 1.结合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认识: 平行线是同一 的两条直线。在定义中注意三个方面① ② ③ 特别注意:直线a 与b 是平行线,记作“ ”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或 。 三、作图探究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在转动教具木条b 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 与a 平行? 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条 (2)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 的平行线平行吗? 3.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1)平行公理: (2)画平行线的步骤一 ,二 ,三 ,四 ,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直线不相交则平行 B.两直线不平行则相交 C.若两条线段平行,则它们不相交 D.若两条线段不相交,则它们平行 2、过A 点分别画直线a 和直线b 的平行线。 四、精讲精练 例1:如图所示,在∠AOB 的内部有一点P,已知∠AOB=60° (1)过点P 作PC∥OA,PD∥OB; (2)量出∠CPD 的度数,说出它与∠AOB 的关系。

53变化的鱼(1)(2)

课题:5.3变化的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 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 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 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 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学准备: 图5-15挂图一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 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 定不同的点。如果坐标中的横(纵)坐标不变,纵(横)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问 题。 练习:拿出方格纸,并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我读出的点的坐标在 -2 -1O 143 2 1x y 23456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

第一讲:图形的旋转 一、旋转的有关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__________,转动的角叫做__________,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__________.(如图) 注意:⑴研究旋转问题应把握三个元素: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每一组对应点所构成的旋转角__________. 例1如图,把四边形AOBC绕点O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谁? (2)旋转方向如何? (3)经过旋转,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谁? (4)图中哪个角是旋转角? (5)四边形AOBC与四边形DOEF的形状、大小有何关系? (6) AO与DO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BO与EO呢? (7)∠AOD与∠BO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二、旋转的性质: ①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__________的;(进而得到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②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 ③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都等于__________;(若特殊角则得

到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题2: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①试说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 ②∠DAE等于多少度? ③△DAE是什么三角形? ④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ABC内一点,若将△ABD经过旋转后到△ACP位置,已知AD=3,BD=4,CD=5,则∠ADB为多少度? 例题3 如图,已知点O和点P ,请按要求作图: (1)画出点P绕点O顺时针旋转45°后的对应点P1;

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学网首页 > 语文 > 数学 > 物理 > 化学 §5.2.2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复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为探究利用角的关系判断两直线平行做好准备,由平行公理推论自然引入新课。) 1.如图,已知四条直线AB、AC、DE、FG (1)∠1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 ________角. (2) ∠3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3) ∠5与∠6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4) ∠4与∠7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5) ∠8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2.如果a∥b ,b ∥c ,那么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八年级数学下册3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课题简单的图案设计 精品导学案 北师大版7

课题简单的图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利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2.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灵活运用平移与旋转组合的方式进行一些图案设计.【学习重点】 利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学习难点】 会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分析图案.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我们学过哪几种图形变换? 答:轴对称变换、平移、旋转. 2.奥迪汽车车标是由圆形经过平移得到的,风神汽车车标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大众汽车车标 是通过轴对称得到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利用平移、轴对称或旋转分析图案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8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范例1:对下图的变化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B) A.轴对称、旋转、平移B.轴对称、平移、旋转 C.平移、轴对称、旋转D.旋转、轴对称、平移 学习笔记: 方法指导:仔细观察图案,分析构成的基本图形,再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和方式.是通过平移、轴对称、旋转中的一种变换还是其中的几种变换的组合. 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在小组展示的时候解决. 学习笔记: 检测可当堂完成. 仿例1:

如图,将等腰三角板a向右翻滚,依次得到b、c、d,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a到b是旋转B.a到c是平移 C.a到d是平移D.b到c是旋转 仿例2:如图,可以通过平移变换但不能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案有①④;可以通过旋转变换但不能通过平移变换得到的图案有③;既可通过平移变换,又可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案有②. 变例: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少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说:45°;乙同学说:60°;丙同学说:90°;丁同学说:135°,以上四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B) A.甲B.乙C.丙D.丁 归纳:对于轴对称、平移、旋转这几种图形变换一般从定义区分,并观察图形、仔细分辨. 知识模块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式设计图案 范例2:用四块如图①所示的正方形瓷砖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②、图③、图④中各画一种拼法.(要求三种拼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图略 仿例: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既可以通过翻折变换,又可以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形是( C) A B C D 归纳:从某个简单图形出发,通过对其进行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后的图形进行巧妙的组合,就可以得到一些非常美丽的图案.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交流预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展示提升】 知识模块一利用平移、轴对称或旋转分析图案 知识模块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式设计图案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 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图形旋转》导学案有答案.docx

初中数学精品试卷 课题 3.2 图形的旋转课型新授课课时主备人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学习目标2、会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3、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学习重点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数学上的分析、理解旋转的意义. 学习难点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体的平行移动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物体的旋 转的现象:如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的转动 .请你在列举一些有 关旋转的现象 . 知识链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学习反思阅读教材 一.旋转定义 旋转的定1、如图,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P 转到 义及相关位置P’,它是绕上面的悬挂点在一个平面上的阅读教材 概念转动,像这样的运动就叫做(rotation),并填空. 这悬挂点就叫做小球旋转的___________ ( centre of roration). 2、如图( 1),点 A 绕着点 O 转过 80°到了点了解对应 A’的位置,那么点 A’与点 A 称为对应点,点 O点、旋转角 就是旋转中心,而∠ AOA’的度数等于旋转角度的意义 . 80°.

归纳旋转( 1) 的三要素归纳: ( 1)图形的旋转由、和 所决定 . ( 2)有些平面图形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或几个 的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 3、练习 如右图,△ ABC 绕点 O 逆 时针方向转动了45°后到 尝试应用′ △ ABC ,请指出: ( 1)对应点; ( 2)对应角; ( 3)对应线段; ( 4)在图中标出点 D 的对应点 ′D ; ( 5)旋转中心是点 _________; 旋转的三 (6)旋转的角度是 _________. 要素 二.探索交流 如右图,△ ABC 绕点 O 逆时针方向转 动了 60°后到△ A ′ ′, B C 请指出:旋转中心、 旋转角,并说明这两个 巩固概念 三角形的顶点、边与 加深理解 角是如何对应的?

5.2.2《平行线的判定》导学案

平行线的判定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成功目标 1.掌握由角得平行线判定的三种方法; 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难点) 二、成功自学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_________与___________. 2.怎样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如图1所示,为我们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简图,

在画图的过程中什么角保持不变_______________ 归纳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那么这两条直线; 简单地说:同位角,两直线; 几何语言:∵∠1=∠2(已知) ∴AB∥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1=∠2, ∴_______∥________()。 ∵∠2=∠3, ∴_______∥________()。 三、成功合作 1.(6分)如图,∠1=∠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归纳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那么这两条直线; 简单地说:内错角,两直线; 几何语言:∵∠1=∠2(已知)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如图,∠1=55°,∠2=12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 平行吗说明你的 理由. 归纳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那么这两条直线;

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两直线; 几何语言:∵∠1+∠2=180o(已知)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如图,由下列条件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根据. (1)∠1=∠2,可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3,可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C=180°,可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分)已知:如图,a⊥c,b⊥c。求证:a ∥b。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变化的鱼(二)

?教学时间 第七课时 ?课题 §5.3.2 变化的鱼(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 进一步巩固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已知轴一边的图形或坐标确定另一边的图形或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对称轴左边的图形,观察得出右边的图形,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具有初 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研究有趣的图形,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中,并能进行探索与创造,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重点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能写出所得图形相应各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互动学习法. ?教具准备坐标纸若干张.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 5.3.2 A); 第二张:练习(记作§ 5.3.2 B);第三张:练习(记作§ 5.3.2 C). ?教学过程 I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生]电视机、电脑、桌子、课本等? [生]还有建筑物如天安门城楼,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师]是的,轴对称图形随处可见.古代的中国人民就已经懂得了轴对称图形,他们在建造建筑物的时候就采用了对称的结构,既美观又大方,可见中华民

族的文化之悠久,人民之聪明,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不仅要学习前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有发展,才 能站在世界峰巅.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图形的横坐标都乘以- 1,纵坐标不变时,所 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轴对称;把一个图形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乘以一1时, 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轴对称.那么如果已知一个图形,你能否求出这个图形中的某些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呢?或者已知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否画出另一半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n .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如下图中,左右两幅图案关于y轴对称,右图案中的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2,3),(4, 3).嘴角左右端点的坐标分别是(2,1),(4,1). ⑴试确定左图案中的左右眼睛和嘴角左右端点的坐标 (2)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师]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答,下面我找一位同学进行解答. [生]解:(1)左图案中的左眼坐标为(一4, 3),右眼坐标为(-2,3),嘴角的左端点坐标为(-4,1),右端点坐标为(-2,1). (2)我是看图观察到的. [师]非常棒,从图上直观的可以得出答案,如果从对称的角度来考虑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左右两幅图案关于y 轴对称,所以,两幅图案上各个对应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因此,左图案中的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

《旋转》导学案(全章)

课题:23.1图形的旋转(1) 【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2、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3、利用性质解 决相关问题。 把一个平面图形_平面内某一点O ______________ 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 点 0 叫做 __________ ,转动的角叫做 __________ 。因此,旋转的决定因素是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_ 、剖析展示 1. 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 60分.(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⑵经过20 分,分针旋转了 ___________ . 2 .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 OAB ,它绕0点按顺时针 方向旋转得到△ 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 _____________ 转角 2)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 ,请你画出△ABC 关于L 的对称图形A A 'B'C 是 ___________ 2 )经过旋转,点 A 、B 分别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厶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上一点,厶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 虫ACE 的位置。(1)旋转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旋转了 _______ 度.(3)如果M 是AB 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 旋转后,点M 转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自学教材P60探究,总结归纳旋转的性质。 3)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4) 总结:(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 )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 加勺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 些性质.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旋转性质的应用 课本p61练习2. 3.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学习重点】旋转相关概念以及性质。 【学习难点】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 、归纳点拨 2、预习探究 B 1、引入导学 1)将如图所示 点B 的对应点为点 的四边形ABCD 平移, D ,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ED c E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人教版数学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以及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画图等过程,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经历了实际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重点】 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数学上的分析,理解旋转的定义。【难点】 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点O叫做,转动的角叫做. 2. 一般地,可以根据定义得出旋转的以下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3)旋转前、后的图形. (二)自主探究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 5.2.2平行线的判定(1) 授课教师: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 郝宏文

5.2.2平行线的判定(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和表述。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地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如何用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的推论来说明两直线平行(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如果用平行线定义难以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平行公理的推论对条件要求较强,要有三条平行线,且其中的两条分别与第三条平行。你能否运用这两种方法来说明下面这两个问题的道理? 如果只有a、b两条直线如何判断他们是否平行呢?说明这两个途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有没有其他的途径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二)新授

321 G H F E D C A B A B C D E 12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让学生回忆并叙述上节用三角板和直尺过一点P 画已知直线AB 的平行线的过程,你能发现这种画法实际上是画一对什么角相等吗?(让学生观察图形后回答,这两个角是直线AB 、CD 被EF 截得的同位角)。 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述平行线判定公理: ∵∠1=∠2 (已知) ∴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练习: 1.已知∠1=54°, 当 时, AB ∥CD ?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的推导 先采用探讨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能不能从内错角之间的关系或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1与∠2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角之间的关系,发现新结论: 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述上面的推理过程 已知:直线AB 、CD 被EF 所截,∠1=∠2, 求证:AB ∥CD 证明:∵∠1=∠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练习:已知:∠1=∠A=∠C,

53变化的鱼一

3.变化的鱼 ?教学时间 第六课时 ?课题 §5.3.1 变化的鱼(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教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具准备

坐标纸若干张. 投影片二张: 第一张:例题(记作§ 531 A ); 第二张:例题(记作§ 5.3.1 B ); 第三张:练习(记作§ 5.3.1 C ). ?教学过程 I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会画平面直角坐标 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 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 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 点.如果坐标中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 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 们要研究的问题. n ?讲授新课 [师]我们先检验一下大家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请你们准备好坐 标纸,并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我读出的点的坐标在纸上找到相应的 点,并依次用线段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坐标是 (0,0),(5, 4),(3, 0),(5,1), (5,— 1),(3, 0),(4,— 2),(0,0). 你们画出的图形和我这里的图形是否相同呢? [生] 鱼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大家肯定愿意吃鱼,但上面的这条鱼太小 [师]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生] 像“鱼”. [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图形的旋转 第一课时名师学案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等相关概念 2、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象出概念。 学习过程 (一)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观察下列图片: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2)大风车的转动;(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4)荡秋千 (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6)汽车上的雨刮器 ●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 问题: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A 转到B ,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了多少角度? 图1:在同一平面内,点A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点B ; 图2:在同一平面内,线段AB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线段CD ; 图3:在同一平面内,△ABC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DEF。 旋转定义: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_____________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点O 叫做___________,转动的角叫做_________。 旋转的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①同学们观察图3,点A ,线段AB ,∠ABC 分别转到了什么位置? 抽象出三角形的旋转 · O A B C F D E (图3) 抽象出线的旋转 · O A B C D (图2) 抽象出点的旋转 A B (图1) O

5.2.2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

5.2.2 平行线的判定 ◆回顾归纳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课堂测控 知识点一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如图1所示,若∠1=60°,∠2=60°,则AB_______CD. 图1 图2 图3 2.如图2所示,若∠1=∠2,则a∥_____. 知识点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图2所示,若∠2=∠3,则b______c. 4.如图2所示,b∥c,若∠1=______,则a∥c. 知识点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如图3所示,若∠BEF+______=180°,则AB∥CD. 6.(2008,齐齐哈尔市)如图4所示,请你写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 ?使AD∥BC.

图4 图5 图6 ◆课后测控 1.如图5所示,若∠1=30°,∠2=80°,∠3=30°,∠4=70°,若AB∥____.2.如图6所示,若∠1=110°,∠2=70°,则a_______b. 3.如图7所示AE∥B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2 B.∠A=∠CBD C.∠BDE+∠DEA=180° D.∠3=∠4 图7 图8 图9 4.如图8所示,能说明AB∥DE的有() ①∠1=∠D;②∠CFB+∠D=180°;③∠B=∠D;④∠BFD=∠D.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易错题)如图9所示,能说明AD∥BC,下列条件成立的是() A.∠2=∠3 B.∠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