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教学设计

育种教学设计
育种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组第11周

第四课时《育种》教学设计

袁方明

2008年11月

《育种》教学设计(实验班)

课标研读:

“生物的育种”是“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常规育种的基本原理,就是生物的可遗传变异,而运用工程技术来育种则是育种所依赖的新理论。所以在专题复习时将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和“生物工程”有关内容相联系,作为育种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生物育种的方式、原理、过程及每种育种方式的特点。

(2)能根据育种方式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育种方案并能写出几种常用的育种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情境的讨论、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通过方案比较,培养比较归纳能力和严密的思维能力。

3、态度、观念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重点

生物育种的方式、原理、过程及每种育种方式的特点。

难点

根据育种方式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育种方案并能写出几种常用的育种过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15分钟)

二、重点突破(10分钟)

1、植物育种的方式及过程

2、动物育种的方式及过程

三、典例分析(15分钟)

题型一:育种方式的比较

通过题型一,掌握各种育种的差异和相同点。

例1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与纯合矮蔓抗病植株①

杂交F1→F2————→Fn

②↓培养加倍筛选纯合高蔓纯合高蔓花药单倍体抗病植株感病植株导入③

抗病基因叶肉细胞→转基因植物

图中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是杂交育种、②是单倍体育种、③是基因工程育种

B. 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的育种方式是③

C.育种方式②和③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无法用诱变育种的方式将纯合的高蔓感病植株培育成纯合的高蔓抗病植株

例2

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二倍体西瓜幼苗四倍体(♀)三倍体(♀)

无子西瓜

二倍体(♂)二倍体(♂)

根据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 三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D. 培育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

易错、易混点:1.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相同;2. 秋水仙素在遗传学上的作用有二:诱发多倍体产生或诱导基因突变。

题型二育种方式的选择

通过题型二,根据育种目的和提供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例3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合适的育种方式是()

A.、基因工程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 诱变育种

D. 杂交育种或单倍体育种

技巧点拨:选择育种方式要根据育种目的和提供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比如培育无子西瓜选多倍体育种;培育从没有过的优良性状的品种,选诱变育种;如果将两个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则选杂交育种或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进程更快,如果要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则选基因工程育种。

题型三育种方案的设计

通过题型三,遗传图解书写规范,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例4 以纯合体小麦为亲本选育出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用含有一对杂合基因的杂合体马铃薯通过块茎繁殖选育出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点拨:1.有的同学审题不细,不能够准确理解题意,难以推知亲本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不规范,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混淆了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在选育小麦时运用了单倍体育种。

4.没有考虑到利用种子繁殖和利用块茎繁殖对后代的影响。

四、课堂检测(10分钟)

1.(2006年普通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综合)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右下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细胞质遗传病

4.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玉米籽粒黄色对五色显性。现用五色玉米为母本,去雄后授以黄色玉米花粉,若母本植株所结籽粒中出现五色籽粒,原

因可能是

①父本是杂合子②外来花粉授粉③多倍体不育④未受精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6.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A.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B.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Mrna

7.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可得出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8.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9.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

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

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

D.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

10.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高中生物《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育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 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 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 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 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2) 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 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 的学习主线之一,还 与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 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 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考纲展示】 本节课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五年两考(全国卷2 014:32;2015:40),考试题型为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的角度主要是结合实例进行考查。考纲要求;知识内容: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 用。能力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1 课时,复习课。 【教学过程】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设计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榆社中学高一生物组晓菲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容不仅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下面几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 1、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孝义三中高一生物组张文 一、教材内容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四大生物工程之一。《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两课时讲授。第1课时简要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第2课时介绍“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育种内容的补充,是即贴近生活又远离生活的微观内容。由于在选修3中还有基因工程的介绍,因此本节的要求相对简单一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步骤,内容抽象和复杂,学生接触少,会出现掌握不好,甚至理解错误的情况。虽然经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基因工程一节对学生来说难点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生活化打比喻的方式和模型建构活动及采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化教学,并在教师引导下适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图解等生物学语言归纳结论等方面的能力。切记不可讲的太多。 三、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2、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3、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4、通过基因工程的简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科学创新,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工具、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基因工程?2)基因工程的主要原理是什么?3)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如何?4)基因工程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由于本节内容和前面的育种内容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可以让学生回顾前面几种育种方法的成果,再通过情景展现传统育种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地方,进而引出基因工程,通过列举生活中的转基因成果让学生知道基因工程就在我们身边。而后通过与学生们所熟知的器官移植做对比,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的本质和操作过程。通过对转基因食品的讨论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六.教学策略及教学媒体 根据激趣原则,通过展示色彩绚丽的转基因生物图片入手,引出基因工程的概念,采取“引导—互动—探究”模式,即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借助老师生活化打比喻和多媒体动画并安排学生制作模型活动从而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 七、教学设计流程图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

第10章 诱变育种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计划学时 2 授课章节第十章诱变育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 第二节辐射诱变 第三节化学诱变 第四节突变体的鉴定、培育和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 辐射诱变作用机理;化学诱变机理;多倍体诱导的原理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1.多媒体结合板书。 2.空间育种的最新动态布置学生自学查找资料。 3.展示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的图片资料。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化学诱变中的影响诱变效应因素及化学诱变处理程序。 2.无性繁殖植物进行诱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诱变育种可采用哪些材料?M1、M2、M3的种植方式及如何选择? 4.园艺植物辐射敏感性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5.要达到好的诱变效果,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章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 本章主要内容: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 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 突变体的鉴定、培育和选择 变异体直接筛选或利用突变体进行杂交,从而培育新品种。 §1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 1.1诱变育种的概念 利用物理(辐射作用)或/和化学(化学反应)方法诱发植物体(植株、枝、芽、花粉等)产生遗传变异 延伸的术语 辐射育种radiation breeding、化学诱变育种chemical mutation breeding、诱变剂mutagen,Physical Mutagens,Chemical Mutagens;突变体mutant 世界各国推广植物突变体数(FAO/IAEA, 1991) 1.2诱变育种的特点 1.2.1突变率高,变异谱广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指由外界条件自然作用发生的突变。 突变率(mutation rate):指一定的基因在单位时间内(如每个世代)发生突变的机率。 突变频率(mutation frequency):指突变体占观察个体数的比例。 突变谱(mutation spectrum):指产生各种突变的类型。 实例: 1969年印度用热中子处理蓖麻(大戟科Ricinus comminis)育出新品种阿鲁姆,成熟期由270 d缩断到120 d的早熟品种,增产55.3%。 前苏联采用理化因素结合处理葡萄(用137Csγ射线照射种子,再用0.2%秋水仙素处理子叶期幼苗生动生长点),获得了抗病性、枝型、叶形、果色、果形等大量变异。诱变频率为1%~3%。 1.2.2 常产生点突变,可以有效地改良品种的个别性状 点突变(point mutation):指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遗传物质的变化,也称genetic mutation (multiple mutation),特别适合对推广品种生产特性的改造。 如杂交方法:①可能引起原有优良性状组合的解体,②基因间连锁关系,可能引起优良性状夹带不良性状。 实例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基因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已经在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方面,而且也是花卉改良的主要手段。本文简述了基因工程的概念,对花卉基因工程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简单评述了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花卉育种基因工程 应用 花卉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而花卉育种是花卉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花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花卉的色、香、形等标新立异的新品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花卉基因工程通过抑制内源基因或导入外源基因定向改变花卉的某一性状而不影响其它性状,并且缩短育种周期,为花卉的性状和品质改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 一、基因工程概述基因工程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继而它再生为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技

术。它是在基因水平上来改造植物的遗传物质,因此更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同时育种速度也大大加快能定向改造植物的遗传性状,提高了育种的目的性与可操作性,植物基因工程大大地扩展了育种的范围,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障碍,实现了基因在生物界的共用性,丰富了基因资源及植物品种。 二、二、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已广泛应用于月季、香石竹、菊花、郁金香、百合、扶郎花、火鹤花、金鱼草、石斛、草原龙胆、唐菖蒲和满天星等几乎各种重要花卉,下面主要就基因工程对花卉花色、花型、株型、花香、花期、延长鲜花寿命以及和提高抗性等方面做一论述。1.基因工程改变花色 自然界中的花色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一些重要花卉却有限,如玫瑰、康乃馨、郁金香等缺乏蓝色和紫色,天竺葵、仙客来、非洲紫罗兰等缺乏黄色,球根鸳尾、仙客来、紫罗兰等缺乏猩红色或砖红色。因此,花色的改良是育种工作者的重要目标。 1.1 影响花色的因素花色是一种复杂性状,影响花色的主要因素是花色苷类型及相互作用。花色苷由三大类群色素组成,即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类黄酮类色素包括花青苷、黄酮、黄酮醇等,都是溶于水的,存在于植物细胞液泡内,其中花青苷可以反映花中大部分红、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GDOU-B-11-213《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0064 学分总学时50 理论35 实验/上机15 英文课程名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园林系修订时间2006年10月20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通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等育种途径的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等,进行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的育种途径以及采用这些途径选育新品种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掌握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引种、选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为优良的新品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园艺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 园艺。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园艺植物栽培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高中生物 1.3基因工程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2021年-2022年最新【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1.3基因工程的应用教案新人教 版选修3 教学建议 1.本节可将教材中提供的实例列表总结,给出具体的转基因生物,指导学生整理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填写出相应的目的基因及其来源,增强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将“基因工程的概念与原理”与本节内容一起学习,加强学生对基因工程概念的理解,通过一个又一个转基因生物实例,能更好理解“DNA分子水平”“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基因重组”等基因工程这一概念中的关键词。既能学好概念,反过来又能帮助学习基因工程的实例。 3.教材中的一些难点,如关于乳腺生物反应器、工程菌、基因治疗等,可适当讲解。关于乳腺生物反应器,其基本过程与其他转基因动物操作过程相同,不同之处可单独提出,如需要使用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关于工程菌,可结合基因工程操作程序以及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特点,说明用其生产药物的优越性。关于基因治疗,可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实例归纳出大致治疗过程。 参考资料 基因治疗 1.基因治疗的定义 基因治疗狭义上指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广义上指把某些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 2.基因治疗的分类 (1)基因治疗按基因操作方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基因修正和基因置换,即将缺陷基因的异常序列进行矫正,对缺陷基因精确地原位修复,不涉及基因组的其他任何改变。通过同源重组即基因打靶技术将外源正常的基因在特定的部位进行重组,从而使缺陷基因在原位特异性修复。另一类为基因增强和基因失活,是不去除异常基因,而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其表达正常产物,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等的功能;或特异封闭某些基因的翻译或转录,以达到抑制某些异常基因表达的目的。 (2)按靶细胞类型又可分为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和体细胞基因治疗。广义的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以精子、卵子和早期胚胎细胞作为治疗对象。由于当前基因治疗技术还不成熟,以及涉及一系列伦理学问题,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仍属禁区。在现有的条件下,基因治疗仅限于体细胞基因治疗。 3.基因治疗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转移:在基因治疗中迄今所应用的目的基因转移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病毒方法和非病毒方法。基因转移的病毒方法中,RNA和DNA病毒都可用作基因转移的载体。常用的有反转录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转移的基本过程是将目的基因重组到病毒基因组中,然后让重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以使目的基因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非病毒方法有磷酸钙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显微注射法等。 (2)目的基因的表达: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之一。为此,可运用连锁基因扩增等方法适当提高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拷贝数。在重组病毒上连接启动子或增强子等基因表达的控制信号,使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新基因高效表达,产生所需的某种蛋白质。 几个重要概念 1.干扰素:是指动物或人体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 2.外毒素:病原体产生的代谢产物,成分是蛋白质,抗原性强,刺激人体产生抗毒素。 3.抗生素:以前称抗菌素,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干扰其他微生物细胞生长、发育,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1

基于问题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模板

基于问题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是园艺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该学科( 一级学科) 的核心课程,其显著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其教学内容繁多复杂,包括了原蔬菜专业、果树专业和观赏园艺或园林专业的育种学知识,若在课堂上只应用传统的授予式教学方式,教师生硬、填鸭式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其往往会产生厌倦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同时,学生难以通过自身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获取知识,更难有机会对课程的内容和问题发表基于自己理解的看法与意见。教与学的双方对这一现象都颇有微词。教师觉得学生学得太被动,没有主动思考; 而学生则抱怨老师教学不够精彩,提不起兴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提高教学效果,自20XX 年始至20XX 年的三个教学周期里,本教学团队在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传道、授业和解惑,还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品质和实践能力,以期为农科其他专业课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一、构建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其关键在于挑起学生在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制造出认知冲突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悬念法。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在解决所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框架与模式或步骤如下: ( 1) 设置情景。( 2) 提出问题( 包含问题) 。( 3) 提出猜想或假设。( 4) 搜集资料和事实。( 5) 验证假设。( 6) 交流评价与得出结论。( 7) 整合、建构、迁移、应用。 ( 一) 课堂理论教学方面 课堂理论教学是课程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一直不断将新理论和新技术补充到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如离体培养育种、分子育种等近年来取得的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1.基因工程又叫做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通俗地说,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基因工程是在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_____________水平的设计施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 3.基因的“剪刀”是指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其作用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基因的“针线”是指_____________。当用_____________切割两种来源不同的DNA后,露出的末端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黏合起来,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仍有缺口,该缺口就需要靠_____________来“缝合”。 5.基因的运载体是指_____________的运输工具。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必备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有标记基因,以便筛选 6. 质粒存在于细菌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_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状DNA分子。 7.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1.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需要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抗虫基因,“放入”棉花细胞中与棉花的 DNA分子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 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切割抗虫基因所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云金芽孢杆菌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获得抗虫基因的常用方法是“鸟枪法”。具体做法是:用_____________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DNA分子切成许多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与 _____________结合,再通过_____________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它们在各个受体细胞中大量 _____________,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分离出来。 (3)写出“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基因操作一般要经过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杂交育种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生物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借助如何培育优良品种这一实际问题为话题,将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优点和缺点融入在讨论之中。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本节内容与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等知识密切相关,是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本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怎样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而且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可以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 2、学生背景分析: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及相关的生物变异类型,第五章学习染色体变异时,学生对于获得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方法有所接触,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打下了基础。 现阶段新的育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在生产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学生并不清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系统的体会生物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简述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原理 ②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③讨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①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以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②尝试运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认同人类对遗传育种技术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完整版)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

课例研究教案 (精品教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授课人: 日期: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 第6章第2节 基因工程的工具 学习者水平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工程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的基础,但是基因工程的工具是基于分子水平上的,知识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直接进行实践操作和直观看到操作结果,加之该部分是本节的重难点,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教学内容分析: 基因操作的工具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也是在基因工程概念的学习基础之上进行的,对接下来基因工程的步骤的学习起关键的作用,基因操作的工具包括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基因的运载体。基因操作的工具细微抽象,较难理解与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阐明限制酶和连接酶的作用特点。 2)说出常用的运载体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运用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参与基因工程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 2)养成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阐明限制酶和连接酶的作用特点。 2.说出常用的运载体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阐明限制酶和连接酶的作用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具,教学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导入新授新闻:中国农科院专家郭三堆,因 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 系杂交转基因抗虫棉,而当选为 CCTV 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想一想:将抗虫基因移植到棉花的 细胞中,使棉花具有抗虫害的作 用,这项工作是在DNA分子水平上 进行的操作。假如你作为一名研究 者来完成这一项工作,那么你会采 取什么工具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本节课的 学习,第六章第2节第二课时基因 工程的工具。(板书) 通过预习,基因工程有三大基因的 工具,基因的剪刀,基因的针线, 运载体。接下来我们逐一进行学习 首先我们要把抗虫基因从苏云金 芽孢杆菌中提取出来,抗虫基因是 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一段基因,要 获取抗虫基因是不是相当于用一 把剪刀把它从一大段基因中截取 下来呢?但是细胞是很小的,一般 直径只100nm到150nm,用剪刀剪, 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我们怎么办 呢?这就要用到基因工程的第一 结合实例,回顾相关知 识,思考问题。 思考要完成转基因抗虫 棉要用到的工具。 思考基因的剪刀—限制 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特 点。 结合新闻,联系旧知 识,引发对本节课内 容的思考,激起学生 好奇心。 启发学生思考。 引出基因的剪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的学习。

园艺植物育种学第二章(上)教案

第二章引种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引种的意义,引种的基本原理,掌握引种的概念,引种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从而能按引种的程序和引种规律进行引种。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从日本引进了晚熟富士着色系芽变苹果(红富士),如长富2、长富6和秋富1等。当时全国11个省市组成引种研究协作组,北至辽宁,南至江苏,在全国进行了试种推广和研究。经过多年的引种工作,明确了红富士苹果在我国的适宜栽培范围,并总结出该种苹果优质丰产栽培的系列技术措施,同时建立了良种繁殖基地,进行了优系选择,选出有希望的单枝(株)系100余个。目前红富士苹果覆盖面占我国苹果主要产区的80%以上。 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和意义 一、引种的概念 引种是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根据植物在引种前后是否发生遗传适应性改变,引种可分为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前者指植物种类或品种在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后者指植物在引种过程中发生某种适应性遗传变异。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入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或只需采取简单的措施即能适应新环境,并能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预期效果的称为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自然条件与原分布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入物种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性改变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须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这种方式称为驯化引种。 二、引种的意义 (一)引种是解决园艺生产所需种类品种的重要手段。 新区基础薄弱,种类和品种短缺,靠引种可以解决,即使种类品种比较丰富的老的菜园和园林建设进展较好的地区也都需要不断引入新的种类品种,因为在全国或世界范围内总能发现比当地现有种类更好的种类品种。如果通过引种就能得到所需要的种类品种,要比选择育种或杂交育种简便而节约得多。 (二)通过引种不仅有可能解决地区当前建设中存在的种类品种问题,而且还能引入更多的种质资源,为今后进一步良种化提供有利条件。 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我国自国外引进的蔬菜种质材料约2万份,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作育种的初始材料,育出了一大批抗病、高产、优质的蔬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利用。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专业用) 园艺园林学院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蔬菜和园林观赏植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及品种的概念及其特性;育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要求学生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性质、范围和基本任务的相关概况有一个基本认识。 课时安排:3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基本内容: 一.园林植物范围 园林植物包括蔬菜、园林植物和观赏植物,有时也将茶叶、经济植物和芳香植物等列入其中。 二.变异、遗传和选择 达尔文义认为所有生物,包括野生植物和植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自然选择的进化。 三.品种概念及其特性 1.品种(cultivar,简作cv.)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物学特性符合生产的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主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品种:都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和时间性等特性。

品种特异性:品种特异性是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辩认的标志性状。 品种一致性:品种一致性是指采用适于该类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经过繁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品种稳定性:品种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相对不变。 品种地区性:品种的地区性是指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 品种也有一定的时间性。一定时期内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 3.园林植物良种的作用 园林植物良种是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它在下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A.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改进产品品质 C.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D.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 F.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 G.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 四.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 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林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园林植物育种学从园林植物、蔬菜及园林观赏植物等园林植物的育种特性的角度阐述园林植物、蔬菜及园林观赏植物的引种、选种、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与方法、诱变育种的理论与应用、良种繁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现代园林植物育种已不仅限于单纯利用自然界现有变异选育优良品种,而且还将根据需要,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优势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

优质课第一名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科技中的热点,逐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该内容被录入了现行的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并且在选修教材中有更详细的阐述。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对这一前沿科技的了解,也能让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本课学习的基因工程操作的原理及教材概括的基本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这四个步骤,都可以在必修1和必修2中找到理论基础。但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的操作,操作过程细微,抽象,实验现象看不见也摸不着,只凭教师讲述是很枯燥并较难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呈现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展示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认识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的关注、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基因工程的概念 ②掌握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工具 ③理解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④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具备运用学到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网上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基本观点。 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培养爱国主义热情。 ③关注科学与社会。 四、教学重难点

园艺教育专业

园艺教育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教育学 门类:职业技术教育类 专业名称:园艺教育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园艺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及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高等职业教育园艺类课程教学以及从事与园艺类相关的技术研究、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职业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园艺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经营管理以及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毕业生能够适应中高等职业学校园艺类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也能适应和园艺相关的管理、科研、技术推广等单位的岗位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生物学、园艺学、教育和心理科学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园艺场(园)的规划设计、园艺植物生产、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方面的原理和技术; ◆具有农业经营管理和园艺新技术开发与推广的能力及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的能力; ◆熟悉我国园艺生产和教育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园艺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园艺学、园林规划设计、花卉学、盆景艺术、园艺环境工程与调控、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园产品营销学、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等。 实践教学:专业课程实习、春夏季综合教学实习、秋冬季综合教学实习、园艺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习。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专业就业状况 本专业学生具备生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职业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适应中高等职业学校园艺类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园艺专业相关的管理、科研、技术推广等工作。 院校分布(部分) 安徽农业大学。

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受体),使受体按人们的愿望表现出新的性状。 基因工程诞生于1972年,在其后几年中由于担心重组生物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曾一度受挫。但随着人们对DNA重组所涉及的载体和受体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性改造,以及相应的DNA重组实验室设计和操作规范的建立,再加上重组DNA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的诱惑,重组DNA技术迅速发展,现在,基因工程已成为生物学实验室的一项常规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环保等许多领域。 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基因工程最典型的操作如图6-1所示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外源DNA的获得与酶切; 2.外源DNA与经同样酶切的载体的连接; 3.连接产物转化受体细胞及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分离D N A 酶切酶切 供体细胞 重组转化子 图6-1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由图6-1可见,基因工程操作过程需要以下基本材料:外源DNA(基因)、载体、DNA 体 外重组用的酶以及宿主细胞。 一、 载体 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般都要借助于载体,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载体。图6-2所示pUC19就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

图6-2 载体pUC19及其多克隆位点 载体一般含有以下几个基本元件: (一) 复制原点 载体在宿主细胞中要独立存在则应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复制原点又称为复制起始位点(Origin,简称ori),控制载体复制。不同生物的载体复制原点不同,同一种生物的不同载体拷贝数和稳定性有很大差别,这主要决定于载体的复制原点的性质。图6-2所示的pUC 系列载体的复制原点是pAM1的一个突变体,在合适的大肠杆菌宿主细胞中(如大肠杆菌JM109)其拷贝数可达500。整合型载体的复制原点被整合位点的同源序列替代。 (二) 筛选标记 一般是载体上的一段编码酶的基因,能赋予转化子新的性状,便于转化子的筛选。载体pUC19的筛选标记是β-内酰氨酶基因(常简写为bla或Amp r),能分解氨苄青霉素中的β-内酰氨环使其失活,因此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平板上,只有含质粒的转化子能生长而不含质粒的宿主细胞不能生长。抗药性是细菌载体中最常用的筛选标记,除氨苄青霉素抗性外,卡那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抗性也常用作载体的标记。另一类常用的标记是营养缺陷型互补标记,在真核生物载体中更常用。 (三) 多克隆位点(multi cloning site, 简写为MCS)

优秀教案(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教师将听证会规则、程序、角色扮演的程序和具体要求以及评价标准复印好,分发给各学习小组。 (2)教师整理《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利弊争论的要点》,印发给各学习小组。 (3)收集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料信息,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利弊关系的资料,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做有关基因工程知识的讲座。 (4)教师设计并参与制作计算机教学课件,在校园网上制作网页,查找大量资料,完善网页内容,建立内容丰富的“基因工程知识资源库”。 (5)教师根据学生的资料准备状况、知识的准确性、抢答的积极性、讲述的条理性、姿态的自然性、课件的美观性编制《学生听课记录和评价表》。 (6)教师编制《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专题报告》。 2.学生准备 (1)学生预习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宏观地了解。 (2)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看书、看报及看电视,收集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的资料或信息并制成课件,也可以走访有关的专家、学者了解该内容。 (3)分组预习并完成教师下发的有关资料。 (4)按听证会的要求摆好课桌椅,根据各小组的选择按辩论的正方和反方分成左右两个大组。 [情境创设] 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巨大成就的图片。同时述说如下:基因工程自1973年诞生后,由于基因工程技术具有可以直接控制基因,将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至另一个物种,创造出新的物种或新的品种的显著特点,也就是说,可按照人们的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中原先并不存在的新的生物类型,使人类从单纯地认识生物和利用生物的传统模式跳跃到随心所欲改造生物和创造生物的新时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特别是近10年来,基因工程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基因转移、基因扩增多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在实际应用领域中,为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天就由同学们来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师生互动] 教师:首先请各小组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基因工程应用的事例资料。 学生分组汇报并交流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学生1: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 (2)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培育出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现在已培育出一批分别具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盐碱、抗病毒、抗干旱等性状的转基因农作物。1996至2000年的短短五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从170×104 hm2发展到4 420×104 hm2,其推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学生2:基因工程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畜牧养殖业上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科学家将某种特定基因与病毒DNA构成重组DNA,然后,通过感染或显微注射技术将重组DNA转移到动物受精卵中,并由这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转基因动物。通过转基因动物人们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习指导

1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习指导 前言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校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以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实验要求 (1)实验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由基本到提高到开放实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强调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授简明扼要,重点讲授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及意义,演示关键操作方法。 (3)切实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观察,启发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独 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严格要求和指导学生如实进行原始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强调科学求实精神;重视随堂考查,讲评学生实验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3 1.考核内容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⑴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总结记录书写情况; ⑵平时作业(实验过程)的认真程度;仪器设备操作使用情况;遵守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情况等。 2.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记分制。 4 实验一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各种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调查,了解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主要特点,熟 悉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的主要观察项目和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园艺植物因自身发育特点不同其开花习性也不相同。此项调查可作为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