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表

最新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表
最新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表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表

样品名称样品性状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分析:复核:年月日

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表(Ⅰ)

分析:复核:年月日

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表(Ⅱ)

分析:复核:年月日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详实参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紫外-可见光谱是用紫外-可见光测获的物质电子光谱,它研究产生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当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被分析的物质时能测得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或透光率,以ABS为纵坐标对横坐标波长λ作图,可获得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一般紫外光区为190-400nm,可见光区为400-800nm。 紫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提供了信息依据。由于分子结构不同但只要具有相同的生色团,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值就相同。因此,通过对末知化合物的扫描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值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光谱图在相同溶剂和测量条件下进行比较,就可获得基础鉴定。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测定波长。苯甲酸和水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图1 苯甲酸与水杨酸紫外吸收光谱图 1-苯甲酸;2-水杨酸 水杨酸在波长300 nm处有吸收峰,而苯甲酸此处无吸收,在波长230 nm两组吸收峰重叠,为了避开其干扰,选用300 nm波长作为测定水杨酸的工作波长。由于乙醇在250~350nm无吸收干扰,因此可用60%乙醇为参比溶液。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WIN 5,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容量瓶

100mL 1个、50mL 5个;刻度吸量管1mL、2mL、5mL各1支。 2.试剂 水杨酸对照品(分析纯);60%乙醇溶液(自制)。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0.0500 g水杨酸置于100 mL烧杯中,用60%乙醇溶解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以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浓度为0.5mg·mL-1。 2、将五个50mL容量瓶按1-5依次编号。分别移取水杨酸标准溶液0.50、1.00、2.00、3.00、4.00mL于相应编号容量瓶中,各加入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3、用1 cm石英吸收池、,以60%乙醇作为参比溶液,在200~35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一份水杨酸标准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在选定波长下,以60%乙醇为参比溶液,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测定水杨酸标准溶液系列及未知液的吸光度。以水杨酸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水杨酸试液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水杨酸试样中水杨酸的含量。 表1 标准曲线制定及未知试样浓度检测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含量

实验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含量 苯酚是工业废水中一种有害污染物质,需对水中酚含量控制。苯酚在270-295nm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其吸光度与苯酚的含量成正比,应用Lambert-Beer定律可直接测定水中总酚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Cary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原理简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同时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吸收光谱具有带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量分析采用朗伯-比尔定律,被测物质的紫外吸收的峰强与其浓度成正比,即: 其中A是吸光度,I、分别为透过样品后光的强度和测试光的强度,为摩尔吸光系数,b为样品厚度。 由于苯酚在酸、碱溶液中吸收波长不一致(见下式),实验选择在碱性中测试,选择测试的波长为288nm左右,取紫外-可见光谱仪波长扫描后的最大吸收波长。 Cary50是瓦里安公司的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原理是光源发出光谱,经单色器分光,然后单色光通过样品池,达到检测器,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信号放大、模/数转换,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处理。 三、仪器与溶液准备 1、Cary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cm石英比色皿一套 3、25 ml容量瓶5只,100 ml容量瓶1只,10ml移液管二支

配置250 mg/L苯酚的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250 g苯酚于250 mL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20 mL使之溶解,加入0.1M NaOH 2mL,混合均匀,移入100 mL容量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5只25 mL容量瓶,分别加入1.00、2.00、3.00、4.00、5.00 mL苯酚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系列。 将溶剂,标准溶液,待测水样依此装入石英比色皿。按测试程序的提示,依次放入样品室中进行测试。 四、测试过程 1、确认样品室内无样品 2、开电脑进入Window 系统 3、点击进入Cary50 主菜单 4、双击Cary-WinUV图标 5、在Win-UV 主显示窗口下,双击所选图标“SCAN”以扫描测定吸收曲线:取上述标准系列任一溶液装进1cm石英比色皿至4/5,以装有蒸馏水的1cm石英比色皿作为空白参比,设定在220-35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获得波长-吸收曲线,读取最大吸收的波长数据。 6、在Win-UV 主显示窗口下,双击图标“Concentration”进入定量分析主菜单 7、设定测试分析步骤: (l)单击Setup功能键,进入参数设置页面。在Wavelength处填入由步骤5获取的波长数据。 (2)按Cary Control 、Standards、Options、Samples、Reports、Auto store顺序,分别设置好菜单中每页的参数。按OK回到“Concentration”界面主菜单。 (3)单击View莱单,选择需要显示的内容。 例如基本选项Toolbar,buttons,Graphics,Report。 (4)单击Zero,提示“Load blank press OK to read” (放空白按OK读),放入空白蒸馏水到样品室内,按OK测试,测完取出样品。 (5)单击Start, 出现标准/样品选择页。选Selected for Analysis(选择分析的标准和样品)。此框的内容为准备分析的标准和样品。 (6)按OK进行分析测试。 依Presentstdl的提示:放入标准1然后按OK键进行读数。放标准2按OK进行读数。直到全部标准读完。 (7)出现“Present Samplel Press OK to read”提示框,根据提示,放入样品1按OK开始读样品,直到样品测完。 (8)可点击Save Method AS保存此方法,以后可以从Open Method调用此方法。从标准曲线读出水样中苯酚的含量(g/L),测试数据采用点击Save Data AS 保存。

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铁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了解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掌握邻二氮菲法测定铁的原理;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吸收曲线的绘制和样品的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 邻菲啰啉是测定微量铁的较好试剂。在pH=2~9 的条件下,邻菲啰啉与Fe2+生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Fe3+能与领二氮菲生成淡蓝色配合物(不稳定),故显色前加入还原剂:盐酸羟胺使其还原为Fe2+。。 三、仪器及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铁标准溶液:含铁0.01mg/mL、0.1%邻菲罗啉水溶液、10%盐酸羟胺水溶液、1mol/lNaAc缓冲溶液(pH4.6)。 四、实验步骤 1.吸收曲线的绘制和测量波长的选择 吸取0.0mL和6.0mL 铁标准溶液分别注入两个5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5mlNaAc溶液,2.5ml盐酸羟胺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60nm之间,每隔0.5nm测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找出最大吸收波长。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铁的标准溶液0.0、2.0、4.0、6.0、8.0、10.0ml于6只50ml容量瓶中,依次分别加入5m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2.5ml盐酸羟胺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分钟,在其最大吸收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试剂溶液为空白,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铁含量(mg/50ml)为横坐标,溶液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波长/nm 吸光度 标准溶液(0.01g/L)未知液容量瓶编号 1 2 3 4 5 6 7 吸取的体积0 2.0 4.0 6.0 8.0 10.0 吸光度A (1)绘制曲线图。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

1.1 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食用方法及基本结构 1.2 掌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2.实验原理 2.1 定性分析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各种物质各有其特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他能清楚的描述该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光吸收程度最大处叫做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浓度不同时,光吸收曲线的形状相同,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只是相应的吸光度大小不同。说明吸收曲线的形状只与物质的本性有关,而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吸收曲线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2.2 定量分析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εbc,式中A—吸光度,ε—摩尔吸光系数,b—液层厚度cm,c—浓度,mol/L 当液层厚度b固定时,吸光度正比于浓度,因此可采用标准曲线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通常选择最大吸收波长进行定量分析,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和消除干扰影响。 3.仪器及试剂 3.1 仪器及配件 UV18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石英比色池 3.2 试剂 3.2.1 虾青素标准溶液 3.2.1.1 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0mg/mL) 称取10mg 虾青素标准品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定容至10mL,摇匀,避光-20℃保存。 3.2.1.2 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分别量取0.5,1.0,2.0,3.0mL标准储备液,分别用50mL容量瓶定容,稀释溶剂为无水乙醇,定容之后摇匀,避光放置。 3.2.2 未知浓度的虾青素样品溶液。 4.实验内容 4.1 不同浓度的虾青素溶液吸收曲线的比较。 4.2 标准曲线的制作。 4.3 样品溶液的测定。 5.仪器操作步骤 5.1 开机,自检,预热20分钟 5.2 放置样品 将配好的样品转入比色池,比色池要用蒸馏水和待测溶液润洗,溶液装至比色池的1/2~2/3左右。装好后用纸巾吸干比色池表面的液体,将比色池放入样品槽中,注意比色池透光面要对住样品槽有孔的一边。 5.3 全波长扫描 将不同浓度的标准品依次转入比色池中进行全波长扫描,比较其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峰

第二章 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二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物质是有颜色的,利用比较溶液本身或加入试剂后呈现出的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的方法为比色分析法。以人的眼睛来检测颜色的深浅的方法为目视比色法。以光电转化器件(如光电池)为检测器来区别颜色深浅的方法为光电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 所依据的光谱是分子或离子吸收入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紫外光谱(UV)能够提供分子中的共轭体系的结构信息,可用于判断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位置、种类和数目。红外光谱(IR)在未知结构化合物的鉴定中,主要用于功能基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等。由于UV和IR只能给出分子中部分结构的信息,而不能给出整个分子的结构信息,能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较少,所以单独以UV和IR不能确定分子结构,必须与NMR谱、MS谱以及其他理化方法结合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即是利用物质本身(或生成的有色化合物即“显色”后测定)对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进行测定,其特点: ①灵敏度高。可用于测定试样中1%-0.001%的微量成分,甚至可测低至10-6-10-7的痕量成分。 ②准确度高。测定的相对误差为2%-5%,采用精密分光光度计时,可减少至1%-2%。特别适用于低含量和微量含量组分的测定,不适于中和高含量组分的测定。但如果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比如示差法,也可测定高含量组分。 ③适用范围广。 ④操作简单,快速,仪器价格不昂贵。 ⑤目前,分析仪器制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光度分析获得了新的活力。 2.1基本原理 2.1.1光的基本原理 2.1电磁表谱表 光谱名称波长范围跃迁类型分析方法 X射线0.1-10nm K和L层电子X射线光谱法 紫外10-380nm 10-20中层电子,200-380价电子紫外光度法 可见380-780nm 380-780价电子比色及可见光度法 红外0.78-1000μm 分子振动红外光谱法 微波0.1-100cm 微波光谱法 无线电波1-1000m 核磁共振光谱法 2.1.2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使眼睛感觉到不同颜色。 具有同一种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含有多种波长的光为复合光。当将某两种颜色的光按适当强度比例混合时,可以形成白光,这两种色光就称为互补色。 2.2光的吸收定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

1?实验目的 1.1 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食用方法及基本结构 1.2掌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2. 实验原理2.1定性分析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各种物质各有其特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他能清楚的描述该物质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光吸收程度最大处叫做最大吸收波长,用入max表示。浓度不同时,光吸收曲线的形状相同,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只是相应的吸光度大小不同。说明吸收曲线的 形状只与物质的本性有关,而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吸收曲线对物质进行 定性分析。 2.2定量分析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 & be,式中A —吸光度,& —摩尔吸光系数,b—液层厚度cm, c—浓度,mol/L 当液层厚度b固定时,吸光度正比于浓度,因此可采用标准曲线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通常选择最大吸收波长进行定量分析,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和消除干扰影响。 3. 仪器及试剂 3.1仪器及配件 UV18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石英比色池 3.2试剂 3.2.1虾青素标准溶液 3.2.1.1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0mg/mL ) 称取10mg虾青素标准品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 ),定容至10mL,摇匀,避光-20 C 保存。 3.2.1.2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分别量取0.5, 1.0, 2.0, 3.0mL标准储备液,分别用50mL容量瓶定容,稀释溶剂为无水乙醇,定容之后摇匀,避光放置。 3.2.2未知浓度的虾青素样品溶液。 4. 实验内容 4.1不同浓度的虾青素溶液吸收曲线的比较。 4.2标准曲线的制作。 4.3样品溶液的测定。 5. 仪器操作步骤 5.1开机,自检,预热20分钟 5.2放置样品 将配好的样品转入比色池,比色池要用蒸馏水和待测溶液润洗,溶液装至比色池的1/2~2/3左右。装好后用纸巾吸干比色池表面的液体,将比色池放入样品槽中,注意比色池透光面要对住样品槽有孔的一边。 5.3全波长扫描 将不同浓度的标准品依次转入比色池中进行全波长扫描,比较其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峰 对应的波长。 5.4制作标准曲线 取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值绘制标曲。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001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025 分析原始记录 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028 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029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 030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031 煤样采样和交接记录 032 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033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034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 035 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 036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37 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3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039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40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41 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42 工业企业噪声源监测原始记录 043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044 结构传播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45 样品委托单(站内) 046 监测结果统计表 047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048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049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 050 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 051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 052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Ⅳ) 053 自动烟尘(气)采样仪记录表(I) 054 烟气分析仪测量记录表 055 二恶英前处理原始记录 056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 05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 058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059 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

混凝土回弹仪检测记录表

回弹法检测砼强度记录 东营市新汇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检测人: 时间: 单位工程名称 大马山水库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 北驳岸墙 单元工程(检测部位) 承台1# 砼龄期 28d 回弹仪 型 号 设计强度等级 C 30 编 号 测 区 回 弹 值 回弹平均值 碳化值 砼强度 换算值 泵送砼 修正值 泵送砼强度换算值 承台 1# 1 4 2 39 40 38 40 40 39 38 39.3 0.5 38 42 38 39 45 39 41 38 2 45 38 39 40 38 40 37 39 39.3 0.5 46 43 39 39 40 38 38 41 3 45 41 39 44 40 40 42 41 41.3 0.5 36 37 45 40 44 40 41 46 4 46 40 40 38 39 40 38 38 39.7 0.5 39 44 41 41 38 40 41 43 5 38 41 43 42 40 38 40 38 39.5 0.5 41 40 41 39 40 38 39 38 6 39 39 38 38 38 41 40 46 39.6 0.5 47 41 45 38 39 40 38 42 7 39 38 38 39 39 42 40 41 40.6 0.5 42 42 46 41 44 40 40 42 8 42 39 38 39 44 44 38 40 40.0 0.5 42 42 39 46 40 40 40 41 9 39 37 38 41 39 42 37 39 39.8 0.5 37 45 39 41 43 42 38 42 10 43 36 39 42 40 39 36 37 38.4 0.5 40 35 38 39 38 38 38 3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程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程序 1 简述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的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光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检查。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og1/T=ECL 式中A为吸光度; T为透光率; E为吸收系数; C溶液浓度; L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E 表示。如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则相应有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表示。 2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

实验六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实验六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日期 2014年12月29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分光光度法确定配合物组成的测定方法 3.掌握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2价铁和显色剂邻菲咯啉反应生成橘红色配合物,反应如下:Fe2+ + 3C12H8N2→[Fe(C12H8N2)3]2+ (PH=5) 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 Ps 若溶液中存在Fe3+,可用盐酸羟胺还原 三:实验用品 1.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 吸量管烧杯(250ml) 2.药品 10.00mg/LFe2+标准溶液称取0.7022g分析纯 (NH4)2SO4·FeSO4·6H2O于250ml烧杯中,加入50ml6mol/LHCl溶液使之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摇匀。得到100.0g/LFe 2+标准溶液,将其稀释10倍即可。

1.5g/L邻菲咯啉(先用少许乙醇溶解,再用纯水稀释) 10%盐酸羟胺溶液(新配制) 1.0mol/LNaAc 四:实验步骤 1吸收曲线的制作 用吸量管取6.00mlFe2+标准溶液,注入一支50ml容量瓶中,另一容量瓶不加Fe2+标准溶液,再各加入1.0ml盐酸羟胺和5.0mlNaAc,最后加入2.0ml邻菲咯啉。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2cm比色皿,在450~570nm范围内,每隔10nm或5nm测定一次吸光度。(每改变一次波长,均需用参比溶液重新进行校正) 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为-------nm 3.标准曲线的测定和铁含量的测定 在七只50ml容量瓶中,前六只分别用吸量管加入0.00、2.00、 4.00、6.00、8.00、10.00 mlFe2+标准溶液,第七只加入 5.00mlFe未知液再各加入1.0ml盐酸羟胺和5.0mlNaAc,最后加入2.0ml邻菲咯啉。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所选择的最大波长下,用2cm比色皿,测定容量瓶中溶液的吸光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

1.实验目的 1.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食用方法及基本结构 1.2掌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2.实验原理 2.1定性分析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各种物质各有其特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他能清楚的描述该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光吸收程度最大处叫做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浓度不同时,光吸收曲线的形状相同,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只是相应的吸光度大小不同。说明吸收曲线的形状只与物质的本性有关,而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吸收曲线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2.2定量分析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εbc,式中A—吸光度,ε—摩尔吸光系数,b—液层厚度cm,c—浓度,mol/L 当液层厚度b固定时,吸光度正比于浓度,因此可采用标准曲线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通常选择最大吸收波长进行定量分析,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和消除干扰影响。 3.仪器及试剂 3.1仪器及配件 UV18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石英比色池 3.2试剂

3.2.1虾青素标准溶液 3.2.1.1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0mg/mL) 称取10mg虾青素标准品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定容至10mL,摇匀,避光-20℃保存。 3.2.1.2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分别量取0.5,1.0,2.0,3.0mL标准储备液,分别用50mL容量瓶定容,稀释溶剂为无水乙醇,定容之后摇匀,避光放置。 3.2.2未知浓度的虾青素样品溶液。 4.实验内容 4.1不同浓度的虾青素溶液吸收曲线的比较。 4.2标准曲线的制作。 4.3样品溶液的测定。 5.仪器操作步骤 5.1开机,自检,预热20分钟 5.2放置样品 将配好的样品转入比色池,比色池要用蒸馏水和待测溶液润洗,溶液装至比色池的 左右。装好后用纸巾吸干比色池表面的液体,将比色池放入样品槽中,注意比色池透光面要对住样品槽有孔的一边。 5.3全波长扫描 将不同浓度的标准品依次转入比色池中进行全波长扫描,比较其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

混凝土回弹仪检测记录表.docx

回弹法检测砼强度记录单位工程名称大马山水库工程 分部工程名 称 北驳岸墙 单元工程(检测 部位) 承台1# 砼龄期28d 回弹仪 型号设计强度等 级C30 编号测 区回弹值 回弹 平均 值 碳化 值 砼强度 换算值 泵送 砼 修正 值 泵送砼 强度换 算值 承台1 #1 4 2 3 9 4 3 8 4 4 3 9 3 8 39.3 0.5 3 8 4 2 3 8 3 9 4 5 3 9 4 1 3 8 2 4 5 3 8 3 9 4 3 8 4 3 7 3 9 39.3 0.5 4 6 4 3 3 9 3 9 4 3 8 3 8 4 1 3 4 5 4 1 3 9 4 4 4 4 4 2 4 1 41.3 0.5

谢谢你的观赏 谢谢你的观赏 36 37 45 40 44 40 41 4 6 4 46 4 0 4 0 3 8 3 9 4 0 3 8 3 8 39.7 0.5 3 9 4 4 4 1 4 1 3 8 4 0 4 1 4 3 5 38 4 1 4 3 4 2 4 0 3 8 4 0 3 8 39.5 0.5 4 1 4 0 4 1 3 9 4 0 3 8 3 9 3 8 6 39 3 9 3 8 3 8 3 8 4 1 4 0 4 6 39.6 0.5 4 7 4 1 4 5 3 8 3 9 4 0 3 8 4 2 7 39 3 8 3 8 3 9 3 9 4 2 4 0 4 1 40.6 0.5 4 2 4 2 4 6 4 1 4 4 4 0 4 0 4 2 8 42 3 9 3 8 3 9 4 4 4 4 3 8 4 40.0 0.5 4 2 4 2 3 9 4 6 4 0 4 0 4 0 4 1

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

作业指导书 批准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核: 编写:

目录 1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2应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3仪器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4试验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5数据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6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7检测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使用于推定烧结普通砖砌体砂浆强度,不适用于推定高温、长期浸水、化学浸蚀、火灾等情况下的砂浆抗压强度。 2应用标准 GB/T 50315-2000《砌体工程现场检验技术标准》 GB 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仪器设备 砂浆回弹仪 4试验步骤 抽检率,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关于样本容量要求设置抽检方案和抽检率。 测位宜选在承重墙的可测面上,并避开门窗洞口及预埋件等附近的墙体。墙面上每个测位的面积宜大于。 测位处的粉刷层、勾缝砂浆、污物等应清除干净。弹击点处的砂浆表面,应仔细打磨平整,并除去浮灰。 每个测位内均匀布置12个弹击点。选定弹击点应避开砖的边缘,气孔或松动的砂浆。相邻两弹击点的间距不应小于20mm。

实训项目一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了解回弹仪的基本构造、基本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使学生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技术规程,并能根据实验结果 分析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二、实验设备 HT-225型混凝土回弹仪(冲击能量2.207J);GZ16型钢砧 回弹仪构造见图1。 1. 弹击杆 2. 混凝土构件试面 3. 仪器壳 4. 指针滑块 5. 刻度尺 6. 按钮 7. 中心导杆8. 导向法兰 9. 盖帽9. 压力弹簧 10.卡环11.尾盖 12.压力弹簧13.挂钩 14.冲击杆15.缓冲弹簧 16.弹击弹簧17.弹簧座 18.密封毡圈19. 20.调整螺栓21.紧固螺母 22.弹簧片23.指针轴 24.固定块25.挂钩弹簧 图1 回弹仪构造图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回弹仪法是利用混凝土的强度与表面硬度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用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来间接检验或推定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是回弹仪内拉簧驱动的重锤,以一定的弹性势能,通过混凝土表面,使局部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吸受一部份弹性势能,剩余的弹性势能则以动能的形式使重锤回弹并带动指针滑块,得到重锤回弹高度的回弹值,回弹值的大小与混凝土表面的弹、塑性质有关,其回弹值与表面硬度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回弹值大说明表面硬度大、抗压强度愈高,反之愈低。 回弹法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将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回弹值间的对应关系,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使用。由于测试方向、水泥品种、养护条件、龄期、碳化深度等的不同,所测之回弹值均有所不同,应予以修正,然后再查相应的混凝土强度关系图表,求得所测之混凝土强度。该法不能反映混凝土内部质量,是一种适用于普查混凝土强度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四、实验操作步骤 主要测试步骤: 1. 回弹仪率定 回弹仪使用前应定期在洛式硬度为HRC60±2的钢砧上进行率定,率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回弹仪弹击动能的恒定。率定宜在气温为20±5℃条件下进行,率定时,将钢砧置于刚性较好的基础上,摆放平稳,然后回弹仪在钢砧上垂直向下进行弹击率定,率定时弹击杆应旋转4次,每次旋转90°左右,弹击3-5次,取连续3次稳定值计算回弹平均值,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应符合80±2的要求。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顶部调整螺栓20来实现。 2. 测区及测点布置 根据需要布置测区,每测区面积约20×20cm2,每测区弹击16点。每一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低于0.6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