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By 梁志刚

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道路、车辆、人、环境四者在一个交通系统中各自和相互存在的内在规律性和最佳配合,以达到道路交通通畅,通行能力达,交通事故少,运输效率高,公害程度低,燃料和运输费用省以及环境协调、舒适的目的。

2.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的特性:驾驶员和行人接受信息后反映特征,驾驶员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操纵特性。车辆特性:车辆的构造及行驶性能,包括车身长度、宽度、自重、载重、动力性能等。

交通流特性:道路上交通现象的各种变化,车流中车辆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如交通流量、密度、速度、车头时距的变化规律和各种不同条件下交通特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道路特性:道路几何线形、道路设施为交通提供的条件,道路条件变化时对交通的影响等。

3.什么是交通三大调查?

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行人和车辆起讫点调查。

4.交通规划有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交通调查(出行发生、交通工具、土地使用、路网交通现状、用地规划、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因素)

第二阶段:编制数学模型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出行发生、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第三阶段:规划效果评价,修正规划。

5.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三个方面?

交通对社会的公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交通噪声、交通废气和交通震动。

6.道路上的车辆按其使用性能分为哪些?

道路上的车辆按其使用性能分为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

7.汽车车辆由哪些部分构成?

汽车构造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操纵系统、行驶系统和车身。

8.汽车动力性能指标有哪些?

汽车动力性能主要可由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即:最高时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9.驾驶员最重要的生理特征是:视觉特性和反映特征。

10.动视力指的是:车辆行驶时驾驶员的视力,它随着车辆速度的增长而降低。

11.当汽车友明处驶进暗处驾驶员视力恢复至少需要6秒,由暗处驶进明处需要3秒。

12.当驾驶员头部和眼球固定时能够看到的范围称静视野;仅将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的视野称为动视野。

13.驾驶员遇到的外界信息大致分为五种情况:

早显信息——信息出现有一定的时间提前量

突显信息——外界刺激信息来之突然

微弱信息——刺激量小的信息

先兆信息——信息到来之前有一先兆

潜伏信息——驾驶员用一般直观方法不易察觉的信息

14.影响疲劳的外界因素:复杂环境、单调环境

15.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便捷省时省力,舒适安全

16.行人的交通特性:步频,步幅,步行速度,速度与密度关系

17.道路上的交通有三个基本属性:两重性(驾驶员既收到交通控制的约束又可以自由改变车速和车辆间相对位置)局限性(车辆间相互干扰和道路交通阻塞)车辆间时空变化属性

18.交通流量:简称流量,又称交通量,是在特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车辆或行人数。一般以小时计,日计或年计。

19.交通密度:在单位长度(1km )路段上,一个车道上某一瞬间的车辆数。

20.地点车速:亦称瞬时车速,是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时的车速。

21.行驶车速:不包括停车时间

22.行程车速:包括停车时间

23.时间平均车速:道路上某一断面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24.空间平均车速:在给定的路段上,在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25.车头时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

26.车头空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车头间的距离。

27.交通流模型:流量、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式叫做交通流模型。假设车流均匀、车种单一时可得到交通流基本模型:s

V Q K =

K ——交通密度(辆/km )

Q ——交通量(辆/小时) s V ——空间平均车速(km/小时)

28.速度与密度的线性关系:b aK V s +=,当密度K 趋近于零时,空间平均车速接近于自由行驶车速f V ,故f V b =。当密度很大,车辆无法行驶时,这时的密度称谓阻塞密度,以j K 表示,即j K K =时,0=s V ,代入得j f

K V a -=,最终得到速度与密度的关系式:

)1(f

f s K K V V -= 29.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将上式代入基本模型中,得:)(2

j

f K K K V Q -= 30.交通流中的平均车头时距h :)s (3600Q

h = 31.交通流中的平均车头空距s h :)m (1000K

h s =

32.平均车头时距与平均车头空距的关系:)s (6.3?=s f

V h h

33.连续流:道路上行驶的车流,不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停车,谓之连续流。

34.间断流:道路上行驶的车流,由于外界因素,如交叉口标志信号灯等原因,而停车,车流中断。

35.交通调查的内容有: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通行能力调查、车辆耗油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车辆出行调查、停车场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噪声调查和车辆废气调查等。

36.平均日交通量:简写ADT(Average Daily Traffic),为任意期间各日交通量的总和除以该期间日数所得的值。是衡量该期间交通负荷的重要指标。

37.周平均日交通量:简写W ADT(Weekly Average Daily Traffic),为一周交通量总和除以7所得之值。

38.月平均日交通量:简写MADT(Monthly Average Daily Traffic ),为一月交通量总和除以该月天数所得之值。

39.年平均日交通量:简写AADT(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为一年交通量总和除以该年日数所得之值。

40.高峰小时交通量:全天交通量最大的一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该小时内的交通量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41.年最大小时交通量:指一年内各个小时交通量中,最大的一个小时交通量。

42.年第30小时交通量:将一年内各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排列的第30个值。

43.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全日交通量的百分比

44.高峰小时系数:简写PHF ,将高峰小时分割为若干时段,每一段为t 分钟,统计各时段交通量,选择其中最大值,折算成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和折算交通量之比即为高峰小时系数:)(60)(PHF 分钟的最大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

t t t ?=

45.一般道路的交通量时变图中,上、下午均出现高峰,无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早高峰交通量一般大于晚高峰。

46.一般靠路侧车道由于受到停靠站及其他因素干扰,交通量比其他车道小。

47.方向不均匀系数:%双向总交通量

一行车方向的交通量=D K 48.等时线越密车速越低,从而反映了道路网上交通矛盾所在。

49.一条道路的通行能力最主要取决于车头时距或车头空距。

50.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

51.饱和流量:在一次绿灯时间内,进口道和冲突点上连续车队能通过停车线或冲突点的最大流量。

52.交通流理论离散型分布:

泊松分布:适用条件 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互相影响微弱,车流是随机的。

λλ-=e k t P k

k !

)(、t m λ= k P ——计数间隔t 内到达k 辆的概率

λ——平均到车率

m ——泊松分布参数

二项分布: 适用条件 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驶的机会不多。 k n k n k k n t

n t

C P --=)1()(λλ

53.排队论:排队论是研究“服务”系统因“需求”拥挤而产生等待行列(即排队)的现像,以及合理协调“需求”与“服务”关系的一种数学理论。

54.“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而“排队系统”既包括了等待服务的,又包括正在被服务的车辆,后者大于前者。

55.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①输入过程(顾客按怎么样的规律到来:定长输入、泊松输入、爱尔朗输入)②排队规则(到达的顾客按怎么样的次序接受服务: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③服务方式(同一时刻有多少服务台可接纳顾客,每一顾客用了多长时间,服务时间分布有:定长分布、负指数分布、爱尔朗分布)

56.排队论常用记号:M 代表泊松输入或负指数分布服务;D 代表定长分布输入或服务;k E 代表爱尔朗分布输入或服务。例如:M/M/N 表示泊松分布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 个服务台的系统;M/D/1表示泊松分布输入、定长分布服务、1个服务台的系统。

57.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①等待时间(单位:分钟,顾客由开始等到开始接受服务的时间)②忙期(单位:分钟,服务台连续繁忙时期)③队长(单位:个,有排队顾客数和排队系统顾客数之分)

58.跟车理论:跟车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探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队列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形式状态,并用数学模式表达而加以分析阐明的一种理论。跟车理论只研究非自由行驶状态下车队的特性。

59.非自由行驶状态下车队的特性:①制约性(车速条件:后车车速不能长时间大于前车,只能在前车速度附近摆动;间距条件:前后车必须保持安全距离)②延迟性(前车运行状态改变,后车也要改变,前后车运行状态的改变不是同步的,而是延迟的)③传递性(运行状态信息沿车队向后传递不是平滑连续而是像脉冲一样间断连续的)

60.交通运输分析三要素:土地利用,运输条件,交通活动

6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包括:①本身信息数据(地区功能、建筑物类型、人口数、职工数、分区分区面积……)②有关动态信息(可达性、交通发生、交通分布)

62.交通发生:反映了在指定时段内某街区的交通量。交通发生量与土地利用的类型及其发生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有关。

63.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主要是:功能的划分与组合和分区土地面积需求量的估算。

64.OD 调查:即起讫点调查。

65.起点: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

66.讫点:一次出行的目的地点;

67.出行: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

68.出行端点:出行起点、讫点的总称。

69.境内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出行

70.过境出行:起讫点皆不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出行

71.区内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皆在同一小区的出行

72.区间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位于不同小区的出行

73.小区形心:代表同一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该小区交通流的中心点,不是该小区几何面积的重心。

74.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个小区形心间的直线,因其反映人们期望的最短距离而得名。

75.主流倾向线:又称综合期望线,系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76.调查区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有时还分设内线和外线,内线常为城市商业中心区域的包围线。

77.分隔查核线:为校核OD 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条道路断面上的交通量。

78.OD 调查的目的:调整城市结构布局;完善交通网系统;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预测远景年的交通量。

79.OD 调查方法:家访调查、发表调查、路边询问调查、明信片调查、工作出行调查、车辆牌照调查、运输集散点调查、公交路线乘客调查、电话询问调查……

80.出行发生预测:出行分类(由家出行<工作出行、非工作出行>、非由家出行)出行产生量,出行吸引量,产生率(吸引率):单位出行量(x 车次/住户)

81.出行分布模型:又称交通分布模型,描述各交通区区间交换的交通出行次数和各区自身的交通产生(吸引)量的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式。

82.现状分布:各交通区交换出行的现状,又称“现状OD 交通量”,表达形式OD 表

83.未来分布:各交通区交换出行量的预估,也可用OD 表描述。

84.现在型式法:又称“增长系数法”,由现状分布和增长系数进而估算未来分布的方法。

85.重力模型法:由现状分布选取某一适合的重力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推算未来分布的方法。

86.重力模型:他的基本思路是,两区之间的出行数ij T 与出发区i 的出行产生量i p 、到达区j 的出行吸引量j a 各成正比,,与两区之间的行程时间ij t (或费用、距离)成反比。

87.调整系数:无论是增长系数还是重力模型法,都需要以收敛的方式逐步逼近规定的精度要求,在此过程中作调整用的平差系数,称为“调整系数”,写为 。

88.交通方式划分:指个人出行次数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进行的划分,也可理解为对出行方式的选择。

89.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建立的考虑因素:出行特征(交通目的、行程时间、交通费用、舒适程度、安全程度)个人及家庭特征(性别、职业、年龄、收入…)城市和地区特征(城市规模、居民密度)时段特征,交通方式特征(车速、载客量、机动性、准时性)

90.交通量分配:指各交通区之间的交通量在道路网的各条道路以至各个路段上的分配。

91.全有或全无分配模型:假定两区之间的交通量全部在道路网中具有最短行驶时间(最短行程距离)的某条路线中通过,而其他路线上的交通量全部为零。

92.交通控制管理的目的:交通管控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已有道路交通设施的机能,使交通能够迅速、流畅、安全地通行,并减轻噪声、废气等交通公害。

93.交通控制:采用能够与时刻变化着的交通情况相适应的设备(交通信号机)准确地控制交通,使之达到安全通畅的目的。

94.交通管理:就是指定交通规则,作为共同必须遵守的法规。

95.交通管控的手段:①交通规则及限制措施的规定、条例等②交通信号③交通标志④交通标示。

96.交通信号的基本参数:①周期时长②信号相位③绿信比

97.设置信号灯的依据:该处交通的繁忙程度、混乱程度和事故多少。

98.单点定时信号灯通行能力指标:饱和流量(一次连续绿灯时间内进口道车队能够通过停车线换算为小客车的最多车辆数)流量比(进口道实际到达交通量同该进口道饱和流量之比,信号配时的主要依据)有效绿灯时间(l A g g e 启动损失时间黄灯时间实际绿灯时间-+=)

99.交通标志分为: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

英文单词

交通工程 traffic engineering

交通系统 traffic system

交通特性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人的特性 human characteristics

车辆特性 vehicular characteristics

交通流特性 traffic stream characteristics

交通调查 traffic survey

交通流理论 traffic flow theory

交通管理 traffic management

交通设计 traffic design

驾驶员特性 driver characteristics

视觉特性 visual characteristics

动视力 visual in motion

反映特性 reactive characteristics

交通量 traffic volume

交通密度 traffic density

地点车速 spot speed

瞬时车速 instantaneous speed

时间平均车速 time mean speed

空间平均车速 space mean speed

车头时距 time headway

车头空距 space headway

交通流模型 traffic flow model

自由行驶车速 free-flow speed

阻塞密度 jam density

流量-密度曲线 flow-density curve

交通调查与分析 traffic survey and analysis

交通量调查 traffic volume survey

通行能力调查 capacity survey

居民出行调查 trip survey

周/月/年平均日交通量 weekly/monthly/annual/average daily traffic

高峰小时交通量 peek hour volume

高峰小时系数 peek hour factor

跟车理论 car following theory

排队论queueing theory

城市交通规划urban traffic planning

可达性accessibility

起迄点调查origin-destination survey

重力模型法gravity model method

交通控制与管理traff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交通信号traffic signal

单点定时信号isolated pre-timed signal

信号相位signal phase

绿信比split

有效绿灯时间effective green time

城市交通控制系统urban traffic control system

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

绪论 1.交通工程将道路、车辆、人、环境四者同意在一个系统中。 2.交通三大调查: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行人和车辆起讫点调查。 3.交通流理论撒种研究方法:概率论方法、流体力学方法、交通动力学方法。 4.交通规划四个阶段:现状及问题分析、发展前景及交通需求、交通规划方案、 方案评价与实施。(区别交通规划四步骤) 5.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交通噪声、交通废气、交通振动。 车辆、驾驶员及交通流特性 6.交通流量:交通量。 7.密度:在单位长度路段上,一个车道上某一瞬时的车辆数。 8.地点车速:瞬时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时的车速。 9.时间平均车速:道路上某一断面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的地点车速的平均 值。 10.空间平均车速:给定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11.车头时距、车头空距 12.Q=KVs、Vs=aK+b((0,Vf)、(Kj,0))、Qmax=Kj*Vf/4 13.平均车头时距可由流量算出、平均车头空距可由密度算出,进而可以利用流密速关系导 出平均车头时距和平均车头空距的关系。 交通调查与分析 14.AADT、AAWT、ADT、AWT 15.高峰小时流量比、PHF 16.方向不均匀系数=重交通方向交通量/双向总交通量。 17.交通量年变图:横坐标是年份,纵坐标是年平均日交通量。 18.月变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周变系数:周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 通量。 19.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采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一年所有的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 排序,并根据其占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例绘制图像,发现在第30位附近曲线曲率变化最明显。即允许一年中有30个小时交通量超过设计通行能力。 20.如何确定路网高峰小时:路网各测站所测得的高峰小时可能出现在不同时刻,整理出各 交叉口的高峰小时,统计全路网各交叉口不同的高峰小时出现的聘书,找出聘书最多的那个小时,作为路网高峰小时。 21.第85%位车速: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未达到的车速,用以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 制车速。 22.第15%位车速: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15%未达到的车速,用以确定高速公路上的最小 限制车速。 23.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前者包含停车时间。 24.等时线越密的地方,车速越低。 25.车型换算系数可以用该车型平均车头时距与小车平均车头时距之比来确定。 交通流理论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构形式。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 量。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 率。1000 1 ?='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关键指标。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级配参数: ?? ? ??分率。 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 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 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系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集料越粗。 根据矿质集料级配曲线的形状,将其划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在连续级配类型的集料中,由大到小且各级粒径的颗粒都有,各级颗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绘制出的级配曲线圆滑不间断;在间断级配集料中,缺少一级或几个粒级的颗粒,大颗粒与小颗粒之间有较大的“空档”,所做出的级配曲线是非连续的。 第二章 沥青按照形态分类:粘稠沥青、液体沥青。 沥青按照用途分类:道路沥青、建筑沥青、水工沥青、防腐沥青、其他沥青。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 为 ()() 11<-=P x E x D 13、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 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 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 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 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

工科女的坚韧-同济桥梁专业考研心得(专业课篇)

工科女的坚韧-同济桥梁专业考研心得 (专业课篇) 摘要:考名校的一大门槛就是专业课,尤其对于跨专业的考生。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作为一个工科性很强的专业,却迎来了一位美女学霸,一起来看看她的复习经历。 专业课是考同济的一大拦路虎,不仅因为它比较难,还因为它要考两门: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在用时上相当于比别人多考了一门,所以绝不能像考其他学校那样9月份才开始专业课。 我是7月10日实习回来就开始买专业课的书,最先买那三本教材:《结构力学》上下册和《材料力学》,我当时还不知道宋子康的《材料力学》已经绝版,在网上各种搜,就只看到淘宝上面有复印的卖,不甘心,就没有买。 一个月后学长告诉我,其实可以用航天航空研究部编的那本,我才又去买。大家去买的时候要注意了,两个版本封面都一样,价钱相对贵一点的才是我们专业用的书! 7月13日当当网买的结构力学教材到货,我接着去网上下载了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打印出来,于7月15日正式开始专业课的复习。 我还在官网上面下载了专业课考试大纲(这个必须有,每年的变化都不太大,到时候16年的如果还没有出你们就用15年的先应应急),知道专业课不考选择填空题,也不考简答题,只考计算题,一道15分左右,有十来道题。这样就心里有数了,很多教材里面的概念重在理解,不必一字不差去记忆浪费时间。 先看的是结构力学,教材知识点梳理回顾,例题看懂理解透,着手写课后习题,考纲要求的内容相关的每一道题都不放过,朱慈勉那两本教材的课后习题质量非常高,历年的考题在形式上再怎么变化,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你吃透了教材例题和课后习题,就不用怕它! 结构力学重点在上册,特别是"作弯矩图","作影响线","位移法","力法"这四块,一定要吃透,必考一道大题的;下册的重点是"结构动力学","矩阵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是选考的内容,可以考前再看,到时能搞定最好,搞不定到考场上就选择做材料力学的题目。从时间分配上,上册占三分之二的时间,所以搞定了上册,整个人自信心上来,乘胜追击,下册容易搞定。对了,朱慈勉的下册有两块比较有特色的内容"超静定结构影响线"和"概念分析",这两块是同济历年考题的特色,务必在基础打牢的基础上,把它们也吃透。我觉得"概念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它也是作为一个土木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学过之后你就会明白的。 结构力学教材上册大概要一个多月将近40天的样子搞定,然后就开始写于玲玲《结构力学》这本辅导书,一开始我把上面的每一道例题习题都写,写了大概一个多星期,突然发现时间明显不够用,照这种速度,到考试那天才能写完,哪还有时间写历年真题和看其他辅导书了呢?于是又开始想对策,我把于玲玲整本书大致看了一遍,发现它的特点是收罗了很多土木比较牛的学校历年的考题作为例题来讲解,每一个学校考点的侧重不同,所以我就开始对正本书的题目进行筛选:天津大学,西南交大,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题目尽量都做,同济的不用说都要做,其他学校的看情况,题型跟同济的相近就写,不同就跳过,这样一来,题量上就削减了一小半,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节约了时间,还可以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 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 辆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一个排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窗。 输入过程:确定型输入、泊松分布、厄兰分布。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考试复习题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桥梁全长是指( C )。 A.桥梁两桥台台背前缘间的距离 B.桥梁结构两支点间的距离 C.桥梁两个桥台侧墙尾端间的距离 D.各孔净跨径的总和 2. 人群荷载属于( B )。 A.永久作用 B.可变作用 C.其他可变作用 D.偶然作用 : 3. 梁式桥与拱式桥在受力特征上最大的区别在于___C____ 。 A.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 B.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 C.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 D.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 4. 桥梁的建筑高度是指( A )。 A.桥面与桥跨结构最低边缘的高差 B.桥面与墩底之间的高差 C.桥面与地面线之间的高差 D.桥面与基础底面之间的高差 ~ 5. 在影响斜板桥受力的因素中,下列选项中可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的是(D)。 A.斜交角 B.宽跨比l b C.支承形式 D.板的厚度 6. 水的浮力和基础变位影响力属于___A____ 。 A.永久作用 B.可变作用 C.偶然作用 D.可变作用和永久作用 7. 在计算荷载位于靠近主梁支点时的横向分布系数m时可偏安全的采用___A____ 。 A.杠杆法 B.偏心压力法 C.铰接板法 D.修正偏心压力法 8. 重力式桥台的主要特点是依靠什么来平衡外力而保持其稳定___B____ 。 … A.台后土压力 B.自身重量C台内填土D锥坡填土 9. T型梁截面的效率指标是( C )。 A.预应力束筋偏心距与梁高的比值 B.截面上核心距与下核心距的比值 C.截面上、下核心距与梁高的比值

最新交通规划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径路:交通网络上任意一OD点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 2. 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 3.期望线:至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4. 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5.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6. 延误:由于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7.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8. 交通规划: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9. 交通:通常被广义的的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10.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交通量,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到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 11. 道路网密度: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道路的长度,表示区域中道路网的疏密程度。 12.干道网间距:两条感到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密度起决定作用 13.路网结构: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合理性 14. 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15.人均道路面积:城市居民人均占有的道路面积。 16.道路网可达性: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二.填空 1.交通需求量预测四阶段预测法;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 2. 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主要有;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 3.求最短路径的方法;标号法和矩阵迭代法。 4. 生成交通量是由;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构成的。 5.当交通发生于吸引总量不一致时可采用总量控制法,调整系数法。

城镇道路工程全部知识点总结

城镇道路工程 一、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以地位、交通功能、服务功能,四类:快支主次 2、按结构强度:①高级路面(快速路、主干路)——水泥砼路面(30年);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年) ②次高级路面(次干路、支路)——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2年);沥青表面处治(8年) 按力学特性分:①柔性路面—沥青类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②刚性路面—水泥砼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是混凝土配比依据)。 3、沥青路面结构组成与特点 ①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水泥路多垫层。 ②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 反射裂缝(基层开裂导致面层开裂;基层开裂原因:含水率(干)、温度(冻)(其他措施:土工合成材料:玻纤网和土工格栅;旧路面的改造:白+黑,黑+黑)。 4、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①沥青混合料组成: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 ②沥青混合料嵌挤原则: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 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 ③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三种形式: 悬浮—密实结构:AC—普通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小 骨架—空隙结构:沥青碎石混合料,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小,内摩擦角大 骨架—密实结构: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大 ④沥青性能指标—粘结性:抵抗变形的能力,夏季高温、重载交通—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稠度小的沥青; 塑性: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应采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⑤其他:热拌密集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骨料含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⑥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Ⅰ、普通沥青混合料AC:适用城市次干路、辅路或人行道 Ⅱ、改性沥青混合料: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加剂,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高耐磨、寿命长、水稳性好) Ⅲ、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SMA是一种间断 Ⅳ、改性沥青SMA:适用严格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 5、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①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质大为改善; ②再生剂的技术要求:1适当的黏度2良好的流变性质3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4较高的表面张力5耐热化和耐候性(表、溶、耐、流、黏) ③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 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空隙率、间隙率、流值、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空间骝宝马) ⑤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残留马歇尔稳定度(车辙、冻融、残留)二、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路基性能: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整形) 1、城镇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 注:单5多8是涵洞 2、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作业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注:起重吊装必须设专人指挥,张拉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指挥) 3、流程: ①准备工作:交通导行、围挡、施工方案、交底、控制桩放线测量、路基土实验 ②附属构筑物:涵洞、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施工,新建的地下管线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原则 ③路基施工步骤: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 关于交通导行:①编写交通导行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报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②按照获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设置连续封闭围挡,严控占路时间和范围; ③设置临时交通导行标志,设置路障、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④严格划分5区。警告区、作业区、上下游过渡区、缓冲区、终止区; ⑤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签订安全协议书; ⑥设专职安全员,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居民居住区夜间增设照明设施; 关于安全技术交底: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 4、填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冻土块、盐渍土或淤泥,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合做路基填料。必须用时,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②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厚度一般10-15㎝ ③坟坑、井穴,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先挖后填,分层填土压实)(属设计变更,程序:施工-监理-业主-设计与监理商量后) ④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陡于1:5时,修成台阶状,每层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0m,高度不宜大于30cm; 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同步检验;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0.5m ⑤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和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⑥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5、挖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挖方段不得超挖(留人工余量,20-30cm); ②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压路机走向:路两边向中心(低-高,外-内);超高曲线段—由内向外) ③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翻浆土必须换掉) ④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井口、雨水井口、沟槽、路边缘,对土进行改良,加石灰、水泥或二灰砂砾,小型夯压机夯实,重叠夯实面积1/4-1/3 6、质量检查与验收:①主控项目:压实度和弯沉值; ②一般项目:路基允许偏差,路床、路堤边坡,宽度、中线、高程、路拱、横坡、平整度 7、路基压实试验段目的 1预沉量值2压实机具3压实遍数4压实方式5虚铺厚度(松铺系数) 路基压实厚度≤30cm;基层压实厚度≤20cm;面层压实厚度≤10cm 8、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①500mm是是否使用压路机的界限;800mm是使用压路机是否需要加固的界限。 ②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静后振、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 ③土质路基路基压实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分层同步检验。 9、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①软土(水):Ⅰ、特点: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 Ⅱ、破坏形式: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破坏;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 Ⅲ、处理方法: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 ②湿陷性黄土(孔隙):Ⅰ、特点: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Ⅱ、破坏形式:未受水浸泡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泡,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Ⅲ、处理方法: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加筋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③膨胀土(加固):Ⅰ、特点: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失水收缩性 Ⅱ、破坏形式:显著的收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 Ⅲ、处理方法:开挖换填、灰土桩、水泥桩、堆载预压; 10、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交通工程学》复习 要点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 一.试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要点: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1、交通特性,包括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个体特性和交通流的整体特性:(1)人的交通特性:人是道路、车辆的使用者,应当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视觉特性和反应特性、酒精对驾驶行为的危害性、驾驶员的驾驶适性,以及疲劳、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对车的影响。(2)车辆特性:(1)车辆拥有量:车辆拥有量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交通状况的具体体现,主要研究车辆历年来的增长率、按人口平均的车辆数、车辆增长与道路增多的关系、车辆组成以及车辆拥有量的发展趋势。(2)车辆运行特性:研究车辆的尺寸大小与质量,以及其操纵特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安全可靠性与经济特性。(3)路的特性:道路是交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交通工程学研究道路规划指标如何适应交通的发展,研究线形标准如何满足行车要求,研究线形设计如何保证交通安全,研究道路与环境如何协调。 2、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研究如何利用各种交通流特征参数来描述不同状态交通流的变化规律,为制订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方案、评定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3、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项内容,这些是交通工程学的基本调查项目,是展开交通分析的基础。为满足什么要求而调查、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取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4、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民地点的分布,研究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以及车辆出行的次数与流向的变化规律,计算交通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如何分配;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高效的交通方式;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初步方案,研究城市客运和货运的交通流量和流向分布图,维修正规划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5、交通法规是搞好交通秩序、保障交通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和进行交通管理的法律基础,也是搞好交通宣传、安全教育的依据。交通法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

道路工程知识点

道路工程书本部分知识点 道路工程1概念: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2主体:主体是路线,路基和路面 三大部分3特点:基本属性:公益性、商品性、超前性、储备性。4分类:按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专用道路。5公路是线性结构物,包括线性和结构两个组成部分,公路线性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平面线性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纵面线性由直线及竖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公路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6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道路平面线性:指道路中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2直线:直线是平面线性的基本要素之一。3平曲线:1)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应在两直线段交汇点,用曲线将其平 顺的连接起来,以利于汽车安全正常的通过,这段曲线称之为道路平面曲线。2)圆曲线是平曲线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3)道路平曲线是鉴别道路等级高低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4平面曲线的设计原理是确保汽车沿道路前进时,其横向与纵 向能同时处于安全正常状态。5最小长度的确定:1)按6S行程确定平面曲线最小长度;2)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确定平面线的最小长度;3)按最小偏角的要求确定平面线的最小曲线长度。6圆曲线:1)三个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2)圆曲线四个要素:圆曲线长(L)、切线长(T)、外距(E)、校正数(J)。3)三个主点桩号直圆点、圆直点、曲中点。7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8作用:1)曲率变化缓和段,从直线向圆曲线或 从大半径圆曲线向小半径圆曲线变化;2)横向坡度变化的缓和段,直线段的路拱横坡渐变至弯道超高横坡度的过渡或圆曲线之间不同横坡度的过渡;3)加宽缓和 段,直线段的标准宽度向圆曲线部分加宽段之间的渐变;长度确定:1)以离

最新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1.1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了解): 1.载运工具 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 1.1.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重点) 1.铁路运输:适于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也适宜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 2.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效果比较突出。 3.水路运输:适合担负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的运输 4.航空运输:适宜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期刊邮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的运输。 5.管道运输:非常适宜流体能源(天然气、原油等)的运输。 注:结合后面几章还介绍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09年10年均考过】1.1.3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p4表格)(了解) 1.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0年考过】 1.专门化{运输工具专门化、运输方式专门化} 2.大型化 3.高速化 4.环保化 5.智能化 1.3.1性质和特点 1.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 (1)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 (2)对空间、低于、时间具有较强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 (3)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4)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替代性 2.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p11了解) (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只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产品。 (3)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中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1.3.2 (阅读理解记忆) 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有着紧密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P13) (1)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 (2)交通运输时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纽带。 (3)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又是工业生产的巨大市场,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龙头产业。 (4)交通运输业在国防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5)上缴税利所占比例大 (6)交通运输是国际间交流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复试真题01—03、06、09—13

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桥梁工程试题 一、简答题 1. 无腹筋梁在斜裂缝出现前后,梁内应力状态有何变化? 2. 试叙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 3. 与梁式桥相比,拱桥有哪些特点?拱中水平推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哪些因素? 4. 如何处理拱桥中的不等跨分孔问题? 二、计算题 1. 已知某单筋矩形截面梁b=25cm,h=50cm,受弯构件承受计算弯矩Mj=100kNm, 采用25号混凝土和Ⅱ级钢筋(Ra=14.5MPa、Rg=340MPa),相应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ξjg=0.55,材料安全系数γc=γs=1.25。如果设ag=4cm,计算所需 受拉钢筋面积。 2.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b=40cm,h=60cm,计算长度l0=6m。采用20号混凝土和Ⅱ级钢筋(Ra=11MPa、Rg=340MPa), Ag=12.56cm2,A′g=15.2cm2,ag=a′g=4cm,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 ξjg=0.5,材料安全系数γc=γs=1.25,γb=0.95。承受轴向压力Nj=1000kN,计算弯矩Mj=303.4kNm,偏心距增大系数η=1.105,验算在弯矩作用平面内是否满足纵向承载力的要求 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桥梁工程试题 一、简答题 1.无腹筋梁当斜裂缝出现后,截面中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状态与斜裂缝出现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2.比较普通股筋柱与螺旋箍筋柱中箍筋的作用,并从轴向力应变曲线说明螺旋箍筋柱的受压承载力和延性均比普通箍筋柱高。 3.车轮荷载在行车道板上的分布是如何处理的? 4.布置多跨梁桥的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时一般要考虑哪些原则? 5.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h如何测定?它和变形模量E″h有何区别?两者有何关系? 6.写出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常见的几种荷载效应组合。 7.采用偏心距增大系数η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不计η? 8.截面效率指标的定义及其意义。 二、计算题 一座变截面无铰拱桥,跨径l=40m,矢跨比f/l=1/8,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 y=4fx2/l2,主拱圈为钢筋混凝土板拱,整体浇筑,混凝土标号为40号(弹性模量E=3.3×104MPa),拱顶截面高1.0m,宽8.0m,截面惯矩按Ii=Id/cos 规律变化。求因混凝土收缩(相当于降温15℃,取线膨胀系数α=0.000010)引起拱顶和拱脚截面的附加弯矩、轴力和剪力。 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桥梁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桥跨结构 2、桥面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3、T型梁的“剪力滞效应”

(完整word版)城市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考点解析班 城市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 1.相邻的无支护基坑深浅不等时,一般采用( )的开挖施工顺序。(11年考题) A.先浅后深;B.先深后浅C.同时进行;D.交替进行 答案:B 2.结构材料可部分或全部回收利用的基坑围护结构有( )。(11试题) A.地下连续墙B.钢板桩C.钻孔灌注桩D.深层搅拌桩E.SMW挡土墙 答案:BE 考点及延伸: 基坑的支撑结构可分为内支撑和外拉锚两类;内支撑一般由各种型钢撑、钢管撑、钢筋混凝土撑等构成支撑系统;外拉锚有拉锚和土锚两种型式。 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围护墙→围檩(冠梁)→支撑,在地质条件较好的有锚固力的地层中,基坑支撑可采用土锚和拉锚。 在深基坑的施工支护结构中,常用的支撑系统按其材料可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和钢支撑体系两类。 深基坑坑底稳定的处理方法可采用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注浆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工字钢桩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前,在地面用冲击式打桩机沿基坑设计边线打入地下,桩间距一般为1.0~1.2m。钢板桩强度高,桩与桩之间的连接紧密,隔水效果好,可重复使用。 钻孔灌注桩一般采用机械成孔。对正反循环钻机,由于其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故成孔时噪声低,适于城区施工 (四)深层搅拌桩挡土结构 深层搅拌桩是用搅拌机械将水泥、石灰等和地基土相拌合,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作为挡土结构的搅拌桩一般布置成格栅形,深层搅拌桩也可连续搭接布置形成止水帷幕。 结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止水性好,构造简单,型钢插入深度一般小于搅拌桩深度,施工速度快,型钢可以部分回收。 1.软土地区地下连续墙成槽时,不会造成槽壁坍塌的是()(10试题) A 槽壁泥浆粘度过低 B 导墙建在软弱填土中 C 槽段划分过长 D 导墙过深 答案:D 2.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泥浆的主要作用是( )。(04年一建考题) A便于混凝土浇筑B.维持槽壁稳定C.冷却与润滑D.便于钢筋笼放置 E.携渣 答案:B C E 解析:地下连续墙的泥浆的主要作用包括B C E,要注意与桥梁里面灌注桩泥浆作用的相同点和区别点。 3.关于地下连续墙导墙说法,正确的有( )。(12试题) A.导墙施工精度控制挖槽精度 B.导墙应承受水土压力 C.导墙要承受起吊钢筋笼吊机的附加荷载

《道路工程》知识点复习

《道路工程》知识点复习 材料科学与工程梅迎军 一、基本知识点 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设计的原则 2.高速公路行车视距 3.平面长直线的特点 4.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设加宽的最小半径 5.高速公路和具有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 6.爬坡车道 7.完全互通式立交 8.截水沟 9.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及指标 10.对于边坡较高,或浸水等不良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路堤边坡,则宜采用()形边坡。11.挡土墙稳定性保障措施 12.路堤分类及标准 13.重力式挡土墙墙身应力和偏心距验算位置 14.挡土墙基底计算应力σ< 0时,说明? 15.公路路基用土中,最好的填料为 16.理论分析表明,轮载作用于()时,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应力最大荷载位置?17.下列关于传力杆描述正确的是 18.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轴载换算规定 19.我国水泥土混凝土路面设计临界荷位采用 20.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理论 21.山岭区公路按照道路行经地区的地貌和地形特征,可分为? 22.公路行车视距标准 23.道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24.挡土墙稳定性验算中,采用的土压力是? 25.路基的强度指标 26.路面设计弯沉值 27.标准轴载 28.在横坡很陡的山坡线上,为了路基的稳定,一般路中线要 定于坡度线的上方或下方、与坡度线重合 29.路线展线布局三种方式及适应性 30.高速公路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是为了 30.沿溪线布线中,安排路线一般以?为主。 31.消灭了冲突点的平面交叉为? 31.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32.两相邻路段纵坡变化小时,尽可能采用 平面大半径、平面小半径、纵面大半径、纵面小半径 33.弯道超高横坡的大小与平曲线的半径关系 34.对于地形平坦地区矮路堤,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状态 35.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的初步判断采用的标准是? 36.路堤沉陷破坏原因的是 37.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指标的是 38.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渗沟 39.路基边坡矿料防护设施 40.潮湿系数 41.位于基层和土基之间,主要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态的路面结构层是? 42.次高级路面材料类型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道路主要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的。路基是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1、路基整体应稳定牢固2、路基上层应密实均匀3、路面结构应坚强耐久4、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 路基的断面型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 路堤:指基身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有一般路堤、浸水路堤、陡坡路堤、高大路堤等基本形式。路堑:全部为挖方的路基称为路堑,有全路堑、半路堑、半山洞三种型式。 半填半挖:整个横断面上既有填方又有挖方的路基 零填路基:不填不挖路基 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基层、垫层 面层:直接同车轮和大气相接触的结构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气候稳定性,耐久、防渗,表面还 应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路面 的使用品质主要取决于面层。水泥 混凝土面层应设置纵、横向接缝, 以减小伸缩变形和翘曲变形受阻而 产生的内应力,并满足施工需要。 面层表面应具有一定横向坡度,以 利排水。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行 车荷载竖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 到垫层和土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刚度、足够的水稳性 垫层:当路基水温状况不良和土基 湿软时,在路基和基层之间加设垫 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 扩散应力等作用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线性工程, 流动性大2、永久建筑,占地多3、 类型繁多,施工协作要求高4、施 工周期长5、干扰因素多6、经济 影响巨大 路路面设计的内容:勘察设计、路 基设计、路面设计、设计方案比选 路基路面建筑的内容:准备工作、 路基施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 检验 第二章行车荷载分析 汽车对路基路面的重力作用,包括 自重和载重 第三章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体系的影响主 要表现为适度和温度 公路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 合性和主导型相结合为原则 一级自然区的筑路特点:I区—— 北部多年冻土区:采用保护多年冻 土的原则,宁填勿挖。采取保温措 施,以防路基热融沉陷。Ⅱ区—— 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治冻胀和翻浆, 采取隔温、排水和截断毛细水上升。 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主 要问题黄土的冲蚀和遇水湿陷,注 意排水。Ⅳ区——东南湿热区霉 雨、夏雨,加强排水,气温高、热 季长,注意热稳性、抗滑性和不透 水性。Ⅴ——西南潮暖区雨期较 长,土基较湿,注意保证路基整体 稳定性。Ⅵ——西北干旱区改铺沥 青路面。Ⅶ——青藏高旱区采取措 施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 路面表层温度周期性起伏同气温的 变化几乎完全同步,其温度较气温 高。路面结构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 随气温呈现周期性变化,起伏的幅 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峰值的 出现也随深度增加而越来越滞后。 影响路面结构内温度状况的因素分 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主要为气候条件,气温和太阳辐射 是决定路面温度状况的两项最重要 的因素内部因素:为路面结构的热 物性 路基湿度的来源和变迁:大气降水 和蒸发、地面水、地下水、温度 路基的干湿类型:以不利季节路床 表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稠度 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 类 第四章材料的力学特性 路基路面材料分三大类型:土和颗 粒材料、沥青类材料、水硬性材料 极限强度:指材料在静载一次作用 下达到极限状态或出现破坏时所能 承受的最大应力 路基路面结构出现的强度破坏有: 1、因剪应力过大而引起沿某一滑动 面的滑移或相对变位2、因拉应力 或弯拉应力过大而引起的断裂

同济大学桥梁概念设计

方案说明书 目录 一、主要技术标准 (2) 二、主要基础资料 (3) 三、设计方案时应考虑的当地实际建设条件 (4) 四、主桥方案的选择 (5) 4.1 主通航孔跨径选择 (5) 4.2 桥型方案的选择 (5) 4.3 桥型方案选择中的总体构思 (8) 五施工方法 (11)

一、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一级集散双向六车道公路; (2)设计速度:80km/h; (3)设计基准期:100年; (4)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人群荷载标准值:2.5kN/m2; (5)标准横断面:主桥桥梁标准宽度(其中索区宽度为建议值): 39.5 m=3(人行+非机动车)+1.5(索区)+2.5(硬路肩)+3× 3.75(机动车道)+0.5(路缘带)+2(分割带)+0.5(路缘带) +3×3.75(机动车道)+2.5(硬路肩)+1.5(索区)+3(人行+非机动车道) (6)设计基本风速: 100年重现期设计基本风速为45m/s。 (7)设计水位见表1所示。 表1 设计水位一览表 (8)通航标准如表2所示。 表2通航净空和通航孔数量一览表

二、主要基础资料 该大桥是省市公路“十一五”建设规划中的区域干线公路跨越大江的重要通道,连接大江两岸的省道及各港口,将主要承担两岸的交通,既具有公路的功能,也兼顾城市道路的功能,见图1。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于完善该市交通网络,加快市、区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桥桥位 图1 项目地理位置 图2为桥轴断面示意,江面宽度约1770m,水下地形较为平坦,河槽呈“u”字形,河槽最深点高程约-8.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