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基本理

念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儿童的

生活现实中取材,注重学生主体性探索,注重儿童对知识的发现过程,要在儿童“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求知方法,学会思考问题,懂得交流经验,获得情感体验,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要凸现上述现代教育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如下四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教材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

的关系

要真正处理好教材内容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的

关系,则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模仿生活情境,由生活实际导入数学知识学习,并将学得的数学知识应

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对此,我们可作以下努力。!"课题出示要生活口语化

为符合学生语言特点,同时消除学生的“陌生

感”和“无味感”,可把教材中的一些课题生活口语化。如教学通分、约分时出示课题“通分、约分两兄弟”;教学倍数、约数时出示课题“倍数、约数两父子”;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出示课题“我认识了乘法”,教学长度单位时出示课题“长长短短”;教学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时出示课题“线与面的不同”等等。#"知识形成要生活情境化

知识形成要生活情境化,就是运用“模拟教材”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研究身边的人与事中学到

应学的知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例的应用”一课时,以学生十分熟知的当地号称天下奇观的“天坑、地缝、龙桥河、上海建平集团希望小学”的旅游热线为教学主线。现将课堂“模拟教材”情况及相关教学设计摘录如下:

!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奉节有驰名中外的白帝城、绝世奇

观天坑和地缝、秀丽迷人的龙桥河、具有大都市气息的上海建平希望小学,同学们想到这些地方去玩吗$ 好,老师今天给大家当导游。

"自主探究

#%"教师出示模拟教材例!:我们乘坐汽车从奉

节县城出发,汽车# 小时行驶&’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驶( 小时可以到达龙桥河景区。奉节县城至龙

桥河景区有多少千米$

)"解一解,看谁的解法最新颖。

*"各小组汇总解法。

+"小组汇报。

,"师生互动评议每种解法,重点突出比例解法。$%" 教师出示模拟教材例#:我们游玩小寨天

坑,下去时每分钟走-. 米,(’ 分钟到达坑底。原路返

回.’ 分钟才走到坑口,返回时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自学例#,完成设置的全部内容。

*"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学成果。

+"教师了解自学情况,重点突出比例解法。

("知识运用要生活实践化

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

的因素,真正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下面还

是摘录“比例的应用”一课有关知识运用的教学内

容,以期说明知识运用的生活实践化。

实践运用/课体辅助生活情景0

(!)建平希望小学买来!#1 米塑料绳,每2 米

能做. 根跳绳,照这样计算,一共能做多少根跳绳$

(#)建平希望小学同学做体操,每行站#! 人,

正好站#3 行,如果每行站!& 人,可以站多少行?

(()建平希望小学操场上有一棵大树,旁边立

有一根#". 米长的竹杆,上午九时同学们同时测得竹

杆影长# 米,大树影长1"3 米"你能求出大树的高度吗?

二、正确处理教师“教案思维”与学生“学习思

维”的关系。

!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路小学钱直树

《教学与管理》#’’# 年!# 月!. 日__在课堂施教过程中,学生学习思

维不一定准确

顺应教师的教案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教师“教案思维”与学生“学习思维”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

生不全受教师教案思维的束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第二册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内容时,由于教材给出的口算方法是单一的,编排意图突出“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所以课前教师备课涉及的也只有一种口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对!"#! 和$%&! 两道题你怎样想出它的结果来’教

师这一不经意的问,学生思维便远离了教师的教案思维,得到如下众多的思考方法。对!"#! 有:

此节课教师的教案也就成了“无用教案”,但笔者认为此教案的无用比此教案的有用更有价值。

其次,教师的教案应有效遏制学生的过远过繁、

不着边际、不起作用的思维,有效把握教学进程,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

三、正确处理“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与“培养学

生发散、创新能力”的关系

怎样才叫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们说一节课学生

学得主动活泼、思路掌握了、问题解决了、学生得到

锻炼了、基本技能得到发展了、创新精神培养了、发散思维训练了,这样即便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或书

上习题没有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算圆满完成了。反之,教师设计的教案内容全部完成,但学生该会的不会,该培养的能力没有培养,这节课实在不能说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位教师在教学第十一册“分数、小数应用题”

时,借例题“两地相距() 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 千

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训练,课堂教学达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学生在主动探究,分析讨论、互助合作、个体知识的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培养了创新精神,得出了十多种不同思路的解法。同时,由于学生在上述过程中花时间太多,致使教师没有把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教学完。但笔者认为该教师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如果教师过多地追求一节课形式上的圆满,而忽视实质性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不创新。

四、正确处理“课内集中学习”与“课外生活学

习”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回归到学生生活中去,关

注儿童在生活大舞台中关心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经历什么、发现什么等等。将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从而掌握数学。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玩”数学。如(++ 以内的

四则混合运算的口算是学生口算的基础,但长期单

一的口算练习会使学生厌烦。于是教师可引导学生

把这一内容利用“扑克牌点数”口算,"。这样适时适

地进行比赛,真正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有的数学知识

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通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如数学判断“正方形是长方形”,学生易把它判为错误命题,认为题目中少了“特殊”二字。对此,引导学生找出与之相通的生活例子来证明其正确性。

如“哑巴是特殊的人”与“哑巴是人”都正确;“香港是中国的一块特殊的领土”与“香港是中国的一块

领土”都正确。所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是长方形”都正确。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学生的数学学

习是全方位的,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其他学科的一些学习方式亦可借鉴为数学学科学习。如鼓励学

生做数学日记、办数学小报等,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培养与数学有关的全方位能力。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设计”数学。学生的生活

千变万化、其乐无穷,数学问题无一不在其中。如旅游,可让学生根据项目与价格,设计旅游方案;购物,可让学生根据品种与价格,设计购物规模;统计,可让学生根据原始数据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设计统计方案。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处理好上述四个

关系是贯彻《新课标》的实际行动。愿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都能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投身

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洪流之中。__

(完整版)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 新课标的理念旧课标的理念 1.课程宗旨: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数学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

核心素养,精选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过程与结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关注与义务教育课程的衔接。 3.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增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意识,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评价:评价的依据是相应学习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的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数学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的研究型人才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6.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教学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数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C语言与程序设计、泛函分析、数学模型、数理方程。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接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五、学制 一般为4年。 六、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较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6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3学分,实践教学8分,课外培养计2学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培训课件

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 三年级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又是中年段的起始学期,因此,三年级教材承前起后,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增长、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考虑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以后的长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课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 主要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小数和常见的量,初步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巧。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通过有层次、多样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使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得以准确地表达。 数学思考方面 要求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探索简单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可以通过平常教学中加强操作练习,让学生养成先动脑筋再动手的习惯,边做边说过程,在操作中体验思考的魅力,通过加强画图练习,增强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具体可以通过每日一题本与纠错本来强化练习,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每日五分钟趣味数学谈、我说我的数学故事等: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数学日记来记录所思所想。 情感与态度方面 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合作能主动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现错误并能及时纠正,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或游戏,或者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接受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

数学课程标准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中职数学》 1 前言 课程基本信息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290学时,适用于五年制职业教学班级。 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集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3、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 运算。 4、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二、重点: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三、难点:集合的性质描述法,充要条件 第二章:不等式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4、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5、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的原理 三、难点: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章:函数 一、教学要求:

(完整word版)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河北孟村回民中学张万山 59号普通?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 删减了?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课程结构 ?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教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化融?课程内容。1、必修课程为学?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考的要求。如果学?以?中毕业为?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选择的课程,也是?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计划通过参加?考进??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考。3、选修课程为学?确定发展?向提供引导,为学?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学?主招?提供参考。如果学?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些数学课程,可以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中,根据?身未来发展的需求进?选择。 ?、课程内容 (?)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逻辑?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程、圆与?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 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形”由原来单独的?章内容合并到“平?向量”这?章?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 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逻辑?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元?次?程和?元?次不等式。这四单元内容常?逻辑?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加强数学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交流对于提高数学素养的价值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交流主要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接受、数学思想的表达、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三个方面。数学交流可以全面提高人的数学素养。 1.数学交流可以培养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充分运用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沟通能力的增强。 2.数学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将自己的数学语言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能促进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数学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善于合作是一个人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而数学交流是促进学生树立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的极好途径。 二、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素材和活动机会,使其学会在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和知识去发现问题,做出猜测,进行推理与交流,理解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新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培养数学

交流能力的实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利用新教材,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发展。 1.创设数学交流的环境 努力营造数学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疑问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数学。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又可以有合作交流。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学理念,理解他人数学观点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流,数学素养就会得到升华。 如: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学1》的第一章引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欢快地飞翔; …… 可见新教材为学生的数学交流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这些资源的存在,就会造成编著者理念的缺失。相反,如果恰当地利用这些素材,营造数学交流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阐述自己对集合的理解,相互交流,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2.提供数学交流的材料和资源 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用于交流的材料,如每章节后面的阅读材料、书页边留白处的网站链接、习题中的探究拓展等。但仅靠课内的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列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源,以便学生收集整理,再与同伴交流。 3.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交流的障碍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特别是帮助那些胆小的或是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建立起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堂上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地讨论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教学大纲目录 《常微分方程》教学大纲 (1) 《复变函数》教学大纲 (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5) 《高等几何》教学大纲 (9) 《竞赛数学》教学大纲 (11) 《数学史》教学大纲 (14)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学建模》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等代数研究》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等几何研究》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变函数论》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近世代数》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错误........................ 《几何基础》教学大纲.《常微分方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初等积分法、解的存在与唯一性定理等知识。 三、开课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 四、学时分配 学时自学:99 0学时 132 学时,其中面授:33学时实验:总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初等积分法(面授 12学时、自学 36学时) 教学内容: 1.1微分方程和解 1.2变量可分离方程 1.3齐次方程 1.4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1.5全微分方程及积分因子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

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答案

数学课程规范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案是数学活动的教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案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规范》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案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的教案。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规范》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2、《规范》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案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案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案理论与教案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规范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规范》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规范》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规范》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案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C普及性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发达地区较高的教育要求,胜任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任务的高素质的中等学校数学教师和教育类人才。同时为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输送合格的生源。 本专业的人才规格: 1.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思想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 2.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修养;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能较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些常用计算机语言和数学软件; 4. 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具备本专业领域初步的科研能力; 5.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 6.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学制 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有效学习年限为6学年。 三、学分要求 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844,总学分数为167,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45学分。 四、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 1.数学基础课程 本部分课程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主干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 数学建模等。 2.专业基础课程 本部分课程是本专业学生为胜任中等学校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主干课程为:初等数学研究(代数、几何)、数学教育学等。 3.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 这部分课程使学生开拓知识面。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主要课程为:C++程序设计,数学试验与数学软件选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 五、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 参见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学习指南》(2013年版)中“实施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

数学课程标准-

1.第1题 中数学新课程的六条具体目标可以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层次。 2.第2题 在培养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第3题 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_形成过程__. 果, 4.第4题 7.布鲁纳的人类认知的方式包括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 . 答案: 符号表证 5.第5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一共有10 个模块的内容。 6.第6题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收集和资源获取,计算工具,视觉显示,改善等方面。 答案: 学习手段 7.第7题 5.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六条具体目标可以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三个层次。 答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常量数学是以静态的、不变的、有限的观点去研究问题。微积分以动态的、变化的、无 限的观点来研究问题。 9.第9题 .空间想象能力是指,正确运用空间图形或图象反映和掌握客体的空间特性和关系的能力. 10.第19题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 标准答案:

实践与综合应用 11.第20题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中的“五行”指的是恭、宽、、敏、惠。 答案: 信 12.第21题 0.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 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答案: 数学文化 13.第22题 8.数学新课程中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改进教学 答案: 认识自我 14.第23题 .知识技能目标可以分成了解、理解、掌握和 答案: 综合运用 15.第24题 16.第25题 8.数学新课程中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评价。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 和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答案: 社区 17.第26题 于天下为仁矣”中的“五行”指的是恭、、信、敏、惠. 答案: 宽 18.第31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必修课程有___模块,选修课程有___模块和___专题。 答案: 5,5,16 19.第10题 15.修订后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 答案: 案: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直接把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 20.第11题 14.化归 答案: 案:是指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归结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的过程(或思维方法). 21.第12题 11.空间观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 一、课程结构的变化 1.课程结构的设置 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

可转换。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 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二、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学方法 1.重视过程,引导学生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教师、教育、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设计、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数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原创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探索、反思,修改、完善,经历曲折和反复,给学生创造一个实用、

三年级数学兴趣小组课程规划方案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课程规划 课题背景: “新课标”的出台,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校数学校本课程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同时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更好落实学生素质拓展要求,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多方位发展提供空间。 研究对象: 1、适用年级:栖凤小学3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设计教师:栖凤小学的低中段数学教师。 目标构思:本研究以数学“校本”研究实践为中心,以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为主轴,以“四本”——以“课本”为本、以“课堂”为本、以“校本”为本、以“人本”为本的具体内容为载体,以具体的数学教学案例为突破口,从情感、资源、体系、发展等四个方面加以研究实践。期间师生间的教学情感得以融合、宣泄;教学资源得以有效挖掘、利用;重组的教学内容、结构达到了最优化;师生的数学内涵、个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活动目标 使全校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数学之精确、数学之周密、数学之趣味、数学之美感,同时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教学

改革的新局面。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从本学期起以每周3—4个学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以“体验新课标、新课程”为重点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具有自觉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能既满足各自需要,乐意参加,又确实增长见识,有所得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期的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 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时代性原则:教学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相结合,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4、特色性原则:教学内容要适应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发展的需要。 5、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五大原则。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学

(完整word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doc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452)

《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 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 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 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 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 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 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 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 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 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 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 (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掌握集合的表示 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 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2)不等式: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区间的概念。掌握一 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数学名师整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变化一:课程结构 修订的课标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这三种课程非常明确: 1.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生水平考试内容,当然也是高考内容。如果学生只想高中毕业,那么学习必修课程就够了; 2.选择性必修:是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生要参加高考就必须学习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3.选修课程:是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如果学生要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则必须根据自主招生学校要求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学习。 变化二:课程内容 (一)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 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二)内容的删减与增加 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文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角形”由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合并到“平面向量”这一章里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这四单元内容常用逻辑用语与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有变化外,其他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内容基本一样。 变化的地方:

(1)删减了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删减了简单的逻辑连结词“或”、“且”、“非”; (2)增加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与定义的关系。 (3)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主题二函数 函数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应用。这些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基本一致,仅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1)在函数的概念的内容中删去了映射; (2)在三角函数里删去了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主题三几何与代数 几何与代数内容包括: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 这三章内容与实验版课标要求大致一样,有变化的是: (1)将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解三角形”融入进“平面向量”这一章内; (2)“立体几何初步”删去了三视图这一内容。 主题四概率与统计 内容包括:概率、统计。 内容的变化: (1)概率中增加了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2)统计中删去了系统抽样和变量的相关性,将“变量的相关性”移到了必选修中“统计”这一章内; (3)统计中新增了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这一内容。 主题五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这个主题是新增的内容,要求学生以课题的形式来开展。课题研究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要求学生撰写开报告、研究报告和报告研究结果。

经济学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拓展素质养成 二、课程定位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我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五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其它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对培养学生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讲授经济学基本原理,使学生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意识、了解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及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规律(尤其是微观经济)的基本原理,指导学生懂得所学知识何时用、如何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经济现象本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经济领域从业的基本职业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经济头脑为主线,阐述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时,只涉及初等数学知识;用语通俗,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知识性、趣味性并重。 (二)职业技能目标 本书各章后专门设立了结合各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设计的能力训练模块,通过具体实践,强化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方法分析具体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形成符合逻辑的解释,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的培养。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或态度目标) 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本书的理论阐述多结合鲜活的现实案例展开,不论是导入案例还是相关阅读资料,均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当前实际,与社会发展保持零距离,体现了经济学的应用性特点,反映了现实发展。全书在体系和内容的安排上,既考虑了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需要,还考虑了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深造奠定基础的要求。 五、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经济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根据生产一线对经济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