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

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
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

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

“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

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它首先是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过程;其次,是形成电压过程。有了电压,就像筑高了大坝,如果两者之间连通,就会形成电流的回路。

光伏发电,其基本原理就是“光伏效应”。太阳能专家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制造电压的工作。因为要制造电压,所以完成光电转化的太阳能电池是阳光发电的关键。

太阳能电池,通常称为光伏电池。目前的主要的太阳能电池是硅太阳能电池。用的硅是“提纯硅”,其纯度为“11个9”,比半导体或者说芯片硅片“只少两个9”;又因为提纯硅结晶后里头的成分不同,分为多晶硅和单晶硅;目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率为15%左右,最高达到了24%,使用寿命一般可达15年,

最高达25年,比转换率仅12%左右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综合性能价格比高。参考资料:《知识就是力量》

132

|评论(6)

其他答案共6条

2007-1-25 19:36 调皮虎|七级

简单的说就是光电池

4

|评论

2007-1-27 14:15 热心网友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

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

小到玩具,光伏电源无处不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目前,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非晶电池用于一些小系统和计算器辅助电源等。国产晶体硅电池效率在10至13%左右,国外同类产品效率约12至14%。由一个或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称为光伏组件。目前,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主要为广大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提供电力,还有微波中继电源、通讯电源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坪灯等;三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我国并网发电还未起步,不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部分用电将会由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

2

|评论

2011-11-23 12:54 热心网友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光伏发电2

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

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

玩具,光伏电源无处不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目前,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非晶电池用于一些小系统和计算器辅助电源等。

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d15039584.html,/view/11001.htm

3

|评论(1)

2011-11-23 15:26 梦碎皇帝|二级

光伏发电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将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电能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给蓄电池充电或者在满足负载需求的情况下直接给负载供电,如果日照不足或者在夜间则由蓄电池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给直流负载供电,对于含有交流负载的光伏系统而言,还需要增加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

1

|评论

2011-11-24 20:16 郭德纲于谦射|一级

我们公司今天才考试考到这个题了简单说光生伏打光照在电池上内部形

成电场称为内建电势产生空穴内部的P N节连接形成电流实现了将光转

化为电

3

|评论(2)

2012-8-4 18:45 爱是否有结局|二级

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

“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

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它首先是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过程;其次,是形成电压过程。有了电压,就像筑高了大坝,如果两者之间连通,就会形成电流的回路。

光伏发电,其基本原理就是“光伏效应”。太阳能专家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制造电压的工作。因为要制造电压,所以完成光电转化的太阳能电池是阳光发电的关键。

太阳能电池,通常称为光伏电池。目前的主要的太阳能电池是硅太阳能电池。用的硅是“提纯硅”,其纯度为“11个9”,比半导体或者说芯片硅片“只少两个9”;又因为提纯硅结晶后里头的成分不同,分为多晶硅和单晶硅;目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率为15%左右,最高达到了24%,使用寿命一般可达15年,

最高达25年,比转换率仅12%左右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综合性能价格比高。参考资料:《知识就是力量》

1

|评论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生伏特效应:如果光线照射在太阳能电池上并且光在界面层被吸收,具有足够能量的光子能够在P型硅和N型硅中将电子从共价键中激发,以致产生电子-空穴对。界面层附近的电子和空穴在复合之前,将通过空间电荷的电场作用被相互分离。电子向带正电的N区和空穴向带负电的P区运动。通过界面层的电荷分离,将在P区和N区之间产生一个向外的可测试的电压。此时可在硅片的两边加上电极并接入电压表。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来说,开路电压的典型数值为0.5~0.6V。通过光照在界面层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越多,电流越大。界面层吸收的光能越多,界面层即电池面积越大,在太阳能电池中形成的电流也越大。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

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

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设

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

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无处

不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

硅和薄膜电池等。目前,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非晶电池用于一些小系统和计算

器辅助电源等。国产晶体硅电池效率在10至13%左右,国外同类产品效率约12至14%。由一个或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称为光伏组件。目前,光伏发电产品

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主要为广大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提

供电力,还有微波中继电源、通讯电源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坪灯等;三

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我国并网发电正在起步阶段。

典型系统图如下:

九年级化学金属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同步练习(附:答案) 课题1金属材料 1.下列不属于 ...合金的是 A.焊锡B.黄铜C.生铁 D.石墨 2.在金属铝所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 D.还原性 3.以下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水银?B. 钢、24K金?C. 蒸馏水、汽油 D. 大理石、金刚石5.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当时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A.马踏飞燕(青铜器)B.龙泉剑(铁器)C.金缕衣 D.塑料器具6.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 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上制成的核心筒。其中 钢属于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D.复合材料 7.2009年2月12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法国佳士得公司拍 卖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两件文物,发表严正声明:中国对其拥有 不可置疑的所有权。这两件文物均为青铜器,青铜属于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D.复合材料 8.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答案:DD C A C A A B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铁B.金 C.银 D.铜 2.下列物质中,不能 ..在氧气中燃烧的是() A.金箔B.铁丝 C.木炭D.氢气 --

3.下列金属中,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 A.镁B.银C.铜D.铝 4.下列关于铁、铝、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银白色的金属B.都能被磁铁吸引 C.都能与氧气反应? D.都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 5.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含有Mg、Al、Cu、Ag等金属。为了回收重金属,将旧手机部件浸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含有的金属是 A.Cu、Ag B.Mg、Ag C.Al、Cu D.Mg、Al 6、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A、Fe和Cu; B、Cu;C、Fe;D、Mg和Cu 7.下列物质中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Ag ? B.Fe?C.NaOH溶液? D.HCl溶液 8.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B.丙>甲>乙 C.乙>甲>丙 D.甲>乙>丙 9.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相同条件下,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D比C反应剧烈。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D B.B、A、C、D??C.D、C、A、B D.D、C、B、A 10.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甲能产生气体;将乙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乙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 D.甲>丙>乙 11.将M、N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M表面析出铜,N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 N>Cu>M B. M>Cu>N? C. Cu> M >N? D. M > N> Cu 12.有A、B、C三种金属,如果把A和B分别放入稀盐酸中,A溶解并产生氢气,B不反应;如果把B放到C的硝酸盐溶液中,过一会,B表面有C析出。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 --

02人体剂量学

讲授姜鹤群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在读)

第一节电离辐射计量学 一、照射量 照射量(exposure ,X) X 射线或γ射线照射dm 质量空气时便与空气中的原子相互作用,部分放射线损失的能量被原子中的电子获得而使原子电离,当这些获能电子被完全吸收时所产生的同种符号离子(或带电原子)的总电荷量(dQ )称为照射量(X )。 照射量的国际单位(SI )是库(仑)/千克(C/kg ),目前照射量的测量仅适用于能量在10KeV ~3MeV 范围内的X 射线或γ射线。 dm dQ X

照射量率(exposure rate, )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称为照射量率,其表达式为: SI 单位:库(仑)/(千克.秒)(C/kg.s )只对空气而言,仅适用于X 射线或γ射线。 伦琴(Roentgen,R ) 照射量的曾用名 1R=2.58 ×10-4C/kg X . dt dX X .

二、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D ) 吸收剂量是指授予单位质量靶物质(或被单位质量靶物质所吸收)的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即:dm 为被照射物质的质量,dE 为其吸收的辐射能。SI 单位:J/kg,专用名称:戈瑞(gray,Gy), 1Gy=1 J/kg 。旧制单位是拉德(rad), 1Gy=100 rad 。 吸收剂量(D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和任何被照射的物质,并适用于内、外照射。dm dE D

D. 吸收剂量率(absorbed does rate, ) 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为吸收剂量率,单位为 戈(瑞)/秒(Gy/s)。 空气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换算 D=33.97X 式中X为照射量,单位为C/kg;33.97为空气中的换算系数;D为吸收剂量,单位为Gy。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和金属材料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常见的金属材料 1、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能导电、能导热、有延展性等。不同的金属物理性质也有很多差别,如:多数金属常温下呈固态,汞是液态:多数金属是银白色的(铁在粉末状时呈黑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钴、镍能被磁铁吸引,其他金属一般不能被吸引。 2、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金属的物理性质应用 具有金属光泽贵重金属如金、银、铂等可作装饰品 机械强度大加工成多种工具、如铁锤、剪刀等 延展性好制成车辆外壳、钢丝绳、铝箔纸 导电性好电极、电线、电缆 传热性好铁锅、铝壶等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1)合金:是在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从而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合金的用途比纯金属更广,是因为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相比:硬度更大、熔点更低、因而性能更优越,加工更容易。 (2)常见的合金:生铁()、不锈钢()、黄铜()、青铜()、铝合金()等。 知识点2 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 1、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1)镁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点燃时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 (2)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常涂在铁器的表面用来保护铁。 化学方程式:

(3)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化学方程式: (4)铜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加热时才反应,红色的铜变为黑色的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 (5)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很高温度下也不能被氧化 2、金属与酸的反应(发生置换反应) (1)反应规律:金属 + 酸→盐+ 氢气 (2)反应条件: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如镁、铝、铁等)能与酸(一般指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并且金属位置越靠前,与酸反应越剧烈;而氢后面的金属一般不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②酸必须是除硝酸、浓硫酸外的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 ③生成的盐应为可溶性盐。 金属 稀盐酸稀硫酸 现象化学方程式现象化学方程式 镁 铝 铁 铜 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1)反应规律:金属+ 盐→新金属+ 新盐 (2)反应条件: ①K、Ca、Na三种金属非常活泼,不能将其单质直接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置换后面的金属; ③反应的盐必须是溶于水的。 简记: (3)规律:当一种金属和几种盐的混合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其中排在活动性顺序中最后的金属优先被置换,然后再依次置换出稍后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两金属间距越大,则上述反应越易发生。

一维二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二次谐波和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

一维/二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二次谐波和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作为近代光学的一大分支,非线性光学对于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科学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半导体纳米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特性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对于人们深入理解微纳尺度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光场调控以及开发功能性纳米光学器件具有重要意义。二次谐波和双光子吸收是两种最基本、最常见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它们的产生过程相对比较简单,效率也相对较高,因而最有可能在纳米体系中实现一些功能性的应用。 本文主要针对几种一维和二维半导体纳米结构中的二次谐波和双光子吸收特性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了单根碲化锌纳米线中的表面二次谐波特性。与非中心对称介质中的体二次谐波不同,表面二次谐波主要起源于介质表面结构的中心反演对称破缺,在介质的表面原子层产生。我们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碲化锌纳米线中横向发射的表面二次谐波,通过角分辨、偏振测量等测试手段,我们对表面二次谐波的方向性、产生效率以及各向异性进行了系统测试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垂直于纳米线长轴横向发射的表面二次谐波具有很小的发散角(4°)和很高的二次谐波转换效率(~10-6),并且它的偏振依赖关系与碲化锌纳米线的晶格结构密切相关(各向异性)。该研究成果表明纳米线二次谐波在高性能的微纳相干光源以及纳米结构的非线性光学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研究了 c轴氧化锌纳米柱阵列谐振增强的二次谐波特性。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我们发现c轴氧化锌纳米柱阵列的二次谐波主要来源于;χxzx分量。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谐振激发情况下氧化锌纳米柱阵列

光子照射剂量学

第六章光子照射剂量学 光子即X射线与(γ)射线的总称,是现代放射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射线之一,掌握好X射线与(γ)射线照射剂量学的各种特性,将能更好地利用X射线与(γ)射线的特性为肿瘤病人制定一个系统的、全面、完善治疗计划,使病人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减轻病人的疾苦,提高疗效。 第一节原射线与散射线 人体或模体中任意一点的剂量可分为原射线和散射线剂量贡献之总和。 一、原射线是指从放射源(或X射线靶)射出的原始X(γ)光子,它理解为射线 经电子打靶后(或辐射源)直接产生原始X(γ)光子,穿过过程中没有碰到任何物体或介质而产生散射,经常用零野来表示,它在空间或模体中任意一点的注量遵从平方反比定律和指数吸收定律。 二、散射线包括:①上述原射线与准直器系 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散射线光子,准直器系统包括一级 准直器、均整器、治疗准直器、射线挡块等;②上述 原射线以及穿过治疗准直器和射野挡块后的漏射线光 子与模体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散射线。区别这两种散射 线是很重要的,例如加射野挡块时,对射野输出剂量 虽有影响,但影响很小,大约只有不到1%的范围, 但却减少了模体内的散射剂量。,散射线来源于射线穿 过一级准直器、均整器、治疗准直器(包括射野挡块) 的射线,它射线质比较硬,穿透力比较强,对输出剂 量的影响类似于原射线的影响,故一般将这种散射线归图6-1原射线与散射线示意图属于始发于放射源(或X射线靶)的原射线的范围,称为有效原射线(图6-1),由它们产生的剂量之和称之为有效原射线剂量,而将模体散射线产生的剂量单称为散射线剂量。这样规定以后,模体中射野内任意一点的原射线剂量可理解为模体散射为零时的该射野的百分深度剂量。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1《金属材料》教案 (新版)浙教版

2.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能说出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用途更广泛。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保护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2、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一组金属制品的图片(马踏飞燕、司母戊鼎、铝合金制品、日常金属用品)。 提问:图片中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提问:(1)生活、生产中常用金属有哪些?(2)你知道人类目前用途最广的金属(铜、铁、铝)被人类应用的时间前后吗? 录像展示:人类利用金属的发展史。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决定用途的因素 讲述故事:1912年,英国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

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提问:①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②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 过渡:看来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质非常重要,我们一起通过科学探究得到我们想知道的知识。活动探究:利用发给小组的金属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总结:①常温下是固体(汞除外)②有金属光泽③有延展性④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⑤密度较大⑥熔点较高。 指导学生阅读课,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之后提问。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讨论: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它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总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应该综合考虑价格、是否美观、资源存量、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三、了解合金及其应用 过渡: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提问: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合金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常见的合金有哪些?(重点了解生铁和钢两种铁的合金。) 3、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四、金属的污染与回收利用 1、金属污染的危害。 2、金属的回收利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金属专题训练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先后次序(判断滤液和滤渣成分)问题: 例1:锌、铁、铜组成的混合物投入到硝酸银溶液中,谁先反应? 例2:锌投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谁先反应? 练习: 1、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 B、滤纸上有Ag、 Cu,滤液中有Ag+、Fe2+、Mg2+; C、滤纸上有Ag、 Cu,滤液中有Fe2+、Mg2+; D、滤纸上有Ag、 Cu、Fe,滤液中有Fe2+、Mg2+。 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铁粉 B、滤渣中一定有铜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3、把一些Zn粉放入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根据 以上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滤渣中一定有Zn、Fe、Ag B、滤渣中一定有Fe、Ag ,可能有Zn C、滤渣中一定有Zn、Fe,可能有Ag D、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Zn、Fe 4、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不溶物A和溶液。将A放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A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5、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和铁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过滤,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对上述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含有锌;②一定含有铁;③一定含有铜;④可能含有锌;⑤可能含有铁;⑥可能含有铜;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⑥ 6、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一块铁片,只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C.不溶物可能含有氧化铜 D.滤液一定含有硫酸亚铁、硫 酸 7、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⑴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 ①溶质为;②溶质为。 ⑶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方案一如果猜想成立 方案二如果猜想成立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 练习1、将质量相等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 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写出 能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已知:A、B的生成物中均为+2价) (1)生成H2的质量:A B (2)相对原子质量:A B(3)反应速率:A B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A、B均排在。 2、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跟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 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A>B>C 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B<C C、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D、反应速度最慢的是C,最快是A 3、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产生H2的质量和反应所用的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九年级科学上册 金属材料教案 新版浙教版1

《第1节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能说出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用途更广泛。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保护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2、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查阅一些新型材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一组金属制品的图片(马踏飞燕、司母戊鼎、铝合金制品、日常金属用品)。 提问:图片中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提问:(1)生活、生产中常用金属有哪些?(2)你知道人类目前用途最广的金属(铜、铁、铝)被人类应用的时间前后吗? 录像展示:人类利用金属的发展史。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决定用途的因素

讲述故事:1912年,英国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提问:①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②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 过渡:看来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质非常重要,我们一起通过科学探究得到我们想知道的知识。活动探究:利用发给小组的金属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总结:①常温下是固体(汞除外)②有金属光泽③有延展性④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⑤密度较大⑥熔点较高。 指导学生阅读课,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之后提问。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讨论: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它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总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应该综合考虑价格、是否美观、资源存量、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三、了解合金及其应用 过渡: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提问: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合金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常见的合金有哪些?(重点了解生铁和钢两种铁的合金。) 3、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四、金属的污染与回收利用 1、金属污染的危害。

九年级化学金属专题复习

金属专题的复习(综合) (一) 、 1.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左上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由色变成色。澄清的石灰水。 ③实验开始时应先,再;(A.通一氧化碳B.点燃①处的酒精灯),这样做的原因是。④右边酒精灯的作用为。 2.右上图所示是高炉炼铁时高炉内的化学变化过程:认真阅读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⑵取少量高炉中炼出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反应停止后,还可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黑色不溶物,该物质是(填化学式),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你的判断,简要写出主要操作和现象。 (二)、金属锈蚀: 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设计了如下图 所示的实验,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一周后看到编号为的试管中的铁锈蚀严重。 (2)常温下,铁生锈的条件是铁跟和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小丽发现钢铁生锈能够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我们合理的利用其反应原理,就能够“化不利为有利”。如:现在有一些食品包装袋内使用了“双吸剂”——铁粉。原因是铁粉生锈时不但能消耗水还能与反应,而且由于铁锈具有的结构,使更多的气体被吸收,可以更好的防止食品腐败。 她还联想到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颗粒极小的铁粉在空气中能够剧烈燃烧。可见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很大。实际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请你归纳出其中三条、、。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加快或者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有(叙述一例即可):。 2.铜锈的主要成份是铜绿〔Cu2(OH)2CO3〕。某同学为了研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利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该同学发现B装置中的铜丝生锈了,而AC装置中的铜丝无明显变化。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说:“铜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铜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该同学所得出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⑵你认为影响铜生锈的因素还可能有。为了验证你的判断,你应选择下图 中的装置(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其中每个仪器中所盛的试剂是。 ⑶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影响铜生锈的主要因素是。 ⑷铜生锈的化学方程式。 ⑸铜和铁相比,更容易生锈,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金属的冶炼 1.湿法炼铜原理:。 (配制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的原因)。 2.高炉炼铁原理:。 (作为还原剂的是)。

(完整)九年级化学金属练习题附答案及部分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 12 S:32 Cu: 64 Fe: 56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4小题,共28分) 1.某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不产生气泡,该金属可能是( ) A.Mg B.Al C.Zn D.Ag 2. 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A. 加盐酸 B. 测密度 C. 加硝酸银溶液 D. 看颜色 3.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金属材料。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既包括纯金属,也包括 各种合金。下列金属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青铜 B.紫铜C.生铁 D.焊锡 4.2009年2月12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圆 明园兔首和鼠首两件文物,发表严正声明:中国对其拥有不可 置疑的所有权。这两件文物均为青铜器,青铜属于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D.复合材料 5. 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能使铁片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A. H2SO4 B. FeSO4 C. HCl D. CuSO4 6.下列物质中,不能 ..在氧气中燃烧的是() A.金箔B.铁丝C.木炭D.氢气 7.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Mn + H2SO4 = MnSO4 + H2↑ B.Mg + MnSO4 = MgSO4 + Mn C.Fe + MnSO4 = FeSO4 + Mn D.Mn + CuSO4 = MnSO4 + Cu 8国家建设部、化工部等有关部门规定,新建小区户外给水管必须使用塑料管,新建建筑不得再使用传统铸铁排水管。国家推广使用塑料建材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金属资源 B.金属易腐蚀,而塑料使用时间长 C.塑料密度小,减少房屋的自身重量 D.降低成本 9. 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下列关于铁画生锈与防护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 B. 经常清扫表面的灰尘可以防止生锈

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剂量学

文献题录 R adiation Protection Dosimetry V ol.105N o.1242003 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剂量学 职业、公众与医疗照射研讨会文集 2002年9月9~12日英国牛津新大学(New C ollege) ICRP第2委员会工作概况C S treffer ICRP关于职业照射的导则C Streffer 21世纪放射防护理念R H Clarke ICRP在辐射防护中的作用———从工业的角度来看K Henrichs ICRP模型用于内照射剂量评价的实践经历M S Peace 内照射剂量学中的靶细胞W G ssner 人体消化道新模型 人体消化道新模型H Métivier 食入D ounrey燃料碎片后的剂量与危险P J Darley等铀在胃肠道的吸收:在人体中的f1因子M L Z am ora等99T c在一般海藻(即日常饮食中食入Hizikiz f usiforme)中的摄入与排出——— 一例成年男子的测量结果H K awamura等从饮用水中摄入的氡的生物动力学T Ishikawa等ICRP人呼吸道模型的实际应用 ICRP人呼吸道模型的实际应用M R Bailey等超微粒子在人呼吸道中的沉积与廓清的随机模型W H ofmann等玛雅克工作人员肺中钚粒子的分布F F Hahn等根据玛雅克钚工作人员身上得到的结果对ICRP66号报告的剂量学模型进行修正S A R omanov等根据人吸入硝酸钚和氧化钆后观察到的生物动力学结果进行预测的比较A H odgs on等放射性核素混合物的摄入评价R S O’Brien 慢速廓清时相的动力学含义R S turm等八氧化铀吸入和滞留后的吸收比较P G D Pellow等吸入氧化铀后监测方案的优化G N S tradling等二氧化钍摄入的生物动力学与评价S A H odgs on等人鼻廓清研究对鼻呼气和生物检测样品测量解释的影响J R H Smith 与吸入粒子大小无关的工作人员内照射有效剂量评价M Fujita等人体中央气道吸入粒子的沉积与廓清的模拟I Bal sh zy等两例吸入易溶性钚的研究及对生物检测的影响E H Carbaugh等用CR239放射自显影对老化钚α发射粒子在个人空气采样器滤膜上的分级R B Richards on等沉积于人体呼吸道的氡子体沉积与廓清T Ishikawa等吸入α发射体后计算的肺平均剂量确实反映了诱发恶性肺癌的危险吗?P Fritsch等M OX气溶胶的Pu溶解参数的体内测量及在每单位摄入剂量值中的相关不确定度B R2L G all等

九年级化学金属经典题讲解

九年级化学金属经典题 讲解 https://www.360docs.net/doc/d1503958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金属经典题讲解 一、产生氢气图像问题 ①斜线的斜率代表反应速度。斜率越大,坡越陡,反应越剧烈越快,说明金属活泼性越强。 ②平台的高低代表反应产生的氢气量的多少。(化学方程式的计量关系,谁少量按谁计算) Ⅰ酸足量的时候按照金属来计算 Ⅱ金属过量的时候按照酸来计算 1、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的活泼性N>M B.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相关练习 2、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人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 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下图中所提供的 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3、现有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4、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0-t1时段,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0-t2时段,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二、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发生先后的问题 (一)、将金属加入盐的混合溶液时 ①将金属加入盐的混合溶液时,首先判断金属与哪些盐反应,与哪些盐不反应。 ②一种金属跟多种盐溶液反应,金属先完全将活动性最弱的金属盐置换出单质后,才与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金属的性质 浙教版

金属的性质 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C (金属的性质)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专题检测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u + 2AgCl == 2Ag + CuCl2 B、Zn + 2AgNO3 == 2Ag +Zn(NO3)2 C、2Na + CuSO4== Cu + Na2SO4 D、2Fe +3CuCl2==2FeCl3 + 3Cu 2、某工厂的废渣中混有少量的锌粉和氧化铜(其他的成分不跟酸反应),这些废渣与废盐酸接触时会形成污水,产生公害。若向污水中撒入铁粉,且反应后让铁粉有剩余,则此时污水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A、Fe2+、Cu2+ B、Cu2+、H+ C、Zn2+、Fe2+ D、Zn2+、H+ 3、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 A. Fe和Cu B. Cu和Ag C. Ag D. Cu 4、有a、b两块等质量的铁,先将a浸入稀硫酸中,同时将b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同时取出晾干,两 块铁的质量是()。 A、ab C、a=b D、a>=b 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Cu+2AgCl=2Ag+CuCl2 B. 2Ag+Zn(NO3)2=Zn+2AgNO3 C. 2Na+CuSO4=Cu+Na2SO4 D. Fe+CuSO4=FeSO4+Cu 6、将锌片投入下列盐溶液反应后,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相对原子质量:Zn 65 Mg 24 Cu 64 Hg 201 Al 27) A. MgCl2 B. CuCl2 C. Hg (NO3)2 D. Al(NO3)3 答案:BCCADC 二、知识梳理 1、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金属的用途非常广泛,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用途。而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为了研究金属的性质,推测某些金属的用途,或根据应用的需要去寻找具有某种特性的金属,我们能否初步建立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草木灰 B.生铁 C.氧化铁 D.石灰水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铁 B.氧 C.硅 D.铝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与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氯化镁 B.氯化锌 C.氯化铁 D.氯化铝4.盐酸与生铁反应,当生铁反应完毕后,烧杯里留有少量黑色物质,其主要物质为() A.氧化铁 B.四氧化三铁 C.碳 D.铁粉 5.不锈钢中除了铁之外,其余的两种主要的金属元素是() A.镍、铬 B.锰、铬 C.铬、钨 D.锰、钨6.铁在一定条件下容易生锈,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错误的是() A.铁生锈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B.铁生锈时,铁发生了缓慢氧化 C.铁生锈的本质就是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D.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放出7.将铁片插入下列溶液中,片刻后取出,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盐酸 B.硫酸铜 C.稀硫酸 D.硫酸亚铁8.某不纯的铁块5.6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全部溶解,放出氢气为0.21g,则铁块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A.铜 B.锌 C.碳 D.镁 9.还原铁的某氧化物2.16g,可以得到1.68g。则该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FeO B.Fe2O3 C.Fe3O4 D.FeCO3 10.将燃着的镁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Mg+CO2高温 ===2MgO+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 B.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灭

二、填空题 11.日常生活中,用于铁栏杆外层涂料的“银粉”大多是金属______________;包装糖果、香烟的银白色金属薄片__________;家用热水瓶内胆壁的银色金属是_________;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灯泡里做灯丝的金属是____________;青铜是一种合金,除含有铜外还含有的一种金属是_______________;铝表面有一层致密而结实的薄膜,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赤铜矿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填对应的化学式) 12.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Cu(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SO4(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aCl2(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H2(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1)铝很难从矿物中提取出来,因此利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得到金属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2)古代湿法炼铜,“曾青的铁则化为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 (3)法医常用锌和盐酸混合在一起,检验是否砒霜中毒,砒霜的主要成分为As2O3,若试样中有砒霜,则反应生成砷化氢(AsH3),氯化锌和水。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潮湿的空气中,铜也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水等发生反应生成铜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 14.填写出下列铁制品防锈的方法 (1)钢锯条___________;(2)自行车车架__________;(3)自行车车把____________;(4)脸盆___________;(5)不锈钢楼梯扶手______________(6)铁制自来水管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几种常见的金属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金属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2.几种常见的金属及合金的应用。 3.生铁和钢。 4.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化学计算技能。 (三)德育渗透点 在生铁的种类及特性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生铁的共性,不同种类生铁的个性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我国古代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激励他们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勤奋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难点 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疑点 炼钢和炼铁的反应原理是否相同。 4.解决办法 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教学应以学生学过的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基础。教师首先带着学生真正弄懂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搭的小阶梯,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把教材的例题分解成简单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纯量计算题和不用依据化学方程式就能计算的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题,让学生在自己做题的基础上,学会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生往往认为炼钢和炼铁的反应原理是相同的原因是:它们都是在高温下利用氧化一还原反应。这时有必要教师对它们的主要原理分析:炼钢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使用氧化剂(如氧气或铁的氧化物)将生铁中所含过量的碳及其杂质变成气体或炉渣除去,而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如一氧化碳)将铁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所以炼钢和炼铁的反应原理不同。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提问:铁有哪些物理性质? (目的:复习旧知识,引出新内容。) 2.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归纳总结出: (1)生铁都有哪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性能及用途? (2)钢都有哪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性能及用途? (3)生铁和钢有什么区别? (4)炼钢和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