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黑镍工艺

电镀黑镍工艺
电镀黑镍工艺

电镀黑镍工艺

发布日期:2012-06-12 浏览次数:1256

一、配方和工作规范

硫酸镍 70~100g/l

硫酸锌 40~50g/l

硼酸 25~35g/l

硫氰酸钾 25~35g/l

硫酸镍铵 40~60g/l

PH 4.5~5.5

时间根据需要

电流密度Dk 0.1~0.4A/dm2

温度 30~36℃

阴极镍板

阴极移动需要

二、溶液配制

1. 往槽中加入所需体积约 1/2 的去离子水或纯净水, 加热至40~50℃, 加入硫酸镍使其溶解,搅拌。

2. 在另外的小容器中, 用少量热纯净水搅拌溶解硫酸锌, 溶解后搅拌加入槽内。

3. 用近沸的少量纯净水在另外的小容器中搅拌加入所需量的硼酸, 溶解后搅拌加入槽内。

4. 在另外的小容器中盛入少量热纯净水, 加入所需量的硫酸镍铵, 搅拌溶解后, 在搅拌下加入槽内。

5. 加双氧水1~2ml/l, 搅拌后加热至50℃, 保温2h, 使双氧水分解。

6. 加入1~2g/l的活性炭, 搅拌15min, 静置8h, 然后过滤。

7. 在另一容器内用少量纯净水将计算量的硫氰酸钾, 搅拌溶解后, 在搅拌下加入槽内。

8. 补充纯净水至所需体积, 并将槽内溶液搅拌均匀。

9. 测定pH值, 用氨水调高, 用10%稀硫酸或盐酸调低。至pH =4.5 。必要时进行化学分析。

10. 试镀成功后, 即可投入生产。

三、生产注意事项

1. 镀黑镍时, 工件要带电入槽, 中途不能断电。

2. 挂具使用2~3次后, 应用盐酸退去镀层后再使用, 以免电接触不良, 造成脱皮。

3. 钢铁工件镀黑镍之前, 应先镀铜、黄铜或锌、要有一定的厚度, 以便提高工件抗蚀性和避免拉丝漏底, 至少镀5μm, 延长黑镍不变色时间。

4. 阴极要不断移动, 防止泛白点。

5. 当溶液的PH过低, 黑镍层结合不牢, 有白色斑点, PH值过高时镀层易于脱落。所以应严格控制PH值。

6. 电流控制要适当, 如电流密度过高, 镀层烧焦粗糙丧失光亮度, 易于发脆剥落; 当电流密度较小时, 镀层呈彩虹色, 有时呈黄

褐色有条纹的镀层。

7. 保持镍离子与锌离子之比: Ni2+:Zn2+=(4.5~5.5):1的范围, 以便获得外观质量良好的黑镍镀层。锌高时镀层呈灰色; 锌低时, 镀层呈浅黄色, 不易变黑, 并且有条纹, 结合力也差。

8. 硫氰酸盐含量低时, 镀层发灰粗糙, 有时呈彩色; 硫氰酸盐含量过高时, 镀层发花, 结合力降低。

9. 保持氮离子与铵离子有足够的含量(上限), 以保持导电性能和络合性能正常。

10. 当工件表面易形成气流或白色斑点时, 可加入适量的润湿剂, 如十二烷基硫酸钠O.1g/l, 可使镀层细致和提高镀层结合力。但滚镀不宜加或加低泡润湿剂。

11. 黑镍溶液操作温度应低于35℃, 以免硫氰化物和铵离子受

热分解, 使镀层粗糙。

12. 镀黑镍前的铜、镍、锌等中间镀层要光亮, 才能使所获得的黑镍层黑而光亮。

四、各成分及工艺条件对黑镍的影响

1. 金属盐,镍和锌是溶液主盐

① 镍和锌的共沉积

镍和锌之间电极电位相差悬殊, 镍电极电位为+O.23V, 锌电极

电位为-0.76V, 似乎难在阴极共析, 实际电解过程中, 锌和镍可共析, 但还需满足镀层色黑, 细致、均匀和平整光或消光的装饰效果。镍沉积时, 有强极化作用, 以细晶参与沉积, 而锌还原极化作用小, 以粗晶出现。如何改变这不和谐的过程, 选用弱配位络合剂NH3与镍离子形成弱络合离子, 使两者络合但电极电位负移值不等的方式,

提高阴极极化, 从而达到降低Ni2+的超极化和Zn2+的去极化现象,

创造其共析平衡。虽然主盐浓度低, 仍可采用大Dk, 电流效率较高, 深镀、均镀能力强, 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厚度的装饰性黑镍的效果。

② 主盐浓度比值

在镍:锌比值在(4.5:1)~(5.5:1)的范围内, 都能获得外观质量

较好的镀层, 不会因Dk大(0.2~2A/dm2 ) 、温度低而烧焦剥落;Dk 小、温度低。出现镀层呈彩虹色。若比值>5:1 以上, 溶液中镍浓度高、锌含量相对低, 镀液不稳定,镀层色调由深转浅, 甚者出现金属

光泽的灰黄色, 且有彩虹和气流条纹出现。若比值<3.5:1, 情况相反, 只能得到黑色、粗糙、疏松镀层。

③硫酸镍含量

硫酸镍含量低于60g/l, 镀层带微黄色, 而且镀层结合不牢, 易擦掉。硫酸镍含量大于 120g/l, 镀层显粗糙。

④硫酸锌含量

硫酸锌含量低于10g/l时, 镀层呈金属灰色; 在15g/l时, 镀层从灰逐步转黑; 在 35~40g/l时, 则得到满意的均匀黑色。当达到45g/l时, 镀层恶化, 并有条纹。硫酸锌最高含量控制在40g/l为宜。实际生产中, 硫酸镍与硫酸锌比例控制在2:1为最佳。

2. 导电盐兼络合剂氯离子和钱离子

氯离子和铵离子分别与镍离子(Ni2+) 和锌离子(Zn2+)形成K稳很低的络合离子, 如1中所叙, 适量提高两者的阴极极化, 克服超

极化和去极化现象, Ni-Zn共沉积的阴极极化曲线为Ni2+和Zn2+相辅相成地共析提供平衡。氯离子和铵离子含量可在较大范围内浮动, 加得得当, 可调节镀层中镍、锌含量, 提高氢氧化物沉淀的临界值。含量过高, 锌阴极极化过大, 使镍、锌离子共析带来困难, 镀层合金比例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显灰黄色; 含量低时, 镀层粗糙易脱落, 有

条痕, 结合力差, 不易发色。氯离子和铵离子对阴、阳极有明显活化作用, 使阳极正常溶解, 改善阴极镀层的结合力。

3. 发黑剂硫氰化物

溶液中硫氰化物参与阴极过程反应, 分解出硫化物, 能与镍和

锌离子生成硫化物, 使镀层呈黑色。发黑剂不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 并协同酒石酸根离子与镍和锌离子形成络合物, 起到有效

控制金属离子浓度, 保持溶液稳定性, 尤其是锌离子有效浓度的同时, 共同在阴极还原起发黑剂作用。所以控制硫氰化物含量对镀层

黑度有直接关系。其含量低时, 镀层发灰、粗糙, 呈彩虹色; 含量

高时, 镀层发花, 结合力差, 有脆性, 这同含硫和有机物夹杂改变

镀层结构有关。由于硫氰离子受热易分解, 操作时应密切注意温度对其含量的变化。

硫氰酸钾含量低于5g/l时, 镀层是无光灰色; 提高到10g/l, 镀层形成灰黑色, 最佳含量为20g/l。若超过20g/l时,则镀层发花、不牢并有条纹。

4. 缓冲剂硼酸

伴随金属离子阴极还原的同时, 还有大量氢气生成, 降低了电

流效率, 并使PH值波动。为保持电解液PH值在一定范围, 使Dk在

较宽幅度变化, 避免PH值的偏差导致镀层结合力差、有白色斑点、

氢氧化物沉淀而产生毛刺等不良影响, 抑制PH值变动的缓冲剂是必

要的。加入硼酸可稳定镀液的PH值在一定工作范围以获得良好的镀层。铵离子的存在, 对缓解溶液和金属两相界面双电层中PH值急骤变化起缓冲作用。

经试验证明: 硫酸镍铵含量低于10g/L, 所得镀层无光、粗糙;

在30g/l时, 获得良好沉积黑色; 在40g/l时, 黑色均匀, 光亮平滑; 当提高到45g/l时, 发现有不均匀现象。在实际生产中, 控制硫酸镍铵在30~40g/l为宜。

5. 润湿剂

在阴极还原过程中, 由于使用的阴极电流密度比较小, 如

Dk=0.1~0.2A/dm2, 一般不会产生大量氢气, 加之液中有一定浓度的铵离子起活化阴极表面作用, 并配有阴极移动, 可防止氢气泡吸附在阴极表面, 避免形成气流条纹或白色斑点, 大多数电解液配方中都有未加润湿剂, 然而因溶液黏度较大和析氢量较大, 适量加入润湿剂可提高阴极亲水性、驱赶氢气泡。如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g/l。

6. PH值

控制镀液PH值是稳定溶液的措施之一。pH值可在4~5.5范围内浮动, 最佳为4.5~4.8。pH值升高, 镀层中含镍量有增加趋势, 对总合金成分比例影响不大;当pH>6时, 溶液中镍离子和锌离子会趋于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溶液中有效金属离子浓度降低, 溶液浑浊, 镀层毛刺, 同时碱性溶液使基体显钝态, 镀层易剥落而影响结合力;当pH<3.5时, 阴极析氢加剧, 影响Dk上限, 也会导致结合力差、镀层产生白色斑点和气流痕。调高pH值用氨水, 降低pH值用10%稀盐酸或硫酸。在滚镀黑镍中, pH值在4.5~5.8范围内都能获得良好镀层。当 pH>6时, 镀液会浑浊, 有沉淀生产, 导致镀层发脆不牢; 当pH<4时, 镀层呈灰色或微黄色; 最佳pH值为5.5。

7. 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变化明显, 影响镀层成分比例, 从而改变镀层质量。Dk趋大, 锌镀出速率增大, 镍放电还原受锌充斥而受阻, 势必使镀层中镍含量下降而锌含量增多, 当pH值由低变高, 镀层转向粗糙甚至烧焦, 色泽由黑转变至黄, 氢离子激烈析出, 气流痕增多。反之, Dk 由大变小, 由于镍析出量增大, 镀层中镍所占比例由小到大, 必然引起色泽由浓变浅, 直至色灰不均匀、彩色出现。就黑镍工艺要求而言, 既需镀层有一定厚度, 又不允许黑度不足、色泽不一致、达不到装饰效果。严格控制Dk, 但镀层组成比值达到平衡, 避免色差、粗糙、烧焦等疵病产生。电流密度控制在O.2~0.5A/dm2为宜。电流密度过高, 镀层粗糙呈粉末状。8. 温度

温度对镀层沉积的影响与电流密度相反。温度升高, 各种离子在溶液中扩散加速, 使双电层中镍离子相对增多, 相对减少有效活化锌离子, 给锌离子在电极获得电子还原带来难度。镀层中镍锌金属比例因而变化, 造成不良后果。虽然升高温度可采用大电流密度, 提高阴极电流效率, 并使镍离子极化增强, 然后达到Ni2+和Zn2+放电平衡, 但溶液中某些组分挥发, 水解加速, pH值不稳定, 镍氨离子水解过甚, 恶化镀液;温库过低,阴极电流效率Dk下降, Dk范围变窄, 镀层易粗糙、烧焦。温度控制在30~40℃为宜。温度过高, 硫氰化物易分解, 镀层呈浅黄色至棕色条纹;温度低于30℃, 镀层粗糙。

9. 时间

黑镍镀层以令人满意的装饰效果和高要求的物理性能为主, 而

对镀层色泽、韧性和硬度而言, 要求比厚度更严格一些。一般而论,

随着施镀时间的延长, 镀层中非金属相增大, 厚度的递增, 非金属属性亦增大, 硬度提高, 脆性变大, 导电性渐降, 达到一定厚度后过大电阻使通过的有效电流变小, 此时继续延长时间, 对镀层实际增厚并无意义。保证镀层有效厚度后, 增加时间利少弊多。挂镀黑镍时间短的为1~3min, 长的为5~8min, 也有10~20min的, 滚镀黑镍短的5~15min, 长的40~60min,根据溶液成分和工艺规格而定。

10. 搅拌

阴极移动是镀黑镍工艺的搅拌方式、亦可用轻微的空气搅拌,能有效降低氢气泡的滞留, 避免镀层出现气流痕、针孔和白点, 但不能运动过烈, 造成工件接触电阻增大、导电不良, 导致工件镀层不良或无镀层。阴极移动为12次/min, 滚筒转速6~10r/min为宜。

五、镀黑镍层后处理

1. 工序间防变色处理

黑镍镀层比较硬, 但较薄, 抗蚀力较差, 一般在镀黑镍后因工序多,车间酸碱气体污染严重, 会很快变色发花, 下一道喷涂清漆时间过长, 次品率增高, 因此镀黑镍后处理是重要的。

后处理配方和工艺条件如下:

铬酸 2.5~5.Og/l

pH值 1.5~5.0

时间 10~20s

通过以上后处理, 零件经水洗后干燥, 可防止工序间变色, 效果良好。

2. 涂保护清漆

零件经拉丝(或砂光)后即可进行涂清漆, 保护镀黑镍零件经久不变色。但是光学产品中有些不允许上油、上清漆, 钝化后处理要做得更好。

① 清漆的选择

根据所使用的环境不同, 选用的清漆品种不同, 但各种品种必须是自干型或低温自干型或化学固化型。

A. 室外环境比较恶劣的, 要选用硅树脂型涂料。

B. 室内环境比较温和的, 可选用丙烯酸树脂自干型涂料。

C. 光学仪器不要求光亮的, 可选用溶剂性硝基清漆。

② 清漆干燥温度的选择

由于黑镍承受温度较低, 一般不超过60~70℃, 而且时间不宜过长, 如lO~15min 。不可使用超过100℃高温固化的涂料, 如聚氨醋树脂涂料。

电镀工艺流程及品质要求

电镀工艺流程及品质要求 一.电镀种类: 1、一般水电镀:一般金属物的电镀,利用电化学作用,将防锈物或漂亮的有装饰颜色的化 学物质,加在金属上面,使金属产品更有价值及防锈。 2、真空(铝)电镀:利用真空状态下,铝原子比较活泼的特性,加上静电的异性相吸原理, 将铝原子的附在被加工物的表面,增加装饰性。一般加工物体为非导电体的非金属材料,例如:玻璃、陶瓷、塑胶等制品。 3、真空镀钛(钯):(钛钯)等金属硬度较高,利用真空电镀原理,将钛金属溅镀在被加工 物表面。 二.电镀工艺流程(一般): 1、铁件: 工件抛光→热浸除油→酸浸除锈→阴极电解除油→阳极电解除油→弱 酸浸蚀→预镀铜→酸性光亮铜→镀表面→烤透明漆 2、铝及铝合金件: 工件抛光→超声波除蜡→化学抛光→锌置换→脱锌→锌置换→(镀表 面、化学镍)烤透明漆 3、锌和金件: 工件抛光→热浸除油→超声波除蜡→阴极电解除油→活性酸→预镀铜 →焦磷酸铜→酸性光亮铜→镀表面→烤透明漆 4、用电镀铬的表面是金属铬,金属铬硬度很高(金属铬的布氏硬度是110HB、钛金属115HB 、 铁50HB 、铜40HB 、锌35HB 、铝25HB 、铅5HB )不易被刮伤,所以电镀层表面不 需再加保护处理;但其它色泽如镀青铜、古铜、镍、镍砂等非镀铬处理的表面,均需加 一层透明漆保护。 三.工件品质注意事项: 1、黑胚抛光需使用适当的模具,才不至于造成工件表面变形。 2、因为在电镀过程中,工件需浸水出水数次,所以必须考虑工件的进、排水状况,如果排 水不良将造成吐酸现象。 3、工件若有经过焊接,则焊缝必需整个都焊实,不可漏掉,以免因为有漏缝处,产生毛细 现象,含酸水造成吐酸现象。 4、工件若有凸出物,必需小心互相碰撞的问题,会造成伤害,要在包装加强。 5、若工件在电镀前无法抛光时,则需在粗胚加工前,还是原材料时就要先抛光再加工。 6、工件若有内外牙、抽牙或铆铜等在抛光或除色时需小心,以免被抛光受伤。 7、黑胚表面要求光滑,不可以有凹凸痕、刮伤、毛刺、模痕、磨伤(以上手感不明显即可), 锈斑,、变形、防锈油太干、太厚等缺点。 8、因为在电镀过程中,工件需浸水出水数次,为加强化学反应,药水槽太多有加温设备(约 60°),清水清洗是常温,所以在电镀过程会有热张冷缩情形发生。 9、水洗过程中若水质不干净或没有烤干,则在产品上会流下水渍、斑点。

电镀工艺流程简介

电镀工艺流程简介 2016-04-12 12:30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电镀过程图电镀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同,有单金属电镀(普通电镀、贵金属电镀)和合金电镀(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四元合金电镀等)以及功能性电镀(赋予镀层某些特殊的性能的电镀)等,还有一些特殊的电镀工艺如非晶态电镀、复合电镀、电刷镀、化学镀等。但电镀工艺流程大致相同,一般包括镀前预处理,电镀及镀后处理三个主要阶段。 1).镀前预处理 目的是为了得到干净新鲜的金属表面,为最后获得高质量镀层作准备。主要进行脱脂,去锈蚀,去灰尘等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使表面粗糙度达到一定要求,可通过表面磨光,抛光等工艺方法来实现。 第二步:去油脂﹐可采用溶剂溶解以及化学﹐电化学等方法来实现。 第三步:除锈,可用机械,酸洗以及电化学方法除锈。 第四步:活化处理,一般在弱酸中侵蚀一定时间进行镀前活化处理。 2)、电镀 1、把镀层金属接在阳极。 2、把镀件接在阴极。 3、阴阳极与金属正离子组成的电解质溶液相连。 4、通电后,阳极的金属会进行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溶液中的正离子则在阴极被还原(得到电子)成原子并积聚在阴极表层。 3)、镀后处理 (1)钝化处理。 所谓钝化处理是指在一定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在镀层上形成一层坚实致密的,稳定性高的薄膜的表面处理方法。钝化使镀层耐蚀性大大提高并能增加表面光泽和抗污染能力。这种方法用途很广,镀Zn、Cu等后,都可进行钝化处理。 (2)除氢处理。 有些金属如锌,在电沉积过程中,除自身沉积出来外,还会析出一部分氢,这部分氢渗入镀层中,使镀件产生脆性,甚至断裂,称为氢脆。为了消除氢脆,往往在电镀后,使镀件在一定的温度下热处理数小时,称为除氢处理。

真空电镀及工艺流程(Vacuumplatingandprocess)

真空电镀及工艺流程(Vacuum plating and process)真空电镀及工艺流程(Vacuum plating and process) Vacuum plating and process Source: the full update training date: 2011 09 month 22 hits: 216 Vacuum evaporation is heated in a high vacuum condition of the metal, melting, evaporation, cooling after forming a metal film on plastic surface. The commonly used metal is aluminum and other low melting point metal. A method for heating metal: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resistance, but also the use of electron bea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vaporation of plastic product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metal cooling heat emitted by the resin to deformation, must adjust the evaporation time. In addition, the metal or alloy melting point, boiling point is too high is not suitable for evaporation. The plating metal and plated plastic products in the vacuum chamber, using certain methods of heating the plating material, the metal evaporation or sublimation, metal vapor encountered plastic surface cold condensed into a metal film. Under vacuum conditions can reduce the evaporation of materials in atomic and molecular collision to plastic products and other molecules, reduce the chemical reactivity of the molecules in a gas and steam source between materials (such as oxidation), thus providing the film

20200525-真空电镀的生产工艺

真空电镀的生产工艺 一﹑真空电镀的概念 真空电镀即真空蒸发镀膜﹐其原理是在高度真空条件下(1.3×10-2~1.3×10-1Pa)使金属铝片受热蒸发并附于(塑料)工件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的方法。 真空电镀的特点: 1)真空镀膜所获得的金属膜层很薄(一般为0.01~0.1um),能够严格复制出啤件表面的形 状; 2)工作电压不是很高(200V),操作方便,但设备较昂贵; 3)蒸镀锅瓶容积小﹐电镀件出数少﹐生产效率较低; 4)只限于比钨丝熔点低的金属(如铝﹑银﹑铜﹑金等)镀饰; 5)对镀件表面质量要求较高﹐通常电镀前需打底油来弥补工件表面缺陷; 6)真空镀膜可以镀多种塑料如﹕ABS﹑PE﹑PP﹑PVC﹑PA﹑PC﹑PMMA等﹒

三、重要工序工艺说明 (一)待镀啤件:真空电镀对啤件要求特别高!如: 1)要求啤件表面清洁,无油渍﹑污渍; 2)要求啤件表面粗糙度尽可能低; 3)啤件内应力要尽可能低,内外转角要倒圆角,啤塑时要用较低的注射压力、较高 的模温、料温、以及尽可能慢的注射速度; 4)啤件外型应利于获得均匀的镀层,如较大平面中间要微突起(突起度约 0.1~0.15mm/cm); 5)啤件壁厚要适当,太薄的件易变形使镀层附着力不好;太厚的件易缩水使外观受 影响,一般来讲,薄壁不宜小于0.9mm,厚壁不宜超过3.8mm; 6)注塑缺陷如缩水、夹水纹、气纹、气泡等均会影响电镀外观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其程度,为此要求注塑时采用: a)充分的原料烘干; b)不使用脱模剂(尤其是硅烷类); c)适当的注塑模温‘较高料温; d)尽可能少加入或不加入水口料(减低材料中挥发物含量); 7)若啤件有台阶或凹位,应预先设计必要的斜度过渡; 8)如有盲孔,应设计孔深不超过孔径一半﹐否则对孔底镀层应不作要求; 9)如有“V”形槽﹐要求其宽度与深度比应大于3。 (二)脱脂(清洁剂) 脱脂作用﹕清除啤件表面尘垢﹑油污﹐保证镀膜有足够的附着力﹒ 脱脂剂﹕现时生产中使用的是有机溶剂脱脂﹐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是不伤害塑件表 面而能迅速挥发为佳﹐所以因塑料品种而异﹐以下情况提供塑料与脱脂剂的对应情 i> TH104 天那水(恒星有限公司) ii> #617 天那水(大昌化工油漆厂) 使用时注意﹕ABS﹑PC塑料件只用#617清洗(TH104会烧坏胶件)﹐而NYLON﹑PP 料胶件先用TH104﹑再用#617洗净﹒ 实际上脱脂方法除用有机溶剂外﹐还有酸性除油﹑碱性除油等﹐下列为酸性脱油过程(供参考): 稀硫酸/铬酸清洗液水洗酒精/乙醚混和液干燥 40℃﹐10~20min常溫 (三)上底油& 烘干固化 从构成上看,真空镀膜层由底层(底油)+镀层(镀膜)+表面(面油)构成。 底油的作用: 用以掩盖或弥补产品表面可能存在的微小缺陷如针孔?麻点?刮痕等,为

4真空电镀的生产工艺

真空电镀的生产工艺 一﹑真空电镀的概念 真空电镀即真空蒸发镀膜﹐其原理是在高度真空条件下(1.3×10-2~1.3×10-1Pa) 使金属铝片受热蒸发并附于(塑料)工件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的方法﹒真空电镀的特点: 1>真空镀膜所获得的金属膜层很薄(一般为0.01~0.1um),能够严格复制出啤件 表面的形状 2>工作电压不是很高(200V)﹐操作方便﹐但设备较昂贵﹒ 3>蒸镀锅瓶容积小﹐电镀件出数少﹐生产效率较低﹒ 4>只限于比钨丝熔点低的金属(如铝﹑银﹑铜﹑金等)镀饰﹒ 5>对镀件表面质量要求较高﹐通常电镀前需打底油来弥补工件表面缺陷﹒ 6>真空镀膜可以镀多种塑料如﹕ABS﹑PE﹑PP﹑PVC﹑PA﹑PC﹑PMMA等 ﹒ 二﹑真空电镀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

重要工序工艺说明 1)待镀啤件:真空电镀对啤件要求特别高,如: a)要求啤件表面清洁,无油渍﹑污渍. b)要求啤件表面粗糙度尽可能低. c)啤件内应力要尽可能低﹐内外转角要倒圆角﹒啤塑时要用较低的注射压 力﹐较高的 模温﹑料温﹐以及尽可能慢的注射速度﹒ d)啤件外型应利于获得均匀的镀层﹐如较大平面中间要微突起(突起度约 0.1~0.15mm/cm) e)啤件壁厚要适当﹐太薄的件易变形使镀层附着力不好﹐太厚的件易缩水 使外观受影响﹒一般来讲﹐薄壁不宜小于0.9mm﹐厚壁不宜超过3.8mm﹒ f)注塑缺陷如缩水﹑夹水纹﹑气纹﹑气泡等均会影响电镀外观质量﹐必须 严格控制其程度﹐为此要求注塑时采用﹕ i> 充分的原料烘干 ii> 不使用脱模剂(尤其是硅烷类) iii> 适当的注塑模温﹐较高料温 iv> 尽可能少加入或不加入水口料(减低材料中挥发物含量) g)若啤件有台阶或凹位﹐应预先设计必要的斜度过渡﹒ h)如有盲孔﹐应设计孔深不超过孔径一半﹐否则对孔底镀层应不作要求. i) 如有“V”形槽﹐要求其宽度与深度比应大于3﹒ 2)脱脂 脱脂作用﹕清除啤件表面尘垢﹑油污﹐保证镀膜有足够的附着力﹒ 脱脂剂﹕现时生产中使用的是有机溶剂脱脂﹐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是不伤害塑件表面而能迅速挥发为佳﹐所以因塑料品种而异﹐以下情况提供塑料

真空镀膜工艺流程

真空镀膜工艺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真空镀膜工艺流程 一、真空镀膜的工艺流程大致可用以下的方框图表示: 二、具体说明如下: 1、表面处理:通常,镀膜之前,应对基材(镀件)进行除油、除尘等预处理,以保证镀件的整洁、干燥,避免底涂层出现麻点、附着力差等缺点。对于特殊材料,如PE(聚乙烯)料等,还应对其进行改性,以达到镀膜的预期效果。 2、底涂:底涂施工时,可以采用喷涂,也可采用浸涂,具体应视镀件大小、形状、结构及用户设备等具体情况及客户的质量要求而定。采用喷涂方法,可采用SZ-97T镀膜油;采用浸涂方法,可采用SZ-97、SZ-97+1等油,具体应视镀件材料而定。 3、底涂烘干:SZ-97镀膜油系列均为自干型漆,烘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烘干的温度为60-70oC,时间约2小时。烘干完成的要求是漆膜完全干燥。 4、镀膜:镀膜时,应保证镀膜机的真空度达到要求后,再加热钨丝,并严格控制加热时间。同时,应掌握好镀膜用金属(如铝线)的量,太少可能导致金属膜遮盖不住底材,太多则除了浪费外,还会影响钨丝寿命和镀膜质量。 5、面涂:通常面涂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A、提高镀件的耐水性、耐腐蚀性、耐磨耗性;B、为水染着色提供可能。SZ-97油系列产品均可用于面涂,若镀件不需着色,视客户要求,可选用911、911-1哑光油、889透明油、910哑光油等面油涂装。 6、面涂烘干:通常面涂层较底涂层薄,故烘干温度较低,约50-60oC,时间约1~2小时,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最终应保证面涂层彻底干燥。如果镀件不需着色,则工序进行到此已经结束。 7、水染着色:如果镀件需要进行水染着色,则可将面漆已经烘干的镀件放进染缸里,染上所需颜色,之后冲洗晾干即可。染色时要注意控制水的温度,通常在 60~80oC左右,同时应控制好水染的时间。水染着色的缺点是容易褪色,但成本较低。

塑胶电镀中真空电镀的做法

塑胶电镀中真空电镀的做法 常见的塑胶电镀工艺有两种:水电镀和真空离子镀. 真空离子镀,又称真空镀膜.真空电镀的做法现在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做出来的产品金属感强,亮度高.而相对其他的镀膜法来说,成本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小,现在为各行业广泛采用. 真空电镀适用范围较广,如ABS料、ABS+PC料、PC料的产品.同时因其工艺流程复杂、环境、设备要求高,单价比水电镀昂贵. 现对其工艺流程作简要介绍:产品表面清洁--〉去静电--〉喷底漆--〉烘烤底漆--〉真空镀膜--〉喷面漆--〉烘烤面漆--〉包装. 一般真空电镀的做法是在素材上先喷一层底漆,再做电镀.由于素材是塑料件,在注塑时会残留空气泡,有机气体,而在放置时会吸入空气中的水分. 另外,由于塑料表面不够平整,直接电镀的工件表面不光滑,光泽低,金属感差,并且会出现气泡,水泡等不良状况.喷上一层底漆以后,会形成一个光滑平整的表面,并且杜绝了塑料本身存在的气泡水泡的产生,使得电镀的效果得以展现.真空电镀可分为一般真空电镀、UV真空电镀、真空电镀特殊.工艺有蒸镀、溅镀、枪色等. 水电镀因工艺较简单,从设备到环境得要求均没有真空离子镀苛刻,从而被广泛应用. 但水电镀有个弱点,只能镀ABS料和ABS+PC料(此料镀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ABS 料耐温只有80℃,这使得它的应用范围被限制了.而真空电镀可达200℃左右,这对使用在高温的部件就可以进行电镀处理了.像风嘴、风嘴环使用PC料,这些部件均要求耐130℃的高温.另,一般要求耐高温的部件,做真空电镀都要在最后喷一层UV油,这样使得产品表面即有光泽、有耐高温、同时又保证附着力. 两种工艺的优缺点: A、简单来说,真空电镀不过UV油,其附着力很差,无法过百格TEST,而水电镀的明显好于真空电镀!因此,为保证真空电镀的附着力,均需后续进行特殊的喷涂处理,成本当然高些. B、水电镀颜色较单调,一般只有亮银和亚银等少数几种,对于闪银、魔幻蓝、裂纹、水滴银等五花八门的七彩色就无能为力了. 而真空电镀可以解决七彩色的问题. C、水电镀一般的镀层材质采用“六价铬”,这是非环保材料.对于“六价铬”有如下的要求:欧盟: 76/769/EEC:禁止使用; 94/62/EC:<100ppm; ROHS:<1000ppm 如此严格的要求,国内一些厂家已开始尝试使用“三价铬”来替代“六价铬”;而真空电镀使用的镀层材质广泛、容易符合环保要求. 简单一点,就是在真空状态下将需要涂覆在产品表面的膜层材料通过等离子体离化后沉积在工件表面的表面处理技术. 它有真空蒸发镀,溅射镀,离子镀等,获得这些沉积方法的途径有多种:电加热、离子束、电子束、直流溅射、磁控溅射、中频溅射、射频建设、脉冲溅射、微波增强等离子体、多弧等等很多种方法,可以根据的需求和经济技术条件考虑选用的涂层设备. 相对于传统的湿发电镀,真空电镀具有以下优点: 1.沉积材料广泛:可沉积铝、钛、锆等湿法电镀无法沉积的低电位金属,通以反应气体和合金靶材更是可以沉积从合金到陶瓷甚至是金刚石的涂层,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涂层体系. 2.节约金属材料:由于真空涂层的附着力、致密度、硬度、耐腐蚀性能等相当优良,沉积的镀层可以远远小于常规湿法电镀镀层,达到节约的目的. 3.无环境污染:由于所有镀层材料都是在真空环境下通过等离子体沉积在工件表面,没有溶液污染,所以对环境的危害相当小. 但是由于获得真空和等离子体的仪器设备精密昂贵,而且沉积工艺还掌握在少数技术人员手中,没有大量被推广,其投资和日常生产维护费用昂贵.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真空电镀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在某些行业取代传统的湿法电镀是大势所趋.

电镀工艺铝板表面处理介绍工作

铝板表面处理介绍工作 一、静电塑料粉沫喷涂 a) 环氧树脂,耐候性较差,容易受紫外线及强光的作用而变色,但附着能力极强。(如798) b) 纯聚脂粉沫,耐候性好,不易受紫外线及强光而短时间变色,如:杜邦化佳214#、K15等,阿克苏贝尔。 标准厚度是0.08㎜-0.10㎜,约一根头发厚。有些情况下有些厂可以喷到0.20㎜-0.3㎜,但这却是偷减铝板厚度,很多劣质产品生产用的底板很薄,但表面喷涂0.20㎜-0.30㎜,其结果害的是软骨病。 二、喷漆 a) 丙稀酸,是一种普通的油漆,直接喷涂到在清洗好后的铝板表面上再进行过炉烘烤。其耐候性5-6年。(室内) b) 聚脂油漆,是比丙稀酸油漆多了2道工序,上底漆面涂和罩光漆,其耐候性比丙稀酸时间久。(户内8-10年) c) 氟碳,其工艺和聚脂油漆工艺相同,只是其油漆中含有氟碳的成分。氟碳的附着力很差。所以,必须配合环氧树脂混合使用而增加附着力,但也由于很多不良厂家偷减氟碳含量而冲击市场。(户外10-15年) 喷漆 A处理 1、碱性脱脂--除去表面油渍 2、碱性侵蚀--除去表面顽固油渍 3、酸洗--除去表面氧化层 4、铬化--防止表面涂层腐蚀和氧化,以及增加涂层附着力 5、纯净水--保证表面不沾尘埃 B处理 1、用自动静电喷枪喷一层厚约5-8㎜之底层漆油 2、用自动静电喷枪喷一层厚约20-30㎜之颜色面油

3、用自动静电喷枪喷一层厚约10-15㎜之透明光(只适用于三涂),然后在摄氏250℃高温下烤焗20分钟。 氟碳粉末喷涂简介 采用至少占70%的PVDF树脂和耐候性特别优异的高级无机陶瓷颜料制备而成。经高温(221-230℃)固化后,形成一层膜,厚度约为40㎜以上,其特点是:耐候性低抗恶劣天气,不受臭氧、空气污染、酸雨侵袭;耐紫外线抗紫外线抗粉化;耐化学品性抗酸碱侵蚀;耐腐蚀性,氧化潮气盐份渗透率低;防霉菌污损耐湿性优,并能长期保持光洁如新,易于保养清洗,不会变色、褪色、爆裂、粉化等,并已通过美国AAMA2605测试标准测试,使用期达到二十年。 注意事项: 1、纯聚脂油漆和氟碳在同样的颜色下很难区分2种,哪个是氟碳,哪个是聚脂油漆。 2、在市场上我们经常发现有用聚脂油漆仿氟碳或是用丙烯酸仿氟碳。 3、最贵的是氟碳,(美国PPG),其次是纯聚脂油漆,再是丙稀酸。 4、表面喷的厚度只有0.03㎜-0.04㎜。所以,铝板的表面不可以有划伤或是打磨不好。否则,喷漆后会有划痕留在板上,漆面是根本盖不住的。 已通过氟碳喷涂测试的公司如下: 1、澳大利亚ICI Swire Paints Ltd. 2、韩国Chokwang Paint Industrial Ltd. 3、新加坡Nippon Paint (Singapore) Co,Pte Ltd. 4、新加坡Kansai Paint (Singapore) Ple Ltd. 5、美国PPG Industrials Inc. 三、热转移印木纹色

真空电镀及工艺流程

真空电镀及工艺流程 真空蒸镀法就是在高度真空条件下加热金属,使其熔融、蒸发,冷却后在塑料表面形成金属薄膜得方法。常用得金属就是铝等低熔点金属。 加热金属得方法:有利用电阻产生得热能,也有利用电子束得. 在对塑料制品实施蒸镀时,为了确保金属冷却时所散发出得热量不使树脂变形,必须对蒸镀时间进行调整。此外,熔点、沸点太高得金属或合金不适合于蒸镀。置待镀金属与被镀塑料制品于真空室内,采用一定方法加热待镀材料,使金属蒸发或升华,金属蒸汽遇到冷得塑料制品表面凝聚成金属薄膜。 在真空条件下可减少蒸发材料得原子、分子在飞向塑料制品过程中与其她分子得碰撞,减少气体中得活性分子与蒸发源材料间得化学反应(如氧化等),从而提供膜层得致密度、纯度、沉积速率与与附着力。通常真空蒸镀要求成膜室内压力等于或低于10—2Pa,对于蒸发源与被镀制品与薄膜质量要求很高得场合,则要求压力更低(10—5Pa)。 镀层厚度0、04-0、1um,太薄,反射率低;太厚,附着力差,易脱落。厚度0、04时反射率为90%,真空离子镀,又称真空镀膜、真空电镀得做法现在就是一种比较流行得做法,做出来得产品金属感强,亮度高.而相对其她得镀膜法来说,成本较低,对环境得污染小,现在为各行业广泛采用. 真空电镀适用范围较广,如ABS料、ABS+PC料、PC料得产品、同时因其工艺流程复杂、环境、设备要求高,单价比水电镀昂贵、现对其工艺流程作简要介绍:产品表面清洁—-〉去静电--〉喷底漆—-〉烘烤底漆——〉真空镀膜--〉喷面漆-->烘烤面漆-—〉包装、 一般真空电镀得做法就是在素材上先喷一层底漆,再做电镀.由于素材就是塑料件,在注塑时会残留空气泡,有机气体,而在放置时会吸入空气中得水分.另外,由于塑

化学镀黑镍工艺研究---配方解析

化学镀黑镍工艺研究---配方解析(2011/11/06 10:08) 目录: 公司动态 浏览字体:大中小 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有极其优良的耐蚀性能,抗磨性能,抗磁以及其它优良的化学性能,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石化、电子、汽车等工业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在光学仪表、太阳能装置、计算机等领域中,许多工件的表面往往需要进行黑化处理,形成黑化膜,以达到具有颜色区别、暗色调隐蔽、装饰性色彩以及消光、散热、太阳能吸收等光学和热功能的目的。这为化学镀层提出了新课题,也为化学镀镍进入新的市场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David Chunks提出了热氧化和电沉积两种方法,前者炉温控制较严,得到的色彩均匀性不好,后者则是另一金属层的发黑。[1~3] 将镀件浸入硝酸或混合酸中,使镀件表面形成孔状网络,因微孔能吸收光线从而使表面呈现黑色。Johnson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专利。但该法得到的镀层结构疏松多孔,耐蚀性差[4]。 还有高锰酸钾氧化发黑方法,但它的控制条件很精密,否则易使镀层疏松多孔.[5,6] 将镀件浸入亚硒酸中发黑,则硒有毒易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使用的硫化物发黑大多是与电镀相配套,与化学镀相比,它的工艺复杂、能耗大、成本高.为此,本文进行了硫化物化学镀黑镍的配方、工艺的研究. 1实验部分 1.1工艺及配方 1.1.1试验材料及规格本试验采用A3碳钢材料,试片规格50 mm×30 mm. 1.1.2工艺流程水洗→碱洗除油→水洗→酸洗除锈→水洗→化学镀镍→水洗→后处理. 1.1.3工艺规范碱洗除油配方及工艺条件如下: NaOH 100 g/L Na2CO3 60 g/L Na3PO4 60 g/L Na2SiO3 10 g/L 十二烷基硫酸 钠 0。5 g/L 温度 70~80℃ 时间 20~30 min 酸洗除锈配方及工艺条件为: 磷酸(密度1。71) 480 ml 丙酮 500 ml 对苯二酚 20 g 蒸馏水 2~2。51 温度 常温 时间 8~10 min 化学镀黑镍配方及工艺条件为: NiSO4。XH2O 50~70 g/L CuSO4。5H2O 1~3 g/L NaH2PO2。H2O 30~50 g/L KCNS。H2O 4~8 g/L pH 6。5~7。5 温度 60~80℃ 另外镀液中还有柠檬酸三钠、醋酸钠、硼酸等物质. 1。2化学镀黑镍镀层性能评价 化学镀黑镍镀层性能的好坏用下列指标评价. 色度(V):按镀层呈灰铜色、铜色中带灰、灰褐色、黑褐色、深黑色等计分. 均匀度(W):在显微镜下(100倍),观察晶粒间隙、小孔数目,表面斑点数等计分. 结合力(X):用脱脂棉来回擦至出现金属基体的次数,并在显微镜下(100倍)观察镀层有无裂纹、起泡、剥落等现象计分. 光滑度(Y):手感好坏,以及在显微镜下(100倍),观察平整情况计分. 综合指标(Z):用式Z=0。35V+0。3W+0。2X+0。15Y计算. 1。3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探索性实验和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正交实验.选用正交表为L9(34),共进行了两个正交实验.第一个正交实验,选硫酸镍(A)、硫酸铜(B)、次磷酸钠(C)、硫氰化钾(D)等添加量作4个影响因素,其结果分析见图1;第二个正交实验,选柠檬酸三钠(A)、次磷酸钠(B)、醋酸铵(C)、硫酸铜(D)等添加量作四个影响因素,其结果分析见图2.由图可见,在所研究的范围内,一般均有较好的黑镍镀层,但次磷酸钠的含量变化,仍对镀层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2 各种主要因素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硫酸镍是向镀层提供镍的物质.在30~60 g/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硫酸镍浓度升高,镀层性能好转,但浓度再提高,对镀层性能的改变不大.另一方面,硫酸镍浓度低于30 g/L时,镀层的黑度、均匀性等均不好. 在镀液中添加硫酸铜可改善镀层的结合力和分散性.实验发现,当硫酸铜浓度很低时,试片很难镀上金属层,加入一定量硫酸铜后,不但可使试片镀上黑色层,而且镀层的结合力和均匀度都有所提高.这是由于铜盐首先还原成铜,并在试片表面先形成铜膜,然后才是其它金属硫化合物的沉积.硫氰化钾是使膜发黑的主要物质,在镀液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在镀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能与Ni2+相结合的硫离子而生成黑色的NiS,再沉积在试片上,使试片镀上黑色层.次磷酸钠是化学镀黑镍中必不可少的还原剂.它使Ni2+、Cu2+还原生成Ni和Cu.一般说来,次磷酸钠对沉积速度的影响在浓度低时影响不大,浓度高时影响较大.但次磷酸钠浓度太低或太高都是不利的.次磷酸钠浓度太低,不利于Ni和Cu的还原,且不能提供膜所必须的元素P,浓度太高膜的综合性能也不好. 3 机理探讨 3。1化学镀镍的原理及发黑机理 化学镀镍是基体金属及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可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沉积过程.以次磷酸盐为还原剂的沉积过程为: Ni2++(H2PO2)-+H2O3H++(HPO3)2-+Ni (1) (H2PO2)-+HH2O+OH-+P

真空镀膜的工艺详解

真空镀膜 真空镀膜是一种产生薄膜材料的技术。在真空室内材料的原子从加热源离析出来打到被镀物体的表面上。其工艺流程一般如下: 1、表面处理:通常,镀膜之前,应对基材(镀件)进行除油、除尘等预处理,以保证镀件的整洁、干燥,避免底涂层出现麻点、附着力差等缺点。对于特殊材料,如PE(聚乙烯)料等,还应对其进行改性,以达到镀膜的预期效果。 2、底涂:底涂施工时,可以采用喷涂,也可采用浸涂,具体应视镀件大小、形状、结构及用户设备等具体情况及客户的质量要求而定。采用喷涂方法,可采用SZ-97T镀膜油;采用浸涂方法,可采用的SZ-97、SZ-97+1等油,具体应视镀件材料而定。参见产品展示中各产品的适应范围。 3、底涂烘干:我公司生产的SZ-97镀膜油系列均为自干型漆,烘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烘干的温度为60-70℃,时间约2小时。烘干完成的要求是漆膜完全干燥。 4、镀膜:镀膜时,应保证镀膜机的真空度达到要求后,再加热钨丝,并严格控制加热时间。同时,应掌握好镀膜用金属(如铝线)的量,太少可能导致金属膜遮盖不住底材,太多则除了浪费外,还会影响钨丝寿命和镀膜质量。 5、面涂:通常面涂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A、提高镀件的耐水性、耐腐蚀性、耐磨耗性;B、为水染着色提供可能。深展公司生产的SZ-97油系列产品均可用于面涂,若镀件不需着色,视客户要求,可选用911、911-1哑光油、889透明油、910哑光油等面油涂装。 6、面涂烘干:通常面涂层较底涂层薄,故烘干温度较低,约50-60℃,时间约1~2小时,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最终应保证面涂层彻底干燥。如果镀件不需着色,则工序进行到此已经结束。 7、水染着色:如果镀件需要进行水染着色,则可将面漆已经烘干的镀件放进染缸里,染上所需颜色,之后冲洗晾干即可。染色时要注意控制水的温度,通常在60~80℃左右,同时应控制好水染的时间。水染着色的缺点是容易褪色,但成本较低。各种水染色粉我公司有配套销售。 8、油染着色:若镀件需进行油染着色,则镀膜后视客户要求,直接用SZ-哑光色油、SZ-透明色油浸涂或喷涂,干燥后即可。油染的色泽经久不褪,成本较水染略高。

电镀工艺简介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过程。 一、ABS塑料电镀原理 塑料成型后经过清洗、粗化、敏化、解胶等表面处理后,再进行沉镍、镀铜、镀镍,最后在表面镀一层致密抗氧化高强度铬层,使塑料产品呈现金属光泽,增强美感和使用寿命。 ABS塑料是塑料电镀中应用最广的一种,ABS塑料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丁二烯的含量对电镀影响很大,一般应控制在18-23%,丁二烯含量高流动性好,易成型,与镀层的结合的附着力好。由于ABS非2,所以电镀前必须附上导电层,形成导电层要经过粗化、中和、敏化、活化、化学镀等几个步骤。 镀铜原理 同理镀镍镀铬的原理也如此,只是溶液成分和阳极板的组成不一样而已。 二、循环缸电镀流程及工艺 流程部分 1、素材进料检验 电镀前必须对ABS素材进行进料检验,主要为外观和性能两方面。外观检验项目主要为:尺寸、飞边、凹坑、油污、顶针印、气迹气纹、拉伤、麻点、、、性能检测项目主要有:内应力测试、死胶等 2、除内应力 产品在65+/-5℃的条件下烘干3小时,除去产品成型过程的内应力。 3、涂绝缘油 塑料产品电镀前需要进行绝缘处理,产品表面并非100%上镀层,根据客户要求某些部位不需要上镀层,就要在这些位置做绝缘处理,涂上一层绝缘油,在化学镀过程中对这些部位表面进行保护。 4、电镀 根据产品的大小和筋条框架结构选择合适的电镀挂具,产品上挂后先进行前处理 (1)产品化学清洗除油

化学除油的原理为利用碱性溶液对油脂的皂化作用可除去皂化性油脂,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除去非皂化性油脂。清洗缸液主要为去污粉、10-20g/L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在打气的作用下,产品在60-68℃温度下,时间为1-5分钟对表面脱模剂、指纹、蜡质层等可见杂质进行清理。皂化反应方程式是: (C17H35COO)3C3H5+3NaOH=3C17H35COONa+C3H5(OH)3 (2)亲水浸泡 亲水缸主要成分为稀硫酸(20-30ml/L)、亲水剂(5ml/L),在30-40℃温度下对产品清洗2-8分钟,目的是使后续处理过程中溶液能充分接触产品表面。 (3)粗化处理 粗化缸液主要成分为浓硫酸(380-400g/L)和铬酸酐(380-410g/L),在波美度50+/-2,68-70℃温度下对产品清洗3-2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走机时间)。主要目的是与高分子有机物表面进行反应,在强氧化和强脱水的作用下,产品表面的小分子会发生降解脱水反应,小分子脱落从而表面形成微孔结构,起到增加产品表面粗糙程度,能提高镀层与产品的附着力。第二个目的是腐蚀产品表面未能清洗掉的有机杂质,第三个目的为增强塑料产品表面的亲水能力。粗化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镀层的结合力、光亮度和完整性。 (4)纯水洗 清洗硫酸及铬酸,防止杂质离子带到后续缸内。 (5)酸化还原(中和活化) 缸液主要成分为稀盐酸(PH值3-4)和焦亚硫酸钠2~5g/L,目的为清洗还原粗过程中残留的高价铬离子,避免硫酸根离子和高价铬离子污染后续缸液,保证活化液的使用寿命。 (6)纯水洗 清洗清除中和过程中产品附带的氯离子。 (7)预浸 预浸液(盐酸150~200ml/L,BPP 18~12ml/L)可对活化液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少前面可能出现的有害物质进入活化槽,防止活化液中的盐酸被稀释以及胶体钯直接和镀件表面的中性水接触而导致的破坏性水解。 (8)沉钯 缸液主要成分为正二价锡离子(2-4g/L)、胶体钯(2-5%)、稀盐酸(150-200ml/L),胶体钯活性极强,能活化塑料产品表面的分子,使化学镍层能充分致密的吸附到塑料产品表面,为后面的化学镀镍提供催化中心———细微的钯金属小颗粒。先进行预浸处理,预浸预浸作用是增加活化液的使用寿命,减少活化液的无谓损耗。在波美度为7+/-1,温度20-30℃下对产品进行1-5分钟的浸泡清洗处理。 (8)解胶 缸液主要成分为稀硫酸(25-35ml/L)和17N:(10-20g/L),解胶解胶可去除胶团表面的两价锡,使钯暴露出来成为化学镀镍的催化活性点。吸附在塑料表面的胶体是以钯为核心、外围为二价锡的粒子团,而活化后道的清洗工序使二价锡水解成胶状,把钯严实地裹在里面,使钯催化作用无法体现。通过45-55℃温度,波美度5+/-2,1-5分钟的浸泡清洗,能达到解胶目的。 (9)化学沉镍 缸液主要成分为次氯化镍、柠檬酸钠、氨水和适量的有机酸组合络合剂、促进剂等。化学镀镍可在钯催化,pH值为8~10波美度6+/-2,温度为25~45℃,5~8分钟时间浸泡下,在塑料表面沉积一层导电镍层。

常用镀种简介:黑色镀层电镀工艺

常用镀种简介:黑色镀层电镀工艺 内容: 黑色镀层电镀工艺也是一种流行的仅次于仿金电镀工艺的装饰性 电镀工艺。常规的黑色镀层是黑镍,即镍—锌合金镀层。近年来以镍—锡为主要黑色镀层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常被称为枪色镀层或珍珠黑。武汉风帆公司的枪黑电镀工艺在国内推广应用广泛。 它们用于光学仪器、军工产品、轻工、日用五金产品的外观装饰和消光、吸热等功能性用途。这两种镀层均较薄,本身无法对基体起到良好的防腐效果,都应镀有铜、镍等中间镀层,以改善其外观及耐蚀性。镀后往往还要涂油或上一层有机涂料来加以保护。 (1)镍—锌合金(黑镍) 以镍锌合金为主的黑镍中含镍约40%-60%,锌20%-30%,硫0%-15%,有机物10%左右,典型的工艺配方如下表: Ni-Zn合金黑色镀层工艺 组成(g/L)及工艺条件 1 2 NiSO4?7H2O 90—120 76—100 ZnSO4?7H2O 40—60 40—50 (NH4)2SO4 20—30 NiSO4?(NH4)2SO4?6H2O 40—60 NH4CNS 25—35 25—35 H3BO3 25—35 25—35 PH 5—6 4.5—5.5 温度°C 30—35 30—35 DK(A/dm2) 0.1—0.3 0.1—0.4 在电镀过程中,硫氰酸根离子中硫与镍生成黑色的NiS。由于电流密度很低,所获镀层较脆,故不可能镀得太厚,其镀层光亮度,全靠底镀层的光亮效果,底镀层越亮,黑镍层越显黑,否则黑度下降。 (2)镍-锡合金(珍珠黑镀层):Ni-Sn镀层由于其黑色外观而常被称为枪色镀层或珍珠黑镀层。镀层中一般含Ni35%、Sn65%,有时适当加入Cu以增加镀层硬度和改善外观。 黑色Ni-Sn镀层,主要是Ni和Sn在一定比例下加入发黑剂,含S、N化合物,如含硫氨基酸等。与黑色Ni-Zn镀层一样,Ni-Sn的黑色程度也往往取决于底镀层的光亮效果,但一般来讲,Ni-Sn镀层的黑度略差于Ni-Zn镀层。但这种色调十分庄重、典雅深受人们的喜爱,已广泛用于日用五金、自行车、灯具、首饰等行业。 珍珠黑电镀工艺分有氰和无氰两类。氰化物镀液较稳定,黑色较均匀;无氰镀液的络合剂如果选择适当,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下表是两种工艺配方的例子: 组成(g/L)及工艺条件 1 2 SnCL2?2H2O 50 10 NiCL2?6H2O 250 75 NiSO4?7H2O 20

电镀工艺基础知识

电镀工艺基础知识:产品工艺基础 目录 1.电镀的定义和分类 1-1.电镀的定义 1-2.电镀的分类 1-3.电镀的常见工艺过程 2.常见电镀效果的介绍 2-1.高光电镀 2-2.亚光电镀 2-3.珍珠铬 2-4.蚀纹电镀 2-5.混合电镀 3.电镀件设计的常见要求 3-1.电镀件镀层厚度对配合尺寸的影响 3-2.电镀件变形的控制 3-3.局部电镀要求的实现 3-4.混合电镀效果对设计的要求 3-5.电镀效果对设计的影响 3-6.电镀成本的大致数据 ==更多精彩,源自无维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17879073.html,) 1.电镀的定义和分类 1-1.电镀的定义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细分,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在实际产品中得到应用的设计效果也日新月异,电镀是我们在设计中经常要涉及到的一种工艺,而电镀效果是我们使用时间较长,工艺也较为成熟的一种效果,对于这种工艺的应用在我们的产品上已经非常多,我们希望通过总结我们已有的经验作一些设计的参考性文件,可以更好的将电镀效果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上,也更合理的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上,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一些方便。通过这种工艺的处理我们通常可以得到一些金属色泽的效果,如高光,亚光等,搭配不同的效果构成产品的效果的差异性,通过这样的处理为产品的设计增加一个亮点。 1-1-1.电镀的定义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就叫电镀。简单的理解,是物理和化学的变化或结合。 电镀工艺的应用我们一般作以下几个用途: a.防腐蚀 b.防护装饰 c.抗磨损 d.电性能:根据零件工作要求,提供导电或绝缘性能的镀层 e.工艺要求 1-1-2.常见镀膜方式的介绍 这里从类同与电镀的一些工艺作分析介绍,以下的一些工艺都是在与我们电镀相关的一些工艺过程,通过这

电镀的作用

电镀的作用 电镀作为工业中的表面处理工艺技术的一种,虽然不是主流,但不可或缺。在很大程度上,现代工业的发展背后都有电镀工艺技术发展的支撑。电镀在工业中的作用大致分为美观装饰、防护延寿、特殊功能等三大类: 1.1 美化产品美观,提升产品附加值 通过在基体表面电镀一层金属镀膜,赋予产品表面金属质感、仿古色等多种精美金属色,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在家居建材装饰等行业广泛应用,如:门锁、灯具、卫浴、家居装饰、工艺制品等。常见的镀种有,镍、铬、仿金(黄铜)、黑镍、金、银等。 1.2 防护基体,延长产品寿命,节约金属资源 防护性电镀是电镀加工工艺中主要的工艺种类之一。通过在基体表面镀覆一层薄而致密的耐蚀镀层或比基体电位负的阳极性镀层,以达到保护基体、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在装饰产品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防护型镀层广泛应用在汽车、轮船、机械等行业。如:汽车轮毂、摩托车档泥板、机械配件、钢构等,代表工艺有多层镍铬、锌、锡等。

1.3 改变表面性质,获得特殊的表面性质 通过在零部件基体上镀覆一层薄的功能镀层,使产品获得某些特殊功能,也俗称功能性电镀。功能性电镀也是目前电镀工艺中应用最多的工艺,在工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子、材料、机械、航天等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代表的电镀工艺有镀金、银、锡、塑料电镀、化学镀等。常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提高产品的导电性:用最少的金属资源达到最大的功能效果,从而实现产品的工业化普及:在铜或锌合金基体镀覆一层金、银,使产品获得具有金、银的良好导电性能,低电阻性,实现单一贵金属产品不可能达到的工业应用。此类工艺广泛应用与电子工业中,代表的电镀工艺有金、银、镍、多元合金等; 2)、提高产品的可焊接性:通过电镀一层锡铅合金,使得产品在不影响到导电、机械等功能的情况下,提高了产品的可焊接性能;特别是电子工业中机械组装种很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 3)、使非金属材料金属化:塑料电镀是此类工艺的代表。随着塑料电镀工艺的发展成熟,使得塑料等新材料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使得电子工业中的集成电路成为可能,推动了整个电子工业的发展,最具代表的就是PCB塑料电路板电镀工艺。通过在塑料表面金属化后镀覆一层铜,再经过电路刻蚀后形集成电镀板。现代的体积小,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均得益于此电镀工艺。

镀镍工艺详细介绍

镀镍工艺解析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工业上常用的镀镍工艺是:1)暗镍。除个别用作功能性镀层外,主要是用作防护装饰性镀层的打底镀层,以取代氰化物镀铜工艺,增加镀层的结合力。 2)半亮镍。在暗镍镀液中加入少量不含硫的具有良好整平能力的添加剂,就可获得半光亮的整平能力极佳的镀镍层。它常用作三层镍工艺的中间镀层。由于镀层中不含硫,它的电极、电位与亮镍镀层(含硫)之间有l20mv以上的电位差。从而提高了抗蚀性。 3)光亮镍。在暗镍镀液中加入某些光亮剂可获得全光亮类似镜面光亮的镍层。它常用在半光亮镀镍层之上增加其装饰性能和抗蚀性。光亮剂中因含有硫的有机物,故在镀层中有硫原子夹杂其中,使其与底层半亮镍层有一定电位差。 4)高硫镍。在半亮镍与光亮镍之间,镀上一层硫含量为0.12%。0.25%的镍层,称为高硫镍。这种镀层的化学活性很高,主要用在钢、锌合金基体的防护装饰性镀层的中间镀层,由于半亮镍、高硫镍及光亮镍三层镍之间因硫含量不同而造成两层之间的电位差达到100.140mY,使纵向腐蚀变成横向腐蚀,达.到延缓基体金属腐蚀的目的。 由上述四种镀镍工艺可以组成双层镍工艺或三层镍工艺,这种多层镍工艺的防护性能优于铜

镍铬组合镀层工艺,近年来比较流行。 5)珍珠镍(又称缎面镍)。它是一种外观似缎面状的镀镍层,在阳光下不会产生眩目的反光,人眼注视时不会感觉眩晕、疲劳。这类镀层广泛用在汽车制造、手术器械、机床、仪器仪表等行业。 6)黑镍。这是一种具有良好消光性能的镍镀层。镀层中大约含镍40%.60%,其余为锌、硫及有机物。这种镀层硬度比镀锌黑钝化硬,耐磨性能好。多用于光学仪器及摄像设备的制造。也用于太阳集热器的制造。 7)高应力镍。在特定的镀镍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能镀出应力较大的镀镍层,由于应力较大,这种镀层表面会产生许多微裂纹。在这种镍层表面再镀上一层普通铬镀层,就形成了微裂纹铬,当裂纹密度达到300。1500条,cm时,就会有很强的抗蚀性能。 8)柠檬酸盐镀镍。这种镀液是在中性pH值条件下工作的,主要用在锌铝压 铸件、铝件的电镀打底镀层。以保证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有良好的结合力。 9)氨基磺酸盐镀镍。从这种镀液中可获得低应力镍层。主要用在电铸镍或印刷线路板镀金前的镍镀层。但这种镀液成本较高。 除了上述九种镀镍工艺外,还有氯化物镀镍、氟硼酸盐镀镍、焦磷酸盐镀镍等,这些镀镍工艺应用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