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人脸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图片人脸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图片人脸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图片人脸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前言部分

人脸检测是智能人机接口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在人脸识别、表情识别、人脸合成和人脸编码等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2]。其中人脸检测以其在安全检查、视觉监测、智能人机接口、基于内容的检索、数字视频处理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课题而受到普遍重视[6]。

人脸识别就是对于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首先判断其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进一步的给出每个人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含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人脸库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人脸识别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人脸检测:判断输入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有,给出每个人脸的位置,大小;(2)面部特征定位:对找到的每个人脸,检测其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3)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库中人脸对比,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显然地,在任何一个自动化的系统中,人脸检测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步。这里所要研究是关于人脸检测的方法。

人脸检测则是指在输入图像中确定所有人脸(如果存在)的位置与大小。人脸检测系统的输入是可能包含人脸的图像,输出是关于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以及人脸的数目、位置、尺度、位姿等信息的参数化描述[3]。

无论是从实际应用还是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人脸检测都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课题,人脸检测问题长久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的难度。如果我们将问题限制在二维图像上,人脸检测问题就变成在数字图像中检测人脸表观的模式。众所周知这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任务。将人脸视为刚体,则它在三维空间中的转动会使得其在二维视平面上的投影产生变化;当人脸静止不动时,周围环境的光照情况仍会影响其表观,如强烈的测光所产生的阴阳脸;在真实世界中,对人脸的刚体假设往往不成立,五官挪位的夸张表情随处可见;此外,还有其他诸多变数,如化妆、胡须、遮挡等等,上述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人脸检测问题的难度

[7]。

二、主题部分

人脸检测问题最初来源于人脸识别,是自动人脸识别系统中的一个短剑环节。近年来,随着人机交互技术日益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中心,人脸检测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15]。人脸检测是自动人脸识别系统中一个关键环节,但是早期的人脸识别研究主要针对具有较强约束条件的人脸图像(如无背景的图像),往往假设人脸位置已知或很多容易获得,因此人脸检测问题并未受到重视。近几年随着电子等应用的发展,人脸识别成为最有潜力的生物身份验证手段,这种应用背景要求自动人脸识别系统能够对一般环境图像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由此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人脸检测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今天,人脸检测的应用背景已经远远超出了人脸识别系统的范畴,在基于内容的检索、数字处理、视觉等发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这种技术目前最热门的领域有四种,第一是身份的认证和安全防护在许多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区域,都需要对大量的人员进行基于省份认证的门禁管理。第二,媒体与娱乐,在网络虚拟世界里,通过人脸的变化,可以产生大量的娱乐节目和效果。第三是图片的搜索,基于人脸图像识别技术的搜索引擎将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第四是协助调查。目前,在银行、金库发生抢劫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发生这样的事件不是一时就能够制止的,但是可以通过人脸检测的设备来提取并记录罪犯的人脸,提供给公安机关以帮助破案。

现在的人脸检测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

1. 基于肤色和模板的人脸检测方法

该算法分为两个步骤构成:(1)基于肤色模型的区域分割,为了尽可能精确地分割出肤色区域,在HIS(hue-saturation-intensity)颜色空间,将亮度分量与两个色彩分量一起,根据统计建立了一个更精确地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同一图片中人脸颜色和非人体背景的色彩具有相对差异性以及具体图片中人脸的颜色具有一致性的事实,提出了基于区域颜色一致性标准的快速分割算法。(2)基于模板的检测,在分割出的肤色区域中,使用平均双眼和平均人脸模板匹配加人工神经网验证的方法,在一定尺度范围内进行穷举搜索,精确定位出人脸,其中为了减少错误警报,使用了双神经网仲裁方法。算法以大量样本为统计数据,分别建立肤色模型、构造平均脸模板和训练人工神经网。但是该算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没有考虑强侧光、眼镜被头发遮挡以及正面多角度、侧影等情况下的人脸检测。但是不难看出,通过放射变换生成多角度模板,该算法可以推广到正多角度人脸的检测,只是计算量将会增加很多[1]。

2. 基于连续Adaboost算法的多角度人脸检测

该方法是指检测图像中覆盖一个较大视角范围的人脸表观模型,一般要超过30度范围。

与正面人脸检测相比,多视角人脸检测的研究相对薄弱,难度也大得多。是一种基于Haar 特征LUT型型弱分类器的连续Adaboost方法。Haar型特征反映了图像的局部灰度变化,这种特征基本上使用于所有基于表观的图像模式。LUT型弱分类器的优点在于它几乎能够近似模拟任何形式的概率分布函数。与二值断言相比连续的置信度更精确地刻画了两样本的分类边界。Adaboost是一种通用的学习算法,将若干个弱分类器整合成类似干线性感知机的强分类器。采用这个学习算法训练基于视图的瀑布型人脸检测器。在线检测时采用多分辨率搜索和姿态预估策略进行加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正面人脸检测和多视角人脸检测上都有十分优越的性能。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三维物体的多视角检测问题[7]。

3.肤色检测和人眼定位的人脸检测方法

肤色是人脸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依赖于面部的细节特征,对于旋转、表情等变化情况都适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且与大多数背景物体的颜色相区别。肤色分割前对图像进行色彩平衡,采用形态学滤波器对候选人脸进行降噪,这些步骤都大大提高了人脸检测的精确度,而且并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在人眼精确定位上,采用适合提取眼部特征的Susan算子精确定位眼角点。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应用于人脸检测[8]。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算法

该算法将人脸区域看做一类模式,使用大量的“人脸”与“非人脸”样本训练、构造分类器(即网络训练),通过判断图像中所有可能区域属于那些模式的方法实现人脸的检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网络训练和人脸定位。这两部分即相互独立又有联系,对这两部分进行独立编程,并通过一个文件将它们联系起来,即网络训练好之后将权重保存在文件中,供人脸定位使用。由于构造精确地分类器是实现人脸准确定位的关键。通过实验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鲁棒性,它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多人脸、不同尺寸、不同姿势、不同面部表情、不同肤色、不同光照条件和复杂背景的情况,是一种有效地人脸检测方法。而且通过适当增加训练样本的数量和类型,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性能。但是,此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能精确地定位人脸,对于图像中人脸过小、过多的情况适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区分和肤色非常相似的背景等。要解决以上问题,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将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人脸检测,此方法将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能极大地提高整个系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人脸检测方法[10]。

5. 支持向量机方法

支持向量机(SVM)是由V. N. Va p n i k在1995 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统计学习理论[11]。其指出经验风险(empirical risk)最小并不能保证期望风险最小;提出了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Structure Risk Minimization,SRM);给出核心概念VC 维(Vapnik-Chervonenkis Dimension),指出为了最小化期望风险必须同时最小化经验风险和VC 维。

使用SVM 方法进行人脸检测面临两方面的困难:(1)训练SVM 是一个求解二次规划问题,计算量巨大;(2)训练非人脸需要大量样本,这样就会导致出现大量的支持向量。Osuna 等使用SVM方法进行人脸检测,其利用“自举”的方法搜集大量的非人脸样本,然后使用优化逼近的方法选择出少量的支持向量为关键支持向量,这样就大大减小了运算中支持向量的数目[4]。此后,J. C. Platt提出了称为顺序最小最优化(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SMO)的支持向量机训练方法,其将一个大型的求解二次规划问题分成一系列最小可能的二次规划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对大型二次规划问题直接求解,大大提高了训练速度[12]。梁路宏等使用模板匹配先进行粗选,然后采用SVM分类器进行分类。在模板匹配限定的子空间内采用“自举”方法收集“非人脸”样本训练,有效地降低了训练的难度[13]。祝海龙等采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人脸特征,大大地降低了特征矢量的维数,并用交叉检验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支持向量机训练时的参数估计问题。通过实验得到了较高的检测性能[14]。

6. 隐马尔可夫模型方法

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是一种存在两种机理的随机过程。其一是有限状态的马尔可夫链,其二是序列的观察值。因为不能直接得到马尔可夫链的状态,而只能通过观察值来观察,因此称为隐马尔可夫链。

Nefian将人脸从上到下划分为五个互有重叠的区域(头发、额头、眼、鼻、嘴)[9]。该文根据这个划分构造了一个包含五个状态的一维连续HMM 用以表示人脸。接着对各块进行KL 变换,取每块若干最大的特征向量作为观测值对HMM 进行训练。此后,Nefian 等还提出了嵌入式隐马尔可夫模型(Embedded-HMM)的方法。该方法除了将人脸从上到下划分为五块外,还在每块当中从左至右嵌入一个HMM。接着进行二维DCT 变换,使用变换后得到的系数作为训练值。

三、总结部分

本文在系统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了人脸检测的发展和研究状况。提出了人脸检测的历史背景,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用,还提到了人脸识别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现在的人脸检测方法有很多,本文提到了几种人脸检测方法。在实际的人脸检测识别过程中,人脸

识别的复杂性使得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现有的方法都不可能取得很好的识别效果,总结很多基本方法,是目前人脸检测识别技术研究的显著特点。人们提出了基于混合方法的人脸检测方法,该方法实现了信息的融合,是未来人脸检测研究领域的主要课题。

四、参考文献

[1] 艾海舟,梁路宏,徐光祐,张钹.基于肤色和模板的人脸检测[J].软件学报,2001,12 (12):1874-1792

[2] 张洪明,赵德斌,高文.基于肤色模型、神经网络和人脸结构模型的平面旋转人脸检测[J].计算机学报,2002,25(11):1250-1256

[3] 徐锦.人脸检测的自适应肤色分割算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2007,24(2):171-174

[4] E Osuna, R Freund, F Girosi. Train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 application to face detection [A]. Proc.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 1997. 130-136.

[5] 杨清夙,游志胜,张先玉.基于豪斯多夫距离的快速多人脸检测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33(4):407-409

[6] 梁路宏, 艾海舟, 何克忠, 张钹.基于多关联的模板匹配的人脸检测[J].软件学报,2001,12(01):0094-102

[7] 武勃, 黄畅, 艾海舟, 等. 基于连续Adaboost 算法的多视角人脸检测[J ]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5 , 42 (9) : 1612-1621

[8] 徐锋,赵怀勋,涂强.肤色检测和人眼定位的人脸检测方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9(2).

[9] A V Nefian, M H Hayes. Fac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using hidden Markov models [A]. Proc IEEE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C]. Chicago, 1998. 141-145.

[10] 周敬利,吴贵林,余胜生.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4,30(11):0034-036

[11] V Vapnik. 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5.

[12] J C Platt. 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 A fast algorithm for train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R]. MSR: Technical Report MSR-TR-98-14, 1998.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NMF综述报告

人脸识别的非负矩阵分解(NMF)方法文献综述 摘要:人类对整体的感知是基于对部分的感知,NMF(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的思想正是源于此。通过对矩阵分解因子加入了非负性约束,使得对高维非负原始数据矩阵的分解结果不存在负值,且具有一定的稀疏性,因而得到了相对低维、纯加性、拥有一定稀疏特性的分解结果。与P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等传统人脸识别方法相比,NMF的基图像就是人脸的各个局部特征,并且通过对经典算法的一系列优化,改进的NMF算法的识别率和鲁棒性较传统方法有着显著优势。此外,NMF在机器学习、语义理解等领域也有着重要应用。 关键词:非负矩阵分解(NMF)稀疏性改进的NMF 语义理解 一、引言 在实际中的许多数据都具有非负性,而现实中对数据的处理又要求数据的低秩性经典的数据处理方法一般不能够确保非负性的要求,如何找到一个非负的低秩矩阵来近似原数据矩阵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NMF方法应运而生。 NMF方法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由Paatero和Tapper在1994年提出的正矩阵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1];此后1999年,Lee和Seung提出了一个以广义KL散度为优化目标函数的基本NMF模型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人脸图像表示[2];2001年,Lee和Seung通过对基本NMF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又提出了两个经典的NMF算法,即基于欧氏距离测度的乘性迭代算法和基于广义KL散度的乘性迭代算法,并给出了收敛性证明[3],这两种算法称为NMF方法的基准算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经典的基准NMF算法存在收敛速度较慢,未利用统计特征,对光线、遮挡等敏感,以及无法进行增量学习等问题,各种改进的NMF算法被提出。其中包括Lin提出的基于投影梯度(Projected Gradient,PG)的NMF方法[3],该方法有着很高的分解精度;Berry提出的基于投影非负最小二乘(Projected Non-negative Least Square,PNLS)的NMF方法[5],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基矩阵的稀疏性、正交性叫基准NMF方法都更好;此外还有牛顿类方法[6]和基于有效集[7]的NMF方法等。 二、NMF的基准算法 1.NMF模型 给定一个非负矩阵(即),和一个正整数,求未知非负矩阵和,使得 用表示逼近误差矩阵。可以用下图表示该过程: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人脸识别研究综述 摘要:论文首先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概念与发展历史,解释人脸识别技术的过程与优缺点;随后对近几年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情况与一些经典的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提出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展望。 关键词:人脸识别研究现状应用与展望 一、概念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流。首先判断其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进一步的给出每个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 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 二、发展历史 人脸识别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高尔顿(Galton)早在1888 年和1910 年就分别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利用人脸进行身份识别的文章,对人类自身的人脸识别能力进行了分析。但当时还不可能涉及到人脸的自动识别问题。最早的AFR1的研究论文见于1965 年陈(Chan)和布莱索(Bledsoe)在Panoramic Research Inc.发表的技术报告,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近年来,人脸识别研究得到了诸多研究人员的青睐,涌现出了诸多技术方法。 三、过程与优缺点 人脸的识别过程: (1)首先建立人脸的面像档案。即用摄像机采集单位人员的人脸的面像文件或取他们的照片形成面像文件,并将这些面像文件生成面纹(Faceprint)编码贮存起来。 (2)获取当前的人体面像。即用摄像机捕捉的当前出入人员的面像,或取照片输入,并将当前的面像文件生成面纹编码。 (3)用当前的面纹编码与档案库存的比对。即将当前的面像的面纹编码与档案库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学生:程非 学号:100210204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010.4 指导教师:王秀碧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年三月

1前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

基于matlab人脸识别技术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5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基于matlab人脸识别技术的实现 文献综述 一、MATLAB概述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MATLAB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而在本文中主要用到的功能是图像处理功能。 二、BP神经网络概述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 works,简写为ANNs)也简称为神经网络(NNs)或称作连接模型(Connectionist Model),它是一种模范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主要历程有:20世纪50年代末,Rosenblatt提出的感知器模型和Widrow提出的自适应线性元件,出现了简单的线性分类器;1986年,Rumelhart和Mcllelland 提出了层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使有导师学习多层感知器网络(ML PN)模式分类器走向实用化,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若干前向网络,如径向基函数网络( RBFN)和函数链网络等;1982年,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物理学家Hopfield提出的一种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网络模型,由于引进了“能量函数” 的概念,使网络走向具体电路有了保证;20世纪70年代,Watanabe 提出了使用模式子空间的概念来设计不同类别对应的子空间,由不同类别聚类的子空间实现模式识别; Kohonen提出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模型等都为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根据。 构成人工神经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神经元、络拓扑结构和网络的训练(学习)方法。神经元(节点)的作用是把若干输入加权求和,并对这种加权和进行非线性处理后输出。神经元的选择一般有以下特点:每个神经元都具有多个输入、个输出,具有闭值,采用非线性函数。 1、神经元

单样本人脸识别综述

单样本人脸识别综述 南京杭空航天大学 ELSEVIER 摘要 当前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挑战之一在于样本收集的困难性。很少的样本意味着在收集样本时付出更少的劳动,在存储和处理它们是付出更少的代价。不幸的是,许多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训练样本集的规模和代表性,如果系统中仅有一个训练样本,则将会导致严重的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这种情况称之为“单样本”问题,即给出每人一幅人脸的存储数据库,目标是仅根据单幅人脸图像在不同的姿态、光照等条件下从数据库中识别人脸图像的身份。由于训练集非常有限,这样的任务队当前大多数算法而言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现有许多技术正试图解决该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些算法进行分类和评估,对较为突出的算法进行了描述和批判的分析。并讨论了诸如数据采集、小样本规模的影响、系统评估等一些相关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中具有前景的方向。 关键词:人脸识别;单训练样本 1 引言 作为少数几个同时具有高精度和低干涉的生物特征方法,人脸识别技术在信息安全、法律事实和监控、智能车、访问控制等方面具有大量的潜在应用。因此,在过去20年中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受到了来自学术和工业方面的极大关注。近来,一些作者已经从不同方面调查和评估了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例如,Samal et al. [4] and Valentin et al. [5]分别对基于特征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技术进行了调研。Yang等[6]评述了人脸识别技术,Pantic and Rothkrantz[7]对自动面部表达分析进行了调研,Daugman [3]指出了涉及人脸识别系统有效性的几个关键问题,而最近的综述应该是Zhao et al. [1],他对许多最新的技术进行了评论。 人脸识别的目的是从人脸图像的数据库中的静态图像或视频图像中识别或验证一个或多个人。许多研究工作集中在怎样提高识别系统的精度,然而,大部分研究工作似乎忽视了一个可能来源于人脸数据库的潜在问题,即可能由于样本采集的困难或由于系统存储空间的限制,数据库中可能对每一个人只存储了一副样本图像。在这种条件下,诸如特征脸(Eigenface)和Fisher人脸识别技术等传统方法将导致严重的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详见第2节)。这个问题称之为单样本问题,即即给出每人一幅人脸的存储数据库,目标是仅根据单幅人脸图像在不同的姿态、光照等条件下从数据库中识别人脸图像的身份。由于其挑战性和现实应用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很快成为了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许多专用技术被开发来解决该问题,例如合成虚拟样本,局部化单一训练图像,概率匹配和神经网络方法。 本文最主要的贡献是给出这些从单一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特定方法一个综合的、评论性的综述。我们相信这些工作是对参考文献[1–7]的一个有用的补充,这些文献中所考察的大多数技术没有考虑单样本问题。实际上,通过对这个问题更多的关注和技术的详细研究,我们希望这篇综述能够对这些技术的基本原则、相互联系、优缺点以及设计优化提供更多深刻的理解。对一些相关问题,如数据收集、小样本空间的影响以及系统评估等也进行了讨论。 接下来我们首先试图建立有关什么是单样本问题以及为什么、何时应道考虑这个问题的一个公共背景。特别的,我们也讨论了该问题所不需要考虑的方面。在第三节我们继续回顾有关该问题的前沿技术。借此,我们希望能够借鉴一些有用的经验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第四节中,我们讨论了有关性能评估的几个问题。最后,在第五节中我们通过讨论几个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对单样本问题进行了总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模板(格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提出一些指导,供教员和学生参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的,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除综述题目外,其内容一般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文献的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前言 毕业设计是在南昌理工学院修完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后,由指导老师据生产实践选题分配给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设计,全面考察我们作为本科教育的知识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组合机床是一种高效率的专用机床,动力滑台是组合机床用来实现进给运动的一种通用部件,其中液压滑台在生产机械中被广泛采用,液压传动系统易获得很大的力矩,运动传递平稳、均匀,准确可靠,控制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 液压动力滑台是典型的电液控制装置,它由滑台、滑座和液压缸组成,由于它自身带油泵、油箱等装置,需要单独设置专门的液压站及配套,液压动力滑台由电动机带动中的油泵送出压力油,经电气和液压元件的控制,推动油缸中的活塞来带动工作台。 根据控制工艺要求,液压动力滑台可组成多种工作循环,如一次工进、二次工进、死挡铁停留、跳跃进给、分级进给等。具有一次工进及死挡铁停留的工作循环是组合机床比较常用的工作循环之一。其控制方式可以采用电气控制,部分场合采用PLC控制液压系统中的阀门的线圈来实现系统功能。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对此课题的研究中涉及液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液压元件的选择;采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采用PLC程序控制方法实现。即在了解以前控制方法上采用目前市场或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控制方法来实现其控制功能,具有实用价值。 2.文献资料综述 (一)百度文库《组合机床设计1》中对组合机床进行了以下介绍 组合机床是采用模块化原理设计的,以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对一种或若干种工件按已确定的工序进行加工,广泛应用于汽车、内燃机、电动机、阀门等大批量成产行业的高效专用机床。其功能:能对工件进行多刀、多面、多工位同时加工;完成钻孔、镗孔、扩孔、攻丝、铣削、车端面等切削工序和焊接、热处理、测量、装配、清洗等非切削工序。其运动特点:由机械传动实现刀具的旋转主运动,由机械或液压传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土木工程)

办公楼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从组合平面各部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可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连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活动和辅助使用的面积。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 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决定建筑物在用地中的位置时,重点要考虑的是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同一层流线处理的整体性。必须对一层的主流线和物业管理以及服务流线进行整理。在办公楼内,除了白天人和物的出入外,还必须明确夜间和休息如等8小时工作以外的流线和进出的管理方法。 一、平面构成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在决定办公楼的空间时,除了受核心筒类型的影响外,其大致框架也受到办公室的进深尺寸,同标准模数有着密切关系的柱间隔尺寸,以及吊顶的高度的限制。 办公室的进深一般都在12~18m,因为它和标准的对称式办公室容易取得一致。在进行避难流线设计时,要尽量同日常人流设计的一致,并容易识别,以避免在发生火灾等避难疏散时造成混乱,并且为了保证避难通道在火焰和烟雾中的安全。设计要做到火灾发生时,能将过廊和楼梯间同其他部分明确分开。具有使用方式的办公楼,一般情况

人脸识别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引言 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人脸识别技术(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简称FRT)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实际需求的日益增长,它已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人脸识别在许多领域有实际的和潜在的应用,在诸如证件检验、银行系统、军队安全、安全检查等方面都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司法领域,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身份验证,罪犯识别等;用于商业领域,如银行信用卡的身份识别、安全识别系统等等。正是由于人脸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才越来越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虽然人类能够毫不费力的识别出人脸及其表情,但是人脸的机器自动识别仍然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它牵涉到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诸多知识。与指纹、视网膜、虹膜、基因、声音等其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相比,人脸识别系统更加友好、直接,使用者也没有心理障碍。并且通过人脸的表情/姿态分析,还能获得其他识别系统难以获得的一些信息。 自动人脸识别可以表述为:对给定场景的静态或视频序列图像,利用人脸数据库验证、比对或指认校验场景中存在的人像,同时可以利用其他的间接信息,比如人种、年龄、性别、面部表情、语音等,以减小搜索范围提高识别效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脸识别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外许多知名的理工大学及TT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人脸识别研究组,相关的研究综述见文献[1-3]。 本文对近年来自动人脸识别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人脸识别涉及的理论,人脸检测与定位相关算法及人脸识别核心算法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对比。此外,本文还分析介绍了当前人脸识别的优势与困难。 2 人脸识别相关理论 图像是人们出生以来体验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图像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我们只有意识到不同种类图像的区别,才能更好的理解图像。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Face Recognetion System,简称FRS),必然要综合运用以下几大学科领域的知识: 2.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解读

人脸识别研究 代上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摘要:现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而面对繁杂的社会安全问题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因通过面部特征信息识别身份而受到广泛关注。人脸识别通常使用采集含有人脸图像或视频流的设备,将收集到的人脸信息进行脸部检测,进而与数据库中已有信息进行对比确定被识别对象的身份,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公共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且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人脸识别的发展历程、主要识别方法予以总结概括,并对其应用范围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脸识别;方法;应用;发展 1引言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该项技术目前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个人家庭自动门的安全系统、犯罪人的身份识别系统、银行自动取款的服务系统等。 人脸识别系统给人带了很多方便,应用能力很强,但是人脸识别仍然有很多阻碍其发展的困难之处。主要表现在:在收集图像中目标自身的影响;在系统收集图像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以及系统收集图像之后由于其它因素造成的面部损伤所带来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迁,人的面部逐步发生变化的影响。这些都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使得该项技术面临着多种挑战性。 2 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2.1发展历史 很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有关于通过人脸对人类的身份进行辨别的论文发表,但是由于技术水平与设备的限制,人脸识别技术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Blcdsoc[1]提出了人脸识别研究的雏形,人脸识别技术才被人们接受。 在人脸识别研究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研究的是人脸识别的各种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人脸识别技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各种新的人脸识别方法相继出现,并创建了人脸图像数据库,对人脸识别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产品逐渐进入了社会市场。 进入21世纪以后,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熟,但是由于非理想条件如(光照、天气、姿态)的影响,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为了解决这些不利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研究者们一直努力寻找更加趋于完美的方法,从而减少这些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2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经从以前的认知阶段发展到了实际应用阶段。但是由于每个人的面部都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发生改变,这给人脸识别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光照不同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格式+范文

广师天河学院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目: 机电工程系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业设计文献综述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系: 学号:

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5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标题用4号黑体,正文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 .............. 。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样板,供参考)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500 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0引言 引水隧洞施工不论是钻爆开挖,还是TBMS进,喷锚支护、压力灌浆、溶洞回填、 止水堵漏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工作量也相当繁重。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 应具有功能良好的回填施工设备。混凝土喷射机就是一种施工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它利用压缩空气或其它动力,将一定比例配合的拌和料通过管道输送并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凝结硬化,从而形成混凝土支护层,近处来,喷射混凝土技术以其简便的工艺,独特的效应,经济的造价和广泛的用途,在各种建筑领域内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⑴。目前,国内主要是以干式混凝土喷射机为主, 施工作业粉尘浓度高、回弹量大、喷射混凝土强度不高,不适合于地下工程。为了解决干式混凝土喷射机所存在的问题,各种湿喷技术开始逐渐推行。所谓湿喷,其基本原理是将加水搅拌好的混凝土加入湿式喷射机,输送至喷嘴处,经掺加速凝剂后形成料束喷至施工面⑵。开发一台新型混凝土喷射机,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周期长、成本高,但如果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它可以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设计质量。 对湿式混凝土喷射机进行模态仿真分析,可以识别出机体的模态参数(如固有频率、固有振型、模态质量、刚度和阻尼等模态参数)进而了解机体的动态特性,有助于分析各零部件及整机的振动和噪声特性,建立起结构的动态模型,使人们比较直观地了解零件各阶模态的频率及其振动的规律(振型),并从中找出产品结构刚度薄弱环节及其结构的不合理之处,从而为其结构的动态特性改进提供可靠理论参考,为实验模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利用分析结果还可以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为机体的其 它设计改进提供可靠的参考[3,4]0 1虚拟样机技术概念及特点 所谓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基于产品计算机模型的数字化设计方法,这种技术以计算机仿真和建模技术为支撑,融合了智能化设计技术、并行工程、仿真工程和网络技术等多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在产品加工前对产品的性能、可制造性 等进行预测,从而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以达到产品的最优化。虚拟样机技术又称为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工程师在计算机上建立样机模型, 对模型进行各种动态性能分析,然后改进样机设计方案,用数字化形式代替传统的实物样机试验。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在产品实际加工之前就能够对其性能、特征和可制造性等进行评价,同时可以对制造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将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总是提前到设计阶段处理,以达到产品生产的最优目标[5‘6,7]。 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现代产品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的是面向实体的模型,即三维模型或实体模型。 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使得产品的仿真结果能够以可视化的、可以运动的图像方式显示。一个实时的图像动态仿真是使用者可以交互进行干涉仿真分析、系统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 文献综述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华北电力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宗均恺班级:建环13K2 所在院系:动力工程系 所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石家庄某接待中心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刘志坚 2017年 3月 5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保定某中型商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暖通空调(HVAC)技术发展概况和前景[8] 建筑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现代人类大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建筑中度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建筑对人类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在从穴居到居住现代环境的漫长发展道路上,始终不懈的改善室内环境,以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工作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只有挡风遮雨的功能,而且还应是一个温湿度怡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分环境。生产与科学是经验对环境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条件,如计算室或标准量具生产环境要求温度恒定,纺织车间要求湿度恒定,有些合成纤维的生产要求恒温恒湿,半导体期间、磁头、磁鼓生产要求对环境的灰尘有严格的控制,抗菌素生产与分装、大输液生产、无菌试

验动物饲养等要求无菌环境,等等。这些人类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导致了建筑环境的控制计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且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按环境学指出,建筑环境由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组成。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是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同时也包含对系统本身所产生的噪声的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生活的建筑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对建筑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暖通人把握自身专业,顺应潮流发展,在未来利用所学成就自我成就暖通这个行业。 现代中大型接待中心的空调设计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商业建筑大量兴建,招待所、宾馆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我国早期建起的招待所以及宾馆普遍存在着忽略室内环境品质或者夏季空调不足、能耗过大、室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居住品质的高要求以及旅游业的带动和宾馆产业的发展,大型宾馆,连锁旅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对宾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宾馆、酒店不同于商场等场所,它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1)宾馆是由大厅和客房组成,由于大厅和多功能厅和客房的使用情况不同就对空调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分别采用合适其特点的的系统和机组; 2)客房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对新风要求比较高,需要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新风品质。 3)由于客房是居住环境以及宾馆品级,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陶健 学号 0643041077 年级 2006 指导教师周欣 教务处制表 二Ο年月日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陶健老师周欣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得不断发展,个人身份趋于数字化,隐性化,如何准确的鉴定,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脸识别,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识别方法,在基于人脸固有的生物特征信息,利用模式识别和图行图像处理技术来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在国家安全,计算机交互,家庭娱乐等其他很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提高办事效率,防止社会犯罪等,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人脸识别在图像检测识别方面的一些常用的方法。由于图像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定位和识别的准确率,因此本文对图像的一些识别算法做了着重的介绍,例如基于二维Gabor小波矩阵表征人脸的识别算法,基于模型匹配人脸识别算法等。此外,本文还提及了一般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并着重介绍了图像预处理环节的光线补偿,图像灰度化等技术,使图像预处理模块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能取到良好的作用,提高图像识别和定位的准确率。 [主题词]:人脸识别;特征提取;图像预处理;光线补偿

Face Recognition Overview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TAO Jian Adviser: ZHOU Xin [Abstract] With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network was growing, personal identity tends to digital, hidden, how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o ensure that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ace recognition, an application of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methods more widely, based on biometric facial information inherent in the use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map line of personal identity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mputer interaction, family entertainment and many other areas. Face recognition can improve efficiency, prevent social crime, of course it has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tudies aspects of face recognition in image detection and some common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As the image processing directly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lo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o some of image recognition algorithm will be focused presentation, such as Gabor wavelet-based two-dimensional matrix representation of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s, model-based matching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mentioned a general recognition system design, and highlights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part of the light compensation, gray image techniques,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module in the image processing to get to the good , and improve image recognition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 [Key Words] Face recognition; feature extraction; image preprocessing; light compensation

船闸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模板概要

文献综述模板 一、引言 通过再次阅读《航道工程学》,我对水运规划及其在国民经济的用了更为深刻 的认识,水运(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是交通运输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 现 代工农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国际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都起着重要的作 用。现代交通运输业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组成。 目前,世界上凡是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国家,其水运也都比较发达。例如美国、德国、荷兰和俄罗斯等国,基本上都已建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网。绝大多数天然河流对水运的发展不利,因此河流渠化是促进水运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之。 目前世界船闸是使船舶通过航道中有集中水位落差河段的一种通航建筑物。主要由闸室、闸首、输水系统和引航道等组成。采用集中输水系统的船闸,其输水系统设在闸首;采用分散输水系统的船闸,在闸室内设有输水廊道系统。在引航道内设有导航建筑物和靠船建筑物。其工作原理是船闸通过输水系统调整闸室内的水位,使其与上游水位或下游水位齐平,船舶便能从上(下游驶往下(上游。 二、船闸的输水系统 为了充分了解船闸的输水系统以及各项水力计算,查阅了《渠化工程学》、 《航道工程学》、《船闸设计》、《岳池县富流滩电航工程船闸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力学》等专著的相关部分内容。 船闸输水系统(filling and emptying system of navigation lock是为船闸闸室灌水和泄水的设施;由进水口、输水廊道、阀门段、出水口及消能工等构成。输水系统按灌泄水方式可分为集中输水系统和分散输水系统两大基本类型。输水系统类型的选择主要根据作用在船闸上的水头的大小、要求的输水时间的长短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当作用在船闸上的水头较大、要求的输水时间较短时,宜采用分散

液压系统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毕业论文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液压系统 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称为流体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1925 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 20 多年。在 1955 年前后 ,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 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 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 年级专业:201*级财务管理 姓名: 学号:132148*** 题目名称: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此处勿忘将题目名称写上。下同。 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 企业时刻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 险。财务系统系统作为企业风险预警器,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 范。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导言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开展竞争,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决策前景在大多数情况 下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预测和管理,西方很多学者 把大量的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以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引入了风险管理决策。企业是国 民经济非常重要的支柱,企业的发展状况时刻决定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能否稳定发展, 它的生死存亡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企业的命脉是企业财务,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被企 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借助各文献研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并把它应用到厦 门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实践中,能使厦门源星科技有限公司适时监测其财务风 险,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其风险,避免因为财务风险的积聚而转化为财务危机。 一、源星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1.偿债风险 2012年初,源星公司完成了对同行业鸿兴科技公司的并购,而本次出现的偿债 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这次的并购引起的。鸿兴科技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但是 由于财务处理不当、经营决策失误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公司很难再正常运营下去。并 购之后,源星公司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必要的现金持有量以及短期融资,导致 支付困难。 2.营运风险 风险的源头还是了在2012年初的并购鸿兴公司上,这次的并购导致本公司必要 的现金持有量不足,但是在并购的同时公司又相应的扩大了销售规模,销售规模的 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盈利,但是同时又需要不断扩大业务筹集营运资金,出现过 度交易的情形。一部分营运资金被暂时占用。营运资金不足现金循环就无法顺利进 行,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赢利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