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高中历史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简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东新区高中历史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简讯

2014年12月11日下午,浦东新区高中历史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在陆行中学举行。本次教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参透教学目标,实施整体教学。执教者分别是陆行中学汪美华老师、王葆瑜老师、育民中学杨霞蓉老师、泥城中学莫丽艳老师、大团中学钱洪海老师。我区BCD片的骨干1组老师和教龄5年内教师参加了本次实践活动。

五位骨干教师教学展示后,区教研员吴广伦老师主持了课后研讨活动。

吴老师首先对本次活动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参透教学目标”市里面一直在提,教育部最近也提到了“整体教学”,说明这两点都很重要。中学历史教学不能“碎片化”(割裂历史的整体性和认识)、“成人化”(未能做到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更不能完全“史料化”(整个教学完全是史料的粗略展示和简单堆砌)。对于中学生而言,“整体教学”非常有必要。当然,怎样实施“整体教学”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究。“参透教学目标”不仅要能够将目标内化,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变成不自觉的东西,还要从“学”的角度切入,思考课堂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是否能实现育人目标。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基层听课调研,听完课后我都要跟学生做些简短的访谈和交流,让学生概括回答这堂课听了什么,结果60%的学生能说出课题了,但是继续追问下去,越具体越细致的问题,学生往往答不上来。可见课堂教学中大而化之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我建议,教师要在历史的知识性、历史的学科特性上下功夫。所谓的历史学科的特性就是要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逻辑、方法和能力。

随后,五位执教老师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了说课:得意之处是什么?有什么遗憾的地方?下次再上这课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王葆瑜老师:我今天开的课是《罗斯福新政》。创新之处:首先充分利用了文献选读,从文献选读进行切入;再来将两个“新政”——清末新政与罗斯福新政对比;还有在“以工代赈”上,对人力资源、美国价值精神和自然资源保护进行了挖掘。遗憾的是,在整顿金融业上讲不明白,还有就是最后三张图片的拓展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

汪美华老师:我上的是《汉武帝时代》。我的立意还是比较高的。这次没从秦皇汉武开头,而从历史上三个名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开始。将汉武帝时代放在整个历史中的地位去讲,突出汉武帝的有为而治。借汉武帝的有为让学生明白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此外,在尊重教材、源于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这点做得也比较好。遗憾之处是,最后评价汉武帝的材料由于时间的原因来不及让学生仔细阅读。

杨霞蓉老师:我上的是《汉武帝时代》。我设计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从安内、定边到经济发展三个角度来展开。有点遗憾的是时间把握不准。要修改的话,在汉武帝的评价上还要扩充一点。

莫丽艳老师:《东汉的兴衰》这课考点和教材安排有点乱。所以想了很久决定从土地兼并导致豪强势力变化入手。用这个能将东汉的历史与前后历史串联起来。处理的不到位的地方是“柔道”的具体措施该如何归类,对于“柔道”的概念也没有想明白。

钱洪海老师:我的教学思路就是一个人或者政府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去处理,然后(这个处理)又可能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具体到罗斯福新政,就是“面临危机——应对危机——新政新问题”,这样一个大体思路。但在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取舍上,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在五位执教老师的说课和反思的基础上,听课的老师们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

陆青:钱老师的语言很生动,将课堂气氛带得很和谐,将历史的情景烘托得很好。语音、语调、语气与历史的思维相结合了。就是有些地方有点过度渲染了。另外,胡佛政府时期母女“饥寒交迫”与罗斯福新政时期母子“失业保障卡”的两张照片对比很强烈,也为学生留

下了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点。王老师课上的两张照片,慈禧“清末新政”和“罗斯福新政”也给学生留下了可思考的空间。此外,王老师用“中环”的例子来解释新政中的政府工程,很生活化。

平和X老师:汪老师和杨老师的开头都很有气势。汪老师将汉武帝放在历史的坐标中去讲,很有宏观性。杨老师从汉武帝的一生入手,生动形象,有细节支撑。但是,两位老师的课堂内容都偏多,使得课堂重点淹没在了细节中。

X老师:课后我让学生理一下从西汉到王莽改制到东汉的历史,学生根本不明白这些历史是怎么发生的。在王莽改制中使用的图片不够合理。图片一出,将我的专注力全都转移到图片上,而忽略了老师的讲解。莫老师对于“柔道”的解释可以更清晰、透彻一点。

最后,吴老师针对莫丽艳和钱洪海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示范性的点评,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了不足,非常务实和细致,让与会老师们深受感染:

对莫老师课的点评。莫老师板书刚劲有力、美观。开篇叙事娓娓道来,内容把握比较准确。但是要注意在叙事中设置悬念,留下包袱。此外,莫老师能够关注学生,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下面谈谈问题。1、导入新课后,莫老师问,“西汉初年轻徭薄赋对谁有利?”自答“对地主阶级有利”。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不宜放到教学中,要注意知识体系的更新。2、对汉初历史的阐释选取的史料过多,学生看不完,要注意取舍。3、对于王莽的生平事迹没有交代就要求学生评价王莽,不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另外,对于王莽的评价过于单一,负面评价过多,使得王莽这个人物脸谱化,不接地气。要将王莽放到历史的情境中去理解,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其实,王莽的评价并不是本课的重点。4、东汉的“兴”应该包括“汉政权的重建”和“光武中兴的盛世”两点。但是你没有注意到第一点,说明教材没有把握透彻。

5、教材花大力气来讲刘秀的“柔道”政策。为何不解读一下这些措施呢?通过这些措施才能体现汉光武帝的“柔”。柔就是宽服的政策,对所有人都实行怀柔政策,对小民是减轻负担,对上层是教化、惩治腐败。这些政策带来了中兴的局面,却也为豪强势力的膨胀埋下了隐患,导致了东汉的衰落。太平道作为宗教,为处在黑暗中的东汉百姓提供了精神的寄托,黄巾起义爆发了。豪强势力纷纷起兵以镇压起义之名,行争权夺利之实,导致军阀大混战,东汉名存实亡。所以,如何将豪强地主势力贯彻到整个东汉历史中,它是如何同宦官、外戚、士大夫结合的影响东汉政治的。这条线索要搞清楚。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加强专业知识,将历史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理清历史的逻辑。建议读教材,读透教材;多读书,读专业书;多思考,思考自己的课。

对钱老师课的点评。优点是:1、很精彩,开篇以罗斯福导入很有吸引力。2、上课声音洪亮,很有激情、很幽默。3、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课堂互动良好。4、板书设计还是比较严密的。5、注重教学小结和反馈,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问题是:1、对于“母子”这张图片的解读有过度推测之嫌。不要随意揣测,尤其是在图片背景不明的情况下。2、对于“胡佛旧政”的提法科学性不够,历史概念不能随意下。3、历史的语言要科学、严谨、要有历史的凝重感,不能过度夸张。4、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公平劳动标准法》实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时间消费才要进行公平劳动标准的调整吗?这里的学术依据不够。讲课尽量不要加入过多自己的理解,力求尊重历史史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