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胜万里——神奇的军事信息技术

决胜万里——神奇的军事信息技术

——信息化战争《浅话》之四

□ 纪若荇乐俊淮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人曰,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今人说,有什么技术才有什么武器。

冷兵器战争依靠冶金技术的发明;机械化战争依靠蒸汽、机械、电力、火药以及原子能等一系列技术的支撑;同样,信息化战争依靠军事信息技术的不断革命。要认识信息化战争,就必须了解和认识军事信息技术--信息化战争巨大、强固而又奥妙无穷的神奇基石。

惊人奇观导弹命中导弹

让我们从具体实例来看看军事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

1991年1月21日,1枚改进型的"飞毛腿"B式地对地战术导弹从伊拉克中

部地区发射升空,进入攻击沙特首都利雅得的飞行弹道。16秒钟以后,1枚运行在300千米高空的美国BSP导弹预警卫星发现了它,并紧急报警,实时将"飞毛腿"导弹的飞行参数向地面站传送。设在澳大利亚的美国空间基地和设在美国本土的美国航空航天司令部同时接收到这一信息,经过地面站计算之后,迅速将"飞毛腿"导弹的飞行弹道和弹着点参数发往在沙特的"爱国者"导弹发射阵地。阵地指挥控制中心立刻命令"爱国者"导弹以38度倾角升空拦截,果然将此枚"飞毛腿"导弹击落。

这就是海湾战争中震惊世界的导弹打导弹的战场奇观。茫茫长空,"子弹"

竟然命中"子弹",令人不可思议。虽然,战后美国为了宣传的需要,夸大了"爱国者"导弹的作战效果,但上述战例却是真实可信的。从导弹起飞到预警卫星发现、到传递信息到地面站,地面站经过计算机发出指令、又传送到"爱国者"导弹发射阵地,"爱国者"导弹升空作战,整个复杂的信息传递运转过程自始至终时间不到1分钟。如果没有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没有先进的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复杂的作战程序,是不可能想像的。

身怀绝技神探硬功,今非昔比

军事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是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最基本的特征。军事信息技术是在战争中扩展军队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主要是军事传感技术、军事通信技术和军事计算机技术。

军事传感技术是延长和增强人的感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是解决信息的大量获取问题。当前军事传感技术十分发达,主要有各种侦察卫星、雷达、侦察机、无人侦察机、窃听器、地面传感器、海上侦察船、声纳、夜视器材等。在战争中,应用了航天侦察、红外遥感和热成像、导弹预警、雷达探测、夜视、海洋监视等技术的大量设备构成了外层空间、空中、地面、海上、水下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遥感控制系统。尤其是各种侦察卫星的使用使战场空前透明。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使用了各种侦察卫星,如电子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大地测量卫星、气象卫星、预警卫星等,获得的信息量占全部情报的90%。

军事通信技术是神经传递功能扩展的技术,主要是解决信息的迅速传递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场局部战争看,通信技术突飞猛进,通信卫星、光导纤维、数据、图像、传真通信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化通信构成了当今战场的多样化、

高速度的信息传递体系。一对架空明线能传24路电话,同轴电缆可以传送1万路电话,而一对光导纤维可同时传送上百万路电话。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传递的信息量大大增加。通畅的信息传输网络使得许多环节做到了实时或近实时指挥。

军事计算机技术是增强人的部分思维功能的技术,主要是解决信息的及时处理和利用问题。大量信息的获取与传送造成信息泛滥。在信息的浩瀚海洋里,如何整理归类,分析筛选,去伪存真,综合推断,决策处置,都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的计算、记忆、检索、推理和部分思维功能。目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已超过10亿次/秒,1秒钟可完成1个人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运算。美国研制的处理机每秒处理指令超过10亿条。计算机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已在战争中发挥很大作用。

当然,传感、通信、计算机技术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传感获取信息,通信传送信息,计算机处理和利用信息,三者相得益彰,汇成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技术有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还有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机器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

帷幄之中眼观八方,神机妙算

战争离不开指挥。一部战争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指挥手段不断改进的历史。农业时代,体能军队时期,作战指挥靠的是令旗、号角、锣鼓、烟火等。工业时代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广泛使用了无线、有线电报和电话等工具以及侦察机、雷达、无线电侦听器、光学观测器等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逐步跨入信息社会,军队由机械化迈向信息化,指挥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

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又称为C4ISR系统。20世纪50年代指挥自动化被称为C2(指挥与控制)系统。20世纪60年代,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系统中加上通信,形成C3(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1977年,美国首次把情报作为指挥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与C3系统相结合,形成C3I(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后来,由于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指挥自动化又加上计算机,变成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局部战争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掌握战场态势的重要性,提出战场感知的概念,因此C4I系统又进一步演变为包括监视与侦察的C4IRS(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系统。

一个完整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分系统:

"神经中枢"--指挥系统。指挥系统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军事理论,实现作战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的自动化和决策方法的科学化,以保障对部队的高效指挥,其技术设备主要有处理平台、通信设备、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

"手脚"--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用来收集与显示情报、资料,发出命令、指示的工具,主要有提供作战指挥用的直观图形、图像的显示设备,控制键钮,通信器材及其他附属设备等。

"神经脉络"--通信系统。通信系统通常包括由专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若干自动化交换中心以及若干固定或机动的野战通信枢纽。手段包括有线载波、海底电缆、光纤以及长波、短波、微波、散射和卫星通信等。

"大脑"--计算机系统。电子计算机是构成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基础,是指挥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核心。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计算机要求容量大、功能多、速度快,特别要有好的软件,并形成计算机网络。

"耳目"--情报、监视、侦察系统。情报系统包括情报收集、处理、传递和显示。主要设备有光学、电子、红外侦察器材和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雷达等。监视与侦察系统的作用是全面了解战区的地理环境、地形特点、气象情况,实时掌握敌友兵力部署及武器装备配置及其动向。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各种传感技术等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有了高度发达的现代侦察监视设备,才能及时获得情报;有了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设备,才能及时传递信息;有了具有很强的贮存能力、高速运转能力、一定逻辑判断能力的计算机,才能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形成行动方案,实施指挥控制。指挥自动化系统可以说集高科技之大成。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以它突出的情报获取能力、信息传输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处置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战场上,军队力量各要素之间的密切协调和各种武器装备的使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对信息的依赖。信息优势已成为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建立有效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正是掌握信息优势的关键。

在现代战场上,单一武器的决胜作用逐渐弱化,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特点。武器系统特别是高技术武器系统,只有通过指挥自动化,才能成为配合密切、运转灵活的打击力量,从而发挥最大效能。

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正是凭借高效、灵便、可靠的指挥系统,实现了对伊军全方位、立体化、全天候的侦察监视;并通过指挥自动化系统,协调了多个国家、众多型号的飞机、导弹、大炮、坦克,对伊拉克进行打击,使武器效能得到充分发挥。相反,伊军由于指挥手段落后,在作战中受到多国部队猛烈攻击,造成通信中断、情报失灵、雷达迷盲、制导失控,使全军指挥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处处被动挨打,最终导致失败。

面对新世纪军事斗争形势,总结几次局部战争中指挥自动化的经验,一些国家正不断改进和完善指挥自动化系统。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将越来越完善,并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学校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方案完整版

学校信息系统集成实施 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四川省商业服务学校信息系统集成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述 二、本项目为学校中心机房服务器和存储扩容,以及一个云桌面实训机房改造。 三、技术标准 1、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2、 GB2887-2000《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3、 GB9361-2011《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4、 GB5071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5、招标文件及合同 四、施工准备 五、?提前准备好设备安装所需的技术资料,安装规程,必要的技术力量,仪器设备和专用工具设备等,指派具有丰富经验的安装现场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现场测量和质量控制;针对安装现场的难点和临时出现的问题,主动与业主协商,提出解决方案。 六、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七、1、现场管理 八、??? 严格按业主对施工现场有关规定的要求组织施工建设,做到统一布置,统一安排。做好对安装调试人员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定期检查,认真记录。搞好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施工场地拉好隔离带,安全防护网。现场材料堆放合理,摆放整齐,插表持牌,各种材料不乱堆放,任意抛散,不污染周围环境,工作现场做到人走场清,工完料尽,垃圾和余料集中存放,及时外运。开工前,注意保护现场周围的其他设施,设置明显标志,采取相应之保护措施。电动机械加工,切割,焊接等相关区域的地板,墙面做好防护措施。 九、电源施工:

十、敷设电源线:不在同室取电时须布设线管。室外布线由承包施工方负责隐蔽工程布管布线及开挖恢复等施工。施工中须避让其他管线并尽量减少施工面积。正在敷设的线路不得连接电源。安装负责人进行督导。 十一、电源连接:首先确认供电端处于“分断”状态,必须自用电端开始连接(如设备开关或设备配电箱等) 。检查用电端连接无误后方可连接供电端,首先连接保护接地,其次连接零线,最后连接相线。电源连接后:检查用电端开关或设备配电箱电压,确认无误后“分断”电源。电源线须依颜色区分地线,零线及 A,B,C 等相线。无条件以颜色区分时,须在线端挂(套)固定标识区分。 十二、通讯线缆施工: 十三、?屏体和控制系统不在同室时须布设线管。室外布线,隐蔽工程,及开挖恢复等施工中须避让其他管线并尽量减少开挖面积,安装负责人进行督导。 十四、2、进度管理? 十五、???根据施工总体进度做出分部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表,预计工期为30天。严格控制各作业准时完成。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作业计划,均衡安排施工力量,减少因工序衔接出现的拖延现象,提高施工效率。 十六、3、消防和安全管理 十七、工程实施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任何行为都要对安全负责,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从意识上,技术上,装备上,管理上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十八、工程现场配备防火安全员,负责防火和安全工作,并按有关规定配置灭火器,采取防火措施。施工人员不得携带火种进入现场,杜绝施工人员在现场吸烟现象。严格执行现场用火制度,易燃材料(主要是漆类和纸箱)集中管理和存放,在临近使用前进场,并设有明显标志,使用后的余料及时撤出现场。使用焊接设备前向业主和防火主管提出申请,并清理场地;使用中设专人进行监督;使用后检查焊接场地和周围环境,确保不留火险隐患。 十九、加强施工现场的保卫工作,特别是贵重器材和设备保护,对贵重材料,工具及设备及时收回,妥善保管。布置任务与安全教育和提示同步,工序和过程交接必须有安全介绍和说明方面的内容。重视用电安全, 二十、

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陈铅3292011001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指挥信息系统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六大系统: 1、信息收集分系统 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反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信息传输分系统 主要由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这几部分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可以说通信自动化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3、信息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4、信息显示分系统 主要由各类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显示板等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作战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有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供指挥和参谋人员研究使用。 5、决策监控分系统 主要用于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在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可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决策监控分系统输入指令。此外,决策监控分系统还可用来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6、执行分系统 既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 在新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指导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较为明显的趋势。 一、加快系统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军联合作战。美军认为,未来的作战是在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实施的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全面对抗,因此

美军网络中心战与军事信息系统安全

美军网络中心战与军事信息系统安全 来源:互联网责编:大嘴作者:王润华于增贵时间:2005-03-23【大中小】 内容: 1 引言 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各个角落辐射,各国政府部门、军事机构和各行各业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网络并与互联网联网。这种从计算机网到互联网,从有中心网到无中心网的发展,使各种信息攻击手段越来越容易得逞,越来越隐蔽,由此带来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对信息战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研究,使美军的军事整体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全面的信息优势。美国引发的这场全球规模的新军事革命,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为信息及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的攻防对抗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以高技术手段攻击、控制对方信息和信息网络,保护、提高己方信息和信息网络安全的战争已经来临。 2 网络中心战——一种重要的作战模式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战争必然带有其所处时代的特征。网络中心战也不例外,它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军事上的反映。 海湾战争是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发生的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次使用了有别于工业时代战争的网络战设备和微波炸弹,被视为是世界上首次信息战。科索沃战争则是继海湾战争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高技术局部战争,呈现出比海湾战争更多的信息化战争特征和典型的网络战模式。科索沃战争后,美军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强调应依靠信息优势取得决策优势,应从《2010联合构想》中的信息作战所处的从属地位发展为《2020联合构想》中的信息作战成为独立模式和其他作战模式的基础,真正开始“从基于平台的作战转向基于网络的作战”。 以往的战争是以“平台”为中心的战争,这里所说的“平台”,指的是战机、军舰和坦克等装备,也包括作战参谋部和后方援助部队等组织。而以网络为中心的战争,则是以联系这些“平台”的网络为主的战争。网络中心战通过快捷的指挥和部队之间的同步行动,使战争变得更加迅速和富有成效,这一点与以往的消耗战大不相同。就其本质而言,网络中心战是围绕信息网络展开的信息网络战;就其目的而言,是发展和利用信息优势。而且,网络中心战不仅仅是一个“从传感器至火力装置”的网络,它更能把多军种的情报、作战和后勤数据融合在一起,最终使信息变为武器。

指挥控制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 时间:2011-05-23 15:32作者:admin 第一章.系统概述 系统设计主要针对指挥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指挥控制系统担负着整个项目的指挥、调度、控制、数据处理、存储、综合显示、数据管理等任务,是整个项目的中枢部分。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项目指挥控制系统总体设计如下: 1. 指挥控制系统包含通信链路、监视部分、紧急处理部分和数据处理部分; 2. 项目开始前,指挥控制系统通过通信链路为前端设备发送上行指令,控制器上配电设备工作,并接收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的状态确认参数;准备就绪后,指挥控制系统同时向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发送开始指令;项目中,通信链路同时接收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的相关数据,并将其传至数据处理部分; 3. 数据处理部分同时接收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的工作参数或数据,具备对数据的实时显示、分类存储、分析等功能,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具备对过程的模拟回放演示功能; 4. 监视模块向控制人员提供过程的图像信息; 5. 紧急处理部分具备对过程的紧急停止控制能力,防止在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事故的传播与扩大,紧急处理部分的反应能力小于1s; 6. 前端设备下传的数据存储量大于200Gbits; 7. 通信链路保障单项通道的数据传输速度不小于10Mbps; 8. 相关设备要满足时统要求,时统精度:10ms 第三章.系统设计依据

在进行指挥控制系统设计时遵循的标准包括: 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0174-93 2. 《计算机场地技术》GB2887-2000 3.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 4.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5.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GJB 1281-91 6. 《指挥控制中心(所)电磁兼容性要求》GJB 3909-99 7. 《计算机房防雷设计规范》GB50174-93 8.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GB5040-1997 9.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0.《指挥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通用要求》GJB 4279-2001 11.《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GJB/Z 102-97 12.《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 13.《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Z17-2006 第四章.系统功能分析 指挥控制系统作为项目的中枢部分,与其他分系统存在数据接口,是整个项目的数据中心、控制中枢。根据探测器总体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项目的任务及结构特点,确定指挥控制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通信功能 具有与其他各系统的通信功能,并保证专用的数据通道和足够的带宽,通信网络采用冗余设计,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完成指挥控制中心内部各个组合之间的数据通信的任务,保证专用的数据通道和足够的带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接收、处理、分发和控制功能 能够实时接收、存储、处理、分发各系统的数据包信息,并进行数据库管理。 实时处理内容包括:解析、存储、物理量转换、判断、坐标转换、分发、工作模态分析等,要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能够实时接收、存储图像信息。 能够事后接收各系统的数据。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重点考试必备资料-共20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重点 第1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一、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 ·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二、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概念: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和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的内容: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三、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行为规范和业务流程。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电子商务:B2B、B2C、C2C、G2B。 ·商业智能:数据仓库。 第2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一、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内容:专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支持服务。 ·推进:资质管理制度、项目经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 二、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资质认证意义:有利于用户选择项目承建单位;有利于系统集成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按照等级条件,加强自身建设;有利于规范信息系统集成市场;有利于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 ·管理办法:管理原则、管理体系、资质评定。 ·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综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 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意义: ·概念与工作内容: 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

军事信息系统

聚焦实战为打赢—论我军军事信息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新时期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深度应用,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已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样式之一,军队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建设的重点内容。军事信息系统作为发挥体系作战能力的基础,其建设问题也始终处于焦点之中。面对新型作战样式的多种新特性,如作战空间广阔、作战力量多元、指挥协同复杂等,必须以新的理念指导军事信息系统建设。 21世纪初,军事信息系统将朝着分布式、环境综合、智能决策、远程监视侦察、无缝通信和全数字化技术方向发展。预计2010年前后,各主要功能分系统的关键技术将达到新水平:决策系统技术使信息的检索、融合和显示过程智能化,可从多传感器、多信息源、多媒体连续获取数据,对这些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并生成相关战术景象,为作战人员提供自动实时的决策支持;甚至在信息不确定、不完全的情况下,也能提供决策支持;能对资源进行动态调度协调,使联合作战部队的战术行动协同一致。计算与软件技术从系统总体的发展趋势看,信息系统技术的进步将促进21世纪的军事信息系统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通过一体化的体系结构,实现不同的指挥层次(战略、战役、战术)系统一体化,各军兵种系统一体化,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预警探测、电子对抗系统等各种功能一体化,信息系统与主战武器系统一体化;通过发展机动式系统和从数据、软件、硬件到系统全方位的通用标准化系统,支持战场信息系统的柔性重组和灵活运用;通过加快太空信息支援系统建设,扩大信息的感知范围和通信能力;通过发展分布式横向互连结构,建立智能横向路由链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抗毁性和生存能力。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趋势,将全面提高信息感知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大大提高联合作战水平。 俄军军事信息系统建设的启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俄军就制定了完善的电子通信网络标准体系。无论是各种通信传输设备还是各种应用终端,无论是模拟技术体制还是数字技术体制,无论是固定还是野战通信网,均使用全军统一的军用技术标准、协议标准和接口标准。因此,俄军各类信息系统设备一体化程度高,电磁兼容性好,互联互通性强。虽然单装运用优势不明显,但一体化综合运用的功能却十分强大。 显然,加强装备技术体制和标准建设,统一技术体制和标准规范十分重要。其中,军事 技术标准应当与国家技术标准相统一;军兵种专装信息装备技术标准应当与全军装备技术标准相统一;野战信息技术标准应当与全军一体化技术标准相统一。对不符合技术体制标准的研发项目,不立项、不定型、不装备,坚决走出“先列装再系统集成”的误区,为实现系统互联、信息互通、功能互操作的一体化建设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俄军为适应“现实遏制战略”需要,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信与指挥自动化系统。借鉴俄军的经验和做法,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对我军信息系统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避免各自为战的“烟囱式”局面按照俄国防部《国家武器发展计划》,拟于2005年前,完成对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数据传输处理系统的改造,并为陆军配备新一代战术自动化指挥系统,实现师团营连乃至单兵的网络连接。需要指出的是,俄军十分强调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一体化管理。各类信息化装备建设,均由俄军信息装备系统部门负责组织研究机构和军工企业实施,任何军区、军兵种部队和单位均不承担研制开发任务,更不得擅自随意改动装备,只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和进行装备验证。 在管理体制上加强统的力度,尽快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形成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能够避免出现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现象。为此,应当严格规范各级装备系统研发和使用职责,部队主要是提出建设需求,并对装备系统提出使用和反馈意见,未经允许严禁对在用装备进行改动和开发,更不能搞“大呼隆”、“大忽悠”工程,坚决避免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设计

温度检测报警电路设计及实现 第一章设计要求 §1.1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检测温度范围为0o~100 o,采用箔电阻、精密电阻及电位器组成测量电桥作为温度传感器; ②可设定报警温度上限值0o~100 o,我们选的是超过60摄氏度的时候报警; ③当检测温度超过设定上限值时,发出蜂鸣器报警声,要求报警声喃喃间断发声,频率约1Hz; 2、任务分配:将该温度检测系统分为五个模块,由五个人分别完成一个独立模块。 第二章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1温度采集和放大 首先,通过温度传感器(PT100,I<35MA)将温度模拟信号转化成一定的电信号,由于这个信号是一个相对较小和变化相对缓慢的信号,此时就需要一个对该信号放大的电路,考虑到有一定的干扰信号,而又要避免对干扰信号的放大,所以我们将采取差分放大电路,通过理伦计算当温度100的时候,对应的电信号最大,约等于0.15,所以我们的差分放大倍数在30-100内可调节。 §2.2 信号的过滤 信号采集和放大处理好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信号的采集都会夹杂着一些干扰信号,所以这个时候要对这个信号进行过滤了,而我们需要的信号是一个变化很缓慢的信号,所以我们选择2阶低通滤波器,上限频率约为100HZ,根据 fh=1/2piRC,于是我们取R=5.1k,C=0.33uF. §2.3信号的控制 如图所示我们用到的是最普通的比较器,通过设定相应的阈值(0-5.6V可

调),然后与采集到的信号做比较,当大于设置的信号时输出低电平,当小于设置的信号输出高电平。其中跟随器是输出电压稳定,增加带负载的能力。 §2.4蜂鸣器的驱动 根据设计要求当超过一定的温度时蜂鸣器要以1HZ的频率响,因此我们选了一个周期为1秒的方波振荡器,根据公式我们选R3=1.39M,C=0.33uF.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有方波产生,蜂鸣器响,反之不响。 第三章信号的采集及报警电路的设计 方案一: 1.电路图 图 3-2 方案一原理图 2.参数的选择 由上图可知PT100的在100-200之间变化,而通过PT100的电流不能大于35MA,所以我们选1K 的电阻来限流。 3.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1)、调试方法: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探析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探析 作者:杨兰, 周继文, 叶酉荪 作者单位:武汉解放公园路45号通信指挥学院六系二十二队 430010 相似文献(4条) 1.会议论文李轩.蔡艳军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研究2008 针对目前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不能适应目前现代战争的需要。提出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体系结构,设想采取三个阶段对电子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建设。 2.期刊论文王志强.孙小军.WANG Zhiqiang.SUN Xiaojun Web Service技术在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长 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 Web Service技术是商业领域实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一组标准,能够在不同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实现互操作.在分析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WebService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Web Service技术集成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架构、框架和典型的应用流程,有效地解决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中接口、标准不同等问题. 3.期刊论文黄光奇.HUANG Guang-qi基于信息服务体系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机制研究-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学报2008,3(3) 针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问题,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和指导原则,提出了信息服务体系的概念,分析了信息服务体系的特征、内涵与组成结构 ,建立了基于信息服务体系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机制,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4.学位论文常涛基于Agent的系统集成框架的研究和设计2008 现代军事指挥控制系统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要使其有效地运转,正确而又充分地发挥各子系统的潜力和威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目前,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面临的问题有: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还没有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和服务共享,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范。 目前,传统的分布式系统集成技术主要以构件化模型为基础,大多以Client/Server为集成模式,把系统简单的划分为客户和服务器两部分,缺乏多角色,多用户,多层次的灵活的交互,集成系统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柔性。 Agent技术,即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Agent本身具有主动性,自治性,社会性和智能性等特性。本文试图在传统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基础上,把Agent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Agent的技术优势,以提高集成系统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本文首先对Agent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分别对Agent的特性:主动性,自治性,社会性和智能性的概念,基本原理,一般实现技术都做了一定的研究,总结Agent的技术优势。同时,对现有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做了一定的讨论,特别是对信息系统集成的一些关键的技术:集成系统体系结构 ,构件模型以及构件之间组装协议和规约都做了充分的研究,同时总结了遗产系统的集成的一般方法。 通过对Agent技术的讨论和对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个基于Agent的系统集成框架。该系统集成框架采用软总线型体系结构,把被集成单元封装成具有独立功能模块Agent,使功能模块具有Agent的自治性和主动性。在本系统集成框架里,通过引入能力注册中心(CRC)模块来为整个系统提供目录服务,实现了服务的透明调用和能力的自动匹配,通过任务Agent和功能Agent的分层服务实现客户的业务需求,使集成系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182731.html,/Conference_6284313.aspx 授权使用:北京科技大学(bjkjdx),授权号:56538c97-a699-4e65-b542-9dcf00c2214b 下载时间:2010年8月11日

指挥信息系统复习课程

简述指挥信息系统形成及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二、形成条件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原子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迎来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战争也开始进入了以高技术为基础

的“信息兵器时代”,即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在这种条件下,武装力量构成十分复杂,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作战空间广阔,军队机动迅速,战场攻防转换频繁而剧烈,情报信息量成倍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作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情报的信息量激增,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多种战场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和融合处理;作战力量的构成复杂,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组织密切协同和配合;作战单元的高技术成分增加,要求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精确使用和控制等。因此,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对部队的指挥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为了使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显然仅靠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指挥手段已难以胜任,必须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指挥员智力和体力的延伸,辅助指挥员完成诸如情报收集处理,制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控制高技术信息兵器等手工作业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繁琐的简单作业,事务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决策和指挥控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便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逐渐诞生了。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1.熟悉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1.2.掌握Proteus的使用 1.3.对一般常用电子器件的识别和测量; 1.4.掌握电烙铁的使用及电路的焊接工艺; 1.5.掌握电路图的分析方法 1.6.掌握简单电子线路的调试技巧和方法。 2.实验设备及器材 手电钻,电烙铁,曝光机,斜口钳,感光敷铜板,显影剂,蚀刻机,焊锡,电子元器件,万用表,示波器。 3实验内容 3.1Proteus学习 3.1.1proteus简介 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 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 工具软件。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它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工具。Proteus是世界上著名的EDA工具(仿真软件),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一键切换到PCB设计,真正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其处理器模型支持8051、HC11、

PIC10/12/16/18/24/30/DsPIC33、AVR、ARM、8086和MSP430等。在编译方面,它也支持IAR、Keil和MPLAB等多种编译器。Proteus 软件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功能。这些功能是:1.原理布图2.PCB自动或人工布线 3.SPICE电路仿真 3.1.2 Proteus的原理图绘制 3.1.3 Proteus PCB图绘制 (1)绘制电路原理图并仿真调试 (2)加载网络表及元件封装 (一)加载网络表 在ISIS 6 Professional 界面中单击Design Toolbar中的图标或通过Tools菜单的Netlist to ARES 命令打开ARES 6 Professional 窗口。可以看到,在图中左下角的元器件选择窗口中列出了从原理图加载过来的所有元器件。若原理图中的某些器件没有自动加载封装或者封装库中没有合适的封装,那么在加载网络表时就会弹出一个要求选择封装的对话框。这时就需要根据具体的元件及其封装进行手动选择并加载。 (二)设计元件封装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设备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把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统一系统。 简史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结构是按军队体制、作战编成和指挥配系构成的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它上下逐级展开,左右相互贯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图1)。这种结构具有组织指挥灵活,便于协同动作,适应性强的特点。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从不同角度可分成若干系统。按军种可分成:陆军自动化指挥系统、海军自动化指挥系统、空军自动化指挥系统等。按作战任务范围可分成:战略自动化指挥系统、战役自动化指挥系统、战术自动化指挥系统等。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一般由下列几个分系统组成:信息收集分系统、信息传递分系统、信息处理分系统、信息显示分系统、决策监控分系统和执行分系统。这些分系统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信息收集功能能及时收集敌我双方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信息传递功能能迅速、准确、保密和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并能自动进行信息交换、加密、解密和选择路由。数据信息能经过信道自动进入计算机,书面或口头情报可由人工格式化后经信道或直接输入计算机。 信息处理功能能对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格式化信息自动进行综合、分类、存贮、更新、检索、复制和计算等;并能进行军事运筹,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比较、选优等。 信息显示功能能以文字、符号、表格以及图形、图象等多种形式,直观地显示各种信息。 决策监控功能有的系统可以按预案自动进行决策监控,如武器控制系统;有的系统则由指挥员进行决策监控,如作战指挥系统。 执行检查功能被控对象接收到控制信息后,能自动(或人工)执行指令,如武器控制系统中,能自动(或人工)进行武器控制。部队执行命令情况以及武器的打击效果,又能通过信息收集系统实时地收集上来,以便指挥人员进行检查。 设备硬设备 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通过通信网络与各种终端设备相联接组成的自动化机器系统。其中包括:①信息收集设备。指侦察探测用的各种设备,主要有雷达、声纳、光学摄像机、遥感器及其他探测设备等。②信息传递设备。指用来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通信用户设备。信道终端设备主要有有线载波、微波接力、散射、卫星通信及光通信设备等;交换设备主要有电话自动交换机、电报和数据自动交换机等;通信末端设备主要有电传机、传真机、汉字终端机和电话机等。通常由这些设备组成具有各种功能的通信网。③信息处理设备。指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电子计算机是自动化指挥系统各种技术设备的核心,用来进行文字、图形和数据处理。输入输出设备除通用的磁盘机、磁带机、光电输入机、键盘输入机、卡片阅读机、打印机和绘图仪等外,还有文字终端、图形终端、声控终端和真迹手稿终端等。④显示设备。指用来显示信息的设备,可供指挥人员直观地了解情况。显示设备主要有大屏幕显示器、管面显示器、信号显示板、光学投影仪和记录仪等。⑤监控设备。指用来监视系统的工作情况,并向系统输入控制信息的设备。主要有各种功能的监视控制台和工作台等。在监控台上通常设置有管面显示器、键盘输入设备、打印机、电话机和

指挥信息系统

一、基本概念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二、形成条件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原子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迎来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战争也开始进入了以高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兵器时代”,即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在

这种条件下,武装力量构成十分复杂,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作战空间广阔,军队机动迅速,战场攻防转换频繁而剧烈,情报信息量成倍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作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情报的信息量激增,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多种战场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和融合处理;作战力量的构成复杂,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组织密切协同和配合;作战单元的高技术成分增加,要求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精确使用和控制等。因此,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对部队的指挥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为了使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显然仅靠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指挥手段已难以胜任,必须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指挥员智力和体力的延伸,辅助指挥员完成诸如情报收集处理,制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控制高技术信息兵器等手工作业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繁琐的简单作业,事务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决策和指挥控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便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逐渐诞生了。 三、发展历程

某部队军事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某部队军事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军事指挥中心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准确接收并高清晰地显示,既能满足非战争时期突发情况下的指挥调度的需要,又能对战争和突发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的事件实施指挥调度,从而实现突破空间限制和极大的提高战时反应速度,大大提高部队的整体快速反应作战能力。 LED混合光 源DLP 广州科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屏幕显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11年率先在行业内推出激光LED混合光源DLP投影显示单元。到目前为止,激光LED混合光 源DLP 二、系统设计思想 大屏幕显示系统把国际最卓越的DLP高清晰数字显示技术、显示单元无缝拼接技术、 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从而为调度指挥监控系统提供了一个网络集中监控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析决策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 通过大屏幕显示系统,可以轻松实现直观、实时、全方位地集中显示各个系统的信息,各系统信息在大屏幕上可根据需要以任意大小、任意位置和任意组合进行显示,并且对显示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以便于指挥中枢准确、实时全面的观看和掌握各方面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大提高了指挥调度决策(尤其在紧急情况处置时)的效率,增强了各信息显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上述系统支持各类视频信号单屏多画面、多屏单画面及整屏显示,能任意实现图像的缩放、移动等功能;支持多路RGB信号和视频信号的实时显示、混合显示和叠加显示,并充分考虑各项实际工作之间的衔接,实现对网络资源和相关资讯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增强网络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工作效率,体现现代化的部队形象。

信息系统集成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系统集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信息系统集成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编号: 课程归属单位: 制定时间:2005年7月2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对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的综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课程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实现方法和手段;正确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手段解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时数: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6-72(2-4学分),其中实验8-18学时。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前续课程为网页设计、ASP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等。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本课程内容较为广泛,目前没有一本教材能包含所有内容,但各章节内容可选择如下参考书: 张宏伟、赵明富,《网页设计基础教程与上机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孙卫琴编著,《Java面向对象编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张景锋,《脚本语言与动态网页设计》,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吴洁,《XML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冯博,徐莹编著,《SQL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郑阿奇,《ASP程序设计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杨易,《jsp网络编程技术与实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05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由于有大量的程序示例,需多媒体教室,学生上机需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网页设计软件、ASP程序设计环境、JAVA程序设计环境、Microsoft SQL Server、JSP技术开发环境等。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空军(部)指挥控制系统、战区指挥控制系统、分区指挥控制系统及空中指挥控制系统,构成以地面为主、空地结合的完整的指挥控制体系。 (二)侦察预警系统 侦察预警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耳目”,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稍。美军侦察预警系统采取航天、航空、地面、海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2、掌握protel 99的使用 3、对一般常用电子器件的识别和测量; 4、掌握电烙铁的使用及电路的焊接工艺; 5、掌握电路图的分析方法 6、掌握简单电子线路的调试技巧和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材 手电钻,电烙铁,曝光机,斜口钳,感光敷铜板,显影剂氯化铁溶液,焊锡电子元器件(具体见清单),万用表,示波器。 三、实验内容 3.1 protel学习 1、protel简介 PCB的功能为提供完成第一层级构装的组件与其它必须的电子电路零件接合的基地,以组成一个具特定功能的模块或成品。所以PCB在整个电子产品中,扮演了整合连结总其成所有功能的角色,也因此时常电子产品功能故障时,最先被质疑往往就是PCB。 Protel 99 共分5个模块,分别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包含信号完整性分析)、自动布线器、原理图混合信号仿真、PLD设计。可以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等工作,可以设计32个信号层,16个电源--地层和16个机加工层。 ⑴、Protel软件的功能及特色 ●可生成30多种格式的电气连接网络表; ●强大的全局编辑功能; ●在原理图中选择一级器件,PCB中同样的器件也将被选中; ●同时运行原理图和PCB,在打开的原理图和PCB图间允许双向交叉查找 元器件、引脚、网络 ●既可以进行正向注释元器件标号(由原理图到PCB),也可以进行反向 注释(由PCB到原理图),以保持电气原理图和PCB在设计上的一致性; ●满足国际化设计要求(包括国标标题栏输出,GB4728国标库); * 方 便易用的数模混合仿真(兼容SPICE 3f5); ●支持用CUPL语言和原理图设计PLD,生成标准的JED下载文件; * PCB 可设计32个信号层,16个电源-地层和16个机加工层; ●强大的“规则驱动”设计环境,符合在线的和批处理的设计规则检查; ●智能覆铜功能,覆铀可以自动重铺; ●提供大量的工业化标准电路板做为设计模版; ●放置汉字功能; ●可以输入和输出DXF、DWG格式文件,实现和AutoCAD等软件的数据交

部队军事指挥中心设计方案完整版

部队军事指挥中心设计 方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某部队军事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军事指挥中心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军事指挥中心大屏幕对通信、预警和警报等能够迅速、快捷、准确接收并高清晰地显示,既能满足非战争时期突发情况下的指挥调度的需要,又能对战争和突发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的事件实施指挥调度,从而实现突破空间限制和极大的提高战时反应速度,大大提高部队的整体快速反应作战能力。 该军事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采用了广州科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激光LED混合光源DLP投影显示单元。 广州科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屏幕显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11 年率先在行业内推出激光LED混合光源DLP投影显示单元。到目前为止,激光LED混合光源DLP投影显示单元已经成功应用于政府、交通、电力、通信、军事、能源等行业,为科灿科技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系统设计思想 大屏幕显示系统把国际最卓越的DLP高清晰数字显示技术、显示单元无缝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从而为调度指挥监控系统提供了一个网络集中监控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析决策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 通过大屏幕显示系统,可以轻松实现直观、实时、全方位地集中显示各个系统的信息,各系统信息在大屏幕上可根据需要以任意大小、任意位置和任意组合进行显示,并且对显示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以便于指挥中枢准确、实时全面的观看和掌握各方面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大提高了指挥调度决策(尤其在紧急情况处置时)的效率,增强了各信息显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