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始的彩陶文化

合集下载

原始陶瓷文化种类

原始陶瓷文化种类

原始陶瓷文化种类
原始陶瓷文化是世界各地域最早期存在的文化之一,它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下面,我们将分几个步骤来介绍原始陶瓷文化的种类。

1. 塑陶文化
塑陶文化是原始陶瓷文化中最早的一种文化形式,它的出现时间
远在土器时代之前。

塑陶文化的制作工艺就是以粘土为材料,进行粘、揉、捏、塑、刻、烧等一系列制作工序,形成器物。

2. 彩陶文化
彩陶文化是指在原始陶瓷器物上添加各种颜色、抛光或刻划等多
种装饰工艺形成的一种文化。

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丽的外观相结合,成了原始陶瓷文化的亮点之一。

3. 陶件文化
陶件文化是指在原始陶瓷器物上采用各种特别的制作工艺和工具,以实现特殊的器物形状和纹饰样式的一种文化。

陶件文化的出现,代
表着原始陶瓷文化在工艺上的进步和创新。

4. 火缸文化
火缸文化是指原始人将粘土制成的器物放入火堆中,在强烈的高
温环境中进行焙烧的一种文化。

火缸文化在原始陶瓷文化中,是一种
推动其发展进程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5. 鼓杖文化
鼓杖文化是原始陶瓷文化中最为普遍和常见的种类之一。

这种文
化的制作方法是利用鼓杖将粘土捏成不同形状的器物,而鼓杖使用的
表面则是有一些凸起的凸棒。

综上所述,原始陶瓷文化种类十分丰富,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工
艺和特点,它们展示了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和认知,也是人类文
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社会彩陶艺术漫谈

原始社会彩陶艺术漫谈

样 的结合 , 成为我 国一切造型 与图案 的出发点。
参 考 文献 : [ 1 ] 李福 顺 . 中 国美 术 史 . 高 等教 育 出版 社 , 2 0 0 3
[ 2 ] 姜松荣. 中国工艺美术史. 湖南美术 出版社 , 2 0 1 0 [ 3 ] 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 商务 印书馆, 2 0 1 4 .
面男子像神情威严 , 是父权制确立的暗示。
彩 陶器 形体现 了因器 尚象、 因物赋形 的特 点。可 以说 , 我们 今 天使 用的 一切器 皿样式在此 时 已有 了表达。几千年来 制作 生
力, 以动 态 图案为 主 , 常有跃 动奔放 的气势。花 纹 多由弧线 、 弧
形和 圆点构 成, 在 动态的形式 中充分舒展 , 纹样具有 流畅柔美 的 艺术风 格 , 将彩 陶装饰得 别有韵 味。彩 陶上的纹样 不是 单纯 的 装饰 图案 , 而是 原始人 思想观念 的表达 , 具 有浓厚 的原始巫术 、
人文 研 究
A RT EDUCAT1 oN R E S E A R C H
之半 山类型显得高耸 、 秀美。马厂 类型彩陶制造较为粗糙 , 纹 饰
器 形 的变化或疏或 密 , 虚实相 问、 变化莫 测 , 图案 纹 样 具 有 强 烈
简 单, 往 往 以简单 的抽 象化 图形表现 生活 中的具体 实物。裸体
( 上接第 4 1 页)
编辑
桂 湘 书
者有 了这 样 的创 作感慨 : “ 作 为 画家 , 我们 一直都 对家庭 题材很 感兴趣 。我们 始终 觉得 画 自己有所感 悟 的生活 , 才是最 符合 自
作者 在对这 个托着 腮和爷爷 聊天 的小姑娘进 行刻 画时 , 加强了
这个 人 物 的衣纹 韵律 和节奏 , 使 画面 中线 的 因素 得到 了强化。

史前时代的龙形彩陶

史前时代的龙形彩陶

史前时代的龙形彩陶史前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个时期的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中,对于自然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之情。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创造各种艺术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其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就是龙形彩陶。

龙形彩陶是史前时代人们创造的一种陶器,它以龙为主题,形态各异,色彩鲜艳。

这些陶器通常是由陶土制成,经过精心雕刻和彩绘而成。

龙形彩陶的出现不仅展示了史前时代人们的艺术才华,更反映了他们对于神秘生物龙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史前时代的人们对于龙的形象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想象。

在他们的眼中,龙是一种神秘而强大的生物,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

龙形彩陶通过精细的雕刻和彩绘,将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些陶器的造型多样,有的是龙头龙身相连,有的是龙头独立,有的是龙身盘绕,有的是龙翼展开。

无论是哪种形态,都展示了史前时代人们对于龙的想象和崇拜。

龙形彩陶的色彩也是其独特之处。

史前时代的人们运用了各种颜料和技法,使得陶器的表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他们使用的颜料主要来自于大自然,如红土、黄土、黑土等。

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颜料,史前时代的人们成功地将龙形彩陶打造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这些陶器的色彩鲜艳而富有层次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龙形彩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史前时代人们对于龙的崇拜和敬畏的表达。

在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龙被视为神圣的存在,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智慧。

史前时代的人们通过创造龙形彩陶,希望能够获得龙的庇佑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神秘生物的敬畏之情。

龙形彩陶的出现不仅仅是史前时代人们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他们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在史前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了解非常有限,对于龙这种神秘生物的存在充满了疑问和好奇。

通过创造龙形彩陶,史前时代的人们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解答这些问题,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史前时代的龙形彩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它不仅展示了史前时代人们的艺术才华,更反映了他们对于神秘生物龙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原始彩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整个古代历史进程中,对文化传承和艺术审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尤为显著。

原始彩陶纹样的特点在于其自然真实的构图和颜色的搭配。

在古代的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在稀少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中,对于陶器的制作以及纹样的设计和颜色的搭配,都必须依靠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这就导致了原始彩陶纹样的构图和颜色的搭配大多数源于动植物以及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真实的美感成为了原始社会人民审美的主流。

原始彩陶纹样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包含有动物元素,如龟、蛇、鳟鱼等,又有植物元素,如草、叶、花等,还有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和纹样。

这种具有跨时代艺术创造力的多样性,既反映出原始人们丰富的想象和造物力,又反映出他们创造出来的美学价值,其在现代装饰艺术中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原始彩陶纹样在艺术审美上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制作和设计上。

古代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因此,他们的陶器制作和设计都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的艺术思想。

陶器的品种繁多,样式新颖,这彰显出原始人们丰富、多样的审美追求。

其次,原始彩陶纹样对装饰艺术的发展和影响也非常深远。

纹样粗旷,色彩自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元素逐渐演变和发展,见证了自然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和碰撞。

同时,这些具有强烈人文情感的纹样和图案,使得人们对古代原始文明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也为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路程打下了基础。

最后,原始彩陶纹样也对当今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当代艺术家的视角下,原始彩陶纹样被解构和重构,使得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美学价值,注重传承与创新,强调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沉淀,使得原始彩陶纹样的价值在不断提升。

总结起来,可以说,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影响了古代的艺术制作和设计,也影响了整个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发展。

它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让人们一直对其追求和研究,并且也为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和美学价值的思考。

中国的彩陶文化是如何起源的

中国的彩陶文化是如何起源的

中国的彩陶文化是如何起源的所谓中国彩陶,就是一种烧前进行绘彩的原始陶器。

它是在陶器烧制前用各种颜色在陶坯上绘制纹饰绘,然后经过晾晒、压磨,然后入窑烧制,彩绘纹饰可牢固地附着在烧成的陶器上,变得永不褪色、也尺远不会磨损。

彩陶的制作过程: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来作为染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国彩陶最早是于1912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

但中国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

其后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地陆续发现。

彩陶因时间的不同,所以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

相关知识,请参阅中国历史悠久的彩陶文化。

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难看出有其他特殊的用途。

彩绘的形式总体上可分为图案和图画两大类。

由于色彩绘于烧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烧后,色彩和陶胎结合紧密,不易发生脱落。

彩陶制作精美,以泥质陶为主,质地细腻,因此,它既是实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引言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类型,它在中国的陶瓷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彩陶的制作工艺复杂,纹样装饰繁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特点以及现代化应用。

一、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1. 发展历程原始彩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早期的原始彩陶纹样装饰主要以几何图案和简单的抽象纹样为主,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逐渐丰富多彩,出现了大量的动植物、人物等形象纹样,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2. 艺术特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

它以朴实自然、简洁明快的风格,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状态。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在图案构图、色彩搭配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

3. 艺术作用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在古代起着装饰与实用并重的作用,它不仅美化了陶器的外观,还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也承载了一定的宗教、祈福和祭祀意义,具有社会文化和精神内涵。

二、现代化应用1. 纹样设计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对于现代陶瓷纹样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代陶瓷设计师可以结合原始彩陶的纹样元素,进行创新和发扬,使其具有现代时尚的气息,满足当下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的需求。

2. 艺术创作当代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的挖掘和研究,进行艺术创作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

他们不仅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还可以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的元素,塑造出更具时代感和文化韵味的作品,为陶瓷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3. 文化传承原始彩陶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珍贵遗产,其纹样装饰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于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进行现代化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中国陶瓷文化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陶瓷文化。

浅议我国原始彩陶装饰的文化内涵

浅议我国原始彩陶装饰的文化内涵
折的儿童招魂 。
强调 的是 , 其形式是服务 于内容的 , 其物质是服务于精 神的 , 其艺术是服务于实用 的 , 实用 性 、 功利性 的 图腾 、 宗教 信仰 、
巫术 、 祭祀等方 面的内容和精 神 , 是它们 被制作 出来 的 主要 原因和 目的 , 也从根本上决定 了当时的人们采取何种表 现形 式、 物质手段 和艺术方式 。
着原始 民族 的精神 信仰与文化观念 。即便是在遥远 的今 天 ,
当我们凝视着那些 古朴 、 神秘 的原始彩 陶时 , 也会 觉得 它们
仿佛正在 向我们诉 说着某种远古的情绪和信息 。 在我国原始彩陶的许 多优秀作 品上 面 , 内容 与形式 、 物 质与精神、 实用与艺术之 间实现 了很好 的统 一。但 需要特别
很难从这些装饰 图案特 别是抽 象的装饰 图案 中寻找 到某些 固定的含义 , 但我们并不 能因此就认 为它们 本身就是无 内容 和意义的 。其实 , 些 图案装 饰并 不像 我 们想 象 的那 样简 这 单。这些看似简单 、 纯 的装 饰形式 , 际上往 往是 跟某些 单 实 文化观念和意义紧密相联 , 并且往 往还是作 为某 种文化观念 和意义的符号或象征 而存在 的。原 始 民族在描 绘这些 图案
( 山居 士 工作 室 , 珠 江西景 德镇 3 3 0 ) 300

要 :我 国是彩 陶的发 源地之 一 , 长期 的发展 过程 中, 在 形成 了自己独特 的文化 品质和相 应 的文化类 型。我 国
原始彩 陶的装饰 纹样主要 有具 象图案装饰 和抽 象 图案装饰 两大类, 但无论哪一种都跟 某些文化观 念和意 义紧密相 联, 并且往 往还是作为 某种 文化观念 和意义的符号 或 象征 而存在 的 , 它们 的 身上 , 在 体现 出了 内容与形 式、 质与 物

彩陶的文化类型

彩陶的文化类型

彩陶的文化类型一、彩陶的起源和历史说起彩陶,大家肯定脑海里会浮现出那种色彩斑斓、花纹精致的陶器吧?这可不是随便的瓷器,而是从几千年前我们祖先的巧手中传下来的文化瑰宝。

你瞧,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概五六千年前吧,那个时候,古人开始学会在土里捏、在火里烧,把一块普通的泥土变成了既实用又美丽的艺术品。

那时的人哪有那么多高科技,想要把土做得漂亮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得靠天赋和技巧。

彩陶的出现,跟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你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原始的生活方式,开始了农业生产,定居下来,过上了相对稳定的日子。

这时的陶器不再仅仅是用来盛水、盛粮的工具,更多的是用来装饰生活、表达审美和文化的一种载体。

比如说,彩陶的图案就有很多种,有的象征着神话故事,有的是自然景象,还有的则可能代表着祖先的信仰,简直就是古代的“涂鸦”,不过这些涂鸦背后藏着深刻的文化意味哦。

二、彩陶的艺术特色彩陶最大的特色就是那五颜六色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图案,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你想想看,泥土本来就是土黄色的,古人怎么就能把它做得那么五光十色的呢?这可是个大工程!他们得用天然的矿物质来调色,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每个地方的彩陶颜色都有不同。

有的地方的彩陶主要以红色为主,像是红陶,仿佛给陶器涂上了“火焰色”;有的地方则喜欢用黑色、白色和红色来拼接,做出来的陶器一看就有种神秘的感觉。

每一件彩陶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同的历史和故事,像是把古老的记忆写进了泥土里。

不仅如此,彩陶上的图案也是五花八门。

你知道吧,有的陶器上刻着像波浪一样的图案,那是象征着水的流动;有的则是几何形状和动物图案,可能代表着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你看,古人通过这些图案,把自己的信仰、愿望甚至是对天地的理解都展现了出来。

想象一下,几千年前的人,拿着这些图案看着大自然,心里想着:这就是我们和大自然的连接啊,简单又有力量。

彩陶不仅仅是漂亮,还是有实际用处的。

它们一般都是手工制作的,形态各异,有大碗、有小盘子,也有一些带着雕花的器物,功能多得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原始的彩陶文化
内容提要:浅谈陶器的由来,仰韶彩陶的发现、造型、材质、纹饰和代表类型。分析仰
韶文化代表类型的作品。
关键词:陶器出现,仰韶文化,造型,材质,纹饰,主要类型,精神艺术品。

陶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
性。陶器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与力量。人类在最初的生产实践中,萌发了丰富的
想象和美的意趣,并从对审美的追求逐渐上升到主动创造美的过程。
关于陶器的产生有很多种说法,我认为是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
贮藏食物和烧煮食物都需要容器。人们尝试着用柳、等植物枝条编成筐篮,可是谷粒总会从
空隙中漏掉。于是,人们有尝试着用泥巴糊在筐篮上,总算是能够短暂地解决容器的泄露问
题。从目前仍生活在原始社会生活方式中的“活化石”——部落人生活、产情况来看,制陶
是妇女们的专长。女娲,或许就是人们对远古那些创造着人类文明的妇女们集中概括出来的
美好形象吧。除了定居生活以外,发明用火,熟悉泥质等都为陶器的早期制作提供了先决条
件。人们推断,就在原始人开始用泥巴填充筐篮不久,有一次森林起火了,原始人纷纷逃离。
但等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又怀着眷恋的心情去看一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是他们发现,除
石器之外,其他日用品几乎都烧焦了。唯独那些泥条泥片,不但没有烧焦,反而比以前更加
坚硬了。于是,陶器产生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陶器的产生不会是一次偶发事件。事
实上制陶工艺的成功是原始人探索数万年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
是火种的保留和火的利用对早期工艺美术来说至关重要。
由此一来,陶器的出现大大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孕育了原始的陶文化。提
到原始的陶文化不得不说起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1)距今约6000年,它是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仰
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这一系统的文化层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陕西、河北、
宁夏等地均有发现。出土器物中,包括玉器、骨器、石器和陶器,尤以彩陶为最突出,因此,
仰韶文化一般也称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陶器的制作为手制成型,彩陶的造型品种繁多,如汲水用的尖底瓶、葫芦瓶。
饮水用的钵、碗、杯。蒸煮食物用的盆、罐、翁等。总之是按不同用途而确定其基本造型的,
轮廓线普遍圆浑饱满,很少有挺拔刚劲的线,器身大小比例符合实用要求。(2)在仰韶文化
中有一种最初人们在河中取水的尖底瓶,这种器物在河水中取水方便,但是平时放置容易倾
倒。如果用三只尖底瓶互相加温就比较安全,人们受到这个启示,进而创造出三足的鬲和鼎。
它们不仅外貌完整,富于变化,而且使用时安全稳妥。尤其鬲的三个空足是受热面增大,取
热效果好。这些符合科学原理的造型,显示出原始人的聪明与自信。仰韶文化的造型,都是
着重塑造大的体面,注意造型的整体感,这种将小的体面概括与大的体面之中的简练的艺术
手法,在后代不断得到继承发展。
彩陶的材质多以细泥质的陶土为主。在陶坯未干时,用圆形卵石把表面打磨光亮,并用
赤铁矿和氧化锰作红黑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器皿上描绘图案或画面。有的彩绘前加
一层陶衣,已增加色彩变化,陶器在窑中烧成后变成土红色,花纹成黑色、深红色或紫黑色,
这也正是原始彩陶的色彩风格。
仰韶文化彩陶的装饰,内容比较丰富,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几何纹都有。彩陶装
饰,无论是哪一种纹样或形式,也无论装饰的意义在哪一方面,最终目的都是给人看的,为
使这一目的尽善尽美,其花纹在器物上都布置在与人的视线最容易接触的部位。那是没有桌
椅,人们惯于席地而坐,器物放着点较低,所以器物的肩部、上腹部,卷唇器的口沿及大口
器的内壁,成为布置纹样的最佳部位。(3)仰韶文化彩陶装饰纹样的形式,以二方连续的带
状花纹和单个纹样做散装布局应用较多。连续纹样,多在盆、钵类形体较矮的器物上使用,
而散装纹样多在形体较高的瓶、壶类器物上应用,大口器内壁的纹样也都是散装的单个纹样,
它们不拘形式、落落大方。连续纹样与矮扁器型搭配能起到协调作用,散装花纹则疏朗自由,
与朴素清爽的器型相对应。仰韶彩陶装饰纹样,都是较简洁、得体的布置在器物的装饰区内,
构成早期彩陶明显的装饰风格。纹样内容的处理都较简练,无论是表现自然物象的还是各种
几何型纹样,既准确又概括,没有赘饰。
仰韶文化彩陶主要类型以半坡和庙底沟类型为代表。
半坡型以陕西西安半坡的彩陶为代表,纹饰单纯,几何形常用直线、波线和折线等几种
基本线条组成,具有一种纯朴和稚拙的情趣。半坡彩陶的纹饰多用黑色绘成,显著特点是动
物形花纹较多,其中尤以鱼纹为最生动而且普遍。鱼纹装饰约十余种,有一种人面形和鱼形
在一起的花纹格外突出。(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西安半坡》一书中是这样讲的:
“人头图画的形象和特点……是氏族部落举行重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时,氏族成员装饰的图
像。头顶上戴有非刺状的尖状物是有盛饰的帽子,面颊的两旁和口角所绘的鱼形花纹,可能
是图腾文身的表示……人口衔鱼,也许是渔猎季节开始时,人们为祈求取得更大量的生产物
的欲望而以图画表示自己的心愿。”(见
右图 人面鱼纹彩陶盆)当然,关于人面
鱼纹盆的纹样还有别的说法,但总之是
渔猎经济在彩陶上的反映。除此之外,
彩陶图案中还有伸肢爬伏的蛙和曲肢爬
伏的大龟等等,大都形象生动、手法简
练、纹样变化单纯且特征鲜明。原始人
只有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仔细地
观察他们接触的动物的姿态和动作,才
能创造出如此优美而基本写实的作品。
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为代表,(5)器物的典型造
型特征为曲腹小平底、卷沿曲腹、双唇尖底、葫芦形平底小口等
形式。与半坡类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由直壁折腹圆底变为卷沿
曲腹平底。在装饰纹样的应用上,几何纹样有蓝纹、划纹、弦纹
等,及由点、勾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连续的花形带状纹。
动物形象较少,有鸟纹、蛙纹、蜥蜴纹(见左图 彩陶蜥蜴纹瓶)
及个别的人面鱼纹等。代表庙底沟彩陶装饰特点的是以点、线、
面构成的连续带状花纹及由鸟纹演变的连续纹样。装饰纹样的布
置多在器物的口部、外壁的肩部上下,都是最容易与人的视线接触的地方。彩陶颜色主要是
黑彩,红彩很少见。施白衣的彩陶为这一类型彩绘装饰的明显特点。纹样构成有连续,有单
独。
仰韶文化彩陶艺术,无论从造型还是装饰看,都体现出了原始艺术的一个共同特点,即
服务于实用。(6)器物造型纵然有蒸煮、饮食、盛储等多种形式,但都是应实用而产生,无
论是器底的变化还是口沿的变化,都是向着越来越实用发展变化。装饰纹样表现了原始人对
生活得赞美,表现生活,热爱生活,歌颂生活,并使它们服务于生活。有说半坡彩陶的人面
鱼纹是图腾,有说是巫师。有说甘肃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盆”的画面是化妆作舞,有说“人
形纹壶”上的纹样播种的象征,诸如此类。它们究竟说明了什么?是生活。表现的是生活,
是生产的记录,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又是精神活动的产物。对生活的歌颂和赞美,意在
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仰韶文化是纯朴自然的文化,是原始人对生活的热爱的实物体现,是精神上的艺术品。
这个原始的、自然的、生动的、奔放的彩陶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给人以心灵平静、
纯净、真实的慰藉。让人忘记了凡世的喧嚣,超脱与世俗,给人以感动。同时有一种激励人
们热爱生活的力量。

注释:(1) .张昕 刘茂平 左奇志 喻琴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7页 湖南美
术出版社 2007年
(2).华梅要彬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4页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
(3).徐思民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16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

(4).华梅要彬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6页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
(5).徐思民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1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
(6). 徐思民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17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

参考文献:1.华梅要彬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
2.徐思民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
3.张昕 刘茂平 左奇志 喻琴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 湖南美术出版
社 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