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袁世凯的后代 大总统之孙袁家楫的生平介绍
历史趣谈:最后的“皇太子” 揭秘袁世凯大公子的凄凉结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最后的“皇太子”揭秘袁世凯大公子的凄凉结局
导语: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一片喊打声中黯然离去,皇帝美梦只做了83天;在其背后极力鼓吹复辟帝制的袁克定也从此被打上“欺父误国”的标签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一片喊打声中黯然离去,皇帝美梦只做了83天;在其背后极力鼓吹复辟帝制的袁克定也从此被打上“欺父误国”的标签。
此后,这位袁家大公子似乎一下子从历史大视野中销声遁迹。
袁世凯之死,给庞大的袁氏家族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衰落,袁克定,这位年轻时过惯钟鸣鼎食日子的袁大公子最后竟至经济窘迫之地步。
晚年的袁克定与其表弟张伯驹生活在一起,张伯驹的女儿张传关于袁克定的记忆碎片,现在也成了关于这位曾醉心于帝制的“皇太子”难得一见的宝贵记录。
承泽园里的袁克定
干瘦、矮小,穿一身长袍、戴一小瓜皮帽,拄着拐杖,走路一高一低瘸得很厉害,一个脾气有点怪的老头——这就是袁克定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
后来有一部描写蔡锷将军反对袁世凯称帝的电影叫《知音》,袁克定在里面一副*倜傥的形象,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
我第一次见袁克定是在承泽园的家里,按照辈分,我一直喊他“大爷”。
1941年,父亲在上海被绑架,母亲怕我出事,让我跟着孙连仲(注:著名抗日将领,后任河北省主席)一家去了西安。
母亲将父亲救出后,因日本入侵,我们一家人在西安生活了一段时间。
我记得那时候跟随父亲一起躲避在西安的还有一些京剧名角,比如钱宝森、王福山等,他们都是原来在清宫里唱戏的伶人的后代。
抗战胜利后,我们回到北
生活常识分享。
袁克定的腿是怎么瘸的?

>袁克定: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外号袁大瘸子,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鼓吹帝制,帮助父亲袁世凯复辟。袁世凯死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958年去世,时年81岁。“皇太子”袁克定跛足,1912年骑马时不小心坠马所致。这是一个隐喻,从晚清到民国的转型之路,步履蹒跚,走得艰辛而曲折,充满了故事和事故。袁克定是袁世凯唯一的嫡出长子,袁世凯对他倍加恩爱。袁克定曾去德国留学,说一口流利的德文,英文也不错。袁世凯出席外交活动,一般都是袁克定当翻译。袁克定晚年落寞之时,都是靠读原本德文、英文书籍打发时光。袁克定意外受伤,袁世凯焦虑不安,送儿子去德国接受治疗。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见“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长子前来就医,招待也极为殷勤。但袁克定的脚没有明显的好转,脑袋里确多了一病症——狂热的皇帝梦。袁克定自此以“皇太子”自居。1915年9月1日,筹安会组织各省旅京人士以“公民请愿团”的名义,向参政院请愿,并为各“请愿团”代拟要求变更国体的请愿书。与此同时,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刊登假新闻,蒙骗老爹。洪宪帝制,车覆人亡。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袁世凯弥留之际,口中喃喃自语:“是他害了我。”这个“他”,是杨度抑或是袁克定?袁克定跪在灵前,哭喊:“我对不起爸爸!”幡然悔悟,已经晚了。袁克定失去父亲之时,他就意识到袁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袁克定背着“欺父误国”的骂名,一步一拐地走向落寞。从此在天津隐居。有文章评论道:“袁克定这个人,不文不武,品不高,德不显,糊涂半生且不说,晚年还好男宠,结果因此而倾家荡产,潦倒而终。袁世凯之败,袁克定岂能辞其咎乎。”但他尚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拒绝与日伪合作,保持晚节。昔日的结拜兄弟汪精卫托人带给袁克定一大笔金钱和礼物,袁克定表现得倒也识大局,小礼物留下,这是私人情谊,钱如数退还。袁克定一身历晚清、民国至新中国。每当提起袁世凯时,他总是虔诚而严肃地称为“先总统”,没有一丝轻慢,不自辱,也不自傲。上世纪50年代的袁克定,生活潦倒,要靠张伯驹接济度日。此时的袁克定不再是锦衣玉食的“皇储”,只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张伯驹的眼中,仍有贵族气派。虽无鱼肉菜肴,只是以窝窝头切片,加上咸菜而已,但他依然正襟危坐,胸带餐巾,俨然还是当年盛景。1958年,袁克定病逝于张伯驹家中,享年81岁。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袁克定、孙科、张伯驹、宋子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袁克定、孙科、张伯驹、宋子文
导语: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
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张镇芳之子)、卢筱嘉(卢永祥之子)、宋子文(宋嘉树之子)、张孝若(张謇之子)等,其中,论出身,或论公子派头,分量最足的,无疑应该是袁克定、孙科、张伯驹与宋子文
袁克定,最后一个想当皇帝的人
我一直相信,袁世凯一生精明,最后却因为逆天而动,复辟帝制,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他的大公子袁克定是居功至伟的。
被老袁一手请下皇帝宝座的溥仪后来在东北的种种作为都逃不掉一个“伪”字,那么算起来,袁克定,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有机会而又拚命要抓住机会想当皇帝的人了。
袁世凯曾经对他的铁杆部下冯国璋说过:“我绝不想当皇帝,当皇帝有什么好处?前清前明那些皇帝都是什么下场?他们的子女都是什么下场?我可不想给儿孙们留下杀身的隐患。
”作为老兄弟,老冯是信了老袁的这段话的,因此日后老袁自食其言,到底套上了不伦不类的龙袍,老冯就非常生气,明里不得不万岁几声,背地里在南京却没少拆老袁的台。
外有民军护国,内有老兄弟捣乱,老袁想不一命呜乎都难了。
那么当初老袁是不是有意骗老冯?这是一段公案。
老袁已死,死无对证,可就是老袁活着,也没法对证。
只是我一直想,也许老袁在和老冯说这些话的那一刻,内心是不乏真诚的,他倒不是对民主共和有多深多厚的感情,只是凭他的聪明,他不能不考虑历史的骂名。
生活常识分享。
袁世凯家族故事

袁世凯家族故事1958年一个漆黑的夜晚,河南项城袁阁村,一条人影悄无声息地来到村头的白玉阁,他推开阁楼大门后,点亮手上的马灯,把一叠宣纸放在地上用水喷湿,小心地贴到一块铁牌上,再拿起一把小毛刷子轻轻敲打……这个人名叫袁家俊,是项城袁氏家族的第十五世孙。
那天夜里,袁家俊一个人战战兢兢地在静夜里敲打一块铁牌,他也许并不知道,他这一举动,让袁氏家族的历史,又保存了一段浓墨重彩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块镌刻着袁氏家谱的铁牌,它的诞生,见证了袁氏家族第一次问鼎权力和荣誉顶峰的历史时期。
1874年,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从西北军营回到项城老家,给祖母郭老夫人过百岁大寿。
郭老夫人嫁给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之前,袁家只是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
袁耀东中年病逝后,为了悉心栽培袁世凯的父亲袁树三和袁甲三等四兄弟,郭夫人甚至三番五次向娘家求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1834年,袁甲三中了举人,次年中进士;十几年后袁甲三的儿子袁保恒也考中进士。
到袁世凯出生时,袁氏一家已成为中原远近闻名的大家族,袁家仅在项城购置土地就多达四五十公顷。
此时的袁家上下有千余口人,本地和外省的袁姓,纷纷来认祖归宗。
这个时候袁家的精神核心人物,在外是袁甲三,在内是袁甲三的母亲郭老夫人。
待到袁甲三病逝,儿子袁保恒成了袁氏家族新的顶梁柱。
前面说到袁保恒于1874年回项城省亲,给祖母过百岁大寿。
他看到十五岁的袁世凯资质不错,为了培养家族人才,就将袁世凯带到北京读书,准备考取功名。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同时,袁保恒带头捐钱修建袁氏家庙,并铸造铁牌家谱。
他特地请来闻名遐迩的锻铸巧匠,在空地上造炉炼铁,浇铸铁牌家谱。
铸好的铁牌家谱重约一吨,高90公分,厚5公分,宽2.8米,文字是工笔楷体,四周铭刻着“回”字形几何花纹。
铁牌家谱镶嵌在袁氏家祠的墙壁上,是项城袁家的镇宅之宝,堪称全世界独一无二,袁氏族人为此而倍感自豪,它也见证了项城袁氏第一次登上权力和荣誉高峰的历史。
袁氏家族历史上有两次登峰时期,第一次是袁甲三袁保恒时期,第二次是袁世凯时期。
袁世凯17个儿子归宿

袁世凯17个儿子归宿——谁是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天津副市长侃历史袁世凯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
长子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拉拢汪精卫。
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
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
1935年复迁北京宝钞胡同,1937年后再迁颐和园清华轩别墅。
在抗战期间,他拒绝与日本占领军合作,生活陷入贫困。
1948年,袁克定穷困潦倒,投奔表弟张伯驹,移居清华园。
1949年后,在章士钊的安排下出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去世,时年77岁。
次子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
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长兄袁克定。
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
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
1931年病逝于天津。
葬于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袁克文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于书法,致力古钱币研究,能演唱昆曲,他收购文物挥金如土,但兴尽后就转让。
袁世凯死后,他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
撰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古钱随笔》、《寒云词集》、《寒云诗集》、《圭塘唱和诗》。
所写掌故、笔记,如《辛丙秘苑》、《洹上私乘》等颇多独特之资料。
袁克文收藏文物种类很多,晚年因生计窘迫,大部变卖。
三子太原愚公——袁克良,袁世凯第三子。
袁克良说“当年上山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把荒山变成花果山,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袁世凯祖孙三代成就三个“家”

诗本事簿注 》中讲述了一则掌故 :
1 9 1 5 年9 月1 6 日, 袁世凯寿辰 ,
切 皆 由此 发 轫 。
Hale Waihona Puke 新 华宫 内, 家人列 队行礼 。少长男
女, 各照辈次, 分班拜跪 。 孙 辈行 列
中, 有个上了年岁 的女 佣 人 抱 着个 孩 子, 也 跪 在 人 群 中行 礼 。 袁 世 凯 觉
1 9 3 4 年 又获 得 该 校硕 士 学位 。
豪门, 却 并非 从小 锦 衣 玉食 , 恰 恰 相 反, 粗茶淡饭 , 补丁 衣 服 , 这 些 对他 来 说都 是 习以为 常的 事情 。 袁 家骝 天 生 聪 慧 ,学 业 成 绩优 秀 。在 袁 克 文辑 录 的诗 文 集 《 豕尾
一
击、 辱骂以及各种势利的白眼; 第二 重悲剧来 自袁 府内部 。 袁 氏家 族是
民 国第 一 家 , 大 户人 家 的 各 种 道 德 规范严厉 得近乎苛刻 , 嫡 出的 子 女
处 正 宗 地位 , 这个不 用说 , 各房 姨 太
未奉允许, 不敢 入宫。 ” 袁世凯略一
沉吟, 发 话 说 :“ 即刻 令 儿母 迁 进 宫 里, 候 我传 见 。 ”
声 ,问 :“ , ' b J L 母 亲 何 人 ?”姨 太 太 回答 :“ 小儿 的 母 亲 现 居 袁 府 外 , 因
为袁 世凯 的后代 , 除了承受 丧失亲
人 的悲 痛 外 , 还 必 须 承 受 人 间 的攻
袁 家 子女 自然 是 特 殊 关照 。每 年 寒 暑假 ,刘 懋 颐 都 要 给 袁家 骝 补 习 三 角 、几 何 、微 积 分 等 ,因此 袁 家 骝
为天人 ,遂娶之为妾 ,不久薛丽清
袁世凯称帝背后的秘密

袁世凯称帝背后的秘密袁世凯称帝背后的秘密——袁世凯孙子袁家诚访谈录2010年11月26日朱恒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河南安阳有一处陵园,当地人称之为袁坟。
埋葬在这个陵园里的人就是袁世凯。
1915年,中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走向共和已有四年。
这一年12月13日一早,一个个骑兵通讯员敲开了北京文武百官家的大门,说大总统袁世凯要在今天九时三刻举行登基仪式,命令他们前去朝拜。
袁世凯登基称帝的消息一出,蔡锷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独立,西南各省纷纷效仿,一时间引发了全国的反袁运动。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他的皇帝梦仅仅维持了83天。
取消帝制后,袁世凯在极度悔恨和恐慌中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两个月,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
在弥留之际他说的最后一句话,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猜测。
袁世凯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袁家诚是袁世凯第十个儿子袁克坚的儿子。
他告诉我们说:“爷爷过世之前,最后说的一句就是:是他害了我。
是他害了我的‘他’是指袁克定,我的大伯父、袁世凯的大儿子。
”袁家诚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袁克定是最后造成自己祖父从一个共和的创始人变成了一个复辟的人。
至于他做皇帝最后复辟这些因素很多,错综复杂。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袁克定。
“我的大伯父袁克定,因为他本人非常希望我爷爷做皇帝。
他是大太子,所以世袭的一定是他的王位。
还有这些君主立宪派,他们竭力推崇我祖父继续做皇帝。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
袁世凯对这个大儿子信任有加,将很多权力都给了他。
然而袁克定并不满足。
他有一个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当皇帝。
虽然自己的父亲是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是不能世袭。
如果父亲当了皇帝那么自己就是太子,将来就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当上皇帝了。
于是他开始采取各种手段促使袁世凯登基。
袁家诚说:“我父亲曾经讲过,你大伯就是把你爷爷害了。
当时就是袁克定他想要继承皇位,所以支持你的爷爷做皇帝。
居委会干部——袁世凯长孙女袁家第

实
中 外 书 摘
袁家第 (9 3 1 8 ,又名袁慧泉 ) 10 — 9 9 ,是 袁 世 凯嫡 出的长孙 女 ,父亲是袁 世 凯 的大儿 子袁 克定 ,母 亲是晚 清湖南 巡 抚 、著 名 书法 家 、 金石 学 家吴 大激 的六 小 姐 吴 本娴 。
居委会干部
袁世凯长孙 女袁家第
副教 授 、教 授 ,讲 授 政 治 经 济 学 和
很正直 、厚道 。吴本娴非常喜欢这 个外甥 ,到 了男大 当婚 、女大当嫁
的时 候 ,就 向 妹 妹 提 出 ,想 把 自己 唯 一 的 女 儿 袁 家第 许 配 给 亲外 甥 费 巩 。 吴 本 静 也 很 喜 欢 自 己 的 外 甥 女 ,于 是 一拍 即合 。袁 家第 与费 巩 是 表 姐弟 ( 两 岁 ) 差 ,从 小 一起 玩 , 两小 无 猜 ,大 人 们 一 说 合 ,他 们 也 不 反对 ,于 是 袁 家 第 的 小 姨 妈 转 眼
子 ,一家三代 ,其乐融融。这 大概
是 他们 最 美好 的一 段生 活 。
l
l
;
中 外 书 摘
纪
实
看 望 费 家姆 妈 ,袁 慧 泉 总 是 淡 淡 地 不 对 她 刮 目相 看 。 其 实 世 人 不 知 道 ,她 当 年 在 袁 家 私 塾 里 学 的 东
一
是 那 时 费 家 已经 开 始 家 道 中 落 ,拿 不 出足 够 的 钱 来 ,因 为公 公 费韦 斋
是 个 地 道 的 读 书 人 ,不 会 打 理 产
业 , 正 在 逐 年 变 卖 祖 传 的 两 干 亩 地 。袁 慧 泉 见此 情 况 ,立 即拿 出一 把 首饰 交 到丈 夫手 上 ,补 其 川 资 不 足 。在 她 看 来 ,留学 是 大 事 情 ,事 关 丈 夫 的 前 途 ,她 在 大 事 情 上 总是 头 脑 清 楚 的 。 于 是 费 巩 得 以成 行 , 12 9 8年先 到 法 国 ,后 又 转 入 英 国 牛 津 大 学 ,研 读 政 治经 济 学 ,于 13 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世凯的后代大总统之孙袁家楫的生平介绍
导语:袁世凯的后代: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
袁世凯的后代: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
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说说袁世凯的后代。
袁世凯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窃国大盗”还是“共和先锋”,“丧权辱国”还是“曲线救国”这都是有争论的,我想要写的主要内容不是袁世凯,所以对于袁世凯一生的功过是非不做评价,但我非常欣赏杨度给袁世凯的挽联,杨度这个人别的不说,但说挽联水平,那种盖棺定论的高度和历史感,还是很值得人敬佩的,也有人说杨度是“国士”,某些层面上讲是对的(不了解杨度的,可以去百度一下)。
杨度在袁世凯去世后,献挽联如下:“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原可作,三复斯言。
”“千载而还,再评此狱”,杨度还是很有历史责任感的,一些天涯的帖子作者不知道看到杨度先生的这种挽联作何感想,呵呵,真要评价袁世凯那就拿出点历史研究的劲头来,贡献您的真知,不要简单的去人云亦云,我也期待着有人能够站出来,分享您的研究成果。
即便是袁世凯给自己的挽联也是很有意味的,“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呵呵,袁世凯给自己的期许还是值得玩味的,他认为自己的死是给日本去了一个敌人,真不知二十一条签署的时候袁世凯心里怎么想
我们感兴趣的是从袁世凯开始的这个家族在风云际会中的起伏漂泊,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