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已经沉淀的史实,它是在一定的时空里发生的,必定要留下一定的实物,而这些实物反映到历史教科书中的主要形式就是历史插图。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初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欢迎大家观阅。
运用历史插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正往抽象思维发展。
学生每次打开历史教材,会不由自主地被文中形式各异的图片吸引,读图后,学生会带着许多问题自觉地读书,这种无意识地读图、读书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便有了学习的愿望和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于不顾,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并让这种兴趣在学生身上持续下去。
不能只让学生读文字学习,把图片作为摆设,让学生自己看或课外去看。
如运用三国鼎立图教学三国鼎立是怎样形成的?三国各自的治国措施有哪些?三国实力的比较等,都能从图上去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运用历史插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赵恒烈先生认为:“合理的想象在严肃的历史科学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教材中的许多插图就是根据实物资料和文献记载,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制作而成的,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插图就都是如此。
前幅画中自由女神引导人民,革命者勇往直前,艺术地再现了1830年法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复辟王朝专制统治的激烈场面;后者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
仔细品味,确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
历史中有的插图不是实事图,而是想象图。
教师在教学历史事件时,也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自己勾画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如想象火烧赤壁图,岳飞抗金图,宋代人开的饭店,红军过雪山图等。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的有效教学摘要:初中历史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直观生动、内容丰富、形象具体的画面辅助文字内容的教学。
历史教科书的插图设计主要包括跟历史有关的文物图、人物图、场景图、示意图、地图等五大基本类型。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的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结合教学案例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插图学习中增强记忆,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插图教学教学策略前言:历史插图的设计和实施是经过编写者反复斟酌,不断优化而来的成果。
历史教师在对历史插图进行全面研究,以及对历史插图的作用深入了解后,才能有效利用插图,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发展多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升学习历史的能力,发挥历史教科书插图的教育价值。
一、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插图的作用在历史插图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系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等,让学生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历史插图能为学生历史文字的学习提供更为丰富、饱满、立体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们结合插图对历史文字史实进行更深刻的记忆。
初中生掌握历史插图的分析技巧则能掌握更多历史学习的方法,提升学习历史的能力,有效的提取历史学习的信息,提升历史学习的效率。
目前,多地历史试题中都出现了跟历史插图有关的卷面试题,历史插图在历史教学和历史考试中被提到了突出位置。
历史教师有效的挖掘历史插图能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宽学生答题解题的思路,丰富历史教学的形式,挖掘更多的教学内涵,从而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实现历史的高效课堂。
二、让插图有效融入历史教学(一)在插图观察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学生们在观察历史插图的过程中能锻炼观察分析的技巧,捕捉人物的神态能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浅析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本插图作为重要的视觉教学工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插图的设计原则和使用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
合理的插图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插图的使用方法也至关重要,老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插图来进行探究式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未来的研究方向也应该着重关注如何更好地运用插图来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与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社会、课本插图、教学运用、设计原则、使用方法、学习影响、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科书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工具。
过去的教科书往往内容枯燥,没有足够的插图来辅助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科书开始注重插图的运用。
插图的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通过插图,学生可以看到历史事件的具体场景和当时的人物,从而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插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对于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插图设计原则和使用方法,以及探讨插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期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插图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引言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专家开始重视课本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到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研究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插图是历史教材的内容之一,是辅助教学的重要资源。
在历史教学中合理有效运用各种插图,可以使教学更加新奇有趣,可以促使教师探索新型的教学途径,改善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投入,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教材插图;初中历史;运用引言:在心理学上,一些学者认为在理解和兴趣方面,以图片为主的内容形式要比纯文字形式的内容更便于理解。
历史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广大学生了解我国悠久历史的主要途径。
1初中历史教材图片的类型初中历史书中的插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地图,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界限及范围和一些重要行政区划分及城市建设等,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探索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线路图,可以了解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动态;城市平面图,是历史上一些著名城市的建筑布局;人物图,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活动、所处时代和社会地位等。
2教学中教材插图的应用2.1以教材插图引入新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新的知识是教学的第一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并且可以自发的去探究知识。
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都只是通过文字来教授知识,忽略了课本中的插图,这样的课堂不仅枯燥还缺乏趣味,学生也很难提起兴趣。
插图作为一种比较有视觉冲击感的视觉元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插图进行探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百团大战、抗美援朝等著名的历史事件时,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其相关的历史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从一些片面的历史图片和战争画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想要去更深层次的挖掘信息,从而主动去阅读历史书中的文字,来了解整个事件的发展及变化,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学习重要的知识点,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
2.2运用插图显现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如果只依靠书本中的文字介绍,学生对于历史很难去理解、明白,即使教师讲的再多,也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引起共鸣,从而使历史这一门学科变得枯燥无味,也使其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析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课本插图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析,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与社会教学涉及到许多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
通过精心挑选和运用插图,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或事件具体化,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通过插图展示古代文明的特色建筑、服饰、器物等,可以更生动地展示古代文明的繁荣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插图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参与度。
历史与社会教学并不仅仅是对古代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认知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而插图作为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通过情感的渗透和情景的再现,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风采和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通过插图展示战争的残酷,奴隶的悲惨生活,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等,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残酷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激发情感体验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促进跨学科的整合与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运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插图进行学习与思考,从而实现更好地教学效果。
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插图,更好地发挥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在教学插图的运用上,其核心是学生的“发现”“探索”。
教师要时刻注意把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转化为备课中的“教学内容”,在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范围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欢迎大家观阅。
以图叙史运用插图说明历史现象一幅图片,就是一段历史。
古代史离我们今天已经很遥远了,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识读历史插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经济史的知识时,因为时代遥远,内容枯燥,环境陌生,线索庞杂,学生比较难理解,就可以以图来叙史。
以“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例,课本提到:农业南方逐渐超过了北方,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这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耕获图》设计如下问题:反映了何时何地什么行业的生产场景,涵盖了该行业的哪些方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掌握以下信息:这个庄园的从业人数多、农具种类多、分工比较细、水资源充足、水稻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等信息。
再辅以教材所述背景,学生得以形成历史认识。
这会比单纯的讲述来得生动、有效得多。
在教学“郑和下西洋”一课中,书上有一套纪念邮票,但重叠在一起,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其中的第三幅,让学生观察画面情况:有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干什么。
然后,教师指出,图中有中国人、阿拉伯人,他们正在交易,郑和带去的中国特产,如丝绸、瓷器,使阿拉伯人爱不释手。
说明郑和的船队到达过阿拉伯地区,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还可从人物的穿着打扮和建筑物的风格,给学生讲明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
以图促疑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产生则主要从好奇、疑问中来。
只有学生有了“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动机,才会对历史产生莫大的兴趣,从而驱动学生的不断探索、发现之旅。
在历史插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发现、探究色彩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
如《清明上河图》,在“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中,就可以如下设计利用。
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入研究,利用好课本的插图,采用“看图讲历史”,培养学生兴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欢迎大家观阅。
历史教材插图作用:导入正题以图为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引人入胜。
比如,在讲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课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拿破仑加冕》图和《拿破仑肖像》图介绍道:这位皇帝身材矮小,但十分英武。
此时此刻,在巴黎圣母院的大教堂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皇帝加冕典礼。
这个人是谁啊?他就是一代枭雄拿破仑。
正是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拿破仑是怎样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炮兵少尉登上皇帝的宝座的?在此期间,法国又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
这样简单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急切了解新课内容的求知欲。
历史教材插图作用:准确把握以图增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了兴趣是求知的前提。
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
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插图中的趣味性内容,用它来调动学生关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时,我利用了教材里“动脑筋”的两幅插图,插入了“破釜沉舟”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两个成语故事,既让学生知道这两个成语故事的来历和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又让学生知道了项羽的骁勇善战和狂妄自大。
从这两个故事中学生最终认识到是什么成就了刘邦,让他成为西汉的开国之君,成为汉高祖。
由此可见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接近历史课,为学好历史奠定基础。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

四 、 用 插 图 引 导 学 生 想 象 利
想 象 是 思 维 的翅 膀 历 史 课 文 中的 插 图虽 然 是 静 止 的 . 但 其 内涵 丰 富 . 易 引 人 想 象 。 学 习 “ 战 中 的对 峙 ” 课 时 . 容 如 冷 一 有
一
幅 《 鲁 晓 夫 和 美 国 总 统 肯 尼 迪 的较 量 》 画 的 是 赫 鲁 晓 和 赫 ,
史 信 息 . 师 可 以 把 复 杂 的 历 史 现 象 表 现 在 图 中 . 而 有 效 地 教 进
突 破 教 学 中 的重 点 和 难 点
教 材 中有 些 课 文 插 图往 往 是历 史 的 重 点 .解 读 这 类 插 图 .
可 以使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 课 文 . 深 印 象 。 在 讲 “ 军 不 怕 远 征 加 如 红
性 、 想 性 于一 身 , 有 育 人 功 能 , 教 师 进 行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的 思 富 是
点 . 得 事 半 功 倍 的 教 学 效 果 。 何 有 效 利 用教 材 插 图 , 取 如 引导 学
生 掌握 图 中 学 史 的 方 法是 摆 在 初 中 历 史教 师 面 前 的 一 个 重 要
问题 。
关 键 词 :历 史教 学 : 图 : 趣 ; 力 插 兴 能
好 材料 。 历 史 教 师 必 须 结 合 历 史 学 科 的 特 点 , 挖 历 史 学 科 内 深 在 的 德 育 因 素 , 机 地 、 当地 进 行 德 育 。 有 恰
历 史课 本 中 有 许 多 仁 人 志 士 以及 重 大 意 义 事 件 的插 图 . 这
肯 尼 迪 在 进 行 核 较 量 。教 师 可 以 通 过 引 导 学 生 借 助插 图 . 开 展 想 象 . 察 赫 鲁 晓 夫 为 什 么 在 较 量 中满 头 大 汗 学 生 通 过 对 漫 观 画 的想 象 和 分 析 .进 一 步 明确 了 当 时 两 国在 较 量 中 谁 占优 势 。 这 样 . 用 插 图 . 仅 培 养 了学 生 的 观 察 力 . 培 养 了学 生 的 想 利 不 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万颖洁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历史插图不仅是教科书的辅助材料,而且是实用性极强的直观
教材。利用好插图,能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学习
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
效果。
关键词:历史插图 兴趣 能力 教学作用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作为历史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使过去的
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
记忆内容时,对具体形象记忆深刻,而对抽象概念记忆很困难。怎样
加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记忆,培养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历史课本
中的插图是很好的工具。它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
组成部分,不仅能生动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且还能补充和说明
教科书的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导作用。
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某种憧憬和追求。心理
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的实例都揭示了一种规律,即人对有趣的事物,干
起来总是心情愉快、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因而也容易学好。中学生
兴趣倾向的最大特征就是同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和形象相联
系。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插图,正是适应了学生的这个特点。历史
插画形象、生动、具体,是最易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饵”,它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热烈、持久
的情绪,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在教学中应该
利用教材的插图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贵族、平民和奴隶”这个题目时,
可以利用“商朝文字所见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以及“想一想”中
有关商朝刑罚的四副插图。首先让学生观察“简表”,了解在商朝文
字中,不通的图案可以代表不同的文字含有,而有些图案的含义是特
定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定的图案的含义合理猜测“想一想”中
提出的四种刑罚。学生一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到正确的
结论。这样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
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可以走近历史,感受历史。
二、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倡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课
本重点一些插图就为这种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比如《中华大地上
的远古人类》一课,教学参考要求掌握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外貌特
征,。这就需要对比 “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
图”。我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插图观察北京人的特
点,由上至下总结出:北京人的前额低平,向后倾斜,眉骨粗大,颧
骨高突,鼻子扁平,嘴巴突出,没有明显的下颏等特点。然后让学生
观察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图,与北京人的外貌特征进行对比,按照从上
到下的顺序,自己总结出特点:前额倾斜减小,丰满,眉骨薄平,颧
骨趋平,鼻子挺直,嘴巴向后缩,有明显的下颏。最后提出问题,对
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哪一个和现代人比较接近?由于学生刚才都认
真观察了插图,很容易回答出山顶洞人的长相已经和现代人相差不大
了。再由此继续讲解,说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
来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很遥远,所以保留了
猿的特点;山顶洞人距今一万八千年,离今稍近,所以与现代人有着
相近的地方。进而说明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仅从面貌上看,已显
示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了。由于学生是通过观察插图直观感受到了北
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外貌差别,并且是自己总结出了山顶洞人的外貌特
征,所以对于这一点的理解更加容易,更为深刻。而且在这个教学过
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利用插图,突破重点难点
教材中的插图大多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
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图中,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比
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中学生不但要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
雄的名称,而且要能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
个重点和难点。课本有“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就是帮助
突破这个重、难点的好帮手。尤其是可以根据战国形势图中各国的地
理位置变成歌谣:“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样学生
既记住了七国的名称,又记住了它们的在地图上的位置,而且还为下
一个问题,合纵连横的讲解打下了基础。
又如《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课。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赵州桥的结
构特点,了解赵州桥建筑结构的精巧才使得它历经千年,屹立至今。
但是学生几乎都没有亲眼见过赵州桥,只能通过课本中的插图了解它
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赵州桥的照片,分析它的建筑特
点,比如赵州桥由桥身大拱及两端上方各两个小拱组成;平时低水量
水流从大拱流过,大水亦可从两旁的小拱流过;整个桥型,大小拱相
配,显得轻盈匀称;这样建筑,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
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所以赵州桥历经已有1300多
年,仍然屹立在洨河上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通过这要
的教学过程,学生就好像亲身去过赵州桥一样,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
要求了。
总之,历史教材中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我们根据大纲的
要求, 扣住教材要点,充分挖掘, 就能起到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