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对联

有趣的对联
有趣的对联

这是清朝大学者—纪晓岚的故事: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羽佳禽砖后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毛野兽石先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在住处附近有个茶叶店,没事就转了进去。老板是个中年男子,正泡了壶普洱茶和朋友喝着,邀我一起喝,感其诚意,就坐下喝了起来。见我也爱茶,老板推荐了四川当地的竹叶青和青山绿水两种绿茶,并泡给我喝。边和边聊茶,以及成都的风土人情,倒让初次来成都的我对这个城市丝毫没有陌生感。

小店不大,不过十个平方,只有一个长方桌子,方便客人品茶。然后就是货架了,只是那幅对联写得极好,只缺个横批,现在烦请大家一起想想横批,也算我没白喝人家的茶。“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拿壶酒来”

老板讲有爱喝茶的朋友,给他推荐了两个横批。一个是“品味人生”,一个是“品者为高”。他很犹豫,一直没有确定下来。不知大家更倾向于哪个,或者有更合适的吗?

1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只狗在河边啃骨,遂出: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往河上一扔对日:

水流东坡诗(尸).

2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3解缙小时家贫,家对地主的一片竹林,于是作了副对联;

门对千杆竹,家藏万卷书.

地主不爽,把竹子砍短,解缙又改成:

门对千杆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地主更不爽,把竹子全砍了,解缙又改:

门对千杆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4解缙在皇帝身边作侍读,想回乡探亲又不敢说,皇帝看出来,要他对出他的联就放他假: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解缙悠悠对来: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5弥勒佛的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知世间可笑之人.

6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亦颇有才貌.一日佛印去看苏轼,不巧撞到苏小妹在床帐中偷懒未起,遂取笑:

烟笼芍药.

苏小妹想起那天看见他在河边洗头的样子,笑对:

水漂葫芦.

7饥鸡盗稻童筒打;鼠暑梁凉客咳惊.

意思是鸡饿了偷吃稻被小孩用竹筒来打;老鼠在梁上乘凉被客人的咳嗽惊跑.妙在同音叠字.8王羲之的字太好,除夕门外要贴对联,写了N副对联都被人偷走.于是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么不吉利,当然没人敢偷了.

岂料快到子时时他叫儿子献之在后面各添了三个字,遂成妙联一幅: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9刘伶饮尽不留零;贾岛一醉非假倒.--拿名人的名字作的趣联.

10秀才进京赶考,盘缠用尽,店老板要他对出联就可以免费,见秀才吃的是米粉,出:

八刀分米粉

秀才对:

千里重(中)金锺.(中金锺是上榜之意哦.锺是钟的古体.

这是一副拆字谜,自己慢慢看吧.

有趣的对联

从前,有个“孤寒鬼”打算开个酒店,于是出了三两银子,征求人为新店写一幅对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孤寒鬼”对他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那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披是:人多病少财富

秀才摇头晃脑地念了一遍,“孤寒鬼”听了非常高兴,但脸上却不露声色,还耍赖地说:“对联好坏,还需听众人意见。”就这样把三两银子也赖掉,不给秀才了。

到了新店开张的那天,当着许多前来看热闹的人,秀才大声地把对联念成:

“人多病,少财富。”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孤寒鬼”一听,大骂秀才,看热闹的人却哄堂大笑。

请你猜猜看,原先“孤寒鬼”听了为甚么非常高兴呢?

答案:因为秀才念成:

“人多,病少,财富”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一、歧义句形成的几种情况

(一)多音字造成的歧义句。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就可能有歧义。

例1到1999年底,它还欠款1000元。

“还”字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还“huán”,是“归还”的意思。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仍然欠款1000元”和“归还了欠款1000元”两种不同的理解。

(二)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句子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有歧义。

例2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即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例3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的书”即可指章太炎写的书,也可指他收藏的图书。

(三)兼类词造成的歧义句

例4这辆车没有锁。

“锁”即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虽有锁但没有“上锁”。

例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即可作连词又可作介词。本句中的“和”如果作连词,那么它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果是介词,那么“他”是和副总经理一起干的。

(四)受事者或施事者不明确造成的歧义句。

例6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实施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五)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

例7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句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也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这是一条把猎人咬死了的狗。

(六)指代不明后省略不当造成的歧义句。

例8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

“他”指代不明。谁对谁笑了?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例9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本句可理解为“那年”“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七)标点不当造成的歧义句。

例10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这个句子有多种理解:(1)会议组织方只是解决出席证问题;(2)帮助解决出席证问题和住处问题;(3)三个问题可以全部解决。

(八)限定模糊造成的歧义句。

例11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由于“前”字在此处限定模糊,以致造成疑惑:10月5日之前的任意一天,还是就在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九)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是与“学校”承接呢,还是与“(同一个学校的)领导”承接?

二、消除歧义的几种方法

(一)更换词语

把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消除了。例1、2、4、8、11的修改都可运用此法,比如可以把例8改成“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小钱对他笑了”。

(二)增设语境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例3、7、9的修改可用此法,如例9可改成“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而你当时已是成年人了”。

(三)调整语序

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如例12,把“几个学校的领导”改成“学校的几个领导”,表意就明确了。

(四)改动标点

如例10,把“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中的两个逗号改成顿号,既消除了歧义。例5也可用此法,只要在“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之后加逗号,也就没有歧义了。

(五)重新造句

如例6,可改写成“巴勒斯坦游击队早就做好了进攻以色列的准备”。

天道酬勤——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圣杯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