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儿童心肺复苏方法

怎么给儿童心肺复苏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怎么给儿童心肺复苏方法

导语:心肺复苏是常见的急救措施。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怎么进行心肺复苏方法呢?

在心肺复苏中,我们称小于1岁者为婴儿,1-8岁者为儿童,对这些患者须采取特殊的急救方法。8岁以上的儿童则采用与成人相同的心肺复苏法。

操作要领

1.儿童心肺复苏法开始同成人一样先判定意识是否消失。然后判定呼吸是否停止,抢救者看不见患孩胸腹抬起,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呼气时的气流声,,应立即打开气道,马上进行呼吸急救。抢救者的嘴必须将婴儿的口及鼻一起盖严;如病人为儿童就像对成人一样,捏住鼻子,套住嘴进行人工呼吸。吹气时先迅速连续的呼气两口,以便打开阻塞的气道和小的肺泡,避免肺脏回缩。吹气的力量以胸郭上升为度,人工呼吸的频率,婴儿为每分钟20次;儿童为每分钟15次。

2.一旦打开了气道和进行了两次吹气后,就必须检查脉搏。对婴儿,一般检查肱动脉,它位于上臂内侧,肘与肩的中点。婴儿胸外按摩的部位在胸骨中部,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上,儿童的按摩部位较婴儿为低,成人则更低。

3.婴儿用中、食两个指头进行按摩,胸骨下陷深度为1.5- 2.5厘米;每分钟100次。对儿童用一只手掌根,下陷深度为2. 5-

4.0厘米;每分钟80次。

注意事项

1.不管婴儿或儿童,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经率均为5:1。

2.经抢救后呼吸恢复,立即去医院继续诊治。

儿童及新生儿心肺复苏指南

儿童心肺复苏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儿科专家委员会 【摘要】2010年小儿心肺复苏国际指南进行了重新修订,作了较大修改。现提出我国小儿心肺复苏的基本流程,以利于加强培训和推广。 【关键词】心肺复苏;指南;儿童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或手动除颤仪,并准备开始进行CPR。 2启动紧急反应系统 院内复苏或多人在场时,应立即派人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并获取除颤/监护仪或AED;院外单人复苏应首先进行5个回合CPR后,再启动紧急反应系统。然而,目击心脏骤停时应首先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并获得除颤仪,再回到患儿身边进行CPR. 3评估脉搏 医疗人员可最多用10 s触摸脉搏(婴儿肱动脉,儿童颈动脉或股动脉),如10 s内无法确认触摸到脉搏,或脉搏明显缓慢(60次/min),需开始胸外按压。非医疗人员可不评估脉搏。

4胸外按压 儿童胸外按压时使用单手或双手按压法,掌根按压胸骨下1/2(中指位于双乳头连线中点);婴儿胸外按压时,单人使用双指按压法,位于乳头连线下,双人使用双手环抱法,拇指置于胸骨下1/2处。胸外按压时,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大约为4 cm,儿童大约为5 cm),用力按压和快速按压,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每次按压后胸部须回弹。 5打开气道及人工通气 不怀疑存在头部或颈部损伤的患儿,采用“仰头-提颏”法打开气道。怀疑可能存在头部或颈部外伤的 6 6.12分钟 6.2 6.3min,无 1s,7 脉电活动 如为可电击心律(心室颤动,无脉室性心动过速),应尽快除颤,首剂2J/kg;2 min后再评估心律,无效可加倍除颤剂量,最大不超过10J/kg。顽固性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可予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同时治疗可逆 性病因(6H5T),见图2。 可电击不可电击

小儿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小儿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要点Array与评价标准 (一)操作要点

(二)目的 1.通过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建立患儿的循环、呼吸功能。

2.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尽快促进心跳、呼吸功能的恢复。 (三)注意事项 (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前不用深吸气,以患儿胸廓有起伏为准,避免过度充气。 (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如需中断最多不超过5秒钟。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儿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 (4)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面罩,以面罩能包绕鼻梁与唇下区域,密闭良好为宜。 (四)应掌握的知识点 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⑴散大的瞳孔转为缩小。 ⑵自主呼吸恢复。 ⑶可触到大动脉搏动。 ⑷口唇指甲由紫绀转为红润。 ⑸上肢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⑹心电图波形有改变。 2、开放气道方法 ⑴仰头提颏法:抢救者一手的小鱼际置于患儿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食指、 中指置于患儿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上抬起。手指不要压向颏下软组织深处,以免阻塞气道。 ⑵仰头抬颈法:抢救者一手抬起患儿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部位置于患儿前额,使其头后仰, 颈部上托。头颈部损伤者禁用。 (3)双下颌上提法:抢救者双肘置患儿头部两侧,双手食、中、无名指放在患儿下颌角后方, 向上或向后托起下颌。适用于怀疑有颈部损伤患儿。 3、小儿的心搏骤停与成人有所不同,突发的原发的心搏骤停在儿童就是不常见的。常见的

就是创伤或疾病引起的呼吸或循环衰竭,最终发生无收缩或无脉搏的心脏停搏。 4、儿童心脏骤停最常发生于两个年龄间段,小于1岁及青春期。 5、婴儿期(小于1岁)最常见的心搏骤停主要原因就是 ⑴有意或无意所致的创伤“婴儿猝死综合征” ⑵呼吸系统疾病肺炎 ⑶气道阻塞气管异物 ⑷溺水 ⑸败血症 ⑹神经系统疾病等

国际2019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国际2019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2010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1 0.18,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了期待已久的 201 0 年心肺复苏指南,本次指南主体结构与2005 指南基本相似,本人最关心的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 .生存链: 由 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2)早期 CPR: 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 )胸外按压频率由 2005 年的 1 00 次/min 改为至少 1 00 次/min (2)按压深度由 2005 年的 4-5cm 改为至少 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 ABC改变为CAB 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 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 1 0mmol/L 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 5s 3.整合修 1 / 6

儿童心肺复苏方法

儿童心肺复苏方法 文章导读 我们可能看到过很多小孩子出现了新生儿产伤,这种情况与我们父母的遗传关系有关,其实新生儿产伤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是正常现象,但是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每当我们的孩子们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妈妈们就会特别着急上火,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治疗新生儿产伤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心肺复苏方法吧。方法: 1.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患者一般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缓解。 (2)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血流量外,还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3)亚硝酸异戊酯为极易气化的液体,盛于小安瓿内,用时以手帕包裹敲碎,立即盖于鼻部吸入。作用快而短。本药作用与硝酸甘油相同,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更明显,宜慎用。同类制剂还有亚硝酸辛酯。 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可考虑用镇静药。 2.缓解期的治疗 宜尽量避免各种诱因。调节饮食,特别是进食不应过饱;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在初次发作(初发型)或发作频繁、加重(恶化型),或卧位型、变异型、中间综合征、梗塞后心绞痛等,疑为心肌梗死前奏的患者,应休息一段时间。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作用持久的药物。 3.其他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注射液,作用为改善微循环的灌流,可用于心绞痛的频繁发作。抗凝剂如肝素、溶血栓药和抗血小板药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压氧治疗增加

心肺复苏最新指南(2018)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17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 程指南更新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以下进行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较 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 2017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 2.1 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2 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儿童心肺复苏

儿童心肺复苏 教学内容: 1.心肺复苏定义 2.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3.心跳呼吸停止的诊断标准 4.心肺复苏技术 一·什么叫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指采用急救医学技术恢复已经中断的呼吸及循环功能,是急救技术中最重要而关键的抢救措施。 二·心肺复苏的历史 1.1956年,Zoll等成功实现了第一历电击除颤和心脏起搏技术 2.1958年,peter safar提出了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 3.1960年,Kowenhoven提出了封闭式胸外按压 4.1966年,在第一次全美复苏会议上,制订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标准(CPR) 5.1985年,在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上,诞生了心肺脑复苏CPCR的标准 6.2000年,美国心脏协会颁布了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CPR/ECC)<<指南2000》 7. 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国际复苏联合学会对《指南2000》做了修改,颁布了《指南2005》 8.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合协会对《指南2005》做了修改,颁布了《指南2010》三·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1.突发意外事件:如溺水;电击伤;自缢;严重创伤等。 2.严重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其他系统 3.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严重的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4.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 5.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如:心包或胸外穿刺,心导管检查,心脑血管造影,气管插管等,尤其较常见于胸内手术过程中,麻醉意外。 四.心跳骤停后机体变化 1.心跳骤停15秒,意识丧失。 2.心跳骤停30秒,呼吸停止。 3.心跳骤停30-60秒,瞳孔散大。 4.心跳骤停4分钟,脑部ATP枯竭,能量代谢停止。 5.心跳骤停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可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五.心跳呼吸停止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意识突然丧失,昏迷。 2.呼吸停止或抽泣样呼吸 ---停止。 3.动脉搏动消失。 4.心音消失及心动过缓。 5.双侧瞳孔散大 6.心电图见等位线,室颤,心电机械分离。 7.四肢抽搐(可有可无) 8.大小便失禁(60秒后出现)

婴儿、儿童和成人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

婴儿、儿童和成人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 CPR是心肺复苏术的简称,CPR包括两大部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快速用力按压胸部是CPR的最重要操作。通过按压胸部,可以将血液泵向脑部和心脏。 约92%的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死亡,但统计数据表明,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能够两倍甚至三倍的给予患者生存机会。 救护车到达前的时间是黄金急救时间,能够在此时进行急救的通常不是医护人员,而是家人。如果更多人学会心肺复苏术,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一、婴儿(1岁以下)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这里的婴儿是指1岁以下的宝宝。 首先确认现场环境安全,之后拍打婴儿的脚并呼喊他,检查婴儿是否有反应。如果没有反应则立刻请人帮忙打120并去取AED(如果有条件)。注意:如果没有人帮忙,只有你一个人的话,则要以30:2的比例先做5组CPR再去自己拨打120。 检查婴儿的呼吸,如果婴儿停止呼吸,则应该实施心肺复苏。这个可以通过看胸廓是否有起伏来判断,观察至少5秒但不超过10秒,没有起伏则说明呼吸停止了。 呼喊拍打无反应+无呼吸=实施CPR 婴儿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遵照CAB的操作顺序:C胸外按压(compression)→A开放气道(airway)→B人工呼吸(breathing) C 胸外按压compressions 1. 让婴儿仰面平躺在结实的平面上。如果可能的话,请使用地面以上的平面; 2. 将多余的衣服脱掉; 3. 将一只手的2根手指放在两个乳头连线中点的正下方; 4. 垂直向下按压,幅度大约为4厘米,速度是至少100次/分钟; 5. 每次按压后,要让胸部回弹至正常位置。 A 开放气道airway 仰头提颏法:一只手放在婴儿的前额上,另一只手放在婴儿颏部的骨性部位,向后仰头并提起颏部。 B 人工呼吸breathing 1.在保证婴儿气道开放的同时,按正常方式吸一口气;

儿童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儿童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评分标准 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 值 准备质量10 分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2、用物齐全:纱布2块、弯盘2个、手电筒、治疗车、听诊器。(少一样扣2分) 5 5 操作流程质量80 分1.判断意识:拍患儿躯干,并呼唤“喂,喂,孩子!”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呼叫医生,将患儿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地下,站于患儿右侧肩部,如有必要解开患儿衣领及裤带;(未 作不得分) 3.判断动脉搏动是否消失: 1岁以下肱动脉(肘窝向上2cm臂内侧)/股动脉(大腿内侧,腹股沟中点下一横 指);1岁以上颈动脉(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少一项扣2分,未作不得分),如果患儿没有呼吸或无反应,10s内不能判断有无脉搏可立即开始CRP; 4.判断呼吸是否消失及异常呼吸:患儿胸廓有无起伏,自主呼吸是否消失或仅有喘息。(一项不符合要求 扣2分) 5.胸外心脏按压 (1)部位:1岁以下:两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指,1岁以上:胸骨中下1/3交界处;(位置不正确不得分) (2)方法:1岁以下:双指按压法(单人):右手食指中指位于按压点用力向下按压。双拇指按压法:双手 指环抱胸廓,双拇指压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指,拇指用力按压胸骨。 1-8岁单掌按压法: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伸直并与患者胸部呈垂直方向,用上半身重量及肩臂肌 力量向下用力按压。 8岁以上(同成人):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其上,指指交叉,双臂伸直并与患者胸部呈 垂直方向,用上半身重量及肩臂肌力量向下用力按压,力量均匀、有节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时胸骨 下陷。(方法不正确扣3分、按压深度不够扣3分,频率过快或过慢各扣1.5分) 6.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4cm,儿童大约5cm。 7.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通气比例:单人 30:2 双人 15:2 8.畅通气道:头偏向一侧,清除病人口鼻咽污物;(未作不得分,少一项扣2分) 9.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左手掌根部置于患儿的前额,向后方施加压力,右手中指、食指向上向前托起下 颌,使患者口张开;(方法不对扣5分) 10.建立人工呼吸: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患儿口上垫纱布,用按于前额的拇指、食指捏紧患儿鼻孔,患 儿的口完全包在施救者口中,连续吹两口气,每次持续1秒以上,吹气时见患者胸廓上抬。一次吹气完毕后,松手,离口,面向胸部,观察患儿胸部有无向下塌陷后,紧接着做第二次吹气。(一项不符合要求扣3分) 11.5个循环后,判断患儿自主呼吸、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瞳孔有无缩小、光反射是否恢复、肤色 有无转红润(一般心率不低于60次/分)。(少一个循环、顺序颠倒、未判断结果各扣5分,判断时间不标准扣2分,判断结果少一项扣1分)) 5 5 5 5 10 10 5 10 10 15 全质量10 分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注意手卫生。(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关心、体贴患者。(做不到不得分) 3、按压有效。操作完毕口述:心脏按压有效指征:①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②收缩压≥60mmHg③肤色转红润 ④瞳孔缩小,光反射恢复⑤自主呼吸恢复。(按压或吹气无效视为失败) 5 2 3

2015美国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摘要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目录 简介 (1) 伦理学问题 (2)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3)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5)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 LS (7) 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11)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3) 心脏骤停后救治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 (16) 特殊复苏环境 (18) 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20) 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23) 新生儿复苏 (25) 培训 (27) 急救 (29) 参考文献 (32) 致谢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hanks the following people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ublication: Mary Fran Hazinski, RN, MSN; Michael Shuster, MD; Michael W. Donnino, MD; Andrew H. Travers, MD, MSc; Ricardo A. Samson, MD; Steven M. Schexnayder, MD; Elizabeth H. Sinz, MD; Jeff A. Woodin, NREMT-P; Dianne L. Atkins, MD; Farhan Bhanji, MD; Steven C. Brooks, MHSc, MD; Clifton W. Callaway, MD, PhD; Allan R. de Caen, MD; Monica E. Kleinman, MD; Steven L. Kronick, MD, MS; Eric J. Lavonas, MD; Mark S. Link, MD; Mary E. Mancini, RN, PhD; Laurie J. Morrison, MD, MSc; Robert W. Neumar, MD, PhD; Robert E. O’Connor, MD, MPH; Eunice M. Singletary, MD; Myra H. Wyckoff, MD; 和A HA《指南摘要》项目组。 简体中文版:Neil Huerbin, MD 和A HA Guidelines Highlights International Project Team 版权所有?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心肺复苏2018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心肺复苏2018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小儿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小儿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要点Array 与评价标准 (一)操作要点

(二)目的 1.通过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建立患儿的循环、呼吸功能。 2.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尽快促进心跳、呼吸功能的恢复。 (三)注意事项 (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前不用深吸气,以患儿胸廓有起伏为准,避免过度充气。 (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如需中断最多不超过5秒钟。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儿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 (4)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面罩,以面罩能包绕鼻梁和唇下区域,密闭良好为宜。 (四)应掌握的知识点 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⑴散大的瞳孔转为缩小。 ⑵自主呼吸恢复。 ⑶可触到大动脉搏动。 ⑷口唇指甲由紫绀转为红润。 ⑸上肢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⑹心电图波形有改变。 2.开放气道方法 ⑴仰头提颏法:抢救者一手的小鱼际置于患儿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食 指、中指置于患儿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上抬起。手指不要压向颏下软组织深处,以免阻塞气道。 ⑵仰头抬颈法:抢救者一手抬起患儿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部位置于患儿前额,使其头后 仰,颈部上托。头颈部损伤者禁用。 (3)双下颌上提法:抢救者双肘置患儿头部两侧,双手食、中、无名指放在患儿下颌角后方, 向上或向后托起下颌。适用于怀疑有颈部损伤患儿。

3.小儿的心搏骤停与成人有所不同,突发的原发的心搏骤停在儿童是不常见的。常见的是创伤或疾病引起的呼吸或循环衰竭,最终发生无收缩或无脉搏的心脏停搏。 4.儿童心脏骤停最常发生于两个年龄间段,小于1岁及青春期。 5.婴儿期(小于1岁)最常见的心搏骤停主要原因是 ⑴有意或无意所致的创伤“婴儿猝死综合征” ⑵呼吸系统疾病肺炎 ⑶气道阻塞气管异物 ⑷溺水 ⑸败血症 ⑹神经系统疾病等

中国公众心肺复苏指南

近期,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及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团和中国心肺复苏科学普及团等组成的中国公众卫生健康指南编写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 指南指出,当有人突然倒下,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立即识别并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通气和电除颤)是成功救命的关键。指南建议: 一、心跳骤停预警:重视“三痛”某些心跳骤停发生前会有一些 警示信号,那就是“三痛”,即胸痛、腹痛、头痛。 1、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症状,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诱发心跳骤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2、腹痛:腹腔血管及脏器疾病易诱发心跳骤停,同时它也是某些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表现。 3、剧烈头痛:常常是脑出血、脑梗死等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起病表现,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跳骤停。 中、壮年则应该谨防心脏病和过劳死,而老年人出现心跳骤停多是因为慢性疾病没有有效控制或者急性加重,对老年人应该防控慢性病。 二、心跳骤停预判:把握“三停” 公众在第一时间识别心跳骤停的发生尤为重要。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关键点主要是“三停”,即意识停止、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1、意识停止:常用的方法为用力拍打呼叫,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2、呼吸停止:如果没有意识,要迅速判断患者的呼吸情况。、 常用方法:用手指置于患者鼻前感受是否有气流,侧头平视患者胸廓,观察是否有起伏。 3、心跳停止:判断心跳骤停最为重要。

常用方法:用手指触摸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的凹陷处,有无脉搏搏动,判断时间6-10 s。 一般情况下,我们发现有人突然跌倒或没有反应,可用力拍打他或他的双肩,大声询问“喂,你怎么啦?”如果患者还是没有反应,且呼吸停止(胸廓没有起伏)或异常超过5秒钟,我们就可以认定为心跳骤停。 三、救治心跳骤停:突出“三法” 公众需要掌握使用“三法”:即胸外按压CPR、腹部提压CPR、海姆立克急救法。 1、胸外按压心肺复苏: 姿势:在患者胸骨下半部,即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左手掌跟紧贴患者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 按压:用上身力量连续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6cm,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如果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也可持续胸外按压。 2、腹部提压CPR:是基于胸外按压CPR使用禁忌症而诞生的、避免按压导致胸肋骨骨折的心肺复苏方法。 3、海姆立克急救法:够为气道阻塞(食物嵌顿或窒息)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的有效方法。 姿势:其操作方法为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势站稳,然后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倾。然后将双臂分别从患者两腋下前伸并环抱患者。 发力:左手握拳,右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围”之势,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内上方猛烈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 四、心跳骤停防控:牢记“三步”

婴儿儿童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术——双人施救法BLS操作流程 (仅限本院考核使用) 假设心肺复苏模型人为婴儿或儿童心搏骤停患者,两名院前急救医生互为AB角色交换上场考核,其中第一施救者(简称A)担任主角,每一位选手都要轮流当一次A角,得分归主角一个人所有;而第二施救者协助(称作B)为配角。按照CPR2015国际指南的最新标准,AB两人配合共同完成BLS技能操作。 考核标准的操作流程与细节手法:(依据CPR’2015国际指南) 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第一施救者A首先上场看天看地(巡视上下左右4个点),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如果不安全,则做相应的处理措施。安全则口述“周围环境安全”。 2、A角检查意识:A角先到达患儿身边,轻拍儿童的肩膀或者婴儿的脚心并呼喊:“宝贝,你还好吗”(分别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各大声呼喊一遍),检查意识限时2秒钟完成。(考核时拟定为婴儿) 3、A角启动BLS:一旦发现患儿无应答,立即高声呼救并吩咐第二施救者B:“患者无反应,快来人呐、准备抢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拿AED来”。 4、A角判断呼吸脉搏:发现患者无反应后,A角眼睛看患儿胸廓有无起伏,同时规范手法在正确部位触摸患者的动脉搏动(婴儿为肱动脉,儿童为颈动脉或者股动脉),数数计时(从“1001”数到“1006”),时间刚好控制在6秒钟完成判断脉搏呼吸情况。最长不超过10秒钟。 5、摆放体位:将患儿置于坚硬、平坦的物体表面。取仰卧位。(如果体位正确,忽略此步骤) 6、A角建立人工循环:一旦判断患者无心跳、呼吸,尽快由A角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移除患者儿胸部的衣物,方便找到按压位置和粘贴电极片。在B角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未返回之前,按照单人施救法进行。 单人施救法的规范要点: (1)将患儿置于坚硬、平坦的物体表面。 (2)将2跟手指放在婴儿胸部的中央(略低于乳头连线,在胸骨的下半部分)不要按压胸骨末端。 (3)以100-120次/分的速率按压。 (4)按压深度为婴儿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约4cm)。 (5)每次按压结束后,确保胸廓完全回弹(重新膨胀);不要靠在胸部上。胸外按压和胸部回弹/放松时间应该大致相同。按压终端间隔尽量减少到10秒钟以内(例如人工呼吸时)。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 China Guidelin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 preliminary draft)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学术委员会编写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制定 前言 1.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成人发生SCA最常见原因为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其他包括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等非心脏性原因。小儿发生SCA的主要原因为非心脏性的,包括呼吸疾病(如气道梗阻、烟雾吸入、溺水、感染、婴儿猝死综合征),中毒(包括药物过量),神经系统疾病等。 SCA表现为4种类型,即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和心室停搏,其中VF最为常见。如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VF的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心室停搏的复苏成功率仅为1%左右。 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包括通过胸部按压建立暂时的人工循环,通过电除颤转复VF,促进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恢复自主呼吸。 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BLS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包括ABCD 4个步骤,即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电除颤(D,defibrillation)。ACLS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设备、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 早期识别与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早期CPR,早期除颤和早期ACLS是构成SCA存活链的4个关键环节[1]。患者发生SCA时,急救者如能使生存链环环相扣,将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的机会[2]。有研究表明,早期CPR 如3~5min内电除颤可使SCA患者存活率高达49%~74%[3]。 2.现代心肺复苏医学的创立、演变与发展 现代CPR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医学家的努力,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现代CPR技术日益提高,其中Peter Safar、Kouwenhoven等著名医学家对现代CPR学的发展和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论证并确立了口对口吹气及胸部按压联合应用CPR的合理性。从此,人工通气、人工循环以及电除颤作为CPR的三大核心技术在临床上开始广泛应用,从而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4]。 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提出了“生存链”(chain of surrival)的概念,包括对心脏骤停患者需要采取的4个紧急行动环节,即①尽早对心脏骤停患者识别和启动EMS;②尽早得到“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的

2017年AHA儿童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17年AHA儿童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更新是基于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的儿童专业工作组对与此更新同时发布的证据的综述。它延续了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的连续性综述进程,每当根据新发表的证据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则发布更新。综述完成的进度在“2017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科学的治疗性推荐总结共识”中可见,且在该文中可见词汇目录。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对于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标准采用了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的推荐水平及证据等级体系。 这一更新总结了以下几项的针对18岁以下儿童CPR时,单纯胸外按压及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的相关证据及治疗推荐。 指南的目标人群: ①儿基础生命支持指南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 ②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指南适用于1岁至青春期的儿童(青春期定义为女孩乳房发育和男孩长出腋毛); ③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指南适用于青春期后的患者; 其余在“2015版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和“2010版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里面的推荐及标准仍然作为美国协会的官方推荐。 一、高质量的CPR:单纯胸外按压的CPR “2017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科学的治疗推荐国际共识”对婴儿和儿童CPR时,单纯胸外按压及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的相关证据进

行了比较。它包含了两项在2015年之后发表的有关院外心脏骤停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了2015版指南更新所用的证据基础。相关证据总结如下: 1.来自日本人群的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采用了All-Japan Utstein Registry的数据库,比较了2005年至2007年之间由旁观者实施的单纯胸外按压的CPR和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的CPR(在该时期指南对于青春期后儿童及成人CPR时按压-通气比例的推荐由15:2转为30:2)。对于1个月时的神经学预后及生存率,单纯胸外按压的CPR 组较少观察到良好的预后。该研究对年龄进行了分层分析,对于l岁至17岁的儿童,单纯胸外按压的CPR预后较差,而小于1岁的婴儿,单纯胸外按压与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的CPR的预后之间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研究还进一步对心脏骤停的原因进行了分层,结果显示对于可能有心源性因素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单纯胸外按压与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的CPR之间没有差异。一项在相同日本人群的数据库中进行的后续研究,分析了有派遣队协助的对儿童实施的CPR,但研究时间为2008年至2010年。一般情况下,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的CPR常由派遣人员实施,而单纯胸外按压的CPR则依赖于援救者的经验和知识。 与联合人工呼吸相比,仅胸外按压CPR后1个月生存率较差,且1个月时神经功能预后较差。单纯胸外按压的CPR与不实施CPR没有区别。 2.一项来自美国人群的大规模观察研究,CARES登记研究(Cardiac Arrest Registry to Enhance Survival),评估了由旁观者实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