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政治复习课

如何上好初中政治复习课
如何上好初中政治复习课

如何上好初中政治复习课

传统的政治课复习是以老师,以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通过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强迫记忆。往往整个复习过程学生疲惫不堪,结果收效甚微,更使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严重脱离,不能学以致用。环翠区目前实施的学科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在近几年的中考总复习中我更新观念,大胆应用新课改理念,取得较好复习效果。现将个人体会总结如下,以求共勉:

本人将初中政治总复习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解练习做到有的放矢。

1、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既有基础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又要突出重点知识。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位置。例如:初三思想政治课的主线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而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的基础教育。此环节教师应改变简单复述、回顾、照本宣科的“包办代替”形式,而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建立

联系,促进知识的提炼升华,并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2、根据知识内在联系,进行单元复习。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社会发展简史就可以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进行比较,分别了解和掌握每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以及三个阶级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所起的推动作用,紧紧围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明确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在教学形式上,应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设计教师讲授与分组讨论、学生自己整理比较与教师辅导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3、基本概念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复习首先抓住关键词;其次把一些内容相似或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划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深记忆。

4、以问题为中心,提高复习效率。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择问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让全体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价值,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且通过提问,可

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讲解,有针对的练习,帮助学生记忆。

二、第二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

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选试题首先要注重基础,即通过练习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的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

再次,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教科书与学生实际、现实中的热点敏感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热点,这不仅使复习课充满生机,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塑造。

最后,选多种类型试题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 一、六大误区 误区一:答案在书上 中考政史开卷,部分考生认为试题答案可直接在书上找到,故考试前没整理笔记。其实,中考政史虽开卷,但许多试题答案并非能在书本上找到原题,仍需结合知识思考作答。准备一些授课笔记,有助于帮助思考 误区二:笔记只抄不整 政史考试只能带课本和指定资料及手写笔记进场,许多学生为充分利用开卷优势,将用的资料、做的练习等尽可能详尽地往笔记本上堆砌。但因没整理,笔记杂乱无章,考试时查阅极不方便,收效甚微。 误区三:家长代抄 为让笔记“够多够全”,也为减轻考生抄写负担,许多家长都“操刀”代劳,事后学生也不看。结果,学生对笔记非常陌生,查阅起来十分缓慢,影响答题。误区四:开卷不用记忆 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认为“基本知识点不需记忆”。部分学生对政史考试不作记忆准备,对基础知识点完全寄希望于考试翻书。结果答题时对知识点运用极不熟练,严重影响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误区五:见题就翻书 为确保答案正确,很多同学答题时先翻书找知识点和内容,后将查阅内容往题目上套。这容易导致查阅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答非所问,既浪费时间又易出错。误区六:合卷合做 政史题目穿插在一起以合卷形式出现,部分学生训练时就没有分开做政史题,中

考时也一如既往。但学科不同,思考和作答方式都不同,混合作答会影响思维,导致失误增多。 二、考前复习怎么做 1.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选择题的复习基本一致。 开卷考试中列举题、填补缺项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的复习要求可以降低,即只要对教材熟悉,明确这些试题考查到的内容在教材的哪些章节就可以了,不必强化记忆。 在开卷考试中,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可以设计成半开放或开放性的试题,对这类题的复习则要从长计议,复习要求要提高,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结合时政热点以及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说明,还要训练对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上课认真作好笔记,便于考试查阅 既然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那么为便于考试翻阅,就要在上课务必认真做好笔记。 3.搞好学科知识专题归类复习 有些地区的开卷考试已经明显命制了跨章节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上完后必须留足时间进行学科知识的专题归类复习。 三、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从历年来中考答卷的情况看,考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盲目堆砌,不得要领;

如何上好初中政治复习课

如何上好初中政治复习课 传统的政治课复习是以老师,以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通过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强迫记忆。往往整个复习过程学生疲惫不堪,结果收效甚微,更使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严重脱离,不能学以致用。环翠区目前实施的学科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在近几年的中考总复习中我更新观念,大胆应用新课改理念,取得较好复习效果。现将个人体会总结如下,以求共勉: 本人将初中政治总复习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解练习做到有的放矢。 1、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既有基础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又要突出重点知识。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位置。例如:初三思想政治课的主线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而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的基础教育。此环节教师应改变简单复述、回顾、照本宣科的“包办代替”形式,而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

际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提炼升华,并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2、根据知识内在联系,进行单元复习。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社会发展简史就可以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进行比较,分别了解和掌握每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以及三个阶级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所起的推动作用,紧紧围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明确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在教学形式上,应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设计教师讲授与分组讨论、学生自己整理比较与教师辅导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3、基本概念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复习首先抓住关键词;其次把一些内容相似或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划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深记忆。 4、以问题为中心,提高复习效率。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择问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让全体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价值,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且通过提问,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应试技巧word版本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应试技巧 晋江市平山中学杨通评 文章摘要: 开卷形势下的考试更加注重探究性,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与社会。 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这不仅需要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要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应用非智力因素考出好成绩也是至关重要的。 正文: 从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精神和发展趋势看,开卷形势下的考试更加注重探究性,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与社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2005年我省试验区九年级学生中招考试,历史学科首次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在此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考生认为只要翻开书本就可以轻松过关,因而在复习时只是简单的翻翻书、背背书,就走上考场。其实这是错误的。 中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测试,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测试。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这不仅需要我们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要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应用非智力因素获得高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解题技巧和策略等方面来阐述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解答方法。 一、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答题时,千万不要一开始就翻书,第一遍要自我闭卷,会做的一次性做过,不会做的用做上符号,等第一大题全部做完后,反过来马上翻书查找没有做的。如果通过翻阅资料任然不会做,就只有猜一个答案,或者用排除法,选择字数多的那个答案 (2)辨析题的解答技巧 辨析题是比较有特色的一道大题,它和传统的判断题与改错题有一定的联系,但答题

最新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 入门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内容繁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那么,在开卷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学历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门。 一、看好“家门”最关键 所谓看好“家门”,就是依纲据本,夯实基础。“纲”即《历史课程标准》,“本”就是手中的课本。综观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无论开卷还是闭卷,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乃至历史常识。所以要迎接开卷考试,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照书抄,简单。其实,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对照课本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切记: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健。 二、适当“串门”最重要 所谓适当“串门”,指既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把握好不同时代相关历史问题的纵向分析与比较,又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能力渗透和能力迁移,注意加强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知识的结合,形成纵向、横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出知识网络。所谓“横串门”就是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比如把发生在1861年的历史事

件串联复习,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开始等,所谓“纵串门”就是要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复习就可以把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对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题要以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素材,比如关注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海峡两岸关系、西部开发、朝鲜问题、中东问题、美日韩关系等问题,使政史地知识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起来,以提高理解、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综合能力。 三、寻找“热门”很必要 所谓“热门”,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给我们以这样强烈的启示:必须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实现“知古通今”、“以史为鉴”。因此在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命运,要以时政背景为载体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它们所体现的历史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围绕中心问题,创设新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开卷考试技巧

开卷考试技巧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开卷考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开卷考试基本题型解答技巧例谈 开卷考试试题的设置灵活新颖,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但其题型基本上离不开这样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综合题)。 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 2.列举题的解答技巧 列举题就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分为横向列举题和纵向列举题。答题时要搞清楚试题问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界定时空

如何应对开卷考试

初中思品拟解决问题预设 【拟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如何应对开卷考试。 【要解决的重点】:改变教师原来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抄书考试”的观念。 【要突破的难点】:把教学真正转移到重视素质教育上来 【预期目标】:教师应该进行课堂改革,重视社会热点,加强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加强复习教学改革,抛弃传统的学生死记硬背的复习方法。 【实现计划】: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方式也实现了突破性的变革。初中思想品德毕业考试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 一、教师应进行课堂改革 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必定带来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对开卷考试,我认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自己已知的正确答案,而且更要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一,转变教学侧重点。过去教学的侧重点很大程度上在于知识点的落实和巩固,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理解和应用上。例如,过去对四项基本原则学生必须会背会写,教师和学生就必然要在背字上做文章:而现在开放式考试,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不要背,但必须理解,能在实际中运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做到融会贯通。 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是把握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需要。同时,学生也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才能在开卷考试中获取好的成绩。 第三,联系实际,扩大视野。 开放式命题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要求增强,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小课堂与大社会、大环境的结合。让学生走向社会,作调查研究,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 第四,针对特点,加强训练。要抛弃“题海战术”,精心设计一些适应开卷考试的练习,进行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是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调动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适应 首先认识到:开卷考试不是更容易了,而是在减少单纯记忆背诵内容的同时,考察重点向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倾斜。从这个意义上说难度甚至是提高了。 其次,了解实行开卷考试的目的,一方面是减轻学生背、记负担,更要的是让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重大时事能力。 第一、理解记忆,灵活记忆,抓好基础知识。 要让开卷考试得心应手,要在平时学习和备考中,要能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内在的联系,准确地从课本中选取相关知识点;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要在平时熟记于心,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应试能力的目的。 第二、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具体事例入手,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经验,进行创新思维,谈亲身体会、感受和对个人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注意围绕所学重点知识,收集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社会上的热点材料,关注身边的生活实例,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宗旨,更是适应开卷考的根本方法。

开卷考试历史如何复习与应考

开卷考试历史如何复习与应考 -----学习心得 近十年里经历了从闭卷到开卷考的过程,总分也有100分降为50分。造成了绝大部分学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简单地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抄抄书而已。因此,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易导致在复习和应考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得不偿失的做法。现就在近几年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心得体会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第一:消除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 思想问题是个大问题,只有把思想上的误区解除了,才能对提高考试成绩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开卷考试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注重的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这就需要扩大学生自己的阅读面,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给学生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问。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根本谈不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第二:做到开卷考试用书要科学。 考试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测试,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测试。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获得较好的分数,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固然很重要,但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在考试中应用非智力因素获得高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1、不要题题都翻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试时翻翻书,但是真到考试时,题题都翻书,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实行政、史合卷,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厚厚的一摞书翻来翻去,甚至还有学生翻错书,考历史翻政治书,会极大地影响答题速度和考试的心情。况且,有的开卷考试试题中有活动与实践探究题,这样类型的题答案在教材中更不可能明确地找到。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告诫学生该背的知识点一定要背,把知识消化在平时的学习中,切不可题题都翻书。对实在找不到答案的题目,再翻书查找。譬如平时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择题,以节省时间完成其他题目。 2、记笔记要系统、有条理。在开卷考试下,很多学生把平时复习的例题、辅导书上重要的题目,自己记不清的题目、老师强调的题题目都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有的甚至把课本内容都遮住了。因此,考试需要的东西不知从何处找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告诫学生要学会整理笔记,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往书上记,应当有选择摘抄一些重要的、系统化的知识点。切忌在书上粘贴纸条作笔记,这是开卷考试所不允许的。同时,抄东西时要分门别类,把知识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如:古今中外的改革,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近代现代抗争与探索史,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国际关系,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文化等。还可以在教材目录编著具体页码,遇到不同问题去找,省时、省力并提高了复习效率。 3、仔细审题,不要盲目抄书。答案要准确,要答在点子上。有的同学看到试题后想到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就先忙于看书中那些内容与试题的内容接近,就开始抄。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就难以形成一套完整思路,往往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东拼西凑,不得要领,最后导致“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答案不准确、不完整、不全面。因此,考试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找准结合点。 4、平时除对教材的学习外,还要重视热点问题的学习。 热点问题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这就要求对热点问题的复习不能到临近考试时搞突击,要把热点问题的复习寓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复习效率。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

初中历史开卷全套资料

一、问答题(古代史)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 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 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今古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 .江泽民说:…〃〃,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 试用唐朝的历史事实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见考试说明5) 中国近现代史 1、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后来的 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6分) 答:政治领域:①总理衙门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形势控制清政府,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②“辛酉政变”,那拉氏上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那拉氏所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掌握最高统治权,对外卖国 投降,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领域: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市场被进一步打开。②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担负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步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有哪些?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危机加深的原因、表现:(原因:由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再加上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有利于外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其后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98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了对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活动:①戊戌变法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 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③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④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③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3.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试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哪个阶级发动了那些运动来学习西方? 答: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运动;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4、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你从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受到什么启发? 1)不同之处:辛亥革命时的国内统治者是清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时期国内统治者是北洋军阀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2)最终结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革命失败;总之两者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启发:资产阶级的软弱型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革命途中必须防止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勾结破坏 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一次真正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回答: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与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运动?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及本国封建势力矛盾尖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一系列斗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国共两党联合斗争,形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中共大力开展工农运动。(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为今后革命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请举出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共产党认识到了坚持革命领导权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6、孙中山一生的两次重大转变,即其后分别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第一次: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拒绝,由变法走上革命的道路;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由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同时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震动,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决定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之后,实现了国共首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要点:国共两党的相互需要,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初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策略

初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策略 复习课是协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提 升学生的水平。但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复习这个环节,很多学生对复习感到迷茫,教师也不知道该如何协助学生上好复 习课。本文就对初中政治复习课的教学策略实行简要分析。 一、系统复习,打好基础 虽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动,政治考题偏向开放化,更多是考查学 生的综合水平,但是在实行复习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从基础入手,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全方面发展。在传 统的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认为 只要将教材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就足以让学生应对考试,取 得好成绩,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遇到考查水平的命题时,就不知 道从何下手。所以,在复习初中政治的时候,教师要协助学生针对教 材内容实行系统复习,能够对教材上的内容实行分类,然后系统性地 实行复习,如将法律知识相关的内容归为一类、三农问题归为一类等,让学生的复习更加系统化,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来实行复习,做 到有条不紊,快速高效,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让每一个学生 都能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真正地 协助学生打好基础。

二、联系热点,灵活使用 为了迎合考试中的常见题目,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实行适 当的课外拓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 去了,现代教学要求学生“两耳要闻窗外事”,不但要“闻”,而且 还需要深入地了解。让学生对社会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如果学生仅 仅对教材上的内容实行研究,逐渐地就会与社会脱节,在考试的过程 中遇到联系时事热点的问题一无所知,将来走进社会也会非常迷茫。 所以,在初中政治复习的时候,学生尽量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令人瞩目的事件对于丰富学生 的阅历、提升学习水平都是非常有协助的。另外,教师也要协助学生 多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与教材建立起相关的联系,让学生能够联系 时事热点来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例如,学生能 够多注重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热点事情,如食品安全问题、社会经济 问题等,并且学会使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这样的复习 方式比较新奇有趣,会让学生觉得更加新鲜,积极性比较高,同时也 能让学生逐渐地养成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总来说之,对于当 今社会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学生要重点注重,储备大量的相关知识, 用已有知识分析热点问题,进而提升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注重实践,提升水平

开卷考试复习方法四大点

开卷考试复习方法四大点 随着近几年开卷考试的试行,传统的复习方法已失去原有的效果。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以便更好的应对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已成为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同时,作为教师如何上好复习课,教会学生如何复习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几年的摸索,我觉得在复习时应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梳理课文内容。 实行开卷考试后,很多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现在轻松多了,不用死记硬背,考试时只要翻翻书就能对付了。却忽视了翻书的必备条件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熟悉和对整 体知识的把握,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餐”,在考试时表现出“寻寻觅觅无觅处,匆匆忙忙乱翻书”。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最能体现课改方向、命题趋势的“开放性”试题,答案也几乎都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而选择、判断、简答等就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因此,

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以教材为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对每一课、每一单元知识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所谓“牵一线而控全局”。我们学生要化一定时间重新梳理每一课的知识点、重点、知识结构。复习课不像新授课,教师不可能重新再讲一遍,而要侧重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采用让学生自己写复习提纲、整理笔记的形式,学生通过课前或课后对照中考说明阅读教材后归纳、整理出每一框题、每一课要掌握的内容,可以图表式、提纲式、问题式,然后教师加以点拨。我觉得这种方法效果比较好,学生经过自己的整理,对书本上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和理解。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无须老师化课堂上的时间,只要学生课余时间完成。 这仅仅是复习的第一步,也就是所谓的抓住了基础分数。 第二步:把握重点内容,找出内在联系。 教材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现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建议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建议 随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形式的改革也正在逐步兴起和推广,历史也实行了开卷考试。显然,这一变化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顺应新世纪素质教育潮流。对历史实行开卷考试这一变化,广大师生看法不一。以下是我对历史开卷考试的一点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1 历史开卷考试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 回顾往年的历史教学,我们或多或少地认同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它是为教而教,为考而教;老师教教材,学生考教材;老师教结论,学生考结论。如此,牢牢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今,历史学科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无非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考试,要求教师们要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将成为适应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历史教学必须努力的方向。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出台,使我们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来传授知识。它是对应试教育的一大挑战,是初中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有力的发动机,一个有效的催化剂。 2 正确理解开卷考试,掌握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 许多教师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学时只需看看课本,讲讲资料,考试时便可以应对自如了。有的甚至说,历史一开卷不要掌握知识也能考好。其实,历史开卷试题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它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其“源”,但许多试题需参阅几个知识点,且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出正确答案。如:科举制度是何时形成的?它是一种什么制度?明朝时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该制度何时被废除?有些试题涉及古今中外,需要归纳而得出答案。如:列举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实。如果对知识掌握不熟,理解不透,仅靠课本资料,疲于翻书,费时费力,很难找出此题的知识点,这对于有时限的考试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见,对于历史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并且要有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的各种能力。这一点对于开卷考试来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 3 开卷考试形式下的初中历史复习 历史开卷后,将如何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以上所分析的中考历史开卷的特点来看,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核心是学生的能力。那么,如

初中政治复习课的思考

初中政治复习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12-12T15:50:09.81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0期(上)作者:陈青山 [导读] 初中政治课教学许多学生都认为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到了初三的复习课更感觉到没有兴趣。真正让学生喜欢初三政治课,让他们愿学,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益,就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陈青山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光辉乡小学校广安 638020) 初中政治课教学许多学生都认为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到了初三的复习课更感觉到没有兴趣。真正让学生喜欢初三政治课,让他们愿学,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益,就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确立目标,把握要求 学好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方向,明确复习目标。一是抓好考试说明要求的学习。了解考试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方式,方法,试题内容比例,试卷题型比例等。二是根据要求,构建知识网络,奠定坚实基础。多年中考要求我们必须严格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立足教材全面精读,熟悉教材,把各课各节,各框的知识要点梳理出来,按照互相联系的顺序排列形成知识体系。三是明确总复习的目标要求,在总复习的全过程中安排好时间,保持复习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可分三个阶段来实现。每一阶段,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将知识,热点,学生实际较好的结好起来培养学生解题和创新能力。第三阶段,主要进行专题复习,抓热点,注重联系,建成一个牢固的知识体系。对开卷考试所带教材进行整理,筛选,装订。做好学生考试心理,考试策略的辅导,达到最佳状态。 二、狠抓基础,注重联系 我们自始至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严格按照课本逐课展开复习,按照从大到小,从材料到原理或从原理到材料进行纵向复习,每一课复习中用几个关键词进行概括。如复习初三政治第二课可用;面对压力,树立观念,培养习惯进行概括。还可用知识结构图进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不要急于去进行综合性。加强课本理论知识的复习,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把某个知识与其他地方的相关知识有意识的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及时编写“一年来时事政治”与重要热点专题。同时要紧密联系课程改革的实际,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材料要“新”适当观照课本 政治课中的概念,观点往往比较抽象,通常要以材料为载体,通过材料来说明,表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深奥,枯燥的政治观点讲解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材料。教材的编写者已尽力选取好的材料,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材料滞后性的问题。再加上学生在学新课时已多次接触书本材料,到了初三再次使用,就有炒冷饭的味道。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否定书本上的一切材料,但应尽量选取功效与书本相同,最近出现的典型事例。一是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现象。二是引用电视,报刊,杂志等播发的新材料。 四、知识归纳要“活”忌观点简单重要 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已成为现代政治科中考的重要能力要求。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老师只是按照教材编写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课时与课时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和沟通,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的是点状的,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复习课就要在这方面“补课”,将以往分散的相对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准确,简明,清晰的知识网络,从而构成相应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创新和提高的过程。 知识理解的深度上要“新”学生将以往学过但未能理解的,易混淆,易出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加以分析对比,真正弄明白;课本上的观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上见深度。学生能教以前更能紧密联系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实际问题,去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方法要“新”,注视互动探究 有些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以自己主讲为主,仿佛在做报告,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宣讲。虽然老师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这势必影响了复习效率。因此,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讨在复习课中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将讨论式、答记者问式、讲授式、讲练结合式、学生上台讲课等方式结合起来,同时要充分运用投影、电脑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大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教学密度。 六、训练题上要“精”,思维“实”重讲评 必要的做题训练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提高审题能力和答题能力。但中考命题工作年年在改革,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急速,新背景材料数不胜数,因此,训练题也要紧跟形势。所用试题,题型要新,背景材料要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老师也努力提高命题技巧,注意变换命题角度,切记不要长期使用以前的套题。上新课时,多采用归纳法,从具体材料引申出基本观点。这符合学生的思维变化规律。而在复习基础知识时,则应更多地采用演绎法,辅以归纳法,宜先把相关知识进行串联,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再去分析具体问题。在进行典型试题讲解时,把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起来。 强化练习和讲评,提高总复习的时效性,这方面我们做到“精心选择、讲练结合、巩固消化、提高能力”。精心设计选用例题和习题。讲练结合,及时检测,化大考为小考,过好巩固消化关,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加强模拟和实战性练习。在整个总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几次与升学考试的题型、题量、分值和考试时间都相同的考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实战经验。认真批改每一份练习,仔细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如何审题,如何解题,上好讲评课。 七、提升专业素养,具有政治敏感性 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自己的政治专业和学生,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试想,一个对政治知识毫无兴趣的人,怎么教别人对政治课感兴趣并且学得很好呢?政治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风度、气质、情绪等对学生的情感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教材要了如指掌。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的依据。熟练掌握、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学的新颖来源自课本。因此对教材要深入钻研,不放过书中的每个字词。事实上严谨治学的教师常常对教材有新的体会。 具有政治敏锐性,善于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又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科教学与考试具有很强的时政性,要反映当前党和国家的

《管理学》在线考试开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在线考试(开卷)试题 注意事项: 1、通过在线考试模块完成该课程考核; 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组织的任务环境包括那些?各自如何对管理产生影响? 任务环境是指与组织实现其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它是由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关键顾客群或要素组成的,一般包括供应商、客户或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集团。 1.供应商:向企业供应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即为供应商。 现代企业倾向于选择较少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以便及时获得高质量的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过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通常充满了火药味,制造商越来越发现,唯有与供应商精诚合作,才是节约资金、保证质量和加快产品上市速度的关键之所在。 2.顾客:所谓“顾客”是指从企业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作为企业产品的接收者,顾客决定了企业的成败。顾客数量、类型的变化,以及顾客口味、需求的变化,都会给企业带来机会或威胁。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对顾客需求及其变化的正确反应之上的。 3.竞争对手:所谓“竞争对手”,是指与本企业处于同一行业,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换句话说,竞争对手是与特定企业争夺消费者的企业。 竞争对手之间的对立是管理者需要处理的最具威胁性的一种力量。高度对立的结果往往是价格竞争,而价格的下降则会导致企业利润的降低和获取资源能力的下降。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潜在竞争对手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威胁力量。潜在竞争对手是指在当前任务环境中并不存在,但可能进入该领域的企业。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企业之间的竞争狼烟四起,但很多企业发现,通过合作而非竞争,同样可以达到原来确定的目标。 4.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有关政府部门在若干方面对企业实行严格的监督。例如,航空局对飞机是否合格、能否飞行,实行严格监督,同时,管理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在政治、法律框架内所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压力集团”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内容繁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那么,在开卷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学历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门。 一、看好“家门”最关键 所谓看好“家门”,就是依纲据本,夯实基础。“纲”即《历史课程标准》,“本”就是手中的课本。综观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无论开卷还是闭卷,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乃至历史常识。所以要迎接开卷考试,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照书抄,简单。其实,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对照课本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切记: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健。 二、适当“串门”最重要 所谓适当“串门”,指既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把握好不同时代相关历史问题的纵向分析与比较,又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能力渗透和能力迁移,注意加强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知识的结合,形成纵向、横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出知识网络。所谓“横串门”就是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比如把发生在1861年的历史事件串联复习,有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开始等,所谓“纵串门”就是要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复习就可以把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对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题要以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素材,比如关注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海峡两岸关系、西部开发、朝鲜问题、中东问题、美日韩关系等问题,使政史地知识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起来,以提高理解、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综合能力。 三、寻找“热门”很必要 所谓“热门”,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给我们以这样强烈的启示:必须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实现“知古通今”、“以史为鉴”。因此在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命运,要以时政背景为载体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它们所体现的历史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围绕中心问题,创设新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