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案例

《三国演义》教学案例分析

孤山中学李雪艳

教学背景:

中国古典文化是我们重要的一个文化遗产,它载满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与成败,具有不灭的青春与激情。对于古典名著的欣赏学生只是有一点朦胧的喜爱,为了能让他们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能耐心有效有味的阅读中国古典名著,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通过精读某个人物的相关片段,引导他们走进名著,激发他们自觉阅读名著的兴趣。

对于名著的教学方式,应以结合文本和影视的视觉,引导学生了解名著,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达到开阔视野,丰富文化韵味的目的。通过了解创作背景、作者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使学生了解掌握导读的方法,悉心体会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战争来把握艺术成就。

4、鉴赏以侧面描写、衬托来塑造人物的手法基本欣赏方法。

5、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

1、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4、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到处都散发着文化的茶香。唐诗宋辞层峦叠嶂,古典名著九曲回环。《三国演义》作为古代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让我们以别样欣赏的眼光去体会这部小说的内蕴吧!

二、导读过程

1、名著的形成

(1) 作者简介: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受“耕读传家,诗礼教子”家传的影响,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三国演义》的形成

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 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87版《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隆中对》。

3、名著的价值

(1)《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你知道的关羽的故事有哪些?

过五关斩六将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三千溺水,取一瓢饮,这部积累了几乎是中国人全部智慧的《三国演义》,即或是一鳞半爪,也是一种生存的学问。在阅读中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其中的人生奥秘,也是事半功倍。在认识人生,体味人生,奋斗人生,改变人生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稍稍悟醒人生哲理话,不也是件有益的事情么!

四、作业:

课后准备“三国”故事会;

五、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怎样阅读名著?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4、积累语文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