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含答案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含答案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含答案(2021·云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在中国小说史上,历史演义是一个重要的门类,产生的作品差不多覆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重要阶段,而《三国演义》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为什么三国题材的作品最受欢迎呢?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解释说:“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

” 确实,英雄辈出,冲突剧烈,却又不至于过于凌乱,使《三国演义》在题材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②实际上,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传奇性经历与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很早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关事迹既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成为民间艺人热衷表现的题材。

宋代的讲史平话中,就有了“说三分” 的类别,即——专门讲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故事;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同时,宋元以来的戏曲舞台上,三国戏也长演不衰,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

罗贯中正是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并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将一段时间漫长、人物众多、头绪复杂、情节曲折的历史,熔铸成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的情节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到西普武帝太康元年(280)全国统一为止,前后一百余年。

作者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 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三国志平话》一贯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普习凿齿和南宋朱喜“尊刘”的史学传统。

这一思想的历史根源在于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现实依据则在于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

但从根本上说,还是普遍的明君仁政理想的体现。

(完整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完整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意气用事 头脑简单


蒋干中计

黄盖苦肉计
面如美玉 唇若点朱 赤壁之战
姿质风流 仪容秀丽
街亭失守后,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乘胜杀
往西城。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
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
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
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不得私自外出以
北拒曹魏
收二川: 收取东川、排西八川阵:
摆设八阵图
物性格与作品特色。 4.整理:积累语文知识,撰写读后感,交流体会。
略读小说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 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 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 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 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 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 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 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 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 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 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 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6.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
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 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六出祁山 七擒: 七擒孟获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奸诈狡猾
曹操善于权谋,为达目的 不择手段,体现了其奸诈 狡猾的一面。
英勇善战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曹操在战场上英勇善战, 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爱才如命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善于 发掘和任用人才,体现了 其爱才如命的一面。
刘备:仁德之君的典范
仁爱宽厚
刘备以仁爱宽厚著称,关心百姓 疾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代学者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三国演义》 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推动《三国演义》学术 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夷陵之战
刘备为夺回荆州而发动的大规模 战役,最终失败,蜀汉实力大损。
诸葛亮北伐
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完成刘备遗愿, 多次北伐曹魏,虽取得一定战果, 但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吴蜀联盟与交恶
孙吴与蜀汉之间既有联盟抗曹的 时期,也有因荆州问题而交恶的
时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两国关系复杂多变。
04 主要人物形象分 析
曹操:奸雄与英雄的双重性格
08 后世影响与研究 现状
《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大名著之一
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历史小说的典范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世 历史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品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 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夸张与渲染 《三国演义》运用夸张和渲染手法,增强故事的艺术感染 力,如描写战争的场面时,常常使用夸张的词汇和形象的 比喻。
悬念与伏笔 《三国演义》通过设置悬念和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的阅读 兴趣,如草船借箭一节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却毫无行动, 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感。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描绘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但对于《三国演义》这样一部容量较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名著,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欣赏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并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对于文学名著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但同时,他们对于《三国演义》这样具有丰富历史背景和复杂人物关系的作品,理解起来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细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作品的精髓。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领会《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结合等。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艺术特色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三国演义》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艺术特色的课件。

2.阅读材料:为学生准备《三国演义》的阅读材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阅读。

3.黑板:用于板书课程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9-20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人教版

19-20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人教版

4
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为外戚何进所制,宦官杀死何进。 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 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 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所杀。随后,袁绍等 17 镇诸侯 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
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 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
12
2.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一个忠贞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 艺术典型。他不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还有经天 纬地之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精通军事、政 治,通晓天文、地理,是智慧的化身。
13
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而竭忠尽智,为蜀汉的事业奋斗一 生。蜀汉的兴衰,三国间的重大政治军事斗争几乎都与他有密切的 关系。出山之始,就制定了据蜀联吴抗曹的战略;赤壁之战,他孤 身赴吴,身临险境,贯彻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思想;又乘胜智取荆、 襄,进军益州,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白帝城托孤后,他奉命辅 佐幼主,独撑危局。内修政事,巩固后方,六出祁山,誓复汉室,“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以生命实践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贞。中国古代知 识分子为理想、事业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 献身精神,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9
色。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 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名为汉相,实为 汉贼”。
曹操把狡诈、奸猾、多疑用到了极致。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官 渡大战中许攸前来投奔,许攸以诚相投,而曹操一本正经的真言竟 是满口假话,这就是奸雄之奸。
10
曹操是一个懂得识别人才且重视人才的政治家。他能够识别人 才,且又能使用小恩小惠的方法收拢人才,使其为他的政治野心服 务。礼遇关羽更是小说中脍炙人口的文字,讨伐董卓的大会上,他 极力支持关羽出战。在关羽“温酒斩华雄”后,他更加坚定信心, 一定要收关羽为己用,因而百般优待,以动其心。但关羽最终挂印 封金而去,这时曹操力排众议,不但不派重兵追他,迫其就范,反 传令一路放行,并亲自为关羽送行。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
识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2. 小说通过三国鼎立的局面,展现了各种人物的性格、智慧和力量。

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他们在乱世中作出了各种选择和决策。

3.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包括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和谋略,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这些战役反映了各方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智谋斗争。

4.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中的角色和事件基于真实的历史。

然而,作者罗贯中也在小说中添加了一些以增强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

5.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刘备代表仁义,曹操代表权谋等。

这些人物形象也成为了后来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智慧的表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了解三国英雄人物,梳理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了解赤壁之战的英雄形象。

2.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对比《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赤壁之战人物形象的异同,理解《三国演义》“因文生事"的文学创作原则。

3.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体会《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实质是拥美德、反暴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人物形象的异同,理解“因文生事"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会拥美德、反暴政的主题思想。

三、教法、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对话教学法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查阅资料法四、课时:1 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由杨升庵的《临江仙》导入。

过渡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梁启超《李鸿章传》)。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英雄荟萃的《三国演义》,去品品英雄的人生,看看三国的风云。

二、比一比,三国英雄知多少?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作英雄?过渡语:《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魏、塑造了500 多位人物形象,被世人称为“第一才子书”,也被称为“英雄的史诗"。

那么你对英雄的定义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课件:第7 版《现代汉语词典》: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

过渡语:《三国演义》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小说一开始,描写汉末大乱,各路英雄陆续登场。

2.《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人可以被称为英雄?过渡语:那么《三国演义》中,你知道的英雄有哪些?教师出示课件:猜猜以下描写是哪位英雄?诸葛亮: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内容简介 ▪ 汉室倾颓·讨伐董卓 ▪ 群雄逐鹿·吕布覆灭 ▪ 内阁密诏·千里独行 ▪ 官渡之战·大破袁绍 ▪ 三顾茅庐·荆襄之变 ▪ 赤壁之战·火烧曹兵 ▪ 三气周瑜·大战马超 ▪ 夺占西川·合肥会战 ▪ 巧取汉中·痛失荆州 ▪ 汉室末路·夷陵之战 ▪ 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 司马专政·九伐中原 ▪ 偷渡阴平·三分归一
袁绍优柔寡断,不听忠言,最终失 败,退出了三国的舞台。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 为10.5万比3.3万(两军兵力对比为 3.2比1)。如果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 军和运输部队,双方兵力对比为12万 比3.4万。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吴国得胜,蜀汉元气大伤 。刘备病重。夷 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 次实力大损。 222年,孙权称帝。223年6月 10日 ,刘备病故。
因曹操挟持徐母,徐庶离开。建安 12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 请诸葛亮出山,开始了崛起之旅。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徐庶在开始时对刘备说的自 己的名字是?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刘备的羽翼日益丰满,引起的 曹操的注意,决定将其扼杀, 出兵攻打刘备。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其 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 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共120回,描写了从东汉末年 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 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 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 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 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 雄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 明
面如冠玉, 眉清目朗, 纶巾羽扇, 鹤氅皂绦。
号:卧龙。有经天纬地 之才,鬼神不测之机。 是“千古良相”的典范。 谥为“忠武侯”
隆中对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智取汉中 六出祁山
曹 操
孟 德
奸诈狡猾 飞扬跋扈 目光敏锐 志向远大 胆识非凡
自私残暴 权谋机变 从容不迫 果断英明 善于用人
6 . 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
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 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六出祁山 东和: 东和孙吴 七擒: 七擒孟获 北拒: 北拒曹魏
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三国演义》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__________的开篇词。
5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 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煮酒论英雄 。 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
收二川: 收取东川、西川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空 城 计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 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 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 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 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 第二次拜访。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刘 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 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第三 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 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 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 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 汉皇朝。
导读小说
创作思想
罗贯中,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 他表现出了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 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 揭露鞭挞。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人物性格是在史书《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 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诸葛亮被塑造成具有具有经世 济民的雄心壮志和神机妙算本领的“贤相”。曹操则被塑造 成一位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的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 关羽则是“威猛刚毅”、“义重如山”。刘备则被塑造成为 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周瑜被塑造成 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典型。
“三雄”: 枭雄刘备、英雄孙权、奸雄曹操
“三绝”:
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
三国英雄之诸葛亮
提示一:东汉末年,南阳人士。三 国时期非常杰出的外交家 。 提示二:他留给后人了“智慧”、 “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 提示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是杜甫对他的评价。
三国英雄之关羽
提示一:他曾被曹操封为汉 寿亭候。 提示二:他有着骁勇非凡、武 艺绝伦、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和素质。 提示三:他的武器是冷艳锯, 重82斤。
《 三 国 演 义 》
罗 贯 中
——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名著欣赏的方法:
1.略读:把握故事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创作思想。 2.通读:理清故事主要情节,了解作品重点人物。
3.精读:抓住主要情节,欣赏精彩篇章,分析人
物性格与作品特色。 4.整理:积累语文知识,撰写读后感,交流体会。
略读小说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 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 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 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 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 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 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 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 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 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 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 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三国歇后语
●张飞穿针-- 大眼瞪小眼
●关公喝酒-- 不怕脸红
●关公面前耍大刀-- 自不量力 ●刘备编草鞋-- 内行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万事俱备 ——( 只欠东风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刘备招亲 ——( 弄假成真 )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 刘备的荆州——( 哭来的 ) 张飞穿针 ——( 大 眼瞪小眼 ) 三个臭皮匠——( 赛过诸葛亮 ) 马中赤兔 ——( 人中吕布 )
提示三:他被作者塑造成为仁 民爱物、知贤下士、知人善任 的仁君典型。
三国英雄之张飞
提示一:他义释严颜展示出他 粗中有细的一面。 提示二:他曾经是卖肉的,后 是五虎将之一。
提示三:他英勇善战威镇长坡 桥吓死曹操深爱的侄子夏侯杰。
三国英雄之周瑜
提示一: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 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 资”。 提示二:他是孙策的对拜兄弟,东 吴四英将第一位。
提示三:他为水军大都督时,用火 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 壁之战。
学会按人物或事件归类记忆
★重要战役:
1、官渡之战(第30回) 2、火烧新野(第40回) 3、赤壁之战(第44—50回) 4、汉中争夺战(第67回) 5、水淹七军(第74回) 6、彝( yí)陵之战(火烧连营)(第84回)
诸 葛 亮
一、你离《三国》究竟有多远? 关羽 ,我们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 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 曹操 、过五关 千里走______ 单骑 、华容道义释______ 斩六将、水淹______ 七军 、败走______ 麦城 。 ______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 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_____、 孟获_____、空城计智退 祁山 七擒 ______、 赤壁_____、六出 马谡 司马懿 挥泪斩 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 张飞 和使 刘备 ,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_ 双股剑的______ 青龙偃月刀 _________的关羽。
单 刀 赴 会
刘备为完成三足鼎立之势,需夺取 西川,以立其业,故派大将关羽镇守要地荆 洲。吴国为了得到失去的土地,始终不放弃 夺回荆洲的想法,因此设酒宴名为招待关羽, 实为鸿门之宴。宴请关羽过江到东吴,席间 埋伏刀斧手欲杀之。关羽久战沙场,熟读兵 书,早知是计,便有所准备。故而只带领十 几个随从人员,提着宝刀,轻驾小舟,单刀 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 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 鲁肃为人质,以脱身。 埋伏刀斧手见鲁肃 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不仅应邀赴了宴 会,更挫动了吴国的锐气,打消了孙权收回 荆洲的念头。
三 顾 茅 庐
杀 吕 伯 奢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单骑逃出洛 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 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乃弃官与之一起逃 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 家中求宿,受到热情款待,吕伯奢并亲 往西村沽酒,然曹操闻堂后有磨刀之声, 疑其图己,遂与陈宫将吕家八人全部杀 死,其实吕家磨刀只是为了杀猪款客。 操与陈宫无法,只好逃走,途中与沽酒 而归的吕伯奢相遇,曹操害怕暴露真相, 干脆连吕伯奢也杀了。陈宫惊问其故,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我!"
为人忠厚 爱民如子 知人善任 礼贤下士 三顾茅庐 借荆州 三让徐州
周 瑜
公 瑾
面如美玉 唇若点朱
风流儒雅 潇洒干练
意气用事 头脑简单
蒋干中计 黄盖苦肉计 赤壁之战
姿质风流 仪容秀丽
街亭失守后,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乘胜杀 往西城。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 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 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 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不得私自外出以 及大声喧哗。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 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 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 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 燃香弹琴。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司马昭说: “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 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 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 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三国英雄之曹操
提示一:身长七尺,细眼长髯(rán), 官拜骑都尉,沛国谯(qiáo)郡人也。 提示二:他是三国英雄中少有的能 够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 身者。 提示三:他的生活信条是“宁 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英雄之刘备
提示一:他常寄人篱下,先后 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 刘表、吕布等人。 提示二:他使用双股剑,他骑 的卢马,这只马虽然克主却救 了他一命。
面色惨白 目光锐利
煮酒论英雄 华容道 挟天子以令诸侯 杀杨修 杀吕伯奢家 杀华佗 官渡之战
关 羽
云 长
忠义勇武 忠贞不二 光明磊落 恩怨分明 斩颜良 诛文丑 过五关 斩六将 千里寻主 水淹七军 单鳯眼 卧蚕眉 单刀赴会 刮骨疗伤 髯长二尺 温酒斩华雄 面如重枣 败走麦城 唇若涂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