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透析

?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

?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行文思路。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能力。

?小说的三要素,文体特征是阅读解题必须思考的因素。

?《考纲》所说的表现手法是指还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在内的艺术手法,主要考查其表达效果。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16)

?“重要语句”通常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即人们常说的“文眼”、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③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就是分析这一类语句的修辞作用。(20、22、25、27)

?欣赏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通过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民族精神的体现,甚至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文学形象具有包孕性,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读者视角在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新意蕴。

?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考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探究文学作品的丰富意蕴。

?

第一遍通读文本

何人?主人公是谁?

何事?情节

何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人物形象(3、4、8、14、16、20、27、31、32)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有时文章形象不一定是人,如25、26

人物分析的目标

?人物分析两点:

人物特点和典型意义

?身份:社会、家庭

?价值取向

?社会现象

人物分析的方法

听其言,观其行

A.大方向:根据情节分析人物。

B.大眼光:结合环境分析人物。如:从时代背景看意义,从具体环境看种种问题,从人物关系看社会面貌……

C.细致分析: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白描。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步骤

?下定义(身份)+做了哪些事+性格特征+社会意义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代表)。他……,表现了他的(性格),反映了(社会现象)。

自然环境的作用

一、渲染故事气氛

二、烘托人物形象

三、推动情节发展

四、暗示社会环境

五、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的作用(14、16)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环境描写的常见手法

?渲染烘托:用景物烘托人物内心世界,渲染气氛。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时空顺序:远近结合上下正面侧面

常见题型

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及所采用的描写方法;

③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④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故事情节(3、4、6、17、32、37)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或本文是如何展开的?

4、本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答题思路】

?了解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主旨;五起线索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语言组织】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常见题型(3、4、17、18、26)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个人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是从作者自己的评论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答题术语

1、歌颂、赞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通过描写(叙述)……,表达了(赞扬了、批判了、揭示了等)……

探究题

(6、22、31、32、37)

标题设题

(8、14、16、31)

语言设题

(22、37)

散文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整体把握散文文体特征

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

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

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见长—典型言行—杂感随想

读懂文章

全面审题

规范答题

完整表达

一、读懂文章

1、快速解读,把握主旨

A、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基本把握文章的题材、体裁、主旨、情感基调、写作手法等主要元素,为准确答题打下基础。

B、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

C、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如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要注意文章的题目、开头和文章的结尾——它们往往能较明确地透露文章的主旨。

文本阅读四看法

①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到提示或揭示文章中心意思的作用。

②看首尾:文章常常在开头部分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中心,分析开头部分的语句,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而文末往往又是作者总收全文,卒章显志,深化中心之处。

③看结构: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这样就需要先概括每段意思,再进行归纳,或者先分析人物在每个特定环境下的性格再由局部到整体概述。

④看背景:了解背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中心意思。

二、全面审题

1、读题干,找信息

认真读懂题干,明确答题方向、要点,题干的要求同时就是答题的提示、思路。

2、查语境,找关系

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

三、规范答题

1、看赋分,配答案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4分题答案至少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切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

2、强化文本意识、语境意识

答案一定直接或间接来自文本,要关照上下文,“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不可孤立地解答词语句子的含义。

“语汇义”是词语的一般意义,它是得到公认的规范意义。而高考中考查的是“语境义”,即特指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它往往不是指词语的表面意思,而是词语在文章中的深层含义3、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

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用原文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4、不用修饰性语言答题

通俗地说,文章为表现需要是“湿乎乎”的,而你的答案为明了需要则需是“干巴巴”的,有些考生在答题时所用语言比文章本身还要有文采、有内涵,试问阅卷老师尚需体会分析才能明了的答案,如何能让别人看得出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简单地说,回答主观阅读题要直来直去,不要拐弯抹角。

四、完整表达

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

很多考生疑惑自己答的内容不少,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没有围绕中心答题。每道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

2、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

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详细出现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

3、提高语言整合能力

语言要准确、简洁、通顺,要符合题目要求——包括字数、句式、角度等。

主观表述题

首先要注意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包括有几问、问题的角度、类型、字数等。

尽量用原文回答,或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加以改造、拼接、组合。

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时,要紧扣题干,选择恰当的句式,尽量简洁。

主观题题型

1、内容:主旨及字、词、短语、句子、文段的理解

2、艺术手法:

修辞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通感)

表现手法(对比、反衬、夸张、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人称及作用(一、二、三人称)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描写方法及作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抒情方式(直接、间接)

一、主旨类

考查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主旨是什么?

(2)如何表达主旨的?

1、主旨的表述方法: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什么,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揭示了什么主题。

2、主旨如何逐层体现的,答题要有层次性,往往用首先、其次、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来连接;或用序号来连接。①;②;③;④。

7、18、19、21、23、24、

答题点拨:

1、标题法。要读懂文题。文题是眼睛,往往起到核心作用和线索作用。

2、开篇法。文章的首段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中心。

3、结尾法。注意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卒章显志。文章结尾画龙点睛的表达主旨的语句,用来概括中心常常有效。

4、拎出关键句法。利用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关键文字,来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5、留心情感变化。有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有时感情出现波澜。有时就是以感情为线索。

另外还要辨明文体特征。辨清文本是叙事写人、写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还是抒写人生哲理,然后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去把握思想内容。

二、结构类

结构指文章的布局谋篇,对文章结构的鉴赏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热点。其常测试的要点及规律是:

1.句段的作用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提出问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注意;⑥交待背景。

(21、29)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5、11)

(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⑤与题目照应,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和;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15、29、33、34)

2.布局谋篇

线索设置,结构安排,详略主次,过渡穿插,伏笔照应,烘托铺垫(13、18、19、21、23、34)

3.文章题目

如果问文章题目好在哪里,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

在回答有关结构鉴赏题的过程中,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因为这两方面都是极为重要的采分点。(2、11、23、25、28、30、33、36)

4、答题点拨

结构类题目,先要找准句子所处的位置,再联系上下文看看其具体作用,答题时,不能只用套话,要具体答出内容。如承上启下,就要具体说明承上内容和启下内容。

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

5、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

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2、5、10、11、29、36

⑴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意义应注意的几点:

1、明确词语是代词还是非代词。如果是代词,其指代内容一定在前文出现过;如果是非代词,其指代义一般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

2、弄清指代的范围,注意上下语境的限制或提示。

3、分析词语原来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语境分析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内涵丰富的词语的解题思路(25)

对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象的词语的理解,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

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一个涵义丰富的词语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四、人称表达类(26、36)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便于抒情,便于与读者交流,使读者感到更亲切,等等。(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人称作用

1、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亲切自然,真实可信,自由表达思想,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有时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3、第三人称:直接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便于叙事和议论。

五、修辞方法类(7、11、18)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明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描绘类(生动形象):比喻、拟人

②结构类(强调整齐):对偶、排比、反复

③语气类(增强语气):反问、设问

④强化类(突出特征):夸张、借代

⑤内容类(丰富含蓄):引用、双关

⑥表达类(增强语气):反问、设问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引用的作用:

利用名人名言来对阅读主旨加以引申,也是一种题型,这实质是增加了评价、鉴赏功能。引用常见作用:

(1)引用诗词,丰富内容,增加文学色彩,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有论据作用。

(3)引用神话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神秘感,丰富文章的内容。

修辞类答题模式:

修辞手法+叙述内容+对象及效果(情感)。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如:请指出下列画线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小桥所联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古镇苏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条比喻成古书,既形象具体,又暗示了苏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六、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从高考试卷的考题来看,考查描写方式最多,因此我们就突破描写这一点。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③为下文作铺垫;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⑥以景衬人。

2、描写角度: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空间顺序。

3、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辞手法来描写。

4、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七、行文段落类

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如下表:

八、表现手法类(9、10)

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1)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使形象鲜明,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衬托,除了分为正衬、反衬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①以人衬人②以物衬物③以景衬情④以动衬静

(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实写指眼前的、现实的;虚写指过去的、想像的、未来的、梦幻的):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

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5)渲染:对其他事物进行细致描绘,以突出主要表达对象,体现一种情感。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6)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7)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表现人、事

4、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原则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先指出技巧名目,然后在回归文本,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性的叙述,最后在写出其效果,效果要从两个方面表述,一是内容情感上,二是形式技巧上。

模式=名目+叙述+效果

九、叙述顺序类(35)

1、顺叙:按某一顺序(时空)清楚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和中心事件作必要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待。

十、语言类

1、文学类文本语言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经过加工锤炼过的,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2、文学类文本中语言的不同风格。文学作品中语言的不同风格是指平实、质朴、华丽、自然、明快、含蓄、深沉、幽默、辛辣、愤激等带有作者本人明显的特征的语言风格。

3、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使用。

4、文学作品中个性化语言。这是考查作品中的人物语言的,主要有对话、独白。作品中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透过它,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5、语词、句式上的特点。长短句、整句散句等,一是富有变化,二是语言整齐美。另外叠音词的韵律美,拟声词的形象生动性等。

6、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言特色应指哪些方面,这样才能从相应的文段中找到相应的语言特色。

答题时,不能只讲套话,使用几个术语,更为注重的是要联系具体文本,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对本段的语言进行鉴赏。

常用的步骤:

先说特点+具体内容叙述+对象及其特点。

科技英语文体特点

科技英语文体特点 钱三强教授曾指出:科技英语无论在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都逐渐形成了它特有的习惯用法、特点和规律.这就是说,科技英语除了具有和普通英语相同的共性之外,又具有个性。科技语言的总的要求是以最少的文字符号准确地表达、传递最大的信息量。为此,语言精练、结构紧凑就成了科技语言的突出特征。由于科技文章反映科学家的思考和工作方法。 科技文章的基本要求反映出科技文章特有的文体和修辞色彩,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文体特征。 1、针对性(Appropriateness):文章紧扣主题,并针对一定的读者对象和范围。 2、平衡性(Balance):在阐明一个科技陈述时,并平衡它的各方面因素。比如既反映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又指出其局限性。 3、简洁(Brevity):科技文章结构紧凑,用词简洁、明了,用最少的文字符号来表达、传递最大的信息量。 4、连贯性(Consistency):科技文章中,术语、数字的引证,各种符号的使用必须具有连贯性,前后应一致。 5、完整性(Unity):科技文章逻辑较严密,要求论证有说服力,推理合情合理,结论符合逻辑。 6、精确性(Precision):科技文章中,要求定义确切、分类清楚、公式推导、计算和计量正确无误。 7、合理安排(Control):科技文章中表达的信息、观点和思想要符合逻辑顺序,陈述的安排、公式、图表等的配套,甚至最后的结论都要合理布局。 8、直观手段(Visual Aids):科技文章常附有各种表格、图表、公式和符号来说明或论证问题,无需用文字再说明。

9、正规性(Formality):科技文章的几条要求,决定了其文体上是正规的标准书 面英语(科技对话例外),不用口语(Colloquial English)也不用俚语(Slang),而是大量使用技术词汇(Technical Words)、专业词汇(Specialized Words)和半技术词汇(Semi-technical Words)。 一、科技英语词汇特点(the Lex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ST) 科学技术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矿藏海洋;大至宇宙太空,小至分子电子等等,专业词汇成千上万,一本医学词典就有30多万词汇。加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名称,新的术语不断产生。单医学术语每年递增2--3000新词。因此,各种新词、词组、习用语、缩略语、外来语越来越多。现今的词典、字典已经从通用词典发展为各专业词典,各学科都有自己的词库,如法律词典、商务词典、工程词典、计算机词典等等。但是,不论哪个专业词汇,他们都有科技词汇的基本特点,这是由科技英语的专业特点和行文特点所决定的。 1、科技词汇的组成(Formation of English Technical Terms) ①纯科技词汇或称专业技术词汇(Pure ST words) 这类词汇在科技英语中的出现频率并不高。这类词汇如hydroxide(氢氧化物)、diode(二极管)、isotope(同位素)、promethazine (异丙嗪)、planction(浮游生物)等,它们的特点是严谨、规范、词义单一,使用范围狭窄,多限于本专业使用,而且多是国际上通用的。 ②通用科技词汇(Common ST Words) 这类词汇系指不同专业都要经常使用的通用词汇,如frequency(频率)、density(密度)、energy(能量)、magnetism(磁性)等。这类词的词义也比较单一,使用范围较专业技术词汇要广些,在科技英语中出现频率较高。 ③半科技词汇(Semi- ST Words)

三种文体(文章文体)的学习(精选.)

三种文体(文章文体)的学习 一记叙文 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知识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记叙文的线索:1.人线2.物线3.情线4.事线5.时线6.地线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记叙文的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二说明文 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知识点:1。说明文分类 2.说明文顺序: 3.说明文语言特点 4.说明文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使之浅显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 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打了……比方,体现了事物的……特点)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 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甲是乙,乙是甲。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画图表的方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1、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2、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引用说明: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 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透析 ?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 ?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行文思路。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能力。 ?小说的三要素,文体特征是阅读解题必须思考的因素。 ?《考纲》所说的表现手法是指还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在内的艺术手法,主要考查其表达效果。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16) “重要语句”通常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即人们常说的“文眼”、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③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就是分析这一类语句的修辞作用。(20、22、25、27) 欣赏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通过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民族精神的体现,甚至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文学形象具有包孕性,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读者视角在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新意蕴。 ?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考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探究文学作品的丰富意蕴。 ? 第一遍通读文本 何人?主人公是谁? 何事?情节 何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人物形象(3、4、8、14、16、20、27、31、32)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新闻报道体裁有哪些

新闻报道体裁有哪些 【篇一: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消息消息的定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消息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或者狭义的新闻。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具体特点不一,因此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 新华社的每天发稿中也绝大多数都是消息。 消息种类 常见分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其他分类 4.特写消息(也称目击式消息或情景消息)。即对事情的发生或人物活 动的现场,给予准确、清晰、生动地描写,力求再现活生生的事实。这类消息用电影艺术的特写手法进行写作,可 以单独报道某一重大事件或作为重要人物报道的一种补充。这类消 息要写好的关键是,新闻采访和写作人员既要深人事件发生或人物 活动的现场,又要善于观察。用眼睛摄取富有新闻价值的一情景或 一物,才能把特写消息写得有声有色。 5.人物消息。以人物的活动或遭遇为内容的报道。如各行各业先进 人物的示范工作或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新成就等等,都可以写 成这类消息。有些人物消息,又突出反映人物的思想或精神风貌。 人物消息的写作,要求文字较简短,选材切忌贪大求全,最好是抓 住人物的特点或典型事来写。写好人物消息既要抓动作,写出人物 的精神;又要抓表情,写出人物的心情;还要抓语言,写出人物的 个性。 6.述评消息。不仅报道事实,而且对事实进行评价。它也称为“新闻 述评”或“记者述评”。这种消息不但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还帮助 读者分析、解释、评价来认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其写作 都以报道的事实为主,以评议事实为目的。从表达来说,往往是述 多于评。从这一点来说,它又区别于评论。此类消息在叙述事实中 进行评论,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才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妙。 7.图片新闻。即用新闻照片配上文字说明的一种消息报道形式。这 种报道形式,主要是抓典型的事件,或表扬或批评,做到图文结合,使读者一看便知新发生或新发现了什么事实,又能产生如临其境之感。近年来,这种图片消息受到报纸的重视,也受到读者的欢迎。 8.其他。此外,还有成就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即以生产、经营、 工作、学习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做法为内容的报道。事件消息:即迅速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故又称它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类别。文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等三方面考虑的。就语言形式而言,古代文体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 押韵的:韵文,如《诗经》《楚辞》各各代诗歌 古代文体骈文(四六文):讲平仄、对仗,句式一般四六对仗《朱元思书》 不押韵:广义的:可分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 散文 狭义的:指文学体裁的一种 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韵文是押韵的,如《诗经》、《楚辞》以及各个时代的诗歌。另外,用于规戒的箴铭一类文章也押韵,属韵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两者的区分是前者讲求平仄、对仗,在句式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文也叫“四六”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骈文,散文没有这些规定。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文。唐宋人把骈文叫做“时文”,把散文叫做“古文”。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从文体而言,就是反对骈文而提倡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一般非韵文的作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体裁的一种。我们讲古代散文用的是广义散文这一概念。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四类。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类散文的特点。 一史传文 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 按内容跨度分:通史、断代史 按编写体例分:主要有三种。 (一)编年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相关的历史事件。编年体历史散文以《左传》(《春秋》第一部,《左传》第一部词详备)和《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影响最大。我们学过的《殽之战》《赤壁之战》就是这种文体,但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历史事件,难详其原委。(二)纪传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的创始人是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要内容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这种体裁。《汉书》120卷,80万字。我们学过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海瑞传》都是这种体裁。上面说的二十四史是官修的国史,还有私人写的人物传纪也属于这种体裁,例如我们学过的《左忠毅公逸事》。但同一事件,散在数篇,阅读困难。 纪传体史传文对小说、故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如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以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深受《史记》的影响。我们学过的《柳毅传》《促织》就是这种文学作品。 (三)纪事本末体 这种体裁首创于南宋时期的袁枢。弥补不足,类章回小说,更易流行。袁枢根据《资治通鉴》所提供的材料(喜读《资》,“苦其浩博”,将其1360余年事,按历史年代顺序编为239个专题),写了一部《通鉴纪事本末》,把1300多年的历史,归纳为230多个专题。它的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如“三家分晋”、“秦并六国”、“高帝灭楚”、“匈奴和亲”等。 (四)国别休:《国语》《战国策》按国记述。 二论说文 论说文是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它要求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论证。政论、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论说文。 春秋战国时期,论说文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阶段。所谓“诸子百家”都属于论说文的范围。当时的论说散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语录,如《论语》、《孟子》主要是记录孔子、孟子平常的言论。这种论说文基本上没有完整的篇章结构,每篇的题目并不等于论题,与文章的内容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如《论语》第一篇“学而”即取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中的“学而”两个字,与全篇内容无关。另一种是论文集,如《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我们学过这些集子里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有正式的题目,每一篇文章有明确的主题,文章的结构、层次、开头结尾都很讲究。

初中常见四种文体

初中常见四种文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常见四种文体 (一)、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1、记叙文的分类 (三)(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四)①简单记叙文 (五)②复杂记叙文 (六)(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七)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八)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九)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十)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十一)(二)、说明文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十二)1、说明文的分类 (十三)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十四)①实体 (十五)② (十六)③ (十七)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十八)①平实说明文 (十九)②文艺性说明文 (二十)2、说明文的特点 (二十一)(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二十二)(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二十三)(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二十四)(三)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二十五)(1)、议论文的分类 (二十六)按内容目的分: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分:①立论文 ② (四)小说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叙述具体的故事情节为线索,描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为依托,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五)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文体特点

为了说明“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文体特点,现举美联社2001年1月22日的一篇报道为例: NOVEMBER 22,19:43EST ,2001 28 Killed in Colombia Landslide By JUAN PABLO TORO Associated Press Writer FILADELFIA Colombia (AP ) ①—Rain-softened walls of a condemned strip mine crashed down on scores of gold miners in western Colombia Thursday Killing at least 28 and leaving 40 others missing ,authorities said . ②The victims were said to be poor people who ignored government warnings that erosion had the mine unsafe.It appeared both the illegal digging and recent heavy rains were to blame for the accident . ③Survivors said two separate mudslides occurred at the site in Filadelfia ,a small town 120 miles west of Bogotá.The second avalanche buried miners who were trying to rescue friends who had been engulfed in the first avalanche . ④Rescuers shoveled furiously for hours in hopes of finding som-ebody alive ,butonly recovered bodies . ⑤As night fell Thursday ,national disaster chief Eduardo Jose Gonzalez said hopes of finding anyone alive waned as crews prepared to suspend operations .The search was to resume Friday . ⑥Gonzalez said 28 bodies had been recovered ,and at least 40 people were missing .Thirty-two miners were reported injured and taken to hospitals. Hundreds of people had gathered at the scene ,many of them anguished and weepingrelatives . ⑦Emergency crews from the Red Cross and the civil defense forces were using heavy machinery to remove the thick mud spread over the site . ⑧Complicating the recovery effort ,huge pools of water had seeped into 第四、五、 七、八段讲述 了来自红十 字、民防组织 以及各方救 护人员的救 援进展情况。 第六段也是 对导语的进 一步扩展:官 方宣布事故 中有28人死 亡,至少40人 失踪;有32名 矿工受伤被 送往医院。

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透析 ?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 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 共八个考点。 ?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 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 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 主题的。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行文思路。 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 能力。

?小说的三要素,文体特征是阅读解题必须思 考的因素。 ?《考纲》所说的表现手法是指还包括修辞手 法、表达方式在内的艺术手法,主要考查其 表达效果。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16) ?“重要语句”通常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 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即人们常说的“文 眼”、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③内涵 较为丰富的语句。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就是分析这一类语句的修辞作用。(20、22、 25、27) ?欣赏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 形象,通过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作品 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 思想感情倾向。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民族精神 的体现,甚至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 文学形象具有包孕性,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呈 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读者视角在历史、 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 新意蕴。 ?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考生充分调动自己的 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探究文学作品的丰富 意蕴。 ? 第一遍通读文本 何人?主人公是谁? 何事?情节 何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人物形象(3、4、8、14、16、20、27、31、32)?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

文体的特点

不同文体的特点 记叙文的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

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

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还会影响到考试的命题。一般说来,写人叙事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写人讲究生动传神,记事追求完整波澜的特点,命题时就会主要围绕人物的刻画和实践的记叙及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展开;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命题者往往会关注文章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所用的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和形象生动、饱含感情、富蕴哲理的语言。议论文则主要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重要词句的含义来命题。说明文则主要从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等方面来考查。 中考所选记叙文一般都是表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关注的都是人的精神、品质。 一、做题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1、整体把握: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思想和主旨,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些人和事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 2、抓住键的语句:注意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抒情、议论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 3、文中找答案: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确定答题范围,找出关键文字,归纳整理。(尽可 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二、题型及技巧 1、题目的理解:起到线索的作用(《六个馒头》);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南通《抽打心中的 樱桃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对文章主旨 的揭示(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有的蕴含作者的某 种情感;有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洁白的木槿花象征了廖医生的善良与无私,象征着母亲的 善良与伟大),有的新颖别致具有吸引读者的作用(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诗句,富有诗意,能吸引读者)。“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形象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 斗的人。)眉山《拔掉那颗蛀牙》深刻含义:“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 的自闭、沉默寡言和畸形的性格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 能健康快乐。(题目是比喻的要还原,同时揭示出文章主旨) 2、文章内容、情节(作者的思路)的概括,作者态度、观点、情感的体会。 内容:人事(结果,注意不能写出思想感情) 事例:(注意有时还要概括出原因或特定的时间) 情节:(注意结合题目、线索、事件发展过程,《女教师的47个吻》《让铺》“我”在心里想 换铺———小女孩儿哭闹要换铺——老爷爷主动要换铺——中年军人主动让铺) 中心思想:(注意结合题目、中心句即开头、结尾、抒情和议论句)本文通过记叙(描写)…… 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赞美、歌颂了(人的某种品质、某种好的社会现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一、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的记叙文。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表达方式: (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2)正确辨别: 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5.线索: 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新闻体裁的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 1、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2、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内容上来说,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形式上说,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写作技巧上说,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风格上说,消息朴

科技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科技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任何作品均有特定的文体,原文的文体不同,翻译方法也随之而异。试观察下列几个片断的原文及其译文 "It appears that you've got the offer of a very good job." "A wonderful job." "Are you going to take it ?" "I don't think so." "Why not?' "I don't want to." "听说有个很好的工作要你去干。"

She was of a helpless, fleshy build, with a frank, open countenance and an innocent, diffident manner. Her eyes were large and patient, and in them dwelt such a shadow of distress as only those who have looked sympathetically into the countenances of the distraught and helpless poor know anything about. 那妇人生着一副绵软多肉的体格,一张坦率开诚的面容,一种天真羞怯的神气。一双大落落的柔

顺眼睛,里边隐藏着无穷的心事,只有那些对于凄惶无告的穷苦人面目作过同情观察的人才看得出来。 摘自(珍妮姑娘)(Jennie Gerhardt),傅东华译.上面五十一个词的片断,就运用了十个形容词,占五分之一。"and in then dwelt such a shadow of distress"是非常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译文保持了一风格。 MONTREAL-Clark Johns accomplished a spectacular debut for his NHL career tonight, the first score launching a four -point first period out burst,to lead the Johnson City High Hats to a

四种文体的简介

议论文 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 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 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作者:————————————————————————————————日期: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消息 消息的定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消息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或者狭义的新闻。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具体特点不一,因此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 新华社的每天发稿中也绝大多数都是消息。 消息种类 常见分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其他分类 1.简讯(包括一句话新闻、要闻、快讯)。即用三言两语,简要地报道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比如一些报纸上辟有“简明新闻”、“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各地零讯”等栏目,刊登的消息都属于这一类。对这些栏目报道的内容要求单一,一般不分段落。既没有导语,又不必交代背景,只要求简单明了地告诉读者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个事。 2.短消息。即用简洁的文字,把最新最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实报道出来。一般此类消息,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有的短消息也没有导语,一气写下去。但是,它比简讯、快讯都要写得具体、完整些。 3.长消息。即用较多的笔墨,详细地报道新闻价值较高的重大的事实。这类消息的写作有导语,还要交代必要的背景,有的写出事件的全过程或工作经验的主要内容。一般说来,长消息主要报道重要的会议、重大的事件或成就及介绍先进经验等。因为这些报道的内容重要又丰富,如果只写简讯或短消息就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当然,有些重要的会议或事件,也可以先发一个短消息,然后写长消息或通讯作 4.特写消息(也称目击式消息或情景消息)。即对事情的发生或人物活动的现场,给予准确、

科技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任何作品均有特定的文体,原文的文体不同,翻译方法也随之而异。试观察下列几个片断的原文及其译文 "It appears that you've got the offer of a very good job." "A wonderful job." "Are you going to take it ?" "I don't think so." "Why not?' "I don't want to." "听说有个很好的工作要你去干。" "挺好的工作"。 "打算干吗?" "不。" "为什么不干?" "不想干"。 摘自《刀锋》(The Razor's Edge ) 这是小说中的一段对说,属于口语文体。其特点是:用词自由,句法结构简单,短句与省略句多,自然朴素,生活气息浓厚。在译文中进一步体现汉语口语的特点,省去主语"你"、"我";将英语的一个句子I don't think so.干脆译成一个字"不",显得简洁有力。 She was of a helpless, fleshy build, with a frank, open countenance and an innocent, diffident manner. Her eyes were

large and patient, and in them dwelt such a shadow of distress as only those who have looked sympathetically into the countenances of the distraught and helpless poor know anything about. 那妇人生着一副绵软多肉的体格,一张坦率开诚的面容,一种天真羞怯的神气。一双大落落的柔顺眼睛,里边隐藏着无穷的心事,只有那些对于凄惶无告的穷苦人面目作过同情观察的人才看得出来。 摘自(珍妮姑娘)(Jennie Gerhardt),傅东华译.上面五十一个词的片断,就运用了十个形容词,占五分之一。"and in then dwelt such a shadow of distress"是非常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译文保持了一风格。 MONTREAL-Clark Johns accomplished a spectacular debut for his NHL career tonight, the first score launching a four -point first period out burst,to lead the Johnson City High Hats to a 6:4 victory over the Montreal Teals and their eighth consecutive game without a loss. [蒙特利尔电]在全国手球联赛中克拉克约翰斯今晚初试锋芒,引起轰动。上半场领先四分,首开记录。克拉克发挥中坚作用,约翰逊市高帽队终以6:4击败蒙特利尔市小鸭队,创造了连胜八场未负一场的战绩。 这是属于应用文的新闻文体,其特点是简明扼要,短小精悍,结构紧凑,笔锋犀利。上述这则电讯只有一个句子,却把一场球赛描绘得淋漓尽致,富于吸引力。 The range of a voltmeter may be extended by means of a series resistor called a multiplier as shown in Fig.2.The fullscale reading of the meter alone may be 15volts.With the multiplier 250volts may be required to move the pointer to full-sca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