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梅毒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李美珠;朱嫦琳;黄淑萱;陈社安;李炜煊【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6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86例、出血性脑卒中(ICH)82例]和93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结果IS和ICH组血清8-OHdG水平{中位数(M)[四分位数间距(P25~P75)]}分别为17.4(8.3~32.1)、9.3(6.6~21.8)ng/mL,MDA水平[M(P25~P75)]分别为5.6(4.4~11.2)、7.2(5.5~13.0)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3(2.1~6.9)、2.5(1.1~4.5)ng/mL](P均<0.05);GSH-Px水平[M(P25~P75)]分别为479.5(259.2~861.7)、277.3(128.6~379.6)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51.2(567.2~904.7)ng/mL ](P<0.05)。

IS组血清8-OHdG及GSH-Px水平明显高于ICH组(P<0.05),而MDA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患者8-OHdG与MDA、GSH-Px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59,P<0.01),GSH-Px与MDA无相关性(r=0.11,P>0.05)。

结论血清8-OHdG、MDA和GSH-Px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氧化应激的灵敏指标。

8-OHdG、GSH-Px水平与脑卒中病情密切相关,对脑卒中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4页(P38-41)【作者】李美珠;朱嫦琳;黄淑萱;陈社安;李炜煊【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测定及临床意义 [J], 张斯萌;王文;黄丹;杨曌;沈雪莉2.对氧磷酯酶1与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J], 蒋兴亮;刘素兰;张均;王光华3.血清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检验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J], 王嵘4.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J], 李佳华5.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意义 [J], 吴媛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浆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浆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浆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马晶茹;杨萃;金霞;高勇;曹海燕;李潞【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09(006)029【摘要】目的:探讨急件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病不同时间段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对早期诊断ACS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CS患者和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将80例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组(AMI组,n=45)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组(UA组,n=35),分别测定症状发作0.5、2、6、24 h的BNP,并与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比较,症状发作6 h,同时测定AMI组和UA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serum cardiac troponin Ⅰ,cTnI)水平.结果:①症状发作0.5 h,AMI组BNP含量为(118.1±46.2)pg/ml,UA 组为(90.8±54.6)pg/ml;症状发作2 h,AMI组BNP含量为(203.2±105.3)pg/ml,UA组为(134.7±78.5)pg/ml;症状发作6 h,AMI组BNP含量为(456.4±118.4)pg/ml,UA组为(357.4±144.3)pg/ml;症状发作24 h,AMI组BNP含量为(807.3±148.5)pg/ml,UA组为(779.6±136.1)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3±25.4)pg/ml(P<0.01).②症状发作6 h,AMI组BNP含量与cTnl水平呈正相关(r=0.589,P<0.01).③症状发作24 h,AMI组和UA组BNP含量显著高于症状发作6 h的含量(19<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与ACS呈显著相关,且AMI 患者症状发作6 h时,BNP水平与cTnI有明显的相关性,ACS患者症状发作早期检测BNP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总页数】2页(P37-38)【作者】马晶茹;杨萃;金霞;高勇;曹海燕;李潞【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02;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02;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02;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02;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02;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向科妍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NP测定的临床意义 [J], 倪子琴;毛永玲3.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J], 陈娟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CRP和HC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刁军;祁春梅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BNP、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周晓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亚临床甲减症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亚临床甲减症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亚临床甲减症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分析宋长虹【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2(000)027【摘要】目的:探讨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46例甲减患者和44例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并与44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P<0.05),MDA和ox-LDL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MDA、SOD和ox-LDL等氧化应激指标,在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中有显著变化,这对临床上研究和诊断甲减和亚临床甲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hypothyroidism and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Method:Determination of 4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othyroidism and 44 patients with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in patients with MDA,SOD,ox-LDL,and 44 cases of normal healthy individuals for comparison.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SOD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hypothyroidism and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P<0.05),MDA and ox-LDL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P<0.01).Conclusion:MDA,SOD,and ox-LDL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hav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hypothyroidism and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which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clinical research and diagnosis of hypothyroidism and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总页数】2页(P61-61,62)【作者】宋长虹【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费县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00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分析 [J], 范进绵;郑东波;张州平2.48例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变化分析 [J], 刘艳梅;于建成;仇颖3.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血糖和血尿酸变化分析 [J], 王春容;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血糖和血尿酸变化分析 [J], 王春容5.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其中西医治疗效果[J], 李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李宗铭(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APL 患者80例,同时选取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2组以及APL 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阳性率。

结果对照组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30±0.11)mg/L ,阳性率为0%;APL 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57±0.85)mg/L ,阳性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治疗开展,APL 组患者的疾病进入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阳性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APL 诊断中血浆D-二聚体检查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浆D-二聚体诊断预后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0-1434-03DOI :10.19435/j.1672-1721.2021.10.05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具备较高的发病率,是一种造血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可导致患者机体幼稚髓性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发病速度快,且预后差[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属于特殊类型的髓细胞白血病,其主要疾病特征为机体正常血细胞受到严重破坏,会使患者出现出血、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2]。

D-二聚体属于纤维蛋白降解后所形成的特异性产物,通过对该指标进行检测,可反映机体纤维蛋白生成情况[3]。

从而掌握血液凝集系统激活状态。

因此通过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可有效诊断APL ,并为疾病预后发展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选取APL 患者80例,探讨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氧化应激(秦教授)

氧化应激(秦教授)
11
肾组织中ROS产生增加
五、山梨醇/多元醇途径活性增高:糖尿病时,葡萄糖生成大
量山梨醇,一方面引起细胞水肿和损伤;另一方面使还原
型谷胱甘肽减少,诱导ROS合成。 六、NO/解偶联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糖尿病患者, NOS解偶联受到底物L-精氨酸可用性的限制或辅助因子缺 乏影响,被认为是NO产生氧自由基的原因。
8
DN氧化应激发生的机制
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DN的发生发展中
起重要作用,但是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糖尿病肾组织中氧化应激增强主要有两个原因,即:肾 组织中ROS产生增多及ROS清除减少。
9
肾组织中ROS产生增加
主要包括以下机制: 一、线粒体呼吸传递链:高糖环境下线粒体功能障碍,激 活氧化应激通路,导致组织损伤。
氧化氢酶的表达。
Venkatesan B, er al. J Cell Physiol, 2007, 211: 457–467.
21
上调FoxO1表达降低系膜细胞ROS水平
Venkatesan等研究发现过表达FoxO1可增加H2O2处理 的MCs中过氧化氢酶的表达,下调ROS水平。 研究发现上调高糖培养的MCs中FoxO1表达及活性,其 抗氧化靶基因MnSOD表达升高(图A),MCs中ROS 水平下降(图B)。 A B
伤肾脏组织,从而导致了DN的发生。
7
氧化应激与DN
动物研究发现,单一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
在8周病程时已经出现肾功能损害,同时伴随氧化应激
水平升高、肾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
体外研究发现,糖尿病大鼠近端肾小管细胞经分离后暴 露于氧化剂中,活性氧自由基和细胞凋亡增加。
Xu M, et al. Am J Nephrol, 2009, 29(3): 252-256. Zhang Q, et al. Toxicol Appl Phamacol, 2009,241(1):1-13.

尿毒清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

尿毒清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

尿毒清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杨海燕;金海;吴娇【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24(42)3【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应用尿毒清颗粒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某院收治的96例DK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予以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加用尿毒清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

比较2组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U-mAIb)]、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医证候(面浮足肿、面色恍白、脘胀纳少、神倦乏力)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MDA[(5.09±0.70)n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5.97±0.81)nmol/L],GSH-Px[(126.89±16.01)U/L]、SOD[(103.65±11.37)U/mL]、T-A OC[(19.30±4.10)U/mL]水平高于对照组[(114.72±12.84)U/L、(94.12±9.81)U/mL、(15.52±3.14)U/mL](P<0.05);观察组BUN[(8.29±0.84)mmol/L]、Scr[(70.26±8.30)μmol/L]、U-mAIb[(23.20±4.12)mg/L]、UAER[(84.11±10.13)mg/24h]水平低于对照组[(9.01±1.06)mmol/L、(75.12±8.84)μmol/L、(28.64±4.65)mg/L、(150.62±11.42)mg/24h](P<0.05);观察组IL-6[(128.09±20.10)ng/L]、hs-CRP[(3.25±0.75)mg/L]、IL-8[(1.21±0.27)ng/L]、TNF-α[(6.70±1.12)ng/L]水平低于对照组[(138.42±24.16)ng/L、(4.27±0.89)mg/L、(2.11±0.37)ng/L、(8.52±1.54)ng/L](P<0.05);观察组面浮足肿[(0.92±0.20)分]、面色恍白[(0.89±0.18)分]、脘胀纳少[(0.84±0.20)分]、神倦乏力[(0.84±0.17)分]积分低于对照组[(1.27±0.23)分、(1.32±0.20)分、(1.19±0.22)分、(1.19±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医药卫生2017年6月第33卷第12期 J Mod Med Health,June 2017,Vo1.33,No.12 早期梅毒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丽翠 ,明心亮 ,张 亮 ,梁 洁。,徐 潇 ,方俊婷 ,钟 晨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院检验科,新疆石河子832003;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普外三科,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 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和体检的患者及健康人群150例,将其分为早期梅毒组、非梅毒组和健康对照 组,其中早期梅毒组60例,非梅毒纽50例,健康对照组40例。对比分析三组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 较,早期梅毒组与非梅毒组隐性氧化蛋白产物、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降低.而早 期梅毒组谷胱甘肽(GSH)水平降低,非梅毒组GSH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梅毒组SOD活性 下降程度高于非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梅毒患者机体存在氧化应激状态.体内氧化应激 水平的检测对梅毒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梅毒; 早期; 超氧化物歧化酶; 氧化应激; 丙二醛; 隐性氧化蛋白产物 doi:10.39690.issn.1009—5519.2017.12.0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519(2017)12.1822.03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梅 毒在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一期梅毒皮疹临床可表现 为单一的溃疡、硬下疳、轻度糜烂等,而二期梅毒皮疹 表现多为掌跖梅毒疹和扁平湿疣,同时呈多形性、多部 位出现,常常造成患者对病情的忽视及医生的误诊,给 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也使梅毒的传播更为 迅速[1]。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 统性、播散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通过破损的皮肤或 黏膜入侵机体,从而侵犯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而其所 有的临床表现都是长期慢性炎症反应的一个过程翻,处 于机体慢性氧化应激状态。而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 活性氧(Ros)具有较强的氧化活性,具有损伤细胞结 构、脂质过氧化和诱导细胞表型改变的能力。目前,有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发展过 程【3],但尚缺乏对梅毒患者尤其是早期感染的人群氧化 应激状态的改变方面的研究。因此,作者通过对比分析 早期梅毒患者、非梅毒患者与健康人群,从而进一步了 解早期梅毒与机体氧化应激的相关性。为梅毒的预防、 预后评价及早期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石 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人员150例,年龄 20~76岁,平均(44.5+25.1)岁;将其分为早期梅毒组 (60例)、非梅毒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早期 梅毒组中男35例,平均年龄(42.0±14.0)岁;女25例, 平均年龄(39.2_+12.0)岁;非梅毒组中男27例,平均年 龄(37.0+13.0)岁;女23例,平均年龄(41.6+9.0)岁;健 康对照组中男20例,平均年龄(31.0+11.0)岁,女2O例, 平均年龄(35.5_+10.0)岁。早期梅毒组患者检测血浆快 通信作者.E・mail:1167542260@qq.com。 速血浆反应素(RPR)呈阳性,采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2002年推荐的梅毒确诊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 集试验(TPPA)呈阳性,临床表现一期梅毒皮疹以单一 的溃疡为主,而二期梅毒皮疹以掌跖梅毒疹为主,作为 诊断早期梅毒的确诊分期依据:非梅毒组选取与梅毒患 者具有相似临床症状且排除抗生素等药物影响,但 RPR检测为阴性的患者;健康对照组选取同期来本院 体检的健康人群。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与处理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 mL, 每例2支,共300支,给予肝素钠抗凝,离心取血清500 L, 用于TPPA、RPR的检测,留取800一l 000 L血浆置于 无菌EP管中。一80℃冰箱里保存,用于后期检测丙二醛 (MDA)、隐性氧化蛋白产物(AOPP)、谷胱甘肽(GSH)、一 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指标。所有 梅毒患者的血浆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RPR初 步筛选后,使用TPPA仪器(日本富士公司)进一步确诊。 1-2.2指标检测方法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 SOD、MDA、NO水平,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 所提供。而GSH和AOPP由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 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的各项指 标及质控参数均在允许范围内,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 行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三组数 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早期梅毒组与非梅毒组AOPP、 现代医药卫生2017年6月第33卷第12期J Mod Med Health,June 2017,Vo1.33,No.12 表1三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面± )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O.05;与非梅霉组比较,bp<0.05。 MDA水平均升高,SOD活性均降低,而早期梅素毒 组GSH水平均降低,非梅素组GSH水平升高,而NO水 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梅毒组 SOD活性下降程度高于非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3讨 论 早期梅毒无明显临床症状,且症状较轻,易被患者 和医务人员忽视.但患者机体处于慢性氧化应激状 态。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 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和活性氮自由基产生过多. 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能力,氧化系统和抗氧化 系统失衡,包括引起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DNA/ RNA的氧化,出现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细胞内蛋白质及 酶变性、DNA损害等病理状态,最后导致组织器官损伤 和疾病发生[4】。目前,针对氧化应激的临床研究大多以 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如MDA或AOPP作为反映体内 氧化一还原状态的指标。在临床研究中,AOPP是反映机 体早期氧化应激状况的敏感指标,氧化应激时机体血 清中AOPP可呈高表达( 。AOPP是氧化应激作用对体 内各种蛋白质氧化后形成的蛋白氧化终末产物,可激 活单核细胞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H)氧化酶,释放细胞内活性氧,在体内可正反馈 诱导或加重氧化应激反应,呈持续氧化应激状态[81。本 研究中,早期梅毒组的AOP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梅毒患者在 氧化应激过程中蛋白氧化损伤较为严重。且早期梅毒 组AOPP水平升高幅度大于非梅毒组。同时AOPP刺激 合成及其释放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引起全身微炎症反 应,可进一步促进氧化应激的发生,引起脂质过氧化[8】。 而MDA可反映体内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程度。间接反映 细胞损伤的程度。 正常机体在代谢反应中会形成一些自由基.通常 这些自由基被称为ROS。与此同时,正常机体组织含有 多种抗氧化酶和非酶系统,促进ROS清除,阻止或限制 ROS对机体的损伤,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活动[91。当外 源性或内源性因素作用于机体时,氧化与抗氧化平衡 被打破,体内的抗氧化物质不足以对抗自由基引起的 组织损伤时,组织可能发生不可逆损伤,同时自由基的 生成增加,体内的SOD、GSH及NO水平也会随之发生 改变。当机体遭受到梅毒螺旋体攻击,氧化与抗氧化平 衡被打破时,检测梅毒患者循环中抗氧化水平包括血清 SOD活性、GSH水平等均能间接反映氧化应激状态㈣。 SOD是细胞抗氧化酶系统中的一种酸性金属蛋白质, 存在于真核细胞胞液、线粒体和原核细胞中,可以通过 歧化作用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维持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 的平衡.保护细胞减少损伤,被认为是体内抗氧化系统 的第一道防线ll1】。SOD活力的高低与自由基、低密度脂 蛋白的氧化损伤密切相关,测定SOD的活力可间接反 映组织细胞抗氧化损伤、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本研 究中,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和非梅毒组.梅毒组SOD水平 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梅毒患 者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 作为机体的还原剂,还原型GSH是羟基自由基和 单线态氧的清除剂,其化学结构中的巯基作为主要基团 发挥作用,通过巯基与自由基结合成酸类物质,可加速 对自由基的排泄。并且GSH通过与过氧化物和自由基 结合后,可参与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对抗氧化剂 对巯基的破坏作用。使细胞膜中含巯基的蛋白及含巯基 的酶免遭破坏『l 2l,所以,GSH是体内的重要保护因子,也 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机体抗 氧化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早期梅毒患者GSH 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非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梅毒患者体内抗氧化保护作用能力减 弱,细胞膜含巯基的蛋白及含巯基的酶破坏增加 NO在 氧化应激过程中具有松弛血管、抑制白细胞的迁移和黏 附、减少氧自由基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等作用口31.可 以降低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作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早期 梅毒患者体内的NO作为抗氧化物质,其水平相对于健 康对照组和非梅毒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针对早期梅毒患者体内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 统的失衡,反映机体的氧化系统的指标AOPP、MDA水 平增多,反映抗氧化系统的指标SOD活性、GSH水平降 低,因此,测定以上氧化一抗氧化相关的酶活性和脂质 过氧化指标对研究早期梅毒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早期梅毒的诊断和后期治疗及预 后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 白志艺,谢震,林昭春.梅毒螺旋体耐阿奇霉素研究进展[J1.实用医 院临床杂志,2014,3(3):173.176. [2】朱琳.神经梅毒的诊断及其免疫炎症性损伤机制的研究[D】.合肥: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