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某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
滑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滑摘要:我国的滑坡灾害频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工程活动对原地形地貌进行着巨大的改造,势必诱发大量新滑坡的产生。
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滑坡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且大型滑坡规模大、破坏性强。
每年滑坡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在数十人至数百人之间, 导致的经济损失更是达到数亿元。
本文通过对滑坡的分析, 阐述了滑坡的灾害风险,影响因素,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最终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建议。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动态系统Stability analysis and study of landslideAbstract:Our country’landslide is very disasters,as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the engineering activities have a huge transformation to original topography , and bound to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new landslides.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great harm. Landslide is a complex dynamic system, and big landslides have large-scale and destructive strength. Dozens to hundreds of people in between’ casualties which is due to landslides annually, resulting in economic loss is to reach several million dollars.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sis the landslide, described the landslide’disaster risks, factors, st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nd ultimately come up with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Key words:landslide;stability;dynamic system1 概述滑坡稳定性分析是滑坡隐患治理过程中的基础工作,是后续工作的前提。
高速公路滑坡工程稳定性评价及其治理模拟

高速公路滑坡工程稳定性评价及其治理模拟摘要: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根据滑坡体的地质条件,通过对滑坡体的数值模拟分析,更好地认识了滑坡体的成因机制和演变规律,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
关键词:滑坡;数值分析;稳定性评价1 工程地质条件该工程研究段处于近东西向狭长山间盆地中,地势低洼较平坦,农田广布,两侧山体坡度较大,属剥蚀堆积地貌成因类型。
该段右侧山势较高,且在盆地上部与山体交界处为较大面积的平坦台地,有十多户居民。
勘察资料表明;狭长盆地两侧山体为震旦系石英砂岩,盆地内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广为覆盖,下伏为上第三系地层,简述如下:⑴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高岭土团块及小砾石,层厚11米。
主要物理力学指标;Es=15.80MPa,c=20~60kPa,φ=20.9~33.3°,Fs26.8~58.0%﹝具膨胀性﹞。
⑵粉质黏土:棕黄色~浅红褐色,含较多碎石和角砾﹝图3﹞,分布不均,局部含量大于50%,偶见巨型块石和漂石,层厚15米。
该层粉质黏土Fs=33~52%,具膨胀性,视电阻率10-25Ω/m,瑞雷波波速150-250m/s。
⑶泥岩:灰绿色,裂隙发育,裂隙面呈锈黄色状,手捏易碎,遇水极易崩解软化,产状125°∠32°、131°∠20°。
单轴抗压强度0.4~0.94MPa,自由膨胀率30~40%,其视电阻率值一般大于30Ω/m,瑞雷波波速大于250m/s。
该层最大揭示厚度6米。
⑷石英砂岩:呈灰白色、浅肉红色,细粒变晶结构,厚层状构造,呈微风化状态,山坡和山顶段局部有出露,与第三系泥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路区处于山间汇水洼地,且第四系和第三系地层隔水性好。
但基于上部第四系粘性土层中局部含碎石夹层形成孔隙潜水或上层滞水。
则在路堑未开挖前,该地段地下水埋深浅,多见有季节性泉水出露。
2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的选取:通过在滑体、滑带和滑床的不同深度和不同部位分别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对扰动样进行含水量及颗分试验,并对含碎石的粉质黏土进行了重塑试验,对原状样进行了常规试验,并进行了快剪试验。
高速公路工程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

高速公路工程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摘要:工程施工过程中引发滑坡较为常见,其诱因大多数为施工组织不当。
施工组织设计时,通过了解滑坡形成的机理,充分考虑相关诱发因素并采取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以降低工程滑坡产生的风险或在坡体变形的初期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工程滑坡;诱发因素;稳定性分析;治理引言在降雨、地震等外部条件的作用下,部分自然坡体容易由稳定状态逐渐变为失稳状态,引起滑坡失稳,造成较为严重的事故。
此问题引起了诸多研究和实践人员的关注。
论述分析了某公路中滑坡体的危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公路滑坡体的措施。
采用有限差分动力分析法,分析了以2#滑坡整治后的抗震稳定性,同时结合现场监测评估坡体的安全性。
以下个寮大型深层凝灰岩滑坡体实例,分析了大型深层凝灰岩滑坡勘察的难点,提出了综合勘察新思路,并建立了大型凝灰岩滑坡勘察综合体系。
1滑坡成因(1)该滑坡原地貌右侧为冲沟,且左侧发育坡面浅沟,坡体两侧临空条件较好;边坡岩层产状151∠12°,边坡坡向147°,岩层缓倾坡外,且岩体发育两组不利结构面,产状分别120∠80°和36∠72°,分别形成坡体后部及侧向切割面,总体情况不利于边坡稳定。
(2)便道和涵洞施工时,在坡体前缘和侧面形成了临空面,未及时作回填处理,坡体前缘和侧面形成临空条件,为边坡的变形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3)由于边坡前缘临空,坡体松散堆积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变形,坡体后缘开始产生拉裂缝。
随后持续强降雨条件下,一方面降雨沿裂缝入渗,对下部基岩及层面浸泡软化,尤其基岩顶部风化层裂隙发育,加剧雨水的入渗,致使其力学强度降低,另一方面坡体范围内岩土体含水率高、质量增大。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边坡变形逐步发展并形成贯通滑动面,最终发生滑移。
综上分析,不利的结构面组合以及岩土体力学强度参数低是内在原因,人工扰动使坡体形成较好的临空条件和持续降雨是外在诱发因素。
某公路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

某公路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李立辉【摘要】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landslide b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subgrade landslide of a highway,and analyzed the causes of landslide.The method of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was taken to calcul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landslide on the base of qualitative assessment.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 measure was posed and a retaining wall was in the design.%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路基滑坡的野外调查,介绍了滑坡变形破坏的特征,并对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又采取系数传递法进行了稳定性计算,提出相应的支护措施,并进行了挡土墙的设计。
【期刊名称】《铁道建筑技术》【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4页(P98-101)【关键词】路基滑坡;稳定性评价;挡土墙;治理方案【作者】李立辉【作者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7.1多日降雨使某高速公路某段右侧填方段抗滑桩外侧发生路基滑坡病害,摧毁滑坡前缘房屋3户,另有18户房屋受到威胁,同时在滑坡后缘沿抗滑桩形成长约80 m,高1~7 m的陡壁,已严重危及抗滑桩的稳定和该高速公路的畅通,整治滑坡迫在眉睫。
结合现场地质调查情况,分析了该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传递系数法对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提出相应的支护方案。
运营高速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案研究

运营高速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案研究作者:汪继平麦荣章曹小燕王永斌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4年第02期作者简介:汪继平(1975—),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
摘要:广西某运营高速公路老滑坡受降雨及台风影响再次出现“复活”,文章结合现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勘查分析滑坡成因,在理论计算滑坡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处治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最优处治方案。
通过处治后效果评价表明,所选处治措施控制效果良好,保证了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为类似滑坡的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处治方案;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U418.5+50 引言滑坡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广西某高速公路一路段于2007年雨季过后发生整体性滑塌,根据滑坡体特征,共划分为6个变形体。
2010年、2013年均受暴雨及台风影响,部分变形体出现了“复活”,滑坡发生及“复活”时均采取了相应的处治措施。
2019年7月,受持续强降雨和台风等特殊天气影响,滑坡体再次出现“复活”,险情严峻,为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需采取有效措施对滑坡进行处治。
国内外学者对滑坡稳定性分析及相关防治措施做了大量研究。
谢飞鸿等[1]对滑坡前和滑坡后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根据滑坡地质环境特征对滑坡治理提出支挡和排水的综合措施。
王恭先[2]依据多年经验,对滑坡进行深入了解并对治理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考虑4个因素和不同类型滑坡的治理方案。
李新平等[3]在利用传递系数法结合有限单元法计算滑坡稳定性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选出了合理的滑坡治理方案。
陈羽等[4]使用传递系数法对隧道洞口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滑坡治理措施。
崔永杰等[5]以秦岭某隧道出口滑坡为例,分析了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并确定了合理的治理方案。
陈云生等[6]在分析阳鹿高速公路巨型滑坡稳定性的基础上,选择了“卸载后缘部分滑坡体+坡脚反压+钢管群桩+综合防排水”的处治方案。
高速公路沿线某单体滑坡稳定性分析

高速公路沿线某单体滑坡稳定性分析作者:李科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33期摘要:高速公路沿线滑坡灾害普遍存在,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滑坡区设计为桥梁通过,若滑坡体安全储备不足,加之桩基施工中的坡面开挖及扰动,可导致滑坡局部复活,甚至会引起较大规模的工程滑坡,对公路建设及其后期营运造成直接威胁。
根据高速公路沿线某单体滑坡的工程地质特性、形态、结构特征,通过计算,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后期工程治理提供了依据。
Abstract: Landslide disasters are common along the expressway. Especially,the landslide area is designed to be passed by bridges. If the safety reserve of the landslide is insufficient, coupled with slope excavation and disturbance in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he landslide will be partially revived, and even cause a large-scale engineering landslide, which will directly threate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its later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 landslide along the expressway, the stability of the landslide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calculation,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l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分析Key words: landslide;stability analysis中图分类号:U41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3-0261-030 引言中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的种类繁多,灾害的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调查数据显示,滑坡灾害所占比例平均超过65%。
深部位移监测在东西高速滑坡处治中的应用

s r c ;a d ted e l e pa ewa 5 5 —3 a a o te e r u a e T ettlds lc me to l e pa e u a e n h e p s d ln s1 . f i 1 m w y f m h at s r c . h oa ipa e n fsi ln r h f d
1 仪器 的组 成 、 作 原 理 与主 要 性 能 工
1 1 仪器 的组成 .
揭示滑动面位置 , 勘察过程中从 国内空运测斜仪采用 深 部位 移监测 从 而准 确 地 确 定 了滑 面 位 置 。此外 , 其 还 应用 在施工 期 间的安 全监测 以达 到安全 预报 与预警 目的 ; 也是评 价 工 程 治 理 效 果 的 一 项 手 段 , 发 挥 效 若
p e s s o he l n si a p n n f l n si e As t e a si e ol r mie f t a d l de h p e i g o a d ld . h lnd ld s i wa a e e e p g o h c n i u u s we k n d by s e a e f t e o tn o s r if l, t e a na l h weg t o ol o y n r a e ih f s i b d i c e s d. T hg so e wa fr d y h e rh e c v to wih u tk n t e he ih l p s ome b t e a t x a ai n to t a ig h a prprae s p rig me s r s p o it up o n a u e .Al t e e fco s c u e a d ld s wh n t e r c n at s rs d fo te si e t l h s a tr a s d l n si e e h o k a d e rh ma sa ie r m h ld
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锚固治理措施研究

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锚固治理措施研究摘要:以道路滑坡为研究对象,介绍某公路K48+200岩体滑动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预应力锚杆(索)锚固治理的设计过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锚固治理;设计前言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随着人类工程活动项目的增多,人为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在逐渐增多,造成的损失也愈加严重。
地质灾害中尤以滑坡地质灾害最为突出,发生的频率最高,特别是在山区地形中危害最广。
本文以劈山开挖形成的岩质边坡为例,介绍岩体滑动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预应力锚杆(索)锚固治理的设计过程。
1 工程概况某公路是由劈山开挖修筑而成,其K48+200段边坡为岩质边坡,坡长120余米,高20余米,坡向100°,坡度35~47°。
该公路建成运营1年后,K48+200段坡体发生滑动变形,边坡混凝土支架部分断裂,坡脚排水沟壁因膨胀开裂,逐步形成破坏性滑坡,严重影响到公路质量与使用。
为有效控制公路危害,在公路勘测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拟采用预应力锚杆(索)作永久性锚固治理。
2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坡段为基岩丘陵地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
地层为白垩系下统碎屑岩组,主要以泥质粉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岩层为中厚状,产状140°∠12°,坡面岩石风化程度中等偏微风化。
岩层发育过程中,形成两组倾斜度大的裂隙,呈张裂状,分布均匀,内有粘性土填充。
坡段所处地势较高,其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即季节性基岩裂缝水。
在雨水充沛的季节,降水部分渗入基岩使裂缝充水,形成季节性地下水体,再通过陡倾斜裂隙逐渐下渗,以季节泉形式在坡脚排泄。
3 边坡滑动特征3.1 形态特征通过实地走访和现场调查,发现边坡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残坡积土堆积造成的。
破段后缘高程421~434米处有多条裂缝,且裂缝大小和长短不一,从平面上来看裂缝呈圆弧状,延展性较好,汇入后整体形成一条长约130m、宽为5~30cm的主裂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某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 摘要:本文在调查研究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pk47+670-pk47+880左侧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诱发因素、失稳机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验算,得出滑坡在天然状态、饱水状态以及地震状态三种工况下均处于失稳下滑状态,并对该滑坡的治理方案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 滑坡 形成机制 稳定性分析 1 绪言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是maghrebine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总体沿地中海南岸东西向展布,共分东、中、西三段。本项目属东西高速公路西段w7标。路线于pk47+670-pk47+880以路堑形式通过,2008年7月13日,边坡开挖到ⅰ级坡底部时,pk47+700~pk47+760左侧ⅰ、ⅱ级边坡最先出现下滑,坡顶出现不连续微裂隙。2008年7月20日,pk47+700~pk47+760段变形加剧,滑坡前缘隆起并反翘,滑坡后壁向后延伸,后缘出现贯通性拉张裂缝,坡体扇形裂缝、拉张裂缝极为发育;pk47+760~pk47+880段滑坡前缘出现隆起反翘,滑坡后壁形成约1米高的陡坎,滑坡体弧形拉张裂缝发育;滑坡整体平面上呈不规则长方形,周界明显,主滑方向基本与路线垂直,纵向长约75米,横向宽约220米,平均厚度约8米,体积约1.3×105m3。严重威胁在建高速公路安全。 2 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 2.1地理位置 本项目属东西高速公路西段w7,起自limite ouest wilaya de sidi bel abbes(pk38+820),与echangeur rn95~limite ouest wilaya de sidi bel abbes段相接,终于rn22(pk84+340),与tlemcen~maghnia frontière段相接,路线全长45.520km。 2.2地形地貌 滑坡区属丘陵洼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最大标高555米,最低处标高507米,相对高差为48米,自然边坡倾角一般8-20°,局部沟谷切割较深,坡度达60°,工程区属软质岩区,地表以耕值土为主。 2.3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调查以及钻探揭示,该路段地层结构较为简单,上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岩性主要为灰褐色粘土,硬塑状态,下部为不同风化程度的灰黄色泥灰岩、砂岩,风干易碎,遇水易软化。 2.4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2.4.1区域地质构造 滑坡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的阿特拉斯-阿尔卑斯褶皱带,在地中海地区代表了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汇聚处。近年来的空间和测量结果(arguseral.1989,de mets et al,1990)显示在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这两大板块的汇聚速度为4-5mm/年。区域大地动力环境造成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的强烈构造变形,形成阿特拉斯山系的褶皱(背向斜)以及以逆断层为主的活动性断裂构造。该路段主要处于阿尔及利亚新生代亚海滨盆地西部第三纪塔夫拉构造盆地内,该盆地总体表现为宽缓的大向斜构造, 在西迪贝勒阿巴斯以东地带由于受阿特拉斯-阿尔卑斯推覆构造带的影响,地层产状变缓,形成一系列的背向斜构造。 作者简介:晁新勇:(1981年—),男,山东菏泽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2.4.2地震 根据dtrb-c2-4《règles parasismiques algériennes》(rpa 99/ version 2003)规定,滑坡所在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5g。 2.5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位于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地面坡度一般为8~20°,局部起伏较大,坡面顺直,自然排泄条件较好,故地表水具有排泄速度快,停留时间短的特点,地表水贫乏。勘探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示地下水。 3 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3.1滑坡的基本特征 3.1.1空间形态特征 根据地质调查资料可知,pk47+670~pk47+880左侧滑坡由3部分组成。 ①pk47+670~pk47+690段:为一浅层滑坡,滑坡体所在地地形呈“凹型”,周界明显,呈“圈椅状”,纵向长26m,横向宽20m。滑体平均厚度约3m,粘土以及泥灰岩均发育有滑面,滑体面积约520m2,体积约1560m3,主滑方向12°,垂直于路线,滑体坡度约32°。 ②pk47+700~pk47+760段:滑体物质由粘土以及泥灰岩组成,滑坡体所在地地形呈“凹型”,周界明显,呈“圈椅状”,滑坡前缘隆起最大高度2.5m,并形成反翘,滑体平均厚度约6m,面积约4.8×103m2,体积约2.9×104m3,主滑方向358°,与路线斜交,滑坡体坡度约14°。从剖面上分析,滑面形态呈圆弧状,前缘形成反翘,角度较缓,约为6°~13°,后缘为23°~29°,滑体坡度约14°。 ③pk47+760~pk47+880段: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纵向长90m,横向宽120m,滑坡前缘隆起最大高度约2m,并形成反翘,滑体平均厚度约9m,面积约1.1×104m2,体积约9.7×104m3。主滑方向350°,垂直于路线。从剖面上分析,滑面形态呈圆弧状,前缘形成反翘,角度较缓,约为5°~12°,后缘为26°~53°,滑体坡度约30°。 图1滑坡地形地貌图2 钻孔揭示滑面 fig.1 landslide terrain and landformfig.2 slide surface ofholes 3.1.2变形破坏特征 2008年7月13日,边坡开挖至pst底部时,pk47+700~pk47+760左侧边坡下滑,主滑方向与路线斜交,ⅱ级边坡先变形下滑,挤压ⅰ级边坡,致使坡体前移约8米,并使路基隆起约2米高,滑坡后缘位于边坡顶部,滑坡后壁高1~2米,滑坡体严重变形、解体,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尤为发育。pk47+760~pk47+880左侧边坡完整,坡顶地表出现不连续的隐约可见的微裂隙,表明该段尚处于蠕动阶段。另外pk47+670~pk47+690左侧ⅰ级边坡出现小的滑塌,厚度约1米。 2008年7月20日,pk47+700~pk47+760段滑坡变形加剧,滑坡前缘隆起高度增加,最高处约2.5米,并形成反翘,滑坡壁向后延伸约10米,滑坡后缘出现一条贯通张裂缝,连接pk47+760~pk47+880段滑坡后壁,长约250米。pk47+760~pk47+880段滑坡前沿出现隆起,高度1~1.5米,右边界(pk47+880)处ⅰ、ⅱ级坡面出现剪出裂缝,裂缝宽6~8cm,下错20cm,滑坡后壁已形成,高度最大约1米,坡口至滑坡后壁范围内,弧形拉张裂缝发育,裂缝彼此间距约2~4米,裂缝宽一般5~10cm,最大约30cm,可见深度1~2m,下错5~15cm,最大30cm。 从该滑坡的产生、发展情况来看,pk47+700~pk47+880段因开挖后,坡体暴晒,上覆第四系高液限粘土因失水干裂,应力释放,在自重力的作用下,挤压下部泥灰岩,且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引起边坡变形失稳,属推移式滑动。 3.1.3滑坡物质组成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1、滑体特征及物质组成
该滑坡滑体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以及下伏全~强风化泥灰岩组成。滑坡体中上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全风化泥灰岩,在下部和滑坡前缘反翘位置,可深入到强风化泥灰岩中。该滑坡体厚度在纵向上呈圆弧形,主滑剖面上剪出口和滑体上部厚度较小,厚度约2.0~6.0m,中部厚度一般在8.0~10.0m,具有前、后缘薄,中部厚的特征;在横向上,滑体厚度具有中间厚,两侧薄的特点,从横剖面来看,滑体中间厚度最大为14.0m。 2、滑带(滑面)特征 据野外钻探、挖探和调查资料,该滑坡中上部滑带位于第四系松散层和全风化泥灰岩中,下部以及前缘反翘处滑带位于强风化泥灰岩中,滑面上可见擦痕以及镜面。 3、滑床特征 据钻探资料,滑床为中上部为全风化泥灰岩,风化呈粘土状,硬-极硬;下部及反翘位置为强风化泥灰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 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层产状310°~335°∠15°,节理产状,j1:115°∠75°,j2:55°∠80°,j3:5°∠75°,j4:155°∠50°,j5:148°∠70°。滑坡后缘滑面倾角较陡,约26°~53°,前缘反翘滑面倾角较缓,约5°~13°。 表1各岩、土层的物理指标统计表
4、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滑带土的试验采用了天然快剪、天然残剪、饱和慢剪、饱和残剪等室内试验方法,以及土工试验常规项目(如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天然容重、液塑限等)。滑带土物理性质指标和物理力学指标详见上表1、表2。 3.2形成机制 3.2.1基本因素 地层岩性是导致边坡变形的基本因素。边坡上覆第四系高液限粘土,下伏基岩为泥灰岩。 第四系地层具土质松散、孔隙大的特点,再加之高液限粘土具中等膨胀性,具有膨胀性岩土所具有的一般属性-遇水膨胀、失水收缩。 泥灰岩是一具膨胀性的软质岩,经试验分析可知,自由膨胀率为81%,具中等膨胀性;因泥灰岩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因此也具有膨胀性岩土的一般属性-胀缩性。另外,泥灰岩层理310°~335° ∠15°,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不利于边坡的稳定,泥灰岩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光滑,无充填,闭合,表面为铁锈薄膜,也是泥灰岩边坡破坏的原因之一。 3.2.2诱发因素 坡体的开挖是造成滑坡的诱发因素。边坡开挖前,岩土体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先期固结压力和侧压力,在边坡形成过程中,由于侧向临空面的产生,侧压力释放,产生侧向位移,再加之长期裸露暴晒,坡面附近的岩土体发生卸荷回弹,引起应力重分布和应力分异、应力集中等效应,这种作用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加剧,进而导致边坡变形,诱发滑坡。pk47+680~pk47+880段左侧边坡,开挖高度14~16m,有较大的临空面,且地层产状与开挖边坡坡向基本一致,对边坡的稳定极为不利,再加之岩土开挖后未及时防护,长期裸露暴晒,造成失水干缩,且干缩裂缝不断延伸并连续,在其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边坡上部岩土体变形后挤压下部泥灰岩,并在路基上产生隆起和反翘,整个挤压下滑过程速度较快,属一推移式滑坡,另外,在雨季,雨水通过拉张裂缝渗入滑坡体,泥灰岩遇水软化膨胀,滑坡下滑力增大,加剧了滑坡变形破坏。 4 滑坡稳定性分析 4.1定性分析 该处滑坡主要是因边坡开挖所致,再加之坡体长期暴晒,岩土体失水干缩,土体内部粘聚力下降,边坡在自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