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

合集下载

了解强迫症的强迫观念和治疗方法

了解强迫症的强迫观念和治疗方法

了解强迫症的强迫观念和治疗方法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被困扰着无法控制的强迫观念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强迫症的强迫观念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寻求适当的治疗。

一、强迫观念的定义和特征强迫观念是指患者内心产生的一种强烈而无法抑制的思想、观念或想法,其内容多与疑虑、恐惧或不协调的行为相关。

强迫观念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强迫性:患者对于这些观念感到强烈的内心压力,认为只有通过特定形式的行为才能减轻这种压力。

2. 反复性:强迫观念往往是反复出现的,患者无法将其排除头脑之外。

3. 不合理性:强迫观念的内容常常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荒谬的,但患者却难以自主地去相信这一点。

4. 抵抗性:患者往往明白这些观念的荒谬性,但无法有效地抵抗或消除这些观念。

二、常见的强迫观念类型强迫观念的内容多种多样,并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强迫观念类型:1. 清洁观念:对细菌、病毒和污垢产生强烈的恐惧和厌恶感,表现为经常洗手、消毒以及清理物品等行为。

2. 反复检查:对事物是否关闭、关闭是否安全等产生强烈的不安感,导致反复检查门窗、煤气和水源等。

3. 整齐观念:对事物是否整齐和有序产生极度的恐惧感,表现为频繁整理、数数物品等行为。

4. 反复计数:对事物进行反复计数,例如房间的瓷砖、桌子上的书籍等,无法停止。

5. 性暗示观念:对性或亵渎的想法产生极度不适感,表现为反复默数、祷告以及避免触碰特定物体等行为。

6. 敏感观念:对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产生过度敏感的担忧,例如对称性、平整性等方面的强迫。

三、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药物治疗。

以下是其中常用的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强迫症症状。

治疗过程中,患者与心理治疗师合作,学习如何识别和挑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并开展暴露和反应预防(ERP)练习,逐渐减少强迫行为。

神经症的认知行为治疗(CBT)有效的心理疗法

神经症的认知行为治疗(CBT)有效的心理疗法

神经症的认知行为治疗(CBT)有效的心理疗法神经症,是一类由焦虑、强迫、恐慌等不适应情绪及行为障碍所构成的心理疾病。

为了帮助患者克服神经症的困扰,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心理疗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CBT是如何有效地治疗神经症的,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

一、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结合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原理的心理疗法。

其基本假设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于其思维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并通过调整和改变这些思维模式来实现治疗的目标。

CBT通过控制和认知重构,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减轻和消除神经症的症状。

二、CBT的治疗技术1. 认知重构:CBT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认知重构。

它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分析其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然后引导患者发展出更加积极和合理的思考方式。

通过多次重复的训练和实践,患者逐渐建立起新的认知模式,从而达到减轻神经症症状的效果。

2. 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CBT中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暴露患者于引发其焦虑或恐惧的情境,让患者逐渐适应和消除对这些情境的恐惧。

这种逐渐的遭遇和适应过程有助于患者的神经症症状逐渐减轻并得到治愈。

3. 行为技术训练:CBT还包括了一系列的行为技术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这些训练包括情绪调节、应对技能和问题解决等,通过培养和强化患者的积极行为,以提升其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三、CBT的优势1. 效果显著:CBT被广泛认为是治疗神经症最有效的心理疗法之一。

丰富的研究证据表明,CBT对于焦虑、抑郁、强迫和恐慌症等神经症及情绪障碍有着显著的疗效,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2. 长期效果稳定:相较于药物治疗,CBT的治疗效果更为持久。

患者通过CBT学习到的认知和行为技巧可以在治疗结束后继续应用,有效地预防症状的复发。

十大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策略

十大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策略

十大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策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障碍,也可能伴随至成年期。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来缓解ADHD症状和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十种认知行为疗法,帮助缓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1. 关注目标设定(Goal Setting):通过建立明确的目标,患者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自我激励和持久性。

这可以通过将大目标细分为小目标,制定时间表和奖励系统来实现。

2. 注意控制练习(Attention Control Training):通过反复练习集中注意力并抑制分散注意力,患者能够提高对任务的阅读理解、反应时间和错误率。

3. 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教授患者如何制定日程表,设定时间限制和优先级来提高任务管理能力。

这可以通过使用工具如提醒事项、闹钟和计时器来实现。

4. 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患者通过建立监控系统,记录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注意力水平,增加对自身行为的认知。

这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习惯,并逐步改变负面行为。

5. 组织和规划(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通过教授患者整理、分类和排列信息的技巧,让他们更好地组织学习材料、安排任务和优化学习环境。

6. 注意力分配练习(Attention Shifting Exercises):通过练习在多个任务之间灵活切换注意力,患者能够提高处理多任务的能力,减轻分心和处理信息的混乱。

7. 内化控制对话(Internalized Control Dialogue):教授患者如何通过内在对话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并提醒自己注意力的流失。

这可以减少冲动行为和提高自我控制力。

8. 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通过教授患者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定义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评估和实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惑。

《强迫症的认知疗法》课件

《强迫症的认知疗法》课件

认知疗法的风险和限制
讨论认知疗法的风险和可能的限制
结语
- 总结 - 展望
《强迫症的认知疗法》PPT课件
# 强迫症的认知疗法 ## 什么是强迫症 - 强迫症的概念 - 强迫症的症状与表现
认知疗法
什么是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概念
认知疗法的发展和应用
认知疗法的历史背景和广泛应用
认知疗法的原理
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
认知疗法的核心原理和工作机制
认知疗法的思维模式
认知疗法中常见的思维模式和其影响
认知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应用
如何运用认知疗法来治疗强迫症
认知疗法的具体技巧
认知重构
如何重塑和改变负面的认知
放松训练
通过放松技巧减轻焦虑和 恐惧
暴露治疗
面对和逐渐接触引发强迫 症的触发物
可能性评估
评估和辨别强迫症的可优势
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的优势
介绍认知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强迫障碍与CBT(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

强迫障碍与CBT(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

强迫障碍与CBT(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强迫障碍CBT一、强迫症的定义强迫症是一种焦虑性疾患,其特征是有一股焦虑不安的想法,冲动或影像在患者脑海之中不断地出现,让患者觉得很痛苦。

为了消除这些强迫念头所带来的困扰,患者会不断作出强迫行为。

二、强迫症的诊断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OCD 诊断须符合下列几项:A、出现强迫思考、强迫行为或两者兼具。

强迫思考如1和21、持续且仿佛出现一些想法,冲动或影像,在困扰的症状干扰时,有时候个案的感受是侵入的、不想要的,这会对大部分的个案造成明显的焦虑或痛苦。

2、个案企图忽略或压抑这样的想法、冲动或影像,或试图以一些其他的想法或行动抵消它们(例如做出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定义如1和21、重复的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检查),或心智活动,(例如:祈祷、计数、重复、默念)、个案必须响应强迫思考或根据某些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来被迫地做出这些动作。

2、这些行为和心智举动的目标是避免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者预防产生一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

但是这些行为或心智举动,与其期望去抵消或预防的现实状况是不符合和的,或明显是过度的。

B、强迫思维或行为是费时的,或引发临床上显著苦恼或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功用减损。

C、强迫症无法归因于某物质或另一个身体病况所产生的生理效应。

D、此困扰无法以另外一精神疾病的症状做更好的解释。

特别注明:①良好的或尚可的病识感:个案认为强迫症的信心一定或可能不是真实的,或者半信半疑。

②差的病识感:个案认为强迫症的信心可能是真实的。

③没有病识感/具妄想信心:个案完全相信强迫症的信心是真实的。

由上可知,OCD特征包括拥有无法停止重复的想法和担心,以及无法抗拒的去做的重复行为或心理活动。

其中强迫思考被认为是心理上过度担忧所造成的重大压力现象,而强迫行为的目的则是用来预防伤害或降低强迫思考的压力。

更简言之,重复“做”或“想”个不绝。

不得不做的焦虑心情;频率够多,时间够长;严峻影响糊口、研究、职业功用。

强迫症治疗中的心理训练技巧

强迫症治疗中的心理训练技巧

强迫症治疗中的心理训练技巧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频繁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许多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控制和减轻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强迫症治疗中常用的心理训练技巧,帮助患者克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用于纠正患者的不良思维模式。

在强迫症治疗中,患者常常陷入负性循环中,他们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充满疑虑和担忧,认为只有通过特定的强迫行为才能缓解焦虑。

通过认知重构,患者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并找到替代性的积极思维方式。

二、渐进曝光渐进曝光是一种系统性暴露治疗方法,通过逐渐接受触发恐惧的刺激来减少患者的焦虑反应。

在强迫症治疗中,患者往往对触发强迫思维的刺激产生过度的恐惧和回避行为。

渐进曝光可以帮助患者逐渐习惯并减少对刺激的反应,从而减轻症状。

三、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是一种通过改变注意力焦点的方法来干预强迫症的治疗技巧。

患者往往对自己的不良思维和冲动过于关注,导致症状反复出现。

通过注意力训练,患者可以学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减少对病情的过度关注,从而减轻症状。

四、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强迫症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因为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加重症状。

通过情绪调节技巧,患者可以学会控制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运动和社交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五、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一种通过积极的内部对话来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

在强迫症治疗中,患者经常陷入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循环,无法自我解脱。

通过自我暗示,患者可以告诉自己一些积极的话语,如“我可以克服自己的强迫行为”、“我有能力控制我的思维”,从而打破循环,减轻症状。

六、社会支持在强迫症治疗中,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可以寻求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的支持,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焦虑,还可以提供实际的帮助和建议,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心理训练技巧是强迫症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认知重构、渐进曝光、注意力训练、情绪调节、自我暗示和社会支持等方式,患者可以逐步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提高自己的心理抵抗力,减轻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强迫症治疗的最新进展与研究

强迫症治疗的最新进展与研究

强迫症治疗的最新进展与研究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反复、无法控制的、强迫性的、刻板的行为和思维。

近年来,针对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神经调节和药物治疗等。

本文将综述强迫症治疗的最新进展与研究。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强迫症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疗法通过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强迫症症状和心理特点,帮助患者调整负性思维和行为模式,最终实现症状的缓解。

最新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二、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一种新兴的强迫症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脑神经回路存在异常,而神经调节可以通过刺激或抑制特定区域的神经活动来调整脑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目前,神经调节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强迫症治疗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式,可以通过调节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来减轻患者的症状。

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的研发为强迫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四、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已成为强迫症治疗的常见方式。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最新的研究表明,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对于长期患病的强迫症患者尤为重要。

五、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发展强迫症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疾病,不同患者的症状和病因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新的研究表明,对于强迫症患者的治疗,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或者是采用神经调节等新型治疗方法。

总结:强迫症治疗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涵盖了认知行为疗法、神经调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方面。

这些进展为强迫症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并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强迫障碍与CBT(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

强迫障碍与CBT(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

强迫障碍与CBT(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强迫障碍CBT强迫障碍(OCD)是一种焦虑性疾患,其特征是患者不断出现一些强迫念头,冲动或影像,导致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为了消除这些强迫念头所带来的焦虑,患者会不断进行强迫行为。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OCD的诊断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包括出现强迫思考、强迫行为或两者兼具,强迫思维或行为是费时的,或引起临床上显著苦恼或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功能减损等。

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是OCD的核心症状。

强迫思考是指持续且仿佛出现一些想法、冲动或影像,在困扰的症状干扰时,有时候个案的感受是侵入的、不想要的,这会对大部分的个案造成明显的焦虑或痛苦。

而强迫行为则是重复的行为或心智活动,个案必须响应强迫思考或根据某些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来被迫地做出这些动作。

这些行为和心智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者预防发生一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

但是这些行为或心智活动,与其期望去抵消或预防的现实状况是不符合和的,或显然是过度的。

OCD的强迫思考的类型包括攻击、怕受污染、性、囤积(或节省)和宗教等。

攻击类型的强迫思考表现为害怕伤害自己或别人,或做出令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怕受污染类型的强迫思考表现为怕脏、怕触摸、怕清洁剂、化学药品等各种污染物;性类型的强迫思考表现为出现不合理的性画面或思考,如对自己的小孩性侵犯;囤积(或节省)类型的强迫思考表现为认为每样东西都很重要,舍不得丢掉,因此堆积很多东西;宗教类型的强迫思考表现为担心冒犯神明,或担心道德上的对错。

XXX是一种有效的治疗OCD的方法。

XXX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来减轻他们的症状。

XXX的治疗过程包括认知重构、暴露和反应防御预防等。

认知重构是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他们的负面思维模式,以减少强迫思考的出现。

暴露是指让患者面对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并逐渐适应这些情境,以减少强迫行为的出现。

反应防御预防是指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地应对强迫念头和行为,以减少其对生活和职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摘要】儿童青少年强迫症(ocd)是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而强迫症的治疗一直被视为临床难治的神经性障碍,近20
多年来强迫症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

多项研究显示,认知行为治疗(cbt)以及氯米帕明和多种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ocd均有效。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治疗经验,介绍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强迫症;青少年;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分析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mer,ocd)是以无法控制的强
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常干扰个体的社会功能,还对家庭产生负面影响。

过去认为儿童青少年强迫症较为罕见。

对成年强迫症的研究扩展了我们对该病的认识,半数以上的成人强迫症起病于成年前(18岁前),儿童青少年强迫症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患病率在1%~3.6%之间。

一、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发展
1988年salkovskis开始了对强迫症做认知行为治疗的的研
究,emmelkamp等比较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和暴露与反应预防法,发现两者对强迫症都有效果,hohagen等比较氟伏沙明+行为治疗和安慰剂+行为治疗对强迫症的效果,前者好转率为88%,后者为60%,提示药物联合行为治疗可以增加行为治疗效果”。

二、影响青少年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
与成人相比,家庭作为儿童青少年直接以及重要的生长环境之一,
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童青少年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家庭因素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在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不同的研究均显示,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父母的心理卫生状况与孩子的强迫症状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促成青少年强迫症状的人格基础。

父母的应对策略及亲子关系互动模式,尤其是家庭结构的缺陷及功能的缺失会对青少年儿童强迫症状的出现起重要作用。

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家庭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了解这些家庭因素的特点,对于正确确定认知行为治疗的策略以及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青少年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的步骤
1 对青少年强迫症的认知行为分析
①激起焦虑的强迫观念与冲动:其特点是反复侵人性的,不随意的,引起患者极度恐惧,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这些强迫想法与冲动是脑的某些部位功能过度激活而发出的虚假信息。

虽然是不真实的错误信息,但患者的极度恐惧和不确定感迫使患者不经思考立即作出行为反应要治疗这种强迫症状,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引起焦虑的情境及线索进行暴露,使患者认识到其想象的危险并不存在,这些想法和冲动才会减少。

②减轻焦虑的强迫行为与仪式:其特点是患者对侵人性强迫观念与冲动的行为反应,这种行为反应是患者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假思索
地立即采取的自动的机械式的仪式行为,目的在于防范其想象的危险。

如怕脏的患者主要是怕污染引起自己和家人患病,所以反复清洗,旨在防止自己和家人生病;怕意外损失的患者反复检查,目的在于消除不确定的危险。

由于采取仪式行为后焦虑减轻,患者在下次强迫观念出现时更容易出现仪式行为,而侵入式强迫观念和冲动也更频繁出现,形成恶性循环,直至筋疲力尽。

强迫性仪式行为的出现,阻止了对恐惧性强迫观念的暴露。

要使强迫症治疗有效,预防或阻止出现强迫性仪式行为是非常关键的,这就是“反应预防”或“反应阻止”。

③回避:包括外显的回避行为和隐匿的头脑内的回避。

如怕污染的强迫症患者整天不接触任何东西,以避免不停地洗手或洗澡;有怕
拿刀伤人的强迫观念者怕伤害家人和孩子,不接触刀具和锋利的东西,不进厨房。

而脑内隐藏的回避同样不易被察觉,患者竭力回避去想那些会引起恐惧的强迫观念的事情或线索,这些回避也是患者对侵人性的、纠缠不已的、使患者极为痛苦的强迫观念的反应形式,同样会阻止对焦虑性强迫观念、想象或冲动的暴露。

处理这些回避也是强迫症的困难所在。

2 治疗前的评估
评估的主要目标有这些:①全面收集病史和进行周到细致的检查,
确定强迫症的诊断,形成和患者一致同意的问题表;②对每个问题
深入探查,了解其素质因素、促发因素和症状维持因素;③评估对认知行为疗法的适应程度,向患者说明强迫症的本质,解释应用认知
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原理,和患者一起商定实施治疗的计划;④纠正患者对强迫症治疗的消极态度,强调对治疗计划的依从性;⑤重视获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向患者提供评估进步的工具,如自我监测和每日记录强迫想法和行为。

评估过程有以下几个关键点要把握好:
①确定患者适应认知行为疗法的程度,主要看强迫症状是原发还是继发。

其他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或器质性疾病(如基底神经节病变、tourette综合征等)常继发产生强迫症状,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②评估会谈时医生应先以开放性问题询问,然后着重了解最近的是事例,尤其要注意寻找促发特殊强迫想法和行为的事件或线索(常有生活应激事件),医生应仔细查询患者的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诸方面,在每一维度中寻找强迫想法、促发因素、回避和仪式化的信息。

在认知维度主要了解强迫想法(包括观念、想象和冲动)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了解有无隐匿的精神仪式。

还要说明,患者反复向医生寻求保证也可以是一种仪式行为,目的在于缓和焦虑,但同样阻止了对强迫想法的暴露。

③同患者及其家人一起商定治疗目标,有助于医患协作和监测治疗的进步。

一般来说,治疗目标应是积极的、具体的。

一方面要请患者讲述他的希望,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对疾病本身的认识很难深刻,治疗动机可能不会很好,如果需要的话最好请家长认真配合制定和执行治疗计划。

但笼统含糊的说法如“我希望正常”没有帮助,说
“没有洗手的仪式行为”则不是积极的目标,如果说“在家务活动中做到自如地打扫卫生”“每天洗手几次,每次洗多少时间”则更可取。

学会对付侵入性的、令人焦虑的强迫观念的方法,即停止无用的强迫仪式或重组对强迫观念的反应,逐步达到侵入性强迫观念显著减少或不再出现,患者感到能自主地控制日常生活,所以患者要坚持完成治疗计划。

④评估并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实际工作中大约有25%或更多的患者对认知行为治疗的依从性差,原因可能有:求治动机缺乏,疑虑未消除;医患同盟未建立,患者对治疗者缺乏信任,强迫症患者常有些人格特征。

有强烈的回避行为倾向,或伴发较重的抑郁情绪;继发性获益,通过维持症状以依赖父母或避开困难处境。

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常用认知技术要善于说明强迫症的本质是一种脑功能失调的疾病通过该治疗程序可以显著改善或重新控制自己的生活,要善于解释治疗原理,有效的治疗可能改变神经化学递质的失调,使脑功能趋向正常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医生要注意针对不依从的可能原因,同患者讨论治疗协作的重要性。

四、结语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在实际中要做相应的变通。

青少年往往缺乏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求治动机不强,治疗意志不坚决等等,这就要求患者的监护人要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对部分没有外显行为的患者治疗非常有困难,患者的精神仪式如果没有被识别和停止,将阻止对强迫想法的暴露。

所以对青少
年强迫症患者做认知行为治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多实践,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治疗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