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轻松变油画_油画制作软件操作说明

照片轻松变油画_油画制作软件操作说明
照片轻松变油画_油画制作软件操作说明

照片轻松变油画

给大家介绍操作简单、效果最好的方法,照片轻松变油画,摇身变成艺术家!

Picture2Arts视软油画制作软件根据手绘油画的特性进行开发,软件自动绘制功能强大,画出来的油画有油画的立体感、笔触、色彩鲜艳等油画具有的特性,轻轻松松将普通照片变成油画,也大大缩短了传统油画创作的时间。

一、Picture2Arts油画制作软件的特点

1、软件根据手绘油画原理编程,包含有640种笔刷库,油画师可根据要求调出所需要的笔刷,在计算机上导入数码照片进行油画设计和创作;

2、软件有自动绘制功能、手动绘制功能的结合,设有人脸写实、衣服、毛发、天空、水面、山脉、岩石、树叶、草、树干、木制表面、花卉、抽象背景、其他等物体参数,同时每一个物体参数又配套设置有不同的笔刷厚度、刷子宽度、透时度的参数样本。同时软件还有手动设置物体参数功能,油画师还可根据不同的照片要求设置自己需要的效果参数。

3、可自动取底色绘制也可以选色绘制,这是任何油画软件无法比拟的。

4、绘制速度快,不变形不走样,油画成品与提供照片完全一致。同时也具有全部手绘油画的功能,也可以根据画师思路手动绘制,赋予创作者的思想和灵感;

5、由于软件有以上功能,所以在油画照片像素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绘功能将油画小图改变为大图,例如一个小图只能打印24寸的油画,如果要打印到1米高2米宽的图片,图片不处理打印出来一定是马赛克,但视软油画软件可以将这幅数码照片分图做成二幅图片,在软件上绘制设计后,打出来会很清晰比小图油画效果更好像素更高。

二、软件操作说明

1、软件的界面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绘制窗口、导航器面板、操作面板、图

层面板、调色盘面板和状态信息栏组成,如下图所示:

2、点击打开一张图片,设定好图片尺寸。

3、在操作面板中点击按钮,软件进入图像分层操作,默认选择曲线分割工具;

4、首先分割出人物脸部和皮肤,用鼠标左键在图像上描绘前景区域(红色线条),右

键描绘背景区域(绿色线条)。如果不满意可以点击删除或恢复线条。

画好前景与背景分割线后,软件会自动分割出前、背景,如图下图所示。

前背景分割线调整分割后的效果

5、根据图片实际情况,在图像图层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第2层,再继续分割出衣服,详

细操作参考脸部分层,如图所示:

6、依次分割出头发、木制表面、抽象背景等等,分割效果如下图所示:

7、为了在之后的软件自动绘制过程中,给相应图层选择合适的画刷进行自动绘制,

必须指定各个图层的类别。如图下图所示,点击第1层,然后在类别下拉菜单中选择“人脸、写实”。

8、按此操作,依次给第2、3、4、5层分别设置衣服、毛发、树干木制表面、抽象

背景。

9、单击进入描绘方向对话框,如图所示:

10、点击,软件会自动生成图像流场,即画刷绘制方向,为自动绘制做准

备,生成图像流场后的效果如图所示:

11、一般情况下,软件自动生成的流场并不是很完美,方向比较单一,这就需要对

生成的流场进行人工调整,根据图像中物体的轮廓以及艺术需要来描绘流场方向。

按下鼠标左键,并托动鼠标,即可添加方向线条,如图下图所示,对添加的线条不满意可以点击或修改。

PS:描绘方向需要考虑到物体的结构以及纹理等信息,比如脸部就需要考虑到骨骼和面部肌肉的方向,衣服需要考虑褶皱方向等。

12、手动添加操作完成后,需要再次点击,重新生成新的流场,从而为

软件自动绘制时,每一笔画刷的走向提供更精确的方向。

13、点击进入效果微调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14、在图层面板中,勾选需要自动绘制的图层,也可以点击原照片图层,选中所有

需要自动绘制图层。

15、点击效果微调界面中的,在弹出的绘制风格对话框中,点

击整体风格,这里,我们选择软件中自带的属性整体风格5,如下图所示:

PS:油画效果是需要一层一层颜料叠加起来的,且根据物体材质和主次,颜料厚重轻薄都不一样,因此根据需要,可多次更改并添加画刷类型、颜料厚度、宽度等属性,

16、点击整体风格属性页中下方的,开始自动绘制,绘制效果以及细

节笔触效果,如下图所示:

自动绘制效果

皮肤头发

衣服花朵

17、后期,可以对效果不理想的图层进行单独绘制,或者再通过手动画刷进行

一些效果微调就OK了。

三、油画软件制作的后期产品

1、打印在油画布上、像纸上、上肌理胶后比照片有立体感、有油画笔触、有光亮效果、如果用高档打印机原装油画喷绘出来保存时间长,色彩鲜艳,立体感强,物别是人物油画不走形不变色,是一般油画功底的画师无法做到的。

2、打印在油画布上可上机理胶后,也可以手工上油画颜料从而接近手绘油画。

3、油画图片还可做水晶、装饰油画上,比没有处理的图片更有立体感和艺术感。

四、成品欣赏

关于中国乡土题材油画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3832792.html, 关于中国乡土题材油画的研究 作者:管熙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9期 摘要:乡土题材油画是我国美术创作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对我国油画艺术的创 新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一些代表作品对中国乡土题材油画的主要风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乡土题材油画;产生;风格;发展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7-0027-01 乡土题材油画,即艺术家通过对乡村人物、农村景色的描绘,来体现其对某一地域、某一类人物的情感。乡土题材油画并不是简单的对油画创作题材进行拓展和创新,也是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寄托,该类油画的产生与发展,不但推动着我国油画领域的不断进步,也起到了一定的历史记载作用。 一、中国乡土题材油画的产生原因 乡土题材油画之所以能够在80年代成为我国画坛的主流,并至今在不断发展的中国画坛中保持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国家政策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美术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这为乡土题材油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解放了艺术家的思想;2)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无论是市民还农民均对“乡土”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而乡土题材油画以反应乡村生活为主,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3)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发展节奏的逐渐加快,对艺术家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作品贴近现实,反应人们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状态,成为艺术家创作中积极思考的问题,乡土题材油画应运而生,成为拉近艺术与现实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乡土题材油画的主要风格 (一)古典主义风格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风格以造型真实、生动、准确见长。这一绘画风格在我国油画领域得到推崇和创新,在油画创作中应用普遍。将古典主义绘画风格应用于乡土题材油画,使得我国乡土题材油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在众多擅长乡土题材油画的画家中,王沂东的作品最具古典主义风格。王沂东出生于山水秀丽的沂蒙山区,其画作中传达着对家乡山、水、人的赞美之情。擅长以金、白、黑、红等色彩的对比与渗透,和精准生动的造型来含蓄地展现秀丽地风光和劳动人民的淳朴美。他的作品画面纯净而和谐,凝重而不死板,是古典主义风格创新应用的典范。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若有永恒,为何人有限而天地独无穷,若有不朽为何心中烈火敌不过强暴的风,为何世间有一物能做到无尽永恒与不朽。那便是艺术。任世间万物流转,时间洗礼,她巍然不动,光芒越盛。 若谈艺术,中华传统艺术必定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不提的。中华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自成体系且独具特色的文化。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涌现出历朝历代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品,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因此,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下面我们就从绘画方面谈一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第一、社会背景与艺术思潮。看问题要找根源。我们要探究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就要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思潮开始分析。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中外艺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艺术思潮,突出地反映了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对各门艺术都程度不同地产生了重大影响。仅仅从17世纪以来,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思潮,以及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等等。西方古典油画的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

刻画深入。 由于在17世纪,欧洲普遍信奉天主教,追求,西方古典油画的素材也大多是源于圣经或基督故事,画法也讲究写实,客观。而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影响,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艺术的鲜明特色、形成了民族艺术气派和民族艺术风格,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虚实、气韵、文质、含蓄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也是在这样深厚的文化艺术背景下发展转变而来的。由于艺术风格的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需要。 因此,丰子恺说:“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第二、透视与构图(表现手法)。所谓透视,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中国传统绘画是不重视透视的,而西方古典油画要力求写实,因此极注重透视。在描绘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力求逼真。而且很注重背景,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 其背景为室内或 野外。画面全部填 涂,不留空白。就 像著名的达芬奇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17世纪初距今400多年前。中国油画的历史,一般认定是从“五四”前后李叔同、李铁夫、林 风眠等大批艺术青年的留学风潮算起。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引进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36),代表性画家有林风眠,刘海粟等人。二是艰难坚守阶段(1937—1949),代表性画家有徐悲鸿等人。三是曲折探索阶段(1949—1976),代表性画家有董希文等人。四是自觉构建期阶段(1977—2015),代表性画家有罗中立等人。一百多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油画的思想、观念、风格、技法等明显地表达出不同历史背景、时代精神下民族化的过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经典油画作品。 1、自画像李叔同1911年布面油彩60.6x45.5cm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藏 这幅画是李叔同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32岁春,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时创作的自画像。该画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等,

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是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9月29日27岁时,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1911年3月毕业。毕业后偕日妻回国,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音乐、图画教师。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2、音乐家李铁夫1918年布面油画68×56cm 李铁夫(1869-1952),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1885年,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96年,加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907年在英国与孙中山等创立兴中会。1908至1911年,入威廉·切斯画室。1913年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1914年获铜像雕刻学冠军。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赴欧美学习并取得较高成就者。1930年由美归国,

高三作文素材——绘画艺术类(一)

高三作文素材——绘画艺术类(一) 张大千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地国画大师,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其中,“三分天事,七分人事”.他地画中每团色彩每根线条都飘逸着聪慧地天分,而要表现出隐约不定地“天分”,是他每天地“不作画无法入眠”地繁重功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画艺精进,年少轻狂地他用临摹地石涛作品卖钱,罗振玉,张学良等人都曾是他地“顾客”.齐白石因此对他闭门不见,至今也没人敢断言博物馆内地石涛作品有多少出自张大千之手,“假石涛”成了他抹不掉地少年丑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这之后,他去了敦煌,三个月地考察变为三年,他不断临摹敦煌壁画,成为首位以中国文化意识读懂敦煌地画家,他在盛唐艺术里找回了千年前地雍容自信,晤对了一个完整地东方色彩体系,他在水墨山水里与古人对话,面壁敦煌,吐纳古今,师法造化,以天分和时代地文化意识促使他地画风走出石涛,走出明清,经宋元进入隋唐五代,在灾难深重地年代里延续了中国文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不接受“文艺为政治服务”,他在外流浪三十年,在卢浮宫开画展,与毕加索对话,成了历史性地东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地见证者,但这样地名声并不能阻挡他思乡地愁苦,“还乡无日恋乡深,岁岁相逢不敢梦”是他地感叹,《庐山图》是他用一年又七个月谱写地“思乡曲”,在古松和峰峦中神游别离了三十年地故乡,曲终人去,便再没有遗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高三()班林益洋 一、地位、成就、评价 )陈寅恪:“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笔画,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辟一新境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以天分和时代以示促使画风走出石涛,走出明清,经宋元而登入隋唐五代在灾难深重地年代里延脉了中国文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思想、名言 )从前有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事”这句话我却报端反对,应是“七分人事,三分天事”. )我今后无论到哪,都会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 )不热爱大自然怎画得出参天地大树,没有开阔地心胸怎画得出雄伟壮丽地山河. 三、生平经历、事例 )年,北平沦陷,张大千被日本人扣留,日本人想利用他地名气粉饰所谓地“东亚共荣”.更谋夺他珍藏地古书画.说客请他地作品展在颐和园永传后世,他说:“什么永传后世,我如上当就要遗臭万年.”他托家人把二十四箱宝物从北京晕往上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张大千子自画像》松针表现风从古刮来,主干从左往右倾斜,表现一种力与抗争. )抗日战争期间,画不完地画,写不完地字.勤奋升华了天分,两年间,花了一千余幅山水、花卉. )二哥张善子爱国人士,辛亥革命地元老,带他画画,出佛门领回家,言传身教,提携,介绍,扶持. )张大千地画每团色彩,每笔线条,都让人感到其中飘逸着聪慧地天分,而要表现出这隐约不定地天分,则是他每天数倍于天分地繁重功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油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油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010-02-17 19:15:10| 分类:艺术(绘画/舞蹈/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当然要写水彩画,因为报表上有年龄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 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 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中西方艺术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 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 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 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 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

浅析中国油画人物中的民族元素运用

浅析中国油画人物中的民族元素运用 摘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特征衍生出不同环境,进而产生不同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建构成以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为主的审美文化。作为富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资源,人生精神从中国古典美学、中国近现代美学传统一脉而下,民族文化与其精神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挖掘各自地域的文化情愫,寻找到符合油画民族性的民族素材,更有助于理解各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审美价值,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特色,以至于能将民族文化精神更深层次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油画人物;民族;元素; Abstract China is a multi-ethnic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different geographical feature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 which result in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long history, the distinctive culture interact each other, built form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han nationality in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of aesthetic culture. As the aesthetic resources of ric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the life spirit in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pulse, a spiri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complement each other, explore their respective regional cultural feelings, seeking to conform to the oil painting nationality of national material, more help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aesthetic culture, and its aesthetic value, accurate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culture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s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al spirit can be deeper. Key words:Oil painting figure; National; Elements; 目录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6138 摘要I HYPERLINK \l _Toc16438 Abstract II HYPERLINK \l _Toc6551 目录III HYPERLINK \l _Toc13033 引言1 HYPERLINK \l _Toc25472 一、富有特色的中国民族文化元素1 (一)油画人物创作内容上的民族元素1 (二)油画人物创作形式上的民族元素2 二、民族元素在中国油画人物中表达的情感及价值观2 (一)从《西藏组画》解读民族元素2 (二)油画人物在创作中的表达4 HYPERLINK \l _Toc666 三、民族元素运用对中国人物油画的拓展和思考5 总结7 参考文献8 致谢9 引言 如今艺术的当代背景变得复杂和多层面,这一方面促进了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也在更深文化层面上提出了文化生存与重建这类必须面对的问题。什么是时代所需的真正现实“艺术”?即便是把‘整一性’作为自己的方法论,我们也必须得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去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学案

第十四课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学案 一、学习目标: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这两个画种主要是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二、知识结构: 1、20世纪初中国新型学校美术教育在新美术发展中的作用。 2、鲁迅先生与中国新版画创作的关系。 3、延安版画运动的历史意义。 4、20世纪中期油画、版画创作的代表作品。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20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产生的意义;鲁迅的艺术审美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区别;延安时期版画艺术的特点。 难点: 如何理解在当时的时代下,关注人生苦难的“悲情”,要高于艺术的“美感”;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力”之作,要重于那些反复雕琢而成的所谓“纯艺术”的“雅”之趣。 四、新授课流程 (一)二十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 1、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承一直以家族内的传承和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历代编写的画稿、画谱就是教科书。清王概编的《芥子园画谱》就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图画课本。 2、西方美术教育采用的是社会化、职业化的教育体制。 西方的写实观与现代教学体制紧密相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建立社会化的美术学校,构成对中国传统美术巨大的冲击。 新型的美术教育学校以写生、写实的推进和普及为标志。 使用模特儿进行课堂写生和到自然中写生,是新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革新之处。 上海图画美术院(1912年) 上海创办者刘海粟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的美术学校。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28年) 杭州创办人:蔡元培 院长:林风眠是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学院 中央大学艺术系(1927年)四川领导人徐悲鸿 是公立大学中比较完备的一个教育机构 (二)版画 1、中国传统版画是公元868年的佛教《金刚经》木刻卷首画可能是现存最早的版画。 2、20世纪30年代,版画在鲁迅先生的介绍和倡导下发展起来,他积极组织青年画家学习西方当代版画,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3、版画制作简单、视觉效果强烈,具有复制性。所以鲁迅先生把它作为参与社会变革、鼓舞人民进行斗争的武器。 作品:《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李桦 《怒吼吧中国》李桦 《鲁迅像》力群 《母与子》珂勒惠之(德) 4、延安版画创作(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中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创作现象,主要以表现劳动者的疾苦,暴露剥削者的腐朽生活为目的。作品:《饮》力群 《瞄准》夏风 《减租会》古元 5、新中国的版画创作 五六十年代版画的创作形成了三大地域风格:北大荒套色版画、江苏水印版画和四川版画。 北大荒版画用丰富的色彩套用来表现北大荒的建设生活,江苏版画用水印的抒情韵味展现江南的水乡风情;四川版画具有黑白对比的粗犷风格。 作品:《北方九月》(北大荒版画)晁楣 《蒲公英》(江苏版画)吴凡 《乡村小学》(四川版画)徐匡 (三)新中国的油画创作 作品:《开国大典》(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董希文 《血衣》(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的创作)王式廓 《在激流中前进》杜键 《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 《延河边上》钟涵 《在激流中前进》用了俯视构图,以黄河水流形成的有力线条衬托了船夫勇敢、坚毅的形象。 《狼牙山五壮士》用了仰视构图,把五位战士宁死不屈的形象与周围群山溶为一体,象征了人民战士永垂青史的伟大牺牲。两件作品都使用了象征手法。 (四)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美术创作 作品:《父亲》(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金奖)罗中立 《永恒的旋转》李向群 (五)随堂练习 1、连线题《父亲》李桦 《开国大典》詹建俊 《怒吼吧中国》董希文 《母与子》王式廓 《狼牙山五壮士》古元 《延河边上》罗中立 《减租会》钟涵 《血衣》力群 《鲁迅像》珂勒惠之 2、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的绘画作品是_______________,构图为______形,画面采用 了中国民间美术和传统重彩画的特点,使蓝天与红地毯、红柱子、红旗等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3、这幅作品运用的形式语言是() A、具象 B、意象 C、抽象 D、其他 4、作品诞生的年代是1952-1953年,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 A、它并不是照相机式的复原当时的情景,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对真实的情景做了必要的强调和删减。 B、完全客观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C、出手大胆的想象,感情的抒发,描绘这一对中华民族有深刻意义的历史时刻。 D、根据他人的描述创作此作品。 5、_________ 以土地改革为题材,成为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的创作,作者是_________,画家将构图的焦点集中在________上,通过这一典型形象,表现了农民过去的苦难遭遇和终获解放。

高三作文素材——绘画艺术类(一)

高三作文素材——绘画艺术类(一)20150327 张大千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其中,“三分天事,七分人事”。他的画中每团色彩每根线条都飘逸着聪慧的天分,而要表现出隐约不定的“天分”,是他每天的“不作画无法入眠”的繁重功课。 画艺精进,年少轻狂的他用临摹的石涛作品卖钱,罗振玉,张学良等人都曾是他的“顾客”。齐白石因此对他闭门不见,至今也没人敢断言博物馆内的石涛作品有多少出自张大千之手,“假石涛”成了他抹不掉的少年丑陋。 在这之后,他去了敦煌,三个月的考察变为三年,他不断临摹敦煌壁画,成为首位以中国文化意识读懂敦煌的画家,他在盛唐艺术里找回了千年前的雍容自信,晤对了一个完整的东方色彩体系,他在水墨山水里与古人对话,面壁敦煌,吐纳古今,师法造化,以天分和时代的文化意识促使他的画风走出石涛,走出明清,经宋元进入隋唐五代,在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延续了中国文化。 不接受“文艺为政治服务”,他在外流浪三十年,在卢浮宫开画展,与毕加索对话,成了历史性的东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见证者,但这样的名声并不能阻挡他思乡的愁苦,“还乡无日恋乡深,岁岁相逢不敢梦”是他的感叹,《庐山图》是他用一年又七个月谱写的“思乡曲”,在古松和峰峦中神游别离了三十年的故乡,曲终人去,便再没有遗憾。 高三(3)班林益洋 一、地位、成就、评价 1)陈寅恪:“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笔画,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辟一新境界。” 2)以天分和时代以示促使画风走出石涛,走出明清,经宋元而登入隋唐五代在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延脉了中国文化。 二、思想、名言 1)从前有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事”这句话我却报端反对,应是“七分人事,三分天事”。2)我今后无论到哪,都会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 3)不热爱大自然怎画得出参天的大树,没有开阔的心胸怎画得出雄伟壮丽的山河。 三、生平经历、事例 1)1937年,北平沦陷,张大千被日本人扣留,日本人想利用他的名气粉饰所谓的“东亚共荣”。更谋夺他珍藏的古书画。说客请他的作品展在颐和园永传后世,他说:“什么永传后世,我如上当就要遗臭万年。”他托家人把二十四箱宝物从北京晕往上海。 2)《张大千子自画像》松针表现风从古刮来,主干从左往右倾斜,表现一种力与抗争。3)抗日战争期间,画不完的画,写不完的字。勤奋升华了天分,两年间,花了一千余幅山水、花卉。 4)二哥张善子爱国人士,辛亥革命的元老,带他画画,出佛门领回家,言传身教,提携,介绍,扶持。 5)张大千的画每团色彩,每笔线条,都让人感到其中飘逸着聪慧的天分,而要表现出这隐约不定的天分,则是他每天数倍于天分的繁重功课。 6)新中国成立,提出“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多方邀请,他还是走了。 7)毕加索刻意穿戴整齐,出门迎接张大千,毕加索说道:“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一个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 8)一天视觉昏花的张大千,将水墨泼洒在画面上,竟深为得意,从此张大千的画,形成了泼墨淡彩的画风。左丘目盲而修《左氏春秋》,荷马失明而成《荷马史诗》,生性自由,

第十四课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

第十四课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 一、学习目标: 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这两个画种主要是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二、知识结构: 1、20世纪初中国新型学校美术教育在新美术发展中的作用。 2、鲁迅先生与中国新版画创作的关系。 3、延安版画运动的历史意义。 4、20世纪中期油画、版画创作的代表作品。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20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产生的意义;鲁迅的艺术审美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区别;延安时期版画艺术的特点。 难点: 如何理解在当时的时代下,关注人生苦难的“悲情”,要高于艺术的“美感”;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力”之作,要重于那些反复雕琢而成的所谓“纯艺术”的“雅”之趣。 四、新授课流程 (一)二十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 1、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承一直以家族内的传承和师带徒的方式进行,

历代编写的画稿、画谱就是教科书。清王概编的《芥子园画谱》就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图画课本。 2、西方美术教育采用的是社会化、职业化的教育体制。 西方的写实观与现代教学体制紧密相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建立社会化的美术学校,构成对中国传统美术巨大的冲击。 新型的美术教育学校以写生、写实的推进和普及为标志。 使用模特儿进行课堂写生和到自然中写生,是新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革新之处。 上海图画美术院(1912年) 上海创办者刘海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的美术学校。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28年) 杭州创办人:蔡元培院长:林风眠是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学院 中央大学艺术系(1927年)四川领导人徐悲鸿是公立大学中比较完备的一个教育机构 (二)版画 1、中国传统版画是公元868年的佛教《金刚经》木刻卷首画可能是现存最早的版画。 2、20世纪30年代,版画在鲁迅先生的介绍和倡导下发展起来,他积极组织青年画家学习西方当代版画,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3、版画制作简单、视觉效果强烈,具有复制性。所以鲁迅先生把它作为参与社会变革、鼓舞人民进行斗争的武器。

第七课 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

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现代中国画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了解中国油画的发展情况。 2.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风貌及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了解著名油画的作品的内容与 形式。 3.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 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现代部分代表性中国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 艺术上的首创性。 2.简要介绍油画发展史。 3.讲解现代中国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理解艺术形式与时代生活环境的关系。 4.重要油画作者与作品的介绍。 三、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多媒体设备图片 四、教学步骤 第一节:现代中国画 (一)导入 齐白石大家并不陌生,他在中国国画界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经常挂在嘴 边的一句话是““做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即作画画的太像就匠气,画匠作 画,画的太不像就是不能真确表现事物的相貌色彩。 1)重点鉴赏齐白石作品——墨虾: a)给学生诉说齐白石在不同阶段画的虾,并进行比较。 画虾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上看越画越不像,但是,从艺术的角度上是越 画越像。) 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即摹古阶段、写生阶段、创造阶段。 ①摹古阶段:结合幻灯分析 虾的特征:单只虾;虾腿很多对;虾身笔直;虾身6节;虾眼睛2 个墨点,虾头是平的;虾是由浓墨画的。 ②写生时期:在自己他在案头的水盂里亲自养虾观察,(集合幻灯分析和真虾图 分析) 虾的特征:群虾;身体有某种弯曲,显得生动;有浓淡区别;有 10对腿;眼睛任然是2个墨点,和虾头基本是平的。 ③创造阶段: 第一次改造——虾的特征:虾头与虾身若断若连;虾身有浓淡的区别; 虾的中部拱起;虾腿由10对变为8对;虾钳分为三节,最前端夸张。 第二次改造——改造内容:虾头上点了重重一点浓墨虾头看起来很 硬,有坚硬感,虾身有透明感;虾的眼睛不再与虾头平行;虾腿由8

浅谈中国油画历史

浅谈中国油画历史 摘要:自从油画传入中国,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本土化的历程。尽管立场不同,许多中国的油画家早就在致力于油画本土化的探索。 自从油画传入中国,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本土化的历程。尽管立场不同,许多中国的油画家早就在致力于油画本土化的探索。从中国油画史上看,最明显的表现在三个时期:一是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代表性画家有林风眠,刘海粟等人。二是全国解放初期,代表性画家有董希文等人。三是上世纪60年代上半叶,代表性画家有罗工柳等人。这三个时期的艺术探索,从内在实质到外在形式表现上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命运,那就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探索都没能顺利进行下去。 中国油画的历史,一般认定是从“五四”前后大批艺术青年的留学风潮算起。当时的中国社会已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急于向西方学习,想以西方的科技和文明来拯救中国,油画对于中国学子来说也是“先进技术”,于是当时对于西方油画的态度是膜拜式的“全盘西化”。到了20年代末,中国油画家开始意识到西方文明同中国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力求在这种对立中寻找到一个突破口,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之底蕴。于是开始了自觉地使油画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由于这批早期中国油画家都有着良好的国学根基,使得他们能够在中西两种文明的巅峰间漫游。怀抱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对艺术的真诚,在油画本土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永载史册的成就。然而,正当这时的中国油画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的时候,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中国文人投身于“救国救亡”的运动中去。这种优雅闲散的文化情境,显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而逐渐处于边缘化的态势。 全国解放后,在“文艺为工农民服务”的旗帜下,写实油画成为主流风格,为了使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美术界有人提出油画民族化的问题。董希文先生称之为“油画中国风”,并创作出《开国大典》这种具有明显中国年画特点的油画作品。但随着“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热潮开始,我国选派留学生赴前苏联学习油画,前苏联政府也派专家到中国讲学和办训练班。中国油画家折服于苏联油画明快而又沉稳的“高级灰”颜色。而把这种“民族化”的油画称作为“土油画”。中国油画又开始了“全盘苏化”的时期。中国油画家都在急切地解决色彩问题,以摘掉“土油画”的帽子,并且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民族化问题再一次被边缘化了。 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为了削弱前苏联油画对中国油画的巨大影响,有人重新提出民族化的问题。当时这方面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罗工柳的《毛主席在井冈山》,它试图以那种带有中国山水画特点的表现手法,传达一种中国风度,来对抗“苏修”的灰调子。这不禁使人联想到美国在二战后提出个“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以对抗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做法。然而当时的中国处于封闭的状态,中国油画家艺术观念保守,也没有可借鉴的国外艺术家的实践成果,根本不具备同前苏联油画抗衡的实力。因此“苏派”仍牢牢地占据着中国油画界的思维空间,所谓民族化的探索,更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中不了了之。 文革“十年浩劫”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以前苏联绘画为标准的通俗写实性油画,在上世纪80 年代受到了挑战。中国油画真正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发展起来。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传统写实,意象表现和当代前卫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种类型的油画在文化精神,审美取向,艺术观念,价值标准,形式结构及技法手段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人们也注意到,它们的确具备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有自觉向本土文化回归的倾向。这种共同的倾向,预示着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已经超越了个人或画派的追求,真正成为当代中国芝术家的共同理想和自觉意识。如果说历史上“民族化”三个阶段都没能得到顺利发展,是由于社会动荡,思想禁锢,技术准备不足,眼界狭隘等原因造成的话,那么现今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提供给中国油画本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