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复习题目.doc

人文社会科学复习题目.doc
人文社会科学复习题目.doc

1.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4.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5.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 --美学思潮。

6、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对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是一种要求直接穿透人文社会现象整体把握对象本质的认识方式 .

7、灵感

灵感,它是一切从事创造活动的人,在创造过程达到高潮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灵状态或认识形式。

8、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即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势的聚焦点,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9、宗教观念

宗教观念主要包含灵魂观、神灵观和神性观。灵魂观(灵魂不灭)是宗教信仰赖以产生的基础,神灵观是灵魂观的必然发展,是对一切超人、超自然力量(神灵)的信仰。与神灵观相应的神性观,则是人赋予神的超人、超自然力量的具体反映,表现为天命观念和神迹观念

10、"历史学:

简称“史学”,是研究人类在时间中活动、探求人类社会演进的轨迹的学科。历史学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1

1、"社会学:

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科学。从发展趋势看,现代社会学越来越侧重于探究社会结构中的公众问题,也就是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

1

2、"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1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14、"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又称传学、传意学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从广义上讲,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类传播方式。其中以大众传播为重点。

1

5、"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资源(劳动、设备、技术知识等)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分配这些物品以供消费。

1

6、"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语言是什么模样?)

提出了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主张。

区分了语言、言语和言语活动。

论述了语言系统性与符号的价值。

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提出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概念。

提出了建立符号学的思想。

现代语言学之父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

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简答题

1、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人文科学侧重研究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旨在涵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保存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而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侧重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共同点?

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创新成果为核心标志的创造性的社会活动 ;人文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3、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

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形成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形态特征。常规性发展通常是一种量上的变化,意味着在维持原有理论大框架的状态中,理论取得某些新的进展,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革命性发展是一种全局性、体系性和根本性的质变,它通常导致原有的理论体系包括基本原理、方法论和理论框架作根本性的改变。

4、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三个特殊条件: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自觉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成果应用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必须提高其预见性

5、为什么说20C自然科学技术的“指数增长”及其复杂社会后果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紧迫的时代课题?

自然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首先是带来了生产力的加速发展,物质财富的

急剧增长,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自然科

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的问题。

这些问题显示以下论断的合理性:

要解决重大的时代课题,单靠自然科学是不够的,还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

的发展,依靠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盟。自然科学技术对人文社会

科学需求的增进,意义深远。

6、20 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了哪些变革?

主要有:

“欧洲中心论”和“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得到更新

7、20 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有:

深入开掘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及心理;重新认识文艺作品的形式;注重研

究文艺的接受问题;进一步探索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

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

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

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

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

9、20C现代语言学的主要进展:

20世纪上半叶,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派,在回答人

类语言是什么模样这个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中叶,以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派,在回答人

类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模样的问题上,有重大突破;

20世纪下半叶,语言学界对于人类语言的潜能及其发挥、运用的认识,取

得了新的飞跃。

在这几个方面,中国语言学界也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1

0、"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 2 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 2 分);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 1 分);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

类学影响增大( 1 分)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

一是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 2 分)二是

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复杂化,研究方法复合化;( 2 分)三是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如未来社会学和世界社会学的出现),

大规模综合比较研究逐步走向成熟。

12、"20 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有哪三股新潮?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在心理学领域涌现了三股新潮:

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

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

假说。

1

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

A.未见其人 ,只闻其声 ,就能知道说话者是谁 .或只读其作品就能知道作者是谁.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道理 ?

B.《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阿Q 正传》中的阿

Q,在言语使用上都有鲜明的语言特点。但他们的话语又能被人们所理解,这种情况又说明什么 ?

上述情况说明 :

1、语言和言语虽有密切关系,但是不同。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

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2、每个人的言语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他们的语言是在基本遵守语言社会的

总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1

4、"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差异:

经济学的研究是抽象的,管理学的研究是具体的。因此,经济学家在研究

市场的时候,他可以不必到超市去,在研究企业时,不必到工厂去。但是,管

理学家在研究现场的时候,他不到超市去,不到工厂去,是说不通的。再者,

研究方法也不同了。经济学是演绎的,管理学是归纳的,因此,数学成了经济

学学家的喜用工具,而管理学家常用的是统计。在模型构造上,经济学家偏爱

人为的假设,管理学家多从现实的事实入手。在利用数据方面,经济学家依靠

由其它研究工作者或有关部门提供的现有资料,而管理学家往往要自己去收集

或寻找。

填空题

1、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人类迄今为止所获得的科学

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

______,而不是认识的 ______。

2、人文,原来是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现在通常指人类的各种______,特别是指人类的 ______。

3、人文社会科学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它以

______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揭示______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同现代

科学体系中另外一大科学部类也就是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

4、______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人文社会科学

的价值导向功能集中地表现为______的培育与弘扬。

5、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方面,总的来说也有明显的区分

度。自然科学一般采用实证方法,人文社会科学往往还要借助理解、______、______、评价的方法,追求在研究成果中体现事实与价值、数量与质量、

______的辩证统

一。 "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复苏,始于 1978 年中国哲学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

关于的讨论。这场讨论历时 3 年,其意义不仅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

针,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是

3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运的深刻历史反思,是一场伟大的运动。

7、“直觉领悟”是一种强调 ______的认识方式,“技术分析”则是一种强调______的认识方式。

8、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______和______的关系问题。

9、20 世纪初,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______和______ 作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1

8 / 12

0、"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的哲学理论表述富有 ______特色;他赋予成语“______以”特定的科学含义,并使之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点。

1

1、"20 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两大思潮一是______,或者叫实证主义思潮;二是 ______,或者叫作非理性主义思潮。

1

2、"历史学从认识层次上划分,有______、______、和微观之别。

1

3、"历史学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反映和阐释,始终

追求实现三大基本概念。三大基本概念是:

______,______,______。

1

4、"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 ______阶段,二是阶段,三是______阶段。

1

5、"在文艺学领域中,文艺理论探讨文艺的______,文艺史探索文艺的______,文艺批评则是 ______。

1

6、"20 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首先是更加注重系统化,二是广泛吸纳

______,三是努力探索文艺发展规律,四是形成了______。

1

7、"中国史学自古就有 ______的优良传统和 ______的优良学风;当代中国

历史学弘扬中华民族史学的优良传统,自觉培育高尚的______。

1

8、"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出现了全方位的变革趋势:

______由外部转向 ______,由单一转向 ______,由封闭转向 ______,由局

部转向 ______,由静态转向 ______,由客体转向 ______。

1

9."瑞士语言学家 ______创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他认为语言是符号系

统;作为符号,语言的物质性 (声音 )叫作“能指”。语言的表意性 (思想 )叫

作“ 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一张纸的反面和正面。

2

0."美国语言学家 ______对语言学的拓展开始于他对“语言行为”和“ ______”的区分;前者研究语言是什么样子,后者回答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2

1."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______》,它的作者是 ______。

21、"在当代西方心理学文献中所称的_______,一般特指以信息加工的观

点和概念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

2

2、"管理学称之为“人性假设”的理论,先后经历了——————————————等几个阶段。

2

3、"20 世纪初,除了詹姆士的理论经杜威等人的努力形成了强调心理的作

用的机能主义学派外,现代心理学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主要从四个方向上,向

产生于 19 世纪的心理学冯特学派进行挑战。这四个方向是:

强调心理学主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对象上面的______主义,突出心理现象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的______心理学,在精神病理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______理论,和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 ______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

心理学研究。

2

4、"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在______理论领域、人格理论领域和______理论领域提出了新的观点或理论假说。

2

5、"把心理学研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是当代中国心理学的

发展准则之

一。 "中国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在______、______等领域投入甚多,发展迅速。

26、"美国和英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和泰勒在各自的著作《古代社会》和《原始文化》中,以空前丰富、翔实的资料,阐述人类的历史变迁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派。

2

7、"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______与______两大分支。

2

8、"以______等人为代表的早期人类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______的完善起了积极作用。

2

9、"人类学于 20 世纪初由 ______倡导传入中国,习称 ______。

3

0、"拉斯韦尔的五 W 指的是:。

3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 ______。

3

2、"马歇尔·麦克鲁汉的重要理论包括:

______。

3

3、"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思潮一分为

二。 "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是以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迪尔凯姆为代表的________思潮。

3

4、"《___》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著作,侧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

抄写注意:[]内的句子是其前面一句话的替换句,同学们抄写时可选择[] 内外的句子自由组合,形成不完全一样的评语体系,同时请注意保持语句通顺。课程设计评语模板一一优秀 全程主持(积极参与)课程设计[主持(积极参与)全部课程设计任务,如策划、设计方案、人员分工等];在课设团队中起重要组织、协调作用[负责组织、协调团队成员的分工];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作风严谨;为团队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付出很多精力及时间]。 能很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课程设计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课程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能力强、计算正确、图纸符合要求;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用理论知识对课程设计所涉及的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收集并综合利用资料的能力强,独立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的把握程度好[答辩时对设计进度及任务分工情况了如指掌],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回答教师问题圆满,并有某些独到的见解],陈述 相关知识点时语言流利、概念清楚[从答辩情况来看,基础理论知识扎实]。 经答辩小组讨论,一致认定其课程设计最终成绩为优秀。

抄写注意:[]内的句子是其前面一句话的替换句,同学们抄写时可选择[] 内外的句子自由组合,形成不完全一样的评语体系,同时请注意保持语句通顺。课程设计评语模板——良好 全程参与课程设计[参与全部课程设计任务,参与设计方案、分工等前期工作];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团队其他成员间的工作[与团队其他成员之间配合、协调较好];独立工作能力较好[工作态度认真、细致、严谨],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 能较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课程设计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课程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能力强,计算正确、图纸符合要求;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用理论知识对某些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收集并综合利用资料的能力较强,独立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的较为了解[答辩时对设计进度及任务分工情况了解清楚],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回答教师问题较圆满],陈述相关知识点时语言流利、概念较清楚[从答辩情况来看,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

课程设计模板新

安徽省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课题名称: 专业班级:10网络工程 同组姓名:李靖波、杨柳、朱艳萍、何学露、刘钊同组学号:09012021、、、09012011、09012034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 1 二、课程设计内容 ................................................................................................................................................. 1 2.1、需求分析 ................................................................................................................................................ 1 2.2、同组人员的任务分配 ............................................................................................................................ 2 三、设计思路与步骤 ............................................................................................................................................. 2 四、程序设计 ......................................................................................................................................................... 2 五、设计结果 ......................................................................................................................................................... 5 六、设计分析与总结 ......................................................................................................................................... 11附录:参考文献 ................................................................................................................................................. 13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课程设计模板

附件2: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 (课程名称) 整体教学设计 (XXXX~XXXX学年第X学期) (第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尽可能用图形、表格表述) 1. 岗位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管理)岗位分析:初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 指出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 写出该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 2. 课程分析:

标出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导课、后续课)。 说明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高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标准、规范),运用××(知识),做××(事情))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项目情境设计 每个项目的多个情境。即该项目的由来、约束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情境类型尽可能齐全,情境展示尽可能生动。 六、课程进程表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十、本课程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精简版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优秀 1.全程主持课程设计;在团队中起重要组织、协调作用,工作认真负责;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的把握程度好,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语言流利、概念清楚。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优秀。 2.积极参与课程设计;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能很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答辩时对该设计过程的把握程度好,回答问题思路清晰、概念清楚。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优秀。 3.积极参与全部课程设计任务;态度认真,积极配合团队工作;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用所学知识对课程设计所涉及的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的把握程度好,回答问题圆满。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优秀。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良好 1.全程参与课程设计;能很好地配合团队工作;工作态度认真、细致,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 能较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了解,回答教师问题较圆满。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良好。 2.积极参与全部课程设计,与其他成员之间配合、协调较好;态度认真、严谨,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 能较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设计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畅、计算正确;收集并综合利用资料的能力较强,分析问题和

课程设计模板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班级:??嵌入式?班 组长: 组员姓名:

说明 一、设计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情况 姓名学号任务分配 软件工程课程总体设计报告、????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系统测试文档、????

目录 1. 开发目的和意义 (3) 1.1 开发背景和意义 (3) 1.2 完成情况 (3) 2. 开发相关技术及方法 (2) 2.1 开发环境 (2) 2.2 相关技术及方法 (2) 3. 系统分析 (3) 3.1 可行性分析 (3) 3.2 需求分析 (3) 3.2.1 性能需求 (3) 3.2.2 功能分析 (3) 3.2.3 行为模型 (4) 4. 系统设计 (6) 4.1 总体设计 (6) 4.2 详细设计 (6) 4.2.1 用户登录控制模块的设计 (6) 4.2.2 网络管理模块的设计 (7) 4.2.3 温度控制模块的设计 (7) 4.3 数据库设计 (8) 4.3.1 概念结构设计 (8) 4.3.2 逻辑结构设计 (8) 4.3.3 数据表设计 (8) 5. 系统实现 (10) 5.1 用户注册界面 (10) 5.2 用户登录界面 (10) 5.3 手机端远程桌面控制实现界面 (10) 6. 系统测试 (11) 6.1 测试方法 (11) 6.2 测试用例及结果 (11) 6.3 测试记录和结果反馈 (11) 7.实践总结 (13) 7.1 小结 (13) 7.2 实践感想 (13) 附录1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15) 附录2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20) 附录3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24)

课程设计模板

《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课程基本信息:黑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课程名称:生产实习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分:2 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 0 实践学时:40 )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版本:2016.0 一、课程简介(一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二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1.(三级及以下标题: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2. …… 说明:1. 课程目标是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将相应指标点结合本课程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描述; 2.除了本课程强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之外,也可适当增加本课程能够(弱)支撑的指标点对应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强支撑指标点较少的课程应适当增加,并在表1的“达成度”栏备注“弱支撑”。弱支撑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大纲第五部分“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中可以不体现。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说明:需描述出本课程支撑所属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和达成度,参考表格如表1

所示。 表1 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样表)(表头:黑体,五号,居中,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表体:宋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单倍行距)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实习教学 (说明:实践类课程描述实践教学内容。) 1. 单元1: XXXXX (1)教学目标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目标,明确该单元支撑的课程目标。) (2)教学内容及要求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2. 单元2: XXXXX (二)其他要求(可选) 四、教学安排与方法 (一)教学方法 (说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设计等提出的其他要求。) 表2 课程目标与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模板

__________ 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___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基本要求: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电亮。 参考资料: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完成期限2014.6.30至2014.7.6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方案设计 (1) 2.1设计思路 (1)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1) 2.3基本原理 (2)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2)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3) 4单元电路的设计 (3)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3) 4.2滤波电路的设计 (4) 4.3高通滤波器 (5) 4.4低通滤波器 (5)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6) 5总电路图 (7)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 组长: 其他成员: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1-16

目录 目录 .......................................................................................................................................................... I 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引言 (1) 2 现行系统调查 (1) 3 新系统概述 (1) 4 可行性综合评述 (1) 5.方案选择 (2) 6.项目进度计划(Software Project Schedule) (2) 二、需求规格说明书 (3) 1、用例模型(用例图) (3) 2、用例文档描述(10个) (3) 3、用例实现(时序图+类图) (3) 三、设计规格说明书 (4) 系统实现 (5) 四、测试设计 (5) 1、测试范围 (5) 2、测试覆盖设计 (5) 3、测试用例 (6) 五、工作总结 (8) 1、本人在项目实现中的分工 (8) 2、个人遇到的困难与获得的主要成果 (8) 3、课程设计完成结果分析与个人小结 (8) 课程设计评价(教师) (8) 六、附录 (9) 1、软件配置 (9) 2、个人完成的程序模块 (9) 3、文档清单 (9)

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1.引言 编写目的 说明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 背景 简述项目的来源、现状,要求,目标等。 术语定义 将该可行性分析中的术语、缩写词进行定义。 2 现行系统调查 组织机构与业务范围 2.1.1组织概况 2.1.2 各部门业务范围及职能说明 组织信息处理流程 现行信息处理办法与流程,可用业务流程图表示。 现行系统存在问题 3 新系统概述 目标 新系统功能范围及划分说明 划分子系统,画出系统总体结构图。 4 可行性综合评述 经济可行性 对需要的资金与其他资源进行估计,并分析可能的效益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计模板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 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原理》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 填料吸收塔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1月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与目的 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 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的作业, 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 即自己确定方案, 选择流程, 查取资料, 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 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 经过重复的分析比较, 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因此,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经过课程设计,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 查阅资料, 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 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 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 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 4. 用简洁的文字, 清晰的图表来表示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设计资料 ( 一) 题目: 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 ( 二) 设计条件:

1、混合气( 空气+二氧化硫) 2、处理量: 3000 m3/h 3、进塔混合气中含二氧化硫: 13% 4、进塔吸收剂( 清水) , 温度293K 5、二氧化硫的吸收率: 99% 6、操作压力: 101.3KPa; 7、所选填料: 乱堆塑料阶梯环, 规格自定。 ( 三) 、设计内容: 1、确定吸收流程; 2、物料衡算, 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 3、选择填料、计算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的分层、塔高的 确定。 4、流体力学特性的校核: 液气速度的求取, 喷淋密度的校核, 填料层压降△P的计算。 5、附属装置的选择与确定: 液体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气 体进出口及液体进出口装置、栅板。 ( 四) 、设计要求( 交纸质的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 : 1、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

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DOC.doc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_______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_______ _能动学院_ 院( 系) _轮机1003班设计者 ______ ___赵强___ 指导老师______周杰___ __________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3) 2.传动方案设计 (3) 3.电动机的选择计算 (4) 4.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6) 5.轴的设计计算及联轴器的选择 (10) 6.键连接的选择计算··················· 1 5 7.滚动轴承的校核····················· 1 5 8.润滑和密封方式的选择··············· 1 7 9.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17) 10.设计小结··························· 1 9 11. 参考资料························ 2 0

1.减速器的设计任务书 1. 1 设计目的: 设计带式运输机的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1. 2 工作条件及要求: 用于铸工车间运型砂,单班制工作(8 小时工作制),有轻微振动,使用寿命为10 年,轴承寿命为 3 年。带式运输机的工作数据如下: 运输带工作拉力 F 运输带的速度 V 卷筒的直径 D ( N)(m/s)( mm) 1000 2.9 220 2.传动方案设计 根据已知条件可计算出卷筒的转速为 V 60 1000 2.9 60 1000 n w D 251.88r / min 200 若选用同步转速为 1000r/min 或 750r/min 的电动机则可估算出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VHDL课程设计模板

2009-20010年第1学期 VHDL 设计题目: 设计题号: 难度系数: 专业: 年级: 设计人: 学号: 设计指导:徐仲晖 平时成绩: 电路成绩: 报告成绩: 总成绩: 批阅人:徐仲晖 2009.12.06

一:设计目的(5分。得分:) (1)设计XXXXXXXX电路;(0.5分) (2)通过XXXXX分析,研究XXXXX特性;(命题定位内容0.5分) (3)通过XXXXX分析,研究XXXXX特性;(待定) (4)通过XXXXX分析,证明XXXXX定律的正确性;(待定) (5)研究XXXX元器件在XXXXXXX电路中的作用;(待定) (6)通过设计,熟练掌握XXXX元器件相关概念及其电路分析方法;(0.5分)(7)通过设计,熟练掌握XXXXXXX电路设计及仿真。(0.5分) (8)通过设计,掌握需求,制定设计规范(0.5分) 二:设计原理(40分。得分:) (1)英文说明书阅读摘要(10分。其中:提交原文1分,阅读摘要4分。得分:): The 74LS164 is a high speed 8-Bit Serial-In Parallel-Out Shift Register. Serial data is entered through a 2-Input AND gate synchronous with the LOW to HIGH transition of the clock. The device features an asynchronous Master Reset which clears the register setting all outputs LOW independent of the clock. It utilizes the Schottky diode clamped process to achieve high speeds and is fully compatible with all ON Semiconductor TTL products. 图82-1:图号取自于设计编号,注意格式 (2)电路组成描述(5分。其中:元器件名称1分,互连关系1分,作用1分。得分:): (3)电路原理描述(10分。其中:电路功能1分,层次关系1分,关键环节1分,术语规范2分。得分:): 74ls164为8位串行入并行出移位寄存器,当清除端(CLEAR)为低电平时,输出端(QA-QH)均为低电平。串行数据输入端(A,B)可控制数据。当 A、B任意一个为低电平,则禁止新数据输入,在时钟端(CLOCK)脉冲上升沿作用下Q0 为低电平。当A、B 有一个为高电平,则另一个就允许输入数据,并在CLOCK 上升沿作用下决定Q0 的状态。 (4)真值表(5分。得分:):

课程设计模板 -

课程设计题目: 院(系)别金融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五年十二月 淮南师范学院金融学院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院长(签字盖章)

目录 (空一行) 1 引言 (1) 2 总体设计方案 (1) 2.1 设计思路 (1) 2.2总体设计框图 (2) 3设计原理分析 (3) 3.1 秒脉冲 (3) 3.2分频器 (4) 3.3 总控制电路 (4) 3.4预置校正电路 (8) 3.5译码显示电路 (8) 4 总结与体会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 (12) (目录内容左右顶格,小四仿宋_GB2312,行距固定值20磅) (页码从正文部分开始)

金融学院课程设计 多功能电子表(三号仿宋_GB231,居中) (空一行) 摘要:本设计提出使交通灯的控制电路用数字信号自动控制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方向两组红、绿、黄车辆行驶和人行道交通信号灯以及LED显示倒记时的状态转换的新方法,指挥各种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管理的自动化。{五号仿宋_GB231,行距固定值20磅} (一般3~5行)关键词:交通灯控制;秒脉冲发生;译码显示;LED信号灯(一般3~4个) (空一行) 1 引言(1级标题:顶格,四号仿宋_GB2312加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协调,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交通流量数据监测、……………..。 (正文:小四仿宋_GB2312,每段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固定值20。下同) 2 总体设计方案 2.1 设计思路(2级标题:顶格,小四仿宋_GB2312 加粗) 为了克服常规设计思想中的弊端,本电路采用了建模的灰箱系统模型的设计思想…………。 交通灯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总控制电路、东西向及南北向的译码显示电路和秒脉冲信号发生电路等部分组成…………。 2.1.1 交通灯控制流程(3级标题:顶格,小四仿宋_GB2312) 交通灯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 1 交通灯控制系统流程图 (图与图名均居中,图要有名称,图名五号仿宋_GB231,图中字符不大于正文字体大小) (注意:文中所有插图的图序依次为图1 、图2、图3......) 2.2 总体设计框图 1

课程设计模板

《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0,1.5 倍行距)(课程基本信息:黑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1.5 倍行距) 课程名称:生产实习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分:2 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0 实践学时:40 )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版本:2016.0 一、课程简介(一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 倍行距)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二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 个汉字,段前段后0,1.5 倍行距) 1.(三级及以下标题:宋体,五号,首行缩进 2 个汉字,段前段后0,1.5 倍行距) (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 个汉字,段前段后0,1.5 倍行距) 2. 说明:1. 课程目标是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将相应指标点结合本课程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描述; 2.除了本课程强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之外,也可适当增加本课程能够(弱)支撑的指标点对应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强支撑指标点较少的课程应适当增加,并在表1 的“达成度” 栏备注“弱支撑” 。弱支撑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大纲第五部分“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中可以不体现。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说明:需描述出本课程支撑所属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和达成度,参考表格如表1 所示。 表1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样表)

(表头:黑体,五号,居中,段前段后0, 1.5倍行距) (表体:宋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单倍行距)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实习教学 (说明:实践类课程描述实践教学内容。) 1. 单元1: XXXXX (1)教学目标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目标,明确该单元支撑的课程目标。) (2)教学内容及要求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2. 单元2: XXXXX (二)其他要求(可选) 四、教学安排与方法 (一)教学方法 (说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设计等提出的其他要求。) 表课程目标与教学环节

戴士弘老师提供的课程设计模板

《XX》专业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XXXX~ XXXX学年第X学期) (第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尽可能用图形、表格表述) 1. 岗位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管理)岗位分析:初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 指出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 写出该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 2. 课程分析: 标出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导课、后续课)。 说明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高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生能根据××(标准、规范),运用××(知识),做××(事情))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项目情境设计 每个项目的多个情境。即该项目的由来、约束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情境类型尽可能齐全,情境展示尽可能生动。 六、课程进程表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节课梗概 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十、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另外,在根据整体设计WORD文档制作PPT演示文档时,需要绘制“岗位分析图”、“课程进度图”、“课程目标图”和“情境任务图”。?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doc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xx课程设计是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也可以指“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策划的研究活动”,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大家参阅。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

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谢谢!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模板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模板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 经济治理学院 专业 : 工业工程 班级 : 2000级2班 学号 : 105061050 学生姓名 : 轩颜星 二○○九年六月

名目 1、课程设计名称: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1 2、课程设计目的: 1 3、课程设计内容: 1 4、课程设计过程和步骤:1 4.1设计对象1 4.2设计工具1 4.3 设计目的及其意义1 4.5 设计总体原则2 4.5 设计步骤:2 五、课程设计总结12 六、手机的趋势分析13

1、课程设计名称: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与《人因工程学》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在完成《人因工程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的实操性锤炼。设计采纳人体数据,结合具体工作性质,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实际设计内容:手机面板、鼠标面板、或MP3等产品设计方案 有关设计的报告及其三维样图。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锤炼,让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把握,同时初步把握运用人因工程原理、机械技术、运算机设计技术从事产品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过程按分组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师提早向学生讲明课程设计的有关背景资料,并向学生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指导,分散设计的方式进行,以手机、鼠标、mp3等面板为设计对象,以人体尺寸及其作业性质等为设计依据。课程设计终止要求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书,评出若干优秀设计作品。 4、课程设计过程和步骤: 4.1设计对象 手机 4.2设计工具 3DsMax 4.3 设计目的及其意义 本课程设计具有以下目的: 1了解并初步把握产品设计的概念、过程和方法; 2初步把握产品设计过程中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3了解并初步把握初步的产品设计工具,如3DMAX

重力坝课程设计doc

设计内容 一、 确定工程等级 由校核洪水位 m 查水库水位———容积曲线读出库容为亿3 m ,属于大(2)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中的主要建筑物为Ⅱ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为3级。 一、 确定坝顶高程 (1)超高值Δh 的计算 Δh = h1% + hz + hc Δh —防浪墙顶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 H1% —累计频率为1%时的波浪高度,m ; hz —波浪中心线至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 hc —安全加高,按表3-1 采 内陆峡谷水库,宜按官厅水库公式计算(适用于0V <20m/s 及 D <20km ) 下面按官厅公式计算h1% , hz 。 113 120 22000.0076gh gD v v v -??= ??? 11 3.75 2.150 220 00.331m gL gD v v v -??= ??? 2 2l z h H h cth L L ππ= 式中:D ——吹程,km ,按回水长度计。 m L ——波长,m z h ——壅高,m V0 ——计算风速

h——当 2 20250 gD v =时,为累积频率5%的波高h5%;当 2 2501000 gD v =时, 为累积频率10%的波高h10%。 规范规定应采用累计频率为1%时的波高,对应于5%波高,应由累积频率为P(%)的波高hp 与平均波高的关系可按表进行换 超高值Δh 的计算的基本数据 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 吹程D(m) 风速 v(m)27 18 安全加高 c h(m) 断面面积S(2 m) 断面宽度B(m) 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时,采用重现期为50 年的最大风速,本次设计 27/ v m s =;校 核洪水位时,采用多年平均风速,本次设计 18/ v m s =。 a.设计洪水位时Δh 计算: 18902.57 60.62 311.80 m S H m B === 设 设 波浪三要素计算如下: 波高: 2 1 13 12 2 9.819.81524.19 0.007627 27 27 h-?? ?? =? ? ?? h= 波长: 1 1 3.75 2.15 22 9.819.81524.19 0.33127 2727 m L-?? ?? =? ? ??

塑料课程设计DOC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课题电位器盒 说 明 书 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2013年12月13日

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设计任务: 塑件名称电位器盒图号SJ-06材料PS生产批量12万件

二、侧抽图形尺寸 三、设计要求: 1、对产品结构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流程,并制作工艺卡片。 2、确定模具结构尺寸和选择压力机。 3、用Pro/E或者UG软件设计三维零件图及总装爆炸图,CAD绘制 注射模二维总装图和部分主要零件图。 4、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 注:要求生产出来的工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易于自动化;设计符合工艺需要,经济合理。

四、模具塑件成型工艺卡 车间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卡片资料编号 零件名称电位器盒材料牌号PS共页 装配图号材料定额(万件)12 设备型号XS-ZY-250零件图号SJ-06单件质量/g34.23每模件数 4 材料干燥设备 温度 65-75C?时间2h 料筒温度 后段 140-160C?中段 前段 170-190C?喷嘴 温度 160-170C?模具 温度 20-60C? 成型时间/s 注射时间0-3保压时间15-40冷却时间15-30 压力/Mpa 注射压力60-100背压力 后处理 温度 红外线灯烘箱70C? 时间 定额 /min 辅助时间/h时间/h单件 检验 编制校对审核组长车间 主任检验 组长 主管 工程师

引言 一、塑料模具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稳定的增长,促进了我国模具工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或者相关的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内具有优势的热门专业之一。 目前塑料模具主要分为种类很多,一般按照制品的成型材料性质可分为热固性塑料膜和热塑性塑料膜;按照产品的成型工艺划分又可分为压缩模、压注模和注射模,其中注射模在塑料模具应用面中较为广泛;还有按照模具装卸方式分类、按照模具行腔数目分类、按照分型面特征分类等多种分类方式。 二、塑料模具未来趋势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模具工业的前进。CAD/CAM/CAE、Pro/e、UG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在模具制造上的应用,使其在现代模具的制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AD/CAM/CAE、Pro/e、UG技术已成为现代模具的制造的必然趋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与制造系统,按设计好的模具零件分别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是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个必然过程。 总之, CAD/CAM/CAE、Pro/e、UG集成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已成为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给模具制造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这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设计师的工作量,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设计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新产品的开发及创新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