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级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2017级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2017级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莱西一中2017级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2017、7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了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个体农耕 D.铁犁牛耕

2.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的调整或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

①地主与农民的矛盾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④政府财政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4.据考古报告,在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铁器农具中,锄和铲在数量上最多。据此推测,当时A.冶铁业已成为手工业最重要的部门B.铁农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C.农耕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D.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5.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

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

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6.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

江苏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7.明清两代,先进地区耕作方法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以及玉米、番曹等高产品种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显著发展,引起一定的地域性分工。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农业生产力的革新

B.传统经济结构改变

C.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D.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8.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9.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10.《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11.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B.市民阶层崛起

C.城市化程度加深 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12.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3.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D.百姓赋税过重

14.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15.明代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品经济的发展

16.“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7.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18.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19.宋代选拔官吏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这反映出

A.八股取士使科举制走向僵化

B.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C.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

D.政府加强对商业控制

20.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神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系那个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杜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21.《弇州山人四部稿》的《赠程君五十叙》卷说道:“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现象是

A.长途贩运的发展

B.商人地位的提高

C.“商帮”的出现

D.商业城镇的繁荣

22.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

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23.史书记载:“嘉兴府秀水县濮院镇地跨秀水、桐乡两县,清初‘远方大贾携槖(钱袋子)群至,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麕(群)至,终岁贸易不下十万金’”。材料直接反映出 A.濮院镇已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长途转运贸易促进商业繁荣

D.重农抑商政策暂时调整

24.《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 )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期的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

25.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 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 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26.“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

现。我国古代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

A.商业的不稳定性

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

C.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鼓励海外贸易的需要

27.《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化说明了

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 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 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28.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

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说明

①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2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

A.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B.“胡风”、“胡俗”在城市流行

C.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

D.政府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市场

30.《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31.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D.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32.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33.《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34.假设唐代一位洛阳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在居住区开了一家绸缎店②带着飞钱经大运河从江南运送地方特产到长安

③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④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5.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③市镇经济繁荣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6.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

的叙述不正确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37.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38.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39.、《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40.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开展中国古代史的探究学习,其探究主题应该是

A.手工业成就B.印刷术推广C.商业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计20分)

41.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材料二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

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三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农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不同影响。(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