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病理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宫颈癌中EGFR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宫颈癌中EGFR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宫颈癌中EGFR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黄必飞;王超群;赵永明;孙鑫鑫;王倩;陈艳;吴爱姣;曾悦;吴丹丹【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6(038)002【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20例宫颈癌组织、4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4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1)、37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正常宫颈、CIN1、CIN2~3、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8%(4/37)、12.5%(5/40)、42.9%(21/49)、89.2%(107/120).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CIN2~3、CIN1及正常宫颈组织(均P<0.01);EGFR蛋白在CIN2~3中表达显著高于CIN1和正常宫颈组织(均P<0.01);CIN1和正常宫颈组织之间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肿瘤浸润深度更深的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EGFR 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浸润深度较浅的患者(P<0.01).结论 EGFR在宫颈癌进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抗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总页数】3页(P99-101)【作者】黄必飞;王超群;赵永明;孙鑫鑫;王倩;陈艳;吴爱姣;曾悦;吴丹丹【作者单位】322100 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322100 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322100 东阳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322100 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322100 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322100 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322100 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322100 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322100 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RUNX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及意义 [J], 毛淑萍;黄余良;周建斌;申清香2.结直肠癌中的HER-2、EGFR和Ki-67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J], 王琼;袁静;吕亚莉;钟梅;韦立新3.结直肠癌中 EGFR 的临床病理意义及抗 EGFR 治疗研究进展 [J], 郁葱颖4.子宫颈癌△Np63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J], 任香善;林贞花;吴群英;赵祎玮;玄延花;金仁仙5.宫颈癌组织中BIM和Gird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冯艳; 冯蓓; 刘宁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7种HPV亚型流行特征的综合分析与解读

37种HPV亚型流行特征的综合分析与解读

37种HPV亚型流行特征的综合分析与解读近年来,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疾病负担。

目前已知有37种HPV亚型,它们在感染、传播和病理发展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本文将对这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HPV亚型的分类。

根据它们引起的病变类型,HPV亚型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高危型HPV主要包括16型和18型,它们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低危型HPV亚型则主要包括6型和11型,常引起生殖器疣和口腔疣。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各种HPV亚型的感染和传播特征。

研究表明,高危型HP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尤其是不安全性行为。

低危型HPV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和接触感染,后者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方式传播给新生儿。

此外,HPV亚型在感染机制上也有一些差异。

高危型HPV的感染通常会导致上皮细胞内的病毒DNA与宿主基因组融合,从而干扰细胞周期调控并最终导致细胞转化为癌前病变。

低危型HPV的感染通常仅限于上皮表层,引起增生,但不导致恶性转化。

除了感染和传播特征,我们还需关注HPV亚型的病理特征。

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生率显著相关。

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在子宫颈组织中表现为持续感染,易引起细胞畸变和癌前病变,最终发展为子宫颈癌。

低危型HPV感染则在宿主组织中引起良性增生性病变,如生殖器疣和口腔疣。

另外,我们还需探讨HPV亚型的流行趋势。

研究发现,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差异分布。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对HPV疫苗的接种率较低、生殖健康教育水平较低以及性传播行为的限制较少,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较高。

而在发达国家,尤其是实施了广泛HPV疫苗接种的国家,高危型HPV的感染率有所下降。

低危型HPV的感染和疾病负担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

最后,我们还需关注HPV亚型的预防和防治策略。

目前,HPV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HP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方法之一。

宫颈癌新数据分析报告(3篇)

宫颈癌新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最新宫颈癌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现状,为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 发病率与死亡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每年约有3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死亡病例约3万。

2. 年龄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较以往有所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宫颈癌年轻患者比例有所上升,35岁以下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3. 地域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

此外,宫颈癌在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

三、宫颈癌的风险因素1. 性传播感染性传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

2.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饮酒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5倍。

3.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等,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多次妊娠、早产、人流等不良生育史也是宫颈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4.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遗传易感基因等遗传因素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四、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1. 诊断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

(2)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通过检测HPV感染情况,评估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范红燕;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期刊名称】《肿瘤预防与治疗》【年(卷),期】2008(21)4【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元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总页数】4页(P387-389,插1)【作者】范红燕;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IB~II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J], 陈慧君;黄亦波;林蓉蓉;郑飞云2.宫颈癌ⅠA~ⅡB期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J], 段律芳;李瑞珍;胡艳3.Ⅰb和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J], 胡明;朱滔4.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与预测 [J], 李素玉;郑祥钦;宋建榕;林丹枚;张宇龙;张钧;杨丹林5.Ⅰ~Ⅱa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刘山;张映红;魏巍;吴小华;陈鸣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地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广州地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广州地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关注。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其人口众多,医疗资源丰富,对该地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病情况在广州地区,宫颈癌的发病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仍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相关医疗机构的统计数据,广州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

从年龄分布来看,宫颈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主要集中在 40 55 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由于生活压力、生育因素、激素水平变化等多种原因,使得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30 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患病人数有所增加。

二、地域差异在广州的不同区域,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发病率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心城区由于医疗条件相对较好,居民的健康意识较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相对较为完善,因此发病率相对较低。

而在一些郊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居民的健康意识相对薄弱,宫颈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三、危险因素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 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广州地区,HPV 的感染率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常见的高危型 HPV 如 16、18、31、33 等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较高。

2、性行为与生育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频繁生育、多孕多产等因素都增加了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人的性观念相对较为开放,这些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宫颈癌的发病情况。

3、吸烟吸烟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 HPV 感染的风险,从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4、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其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也会增加。

四、诊断与治疗在广州地区,宫颈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胞学检查、HPV 检测、阴道镜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

宫颈胃型腺癌2例报告

宫颈胃型腺癌2例报告

㊃病例报告㊃宫颈胃型腺癌2例报告董㊀喆㊀夏㊀伟㊀韩肖彤㊀王㊀静㊀杨文兰㊀李天英①㊀张恩龙②㊀熊光武∗(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产科,北京㊀102206)㊀㊀文献标识:D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6604(2021)04-0377-05doi:10.3969/j.issn.1009-6604.2021.04.020㊀㊀宫颈胃型腺癌是宫颈黏液腺癌的一种亚型, 2014年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将其定义为具有胃型分化的黏液腺癌,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发病与HPV感染不相关,因其症状不典型,筛查及活检阳性率低,早期发现并诊断较困难㊂与普通型宫颈腺癌(usual 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UEA)相比,胃型腺癌具有较高的侵袭性,且对辅助治疗敏感性差,多数预后欠佳㊂随着HPV疫苗的应用普及,HPV相关性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下降,因此,对于非HPV相关性宫颈癌的识别及诊治对临床工作提出新的挑战㊂本文对我院近期2例胃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可行的诊疗方案㊂1㊀临床资料病例1:57岁,孕3产1,因绝经9年,阴道流血1次于2020年4月22日入院㊂患者绝经后无激素补充治疗史,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量流血1次,量少,色淡红,无腹痛㊁腰痛,无阴道流液等不适㊂妇科检查提示:宫颈质硬㊁增粗,约3cm,9点处紫黑色囊肿,直径约1cm,右附件区触及直径约5cm囊性包块,余未见异常㊂初步诊断: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ⅠB2期可能㊂即行宫颈多点活检㊁TCT㊁HPV㊁阴道超声㊁盆腔MRI㊁腹盆腔CT㊁女肿瘤标志物等检查㊂宫颈活检病理示腺癌,倾向于宫颈来源非HPV相关腺癌,免疫组化PAX8(部分+),CK7(+),CEA(+)㊂TCT 示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阴性㊂阴道超声:宫颈大小3.4cmˑ3.3cmˑ2.9cm,回声不均,右侧卵巢囊性包块5.6cmˑ5.3cmˑ5.7cm,内见分隔㊂盆腔MRI(图1A):子宫颈增厚,可见较均匀性强化,宫颈筋膜环增厚,增强扫描中度强化,最厚处直径约1.4cm,上下径约2.9cm,呈等T1稍长T2信号影,DWI呈稍高信号;右侧附件区可见厚壁囊性肿块,大小约4.8cmˑ5.7cm,内壁不光滑,伴多发小囊状厚壁结节,增强扫描囊壁㊁壁结节可见明显强化,盆腔淋巴结未见肿大㊂腹盆腔CT:盆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余未见异常㊂CA19-9148.8U/ml,CA125㊁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㊁CEA等均正常㊂门诊以 宫颈腺癌ⅠB2期,右卵巢转移? 收入院㊂患者既往体健,因本人与父母为收养关系,故家族史不详㊂入院查体:全身查体无明显异常㊂妇科检查:宫颈表面呈活检后改变,宫颈增粗质硬,直径约3cm大小,子宫前位,活动可,宫旁无增厚,右附件区触及直径约5cm囊性肿物,活动尚可,三合诊主骶韧带无增厚㊂入院诊断:宫颈腺癌ⅠB2期,右卵巢转移?常规术前准备后于2020年4月24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双附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㊂术中见子宫约7cmˑ5cmˑ3cm大小,活动良好,双侧主骶韧带无明显缩短,右侧卵巢增大约5cm,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其余盆腹腔脏器未见异常㊂手术过程顺利,经阴道切断阴道壁,完整取出各标本(图1B),剖视标本见右卵巢内黏液样液体,内壁可见乳头凸起,直径约1cm,冰冻病理示卵巢黏液性肿瘤,结合病史不除外转移㊂故决定行大网膜∗通讯作者,E-mail:xiong-gw@ ㊀①病理科㊀②放射科及阑尾切除术,标本经阴道取出㊂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21min,术中出血约100ml㊂术后病理(图1C㊁D):宫颈胃型黏液腺癌,大小约3.5cmˑ3cmˑ2.5cm,浸润宫颈壁全层,侵及左宫旁内中1/3组织及右宫旁中1/3组织,可见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右侧卵巢黏液腺癌,符合宫颈胃型黏液腺癌转移;右侧输卵管黏膜见癌转移,左侧输卵管㊁卵巢见癌侵及,阴道壁断端局灶见癌侵及㊂免疫组化:CK7 (+),Calretion(+),CD31(血管+),S-100(神经+),MSH6(+),MSH2(+),MLH1(+),PMS2 (大部分+),P53(野生型),PAX8(部分+)㊂左侧盆腔淋巴结可见癌转移(2/22),右侧盆腔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6),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5);大网膜可见腺癌浸润;慢性阑尾炎㊂根据FIGO2018宫颈癌分期,术后诊断:宫颈胃型腺癌ⅣB期㊂术后决定化疗+放疗序贯治疗(夹心疗法)㊂术后第5天CA19-9降至57.6U/ml㊂术后第6天行TP方案化疗1个疗程,术后7d出院㊂肿瘤基因检测,未发现胚系变异,发现体细胞变异6个(SMAD4㊁ERBB2㊁TGFBR2㊁ARID22个位点变异㊁RNF43),未发现有效靶向药物,肿瘤细胞微卫星稳定㊁突变负荷低(TMB-L),PD-L1TPS<1%,CPS<1㊂现已完成术后第4疗程化疗及盆腔外照射㊁后桩放疗,末次随访时间2020年11月20日,肿瘤标记物均正常,影像学及查体无复发证据㊂病例2:39岁,孕1产1,因阴道排液4个月,接触性出血1次于2020年4月26日入院㊂患者月经规律,3年前查体发现宫颈息肉,未治疗㊂近4个月自觉阴道排液增多,1个月前因接触性出血1次,当地医院检查,TCT未见上皮内瘤变,HPV阴性;分段诊刮+宫颈活检病理示宫颈黏液腺癌㊂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未见异常,宫颈表面光滑,宫颈管内可见直径约0.5cm息肉样赘生物(图2A),宫颈质硬㊁膨大增粗,约5cm,子宫㊁附件及宫旁组织均未扪及异常㊂门诊以 宫颈腺癌ⅠB3期 收入院㊂既往患者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因乳腺癌于2016年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足量放疗后口服他莫昔芬治疗,3个月前停药㊂否认家族性乳腺癌㊁卵巢癌等肿瘤病史㊂入院后全身查体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同前㊂盆腔MR(图2B):宫颈正常结构消失,局部见呈等T1㊁混杂稍长T2信号团块影,DWI呈高信号,病变范围约5.8cmˑ3.3cmˑ3.7cm,边界不清,病变向上累及子宫体,阴道壁未见增厚,双侧宫旁脂肪间隙模糊㊂腹盆腔CT:盆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余未见异常㊂CA19-91902U/ml,其余肿瘤标记物正常㊂宫颈活检我院病理会诊示宫颈黏液腺癌㊂诊断:宫颈腺癌ⅠB3期,乳腺癌术后放疗后内分泌治疗后,阑尾切除术后㊂常规术前准备后于2020年4月2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㊁腹主动脉旁及骶前淋巴结切除术㊂术中见子宫增大约10cmˑ6cmˑ4cm大小,子宫下段增粗,约5cm,双侧主骶韧带未见缩短,左侧卵巢增大直径约4cm,左侧输卵管增粗迂曲包绕左侧卵巢粘连于子宫后壁,右侧卵巢及输卵管未见异常,阑尾缺如㊁盆腹腔其他脏器未见异常㊂右髂外动脉近段可及一肿大淋巴结约1.5cmˑ0.5cm大小㊂手术过程顺利,经阴道切断阴道壁,完整取出各标本(图2C)㊂手术时间179min,术中出血约50ml㊂术后病理:宫颈胃型黏液腺癌,肿瘤大小约6cmˑ5cmˑ2cm,侵及颈管壁全层,侵出外膜周围少量肌组织中;可见脉管内癌栓,左侧输卵管㊁右侧卵巢㊁左㊁右宫旁组织㊁左㊁右盆腔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见癌转移(图2D)㊂左输卵管多发滤泡囊肿㊂免疫组化CK7(+),PAX8 (少数+),ER(-),PR(-),P16(少数+),Ki-67 (热区30%+),P53(野生型+);EMA(+), MUC5ac(-)㊂根据FIGO2018宫颈癌分期标准,诊断宫颈胃型腺癌ⅢC2p期㊂术后决定化疗+放疗序贯治疗(夹心疗法)㊂术后第4天CA19-9降至251U/ml㊂术后第6天行TP方案化疗1个疗程,术后7d出院㊂患者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末次随访时间2020年10月29日,已完成术后2疗程化疗,盆腔外照射及后桩放疗,因肾功能异常,化疗暂缓㊂2㊀讨论宫颈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癌症相关死亡率均居于第4位,2018年全球新发病例约570000例,死亡病例约311000例[1]㊂宫颈鳞癌多见,占宫颈癌75%~80%㊂宫颈腺癌根据是否与HPV相关可分为HPV相关型和非HPV相关型,前者包括普通型宫颈腺癌㊁绒毛管状腺癌㊁HPV相关型黏液腺癌㊁浸润性黏液生成癌;后者包括胃型腺癌㊁中肾管癌㊁透明细胞癌㊁浆液性癌㊁子宫内膜样腺癌等[2]㊂宫颈胃型腺癌的分类最初由日本学者在2007年提出,Kajima等[3]检测53例宫颈黏液腺癌, HIK1083表达阳性的部分病例具有胃型分化特征,且与其他宫颈腺癌相比有显著的疾病复发风险图1㊀ A.盆腔增强MR,矢状位T2W1显示:子宫腔扩张,宫颈管增粗,局部减T2W1稍高信号肿块,边界不清,病变内见多发类圆形T2W1高信号,宫颈浆膜面光滑,未累及阴道;B.大体标本;C.宫颈组织内见分化良好的腺癌浸润(HE染色㊀ˑ200);D.免疫组化PAX8部分阳性(ˑ40)㊀图2㊀ A.宫颈表面光滑,宫颈管内见息肉样赘生物直径约0.5cm;B.盆腔增强MR矢状位T2W1显示宫颈管明显增粗,局部见T2W1稍高信号肿块影,边界不清,肿瘤未累及阴道;C.大体标本;D.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见腺癌细胞浸润(HE染色㊀ˑ200)(HR=4.5,95%CI:1.42~14.2,P=0.001),与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下降有关(38%vs.74%,P<0.005),因此,首次将这部分特征的黏液腺癌分类为宫颈胃型腺癌㊂2014年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采纳这一标准[4],将其归类为宫颈腺癌其中一个亚型,也是非HPV相关性宫颈腺癌中最为常见的亚型,占宫颈腺癌比例在美国及欧洲国家约为10%,日本高达20%~25%[5,6],其中高分化宫颈胃型腺癌亦称作MDA,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叶状宫颈腺体内膜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和P-J(Peutz-Jeghers)综合征有关[7,8]㊂2.1㊀临床特点及诊断宫颈胃型腺癌可表现为阴道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增多,可有阴道不规则流血㊁接触性出血等㊂因病灶多位于宫颈管内,查体可见宫颈表面光滑,部分可合并息肉样赘生物或宫颈囊肿,宫颈增粗呈桶状,质地较硬,有沿腹膜扩散累及卵巢㊁大网膜倾向[9,10]㊂不同于宫颈鳞癌患者SCCA升高,宫颈胃型腺癌肿瘤标记物以CA19-9升高多见,但缺乏特异性, CA125㊁CA153㊁CEA多正常或轻度升高[11]㊂对CA19-9的监测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和复发的参考㊂宫颈细胞学检查可发现异常腺细胞㊁宫颈腺癌细胞,但也有报道中显示TCT正常,HPV检测在宫颈胃型腺癌患者中多为阴性㊂阴道镜下宫颈质硬部位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可能获得更高的诊断阳性率㊂盆腔增强MR对判断病灶大小及宫旁累及有一定意义,Kido等[12]报道宫颈胃型腺癌影像学特征为位于宫颈管上段的内生型浸润性生长的边界不清肿块(93.3%),可向上生长侵及子宫内膜及肌层,并伴有微小囊肿或囊性空洞形成(80%)㊂肿块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生长破坏宫颈筋膜环是宫旁转移的标志[13],但影像学往往会低估宫旁浸润的程度㊂病例2有明确的阴道排液病史,查体宫颈表面光滑,宫颈管内仅见到息肉样赘生物,极易发生漏诊㊂但2例MRI均表现为宫颈管内生型占位伴囊性空洞形成㊂通过宫颈活检及宫颈管搔刮得以明确诊断㊂2.2㊀治疗及预后多数指南对宫颈癌的治疗是基于宫颈鳞癌及UEA的数据,非HPV相关性宫颈腺癌具有不同于前两者的特点及转归,由于其发病率较低,尚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治疗尚无标准化建议㊂目前,治疗方案仍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或放疗,或放疗+化疗㊂手术方式建议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㊂Karamurzin等[5]分析40例宫颈黏液性腺癌的临床特点,宫颈胃型腺癌诊断时59%为晚期(FIGOⅡ~Ⅳ期),50%存在淋巴结转移,35%存在卵巢受累,20%伴有腹部脏器受累或转移;39%的患者初次手术时至少有1个部位转移灶,包括淋巴结㊁附件㊁大网膜㊁肠管㊁腹膜㊁膈下㊁腹壁㊁膀胱㊁阴道㊁阑尾㊁大脑等㊂宫颈胃型腺癌患者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明显低于UEA(42%vs. 91%)㊂孙睿等[14]报道5例ⅠB期宫颈胃型腺癌,其中2例(40%)术后病理证实卵巢转移㊂鉴于宫颈胃型腺癌早期即可能出现卵巢㊁大网膜转移,术中应全面探查盆腹腔,建议切除阑尾及大网膜,晚期患者需要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尽量切除一切肉眼可见病灶㊂病例1因右侧卵巢术中冰冻病理提示黏液性肿瘤,遂行大网膜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大网膜转移㊂病例2虽然卵巢外观正常,术后病理亦提示卵巢㊁输卵管转移,大网膜未切除,有无转移不得而知㊂虽然卵巢转移并不改变宫颈癌分期,但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㊂因此,即使年轻早期患者仍不建议保留生育功能和卵巢,术后可口服莉芙敏治疗以改善低雌激素症状,也可考虑低剂量雌激素治疗,不仅可以改善低雌激素症状,还有助于减轻或降低低雌激素所致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破坏等,剂型上可考虑尽力避免单一雌激素㊂宫颈腺癌术后应用替勃龙治疗对PFS㊁OS均无影响,且会改善患者因手术绝经导致的潮热㊁出汗等不适,明显改善生活质量[15]㊂目前,对于晚期宫颈癌及术后存在高危因素者,仍推荐行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但CCRT在宫颈腺癌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㊂Hu等[16]回顾分析815例ⅠB~ⅣA期宫颈癌行CCRT,其中鳞癌744例,腺癌71例,结果显示腺癌与鳞癌相比,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㊁盆腔及远处控制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腺癌对CCRT有效性低于鳞癌,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CR,经治疗后远处复发风险也高于鳞癌㊂对宫颈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显示,与UEA 比较,宫颈胃型腺癌对放化疗敏感性更差㊂一项由Sankai妇科肿瘤组发起的多西他赛+卡铂新辅助化疗Ⅱ期临床试验,纳入肿瘤直径>4cmⅠB2~ⅡB 期UEA20例,宫颈胃型腺癌13例,宫颈胃型腺癌对化疗的反应率明显低于UEA(42.6%vs.85%), 8例Ⅱ期宫颈胃型腺癌对新辅助化疗均无反应,其中1例在化疗过程中肿瘤进展[17]㊂因此,是否术前新辅助化疗降低分期仍存争议,多数学者仍主张术后行以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加或不加联合化疗㊂因宫颈胃型腺癌盆腔脏器累及㊁远处转移复发的特点,我们建议术后行紫杉醇静脉+顺铂腹腔联合化疗+盆腔外照射序贯治疗,并根据术中高危因素必要时增加腔内照射和腹主动脉旁延伸野照射,可放疗前后各2~3个疗程化疗,总疗程4~6次㊂目前,已有研究[18,19]证明采取以上类似方案可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但对于宫颈胃型腺癌来说,由于缺乏大样本量研究,预后仍有待观察㊂综上所述,宫颈胃型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宫颈黏液性腺癌,发病与HPV感染不相关,主要表现为阴道排液和接触性出血,宫颈局部膨胀性生长,质硬病灶为典型体征,就诊时多数已是晚期,或伴有盆腹腔及远处转移,即使宫颈局部病灶为早期,仍可能存在宫旁组织㊁腹膜后淋巴结㊁卵巢㊁大网膜㊁肠管等部位的高转移率;CA19-9升高具有辅助诊断意义和治疗监测价值㊂增强MR宫颈管上段浸润性生长伴有囊性空洞的病灶对诊断有一定价值㊂治疗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易复发及远处转移,多数预后不良㊂我们建议对于拟行手术治疗的宫颈胃型腺癌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查清肿瘤扩散的部位和范围;术中全面仔细探查盆腹腔各器官和组织,特别注意上腹部㊁膈下㊁网膜和腹膜后淋巴结;手术范围,除常规的广泛子宫㊁双附件㊁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外,建议同时切除大网膜㊁阑尾以及所有转移病灶,有助于切净肉眼可见肿瘤,发现远处转移,确定肿瘤病理分期和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术后根据高危因素积极采取化疗+放疗的序贯治疗对改善预后可能有益㊂参考文献1㊀Bray F,Ferlay J,Soerjomataram I,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36cancers in185countries.CA Cancer J Clin,2018,68(6): 394-424.2㊀Turashvili G,Park KJ.Cervical glandular neoplasia:classification and staging.Surg Pathol Clin,2019,12(2):281-313.3㊀Kojima A,Mikami Y,Sudo T,et al.Gastric morphology and immunophenotype predict poor outcome in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Am J Surg Pathol,2007,31(5):664-672. 4㊀Kurman RJ.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Female Reproductive Organs.4th ed.Lyon: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2014.183-194.5㊀Karamurzin YS,Kiyokawa T,Parkash V,et al.Gastric-type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An aggressive tumor with unusual metastatic patterns and poor prognosis.Am J Surg Pathol,2015,39 (11):1449-1457.6㊀Huang YT,Wang CC,Tsai CS,et al.Long-term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adenocarcinoma/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 after definitive radiotherapy.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1,80(2):429-436.7㊀Kuragaki C,Enomoto T,Ueno Y,et al.Mutations in the STK11 gene characterize 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b Invest,2003,83(1):35-45.8㊀宗丽菊,成宁海,张㊀明,等.Peutz-Jeghers综合征伴子宫颈腺癌二例并文献复习.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9):630-632.9㊀Rajendran S,Hussein Y,Park KJ,et al.Fallopian tube mucosal involvement in cervical gastric-type adenocarcinomas:Report of a series with discussion of the distinction from synchronous in situ tubal lesions.Am J Surg Pathol,2018,42(6):813-820.10㊀Talia KL,McCluggage WG.The developing spectrum of gastric-type cervical glandular lesions.Pathology,2018,50(2):122-133. 11㊀Nakamura A,Yamaguchi K,Minamiguchi S,et al.Mucinous adenocarcinoma,gastric type of the uterine cervix:clinical features and HER2amplification.Med Mol Morphol,2019,52(1):52-59. 12㊀Kido A,Mikami Y,Koyama T,et al.Magnetic resonance appearance of gastric-type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usual-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a pitfall of newly described unusual subtype of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Int J Gynecol Cancer,2014,24(8):1474-1479. 13㊀Nicolet V,Carignan L,Bourdon F,et al.MR imaging of cervical carcinoma:a practical staging approach.Radiographics,2000,20 (6):1539-1549.14㊀孙㊀睿,罗成燕,姜㊀旖,等.5例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㊁影像和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27(10): 730-734.15㊀Lee SH,Cho YJ,Cho KJ,et al.Effect of tibolone on the survival of early stage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patients.Obstet Gynecol Sci, 2018,61(5):584-589.16㊀Hu K,Wang W,Liu X,et parison of treatment outcomes betwee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of cervix after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o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Radiat Oncol,2018,13(1):249.17㊀Kojima A,Shimada M,Mikami Y,et al.Chemoresistance of gastric-type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A study of the Sankai Gynecology Study Group.Int J Gynecol Cancer,2018,28 (1):99-106.18㊀Singh RB,Chander S,Mohanti BK,et al.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weekly 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followed by chemoradiation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rcinoma:a pilot study.Gynecol Oncol,2013,129(1):124-128.19㊀Kumar L,Gupta S.Integrating chem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cervical cancer:A critical appraisal.Oncology,2016,91(Suppl1): S8-S17.(收稿日期:2020-09-23)(修回日期:2020-12-15)(责任编辑:李贺琼)。

758例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758例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758例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朱明兰,付立仙,孙冬梅,徐 珂,田坤明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758例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㊂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7 2021年收治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且初次确诊为原发性宫颈癌的758例住院病人的基本病历资料㊂结果: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高发年龄为40~<55岁(55.8%),初诊时的临床分期以Ⅰ~ⅡA 期(71.0%)为主㊂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为45~<65岁㊁发病时长>3个月为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高的危险因素(P <0.05);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高的保护因素(P <0.05)㊂结论:黔北农村宫颈癌病人的高发年龄为40~<55岁,初诊时的临床分期以Ⅰ~ⅡA 期为主㊂发病年龄为45~<65岁㊁文化程度低㊁就医延迟现象严重均是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较高的危险因素㊂关键词 宫颈癌;黔北;农村;临床分期;影响因素;就医延迟K e yw o r d s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n o r t h e r nG u i z h o u ;r u r a l a r e a s ;c l i n i c a l s t a g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d e l a y i n s e e k i n g m e d i c a l a t t e n t i o n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32.008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4位的恶性肿瘤[1]㊂我国是宫颈癌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新发和死亡病例数约为11.0万例和8.0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7/10万和5.3/10万[2-3]㊂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地区主要为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农村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城市地区的1.10和1.12倍[4]㊂多项研究表明,宫颈癌死亡率与5年生存率的高低与疾病初诊时临床分期的早晚存在明显相关性[5-6]㊂尽管当前已有诸多针对不同地区宫颈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现况调查,但关于农村初次确诊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更无针对黔北(贵州省遵义市)农村地区的相关报道㊂因此,本研究旨在对2017 2021年黔北农村地区初诊宫颈癌病人的发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明确该地区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现状,为黔北农村地区宫颈癌的筛查与防治提供科学参考㊂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案室电基金项目 2021年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编号:g z w k j 2021-499;遵义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遵市科合H Z 字(2022)268号㊂作者简介 朱明兰,副主任护师,硕士,单位:563003,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付立仙㊁孙冬梅㊁徐珂单位:563003,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田坤明单位:563006,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㊂引用信息 朱明兰,付立仙,孙冬梅,等.758例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2023,21(32):4501-4505.子病历信息系统,选取2017 2021年首次入院并初次确诊为原发性宫颈癌的农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㊂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初次诊断为原发性宫颈癌的住院病人;2)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1日 2021年12月31日;3)病理诊断为宫颈恶性肿瘤㊂排除标准:1)在外院已被确诊过的初次住院宫颈癌病人;2)复发性宫颈癌病人;3)病理诊断不明确者㊂1.2 资料收集方法在医院病案室电子病历系统中以出院主诊断中包含 宫颈癌 ㊁付款方式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㊁入院次数为 第1次 作为检索条件,筛出研究对象;再查看病人病案首页及病历资料,以确认病人是否属于初次确诊病人㊂收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宫颈癌病人的基本信息㊁主诉和现病史㊁临床分期(符合国际妇产联盟修订的F I G O -2009宫颈癌分期标准[7])㊁病理类型(符合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宫颈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8])等资料,建立数据库㊂1.3 质量控制资料收集者事先接受统一培训,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查阅病人病历资料,标准化录入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㊂1.4 统计学方法应用E x c e l 2019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图表绘制,应用S P S 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㊂定性资料以例数㊁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采用二元L o g i s t i c 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宫颈癌病人发病特征及临床分期的因素,检验水准α=0.05㊂2 结果㊃1054㊃全科护理2023年11月第21卷第32期2.1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发病例数与年龄分布情况2017年1月1日 2021年12月31日共收治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758例,发病年龄为19~84 (47.76ʃ12.54)岁,高发年龄段为40~<55岁(423例,55.8%)㊂其中<35岁46例(6.1%),35~<45岁196例(25.9%),45~<55岁288例(38.0%),55~< 65岁150例(19.8%),ȡ65岁78例(10.3%)㊂详见图1㊂图1758例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年龄分布图2.2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分布情况758例宫颈癌病人中,Ⅰ期宫颈癌445例(58.7%),Ⅱ期209例[其中ⅡA期93例(12.3%)㊁ⅡB期116例(15.3%)],Ⅲ期77例(10.2%),Ⅳ期27例(3.6%)㊂根据F I G O-2009临床分期标准[7]及相关研究文献[9-10],通常将宫颈癌Ⅰ~ⅡA期划分为早中期,ⅡB~Ⅳ期划分为晚期㊂据此,划分后的Ⅰ~ⅡA期和ⅡB~Ⅳ期病人例数分别为538例(71.0%)㊁220例(29.0%)㊂2.3不同特征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比较不同发病年龄㊁文化程度㊁月经状态㊁发病时长的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Ⅰ~ⅡA期和ⅡB~Ⅳ期病人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表1不同特征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比较单位:例(%)项目例数(n=758)Ⅰ~ⅡA期(n=538)ⅡB~Ⅳ期(n=220)χ2值P发病年龄 <35岁47(6.2)40(7.4)7(3.2)35~<45岁195(25.7)151(28.1)44(20.0)45~<55岁288(38.0)187(34.8)101(45.9)14.1710.00755~<65岁150(19.8)103(19.1)47(21.4)ȡ65岁78(10.3)57(10.6)21(9.5)文化程度文盲143(18.9)93(11.3)50(22.7)小学449(59.2)310(57.6)139(63.2)11.9650.008初中114(15.0)92(17.1)22(10.0)高中52(6.9)43(8.0)9(4.1)月经状态未绝经361(47.6)270(50.2)91(41.4)4.8720.027已绝经397(52.4)268(49.8)129(58.6)孕次 ɤ3次186(24.5)135(25.1)51(23.2)0.3080.579 >3次572(75.5)403(74.9)169(76.8)产次 ɤ3次304(40.1)220(40.9)84(38.2)0.4780.490 >3次454(59.9)318(59.1)136(61.8)首发症状接触性出血374(49.3)274(50.9)100(45.5)不规则阴道出血285(37.6)193(35.9)92(41.8)2.4430.295其他99(13.1)71(13.2)28(12.7)㊃205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2(续表)项目例数(n=758)Ⅰ~ⅡA期(n=538)ⅡB~Ⅳ期(n=220)χ2值P 发病时长0~3个月358(47.2)294(54.6)64(29.1)>3~6个月304(40.1)219(40.7)85(38.6)116.120<0.001 >6~12个月69(9.1)19(3.5)50(22.7)>12个月27(3.6)6(1.1)21(9.5)病理类型鳞癌644(85.0)455(84.6)189(85.9)腺癌95(12.5)69(12.8)26(11.8)0.2270.893其他19(2.5)14(2.6)5(2.3)2.4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影响因素的二元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将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Ⅰ~ⅡA期=1,ⅡB~Ⅳ期=2)作为因变量,以发病年龄㊁文化程度㊁月经状态㊁孕次㊁产次㊁首发症状㊁发病时长㊁病理类型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进行二元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㊂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为45~<65岁㊁发病时长是影响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高的危险因素(P<0.05),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高的保护因素(P<0.05)㊂详见表3㊂表2自变量赋值自变量赋值方式发病年龄<35岁=1;35~<45岁=2;45~<55岁=3;55~<65岁=4;ȡ65岁=5文化程度文盲=1;小学=2;初中=3;高中=4月经状态未绝经=1;已绝经=2孕次ɤ3次=1;>3次=2产次ɤ3次=1;>3次=2首发症状接触性出血=1;不规则阴道流血=2;其他=3发病时长0~3个月=1;>3~6个月=2;>6~12个月= 3;>12个月=4病理类型鳞癌=1;腺癌=2;其他=3表3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影响因素的二元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自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W a l dχ2值P O R值95%C I 发病年龄(以<35岁为对照)35~<45岁0.8580.5192.7390.0982.359[0.854,6.520] 45~<55岁1.5550.6216.2620.0124.736[1.401,16.007] 55~<65岁1.6170.7005.3290.0215.035[1.276,19.866]ȡ65岁1.0160.7611.7810.1822.761[0.621,12.276]文化程度(以文盲为对照)小学-0.2440.2540.9240.3360.783[0.476,1.289]初中-0.8760.3645.7870.0160.417[0.204,0.850]高中-1.2180.5814.4000.0360.296[0.095,0.923]月经状态(以未绝经为对照)已绝经-0.7180.3953.3080.0690.488[0.225,1.057]孕次(以ɤ3次为对照) >3次-0.2140.2420.7860.3750.807[0.503,1.296]产次(以ɤ3次为对照) >3次-0.5050.3572.0070.1570.603[0.300,1.214]首发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对照)不规则阴道流血0.3700.2761.7990.1801.447[0.843,2.484]其他0.3680.341.1750.2781.445[0.743,2.813]发病时长(以0~3个月为对照) >3~6个月0.6930.3284.4690.0352.000[1.052,3.802]>6~12个月3.0180.41453.112<0.00120.456[9.084,46.062]>12个月2.5290.54421.650<0.00112.546[4.323,36.410]病理类型(以鳞癌为对照)腺癌-0.0970.3480.0770.7810.908[0.459,1.796]其他0.6600.4362.2980.1301.935[0.824,4.544]3讨论3.1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发病年龄以40~54岁为主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全世界各国报道不一,我国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为(48.2ʃ10.2)岁[11]㊂本研究结果显示,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40~<55岁,平均年龄为(47.76ʃ12.54)岁(见图1),这与其他地区宫颈癌的高发年龄如北京(40~59岁)[12]㊁广州(45~ 49岁)[13]㊁江西(36~60岁)[14]均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高发年龄段与刘萍[11]报道 我国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㊃3054㊃全科护理2023年11月第21卷第32期为40~60岁 的结果趋于一致,只是年龄跨度略有不同,原因可能与各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㊁经济收入㊁文化水平㊁生育状况等存在差异有关[15-16]㊂但近年来有诸多研究报道[9,17],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向年轻化趋势发展,35岁以下的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㊂有报道称,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的原因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H P V)反复感染㊁初潮年龄提前㊁性生活发生时间提早㊁性行为观念发生改变等有关[18]㊂3.2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以Ⅰ~ⅡA 期为主,但ⅡB~Ⅳ期的比例相对偏高肿瘤分期反映肿瘤的侵袭范围,是病人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对病人的治疗结局有重要影响[19]㊂本研究中,农村宫颈癌病人首次确诊时的疾病分期以Ⅰ~ⅡA期为主(占比为71.0%),低于同样地处于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9]㊁陕西省[10]等地的比例;而ⅡB~Ⅳ期的比例为29.0%,却明显高于内蒙古自治区[9]㊁陕西省[10]等地的比例㊂原因可能与贵州省经济文化发展比较滞后以及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易识别有关㊂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可导致宫颈癌的筛查率低,进而导致其早诊早治比例低㊁疾病晚期比例高的现象[20]㊂同时,宫颈癌早期症状多为阴道不规则出血㊁接触性出血或异常阴道排液等现象,缺乏特异性,且易与其他妇科炎症症状混淆,容易被病人忽视[21];加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且农村妇女多为留守妇女,农活和家务繁重,主动筛查机会和意识薄弱,容易出现就医延迟;而随着症状明显及癌症转移至身体其他器官,病人才前往就医,而此时多处于癌症晚期㊂3.3影响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的因素3.3.1发病年龄尽管目前划分宫颈癌临床分期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㊁浸润程度与是否出现远处转移等因素[22],但本研究主要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影响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的因素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为45~<65岁成为影响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的危险因素(P<0.05,O R>1),原因可能与本年龄段的农村妇女承担的家庭责任过重㊁耽误疾病诊疗有关㊂贵州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男性与青壮年外出务工现象普遍,妇女独自留守家中从事农业生产㊁赡养老人㊁照顾未成年子女或留守的孙子孙女等多重任务,繁重的家庭负担让农村妇女常忽略自身健康状况,只要身体的异常症状还能忍受,她们通常采取 忽视 或 拖延 的办法面对,认为异常症状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好转;只有当疾病症状愈发加重身体不能耐受时才前往医院就诊,此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往往错过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23]㊂3.3.2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也是影响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的重要因素㊂本研究结果显示,758例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的病人占了78.1%,而初中和高中文化病人仅占21.9%,说明黔北农村初诊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为低下㊂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对临床分期影响的回归系数小于0,且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成为影响农村宫颈癌初诊病人临床分期的保护因素(P<0.05,O R<1),说明文化程度越高,农村宫颈癌初诊病人的临床分期越早,这与杨兴等[24]的研究结果一致㊂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越低,自我保健意识越差,对身体异常症状的识别与处理能力越弱,前往医院就诊的机会就越少,宫颈癌早诊早治概率就会越小㊂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宫颈癌病人就医延迟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就医延迟发生率越低),而就医延迟是影响癌症临床分期的重要因素[23,25]㊂3.3.3发病时长发病时长是指从病人首次发现身体异常症状至首次确诊疾病的时间㊂就医延迟是指首次发现症状至初次就诊于医疗机构时间ȡ3个月,对癌症病人病情进展㊁临床分期及预后均具有重要影响[26]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时长>3个月的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占比为52.8%,说明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就医延迟现象非常严重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时长为影响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的重要因素(P<0.05, O R>1),说明发病时长越长,宫颈癌病人初诊时的临床分期越晚㊂该结果显著高于新疆(41.28%)[25]㊁天津市(36.96%)[23]等地,原因可能与上述宫颈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识别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妇女文化水平低下有关㊂由于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低,许多病人在身体未出现严重症状时常选择 回避 或 拖延 就医以节约家庭开支;只有当病情愈发严重时,病人才会被迫就医[27]㊂此外,由于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低下,十分畏惧医院复杂的诊疗流程而不敢独自前往医院就诊,多数需等到春节外出务工的丈夫或子女返乡后才陪同前往医院就诊,而此时疾病已经发展至中晚期,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㊂3.4是否绝经㊁孕产次数㊁首发症状㊁病理类型对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的影响不明显尽管有关宫颈癌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宫颈癌的发病与年龄㊁受教育程度㊁经济收入㊁孕次㊁性行为㊁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16,28-29],但本研究主要调查农村初㊃405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2次确诊宫颈癌病人的临床分期情况,旨在了解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的 早诊早治 现状及影响该现状的因素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绝经㊁孕产次数㊁首发症状㊁病理类型对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影响不明显,原因可能与这些因素仅对宫颈癌的发生与症状差异(如未绝经者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㊁已绝经者表现为绝经后出血)产生影响,而对宫颈癌病程进展的影响不大有关㊂4结论黔北地区农村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40~<55岁,初诊时的临床分期以Ⅰ~ⅡA期为主㊂发病年龄为45~<65岁㊁文化程度低㊁就医延迟现象严重均是黔北农村初诊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较高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该地区农村居民宫颈癌筛查与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早诊早治率,改善治疗结局,提高病人生存率㊂参考文献:[1] B R A YF,F E R L A YJ,S O E R J OMA T A R AMI,e t a l.G l o b a l c a n c e rs t a t i s t i c s2018:G L O B O C A Ne s t i m a t e so f i n c i d e n c ea n d m o r t a l i t yw o r l d w i d e f o r36c a n c e r s i n185c o u n t r i e s[J].C A:aC a n c e r J o u r n a lf o rC l i n i c i a n s,2018,68(6):394-424.[2] WU CC,L I M N,M E N G H B,e ta l.A n a l y s i so fs t a t u s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c a n c e r i n c ide n c ea n d m o r t a l i t y i n C h i n a[J].S c i e n c eC h i n aL i f eS c i e n c e s,2019,62(5):640-647.[3] 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L a t e s t g l o b a l c a n c e r d a t a:c a n c e rb u r d e n r i s e st o19.3m i l l i o nn e wc a s e sa n d10.0m i l l i o nc a n c e rd e a t h s i n2020[E B/O L].(2020-12-15)[2021-11-15].h t t p s://w w w.i a r c.w h o.i n t/f r/n e w s-e v e n t s/l a t e s t-g l o b a l-c a n c e r-d a t a-c a n c e r-b u r d e n-r i s e s-t o-19-3-m i l l i o n-n e w-c a s e s-a n d-10-0-m i l l i o n-c a n c e r-d e a t h s-i n-2020/.[4]李道娟,师金,靳晶,等.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趋势[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9):912-916.[5]张艺艺,李奇,刘旭,等.宫颈癌患者五年生存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22,36(1):7-13.[6] B H A T L A N,D E N N Y L.F I G O c a n c e rr e p o r t2018[J].I n tJG y n a e c o lO b s t e t,2018,143(2):2-3.[7] P E C O R E L L I S,Z I G L I A N IL,O D I C I N OF.R e v i s e dF I G Os t a g i n gf o r c a r c i n o m a o f t h e c e r v i x[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G y n e c o l og y&O b s t e t r i c s,2009,105(2):107-108.[8] K U RMA N R,C A R C A N G I U M L,H E R R I N G T O N C S,e ta l.WH O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u m o u r s o f f e m a l e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o r g a n s[M].L y o n:I A R CP r e s s,2014:1.[9]王宇,宋淑芳,刘凤.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5):1207-1209. [10]吕海利,付小英.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5):71-73. [11]刘萍.中国大陆13年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大数据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1):41-45.[12]韩松筠,孔为民.宫颈癌的病理特点及变化[J].河北医药,2020,42(9):1414-1417.[13]董航,刘华章,林国桢,等.广州市2000 2011年宫颈癌发病趋势及年龄分布特征[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5):451-453;480.[14]敖梅红,邓旭情,熊艳,等.7051例宫颈癌患者发病趋势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27(1):48-50.[15]李想,刘灿,周维,等.2005 2015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趋势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0(3):325-330;346.[16]戴瑞芳,薛彩芳.惠东地区城乡女性居民宫颈癌㊁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8,17(3):394-396. [17]赵敏,林艳苹,马永慈,等.云南省肿瘤医院4744例宫颈癌流行病学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8,32(10):74-77.[18]谢珊艳,任鹏.宫颈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分析与相应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5):10-12.[19]张伟峰,李朋飞,陈春林,等.2004 2016年我国宫颈癌住院患者F IG O临床分期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1):67-71.[20]张贞飞.2000例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知信行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1,20(3):416-418.[21]佚名.宫颈癌概述及误诊现状[J].临床误诊误治,2021,34(2):封2.[22]李静,索红燕,孔为民.‘国际妇产科联盟(F I G O)2018癌症报告:宫颈癌新分期及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6):646-649.[23]毕媛,刘春娇,陈咏梅,等.宫颈癌患者延迟就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2):27-29. [24]杨兴,李梅春,董艳华,等.2017年 2020年南宁市35~64岁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 2022,62(8):60-63.[25]谢群,郭静,秦泽红.新疆地区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37(1):70-73.[26] HA N S E N RP,V E D S T E D P,S O K O L OW S K II,e t a l.T i m ei n t e r v a l s f r o m f i r s ts y m p t o m t ot r e a t m e n to fc a n c e r:ac o h o r ts t u d y o f2,212n e w l y d i a g n o s e d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B M C H e a l t hS e r v i c e sR e s e a r c h,2011,11(1):284.[27]王偲敏,张超南,陶秋云,等.乳腺癌病人首次就诊后系统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2,36(4):714-718. [28]师明媚.巫山县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5):197-198.[29]卜颖,周杰,王凤华,等.营口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8,17(6):864-866.(收稿日期:2023-08-31;修回日期:2023-11-11)(本文编辑李进鹏)㊃5054㊃全科护理2023年11月第21卷第32期。

宫颈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宫颈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当代医学
2 0 年3 0 9 月第 1 卷第7 5 期总第 12 6期
C n e p r r dc e o tm o ay Me i n ,Ma .2 0 , 11 . s eNo 1 2 i r 0 9 Vo.5 No 7 I u .6 s
宫颈 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罗绫 刚玉 恩 张春 娟
超声技术 ,观察3 例宫颈癌血 流显像特 征 ,分析 其血 流频谱 , 3 旨在进一步认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 中的价值 。 1 资料和方法
本 组 3 例 , 年 龄 3 ~6 岁 ,平 均 4 .岁 , 系 我 院 住 院或 门 3 1 4 67
反 则稀少 。动 脉频谱 揭示A峰高 于正 常组 (“ P<0 0 ” ) , .5 M峰 明显高 于正 常组 (“ P<0. 1 );RI 于正常 组 (“ 0” 低 P
子宫动 脉狭窄 ,肿瘤 内血流信号 减少 或消失 ,动 脉频谱A峰和
流显示越 丰富 。相反 则越稀少 。这 速度 ( 峰 ) ,阻力指 数 ( )及收缩 期与舒 张期峰值 比 B RI
( B)。 A/ 2 结果 2 1 正常子 宫C F 显示宫体及宫颈两侧肌壁 近浆膜面有 . D I
少 许 点 状 血 流 信 号 ,靠 近 子 宫 体 颈 交 界 区两 侧 可 见 纤 细 的条 状
【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宫颈癌 ;血流显像
实性肿 瘤的生 长是血管依赖性 的 ,依赖 于血管生 长因子的 血管再 生是肿瘤生 长和转移 的必要条件 ,我院采用彩 色多普勒
官 颈肿瘤大小与血 流分布状态 有密切关 系。即官颈肿瘤 血流分 布显示 与 肿瘤 大小 成 正 比 ,肿 瘤越 大 ,血 流显 示越 丰 富 ,相
已有 采用彩色多普 勒显像技术优势分析的报导 。我们 的体 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病理特征分析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为35~39岁和6O~64岁,严重危害妇
女生命健康。40多年来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的开展,世界范围内宫颈癌发病普
遍下降,但近年来由于性自由在年轻群体中的泛滥等许多因素作用,在宫颈癌发
病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了<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并未随之下降反而有所
增加,宫颈癌发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已引起妇瘤界同仁的广泛重视。大多数
作者把35岁以下的宫颈癌称为年轻宫颈癌,其发病率、病因及病理学等方面有
不同于35岁以上宫颈癌的特点,现将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理改变与5年前相比,宫颈癌的病理类型近几年发生了明显变化。5年
前宫颈癌病理类型中鳞癌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90~95,而腺癌仅占5~10,并
且其他病理类型如腺鳞癌等极少见。但近几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而年轻宫颈癌病理类型构成中非鳞癌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故引起宫颈癌病理类型
构成比的明显改变,现在宫颈癌中鳞癌仅占80~85,而腺癌约占15,腺鳞癌等
其他病理类型占3~5,且年轻宫颈癌患者中低分化组织类型的比例较中老年患
者明显升高。

1.1目观在发展为浸润癌前,肉眼观察无特殊异常,或类似一般宫颈糜烂。
随着浸润癌的出现,宫颈可表现以下四种类型:(1)糜烂型:环绕宫颈外口表面
有粗糙的颗粒状糜烂区,或有不规则的溃破面、触及易出血。(2)外生型:又称
增生型或菜花型。由息肉样或乳头状隆起,继而发展向阴道内突出的大小不等的
菜花状赘生物,质脆易出血。(3)内生型:又称浸润型。癌组织宫颈深部组织浸
润、宫颈肥大而硬,但表面仍光滑或仅有浅表溃疡。(4)溃疡型:不论外生型或
内生型进一步发展后,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甚至整个子宫颈为一大空洞
所替代,因常有继发性感染,故有恶臭的分泌物排出。子宫颈癌尤其是腺癌也可
向颈管内生长,使子宫颈成桶状增大,这也是内生型的一种。

1.2镜查
1.2.1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表现为底层细胞增生,底层细胞不但增生,
而且有细胞排列紊乱及细胞核增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不典
型增生可分为轻、中及重度。

①轻度不典型增生(间变I级):上皮细胞排列稍紊乱,细胞轻度异型性,异
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一。

②中度不典型增生(间变Ⅱ级):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明显,异型上皮
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二。

③重度非典型增生(间变Ⅲ级):几乎全部上皮极性紊乱或极性消失,细胞显
著异型性和原位癌已不易区别。
1.2.2原位癌:原位癌(CIS)又称上皮内癌。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
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变仍限于上皮层内,未穿
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异型细胞还可沿着宫颈腺腔开口进入移行带区的宫颈腺
体,致使腺体原有的柱状细胞为多层异型鳞状细胞所替代,但腺体基底膜仍保持
完整,这种情况称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原位癌的子宫颈大致正常,早期浸润
性癌的病变常限于子宫颈某一处,稍隆起,横径多在1cm以下,发红、发硬、
触之易出血。若发生在颈管内,一般不易发现,当宫颈癌进一步发展到相当程度,
外观表现不论何型,晚期均可产生溃疡,由于癌组织大块坏死与脱落,此时子宫
颈原形大部分或全部消失,呈火山口样。

1.2.3镜下早期浸润癌:镜下早期浸润癌在原位癌基础上,偶然可发现有癌
细胞小团已穿破基底膜,似泪滴状侵入基底膜附近的间质中,浸润的深度不超过
5mm,宽不超过7mm,也无癌灶互相融合现象,也无侵犯间质内脉管迹象时,
临床上无特征。

1.2.4鳞状上皮浸润癌:当癌细胞穿透上皮基底膜,侵犯间质深度超过5mm,
称为鳞状上皮浸润癌。在间质内可出现树枝状、条索状,弥漫状或团块状癌巢。
根据病理切片,癌细胞分化程度可以分为三级:①I级:分化好。癌巢中有相当
数量的角化现象,可见明显的癌珠。②Ⅱ级:中等分化(达宫颈中层细胞的分化
程度),癌巢中无明显角化现象。③Ⅲ级:未分化的小细胞(相当于宫颈底层的未
分化细胞)。

1.2.5腺癌:腺癌来源于被覆宫颈管表面和颈管内腺体的柱状上皮。镜检时,
可见到腺体结构,甚至腺腔内有乳头状突起。腺上皮增生为多层,细胞低矮,异
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相。如癌细胞充满腺腔,以致找不到原有腺体结构时,往
往很难将腺癌与分化不良的鳞癌区别。如腺癌与鳞癌并存时称为宫颈腺、鳞癌。
腺、鳞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

2讨论早期子宫颈癌常无自觉症状,与子宫颈糜烂不易区别。随病变进展,
因癌组织破坏血管,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接触性出血。因癌组织坏死继发
感染,同时由于癌组织刺激宫颈腺体分泌亢进,使白带增多,有特殊腥臭味。晚
期因癌组织浸润盆腔神经,可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当癌组织侵及膀胱及直
肠时,可引起子宫膀胱瘘或子宫直肠瘘。

参考文献
[1] 章文华,白萍,吴令英,马绍康;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
复;1999年06期

[2] 张美琴,陈鸣之;年轻妇女子宫颈癌174例临床及预后分析[J];中华妇产科
杂志;2003年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