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传说、遗址

B. 遗物、记载

C. 化石、遗址

D. 传说、记载

2.小明在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图片,由此可知,他学习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3.作家冯安泽在《尧舜禹的传说》 一书中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部 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

A. 战争

B. 世袭

C. 禅让

D. 自 荐

4.商朝是我国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制度具有上承□□、下启□□的地位和作用。文

中前后空格中分别填写( )

A. 夏朝、西周

B.西周、东周

C. 春秋、战国

D. 夏朝、秦朝

5.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其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

A. 表彰功臣

B. 照顾亲戚

C. 维护统治

D. 选拔人才

6.如下文物中,有助于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青铜器是( )

. .

. .

7.通过如表的《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

D C B A

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

日日明河正借为征

田从柄右借为佑

A. 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 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C. 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 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8.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孝公

9.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魏国动用“十万之军”。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达24万。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更是坑杀所俘赵军40多万。由此可见,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 )

A. 武器先进

B. 战术高超

C. 战况惨烈

D. 兵种增多

10.如图所示工程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成都平原

C. 东北平原

D. 岭南地区

11.社会的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体现在()

A.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焚书坑儒”政策的实施

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推行

D. 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

12.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 为政以德"

B." 兼爱”“非攻"

C." 无为而治"

D. “改革”法治"

13. “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 ‘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

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他们”是指( )

A. 反对周厉王的“国人”

B. 张角领导的黄巾军

C. 刘邦、项羽

D. 陈胜、吴广

14.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 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

A. 严刑峻法

B. 重视农业发展

C. 优先发展商业

D. 休养生息

1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这表明统治者( )

A. 轻徭薄赋

B. 以法治国

C. 提倡节俭

D. 软弱无力

16.如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C.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D. 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17.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志,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 主要原因是( )

A. 皇帝幼龄即位

B. 宦官外戚专权

C. 黄巾军大起义

D. 地方军阀割据

18.西汉政府将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以上说明西汉政府( )

A.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B.首次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

C. 在丝绸之路沿线征收赋税

D. 能够直接与大秦进行贸易

19."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 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这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导致了物资匮乏

B.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C. 加剧了民族矛盾

D. 瓦解了匈奴势力

20.东汉时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

收回铸币权

实行盐铁国有专卖

均输、平淮,平抑物价

经济:加强中央控制

A. 蔡伦

B. 华佗

C. 张仲景

D. 祖冲之

21.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 “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 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 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巨鹿之战

22.如图政权更替示意图中,①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司马懿

B. 司马炎

C. 司马昭

D. 司马睿

23.南北朝时期,有人出使北方归来,感慨不已: “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竟然礼仪兴盛, 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请回答,当时的洛阳是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

A. 匈奴

B. 蒙古

C. 突厥

D. 鲜卑

2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 )

A. 发明改进工具

B.改良作物品种

C. 顺应天时地利

D. 加工农副产品

25.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对峙,但“南朝四百八十寺”和北方开凿的众多石窟说明当时南北方有一个共同 的社会现象( )

A. 佛教兴盛

B. 民族交融

C. 道教兴起

D. 儒学复兴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朝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齐 梁 陈 南朝

北魏 东晋 宋 魏

蜀 十六 国

楚蒜韩赵题

案合鱼

材料二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摘自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在哪两个领域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个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不断改造儒术……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材料三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及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长久的影响。

(1)材料一中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的具体措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出一位汉武帝时期在史学方面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成果具有“开创性”。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 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1)请将材料一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该变法对秦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的“魏主”指的是谁?请举出两项他的改革措施。

(3)据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改革起到的共同作用。

29.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农业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

材料一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

材料二春秋后期,农业上出现了深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材料三农民在湖沼边筑起堤坝,进行围垦,开辟出一片片湖田。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周围湖田很多,这三个地区便成为江南的粮仓。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一年收获两次,粮食自给自足。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我国原始农耕文明形成时期,生活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代表。(各举一例即可,)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有哪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春秋后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状况。当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原始人类时期,没有文字,研究原始人类历史的主要依据的是化石和遗址。中国是拥有原始人类化石和遗址比较多的国家,因此说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化石、遗址。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起源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人类起源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解析】图片分别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故B 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人,不是元谋人、山顶洞人、蓝田人,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人。

3.【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禅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故选:C。

本题以作家冯安泽在《尧舜禹的传说》一书中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为切入点,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禅让制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西周。故A 符合题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不是西周、春秋,排除BC; 商朝灭亡以后,建立的是西周,不是秦朝,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夏商周的更替顺序。

5.【答案】C

【解析】A.通过分封表彰了功臣,但表彰功臣不是分封的主要目,排除A。

B.分封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不是照顾亲戚,排除B。

C.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C 符合题意。

D.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与才能无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

6.【答案】A

【解析】A 是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符合题意;B 是河姆渡人制作的猪纹陶钵,排除; C 是甲骨文,不是青铜器,排除; D 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与商朝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有助于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7.【答案】A

【解析】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题干图表的《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选项A 符合题意;选项BCD 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选B。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知道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需要准确识记齐桓公称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9.【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血腥惨烈;题干中描述的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争充分证明了战国时期战争的这一特点;C 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该题以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10.【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水利工程为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故B 符合题意;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无关,排除AB; 岭南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是灵渠,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A 符合题意;B 属于秦朝时期, CD 属于汉朝时期,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B

【解析】A. “为政以德”,是儒家孔子的主张。

B. 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

C.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

D. “改革”“法治”,是法家的主张。

故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抓住"墨子"这个关键词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墨子的思想主张。

13. 【答案】D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所以材料中的。“他们”是指陈胜吴广。

故选: D。

本题以“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为切入点,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注意以材料的解读,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14.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故选: D。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知道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 【答案】A

【解析】文景时期,政府大幅降低田赋标准,体现了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A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以法治国”“提倡节俭”“软弱无力”,排除BCD项。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需要考生掌握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措施及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项正确;人民生活水平不会因此改善,排除A 项;材料与军队的战斗力无关,排除B 项;题干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与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不符,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措施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17. 【答案】B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 B。

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18.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依据题干“西汉政府将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设置也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故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均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A。

19.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可知,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B 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不

能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导致了物资匮乏、加剧了民族矛盾、瓦解了匈奴势力,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20.【答案】A

【解析】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A。

本题以东汉时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的人物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

本题以纸的发明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答案】C

【解析】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赤壁之战的典故与影响。

2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B 项正确;司马懿未称帝,排除A 项;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排除C 项;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排除D 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西晋的建立与统一,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3.【答案】D

【解析】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所以出现了题干中“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竟然礼仪兴盛,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的感慨。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属基础题。

24.【答案】C

【解析】根据“顺天时,量地利”可知材料内容中说明发展农业要顺应天时和地利,故选C;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注重顺应天时地利,没有体现发明改进工具、改良农作物品种和加工副产品,排除ABD。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5.【答案】A

【解析】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对峙,但“南朝四百八十寺”和北方开凿的众多石窟说明当时南北方有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佛教兴盛。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佛教兴盛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佛教兴盛的相关史实。

26.【答案】【小题1】文化;经济。

【小题2】郡县制。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便于国家政令在地方的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小题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郡县制的实行以及作用、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郡县制的实行以及作用、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等知识。

27.【答案】【小题1】核心思想:“仁”。举措:创办私学。

【小题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小题3】司马迁。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重要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以及教育贡献、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司马迁与《史记》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的思想观点以及教育贡献、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司马迁与《史记》等知识。

28.【答案】【小题1】商鞅变法

【小题2】

【小题3】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根据“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可知,材料二中的“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他的改革措施包括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可知,上述改革起到的共同作用是增强了本国实力;推动了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

(1)商鞅。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孝文帝。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3)增强了本国实力;推动了社会进步。

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以及影响、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以及影响、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等知识。

29.【答案】【小题1】原始居民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水稻、粟。

【小题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小题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半坡人、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半坡人、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传说、遗址 B. 遗物、记载 C. 化石、遗址 D. 传说、记载 2.小明在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图片,由此可知,他学习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3.作家冯安泽在《尧舜禹的传说》 一书中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部 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 A. 战争 B. 世袭 C. 禅让 D. 自 荐 4.商朝是我国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制度具有上承□□、下启□□的地位和作用。文 中前后空格中分别填写( ) A. 夏朝、西周 B.西周、东周 C. 春秋、战国 D. 夏朝、秦朝 5.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其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 A. 表彰功臣 B. 照顾亲戚 C. 维护统治 D. 选拔人才 6.如下文物中,有助于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青铜器是( ) . . . . 7.通过如表的《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 D C B A

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 日日明河正借为征 田从柄右借为佑 A. 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 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C. 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 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8.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孝公 9.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魏国动用“十万之军”。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达24万。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更是坑杀所俘赵军40多万。由此可见,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 ) A. 武器先进 B. 战术高超 C. 战况惨烈 D. 兵种增多 10.如图所示工程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成都平原 C. 东北平原 D. 岭南地区 11.社会的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体现在() A.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焚书坑儒”政策的实施 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推行 D. 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 12.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1.如果气温升高2℃时气温变化记作+2℃,那么气温下降4℃时气温变化记作( ) A. +4℃ B. −4℃ C. +6℃ D. −6℃ 2.下列四个算式中,有一个算式与其他三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不同,该算式是( ) A. (−1)2 B. −(−1) C. −12 D. |−1| 3.在下列各式中,与1 3 xy2是同类项的是( ) A. 2xy B. −y2x C. xy2+1 3 D. x2y 4.如图,从A到B有①,②,③三条路线,最短的路线是①, 其理由是( ) A. 因为它最直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 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a=0 B. −(x+y)=−x−y C. 3(b−2a)=3b−2a D. 8a4−6a2=2a2 6.若3x=4y(y≠0),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3x+4y=0 B. x 3=y 4 C. 3x+y=4y+x D. 6x−8y=0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x|=7,那么x一定是7 B. −a表示的数一定是负数 C. 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D. 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 8.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1,则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 ) A. 11a+1 B. 11a−1 C. 11a+10 D. 11a−10 9.如图,在方格纸中,将Rt△AO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Rt△ A′O′B,则下列四个图形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a,b,则计算|b|−|a|正确的是( ) A. b−a B. a−b C. a+b D. −a−b 11.将一副三角板按照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则图中的∠α和∠β的 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 ∠α与β互余 B. ∠α与∠β互补 C. ∠α与∠β相等 D. ∠α比∠β小 12.当x=2时,整式ax3+bx−1的值等于−100,那么当x=−2时,整式ax3+bx−1的值为( ) A. 100 B. −100 C. 98 D. −98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元谋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其类型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且尺寸较小。这说明元谋人() A.会制作打制石器B.知道使用保存火C.会制作磨制石器D.开始进行农业生产2.“传说尧不将位子传给他的儿子丹朱,而是咨询四岳,四岳推举品行高尚的舜,舜在经过层层考验后摄位行政。”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私有制D.奴隶制 3.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商朝纣王在位约三十年,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下列属于他在位时期的“暴行”有() ①使用酷刑,残害人民②对外征伐,耗费国力 ③横征暴敛,广建宫室④亲信宦官,重用外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考古工作者从韩城市芮国遗址中发掘出一件周代青铜圆腹鼎。这件青铜器呈半球形,鼎口沿下饰有S形无目窃曲纹,腹部饰两周垂鳞纹,耳的外侧面饰有双阴线纹。这反映出周代青铜器() A.制作工艺高超B.制作工序凌乱C.种类多,数量大D.制作方法多样 5.甲骨卜辞通常都很简短,仅有几字到几十字,却记载了包括祭祀、征伐、田猎、农耕、畜牧、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这反映出()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全卷共两个大题,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在辛勤的付出后,你一定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收获。这个时刻到来了,请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道习题吧!这份练习题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反映的是我国境内的哪一早期人类?() 复原头像 特征:它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 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长阳人 2.如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A.河姆渡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3.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A.铁制农具 B.四羊方尊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猪纹陶钵 4.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华夏儿女纷纷相聚陕西,举行祭祖活动,以寄托念祖之情。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尧和舜 B.炎帝和黄帝 C.黄帝和蚩尤 D.舜和禹 5.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10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6.“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的故事属于() A.神话传说 B.历史事实 C.考古发现 D.科学幻想 7.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8.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但当这些话语成为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时,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9.从东汉起,“天府之国”就是成都平原的代名词,而把成都平原塑造成“天府之国”的第一推动力是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这座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永济渠 D.京杭大运河 10.《典籍里的中国》是一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我们在《道德经》一期中主要了解到的思想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1.公元前221年,我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建立了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南至南海,北至河套、阴山、辽东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该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①统一文字为小篆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北击匈奴④奖励耕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共两个大题,29个小题,共6页;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居民 2.在山顶洞人遗址,人们发现下图中的穿孔骨针和装饰品等文物。由此可推断出他们掌握了() A.打制石器的技术B.人工取火的技术C.钻孔的技术D.纺织的技术 3.“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洪水功无量。”这说的是() A.皇帝B.尧C.舜D.禹 4.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而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B.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5.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是() A.科举制B.分封制C.皇帝制D.禅让制 6.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人们把当时占卜的卜辞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A.隶书B.小篆C.甲骨文D.楷书 7.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农业也迎来了巨大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货币的出现 C.种植规模的扩大D.产量的提高 8.“平王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诸侯争霸的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B.分封制的瓦解C.天子昏庸无能D.周平王东迁 9.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可知,这位老师的名字是() A.齐B.楚C.秦D.燕 10.小王去四川旅游回来,向同学们介绍参观的景点时说: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他介绍的工程是() A.京杭大运河B.灵渠C.郑国渠D.都江堰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考古学者在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 现了炭屑和烧骨。这反映了元谋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②会种植庄稼③知道使用火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 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 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 于下图中() A.①B.②C.③D.④ 3.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民间传说“龙”是多种动物的复合体,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的形象突出反映 了() A.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精神B.中国人善于想象 C.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多民族融合而成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4. 下图是某同学复习时绘制的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图,其中“武王伐纣”发生在() ①②③④ A.①B.②C.③D.④ 5. 夏商周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表征是青铜器的铸造, 而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雕刻艺术品B.使用甲骨文 C.统一度量衡D.确立等级制 6. 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是

①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融 ③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发展④有利于周王室加强统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7. 公元前346年的新年,秦国一个老人的四个儿子回到家中,老大说他因作战有功 获得爵位,老二说他因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说自己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老 四说他因经商致富得到政府奖励。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这四个儿子中最可能在吹 牛的是() A.老大B.老二C.老三D.老四 8. 读下表 表中对人物“主张”的表述错误的是() A.(1)B.(2)C.(3)D.(4) 9. 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着一方《峄(yì)山刻石》,其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 暴强……壹家天下……”。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文帝D.光武帝 10. 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为“残酷无道”提供佐证的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沉重③秦朝灭了六国④秦朝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 下列图示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古代() A.耕作技术不断进步B.土地制度持续变革 C.铁器用途逐步拓展D.科学技术不断突破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晋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居住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 A.战略地位重要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D.环境优美 2.“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段材料说明() A.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华夏族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C.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D.炎帝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人物 3.对历史时序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4.“有能则举(推荐、提拔)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战国时期持有这种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 5.我国有文字可考查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 6.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是在()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7.下表是秦朝行政区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 郡名建置时代郡治 陇西郡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沿用)之今甘肃临洮 辽东郡古燕置,始皇因之今辽宁辽阳 南海郡始皇置今广东广州 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B.加强了地方权力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消除了地域差异 8.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图所示)。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D.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9.“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暗指() A.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B.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秦朝刑罚残酷,社会动荡D.秦始皇死后葬于阿房宫 10.秦朝的灭亡和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的失败都告诉我们() A.刑罚不能太残酷B.强者定能胜弱者 C.为人处事不能骄傲D.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1.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其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兵皆罢归家”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12.他是一位有着西汉皇亲血统的布衣(老百姓),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他参加农民起义军,曾骑牛上阵,最终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这位“牛背上的开国皇帝”指的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光武帝 13.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一位年幼的皇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这位小皇帝。该故事情节发生于()A.战国初期B.秦朝时期C.东汉时期D.魏晋时期 14.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应是() A.新疆B.蒙古C.西D.云南 15.受东汉明帝的委任,兢兢业业经营西域30多年,深得西域各国的信任;“投笔从戎”是他的远大志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彰显其豪情勇气;功劳薄上留有他重建西域与汉朝联系的辉煌一页,外交史上记录着他派甘英出使大秦的浓重一笔。材料歌颂的人物是() A.主父偃B.陆贾C.班超D.周瑜 16.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主题是() A.《两汉的科技文化》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C.《东汉的兴衰》D.《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7.小史同学在学习某部分内容时,做了如下笔记,可见,他正在学习() 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牧野之战D.官渡之战 18.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不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可见,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 19.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就曾派人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70分) 1.(2分)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影响的过程包括() A.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2分)下列实验用具中属于加热器具的是() A.量筒、解剖剪B.石棉网、酒精灯 C.烧杯、滴管D.放大镜、三脚架 3.(2分)图甲是显微镜结构图。图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物镜较短,倍数较大 B.要将乙图的气孔移到视野中央,应往上移动玻片 C.视野较暗时可用⑦调节光线 D.乙图中黑色边的圈圈是气泡,其出现与盖盖玻片有关 4.(2分)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换用() ①较大光圈 ②较小光圈 ③反光镜的平面

④反光镜的凹面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5.(2分)与菠菜根毛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的结构中特有的是()A.叶绿体B.线粒体C.细胞壁D.液泡 6.(2分)人们用甘蔗、甜菜榨糖。糖分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壁D.液泡 7.(2分)在人体细胞中,能量转换过程发生在() A.叶绿体B.线粒体C.染色体D.细胞核 8.(2分)把菠菜放入冷水中几分钟,水不会变成绿色,如果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水会变成绿色。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 A.细胞膜B.细胞壁C.液泡膜D.细胞核 9.(2分)图甲、乙分别表示两类生物体细胞分裂的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B.A细胞与C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同 C.两图中A时期细胞核内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的复制 D.细胞分裂是先是细胞质分成两份,再是细胞核分裂成两个 10.(2分)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如果不经过治疗,自然生存期一般只有2到4年。人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如图所示的过程属于细胞的()

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承德二中2022—2023学年初中历史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A. 神话 B. 书籍 C. 传说 D. 化石 2、“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3、“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4、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出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 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C. 商纣王施用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 D.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作西周 5、收集和分析史料是我们探索历史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图片中的史料中未能体现出的信息是 A. 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 B. 反映了文字载体的演变 C. 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史料 D. 都属于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6、下列国家中,是春秋霸主,但不是战国七雄的是() ①齐国②晋国③秦国④宋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7、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A.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 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 一统天下:结束战乱的秦灭六国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9、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战争④建立张楚政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如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36年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87年 即皇帝位置五经博士派卫青等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下令铸造五铢钱崩,葬于茂陵 A. 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 该帝王在位35年 D.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2、以下关于东汉的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州牧割据 B. 州牧割据——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C.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州牧割据——黄巾起义 D. 黄巾起义——光武中兴——州牧割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3、小明同学在复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时,绘制了如下时间轴。对此,解说合理的是() A. 西域指甘肃阳关、玉门关以东的地区 B.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1世纪 C.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D. 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相距210年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医学研究表明接种疫苗是阻断新冠病毒性肺炎传播、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我国东汉时期张仲景也曾提出过预防疾病的理论“治未病” B. 《史记》作者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的历史巨著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北京人遗址()A.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B.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 C.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D.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 2.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都是我国境内已知的著名原始人。我们要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依靠() A.神话传说B.考古发掘C.史书记载D.学者推断 3.《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发现舜很贤能,精于农耕,善于制作陶器,有领导才能,可以托付重任,临终前就把权力正式移交给了禹,而没传给无德无才的儿子。材料反映出()A.尧舜与黄帝在同一时代B.尧舜禹都是治水功臣 C.尧舜以世袭的方式传位D.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 4.周初分封,除了都城附近的王畿之地由王朝的官吏直接统辖外,绝大部分地方都被分封给王室近亲以建立诸侯国。周王朝采取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政治形势B.加强中央集权 C.发展社会生产D.笼络宗亲、功臣 5.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青铜器“何尊”。这说明中华文明()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B.中华文明一成不变 C.中华文明兼容并包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6.《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春秋时期山西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 7.荀子曾这样评价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A.齐国B.晋国C.秦国D.赵国

尤溪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综合性练习二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1.本试卷共6页,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的“注意事项”。 第I卷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研究“北京人”的最直接的证据是 A.神话传说 B.口述史料 C.化石遗迹 D.史书记载 2.归纳、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A.都会缝制衣服 B.都使用打制石器 C.都会人工取火 D.面貌都与古猿相似 3.如果要为右图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聚族而居 B.贫富分化 C.原始农耕 D.采集狩猎石斧耒耜 4.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黄帝 B.商汤 C.尧、舜、禹 D.周武王 5.右边是一张图名缺损的地图。根据图片 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可推断这幅“图名” 应是 A.桂陵之战 B.城濮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6.史料中记载: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说明 A.中国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形成 C.中央集权制被确立下来 D.夏朝建立了完善的国家机构

7.右图是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 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 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右图所示文物为“商鞅铜方量”。其可以佐证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郡县制 9.“水早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天府”也。”这叙述的是都江堰修建的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10.古代思想家中,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1.秦朝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统一六国的需要 C.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2.右图“读书摘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光武中兴 13.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据此可知,汉文帝 A.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C.加重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D.执行更加严厉刑法 14.据下表内容可知,汉初统治者 秦朝刘邦时期文景时期 赋税约三分之二十五税一三十税一 徭役一年数次一年一次三年一次 A.轻徭薄赋 B.重农抑商 C.减免刑罚 D.提倡节俭 15.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对儒家典籍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其中“大风气”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尊崇儒术 C.实行“推恩令” D.休养生息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G)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这证明元谋人 A.会制作工具 B.知道用火 C.生活条件优越 D.储备物资丰富 2.下图是某一早期人类的档案,由此判断该早期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比较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正确的一项是 4.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他们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来到他们陵前进行祭拜。他们是 A.黄帝和尧帝 B.炎帝和舜帝 C.黄帝和大禹 D.炎帝和黄帝 5.西周实行分封制,打破了此前众邦林立的松散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句话论述的是分封制的 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特点 6.如下文物中,属于青铜器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7.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上。所记内容涵盖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这说明甲骨文 A.记录了商代人的社会生活 B.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C.均以隶书的字体进行呈现 D.是了解夏朝社会的主要依据 8.按西周的规定,周天子才可以享用九鼎,众诸侯最高只能享用七鼎。但在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了九鼎,以后许多诸侯随之仿效。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的统治面临崩溃 B.人人平等的思想产生 C.春秋的争霸战争激烈 D.东周的王室势力衰落 9.右图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其修建于 A.春秋后期 B.战国后期 C.秦朝时期 D.汉朝时期 10.墨子主张“非攻”,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这表明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主张是 A.实行“无为而治” B.倡导以法治国 C.反对不义战争 D.与自然和谐相处 11.秦朝时期,将原来秦、赵、燕三国为防御□□修筑的长城连成一体,形成绵延万里的 长城。“□□”应填写 A.楚国 B.匈奴 C.百越 D.鲜卑 12.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内有一枚简是当时秦朝的通关凭证,持有人的肤色、身高、性别、爵位等都有详细记载。据此,我们可以了解秦朝的 A.人口分布 B.管理制度 C.文化政策 D.地形地貌 13.《史记》记载:秦朝的主要道路有两种,直道主要用于军事,从咸阳出发通往九原郡,是为了防御匈奴;驰道主要用于交通,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由此可知,秦朝修建交通的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促进民族交融 C.扩大城市规模 D.解决王国问题 14.“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统治残暴 B.赋税沉重 C.徭役繁重 D.暴乱不断 15.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奖励军功 D.商业优先 16.下图为东汉后期政治示意图。据此,对东汉后期政治 特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选题 1. 金秋九月,我们满怀希望跨进中学校园,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珍惜这个新起点。这里的“新起点”主要指的是() A.有了新的老师B.自身成长的新起点 C.结识了新同学D.增加了新课程 2. 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时列了127项人生上午宏伟志愿,经过40年的努力,居然一个个实现了。有人问其中奥秘,他说:“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可见 A.只要努力,梦想就能实现 B.只要有梦想,一定能成功 C.梦想一定会在现实中开花结果 D.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 3. 每个人的梦想与现实的距离,究竟有多长、有多远,是各不相同。拉近梦想与现实距离的是() A.自己年龄B.依赖他人C.自我努力D.他人帮助 4. 任何一个时代,尤其是当今时代,尤其不能忽视的就是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成就未来。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学习点亮生命,为幸福生活奠基 B.学习能让我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C.学习能帮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 D.学习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5. 面对学习中的苦,如果让你来劝解这些同学,下列诗句可以采用的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 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些话主要启示我们在学习中要() A.学会探究学习B.学会合作学习C.掌握学习方法D.培养学习兴趣7. 小雪从小爱好中国古诗词,作为学校代表队成员去参加市里举办的“中小学生诗 词大赛”并获得团体一等奖。她说能够为学校带来荣誉很开心。小雪是通过()A.从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 B.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C.从身体特征来认识自己 D.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 8.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每天给自己一个笑脸,这是() A.接纳自己的表现B.高度自恋的表现C.接纳他人的表现 D.将心比心的表现9. “当一个人不能接纳自己,不能和自己友好地相处的时候,他就不能和别人友好地相处。”生活中,我们接纳自我,需要() ①把自己看成最完美的人②接纳自己的全部 ③有骄傲的心态④有勇气和智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下列态度有利于激发自己潜能的是() A.唉,真烦,每天都要学习B.唉,难题太多,我不做了 C.你们去参加,我能力有限D.我应该相信自己,我能行 11. 有人认为,成绩的获得与友谊的维护是不矛盾的,合作竞争与友谊是可以共存的,因为在学习生活中,这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如果可以把握好,双方构成良性竞争,便是最大的赢家了。上述材料表达的意思是() A.同学之间只能讲竞争,不能讲合作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发现于中国的是() A. 稻、粟 B. 小麦、核桃 C. 玉米、蚕豆 D. 马铃薯、芝麻 2.“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段材料说明() A.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 华夏族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C.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D. 炎帝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人物 3.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春秋时期社会动荡,诸侯国实力崛起,分封制逐渐瓦解。分封制最早确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5.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据如图判断公元前221年属于() A. 公元前3世纪前期 B. 公元前3世纪后期 C. 公元前2世纪前期 D. 公元前2世纪后期 6.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智慧”所在,重点应探究都江堰的() A. 修建背景 B. 修建者 C. 工程技术 D. 灌溉面积 7.“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A. 原因 B. 措施 C. 过程 D. 影响 8.下列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①行县制②统一货币③严刑峻法④统一文字⑤强征赋税⑥修骊山陵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③④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2022年12月13日零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行程码成为了历史,疫情防控进一步放开。小明一家期盼来年大好形势的同时,开始制定家庭游学计划。小明认为游学第一站应该从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开始,所以游学第一站是() A. 云南 B. 北京 C. 浙江 D. 陕北 2.1929年12月2日,考古学家裴文中在考古队即将收工的时候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文中“猿人”生活的时间是() A. 距今约170万年 B. 距今约70-20万年 C. 距今约3万年 D. 距今约7000年 3.古书曰:“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稻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居民 4.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穑。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诗中的人物除了“教稼穑”,还教会人们() A. 建造宫室 B. 挖掘水井 C. 交换物品 D. 制造船只 5.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 迹。如图文物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6.某班历史课代表参加学校手抄报比赛,手抄报的内容包括:“夏商周的更替”、“动荡的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这次手抄报比赛的主题可能是() A. 奴隶社会的瓦解 B. 封建社会的形成 C. 人类早期文明的勃兴 D.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7.从如图表所示的甲骨文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工艺也十分复杂。下列文物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猪纹陶钵 B. 人面鱼纹彩陶盆 C. 司母戊鼎 D. 毛公鼎 2.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体,充分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主持修建这项水利工程的是() A. 司马迁 B. 张仲景 C. 华佗 D. 李冰 3.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A. 秦始皇 B. 汉献帝 C. 汉高祖 D. 汉武帝 4.如图是对某位书法家的介绍,阅读后,请挑选一部作品加入其中,使这段介绍词更加生动() A. 《兰亭集序》 B. 《女史箴图》 C. 《齐民要术》 D. 《大明历》 5.这个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承袭了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公元281年,国土面积达543万平方公里。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 曹操 B. 孙权 C. 司马懿 D. 司马炎

6.如图所示为北京人复原头像图,考古工作者制作的主要依据应是() A. 现代史书中的描述 B. 遗址中的石器工具 C.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 北京人生活想像图 7.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也有上榜。蔡伦上榜的理由是() A. 改进了造纸术 B. 编写了《史记》 C. 发展了中医理论 D. 创编了“五禽戏” 8.《礼记•王制》中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王者之制”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奴隶制 D. 郡县制 9.“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船舰),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坏。”材料记载的是()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0.传说黄帝以后,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中有不少记载。通过这些记载可以了解() A. 中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 B. 研究禅让制的第一手史料 C. 当时有才能就能成为首领 D. 长江流域选举首领的方式 11.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其中“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这一优秀文化体现的是()A. 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 B. 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 C. 儒家“民本、德治”的思想 D.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12.“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材料反映出春秋时期() A. 变法改革 B. 王室衰微 C. 国家统一 D. 诸侯争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