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放电与MRI病灶相反定位1例

合集下载

脑梗死患者长程脑电图40例分析

脑梗死患者长程脑电图40例分析
】 资 料 与 方 法
均 未 出 现 癫 痫 发 作 。单 发 性 脑 梗 死 组 与 多 发 性 脑 梗 死 组 产
生 弥 漫 性 慢 波 经 统 计 学 分 析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P .5 。
见 表 1 。 表 1 2组 动 态 脑 电 图结 果 比较
善 患 者 预程 脑 电图 ; 功能 关 长 脑
【 图分 类 号 】 R 4 . 4 中 7 10 4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7 — 1 0 2 1 ) l0 4 —2 文 6 35 1 ( 0 1 2 一 0 80
脑 梗 死 是 指 各 种 原 因 引起 的脑 部 血 液 供 应 障 碍 , 局 部 使 脑 组织 产 生 缺 血 、 氧 性 坏 死 , 而 导 致 其 发 生 不 可 逆 损 害 。 缺 从 目前 我 国 现 存 脑 血 管 病 患 者 7 0 万 人 , 中 约 7 为 缺 血 0余 其 O 性 脑 卒 中 _ 。脑 梗死 患 者 的脑 电 图 国 内 曾有 报 道 , 长 程 脑 1 ] 而 电 图 监 测 则 罕 见 报 道 。我 院 2 1—9 2 1-5的 脑 梗 死 患 000 ~ 0 10 者进行长程脑电图监测 , 分析如下 。 现
( 稿 2 1-82 ) 收 0 10 —1
脑梗死患者长程脑 电图 4 O例 分 析
杨 小艳 蒋 盼 王静 芬 汤建平 罗 勇
贵 州航 天 医院 神 经 内科 遵义 5 30 600
【 要 】 目的 摘 结果
探 讨 脑 梗 死患 者长 程 脑 电 图改 变 与 临床 关 系 。方 法
对 于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诊 断 , T 或 MRI 测 知 大 脑 结 构 性 损 C 可 害 , 不 能 反 应 脑 功 能 状 态 变 化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脑 梗 死 后 , 却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2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2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24(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1.什么是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SSS_TEXT_QUSTI分值: 5答案:脑电图(EEG)是大脑细胞生物电活动通过电子生物放大技术放大数十万或上百万倍后记录下来的曲线组合,通过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生物电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是证实癫痫和进行分类的最客观的手段。

脑电地形图(BEAM)是指将脑电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对各导联各频段的脑电波功率值分析后,用不同的颜色图像进行显示的一项崭新的检查技术,可以对脑电信号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定量分析,也称为脑电位分布图,是定量脑电图的分析技术之一。

2.异常脑电图的临床意义有哪些?SSS_TEXT_QUSTI分值: 5答案: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在脑波频率、波幅及发放形式的异常,与同龄人相比快波或慢波比例增加,波幅增高或降低,脑波分布部位、对称性、节律性以及反应性异常,病理波如棘波、锐波、棘慢波、多棘波、尖-慢复合波、三相波或周期性慢波或尖波等出现可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断。

(1)癫痫:脑电图检查是诊断癫痫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

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包括阵发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高峰失律和发作性节律波等,结合患者临床发作情况可确诊。

40%~50%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的首次脑电图检查有阳性结果,如多次反复细致检查,或结合多种诱发试验或采用24小时动态脑电图等方法,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痫性波诊断率至80%左右。

但如间歇期脑电图未见痫样放电并不能排除癫痫诊断。

另外,有1%~3%正常成年人或2%健康儿童可记录到痫性波但无临床症状。

(2)颅内感染:各类脑炎的脑电图缺乏特异性,大多表现为弥漫性慢波。

①单纯疱疹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在此基础上,其单侧或双侧局灶性颞叶或额颞叶异常更为明显,甚至可出现颞区的尖波与棘波;②麻疹缺陷病毒所致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除弥漫性异常外,可有周期为4~20秒的发作性高波幅慢波或尖慢波;③慢病毒感染Creutzfeldt-Ja-kob病脑电图出现周期性同步放电的三相波特征性改变。

蔡立新-西部行-癫痫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简版)-8

蔡立新-西部行-癫痫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简版)-8
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中核磁共振的(MRI)扫描需要一 定的特殊序列,其中FLAIR像尤为关键
文献证实:病灶性癫痫的预后明显好于无病灶性癫痫 伴随癫痫外科的不断成熟与进步,皮层发育不良癫痫 (FCD)检出率在不断提高,这对于手术预后意义重大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
(ELECTROCORTICOGRAPHY,ECOG)
有明确病灶,如皮层发育性障碍,发育性肿瘤,结节性 硬化及后天获得性损伤者,可适当缩短服用年限
进一步判断
局灶癫痫:
所有采用切除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是局灶性癫痫,患 者有可能通过手术使发作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无发作。
非局灶性癫痫:
多采用姑息性手术,即不能全部消除致痫灶,发作可以 得到明显的减轻,但无法达到无发作的效果
致痫灶概念(EPILETOGENIC ZONE)
致痫灶定义:是指大脑皮层上引起癫痫发作的 区域,如果手术彻底切除此区域后发作将完全 消失。这是个理论上的概念,临床上无法通过 客观检查给予明确定义。虽然术前评估的各项 手段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有关致痫灶特
征性的Biomarkers,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
整体包括:
长程视频头皮EEG 长程颅内电极视频EEG 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Electrocorticography,ECoG)
头皮脑电图 (SCALP EEG)
癫痫的本质为神经元异常放电,所以EEG是最为重要 的评估手段。EEG能够提供发作间期刺激带(Irrititive Zone,IZ)以及发作期发作起始带(Icta Onset Zone, IOZ)的范围。
侵袭性检查
颅内皮层电极埋置术 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埋置术

婴幼儿全身强直-阵挛癫痫发作间期SPECT与长程EEG的对比研究

婴幼儿全身强直-阵挛癫痫发作间期SPECT与长程EEG的对比研究
个: 颞叶 5 个 (0 8 ) 额 叶 1 、 叶 2 个 、 叶 8个 、 节 区 1 1 4 .% 、 8个 顶 1 枕 底 6个 、 脑 2个 、 丘 小脑 9个 。长 程监 测脑 电 图异 常 8 4例
(4 )痫样放 电 7 例(05 , 漫性 异常 6 8% , 6 9. %) 弥 2例 (28 ) 局灶 性异 常 2 例 (62 ) T M I 常 2 例 (7 ) 8.% 和 2 2 .% 。C / R 异 7 2% 。
Z A i u H O S— ,WA G We— i Cne pl s ,azo n e i eodH si lPeet na r t et et E ipy y N i n m ( et o ipy L nh u U i r t Scn o t ,r ni n Te m n C n r pl s , rfE e v sy pa v o d a eo f e L nhu70 0 , hn C r so i u o , - alw m 2 9 6 .o a zo 30 0 C i a; orp n n a t rE m i w 5 0 @13 cm) e d g h :
t n o e ea i d tn c c o i ez r p l p i s i f n r l e o i -l nc s i e e i se . Me d O e h n r d i f n ain swi e e aie n c co i ez r p lp o g z u e t s o h n u d e n a t t t t g n r l d t i ln c s iu e e i — p e h z o e se e e e a n d b ne i t P T, o g t r E G n T MRI is w r x mi e y i trca S EC l n — m E a d C / l e . R s l I trca P T wa b o a n 7 ain s e ut s ne i t S EC s a n r l i 6 p t t l m e

CT与MRI图像融合辅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1

CT与MRI图像融合辅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1

CT与MRI图像融合辅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郭效东王本瀚陆卫风刘明辉郝文明吴艳芝任廷文杨俊国赵学鼎(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河南郑州 450042)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颅内多靶点联合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

方法对6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手术计划系统确定颅内靶点,应用射频热凝对胼胝体、杏仁核、海马、Forel-H 区、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毁损。

术后长期随访,采用谭启富癫痫术后恢复评价标准及Engel(1987)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术后65例全部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2.7年,满意5例(7%),显著改善19例(29%),良好26例(40%),效差13例(20%),无改善2例(3%),有效率为96.6%;按Engel标准评价Ⅰ级6例(9%),Ⅱ级23例(35%),Ⅲ级34例(52%),Ⅳ级2例(3%)。

术后出现一过性并发症45例,经对症治疗均在1-4周内恢复,无永久性并发症。

结论 CT与MRI图像融合辅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图像融合;立体定向;难治性癫痫;疗效;射频毁损Stereotact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by CT and MRI image rebuilded and merged for refractory epilepsyGuo Xiaodong Wang Benhan L u Weifeng Liu Minghui Hao Wenming Wu Yanzhi Ren Tingwen Yang Junguo Zhao Xuedi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 153rd Hospital of PLA, zhengzhou 4500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afety,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stereotact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he intracranial multi-nucleus association for refractory epilepsy. Methods65 refractory epilepsy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e rebuilded and merged, operation planning system locating and combining intracranial target, for example corpus callosum, amygdaloid nucleus,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Forel-H field and cingulate gyrus, these gargets were lesioned by stereotactic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ll patients gained a long-time follow-up visits from three months to six years. Post-operati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were assessed by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professor Tan-Qi fu and Engel’s classification (1987). Results All of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3 months to six years(mean, 2.7 years) normally, five cases of them (7%) were gratification, 19 patients (29%)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26 patients (40%) were fine, and 13 cases (20%) were partial effect, another two cases were ineffective; according to Engel’s classification, six cases of them (9%) were Engel I, twenty-three (35%) were Engel II, 34 (52%) were Engel Ⅲ, an d two cases (3%) were Engel IV. 45 patients of them appeared temporary complications, but all complications got recovery from one to four weeks by symptomatic treatment, no severe permanent morbidity. Conclusion Stereotact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he intracranial multi-nucleus association by CT and MRI image rebuilded for refractory epilepsy is safe, effective and microinvasive treatment.Key words Image confluens; Stereotactic surgery; refractory epilepsy; curative effect; radiofrequency ablation目前选择性癫痫源病灶切除术是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主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但对于那些不能准确定位癫痫灶、或癫痫灶较为弥散、抗癫痫药物治疗确实无效的频繁发作的顽固性癫痫患者,该如何从外科手术干预方面进行治疗?我们从2004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CT及MRI图像融合技术,手术计划系统确定颅内靶点,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射频毁损颅内与癫痫放电传播路径或癫痫起源有关的靶点,以期阻断癫痫发放的传播,控制或减少癫痫的发作,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衰退,共治疗65例药物难治性癫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癫痫手术21例治疗分析

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癫痫手术21例治疗分析
1 。发作 类 型 : 纯部 分性发 作 患者 7例 , 例 单 复杂 部分性 发作 伴 全 身强直 痉挛 性发 作 的患者 1 4例 , 中发 作先 兆 比较 明显 其 的有 1 例 , 1 主要 的表现就是 莫名 的恐惧 , 出现视幻 觉及突发 性 消化道 恶心 及 呕吐等 症状 。另外 , 有少 语 、 伴 淡漠 呆滞并 且智 力 障碍 的患者有 7例 , 作的时候 容易激怒 并且打 人或者毁 坏 发 物 体及乱跑 的患者有 3例 。
{ s r c ]Ob e tv omo i rc ria E n e rame tfre i p ys reyo sraina da ssme t M e h d Ab t a t j c i e T nt ot lE G u d rt t n o pl s ug r,b ev t n ses n . t o s o c e e o
呈现出逐年增长 的趋势 , 癫痫 病具 有 比较特殊 的发 病症状 , 也正 是这一 发病症状 才使得 它的治疗 并非那 么顺利 , 对患 者的身心 造成了严 重的危害 , 国际上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关注 。 在 癫痫 根据影 像解剖 可以分为 原发性癫 痫和 继发性癫痫 , 对
患 者有 1 , 因是 海马 硬化 的患者 有 4例 , 因是纤 维结 缔 例 病 病 组 织增生 和瘢痕形 成的患者 有 3例 , 因是 组织钙化 的患者 有 病
电 图监 测 系统 , 把标 记有 序号 的皮层 电极 放在 预定 的 区域 里 , 也 就是 癫痫 灶 , 以及 它周 同的皮层表 面 , 异常脑 电 活动进行 对 反复 的探 寻并 实行准 确 的定 位 , 一边 描记 一边 切 除 , 果病 灶 如 进 入 到功 能区 , 就应 该把 皮层 的切 除予 以终止 , 于颞 叶 内侧 对

【医疗信息化】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综述

【医疗信息化】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综述

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综述梅甜1周毅1*陈子怡2田翔华3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工程系,广州,51008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3.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乌鲁木齐,830010摘要:癫痫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疾病,对于难治性癫痫,准确地定位致痫灶以及合理外科手术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手段。

由于癫痫定位的复杂性,单一的检查方法不能提供可靠的证据,并且各种检查常需要与临床脑电图资料结合才能做出判断。

本综述介绍了目前常见的定位方法以及各种定位方法所确定的致痫灶域,重点介绍了脑电图检测在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

关键词:癫痫,致痫灶,定位,脑电图引言癫痫是源于大量已知或未知的脑功能异常的、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一类神经疾患。

抗癫痫药物一般作用于癫痫发作共同的最后环节,即神经元放电和同步化,因而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类型的癫痫发作。

癫痫患者有约三分之一的是难治性癫痫[1]。

目前,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因为适应证掌握不当而导致手术失败及合并症的主要问题在于定位不准确。

癫痫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致痫灶,破坏异常放电环路。

现代癫痫学家使用一系列诊断工具,如发作时的症状学分析、电生理记录、功能性测试及影像学技术,来确定致痫灶的位置和边界,不同的诊断方法可定义不同的皮层区。

其中脑电图在癫痫外科定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本综述中重点介绍了脑电图在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也对其与其他技术联合定位方法作了相关介绍。

1、致痫灶描述1.1癫痫的病理生理学癫痫病理基础是神经元发作性异常放电,病理学研究显示癫痫灶内神经元全面减少,树突结构异常合并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

当兴奋性突触发生永久性改变或产生局部兴奋性环路时,癫痫就可能发生。

*通讯作者:周毅,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计算机中心,邮编:510080,E-mail:zhouyi@1.2皮层区域的描述通常所说的致痫灶(seizure focus)是神经生理学的概念,是指脑电图上出现癫痫性放电中最明显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部位,即直接引起痫性发作的部位。

脑灰质异位症与癫痫的研究进展

脑灰质异位症与癫痫的研究进展

脑灰质异位症与癫痫的研究进展李国艳1,2,曹咪2,刘超2,魏子涵2,邓艳春2综述,王罗俊2审校摘要:脑灰质异位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皮质发育畸形疾病,最常见临床症状是癫痫发作,本文对脑灰质异位症与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进行总结,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皮质发育畸形;神经元迁移;灰质异位症;癫痫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dvances in gray matter heterotopia and seizures LI Guoyan,CAO Mi,LIU Chao,et al.(Xi'an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21,China)Abstract:Gray matter heterotopia is a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gray matter in the brain cortex, and epilepsy i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symptom of this diseas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of gray matter heterotopia and epilepsy, so a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Key words:Malformations of cortical development;Neuronal migration disorder;Gray matter heterotopia;Epilepsy大脑皮质的发育是复杂的连续过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皮质组织和神经元网络的形成,任何一个步骤的中断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皮质发育畸形(malformations of cortical development,M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