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重现“丝绸之路”的中国复兴之路

一带一路────重现“丝绸之路”的中国复兴之路

摘要:一带一路,诉说命运共同体。传承千年的文明古国再一次吹响“丝绸之路”的号角。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交流关系,以贸易合作为纽带,打造经济融合、文化互通、共同繁荣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作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力量的亚洲,以亚洲为起点展开多方面的往来互通,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平台。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复兴;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顶层战略。贯通以中国为起点,陆上海上并行的路线。从中国到中亚,以中亚为跳板分别向俄罗斯和西亚延伸,其中俄罗斯又通向欧洲,西亚通向波斯湾,再到地中海;而海上以中国沿海地区为起点,途径南海向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发展,印度洋又与非洲互通,在汇聚到欧洲。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全面多极网络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前,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彼此间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基石,也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可见,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具有远见和非凡的意义的。而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分不开的。而一带一路的最终形成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平台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沿线国家的发展以及世界贸易的贡献都有着长远的意义。和平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平台下,沿线各国之间有着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氛围。快速的发展让这个已经离开世界舞台中心几百年之久的古国重新走在复兴的道路上。

一、古中国的丝绸之路

(1)中国的主导地位和当时的世界格局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广义的丝绸之路分为陆上和海上。其中陆上的

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在强大繁荣的汉朝,历史上有名的汉武帝派遣张骞以当时的京城西安为起点,途径河西走廊到达西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成功建立了最开始的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路线在东汉起自中国古都洛阳,西汉起自古都长安(今西安),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最早形成与秦汉时期,是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都是古中国。从丝绸的命名可见当时中国的丝绸可谓是世界闻名,中国的蚕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尚可发现蚕、丝等字样。丝绸之路的打通,推进了沿线各国的发展,从中国引入了造纸、冶铁等关键技术,同时中国向世界各地输出了大量的货物,从丝绸到瓷器和茶叶,东方成为了世界贸易的中心。在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上60多个国家有着贸易往来,在中国的港口,堆积如山的货物彰显当时的繁荣景象。可见中国在当时的世界,是最强大和繁荣的。而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更是让外国人认为中国遍地都是财富。这与当时中国先进的货币和技术是分不开的。

当时的世界格局无疑是以中国为核心,中国向世界各地输出文化和货物,以及先进的技术,这加快了世界进步的步伐。外国在中国的影响下不断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始更是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没有互通的僵硬局面。

(2)丝绸之路产生的深远影响

神秘而又强大的东方文明古国。是当时中国的代名词。具有先进的冶铁技术的中国在当时每天能冶炼数吨生铁,而铁制用具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使得中国当时的粮食可以供给六千万人口,部分作为商品进行贸易往来。丝绸之路不单单是贸易上的交流,更是技术的传递,在学习了中国的冶铁技术,其他国家的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而造纸技术传播则具有更长远的历史意义,知道今天,我们依然需要纸张。这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应运而生的一带一路(1)当今世界复杂的形式格局

当下的世界形势复杂而又多变,世界经济仍处于低迷期,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三个强大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日益下滑。中国也同样受到了影响。总体上来说国际力量在趋向一个平衡的态势。日益强大的中国正在逐渐超越世界上其他大国,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正在急剧缩小,从2000年中国经济总量仅仅是美国的1/8,到2012年的1/2,中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而美国的全球部署战略和昂贵的军费开支则大大的拖后了他们的经济发展,他们主张做世界警察,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搅乱了一些地区和国家,造成了部分区域的混乱,特朗普的观点则是反对这些不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无用功。而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引导了如今的大好发展局面。一带一路的战略性政策,更是带动了沿线国家的发展,使得以中国为主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发展上有了历史性的飞跃。再看我们的上面,俄罗斯。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之前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更是显现出俄罗斯经济的短板,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以其就经济力量作为支柱的。临近我们的日本则显得有些蠢蠢欲动,大力发展军事,安倍晋三的上台对于其周边的和平发展无疑是一个挑战。钓鱼岛事件更是让许多中国人义愤填膺。钓鱼岛背后的各国之间的角力,其根本来说还是以国家实力为核心。国家实力的强大造成了日本等国家不敢轻举妄动。台湾问题长期存在,而蔡英文的上台,推翻九儿共识更是对中国的挑衅,这无疑让大陆和台湾的关系降到冰点。再看南海问题,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背后同样是各国之间的角力,美国对南海出动航母编队巡航,并派遣飞机驻扎菲律宾。这彰显了美国的态度,为他的小弟保驾护航。再看中亚,印度一直以超越中国为目标,首先从人口上要超越中国。印度这个国家在受到长达百年的殖民统治后,其地方语言都要翻译为英语才能互相交流,这也是为什么印度的软件业十分发达的原因。虽然印度的国家看起来较为混乱,但他的发展潜力我们是不能忽视的。同样还有一直以核武器为威胁的朝鲜以及他的邻国韩国。韩国目前因为萨德的部署和朴槿惠的个人问题处于一种相对的混乱。中国对其娱乐界的封锁更是让其感受到了中国的态度。而韩国一直坚持部署萨德,美国在背后的态度尤为关键。中国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

势格局中屹立不倒,在不平稳中求得和平快速发展的战略无疑是极为正确的。

(2)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格局下,中国开通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为国际经历过经融危机后注入动力,更是中国发展走向全世界的一个桥梁,近几年来,中国制造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以其价格低廉而质量尚可的特点而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一带一路的创建,更是中国外交的一个巅峰之作。2015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这与政策的沟通是分不开的,中国与沿线国家达成了合作新共识,促进政治互信,使得沿线国家的往来贸易得以畅通无阻,同时沿线各国共同定制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这些政治就是一带一路的润滑油,让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平稳有效进行。在一带一路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谓是其一个巨大的亮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全方位的基础

设施建设是百年之计,这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大地作用。许许多多的项目都已经建成,例如蒙内铁路、中匈协议、卫星通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印尼--印尼雅万高铁、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等。这些项目的建成无疑极大地推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交流合作。

三、命运共同体的崛起

(1)昨日丝绸路,今日崛起路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不是世界上的欠发达区域,这些国家在世界的地位不高,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将与他们一起开始经济发展的合作。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已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其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封锁让发展中国家在合作上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让步,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发展中国家往往是输出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这对地区的发展是有制约的。一带一路的建设从基础层面开始,一部部向沿线国家展开平等互助的合作机制。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推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建设一批双边合作示范。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这些合作机制的实施都在为未来的发展铺路。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贸易的延伸,同样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机遇和平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平台的建立,使得沿线国家互相合作发展,对沿线国家的发展速度起到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2)全球化的再平衡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贫富的差距,而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同样也有这巨大的差距。在世界五百强靠前的企业中,许多企业可谓是富可敌国,比一些小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要强大的许多。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一带一路的建设,推动了落后国家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平等互助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极大程度上对于区域贫富差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经,中国有着数千年的辉煌,丝绸之路的开创让世界知道了东方有一个强大而又神秘的文明古国。如今,中国的复兴之路早已开始,延续千年的辉煌,一带一路的建设象征着古丝绸之路,与古代不同的是,如今高度

发达的社会有了全面的提升。一场世界上有着新鲜血液的盛会已经悄然开启。中国的复兴之路已经开始。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百度百科

【2】一带一路纪录片

【3】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新华社【4】丝绸之路.新华社

【5】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兴衰史.人民网

【6】“一带一路”的三重使命.中国政府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