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doc

最新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doc
最新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doc

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一、基本要求

1、胃镜室应当制定和完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2、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3、胃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胃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胃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4、胃镜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5、灭菌胃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6、工作人员清洗消毒胃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7、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胃镜及清洗消毒设备:(1)、胃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

保证所有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胃镜的消毒剂、75%乙醇。

8、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凡穿破粘膜的胃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2)、所用胃镜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3)、胃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4)、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5)、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6)、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胃镜进行清洗。

9、胃镜室应当做好胃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胃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事项。

二、胃镜的清洗与消毒

(一)、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水洗

(1)、将胃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水送气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

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 ) 、安装全管道管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

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 ) 、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 ) 、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胃镜附件如活检钳、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方式,清洗刷应医用一消毒。

2、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胃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胃镜后更换。

3: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胃镜,用水枪或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

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胃镜的外表

面。

(2)、用50ml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二)、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胃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

毒液。

非全浸式胃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用75%乙醇擦拭消

毒。

(三)、需要消毒的胃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

胃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四)、当日不在使用的胃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室,应当延长消毒时间30分钟。

(五)、胃镜消毒后应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1、胃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

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取出消毒液。

2、将胃镜置于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胃镜的表面,反复

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3、用纱布擦干胃镜内表面,将个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

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

于下一患者的诊疗。

(六)、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胃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七)、胃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活检钳、细胞刷、异物钳等胃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

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

泡10小时灭菌

2、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取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

口垫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500mg/L

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

后用水彻底冲洗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

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

底冲洗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

每天更换。

(八)、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九)、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酒精对消毒后的胃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

应置于自由位。

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十)、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1、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

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

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十一)、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使用的胃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

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

(十二)、胃镜镜管每日控制消毒剂浓度监测,并有消毒记录。每季度开展一次生物监测,胃镜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每件细菌总

数≤20cfu。

铁二处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6年03月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 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最新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doc

胃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一、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清洗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 二、预处理 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酶液纱布擦拭内镜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擦拭巾一用一更换。 2、取下内镜盖上防水盖,送至清洗消毒室。 3、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盖有无盖紧,连接侧漏器进行内镜侧漏,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三、清洗 1、在清洗槽内根据多酶比例正确配置清洗液。将内镜、按钮、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拭镜身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更换。 2、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向管道内注射清洗液,刷洗按钮和阀门。 4、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 5、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漂洗 1、用压力气枪,用流动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分钟,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及各种附件、按钮和阀门,去除残留的多酶。 2、用干净纱布擦干镜身及附件。 四、消毒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

2、管腔内充分注入消毒液,确保管腔内无残留空气。 3、消毒时间:浸泡消毒≥10分钟。 五、冲洗、干燥 1、更换手套; 2、流动水充分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3、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有无菌巾的内镜干燥台上。用75%酒精冲洗所有管道,气枪吹干管道水分,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安装好各按钮。 六、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1次。 七、登记 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者签名。 八、其他 1、每天诊治工作结束后,地面和台面应用500mg/L有效氯擦洗。 2、操作人员应做好自我保护,操作时应穿防水围裙,口罩,帽子,手套,手套每人更换。 3、每天工作结束后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4、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5、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培养;每月对活检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双手进行细菌培养并有记录。

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操 作规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1.范围和目的 适用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工作服的清洗、消毒的管理。 目的 为保证工作服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卫生,防止交叉污染,特建立本制度。 发放范围 生技部、质量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规则引用而成为本规则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则。 人员健康、清洁和服装控制程序 《实用消毒技术》2010年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食药监械监〔2015〕218号附件2)(2015年9月25日发布实施) 3.组织和职责 主责部门 本规则的主责部门为生技部,其职责为: ——根据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规程; ——负责按照本规程实施洁净工作服的清洗消毒灭菌。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为质量部,其职责为: ——质量部负责工作服的清洁灭菌效果的验证。 4.步骤和方法 洁净工作服的洗涤 1)生产区工作服在洁净区洗衣房内进行洗涤,洁净工作服(包括脚套)用洗衣机清洗,口罩为一次性使用; 2)一更区域的工作鞋在专用工作不锈钢盆内手工清洗,先用纯化水浸泡,用清洁剂浸泡15分钟,再用纯化水冲洗干净。 洁净工作服的消毒 1)生产区洁净工作服在洗衣机漂洗2次甩干后,放入%新洁尔灭浸泡消毒30min,放尽新洁尔灭残液,烘干,洗衣人员填写《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记录》; 2)将洗净的工作鞋用%新洁尔灭浸泡消毒15min后,用纯化水漂洗干净; 3)工作服在每天使用前,需要再用臭氧消毒30min。 洁净工作服的灭菌 1) 将洗涤干净的工作服折叠好放入存放袋中,121℃高温高压灭菌30min备用; 2) 灭菌后的工作服一周内有效。 洁净工作服的清洗、消毒、灭菌周期 生产区洁净工作服每天臭氧消毒一次,每星期清洗、消毒、灭菌一次。 洁净工作服的保管 1)各部门使用的工作服由各部门保管存放,专人专用; 2)生产区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必须在本洁净区内操作,不得跨区,严格管理; 3)如发现工作服有损坏、污染应及时报告和更换。 5.相关文件 6.相关记录

胃镜室各项操作流程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 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髙压气枪(硬镜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 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应分开。 (2)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1)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3)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4)诊疗室的净使用面积≥20㎡。 3.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原则。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5.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6.浸泡消毒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7.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S。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 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水洗 1.将内镜放人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人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人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 四、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含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人活检孔道,浸泡2?5 min,操作部用含酶洗液擦拭。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2.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含酶洗液浸泡,附件应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min。 五、请洗 含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管道,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再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干燥,用干净布类擦干内镜的外表面。 六、消毒或灭菌 1.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本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5750.5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T 1963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 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 310.3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三、术语和定义 1. 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 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 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4. 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5. 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6. 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7. 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8. 密封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9. 闭合完好性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10. 包装完好性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11. 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 或者以上的可植入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要求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 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4.1.2 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最新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一、基本要求 1、胃镜室应当制定和完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2、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 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3、胃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胃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 洗消毒室和胃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4、胃镜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5、灭菌胃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 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6、工作人员清洗消毒胃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 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7、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胃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1)、胃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有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胃镜的消毒剂、75%乙醇。 8、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凡穿破粘膜的胃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2)、所用胃镜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3)、胃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4)、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5)、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6)、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胃镜进行清洗。 9、胃镜室应当做好胃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胃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事项。 二、胃镜的清洗与消毒 (一)、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水洗 (1)、将胃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水送气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 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 ) 、安装全管道管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 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 ) 、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 ) 、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胃镜附件如活检钳、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方式,清洗刷应医用一消毒。 2、酶洗

内镜清洗消毒要求规范

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软式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镜放入清洗槽: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胃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进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本《规范》实施,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二○○四年四月一日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样本

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一、基本规定 1、胃镜室应当制定和完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 2、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知 识,接受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关于规章制度。 3、胃镜清洗消毒应当与胃镜诊断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清洗消毒 室和胃镜诊断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4、胃镜室应当设有诊断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5、灭菌胃镜诊断应当在达到手术原则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 规定进行管理。 6、工作人员清洗消毒胃镜时,应当穿戴必要防护用品,涉及工作服、 防渗入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7、依照工作需要,按照如下规定配备相应胃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1)、胃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有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消毒、灭菌合格规定,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涉及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消毒、灭菌办法相适应必备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合用于胃镜消毒剂、75%乙醇。 8、胃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要遵循如下原则: (1)、凡穿破粘膜胃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要灭菌。

(2)、所用胃镜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进行高水平消毒。(3)、胃镜及附件用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4)、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她消毒设备,必要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规定。 (5)、胃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6)、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胃镜进行清洗。 9、胃镜室应当做好胃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涉及,就诊病人姓名、使用胃镜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二、胃镜清洗与消毒 (一)、清洗环节、办法及要点涉及: 1、水洗 (1)、将胃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重复擦洗镜身,同步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水送气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要两头 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污物。 3 ) 、安装全管道管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 器重复抽吸活检孔道。 4 ) 、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 ) 、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水分并擦干镜身。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2010-11-08 冃U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 标准。 本标准清洗、消毒、灭菌流程的技术操作部分参照了美国ANSI/AAMI ST79-2006医疗设备中蒸汽消毒和灭菌保证综合指南(ANSI/AAMI ST79: 2006 Comprehensive guide to steam sterilization and sterility assuranee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 、EN ISO 15883-1: 2006《清洗消毒器》(EN ISO 15883-1 : 2006《 washer disinfector 》)和EN 285: 2006《大型蒸汽灭 菌器》(EN285:2006 Sterilization Steam sterilizers Large sterilizers) 。 本标准第5.5.1 >5.7.4 >5.7.6 >5.7.7 > 5.8.1.4.2b) 和e)、5.8.221 、5.9.5.1、 5.9.5.2、 6.1.1为推荐性,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煤炭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伍爱、张青、巩玉秀、么莉、李六亿、张流波、李新武、钱黎明、冯秀兰、王易非、钟秀玲、武迎宏、张宇、黄靖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 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阮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的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 行本标准。 己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 —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 发布)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 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 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胃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标准[详]

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2004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200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进步加强医疗机构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镜消毒工作,将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本《规》实施,开展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镜诊疗和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镜诊疗业务。 附件: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2004年版) 二○○四年四月一日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医疗机构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适用于开展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医疗机构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镜诊疗和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试题

CSSD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试题 1、清洗: 使用水和清洁剂除去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过程。 2、冲洗: 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洗涤: 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4、漂洗: 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5、闭合: 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6、闭合完好性: 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7、包装完好性: 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8、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1)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 2)应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3)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规定。 4)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应符合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的规定。 5)设备、药械及耗材应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其操作与使用应遵循生产厂 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9、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器械检查与保 养-包装-灭菌-贮存-发放 10、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应遵循的原则: 1)使用者应将一次性使用物品、锐器放置在专用容器中,按医疗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一、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清洗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 二、预处理 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酶液纱布擦拭内镜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擦拭巾一用一更换。 2、取下内镜盖上防水盖,送至清洗消毒室。 3、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盖有无盖紧,连接侧漏器进行内镜侧漏,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三、清洗 1、在清洗槽内根据多酶比例正确配置清洗液。将内镜、按钮、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拭镜身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更换。 2、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向管道内注射清洗液,刷洗按钮和阀门。 4、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 5、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漂洗 1、用压力气枪,用流动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分钟,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及各种附件、按钮和阀门,去除残留的多酶。 2、用干净纱布擦干镜身及附件。 四、消毒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 2、管腔内充分注入消毒液,确保管腔内无残留空气。 3、消毒时间:浸泡消毒≥10分钟。 五、冲洗、干燥 1、更换手套; 2、流动水充分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3、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有无菌巾的内镜干燥台上。用75%酒精冲洗所有管道,气枪吹干管道水分,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安装好各按钮。六、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1次。 七、登记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者签名。八、其他 1、每天诊治工作结束后,地面和台面应用500mg/L有效氯擦洗。

胃镜清洗消毒流程

胃镜清洗消毒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辛集市第二医院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一、预处理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秒钟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 二、水洗 1、用流动水擦洗镜身及操作部 2、取下各种按钮,用清洗毛刷刷洗活检孔道和吸引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用50ml注射器冲洗送水送气管道 4、用吸引器吸干管道内水分并擦干镜身 5、将取下的各种按钮冲洗干净并擦干,将使用过的附件(活检、细胞刷等)用清水冲洗、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并擦干 三、多酶清洗 1、将内镜及附件、按钮完全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2-5分钟,并用注射器吸多酶洗液灌满各管道 2、附件应使用超声清洗机清洗5-10分钟 3、每清洗一条内镜必须更换多酶清洗液 四、漂洗润滑 1、流动水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各种附件、按钮,同时用注射器反复冲洗各管道 2、擦干镜身及附件,用注射器排干各管道内水分,将附件完全浸入润滑剂中30秒,将附件取出烘干或用干净棉布吸去多余润滑剂 3、润滑剂应每天更换,并做记录 五、消毒 1、将内镜及按钮放入2%的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并用注射器将消毒液注入各管道内 2、胃镜、肠镜消毒时间为10分钟;气管镜为20分钟。结核或其它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消毒时间为45分钟;当天不再使用的内镜,最后一次消毒时间为30分钟 3、附件(活检钳、细胞刷等)必须按灭菌处理(戊二醛浸泡10小时或高压蒸汽灭菌),一用一消毒 4、戊二醛浓度必须每天监测并记录 六、冲洗 1、流动水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2、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并吹干管道水分,安装好各按钮 3、支气管镜在使用前,用吸引器吸生理盐水冲洗活检孔道;用75%酒精擦拭镜体并干燥 七、内镜的储存 1、内镜应干燥后悬挂于专用洁净柜中 2、镜柜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3、灭菌后的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储存 八、相关物品的处理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规范意见稿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规范 Regulation of cleaning,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technique for rigid Endoscopes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第4.4、6.2.2、7.1.2、8.3.1、8.3.2、8.4.3.2、10.1.3、11.1.2条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标委会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巩玉秀、张流波、张青、胡国庆、黄浩、冯秀兰、刘运喜、李卫光、邓敏、侯铁英、钱黎明、郭莉、王亚娟、马红秋、孟黎辉、张宇、薛文英、温秀贤、姚希、陈美恋。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中基本要求,人员要求,建筑布局,设施与耗材,清洗、包装操作流程,高水平消毒,灭菌,储存,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硬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硬 式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硬式内镜 rigid endoscope 指用于疾病诊断或治疗的不可弯曲的内镜及相匹配的导光束、器械、附件、超声刀系统、电凝系统等。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二○○四年四月一日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