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组织培养技术大全

蓝莓组织培养技术大全
蓝莓组织培养技术大全

蓝莓组培技术介绍

一、愈伤组织的培养

(一)几个概念

1.外植体(explant):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2.分化(differentiation):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从而在个发育中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完成整个生活周期。

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已分化好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化组织状态的过程。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脱分化后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再经过与原来相同的分化过程,重新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5.愈伤组织(callus):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6.胚状体(embroid):-对应于胚(embryo),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产生一种形似胚(具有明显的根端和芽端),功能与胚相同的结构。胚状体原始细胞特征:原生质浓厚,细胞核较大,处于细胞质中央。

7.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包埋在含有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二)愈伤组织类型及特征

1.结构致密型:表面光滑有光泽,结构致密,多为淡黄色或白色,易于再生芽

2.结构松散型:多为白色,可以用于悬浮系建立。

3.胚性愈伤组织:具有产生胚状体能力。

(三)愈伤组织的形成:大致经过起绐期、分裂期和形成期,但三个时期没严格界限。

1.起始期指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当外植体已分化的活细胞在外源植物生长物质的作用下,通过脱分化起动而进入分裂和形成愈伤组织。

2.分裂期表现为外层细胞出现分裂,细胞分裂进入最旺盛时期,细胞体积最小,细胞核和核仁较大,RNA含量最高。

3.形成层的特征是细胞大小趋于稳定,细胞分裂从分裂期的周缘细胞分裂为主转向了内部组织。

(四)愈伤组织中的形态发生: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的方式主要有:

1.先产生芽后,在茎的基部长根。

2.先长根,再长芽。

3.愈伤组织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根和芽。

(五)胚状体特点

1. 有分化明显的生物两端,根端和芽端。

2.单细胞起源。

3.发育程序同合子胚相似,也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

4.和周围细胞之间有隔离。

5. 和培养物质没有维管束联系,所以容易从培养物质上剥离。

6.可以在不附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上萌发。

(六)胚状体发生途径

1. 直接胚状体发生。

2.间接胚状体发生(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

3.从悬浮培养的细胞中诱导。

4.由花粉产生的单倍体胚状体。

5.由原生质体产生胚状体。

(七)胚状体异常现象

1. 单片子叶;

2.多子叶;

3.杯状胚状体;

4.柱状胚状体。

二、器官培养

器官培养主要指植物根、叶、茎、花及小果实等器官在离体条件下的无菌培养。其特点在于能保持器官所具有的特征结构。

1.根的培养(以番茄离体根培养为例)

(1) 种子用70%酒精消毒;(2)用饱和漂白液消毒10分钟;(3)用无菌水洗三次;(4)将6-10粒种子放入培养皿中的湿滤纸上;(5)培养皿放入暗中培养直至胚根长至30-40mm;(6)切取10mm长的根尖用无菌的接种环接种于培养液中;(7)在25度下培养直到长出侧根。

影响根分化的因素

培养基的成分:⑴基本培养基⑵生长调节物质⑶生长素⑷细胞分裂素

培养条件:⑴光经常抑制根生长⑵温度21-30℃均可诱导生根

2.茎的培养(可分为茎尖培养和茎段培养)

茎段培养是指带有腋(侧)芽或叶柄、长数厘米的茎节段进行离体培养。

培养流程:

3.叶的培养

三、花药和花粉培养

(一)几个概念

单倍体细胞:植物的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其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花粉和花药培养:指花粉在培养基上改变其正常发育和机能,不经受精而发生细胞分裂,由单个花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单倍体植物:用离体培养花药的方法使其中的花粉发育在一个完整的植株。(二)影响花粉和花药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1. 不同基因型对培养反应不同。

2.材料的生理状态。

3.发育阶段。

4.培养基:

⑴基本培养基⑵激素⑶蔗糖⑷其它:铁盐、活性炭。5.预处理:花蕾低温处理2-7天为宜,也可高温、辐射、黑暗处理。6.培养方式:固体培养、液体培养。(三)什么时期花粉易单倍体培养成功?

单核期小孢子。

(四)花药培养中非单倍体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1. 花药愈伤组织的多倍化-核内有丝分裂。

2.核融合--产生多倍体。

3.不正常的非单倍体花粉产生的植株。

4.花药壁、花丝等二倍体体细胞参与愈伤组织的形成。

5.愈伤组织染色体的变化。

(五)花药培养中花粉发育途径有哪些。

⒈1.均等分裂发育途径,2.营养核分裂发育途径,3.生殖核分裂发育途径,4.营养核和生殖核发育途径。

(六)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方法是什么?

1. 自然加倍:发生频率低,主要是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也有花粉内营养核和生殖核二者的融合而达到加倍目的。

2. 人工诱导加倍:用0.5%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植株。

使用方法:植株处理:植株用0.5%秋水仙素处理24~48h洗净后种植。

花序处理:植物倒置使花序浸入0.1%秋水仙素溶液中24~48h。

生长点处理:用0.1~0.4%秋水仙素和羊毛脂(3:2)涂抹。

3. 从愈伤组织再生二倍体植株:用单倍体植株茎段培养使之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中可发现核内有丝分裂,从而造成染色体加倍。

(七)如何利用花粉培养直接获得纯合二倍体?

切取花蕾组织→在不同转速下离心→分离出纯花粉→染色体加倍→培养→纯合

二倍体植株。

四、细胞培养

(一)悬浮培养

1.悬浮培养的基本特点

是从愈伤组织的液体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培养技术,主要有两个基本特点:

1)细胞可以不断增殖,形成高密度的细胞群体,适于大规模生产

2)可以提供大量的比较均匀的细胞,为深入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创造了一种很好的实验方法和条件;愈伤组织只能提供细胞间可能已明显分化的细胞。但是,这种理想状态不容易得到。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做到只有游离的单细胞,通常里面还有小细胞团,这是由于植物细胞具有聚集在一起的特性。

2.悬浮培养的目的

主要用于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所以保持细胞停留在增殖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细胞勿需继续分化

3.悬浮系的制备

将疏松的愈伤组织放入液体培养基中,经过摇床不断振动,使细胞分散。

一般来说,分散比较好的细胞悬浮物是由薄壁细胞组成的。但有时还存在一些木质化的类管胞等成分,这些类管胞成分是引起细胞聚合的重要因素。通常适于愈伤组织生长的液体培养基也适用于同种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有时需要调节激素的浓度。

(二)单细胞培养

1.分离单细胞的方法

1)物理方法:

将疏松的愈伤组织放入液体培养基中,经摇床不断振动,使细胞分散。若向细胞悬浮液中吹入脉冲压缩气体,细胞分散的更好。

2)化学方法:

胡萝卜细胞悬浮培养中加入草酸钙(100μg/L)得到较分散的细胞。因为草酸盐能结合细胞间质中果胶钙的钙离子。

秋水仙素(0.1mmol/L)或2,4-D或水解乳蛋白对细胞分散有一定的作用

3)酶法: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有利于细胞分离,但使用浓度不当容易引起细胞降解。2.单细胞的培养方法

1)液体浅层培养:

先将细胞制成一定密度的细胞悬浮液,用吸管将悬浮液移到培养皿中形成浅层,一般1mm左右,石蜡膜封口,静置培养。

优点:培养物与空气接触面大,通气性好;细胞代谢产物容易扩散,不会造成有害物质的危害,继代培养方便、便于观察。

缺点:由于细胞可以游动,不能进行定点观察

2)微室培养(微滴培养):40-100μl

优点:可以连续观察细胞的分化和发育;缺点:通气性差。

3)平板培养:

优点:便于定点观察;缺点:通气性较差

4)看护培养;适用于难于培养的植物种类

3.培养细胞的密度及生活率的测定

1)起始密度的测定:起始密度一般为104-108个/ml

用记数板统计细胞数目

2)植板率的测定:

用平板培养的需要统计植板率,即每个平板接种细胞总数中形成细胞团的百分数。

4.植株再生

获得了细胞团以后继续培养形成愈伤组织

将大块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上再生植株。

五、原生质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一)原生质体及其特点

原生质体是去掉了细胞壁后剩下的细胞部分。

特点:1.易于摄取外来遗传物质、细胞器、细菌、病毒等

2.在一定条件下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二)原生质体培养的步骤

1.原生质体的分离

以芸薹属植物为例:

2.原生质体培养

将纯合后的原生质体以5-6×104/ml的密度用培养基浅层培养

3.愈伤组织的产生及植株再生

当小愈伤组织长到直径1mm时转到固体培养基上增殖培养,然后再转入分化培养基上再生植株。

(三)原生质体融合:又叫体细胞杂交

1.自发融合:

酶解过程中,常有相邻的同缘原生质体互相粘连,最后融合在一起形成同核体

有时也出现多核融合体。

2.诱导融合:

(1)PEG法:把两种原生质体放在一起,加入诱导融合剂如PEG(聚乙烯二醇),在高Ca+、高pH条件下,异源原生质体容易发生融合,形成异核体。

(2)电融合法:利用交变电流

植物快繁的途径和方法

植物快速繁殖就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名优特新品物,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繁衍较多的植株。快繁是当前植物工程中应用最广泛,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植物快速繁殖的类型与方式

类型方式特点事例

器官型腋芽萌发,以芽增殖芽,扩大繁殖系数繁殖系数高,遗传性稳定,是快繁的主要方式甘蔗、香蕉、香石竹、丝石竹

器官发生型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苗可获得与母株相同的小植株,繁殖系数较低,可用于细胞分化的研究烟草、油菜等

胚状体发生型从愈伤组织或直接从子叶、下胚轴和花药培养中产生首先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繁殖系数高甘蔗、胡萝卜、石刁柏等

原球茎型由茎尖或腋芽产生原球茎放入培养基中发育成小植株遗传性较稳定,原球茎可作为繁殖系母体兰花

球茎芽型叶柄表面产生圆球形小突起(球茎芽),一端出芽一端出根遗传性较稳定,球茎芽可直接放入土中种植观叶海棠

块茎型叶片或叶柄上形成粒状芋块,进一步分化出芽和根块茎芽可为繁殖系母体,不断切割繁殖移栽,成活率高花叶芋

鳞茎型鳞片近轴面或边缘直接形成带根的小鳞茎在试管内形成小鳞茎需较长时间百合、郁金香、贝母等

孢子型用成熟或未成熟的孢子进行培养孢子繁殖最困难的是表面消毒,萌发时间较长地钱、狼尾蕨等

根茎型蕨类具有横向的茎及直立的短根茎,为组培的最佳外值体根状茎上产生蕨叶及根,繁殖速度较孢子型快肾蕨、裂叶肾蕨、波士顿蕨等

微枝扦插型带芽的小插条在试管内进行无菌扦插为木本植物进行快速繁殖的主要方式葡萄、杨树

二、继代培养:当初代培养的试管苗在瓶内长满到瓶塞,或培养基养分利用完时就要转瓶,这就是继代培养。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两种现象,即驯化现象和衰退现象。

驯化现象:开始继代培养要加入生长调节物质,其后加入少量或不加入就可以生长的现象。

衰退现象:长期继代培养的材料也会逐渐衰退,丧失形态发生能力,具体表现在生长不良,再生能力和增殖率下降等。

二、培养物的脱毒及脱毒苗的鉴定

一、为什么茎尖培养除去病毒:因为病毒运转速度慢,加上茎尖分生组织没有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分裂和生长的速度,所以生长点的病毒数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出来。

二、无病毒苗的获得:(1)材料的培养和灭菌;(2)茎类剥离;(3)茎尖培养;(4)提高脱毒效果:高温、低温、化学处理。

三、其他途径脱毒:(1)愈伤组织脱毒;(2)珠心胚培养脱毒;(4)茎尖微体嫁接脱毒;(5)培育抗病毒栽培种。

四、脱毒苗的鉴定:(1)直接测定法;(2)指示植物法;(3)抗血清鉴定法;(4)酶联免疫吸附法;(5)电子显微镜检查法;(6)免疫吸附电镜法。

三、种质保存

一、种质是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植物种质保存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使个体中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有高的活力,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种质保存主要有两种方式: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前者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天然公园来实现,后者通过植物园、种质圃、种子库以及离体保存来实现。

二、种质保存的主要方法:(1)常温保存;(2)常低温和低温保存;(3)超低温保存。

稀酸、稀碱的配制及酒精稀释法

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常需要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和盐酸来来调整培养基的酸碱度。

1.1摩尔/升KOH液的配制:称取57.1克KOH,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

2.0.1摩尔/升KOH液的配制:取10毫升1摩尔/升KOH液加蒸馏水90毫升.

3.1摩尔/升NaOH液的配制:称取40克NaOH,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

4.0.1摩尔/升NaOH液的配制:取10毫升1摩尔/升NaOH液加蒸馏水90毫升.

5.1摩尔/升HCL液的配制:取浓盐酸(比重1.19)82.5毫升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配制时先将浓盐酸缓缓加入约800毫升的蒸馏水中,然后用蒸馏水补足至1000

毫升.

6.0.1摩尔/升HCL液的配制:取10毫升1摩尔/升HCL液加蒸馏水90毫升.

7.酒精是组培工作中常用的消毒液,广泛用于外植体材料、接种用具及接种人员双手的消毒,也用于培养室的酒精喷雾消毒等。酒精的消毒效果以70%为最好。所以常将市售95%的酒精稀释至70%-75%。

常见培养基中植物激素配方类型

激素配方再生方式及用途

1.无植物激素:诱导生根、无性胚、愈伤组织形成

2.单加生长素::诱导生根、愈伤组织、无性胚、不定芽

3.单加细胞分裂素;诱导不定芽、侧芽增殖、愈伤组织形成

4.高生长素低细胞分裂素:诱导芽、原球茎增殖、愈伤组织形成

5.低生长素高细胞分裂素:诱导丛芽、愈伤组织形成

6.低生长素低细胞分裂素:诱导不定芽、侧芽增殖

7.等量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诱导侧芽增殖

8.加生长仰制剂(多效唑、矮壮素等):壮苗、延缓生长、利于试管苗保存

9.加GA3 :打破种子、芽休眠,促进伸长生长

培养物的不良表现及改进措施(初始培养阶段)

1.培养物水浸状、变色、坏死、茎断面附近干枯

可能原因:表面杀菌剂过量,消毒时间过长,外植体选用不当(部位或时期)。改进措施:调换其他杀菌剂或降低浓度,缩短消毒时间,试用其他部位,生长初期取材。

2.培养物长期培养几乎无反应

可能原因:基本培养基不适宜,生长素不当或用量不足,温度不适宜。

改进措施:更换基本培养基或调整培养基成分,尤其是调整盐离子浓度,增加生长素用量,试用2,4-D,调整培养温度。

3.愈伤组织生长过旺、疏松,后期水浸状

可能原因:激素过量,温度偏高,无机盐含量不当。

改进措施:减少激素用量,适当降低培养温度,调整无机盐(尤其是铵盐)含量,适当提高琼脂用量增加培养基硬度。

4.愈伤组织太紧密、平滑或突起,粗厚,生长缓慢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过多,糖浓度过高,生长素过量。

改进措施:减少细胞分裂素用量,调整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降低糖浓度。

5.侧芽不萌发,皮层过于膨大,皮孔长出愈伤组织

可能原因:枝条过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用量过多。

改进措施:减少激素用量,采用较老化枝条。

培养物的不良表现及改进措施(继代培养阶段)

1.苗分化数量少、速度慢、分枝少、个别苗生长细高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不足,温度偏高,光照不足。

改进措施:增加细胞分裂素用量,适当降低温度,改善光照,改单芽继代为团块(丛芽)继代。

2.苗分化过多,生长慢,有畸形苗,节间极短,苗丛密集,微型化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过多,温度不适宜。

改进措施:减少或停用细胞分裂素一段时间,调节温度。

3.分化率低,畸形,培养时间长时苗再次愈伤组织化

可能原因:生长素用量偏高,温度偏高。

改进措施:减少生长素用量,适当降温。

4.叶粗厚变脆

可能原因:生长素用量偏高,或兼有细胞分裂素用量偏高。

改进措施:适当减少激素用量,避免叶片接触培养基。

5.再生苗的叶缘、叶面等外偶有不定芽分化出来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偏高,或表明该种植物适于该种再生方式。

改进措施:适当减少细胞分裂素用量,或分阶段地利用这一再生方式。

6.丛生苗过于细弱,不适于生根或移栽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或赤霉素使用不当,温度过高,光照短,光强不足,久不转移,生长空间窄。

改进措施:减少细胞分裂素用量,免用赤霉素,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照,及时转接,降低接种密度,更换封瓶纸的种类。

7.幼苗淡绿,部分失绿

可能原因:无机盐含量不足,PH值不适宜,铁、锰、镁等缺少或比例失调,光照、温度不适。

改进措施:针对营养元素亏缺情况调整培养基,调好PH值,调控温度、光照。

8.幼苗生长无力、发黄落叶、有黄叶、死苗夹于丛生苗中

可能原因:瓶内气体状况恶化,PH值变化过大,久不转接导致糖已耗尽,营养元素亏缺失调,温度不适,激素配比不当。

改进措施:及时转接、降低接种密度,调整激素配比和营养元素浓度,改善瓶内气体状况,控制温度。

培养物的不良表现及改进措施(生根阶段)

1.培养物久不生根,基部切口没有适宜的愈伤组织

可能原因:生长素种类、用量不适宜;生根部位勇气不良;生根程序不当;PH 值不适,无机盐浓度及配比不当。

改进措施:改进培养程序,选用适宜的生长素或增加生长素用量,适当降低无机盐浓度,改用滤纸桥液培养生根等。

2.愈伤组织生长过快、过大,根茎部肿胀或畸形,几条根并联或愈合。

可能原因:生长素种类不适,用量过高,或伴有细胞分裂素用量过高,生根诱导培养程序不对。

改进措施:调换生长素种类或几种生长素配合使用,降低使用浓度,附加VB2或PG等减少愈伤,改变生根培养程序等。

组培介绍

一、组培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狭义)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意义:

1. 加速无性繁殖;

2. 获取脱毒苗;

3. 扩大变异范围:

(1)克服远缘杂交后代不育性和杂交不亲和性。

(2)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体细胞杂种和胞质杂种。

(3)倍性育种:通过胚乳培养获得三倍体;通过花粉和花药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

(4)结合诱变育种在试管内进行优良变异的诱导.选择和繁殖。

4.加速亲本材料的纯化。一般选育自交系需4-6代花粉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

5.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

6.为基因工程的全面实施人工控制遗传方向打下基础。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指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因为每个细胞都具有全套的遗传基因,无论是性细胞还是体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表达。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了“细胞的全能性”原理。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实践上并没做到,经过几十年来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细胞的全能性不但在理论上完全被证实,而且为组织培养在实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植物细胞要表现出全能性,须经过几个步骤:

成熟细胞(外植体)→分生细胞→胚状体→完整植株。

成熟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出根出芽→完整植株。

成熟细胞(外植体)→诱导侧芽生长→出根出芽→完整植株。

脱分化也就是已经分化定型的细胞,经过诱导成为重新恢复了分裂能力(也就是成为分生状态)细胞的过程。

不但植物体细胞可以表现全能性,花粉在培养条件下也可能进行脱分化,通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指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因为每个细胞都具有全套的遗传基因,无论是性细胞还是体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表达。1902年德国植

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了“细胞的全能性”原理。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实践上并没做到,经过几十年来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细胞的全能性不但在理论上完全被证实,而且为组织培养在实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植物细胞要表现出全能性,须经过几个步骤:

成熟细胞(外植体)→分生细胞→胚状体→完整植株。

成熟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出根出芽→完整植株。

成熟细胞(外植体)→诱导侧芽生长→出根出芽→完整植株。

脱分化也就是已经分化定型的细胞,经过诱导成为重新恢复了分裂能力(也就是成为分生状态)细胞的过程。

不但植物体细胞可以表现全能性,花粉在培养条件下也可能进行脱分化,通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1.无性系快速繁殖:应用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快速繁衍珍稀濒危植物,使物种得以保存;以及快速繁殖名优新品种,使其在一定时间内繁衍为一定数量

的植株。

2.花药培养和花粉单倍体育种:离体花药--花粉培养的单倍体育种法,与常

规方法相比,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作物的纯系,从而加快育种过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用花药或花粉培育出的植物已有22科52属160个种,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3.药用植物的工厂化生产:当前各地采用组织培养来加速药用植物(如人参、紫草、贝母、三分三、甘草等)的繁殖生长已获得成功,并投入工厂化生产。

4.种质的保存和基因库的建立:组织培养材料的体积小,利于在低温(如低温冰箱)或超低温(如液态氮)中长期保存。

5.突变体的筛选培育:在组培进程中,基因型易发生变异,人们采用紫外线、X射线、r射线、对培养物照射,或者在培养基中加入叠氮化合物等,以诱导和提高突变频率,产生人们需要的突变体,供人们筛选培育。

蓝莓组培

一、实验室设计

1.准备室:(1)进行药品的保存、配置、消毒、分装等。(2)器具的洗涤、干燥、消毒。(3)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

2.接种室:进行材料的接种,内置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外设缓冲间-放置拖鞋、工作服、工作帽等。

3.培养室:植物材料的无菌培养,室内主要有培养架和控制温度及光照的设备。

4.细胞学观察实验室:进行培养材料的组织学、细胞学、观察照相等。

二、常用设备和器材

1.高压蒸气灭菌锅:用于培养基、蒸馏水和接种器械的灭菌消毒。

2.超菌工作台:用于培养物的无菌操作。(由鼓风机、滤板、操作台、紫外灯和照明灯组成)

3.接种工具:包括双筒实体显微镜、镊子、剪刀、解剖刀、洒精灯等。

4.培养设备:包括空调机、定时器、温度控制器、增湿机或去湿机、培养架、

摇床或旋转床、日光灯、光照培养箱等。

5.化学实验及分析设备:包括天平、酸度计、蒸馏水器、烘箱或玻璃仪器烘干器、电炉、药品柜、冰箱、晾干架等

高压灭菌锅手提式灭菌锅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烘干箱电子天秤

三、玻璃器皿的选择和清洗

1.玻璃器皿的选择

*试管- 适合于用少量培养基及试验各种不同配方时选用。

*三角锥瓶- 适用于各种培养(如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大规模培养或一般培养)。*L形管和T形管- 为专用的旋转式液体培养试管。

*培养皿- 适于作单细胞的固体平板培养、胚和花药培养和无菌发芽。

*角形培养瓶和圆形培养瓶- 适用于液体培养用,如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浅层培养。

*果酱瓶- 常用作试管苗大量繁殖用的培养瓶。

2.玻璃器皿的清洗

(1)清洗玻璃器皿用的洗涤剂有肥皂、洗洁精、洗衣粉、和铬酸钾洗涤液。(2)清洗时先将器皿中的残渣除去,用清水洗净,再用热的肥皂水或洗洁精洗净,清水冲洗干净后用蒸馏水冲洗一次,干后备用。

(3)洗净的玻璃器皿应透明发亮、内外壁水膜均匀,不挂水珠。

四、影响植物组培的因素

1.植物因素:(1)基因型,(2)植物年龄,(3)组织和器官的年龄,(4)植物的生理状态,(5)取材年份及生长条件,(6)取材部位及大小。

2. 培养基因素: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植物激素、天然提取物、琼脂、PH值、渗透压、活性炭。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与否,除了培养材料本身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基的种类、成份等直接影响培养材料的生长发育。故应根据培养材料的种类和部位,选取适宜的培养基。

3.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化能力有差别,且组织培养是建立在无菌操作基础之上的专门技术,因此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外植体进行灭菌操作,以确保组织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4.环境因素:(1)光照:包括光强、光质、光周期,(2)温度,(3)湿度,(4)气体。

五、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制作程序

(一)、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1.无机盐:(1)大量元素:C.H.O.N.P.K.Ca.Mg.S.Cl。(2)微量元素:

Fe.Cu.Mo.Zn.Mn.Co.B.Na。(3)水:培养基95%是水,应使用蒸馏水、双蒸水或使用去离子水,水应放在塑料容器中。

2.有机化合物:(1)糖(碳源和能源),(2)维生素类:有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6(盐酸砒哆醇)、生物素、烟酸、叶酸等,(3)氨基酸类(有机氮源)。

3.植物激素(生长调节物质):

(1)生长素:主要包括IAA(吲哚乙酸)、NAA(萘乙酸)、2,4-D(2,4-二氯苯氧乙酸)、IBA(吲哚丁酸);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胚状体的产生以及试管苗的生根,更重要的是配合一定比例的细胞分裂素诱导腋芽及不定芽的产生;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4- D>NAA>IBA>IAA。

(2)细胞分裂素:天然:6-BA(6-苄基酰嘌呤)、KT(激动素,糠基酰嘌呤);

人工:ZT(玉米素)、2-iP(2-异戊烯酰嘌呤);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器官的分化、延缓组织的衰老、增强蛋白质的合成、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及显著改变其他的激素作用;作用的强弱顺序为:

TDZ,4PU>ZT>2-iP>6-BA>KT。

(3)赤霉素:GA3。

(4)乙烯及乙烯抑制剂。

4.天然提取物(如椰乳、酵母提取物、番茄汁、香蕉泥等),其作用是提供一些必要的微量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和生长激素等。

5.琼脂(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使培养基在常温下凝固,同时不参与代谢。

6.活性炭:加入培养基中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吸附能力,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如可以防止酚类物质污染而引起组织褐化死亡。

(二)、1962年Marshing和Shong发明了MS培养基

(三)、培养基的制作程序:

六、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

(一)、外植体的选择:(1)外植体部位;(2)取材季节;(3)器官和生理状态和发育年龄;(4)外植体的大小。

(二)、外植体的灭菌方法

1、常用灭菌药剂的使用和效果:

消毒剂使用浓度/% 清除难易消毒时间/min 灭菌效果

次氯酸钠 2 易 5-30 很好

次氯酸钙 9-10 易 5-30 很好

漂白粉饱和溶液易 5-30 很好

升汞 0.1-1 较难 2-10 最好

酒精 70-75 易 0.2-2 好

过氧化氢 10-12 最易 5-15 好

溴水 1-2 易 2-10 很好

硝酸银 1 较难 5-30 好

抗菌素 4-50mg/L 中 30-60 较好

2.灭菌方法:

(1)茎尖、茎段及叶片等的消毒:用清洁剂清洗---75%酒精浸泡10-20min---无菌水洗2-3次---Naclo或升汞溶液泡10-15min---无菌水洗3-4次

(2)果实和种子的消毒:自来水冲洗10-30min---70%酒精漂洗---2%Naclo液浸10min---无菌水2-3次---取出种子培养

(3)根及地下部器官的消互毒:自来水冲洗---纯酒精漂洗---升汞浸5-10min 或2%Naclo液浸10-15min---无菌水洗3次

(4)花药的消毒:70%酒精浸泡数秒钟---无菌水洗2-3次---漂白粉上清液浸10min---无菌水洗2-3次。

七、外植体接种和培养

1.外植体的接种

(1)接种室的消毒:用70%酒精喷雾使细菌和真菌孢子随灰尘的沉降而沉降,再用紫外灯照射20min;或用高锰酸钾与甲醛蒸气熏蒸。超净工作台可用新吉尔灭

或酒精擦洗,其它一切器皿、衣物都要经严格的灭菌才能带进接种室。

(2)接种:左手拿试管或三角瓶,右手拿接种针或镊子接种,瓶口要靠近酒精灯火焰、接种动作要快,以免造成污染。

2.培养方法

(1)根据外植体不同可分为: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2)根据培养方式不同可分为: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双层培养

3.培养条件:温度、湿度、光照、PH值、氧和其它气体

4.外植体褐变及其防止:(1)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2)用抗氧化剂浸泡外植体后再接种;(3)减少光照强度或在黑暗条件下培养;(4)多次更换培养基达到稀释释效应;(5)加入多胺类物质,如精胺、亚精胺通过刺激细胞分裂,加速组织生长,减少褐化。

5.试管植物的玻璃化现象及其预防措施

外植体接种全过程

酒精擦拭手外植体消毒浸泡5min 器械消毒酒精灯灼烧酒精擦拭培养皿

酒精擦拭旋转灼烧修剪外植体取外植体接种塞回瓶塞培养

蓝莓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技术要点专家回复:(1)田间取材生长季节选择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梢。最好将外植体取材苗木盆栽于日光温室中,每年的

3-5月取材。(2)接种将材料适当分割,在超净工作台上用0.1%升汞灭菌6—10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接入到培养基中。 (3)诱导培养用改良WPM培养基,温度20-30℃,光照12hr,30天后可长出新枝。 (4)继代培养对已建立的无菌培养物,进行继代培养,每40--50天一代,以达到育苗数量上的要求。温度20--30℃,光照2000-3000LX,12—16hr (5)炼苗将准备移栽的瓶苗,放在强光下,并逐渐打开瓶口,使之适应外界条件。一般需7-15天时间。 (6)移栽将苗从瓶中取出,去掉基部的培养基然后在大棚内插到苗盘上。正常情况下,一个月后即可成活。(7)日光温室促成育苗:于9越-11月,将组培室瓶内幼枝出瓶,剪成5-10cm枝段,用1000-2000ppm IAA 或生根粉速蘸,扦插在基质中,空气湿度90%,温度控制在20-28C。用生物灯补充光照16hr,以防短日照苗木休眠。优点:相对春季5-6月份而言,9-11月份日光温室内温度温和,容易控制,生根率可达90%上。在扦插生根前30天内不施肥,生根后,每周喷施1-5%浓度二铵一次,一直到翌年的三月份,停止施肥。 5月中旬,随着气温升高,温室逐渐放风炼苗,约20-30天,全部打开。此时,幼苗高度约20-30cm,3-5

个分枝。 6月中旬,将苗木移栽到12-15cm 口径营养钵中,露地抚育。营养基质按照与原图:草炭:有机肥=1:1:1,加入硫粉2kg/立方米。到秋季即可培育成大苗,即可定植。(8)幼枝催吊生根如果繁殖的幼枝需要远途运输或暂时不能扦插时,则可采用室内吊挂催根方法。即用盛冰淇淋用的

10cm×10cm×5cm的塑料食品盒(透明)。剪宽 1cm、长30cm的滤纸条,吸足IBA溶液10cm/L后平铺与桌面,然后每隔2~2.5cm摆好的幼枝上,然后卷成小卷儿,立放于塑料盒中,每盒放 8~10卷,共100个幼枝,盒底加入2~3ml 10mg/L 的IBA溶液,盖好盖,保持湿度。用普通地膜作成长筒,两头扎住,然后把盒放

入,每筒叠放8~10盒,吊挂于室内光照好的地方,一般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在冬季组培增殖幼枝,无温室条件扦插时,可采用此种方法促进生根。

项目报告-蓝莓种植园

重庆蓝莓种植园项目建议书 重庆康丁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6月15日 摘要 康丁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医药化工研发服务公司。公司在寻找可开发的医药产品、健康保健

效果。然而,由于国内蓝莓种植业的落后,不能保证蓝莓供给,蓝莓有很大市场空缺。 因此,公司进行了蓝莓产业的总体分析,认为蓝莓种植业本身就是一项利润空间极大的投资项目。在今后十到二十年,蓝莓产业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康丁公司将利用多年来在蓝莓产业上资源积累,帮助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建立种植基地,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深加工品种。目前重庆康丁公司已经先后启动了蓝莓深加工品种的开发,其中包括蓝莓花青素提取、多种蓝莓保健产品的研制,为将来的蓝莓市场铺路。 该建议书描述了蓝莓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建议在重庆地区建立蓝莓种植园。第一步,建立100亩小规模标蓝莓种植园。其目的在于1)消化吸收蓝莓的种植技术,建立自己的种植管理模式;2)展示蓝莓种植的可行性,为以后推广蓝莓种植打下基础。第二步,扩大种植面积,争取在5年内建立至少10000亩的种植园。第三步,发展深加工品种。 建立100亩蓝莓种植园的总投入为130万元左右(基本投入)。投入后3年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以后,每年可得毛利至少2,370,000 元,甚至多达7,370,000元(见效益分析)。 发展深加工产品为三年后的重点。本建议书没有论述产品分析。在进行蓝莓种植同时,公司将会提出深加工产品开发的项目建议书。 第一部分蓝莓产业概况 一、蓝莓的保健价值 蓝莓是越桔科越桔属(Vaccinium) 浆果类灌木,其名称来源于英文blueberry,意为蓝色的浆果。蓝莓被誉为“21世纪功能性保健浆果”和“水果中的皇后”,并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年来风靡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

蓝莓盆栽种植技术

蓝莓种植技术 蓝莓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果实呈蓝色,近圆形,单果重0.5~2.5克,种子极小。果肉细腻,甜酸适度,有香气。可鲜食,亦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等。蓝莓栽培最早始于美国,我国原始蓝莓品种几乎都是野生的,不适合栽培。20多年前我国开始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至今已引进20多个品种,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为推进我国蓝莓生产的发展,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建园 1.园地选择:蓝莓栽培范围较广,可根据当地气候选择适宜品种,但干旱少雪、易受霜冻的北方地区不宜发展。选择的园地坡度要小,不宜超过10度;土壤pH值4.0~5.5,最适范围4.3~4.8;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湿润但不积水。 2.园地准备:园地选好后,在定植前一年结合压绿肥深翻,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深翻熟化后整地。在定植前还要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土壤进行改良,以利蓝莓生长。 3.定植:蓝莓春、秋栽植均可,以秋栽成活率高,春栽则宜早不宜晚。株行距,兔眼蓝莓常用2米×2米或1.5米×3米,高丛蓝莓用1.2米×2米,矮丛蓝莓用0.5~1米×1米。兔眼蓝莓白花不实,最好配置高丛蓝莓作授粉品种。高丛和矮丛蓝莓白花结果率较高,但配置授粉树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1∶1或1∶2。 二、土肥水管理 1.土壤管理: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因此要求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①清耕法。从早春至8月份都可进行清耕,入秋后清耕对其越冬不利。高丛蓝莓在沙壤土上栽培常用清耕法。清耕深度以5~10厘米为宜,过深易伤害根系。 ②生草法。采用行间生草,而行内用除草剂。生草法与清耕法相比,同样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且具有保持土壤湿度、便于机械作业的优点。 ③土壤覆盖。土壤覆盖在蓝莓生产上应用广泛,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和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pH值、控制杂草等多种作用。给矮丛蓝莓土壤覆盖5~10厘米锯末,在3年内产量可提高30%,单果重增加50%。树叶、稻草及其他作物秸秆也可应用,但效果不如锯末。 ④除草。在蓝莓园管理中,除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了可使产量提高1倍以上。在蓝莓生产中,广泛应用化学除草剂。这是因为人工除草费用高,又易伤害根系,特别是矮丛蓝莓栽培,由于根状茎串生行走,几年后整个果园连成一片,根本无法人工除草。蓝莓园常用的除草剂有敌草隆、西玛津、氯苯氨灵、2,6二氯苯、草甘膦、百草枯等。

我国蓝莓_越桔_栽培研究现状及发展措施

文章编号:1002-1728(2003)03-0021-03 我国蓝莓(越桔)栽培研究现状及发展措施 Ξ 修英涛,常凤英,姜 河,杨伟力,候利军 (沈阳农业科技开发院,辽宁沈阳 110161) 中图分类号:Q949.772.3文献标识码:B 蓝莓(Blueberry )又名越桔,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V accinium )植物,灌木小浆果果树,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从北极到热带高山地区均有分布。其果可生食,亦可加工果汁、果酒、果酱等,从其加工果汁的果渣中,可以提取越桔红,是优良的天然食品红色素。蓝梅具有较高经济 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1、29] 。蓝莓果实含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及抗癌等独特功效物质,因此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7]。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智利和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把蓝莓视为保健与功能食品,倍受人们青睐,国际市场售价昂贵,供不应求[2]。蓝莓的栽培驯化工作1900年始于美国,到目前为止,已选育出适合各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100余个,总栽培面积近20000hm 2,年产量达20万t ,形成了缅因州、佛罗里达州、新泽西州、明尼苏达州等十余个主要产区。继美国之后,荷兰、加拿大、德国、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竞相引种栽培,根据自己国家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蓝莓研究和栽培工作,并相继进入商业性栽培[3]。尽管中国也有越桔属植物分布,但对其研究很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蓝莓、树莓、沙棘、酸枣等以风味独特,营养保健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列入世界第三代水果的行 列[10、11]。自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我国 野生蓝莓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蓝莓的营养成分,并对野生蓝莓进行了初步的加工利 用研究[4、5、6、7、8、9、12、29]。我国蓝莓栽培起步较晚,自1983 年后,有关单位先后从国外引进100个左右蓝莓品种,并进行一些栽培研究工作,筛选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南方、北方气候条件栽培的品种,并进行了有关育苗、栽培环境与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 1 栽培品种与育苗技术 111 栽培品种 我国东北山区有着丰富的越桔属资源,其中以笃斯越桔(V .ulginosum )和红豆越桔(V .vitis 2idaea )面积校大、储量较多,集中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兴安岭产量可占全国的90%,丰年产量可达数十万吨[5]。大兴安岭素以高寒著称,被认为是水果栽培的禁地,而野生越桔却生长繁茂。因此要加强对这一地区野生越桔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同时要引进推广适于这一高寒环境的 优质高产栽培品种进行商业化栽培。我国有许多适于蓝 莓栽培的生态区,仅长白山就有近百万亩的强酸沼泽地,稍加改造即可进行商业化栽培。但大面积开发,需要与各地环境相适应的优良品种和大量优质苗木[13]。野生蓝莓品种果实小,产量低,口味差,难以适应商业化栽培需要,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吉林农业大学、南京植物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波兰、芬兰、德国等国家引进蓝莓品种100个左右,并进行了栽培筛选与育苗研究。根据树体特征、果实特点及区域分布分为四类。 矮丛蓝莓:树体矮小,一般高30~50cm ,抗旱能力较强,且有极强抗寒能力,极适宜于东北高寒山区大面积商业化栽培,果实较小,适于做加工原料。代表品种有美登(Biomidom )、斯卫克(Brunswick )、坤蓝(Cumber 2 land )[14、16、27] 。 半高丛蓝莓:一般树高50~100cm ,果实比矮丛蓝莓大,比高丛蓝莓小,抗寒力强,一般可抗-35℃低温,适于北方寒冷地区栽培。代表品种有北陆(Northland )、北村(Northcountry )、北蓝(Northblue )、圣云(St.cloud )[14,16]。 高丛蓝莓:株高2~3m ,果实较大,品质佳,鲜食口感好,可以作鲜果市场销售主栽品种。分为南高丛蓝莓和北高丛蓝莓两类。南高丛蓝莓喜湿润、温暖气候条件,适于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发展;北高丛蓝莓喜冷凉气候,抗寒力较强,有些品种可抵抗-30℃低温,适于我国北方沿海湿润地区及寒地发展。代表品种有艾文蓝(Avonblue )、蓝丰(Bluecrop )、爱国者(Patroit )、泽西(Jersey )、艾朗 (Aron )[17、21、27] 。 兔眼蓝莓:一般株高达7m 以上,生产上控制在3m 以下,寿命长、抗湿热,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且抗旱。适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丘陵地带栽培。代表品种有巨丰(Dellite )、杰兔(Premier )、粉蓝(Powerblue )[27]。112 育苗技术 蓝莓苗木繁殖方法主要有3种,即硬枝扦插、绿枝扦插和组织培养方法。 硬枝扦插:主要适合于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一般于每年春季(3~4月)剪取1年生的营养枝,扦插条长度以15cm 为宜。上部切口为平切,下部切口为斜切,正好位于芽下,扦插基质为腐苔藓或草碳与河沙(1∶1)的混合基质,枝条插入基质时只留一个顶芽,扦插苗床应支离地 Ξ收稿日期:2002-05-08 辽宁农业科学 2003(3):21~23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蓝莓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蓝莓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一、蓝莓基本概况 蓝莓果具有很高的抗氧化能力,是一般水果和蔬菜的4—8倍,另外,蓝莓营养成分丰富,其果实内天然色素的含量最高,花色素SOD的含量超过其他果品多倍,被誉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蓝莓果实中含有的花色素、花红素有助改善大脑记忆和智能,减少人体胆固醇积累,改善心血管机能,防止心脏病、尿路感染、增强胶原质,调节血糖、减少HIV病毒复制等功效。目前,用蓝莓果加工出的饮料和果酒是非常畅销产品,国内外年需求量非常大,国内年需求量40余万吨,而且国外市场潜力巨大,需求量是我国年需求量近100倍,产品始终供不应求。 蓝莓被世界誉为“十大水果”之王,属于杜鹃科、越橘亚科,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它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浆果,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用纤维、抗氧化成分、Vc、Ve和β-胡萝卜素,此外还含有多种水溶性的天然花色素苷类物质,对许多眼部疾病具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由于它独具的天然营养价值使得蓝莓野果倍受世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对蓝莓的开发利用较早,已经成为饮料业的顶级产品,高端市场需求强劲。 二、蓝莓产品价格 蓝莓果实柔嫩多汁,可食率为100%,适宜加工。蓝莓作为高档果品,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欧美市场收购价为7美元每公斤,

零售价15美元每公斤,蓝莓色素销售价达380美元每公斤,并有供不应求之势。国内市场近几年才被认识和俏销,主要靠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进口。深加工产品果酒、果酱和蓝莓色素等十分畅销,市场开发潜力极大。蓝莓销售市场已经形成体系,现在蓝莓批发商担心的是蓝莓种植基地能否持续稳定的供应蓝莓。蓝莓价格不菲,

蓝莓采后处理及其贮运保鲜技术(总2页)

蓝莓采后处理及其贮运保鲜技术(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蓝莓采后处理及其贮运保鲜技术 蓝莓是温带地区生长的灌木小浆果,也是水果中易腐烂产品之一,因此其保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采收时机和方法,采后处理如预冷、杀菌、抗衰老处理,贮藏,运输和销售的管理控制。 蓝莓的采收:蓝莓要适时采收,一般在果实全部转为蓝黑色后3-7天进行采收,适宜采收成熟度为八成熟,具体时间则需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确定,有条件的话可对果实的糖度、酸度进行测定,综合判断采收时间。过早采收则果实小,风味差,影响果实的品质,但也不能过晚,尤其是鲜果远销,过晚采收会降低其贮藏性能。由于蓝莓果实成熟正值盛夏时节,注意不要在雨中或雨后马上进行采收,因为这样采摘的果实含水量特别高,会增加果实霉烂的概率。另外,蓝莓的采摘可用人工,也可用机械采收器。 蓝莓的分级挑选:蓝莓本身容易破损,采收后应及时且快速地进行分级挑选。分级指标一般为成熟度一致、软硬程度一致,剔除烂果和病虫害果,即使是轻微损伤也不能要,因为“一个老鼠屎往往会坏了一锅粥”。 蓝莓的预冷:将分级挑选好的蓝莓利用冷风进行预冷处理(除去田间热,降低呼吸强度,避免造成积热和烂果),直至果实实际温度降至7℃以下,转入冷库贮藏,温度为0-5℃,湿度为90-95%。前面分级挑选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就要进行预冷处理。由于冷风预冷容易使果实表面失水,所以应该在冷库中增加加湿设备,或地面充水加湿。 蓝莓的运输:蓝莓的适宜保鲜温度为-0.5-0.5℃,相对湿度为90-95%。最好用冷链运输,要避免温度波动。 蓝莓的采后生理病害:蓝莓的采后生理病害包括:失水萎蔫、果实软化、气体伤害、冻害等。(1)失水萎蔫:由于蓝莓很容易蒸腾失水,贮运和处理的环境湿度太低会导致果实失水萎蔫。所以保持90-95%的高湿环境十分必要。 (2)果实软化:由于衰老引起的果肉细胞内原果胶降解而发生果实软化。采后及时预冷和保持适宜和稳定的贮藏温度是防止软化的首要条件。气调处理对减缓果实的衰老软化有显着作用。 (3)气体伤害:虽然气调贮藏可延缓果实的衰老,但不良的气体成分也会导致果实出现生理伤害,加速果实的败坏。对于蓝莓,当氧气浓度低于2%,二氧化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蓝莓组织培养

蓝莓组织培养方案 1、植物介绍: 1)供试材料来源: 选取长势旺盛的幼嫩枝条,去除多余的叶片,切取除顶芽外的第3节~第10节作为外植体。提供的材料希望老师可以从组培室提供。 2)技术路线: 外植体处理→接种→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移栽 2方法步骤: 1)外植体的剪取与消毒程序的筛选: 切取除顶芽外的第3节~第10节作为外植体段去叶片留叶柄→流水冲洗30min→75%酒精浸泡30s→0.1%升汞溶液消毒 3~7min→无菌水冲洗4~5次→用滤纸吸去水分→将茎段切成带有1~2个腋芽的小段 2)初代培养基的筛选: 选用MS为最基本的培养基,根据需要的不同,添加激素6-BA、

NAA、ZT。 3)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按激素6-BA、NAA、ZT含量的不同, 诱导增殖培养基设4系列处理(培养基1~4号),生根培养 基设2系列处理(培养基5~6号),培养基配方表如下: 表中培养基蔗糖含量:分化和继代培养基为30g/L,pH值5.6~5.8, 在115MPa气压下灭菌20min。 4)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不同的培养基进行生根的优势也不一样,根据大量的材料表明1/4 MS中的小苗生根均明显优于全量的MS培养基,所以用激素以IBA 0.5mg/L效果最好,生根情况好且所需天数也最短。最适培养基应

该为1/4 MS+IBA 0.5mg/L 5)试管苗移栽试验: 当苗根长到1~1.5cm时,打开瓶盖,取出小苗,洗净培养基。用多灵菌500~800倍浸泡30min左右,然后栽入0.1%高锰酸钾消毒过的苗床上。苗床基质分5个处理,分别为沙:草炭土=1:1、沙:蛭石=1:1、纯沙、纯蛭石、腐苔藓。(根据资料查找以腐苔藓为基质最好,成活率达80%以上,草炭土和沙半量也可达50%的成活率。)

多肉植物组织培养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常见的有仙人掌科的仙人掌、仙人球、昙花、蟹爪兰、金琥;番杏科的生石花、肉锥花;百合科的康平寿、玉露、卧牛;大戟科的虎刺梅、彩春锋;景天科的石莲花、长寿花、虹之玉;龙舌兰科的金边龙舌兰、虎尾兰;菊科的翡翠珠等。 肉植物耐干旱,净化空气,具有外观小巧玲珑,植株肥厚多汁,造型特异等特点,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一类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保存多肉植物优良的种质资源、繁殖名优珍稀品种、快速繁殖出口需要和园林绿化需要的优良品种。 传统多肉植物可依靠分株、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如芦荟、仙人球、虎尾兰;扦插繁殖如蟹爪兰、长寿花、落地生根,仙人掌则是分株和扦插繁殖都可以。值得一提的事,生石花在生长中有一个脱皮、分裂的过程。通常在冬末春初,植株中缝逐渐开裂,在开裂处有一个或两三个新的植株逐渐长大,而原有的植株逐渐枯萎,为新株所取代。这个由新植株替代老植株的过程,就是脱皮生长和分裂繁殖过程。 外植体的选择 取优良母株新萌发的幼嫩侧芽、幼嫩枝条;一些没有侧芽的珍稀名贵品种的母株则可等待植株开花期间取其较充实的花梗作为外植体。夏季休眠期,多肉植物外植体在培养基中对激素常反应迟钝,生长静止,不易培养成功。 1.????????? 消毒灭菌 2.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的,配置好、调节适当的激素浓度。 2.2制作好的培养基须立即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备用。, 2.3外植体材料的消毒:切取多肉植物幼嫩的侧芽或花梗→肥皂水或洗洁精洗涤→在自来水下冲洗→超净工作台中用 75%酒精浸泡数秒→ 0.1%升汞处理 10~30min,→无菌水冲洗 6 遍,→消毒滤纸吸干水分 3.接种 无菌条件下操作→手术刀切取所需的培养材料→无菌操作植入初代诱导培养基中培养。 3.培养

蓝莓的主要品种及种植方法

【品种】矮丛:美登(Blomidon)、芬蒂(Fundy)半高丛:北陆(Northland)、北蓝(Northblue)、北村(Northcountry)南高丛:夏普蓝(Sharpblue)、奥尼尔(O'Neal)、薄雾(Misty)北高丛:康维尔(coville)、达柔(Darrow、蓝丰(Bluecrop)兔眼:巴尔德温(Baldwin)、园蓝(Gardenblue)、粉蓝(Powderblue)【种植技术】种植蓝莓的花盆,最好选泥瓦盆。泥瓦盆透气性强,价格便宜,缺点是黑灰色不太美观。如果买不到泥瓦盆,可以选陶盆,其次是紫砂盆、塑料盆,千万不要用上过釉的瓷盆。至于盆的尺寸,2~3年的苗,选口径25~30厘米的盆就行,忌小苗大盆。等以后长大,再换大盆。4~5年的成熟植株,当然是越大越好。蓝莓在酸性介质中才能健康成长,培植土的pH值在4~5之间最适合蓝莓生长。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蓝莓爱好者,因为田园土pH值一般在6~7之间,即使花鸟市场出售的酸性土,pH值最低也在5.5~6之间。蓝莓需要储冷量。所谓储冷量,就是蓝莓要达到正常的开花结果一般需要X小时<7.2℃的低温,具体时间视品种不同而不同,所以我国的海南不宜种植蓝莓。储冷量不够,蓝莓也可正常开花,但不结果。所以在江南地区阳台种植蓝莓,冬天不需要搬回室内。蓝莓对肥的要求不高,大肥反而会伤害它。在介质中有一定量的腐叶土,基本就能满足蓝莓的生长需要。当然,要吃到自己种的蓝莓,平时还是需要适量追肥。一、土壤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是蓝莓栽培成活的重要因素。一般要求有机质含量5%,且pH值4.0~5.5的土壤,反之进行改良。当有机质含量低于5%时,在定植前将河沙或锯末、草炭、烂树皮等掺入土壤中。当土壤pH值(>5.5)或钙含量过高时,需降低pH值。大量研究表明施硫是降低土壤pH值的一个有效措施。国内外多采用硫磺粉调低pH值。具体施硫量应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及pH值大小来确定。土壤pH值过低(<4.0),常用石灰来调高pH值。二、种植管理1、空气管理每天早上上班和下午四点以后从棚一端抖动以下薄膜,使棚内热空气流出来,新鲜空气进去,增加空气流动性。如30度以上温度持续几日,则中午要检查小拱棚,并适当透气降温。2、温度、光照管理早上八点半后小拱棚内气温在26度左右时盖上第一层遮阳网,若光线过强气温继续升高则在十点半左右盖上第二层遮阳网。下午4点后,棚内温度在28度以下时,把大棚最上面的一层遮阳网揭去,隔一段时间等太阳光线减弱棚内气温降到24度左右时把第二层遮阳网都揭掉。下班前把大棚两侧卷膜放下来盖住保温,但周围要留有通气口,以保证蓝莓小苗在合适的温度下生长。阴天和雨天不需盖遮阳网,卷膜高度视盆内湿度、温度而定。3、水分管理每天早上十点至下午四点间取井水或地下水给扦插苗间歇性喷雾保湿降温,保证插穗不失水。在插穗愈伤组织未形成前,叶面要经常保持一层水膜。根系未形成时基质湿度控制7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左右为宜。愈伤组织形成之后,可适当减少喷雾,在叶片上水膜减少到1/3时开始喷雾。未生根的插穗喷雾标准是:当上一次喷雾后叶片水分逐步挥发,到2/3叶片刚干,1/3叶片仍然有水分的时候,开始下一次的喷雾。4、土水管理(1)土壤管理: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因此要求土壤疏松,通气良好。①清耕法。从早春至8月份都可进行清耕,入秋后清耕对其越冬不利。高丛蓝莓在沙壤土上栽培常用清耕法。清耕深度以5~10cm 为宜,过深易伤害根系。②生草法。采用行间生草。生草法与清耕法相比,同样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且具有保持土壤湿度、便于机械作业的优点。③土壤覆盖。土壤覆盖在蓝莓生产上应用广泛,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和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pH值、控制杂草等多种作用。(2)施肥:建议使用有机肥。我国农地因过量使用化肥已造成严重污染,最终土地减产甚至绝产。①施肥种类。施氮磷钾复合肥混合有机肥比施单一肥料效果好;氮、磷、钾肥三者的比例以1∶1∶1为宜;以施硫酸铵等铵态氮肥为佳,不宜施硝态氮肥;蓝莓对氯敏感,不要选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肥料。 ②施肥方法和时期。高丛和兔眼蓝莓可用沟施法,深度以10~15cm为宜。施肥在早春萌芽前进行,也可在浆果转熟期再施1次。③施肥量。过量施肥极易使蓝莓树体受到伤害甚至整株死亡,因此,施肥量的确定要非常慎重,必须根据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而定。(3)灌水:蓝莓根系分布浅,喜湿润,及时灌水十分必要。蓝莓灌水需要注意水源和水质,深井水一般pH值偏高,且钠和钙含量高,长期使用会影响蓝莓的生长和产量,可在灌水时用硫酸将pH值调至4.5~5.5左右再灌,但应约间隔3次灌水再灌一次酸水。三、除草蓝莓园除草是果园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除草果园比不除草果园产量可提高1倍以上。人工除草费用高,土壤耕作又容易伤害根系和树体。因此,化学除草在蓝莓栽培中应用广泛。尤其是矮丛蓝莓,果园形成后由于根状茎窜生行走,整个果园连成一片,无法进行人工除草,必须使用除草剂。蓝莓园中应用化学除草剂有许多问题,一是土壤中过高含量的有机质可以钝化除草剂;二是过分湿润的土壤使用除草剂的时间不定;三是台田栽培时,台田沟及台面应用除草剂很难控制均匀。尽管如此,在蓝莓园应用除草剂已获得较成功经验。下面介绍几种常用于蓝莓

蓝莓组培快繁技术实例 · 附配方

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起源于北美,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因果实呈蓝色,故称为蓝莓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本试验以蓝莓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并通过瓶外生根技术,建立起植株再生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外植体材料及培养条件 1.1.1 外植体选择 高灌蓝莓半木质化茎段。 1.1.2 外植体预处理及灭菌 剪取蓝莓半木质化枝条,立即去掉上部叶片带回室内,剪成带有一个叶芽2-3厘米长茎段,在流动自来水中冲洗20-3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2-3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次,吸干水后在0.1%升汞中消毒5-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次,吸干水分,剪去茎段两端约 0.5-1厘米,立即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中。 1.1.3 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改良WPM + ZT 1.0mg/L 增殖培养基:改良WPM + IAA 0.1mg/L + ZT 2.0mg/L 复壮培养基:改良WPM + IBA 0.1mg/L WPM具体改良为:以硝酸钙 684mg/L、硝酸钾 190mg/L、EDTA铁钠 73.4mg/L和盐酸硫胺素0.1mg/L代替原WPM培养基中的硫酸钾、氯化钙、硫酸亚铁和乙二胺四乙酸钠。 以上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值5.2。 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x,光照时长为12-16时/天。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诱导培养 将处理好的外植体立即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5-6天叶芽开始萌动,10天开始展叶,20天腋芽长到1厘米长,30天腋芽长到1.5-2.5厘米长。 2.2 继代增殖培养 将初代培养长出的茎剪成1.5-2厘米长茎段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30-35天增殖5-7倍,增殖苗生长健壮。 2.3 复壮培养 将继代苗剪成1-1.5厘米茎段,转接到壮苗培养基,复壮培养30-40天,复壮苗高5-6厘米且粗壮。 2.4 瓶外生根培养

世界蓝莓生产现状和我国蓝莓发展趋势

世界蓝莓生产现状和我国蓝莓发展趋势 李亚东教授(吉林农业大学浆果研究所) 蓝莓又称越橘,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果树树种。果实为蓝色,果实大小因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单果重为0.5-2.5g,其果实果肉细腻,种子极小,甜酸适口,有清爽宜人的香气。同时,蓝莓具有较高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在国内外极受欢迎,并已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蓝莓的种类、品种很多,近几年通过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现已选育出适合寒带、温带、亚热带等不同气候条件下栽培的种类和优良品种,在很多地区已经推广种植,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价值。蓝莓管理技术简便,见果年限短,经济效益大,一般栽后l-2年即可结果,3年进入盛果期,植株寿命长。 一、栽培历史 蓝莓的栽培历史不到一个世纪,最早始于美国。1906年,F.V.coville首先开始了野生选种工作,1937年将选出的15个品种,进行商业性栽培。到上世纪80年代,已选育出适应各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100多个,形成了缅因州、佐治亚州、佛罗里达州、新泽西州、密执安州、明尼苏达州、俄勒冈州主要经济产区,总面积1.9万hm2,产量20万t。目前,蓝莓已成为美国主栽果树树种。到2003年,北美地区栽培面积达到96.9hm2,总产量超过40万t。继美国之后,世界各国竞相引种栽培。各国根据自己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蓝莓研究和栽培工作。荷兰、加拿大、德国、奥地利、丹麦、意大利、

芬兰、英国、波兰、罗马尼亚、澳大利亚、保加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国相继进入商业性栽培。据统计,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蓝莓产业化栽培,总面积目前达到12万hm2,但仍处于市场供不应求状态。 我国蓝莓栽培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采集野生资源加工果酒、饮料。吉林省安图县山珍酒厂生产的蓝莓酒曾获农业部银质奖,其产品在市场上很畅销。但由于依靠野果原料供应不稳及果酒市场的衰退,未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在采集野生资源基础上,一些林业部门曾作过野生笃斯越橘的家植驯化栽培,但由于产量及产值低,栽培效益差,生产上也难于推广。针对这一问题,吉林农业大学于1983年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蓝莓引种栽培工作,到1997年,从美国、加拿大、芬兰、德国引入抗寒、丰产的蓝莓优良品种70余个,其中包括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等六大类型。1989年,解决了蓝莓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扩繁后,在长白山建立了5个蓝莓引种栽培基地。1995年,初步选出适宜长白山区栽培的蓝莓优良品种4个,并开始向生产推广。对一些基本的栽培技术和育苗、土壤管理等也作了研究。1999年,吉林农业大学与日本的环球贸易公司合作,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蓝莓的产业化生产栽培工作。2000年开始,相继在辽宁、山东、黑龙江、北京、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引种试栽。2004年在吉林、辽宁和山东省发展300hm2,总产量300t,产品80%出口日本。到2006年为止,国内种植已经遍布全国各个省市,总面积已近千公顷。 二、经济意义 (一)营养价值及医学价值

多肉植物组织培养那点事

偶尔就能听到关于多肉植物组培的各种传言,组培苗是什么一回事?组培苗到底好不好?为什么有那么多组培苗?如何鉴别组培苗?等等关于多肉植物组培苗的那点事,你都可以在面这篇文章里看到(文字较多,耐心观看),lansemeiyan 什么是组培苗? 组织培养技术,指代的是利用植物体的某个部分,通过无性营养繁殖来获得新苗(克隆苗)的过程,又叫植物克隆。从广义上来说,利用多肉植物的侧芽、叶插、根插、砍头进行繁殖,都属于组织培养范畴。组培这个概念,很多人一开始可能都误解了。 那么导致市场动荡的“组织培养”到底是指代什么呢?确切的说应该是“离体快速繁殖”,即组织培养技术的一个分支——离体快速繁殖,简称“快繁”。这门技术是从叶插、根插技术演变来的,我们用土壤做叶插和根插,“快繁”则是用人工合成的基质来做,这种人工基质看上去很像果冻,而容器也由花盆变更为玻璃瓶。这就是后来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植物组织培养工厂。 为什么在玻璃瓶里的培养基可以实现快速繁殖呢?原因在于优越的外环境和植物激素的作用。快繁实验室的温度、光照和湿度都是恒定的,“培养基”里含有足够的营养和强大的植物激素。这些激素可以按照人为意愿调整植物的生长状态,让它出根还是让它出芽(但这也取决与操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经验,能够从容操作激素的人在国内是有限的)。 我们平时做叶插和砍头的时候,也会取巧的使用一些激素,其实往叶插和砍头株上滴加激素的行为和“快速繁殖”的性质和道理是一样的,所获得苗也是完全一样的。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而觉得不同繁殖方式获得的苗性状会不同,其实差异只在于营养富集度,就是苗的饱满度而已,叶插的总是比砍头的弱一些,

性状呈现晚一些,这是所在部位的内源激素和营养导致的,但是基因组完全一致,不会出现性状漂移。只有嵌合性性状,比如斑锦,才可能在叶插和砍头之间存在“概率学”上的差异。 回头再说大众眼中的“组织培养”(实际上是离体快速繁殖),由于人为操控植物激素的动态变化,使得离体的植物组织可以按照人的意愿出芽,一个两个无数个,因为植物的无性繁殖被认为是无限的,所以在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模式中可以无限的扩增该品种种苗,这也是“危害”市场最致命的地方。不过,必须指出的是,组培苗的无限繁殖也是有成本的,不是像刘谦的魔术一样天上掉下来的,很多人认为组培无成本或低成本,一文不值等等言论,其实都是不了解组培。 如果想获得上万株的种苗,必须有专门的组织培养实验室或工厂,这个运行成本相当巨大,可以说一般的生产商是做不到的。迄今为止,大型的组培工厂都是ZF出资建立的,换句话说大多数搞组培苗生产的人,成本是国家掏腰包的。真正自己掏钱搞组培工厂,是玩不起的。 组培技术早在70年代就出现在欧美,广泛用于种苗繁育和小体型植物的生产。温度、光照、湿度、水、肥等的人工合成、调控技术的成熟,特别是高效植物补光灯的出现推动了组培快速发展。原来只能单层平面日光棚内养植的植物,现在可以在室内人造光环境中,使用多层立体组合栽培方式进行植物的繁育和生产。 “组织培养”(离体快速繁殖)到底好不好呢? 快繁苗,由于几乎完全是激素调控获得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操控激素的人是否理解植物的特性、是否熟悉激素的理论和植物生理、是否有足够的经验来

蓝莓种植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蓝莓种植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蓝莓产业概况 一、蓝莓的保健价值 蓝莓是越桔科越桔属Vaccinium 浆果类灌木,其名称来源于英文blueberry,意为蓝色的浆果。蓝莓被誉为“21世纪功能性保健浆果”和“水果中的皇后”,并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年来风靡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 蓝莓果实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大量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物质,比如果糖、纤维、维生素A和C,更重要的是蓝莓还富含抗氧化剂、细菌生长抑制剂、鞣花酸、鞣花单宁、叶酸、花色素苷、类黄酮等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对于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抑制及逆转人体衰老有密切关系。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色素专家介绍,蓝莓花青素是目前人类所认知的花青素类物质中品位最高、组分最多、抗氧化能力最强的一类,可以称之为花青素之王。 花青素的另一大功能是其眼保健功能。蓝莓眼保健产品被认为最具市场潜力。近年来,由于学习的压力等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水平普遍不良,特别是随着电视、计算机以及数码技术的普及,使得青少年视力低下问题日趋严重。日本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蓝莓提取液对改进人的弱视有非常专一的功效。在日本蓝莓提取物已经广泛用于眼保健产品,其生产厂家获取了巨额利润。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NIH对蓝莓的营养与保健进行了全面研究,蓝莓的保健功能包括:眼保健作用、保护毛细血管及体内抗氧化作

用、延缓脑神经衰老,增强记忆、消除体内炎症作用。目前世界各国对上述功能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并且,也不断发现新的功能。比如,Toufexis于1992年发表文章,他发现蓝莓中的叶酸能预防子宫癌,并对孕期胎儿的发育大有益处。在瑞典,已经用干蓝莓来治疗儿童腹泻。根据最新报道,日本宫崎大学研究人员从蓝莓叶子中提取了一种可以阻止丙肝病毒复制的化学物质?原花青素,该物质为延缓或阻止丙肝的发作提供了优秀的先导化合物。 图1 主要蓝莓品种果实 因此,蓝莓不仅作为鲜果供应市场,其深加工产品也在不断地被开发。蓝莓的保健价值所能创造的市场将不可限量。 二、蓝莓的种植特点 从19世纪初美国农业部作为国家事业开始改良品种至今100年间,全世界已拥有200多可供栽种的品种。这些品种按照气候条件的适应分为三大类,即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其中,高丛蓝莓又分为北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和南高丛蓝莓3个亚类。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几乎所有的蓝莓品种都可以在我国找到其适宜种植区域。 蓝莓的经济收获期为15年至20年,衰老后截枝可重生。种植3年开始结果,5年后为盛果期。蓝莓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除某些品种对土质的酸性有要求,以及高寒地区需耐寒品种外,对气温、土质、营养等条件较能适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自身抗病能力强,很少病虫害,对于我们发展有机农业,告别农药化肥是绝好选择对象。 适合种植蓝莓的环境和种植茶叶的环境非常相似,基本上,可以种茶的地

蓝莓采后处理及其贮运保鲜技术

蓝莓采后处理及其贮运保鲜技术 蓝莓是温带地区生长的灌木小浆果,也是水果中易腐烂产品之一,因此其保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采收时机和方法,采后处理如预冷、杀菌、抗衰老处理,贮藏,运输和销售的管理控制。 蓝莓的采收:蓝莓要适时采收,一般在果实全部转为蓝黑色后3-7天进行采收,适宜采收成熟度为八成熟,具体时间则需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确定,有条件的话可对果实的糖度、酸度进行测定,综合判断采收时间。过早采收则果实小,风味差,影响果实的品质,但也不能过晚,尤其是鲜果远销,过晚采收会降低其贮藏性能。由于蓝莓果实成熟正值盛夏时节,注意不要在雨中或雨后马上进行采收,因为这样采摘的果实含水量特别高,会增加果实霉烂的概率。另外,蓝莓的采摘可用人工,也可用机械采收器。

蓝莓的分级挑选:蓝莓本身容易破损,采收后应及时且快速地进行分级挑选。分级指标一般为成熟度一致、软硬程度一致,剔除烂果和病虫害果,即使是轻微损伤也不能要,因为“一个老鼠屎往往会坏了一锅粥”。 蓝莓的预冷:将分级挑选好的蓝莓利用冷风进行预冷处理(除去田间热,降低呼吸强度,避免造成积热和烂果),直至果实实际温度降至7℃以下,转入冷库贮藏,温度为0-5℃,湿度为90-95%。前面分级挑选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就要进行预冷处理。由于冷风预冷容易使果实表面失水,所以应该在冷库中增加加湿设备,或地面充水加湿。 蓝莓的运输:蓝莓的适宜保鲜温度为-0.5-0.5℃,相对湿度为90-95%。最好用冷链运输,要 避免温度波动。 蓝莓“失水萎蔫”蓝莓“窝烂” 蓝莓的采后生理病害:蓝莓的采后生理病害包括:失水萎蔫、果实软化、气体伤害、冻害等。 (1)失水萎蔫:由于蓝莓很容易蒸腾失水,贮运和处理的环境湿度太低会导致果实失水萎 蔫。所以保持90-95%的高湿环境十分必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 (三)植物的再生功能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 (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 (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 (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 (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III.作业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 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蓝莓种植技术

蓝莓种植技术

蓝莓栽培技术 1、植苗 一般都在春季种植,秋季种植冬季管理不当容易遭受冻害。春季种植通常在3~4月份,苗木新芽萌动前栽植。一般选用2~3年生的苗木,这样的苗木成活率较高。苗木的高度一般在30cm以上,但因品种而异。判断苗木优劣的指标不仅仅是高度,更取决于根系和枝条的粗壮程度。优质苗木的根系发达,钵苗其根系基本长满钵内,而且地上枝条粗壮发达,有基生枝出现。另外,除主栽品种以外,还要选用1~2个以上品种苗木做授粉树,以提高产量。植苗方法定植时将苗木从钵内取出,观察根系的状况,如果根系已经密集网络于底部,则需要用刀将底部轻轻切开呈十字形,用手把中心部的土壤取出并将根系理顺。如果是裸根苗,则需要将根系展开后栽植。栽植苗木时,需要在事先准备好的定植穴或种植床上挖深度为10~15cm、幅度20~30cm的小坑。在小坑内填入一些湿的酸性草炭土或事先配制好的种植土,然后再将苗栽入并将根系展开,让添进的混合草炭土等包围在苗根周围,并向上轻轻提苗1次,以便使根系充分与种植土壤结合,最后覆土至与地面相平。 2、地表覆盖 定植后,就地就近取材在栽植穴的表面覆上一层稻草、腐叶土、树皮、木屑等有机物。地表覆盖具有可以调节地温、防止地表水分

以上,每m3施用硫磺粉1kg可降低草炭pH值到4.0以下,种植时要均匀拌入穴内。其他有机质指粉碎后的作物秸秆、稻壳、麦壳、树叶、锯屑等,经发酵后可作为种植蓝莓的较好资材。如果现在土壤的pH值在7.0以上,种植蓝莓的难度较大,需加大施用硫磺粉和添加土壤有机质来解决,具体方案需专业人员会诊后另行决定。如果土壤的pH值大于7.5,同时灌溉用水的pH值也大于7.5,这样的地块种植蓝莓容易失败,最好不选用种植蓝莓。 4、土壤酸度调整 种植后第2年,有些地块可能会出现土壤pH值上升的情况,需要定期的检测土壤pH值的变化。如果土壤的pH值上升,需要施用硫磺粉进行调整。硫磺粉可结合春季施肥施入。 5、栽植株数 我国种植蓝莓的行间距离因品种、土地状况和管理方式而异。一般高丛蓝莓的行距在 2.0~2.5m,如果考虑到机械作业可扩大到2.5~3.0m。兔眼蓝莓的株行距较北高丛蓝莓大一些,在2.5~3.0m。即使是植株较小的矮丛蓝莓和一些半高丛、南高丛蓝莓的种植行距也要保持在2.0m的行距,这样便于作业管理。一般在较贫瘠的土壤上种植株距可小一些,在较肥沃的土壤上可大一些。北高丛蓝莓的株距一般在1.0~2.0m,南高丛和半高丛蓝莓的株距在1.0~1.5m,兔眼蓝莓的株距在1.5~2.5m左右。 6、施肥

早熟高灌蓝莓品种都克

早熟高灌蓝莓品种都克 摘要:都克为美国育成的高灌蓝莓优良品种。该品种树冠开张、稀疏;果实大型,果面亮蓝色,果蒂痕小;平均单果重2.1g,最大5.0g,平均纵径1.5cm,平均横径2.0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花青素含量每100g果实0.21g,风味优,经冷藏后芳香味更浓;6年生树最高株产可达10kg。在泰安市6月10-20日成熟。 关键词:高灌蓝莓;都克;主要性状;栽培技术 都克(Duke),又称公爵,是美国育成的早熟高灌蓝莓优良品种,已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智利和日本主产区推广栽培,均表现极佳,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主栽品种之一。1998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美国农业部引进无病毒试管苗,在实验室进行组培快繁。1999年春定植于泰安市岱岳区范镇谷家庄果园,并进一步扩大繁殖,现已引种到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江苏、四川、重庆、贵州和湖北等地,均已结果。通过10余年观察认为,该品种早实丰产、果个大、果肉硬、耐贮运、风味好、白花授粉、抗旱抗寒,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高灌蓝莓品种。 1选育经过 该品种是由美国农业部Beltsville农业研究中心果树试验室与新泽西州Rutgers大学农业试验站联合育成。第一育种人是Aden Drap-er博士。亲本是G -100×192-8,1972年选出,1986年对外推广,其育种系谱如下: 都克(Duke)品种的选育及评价工作均是在位于新泽西州南部Harnmonton镇的大西洋蓝莓公司(Atlantic Blueberry Company)的农场进行的。该公司于1935年由意大利移民Duke、Bill、Emie、Al和Anthony兄弟5人联合兴办,最初仅有土地2hm2,至2007年已扩展到530hm2,主栽品种是都克(Duke)、蓝丰(Bluecrop)和爱丽奥特(Elliott)。为表彰s.Arthur(Duke)Galletta以及大西洋蓝莓公司的合伙人对蓝莓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的杰出贡献,特将该品种冠以Duke命名。同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