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开窗肿瘤切除术切除食管固有肌层平滑瘤一例
内镜在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应用

内镜在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应用发表时间:2013-09-04T16:50:07.7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何永华温舒[导读] 修补胃壁和膈肌裂孔后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痊愈出院。
何永华温舒(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 448000)【摘要】目的探讨双孔道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
方法运用双孔道胃镜治疗的原理和有关治疗方法,对临床17例胃固有肌层肿瘤病例进行治疗,并进行治疗后评价。
结果16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由于初期开展经验不足改为开腹手术。
结论对于采用双孔道内镜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孔道电子胃镜胃固有肌层肿瘤气腹【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333-01 最近几年,临床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和自然腔道手术的发展基础上,对于起源于固有层向浆膜下生长并与浆膜紧密粘连的粘膜下肿瘤,提出了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我们利用双孔道内镜抓套取技术治疗相关肿瘤,临床疗效满意,特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共对17例来源于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进行了内镜全层切除法治疗,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8-73岁,平均54.5岁。
2 器械与方法Olypus GIF-2TQ260M双孔道电子胃镜,Olympus KD-IT刀,KD-640L型三角刀,HX-610-135L止血夹及HX-110UR输送装置,ENDO-FLEX NOE-342217-C拳套器,ERBR VIO-200D高频电刀。
采取气管插入、全麻,具体步骤:(1)标记,沿病灶边缘粘膜间断多点电凝标记切开病变周围粘膜和粘膜下层;(2)环形切开,用三角刀切开病变周围粘膜及粘膜下层;(3)去顶,全套后分离肿瘤;(4)剥离,沿肿瘤周围分离固有肌层,使肿瘤大部游离;(5)抓取后套取,通过双钳道胃镜,引瘤体到胃腔,用另一圈套器套电切切除完整瘤体;(6)封闭创面,控制送气,用止血夹从创面向中央对缝创面;(7)标本回收,尽可能吸出胃内气体、液体,用取石网回收切除标本,10%甲醛固定后送病检。
汝南县职称论文发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论文选题题目

汝南县职称论文发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论文选题题目汝南县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关键词:环保科技论文,幼儿环保教育论文,特殊儿童教育论文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2……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3……耙状金属夹闭合系统的临床应用及设备改进4……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病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5……不同内镜技术进行早期胃癌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6……胃小间质瘤的内镜治疗价值对比研究7……胃肠道肿瘤的切伦科夫内窥成像研究进展8……婴幼儿结肠镜检查223例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9……新型缝合线圈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初步应用10……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处理11……耙状金属夹闭合系统的临床应用及设备改进12……婴幼儿结肠镜检查223例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13……胃小间质瘤的内镜治疗价值对比研究14……经口咽通气导管高频喷射通气术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中的应用15……复合肌松剂下喉罩控制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16……不同内镜技术进行早期胃癌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17……胃肠道肿瘤的切伦科夫内窥成像研究进展18……双气囊小肠镜治疗胶囊内镜滞留的临床研究19……超声内镜辅助套扎切除胃固有肌层来源小间质瘤的临床研究20……新型缝合线圈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初步应用21……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Roux-en-Y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22……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管结石的回顾性分析23……内镜下钛夹封闭急性十二指肠降部穿孔的临床效果24……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儿科应用的疗效分析25……炎性胰腺液体积聚的内镜诊治指南解读26……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胰腺结核一例27……体位及吞咽食团不同对食管高分辨测压结果的影响28……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长蒂食管平滑肌瘤一例29……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相关技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30……内科胸腔镜在老年包裹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3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全委会纪要3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内镜的耐受性评估研究33……痛泻宁颗粒联合美沙拉秦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34……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分析35……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36……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靶向活检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37……大鼠食管肌条对电刺激的反应及机制研究38……巨大结肠脂肪瘤自行离断排出体外一例39……放射性支架治疗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研究40……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处理4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残余胆囊管结石八例42……合并内科系统疾病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麻醉方式的探讨43……右美托咪定滴鼻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用于小儿无痛结肠镜诊疗的临床研究44……手机短信服务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患者术前准备效果的影响45……门诊全身麻醉下胃肠镜检查术对成人不同年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46……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表现及治疗47……内镜组织胶注射序贯套扎治疗Le,g型食管胃静脉曲张48……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内镜技术在食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49……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50……腹腔镜在65岁以上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手术中的应用51……胃肠外科急诊中腹腔镜探查的临床案例研究52……机械通气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胸部CT定位下床旁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临床价值53……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54……自制简易面罩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55……内镜下切除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56……双镜联合在胃肠间质瘤术中应用及其评价57……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下乳头改良切除术的临床研究58……内镜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59……内镜下经胃坏死组织清创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包裹性坏死的疗效初探60……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61……内镜超声在纵隔镜治疗食管癌中的价值探讨62……荧光及窄带成像技术在内科胸腔镜中的应用63……止血夹牙线牵引辅助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胃角早期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6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消化系统中的应用进展65……结直肠肿瘤梗阻内镜下支架置入的应用和分析66……健脾消痰法防治多发性结直肠腺瘤内镜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67……8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经多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影响因素分析68……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时机选择69……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70……腹腔镜内镜联合技术切除胃肠道黏膜下肿瘤临床应用71……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72……双气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73……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应用74……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的临床疗效75……可唤醒无痛麻醉技术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76……粪菌移植在治疗难治性炎症性肠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77……舒适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应用78……腹腔镜胃肠道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79……内镜面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80……三种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81……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对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的治疗价值82……内镜超声引导下经胃穿刺覆膜金属支架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初步临床研究83……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84……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中应用的分析85……结直肠梗阻支架植入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86……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87……无痛胃肠镜诊疗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88……无痛结肠镜检查单人操作300例临床分析89……无痛苦胃肠镜技术应用十年分析90……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冠心病患者无痛结肠镜检中的应用91……Narcotrend监测在儿童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92……氟马西尼对使用丙泊酚无痛胃肠镜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93……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94……美国麻醉师协会3~4级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术安全性初探95……内科胸腔镜及其临床应用现状96……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比较97……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后注射痛的临床观察98……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99……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研究100……腹腔镜诊断浆膜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观察 蔡一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观察蔡一珊武汉市第三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包括标记、黏膜下注射、边缘切开、剥离病灶以及创面处理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治疗,手术中患者创面少量出血均进行电凝下止血,术后4例(7.69%)患者出现了迟发性出血,予以行内镜下止血术治愈,其余患者无明显严重性的并发症情况发生,术后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未见肿瘤的残留及复发。
奥美拉唑对创面的愈合具有良好效果。
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切除较大病变,安全有效,并提供完整病理学诊断治疗,同时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肿瘤;治疗;应用价值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源于消化道黏膜下层的肿瘤性病变,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治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消化道肿瘤以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内镜下专业高频电刀以及其他的辅助设备对病灶进行处理,避免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以免加重患者的痛苦,同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还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残留及复发少的特点[1]。
本文选取了本院所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所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在(49.58±8.52)岁,患者中食管早癌11例,食管癌前病变3例,食管间质瘤9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胃巨大息肉6例,胃腺瘤5例,胃间质瘤4例,直肠类癌2例,直肠腺瘤8例,结肠腺瘤3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食管胃黏膜下病变的诊疗价值

切 除 术 ( n o cp c sl eet n E e d so y muo a rsci , MR) 者 o 患 2 3例 ,0 9年 1月至 2 1 20 0 0年 1 2月在 我 院行 内镜 黏
E D 组在 性 别 、 龄 、 瘤部 位 和肿 瘤 大 小 等 方 面 S 年 肿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 0 0 ) P . 5 。所 有 患者 均 在全 麻 下进 行手 术 , 在术 前 签 署 手术 知 情 同意 书 和麻 醉 均
v d d i t wo e d s o i s b c s l is c i n ES ) g o p n 5 )a d e d s o y mu o a e e t n EM R)g o p n i e n o t n o c p c u mu o a s e t ( D d o r u ( = 0 n n o c p c s l sci ( r o ru (
g u n t n mo sRe o 3 0 0, R. i a xi Zh a g Au o o u gin 5 3 0 P. Ch n )
Ab ta tOb et e Toe po et efail ,aey a dciia efc ft ee d so i u mu o a iscin fr src : jci v x lr h e sbe s ft n l c l feto h n o c pcs b c sldse t o n o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该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平坦 型病变,安全有效,切除 LST尤为适用,但难度较大。 原理:
粘膜下层注入甘油果糖+ 亚甲蓝,使病变基底隆起 (将平坦型病变转变为隆 起型病变)。 利用带钩的圈套器套住病 灶,收紧后使之成为假蒂 息肉,然后用PSD切除。 (将宽基病变转变成假蒂 息肉)。
各种不同规格的圈套器,高频电凝器或氩激光
电凝器,注射针和金属止血夹(止血和预防出 血)。
息肉切除术操作步骤
B. 完整套取息肉
A.充分暴露息肉
D. 回收息肉,送检病理 C.茎部保留约5mm,先电凝后切割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Mucosectomy
Resected specimen
放大观察,接合部有残留腺瘤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放大观察:残余腺瘤完全凝固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优点 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对较小平坦型病变一次可切干净 对小型粘膜下肿瘤尤为适用 无须特殊器材
缺点 切除深度不易掌握 易损伤肌层,有引发出血和穿孔危险 不适于较大病变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烂的分化型癌, 2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癌
结直肠----m或sm癌
EMR术式种类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可用于切除平坦型病变, 缺点是容易切除过深,引 发穿孔危险,适用于具有 较厚肌层的食管、胃及直 肠等部位的病变。
直肠类癌透明帽切除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Underwater” EMR without submucosal injection for large sessile colorectal polyps (with video)
202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02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新型微创方法,可达到与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它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一、ESD的优点ESD是一项先进的内镜技术,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
与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相比,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对直径大于2cm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避免分片切除,进而避免局部复发。
整块切除病灶后可以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是治愈性切除。
不管表浅病灶大小、位置及是否存在纤维化,ESD均可对其切除,但是上述优点是以穿孔、出血等风险增加及手术时间较长为代价的。
它具有以下优点:1.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3.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4.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5.在疗效评估上非常乐观,据相关研究显示: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食管ESD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100%和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固有层者以及病变浸润深度超过黏膜固有层者,在接受ESD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5%。
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
总之,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二、ESD的适应证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直径大于2 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
2. 胃肠道早癌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适应证为淋巴结转移,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如何,均能应用ESD切除。
2021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1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的研究进展(全文)近些年内镜技术及各类新型辅助器械快速发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 resection,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对于早期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肿瘤,ESD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的优势,但对于病变较大、基底广泛粘连和侵及肌层及浆膜层等情况,有复发及穿孔等风险。
在此基础上内镜医师逐渐深入消化道全层肿瘤的治疗。
1998年Suzuki等团队首次报道应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 resection,EFTR)治疗早期胃肠肿瘤;2005年Ikeda等报道8例成功的EFTR动物实验研究;随后2009年周平红等首次发表20例行EFTR手术治疗胃固有基层黏膜下肿物,并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主要应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ocusal tumors,SMTs),对于肿瘤在短时间内增大,或者出现临床症状时,特别是对于直径>5 cm及来源较深的(固有肌层)SMTs,内镜下治疗方法主要有腹腔镜辅助EFTR、EFTR、新型器械辅助EFTR。
本文就EFTR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EFTR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内镜治疗技术,目前仅在部分内镜中心由熟练掌握ESD技术的高水平的内镜医师操作,在适应证与禁忌证方面尚无统一共识。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现阶段EFTR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下。
1. 适应证:(1)超声内镜和CT检查发现起源于固有肌层或肿瘤突向浆膜下及部分腔外生长的直径<5 cm 的SMTs;(2)EMR、ESD术中发现瘤体与浆膜层紧密粘连而无法分离、腹腔镜难以操作的部位;(3)EMR、ESD术后瘢痕或术后吻合口处再发上皮性肿瘤,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无需淋巴结清扫者。
2. 禁忌证:(1)手术风险较高,如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服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而不得停药者、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内镜手术者及孕妇;(2)麻醉相关禁忌证;(3)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或癌细胞容易扩散的上皮性肿瘤;(4)术前影像或组织学评估侵袭风险较高的黏膜下肿瘤;(5)明确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病变。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SD治疗
患者情况
一名50岁女性,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大小约 3cm,位于乙状结肠。
成功案例介绍及经验总结
手术过程
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无并发 症发生。
经验总结
对于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SD可实现根治性切除,且并发 症发生率低。
挑战与困难分析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录
• ESD技术概述 • ESD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 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分析 • ESD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 ESD实践经验分享与讨论
01
ESD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一 种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主要用 于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 切除。
技术难度高
ESD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 和精湛的手术技巧。
并发症风险
ESD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需要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 。
适应症限制
ESD适用于早期消化道肿瘤和粘膜下肿瘤等病变,对于晚期肿瘤或 淋巴结转移患者不适用。
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 加先进的内镜设备和手 术器械,提高ESD的手 术效率和安全性。
复发率
ESD术后复发率较低,与 传统外科手术相当。
生存率
对于早期消化道肿瘤, ESD术后患者生存率与传 统外科手术相当。
并发症发, 且易于内镜下止血。
穿孔
ESD术后穿孔发生率略高于传统外 科手术,但多数可经内镜下修补。
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虑淋 巴结核及鳃裂囊肿或鳃裂癌 ,但应考虑到转移可 能,特别是在原发灶不 明时,根据病理形态学结果及 积极地检测 H P V、免疫组化 p 1 6 、P 5 3结果能较准确
地判 断肿 瘤 可 能 的原发 部位 ,对 寻找 原发 灶 及判 断 预 后 具有 重 要意义 【 l 6 - " j 。 经 过 我们 l 2 个 月的随访 ,患者 无复发 或 转移 。但 本 例 随访 时 间尚短 ,我们 将 继续 随访 。
转 移 至 颈 部淋 巴结 ,转移 灶 特 点 为常 呈囊 性 ,病 理 形 态 为 非角 化 的基底 细胞 样 。相 关文 献显 示头 颈 部 H P V 相 关 癌对 治疗较 敏 感 ,比一 般头 颈 部鳞 状 细胞 癌 预 后 好【 l H J 。所 以建 议 对 于不 明 原发 灶 的转 移 性颈 部 鳞状 细 胞癌 必 须做 H P V 检测 【 l 。本 例为 头颈 部 HP V 相关
8 2 l 7 — 8 2 2 0 . . J ^
・
病 例 报 告 ・
内镜黏膜下开窗肿瘤切除术切除食管 固有肌层平滑瘤一例
王志勇 付金龙 吴建 良 孙丽伟 郭赞 马菊妹 胡娇娣 张圣姣
患 者男,5 6 岁 ,因上腹胀痛 1 月余 , 2 0 1 3年 5月在我 院行
靛胭脂 的 l:1 0 0 0 0肾上腺素 生理盐水 ,使病灶 隆起 ; ( 2 )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莨 菪碱 1 0 m g ,地西泮 1 0 m g静脉推注,术中 胃镜下见食管大 弯 侧距 门齿 3 7 c n l 处黏膜下 隆起 ,冲 洗食 道后予肿瘤基底处注
射 含靛 胭脂 的 1: 1 0 0 0 0肾上腺 素生理盐水,使黏膜隆起 ,用 Ol y mp u s H o o k刀横 向切开肿瘤表面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 , 长度 约 0 . 8 c r l l ,后肿瘤暴露 ,用 圈套器从基底 套住 肿瘤 ,圈套器收
已可 以用于 治疗最大 直径 在 5 g i n 左 右的黏膜下肿瘤 。然而 ,由 于食道 内的操作空 间小 ,且外层 只有一层外膜 ,没有浆膜 ,故
膜及黏膜下组织切 开 ( 开窗),用 h o o k刀纵 向或横 向切开肿瘤 表面 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 ,其长度超过肿 瘤直径,肿瘤暴露 ; ( 3 )圈套 器套取并切除 ,用 圈套器从基底套住肿瘤 ,圈套器收
( 本文 图片及参考文献见光盘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8 — 2 9 )
癌, 最显著特点为颈部囊性转移灶出现大量角化物质 , 这在头颈部 H P V相关癌 中少见。因此当颈部出现囊实
( 本文编辑 :戚 红丹 )
何惠华,刘汉忠,李蓓,等. 以颈部囊性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扁桃体鳞状细胞癌一例及赛献复  ̄J L C D】 . 中华・ 床医师杂盎i电子版, - 2 0 1 3 , 7。 | 8 ) :
意书 ,患者手术 在 内镜室进行 ,常规 胃镜术前准 备 ,术前予 山
E S D技术 的延伸 ,其不 同于传统消化 内镜下治疗 ,而是巧妙将 胃镜 伸入黏膜和肌层 间的空间 ( 像一个被打开的隧道 )进行操 作,适用于食 管中下段 及胃的黏膜下 良性肿瘤 ( 直径 <3 c m) 的切 除 。S T E R 技 术可 以~次性完整 剥离肿瘤 , 同时创伤小 , 保持 消化道 的完整性 ,避 免术后 出现消化道瘘和胸腹腔继发感 染。术后患者恢复快 ,住 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 ,且具有与外 科手术相 同l 的治疗效果 。我 院已积 累了一定的 E S D操作经验 , 成 功 内镜 黏膜 下 开窗肿 瘤切 除术切 除食 管 固有肌 层 平滑 瘤 1 例 ,具体操作步骤 : ( 1 )黏膜 下注 射,肿瘤病灶基底处注射含
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大弯有一直径约 0 . 6 c m ̄0 . 8 e m 黏膜下 肿瘤 ,黏膜表 面光滑;超声 胃镜进一步检 查示该肿瘤呈低 回声
E S D治疗并发症主要包括 出血 、穿孔和疼痛 。其 中以术 中出血 较为常见 ,如果发生穿孔且黏膜缺损不能完全 闭合,将发生严重 的食 道瘘 【 ” 。而 内镜 经 黏膜 下 隧道肿 瘤 切 除术 ( s u b mu  ̄
t u n n e l i n g e n d s c c g i c r e s e c t i o n f o r s u b mu c o s a l t u mo r ,S T E R) 是
改变,来源于 固有肌层 ,直径 约 0 . 6 c a n ̄0 . 8 c m,初步诊断为 食 管平滑肌瘤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 同意 ,患者家属签署知情 同
近年 研 究提 出头 颈 部 HP V 相 关癌 概念 ,占头 颈
性包 块 ,针 吸 细胞 学 见大 量角 化 坏死 物 时 ,临 床易 考
部鳞状细胞癌 的 2 5 %,发生部位主要为口咽部,特别 是扁桃体和舌底 ,患者较吸烟相关的头颈部鳞状细胞 癌年轻 ,原发部位常较小或为临床隐匿性肿瘤 ,容易
紧 后放 松再收紧 ,达 到充分套住肿瘤 ,上提使肿瘤 从黏膜下开 窗处完整暴露 ,行 高频 电凝 电切除术 ,肿瘤完整切 除,钛夹 闭
合创面 ,将肿瘤 自口腔取 出并送组织病 理检 查,肿瘤表面完整 , 直径 约 0 . 6 c r l l ×0 . 8 c l n 。术后病理诊 断示食管平滑肌瘤 。术后 禁食 2 4 h , 术后 2 d进食流质, 第 3天患者 出院随诊 ( 图1 ~7 ) 。 讨 论 内 镜 黏 膜 下 剥 离 术 (e n d o s c o p i c s u b mu c o s a l d i s s e c t i o n ,E S D)治疗食道疾 病的主要适应 证为早期食道癌 , 直径 >2 c m食 道癌前病变 , 食道 良性肿瘤 , 如食道平滑肌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