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种蛋孵化前处理工作

鹅种蛋孵化前处理工作
鹅种蛋孵化前处理工作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59880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598800.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d41598800.html,/yangniu/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鹅种蛋孵化前处理工作

作者:邱峰, 仇庆松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畜牧兽医站 225115

刊名:

中国畜禽种业

英文刊名:The Chines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年,卷(期):2013,9(12)

引用本文格式:邱峰.仇庆松鹅种蛋孵化前处理工作[期刊论文]-中国畜禽种业 2013(12)

鸭蛋的孵化要点

鸭蛋的孵化要点 1.种蛋从贮藏室取出后,要在孵化室内自然预热5-6小时,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进行码盘入孵,码盘位置与贮存时一致。对孵化机事先清洗、消毒、调试,并要预热。 2.孵化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孵化室的环境温度低于16℃的掌握,入孵后第1-7天孵化机空间温度为38.5-38.2度,第8-21天为37.8度,第22-25天37.6度,第26-28天为37.2度;入孵后第1-14天孵化湿度60-65%,第15-25孵化湿度55-60%,第26-28天为70-75%。 3.翻蛋记数 在入孵后第1-26天,每隔2-3h要翻蛋一次,每日翻蛋8-12次,翻转角度为·110度,以使胚胎各部分受热均匀,防止胚胎黏壳。孵化到19日龄,即上下蛋盘对调,蛋盘四周与中央的蛋对调,以弥补温差的影响。 4.照蛋检查 第1次照蛋在孵化后第7天进行,通过照蛋,捡出无精蛋和死胚蛋。受精蛋胚胎发育正常,血管呈放射状分布,颜色鲜艳发红;死胚蛋颜色较浅,内有不规则的血环、血弧,无放射状血管;无精蛋发亮无血管分布,只能看到蛋黄的影子。第2次照蛋在入孵后第25-26天进行,以删除死胚蛋,活的正常胚蛋移入出雏盘和出雏器。活胚蛋呈黑红色、气室倾斜、边界弯曲、周围有粗大的血管;死胚蛋气室周围看不到暗红色的血管,边缘模糊,有的蛋颜色较浅,小头发亮。在孵化过程不

定期地抽检胚蛋,以便掌握胚胎发育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5.落盘与出雏 鸭种蛋孵化至26天,应将活的胚蛋落盘。落盘后要按种蛋孵化的温度与湿度要求来控制温度和湿度,即较前一孵化阶段,温度适当降低,而湿度适当增加,以利出雏。为保证有足够湿度,应适当增加水盘数量,保持水盘内的清洁,以利水分蒸发。鸭种蛋孵化至第27.5天即开始出雏,满28天入29天出雏完毕,鸭雏出壳后,在出雏器内要停留至羽毛干透,而后取出,放入育雏室或箱中。注意事项:拣雏过早,幼雏羽毛未干,对环境适应性差;捡雏过晚,幼雏羽毛干后四处活动,鸭雏可能自行爬出,掉入水盘淹死。出雏期间应尽量少开照明灯,只在捡雏时开灯,以免幼雏爬行时损伤关节。一般拣雏2-3次。 6.孵化管理 鸭蛋在孵化期间,组长安排值班有序,孵化员每日定时观察温度和湿度和风门大小(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并做记录,一般每2小时检查记录一次。定时往孵化机的水盘内加水,定时翻蛋。注意通风换气及仪表、指示器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排除故障。每次孵化工作结束后,应将孵化器、出雏器及用具进行彻底清扫、刷洗和消毒。 7、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 每次孵化结束之后应统计孵化成绩(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并进行分析,以便总结,积累经验,提高孵化技术水平。 产蛋高峰期的种蛋头照无精蛋不超过5%,死胚蛋不超过3%。如果死胚率过高,其原因分析是由于种蛋保管不当、孵化温度过高或

鸡鸭鹅等禽类孵化要点

鸡鸭鹅等禽类孵化要点 一、孵化前的准备工作 1、种蛋的最佳孵化日期不应超过7天。 2、收到新鲜鸡蛋后,请将鸡蛋小头朝下静放5小时入孵,因为鸡蛋在快递过程中可能导致气室移位,马上去孵化的话会影响孵化率,静放几小时会好很多。 3、消毒法 3.1 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将种蛋浸泡在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2分钟取出晾干入孵。(采用药液浸泡消毒法,要注意水温和擦洗方法,切勿使劲探拭蛋面,以免破坏蛋面胶护膜的完整性。浸洗时间不能超过规定时间,以免影响孵化效果。) 3.2 紫外线及臭氧发生器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安装49瓦紫外线杀菌灯管,距离蛋面40厘米,照射1分钟,翻过种蛋的背面再照射一次即可。 4、孵化机试机 孵化机先试机等温湿度稳定再放种蛋。(新孵化机在孵化前几天找一下加水规律,因为市场上的家用孵化机一般只有加湿装置,没有降湿装置。一开始少量加水,观察湿度情况,湿度达不到规定值在少量加水,如果水加多了,湿度会很高,湿度降下来需要时间。) 5、常见禽类孵化温湿度 5.1 鸡蛋孵化温度37.8℃左右(上下浮动0.5℃是正常的),湿度前18天50-70%,最后三天75%左右,湿度稍微高点不影响孵化

的。 5.2 孵化鸭蛋、鹅蛋、孔雀蛋温度38℃左右(上下浮动0.5℃是正常的),湿度前期50-70%,后三天80%左右,湿度稍微高点不影响孵化的。 二、孵化中的工作 1、通风 有通风孔设置的孵化机,按孵化机说明操作即可。 孵化的一般要求胚蛋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如果超过1%,胚胎发育慢,死亡率高,弱雏增加。 2、翻蛋 有翻蛋功能设置的孵化机,按孵化机说明操作即可。 鸡胚21日发育期间,只需前期3一18天翻蛋,一般早上一次,晚上一次,一天保证2次,有时间可以2至4次,一次翻半圈180度,18天后不要再翻蛋了(鹌鹑胚胎发育19天,鸭胚胎发育28天,鹅胚胎发育30天)。 3、照蛋 整个孵化过程中只需照蛋2次。以鸡为例,第一次照蛋在孵化第7天时进行,如果里面有蜘蛛有血丝的就可以继续孵化,如果整个蛋光亮透明,能明显的看见蛋黄的影子,那就是无精蛋,必须剔除,否则后期会影响其它种蛋,造成病菌感染。第二次照蛋在18天后进行,

种蛋的孵化技术操作规程

种蛋的孵化技术操作规程 鸡的胚胎发育主要依靠蛋里的营养物质和合适的外界条件,经过孵化才能出雏。孵化就是为了胚胎发育创造的外界条件。因此,孵化时应根据胚胎的发育严格掌握温度、湿度、换气和翻蛋等条件。 1、温度:温度是孵化的最主要条件。温度低于26.6℃时胚胎就不能发育,高于40.6℃就容易把胚胎烧死。一般要求的孵化温度为37.8℃。温度是孵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条件。在实际生产中鸡胚对一定范围的温度即37 . 3~39 . 5 ℃ 具有适应能力,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发育,孵化温度过高,胚胎会加快发育,出壳推迟、毛短、体小而弱,不易成活;孵化温度过低,出壳晚且不整齐,弱雏又多,所以在孵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无论哪种孵化方法,控制温度的方式上大体有恒温和变温两种。恒温即孵化全过程始终将温度控制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变温是依不同的胚龄,施以不同的温度,但在一定的胚龄范围内温度是恒定的。就机器孵化而言,若分批入孵则由恒温孵化,温度始终控制在38 ℃ ,若整批入孵时则用变温孵化,即1~7 天38.4℃ , 7~19 天37 . 8 ℃ ,19~21 天37.3 ℃ 。若孵化和出雏分开时,出雏器内的温度也应控制在37.3 ℃ ,实践证明37.3 ℃ 是出雏的最佳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孵化率。其原则上按“按前期高,后期低”的要求来把握。在孵化时应事先设定好温度,孵化过程中应每半小时检查一次,尽量保持平稳。温度的忽高忽低对胚胎的发育有不良影响。温度波动超过0.5℃时就应该调整孵化器的温度,以保证温度的平稳,避免发生事故。孵化用温度计应事先用体温计加以校正。孵化室内的温度也会影响机器的温度。因此,孵化室内的温度要求平稳,保持在24—26℃为宜。 2、湿度:湿度对胚胎的发育影响很大。湿度低于蛋内的水份蒸发快,胚胎和胎膜容易粘连在一起,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或出雏,孵出的雏鸡干瘦、毛短,毛稍发焦并粘有蛋壳膜;如果湿度太高,蛋内的水份不能正常蒸发,胚胎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孵出来的雏鸡肚大,无精神。一般要求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为60—80%,原则上按“两头大,中间小”的要求进行调整。在孵化当中最好每四小时记录一次湿度,以观察它的变化。如果湿度过大,可减少水盘量或少添水;若湿度不够就多添些水。在出雏时要及时清除水盘上的绒毛,以防蒸发面积减少。加水时水温为45—50℃。孵化室内的湿度也影响到机内的湿度,因此,孵化室内的最好保持相对温度在60—70%。湿度不够时,在地面洒些水;湿度过高时,就加强室内的通风,使 水分散发。 3、换气:换气可使空气保持新鲜,减少二氧化碳,补充氧气,以利胚胎正常发育。夏天,孵化器的温度容易升高,应当把进气孔和出气孔全部打开。其它季节,特别是冬季,换气要注意保持机内的温度,入孵头一、二天胚胎还小,可以从蛋内得到氧气,这时可以把进、出气孔关上或开一个小口,使机内的温度上升快并保持平稳;孵化的头七天,机器内蛋的胚胎的还处于发育前期,需要氧气的量不算太多,可以定时换气,每天2次,每次3小时;七天以后胚胎长大了,或者是连续孵化,机内有各期胚胎,就应打开进出气孔,实行不停地换气,特别是机内有胚胎破壳出雏的情况下,更要持续换气,否则,正在破壳的胚 胎或已出壳的小鸡就会闷死。 4、翻蛋:翻蛋可以帮助胚胎活动,使它变换位置,以免胚胎和蛋壳粘连。从入蛋的第一天起,就要 每天定时翻蛋,一般每两小时须翻蛋一次,最大角度不超过45度。翻蛋要求平稳而均匀。 5、凉蛋: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到中后期,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每天可凉蛋两次。凉蛋可以更换孵化器内的空气,降低机温,排除蛋内污浊的气体。同时用较低的温度来刺激胚胎,促使它发育并增强将来雏鸡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凉蛋的方法应根据孵化日期及季节而定。早期胚胎及寒冷季节不宜多凉,后期胚胎及热天应该多凉。寒冷季节凉蛋的时间过长容易使胚胎受凉,每次凉蛋的时间应为5—15分钟。后期胚胎发热高,热天气温也高,凉蛋的时间可以延长到30—40分钟。凉蛋时间长短还应根据蛋的温度

鹅种蛋孵化率

近几年,随着效益的提高,养鹅逐渐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新亮点。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鹅产蛋的季节性强,产蛋量低(每只鹅年产50~120枚不等)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养鹅业的发展。夏、秋两季是发展鹅业的大好季节,但这时鹅苗较少,价格昂贵,大部分地区根本就无鹅苗可供,所以提高鹅蛋孵化率是增加种鹅场经济效益和解决鹅苗供需矛盾的关键措施之一。下面就如何提高鹅种蛋孵化率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种蛋的选择、储存和消毒 1.种蛋的选择 种蛋要求源于没有鹅传染病的非疫区,卫生防疫条件好,种群经过免疫,饲料营养全面,公母比例适当的健康鹅群,种蛋授精率应在85%以上,蛋重符合品种标准(小型鹅蛋重120~135克,中型鹅蛋135~150克,大型鹅蛋重150~210克),过大过小都不适合做种用,蛋型以椭圆为好。蛋壳质量要求致密均匀,厚度适中,钢皮蛋、沙皮蛋、裂纹蛋、双黄蛋都不适宜做种蛋用。其鉴别方法是借助照蛋器观察。裂纹蛋可见树枝状亮纹,沙皮蛋可见很多亮点,钢皮蛋可见蛋皮透明度低色泽暗淡。要求蛋壳清洁,壳面上无粪便及其它污物污染。 2.种蛋的储存 种蛋存放时间越短越好,采用自然温度保存时,一般冬春8~10天,夏秋5~7天为宜, 人工控温保存时间可适当延长。保存蛋的最佳温度为13℃~16℃,不得超过24℃,湿度以相对湿度75%~85%。保存期超过7天时,种蛋每天要翻动1~2次,蛋库要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3.种蛋消毒 (1)每天早上将收集好的种蛋当天消毒后入库保存,一般采用熏蒸法消毒,按每立方米容积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75%~80%的环境条件下熏蒸20分钟。 (2)种蛋入孵前消毒,最好在孵化机内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容积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熏蒸20~30分钟,对蛋面较脏的种蛋可用竹片轻轻刮去污物,严禁用水洗,以免污染种蛋。 二、种蛋的孵化 1.温度 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首要条件,鹅蛋孵化要求的温度比鸡、鸭蛋偏低,正常孵化鹅蛋的温度是37.8℃~37.6℃。 2.翻蛋 应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角度尽量大点,一般为45°~50°角。 3.晾蛋 孵化到14~16天时要晾蛋,每天2次,上下午各1次,天热时改在早、晚两头,晾蛋时间每次30~40分钟,晾蛋蛋温标准与人体温相同,36.5℃即可。有经验的人一般用眼皮试温,即把蛋放在眼皮上,感觉不烫眼皮即正常,各个部位特别是四个角的蛋多试几个,晾好后用30℃的温水喷洒蛋面2次,然后送回孵化机内继续孵化。 4.通风换气 孵化机进气孔前期打开1/5左右,中期打开1/3左右,后期打开1/2或再大些。 5.种蛋入孵 种蛋入孵前在25℃条件下,预热4小时左右消毒,种蛋码盘应横向卧放在盘上,蛋盘编号应注明入孵日期。 三、日常管理 1.种蛋孵化期内应进行3次照蛋,一照是在7~8天,二照是在第15~16天,三照是第27~28天。但在实际孵化工作中只进行一照检出无精蛋;二照三照一般进行抽检,二照看蛋小头尿囊是否合拢,俗话称封门;三照看蛋内是否有影子晃动,俗称闪毛,做到看胎施温,

珍珠鸡的孵化技术要点

珍珠鸡种蛋孵化 种蛋要求新鲜、保存期不超过10天,蛋重45~50克左右,蛋形不过圆、过长或畸形。珠鸡种蛋孵化期为26~28天,0~23天在孵化机内,此后时间在出雏机内。 其它孵化技术与普通鸡的孵化基本相同,但孵化温度应偏高一些:孵化机温度38.8℃,出雏机温度37.6℃,孵化机湿度55%,出雏机湿度为70%。 因为珍珠鸡就巢性差,依据孵化种蛋多少,可分别采取母家鸡天然孵化法和人工孵化法。 一、孵化特点 珍珠鸡的孵化期为26天。母家鸡孵化,每巢可孵10—15枚。因为珍珠鸡蛋个体较小,蛋重45克左右,而蛋黄占的比例较大,脂肪含量比例高,加之蛋壳较厚,孵化至中后期,胚胎产热较多而向外散热又较艰巨,孵化末期,雏鸡破壳也较艰巨,因此,遵守家鸡的孵化方法孵珍珠鸡蛋,孵化率较低,且孵出来的小鸡个体也较弱。 二、孵化技巧 1、温度节制:珍珠鸡孵化的适宜温度领域为37.5℃—38.8℃,出雏温度为37.5℃—37.7℃。 夏季气温较高时,机内温度可降0。5℃。在生产上,为充分利用孵化机和便于管理,分批入孵,可将孵化机温度恒定在38℃,“新老蛋”同机孵,“新蛋”放上层,“老蛋”放下层,使“新蛋”利用“老蛋”产出的过多的热量,每3天上下调盘1次,这样也可获得理想的孵化效果。 2、湿度节制:孵化时可经过在孵化机内增减水盘,改变水面积大小来调节湿度的大小。入孵1—23天,相对湿度维持在55%—60%,24—26天,维持在70%—75%为宜。为增长湿度,经过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促使蛋壳的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蛋壳变脆,利于雏鸡啄壳。 3、淋水和晾蛋:分发胚胎发育后半期产生的过多热量,使胚胎受热均匀,维持胚胎正常发育,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入孵10天后,每天用38℃—40℃暖水淋蛋3—4次左右(室温在25℃以下,每天1—3次;室温在25℃以上,每天4—6次)。 淋水时切断电源,将蛋架拉出机外,用浇花壶或水勺淋水,以蛋壳湿透滴水为宜。 入孵10天后,晾蛋与淋水联结进行,即淋水落伍行晾蛋,使蛋壳温度降至约32℃,以眼皮试温感到微凉为宜。每天需打开孵化室门窗3—4次。入孵后1—7天开放孵化机通气孔;8—12天打开一半,13天以后全体打开,以维持机内空气新鲜,有足够的氧气供胚胎发育需要和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入孵后每隔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90度,23天后落盘停滞翻蛋。 4、翻蛋出雏:为充分利用孵化机,检查胚胎发育情况,提高孵化率,入孵后6—7天头照,检出无精蛋和死精蛋;13—14天二照,除去死胚蛋,23—24天三照,除去死胎蛋。孵化至24天,将蛋移到出雏盘上,不再翻蛋,每天用38℃—40℃暖水喷洒3—4次。孵化26天,雏鸡始啄壳出雏,正常28天出雏完毕。 人工孵化珍珠鸡的方法较多。 如电孵化器、煤油灯孵化、温水缸孵化、火坑孵化、电热毯孵化等。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其原理是一样的。只要掌握好温度、湿度、翻蛋和通风换气等八个关键环节,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孵化效果。 1选择种蛋 珍珠鸡的正常蛋一般为圆锥形,颜色为淡褐色花斑。蛋壳表面有皱纹、裂痕,蛋过大、过小、过长、过圆的均不宜作种蛋。 种蛋要新鲜,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5d,最多不能超过10d否则会影响到孵化率。 2保存种蛋 入孵的种蛋,以1周内产的蛋为佳。种蛋的保存时间直接与孵化率相关。贮存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保存种蛋的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70%。蛋存放时间短可不用翻蛋,但如果存放时间较长,则需要进行翻蛋,以防蛋黄与蛋壳粘连。

鹅的孵化技术

. 鹅的孵化技术如温度均恒、电孵比传统的摊床孵化优点更多,鹅的人工孵 化逐步转为电器孵化,干净卫生、管理方便等。缺点是设备投资稍大。如采用电器变温孵化,可以显著提高鹅蛋的孵化率。现将该技术的要点简介如下:变温孵化鹅,一般采用多个孵化机组合配套,采用全(一)设备及入孵程序个阶段。4进全出制,分阶段设置不同环境进行孵化。可将整个孵化期分3个或℃、38天。温度分别为28天、29~31如果分为3个阶段,则分别为1~14天、15~~天、19天、10~18136.5℃。如果分为4个阶段,则分别为:~9537.℃、℃。后者适合有一定.537℃、363829~31天。温度分别为℃、37℃、28天、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孵化,规模的孵化厂,前三个时期在不同的孵化机内,台出雏机。3台孵化机和1天在出雏机内进行。这需要29~312~鹅蛋的相对表面积较小、蛋壳厚、壳质坚硬,不易破(二)鹅蛋的结构特点碎,外壳膜也厚、气孔小、内壳膜坚韧,导致气孔封得很严,直接影响了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能传导和啄壳出雏。常规的孵化技术雏鹅不易破壳。种蛋应来自健康优良的鹅群,合理的饲料营养也是(三)种蛋的选择和消毒清洁度,蛋的新鲜度、蛋形、蛋壳品质,影响种蛋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蛋重、次消2都是选择鹅蛋的必要条件。种蛋产出后一般要经过以及适当的公母配比,毫升福尔马林、立方米容积30次,在存放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按1第毒。1次,在入孵时浸泡消毒可一并洗去蛋分钟)。第220~3015克高锰钾熏蒸消毒分钟,32~%~0.05%高锰酸钾水泡031面污物(可以用0.%新洁尔灭或0.洗净沥干后入孵)。周1~15℃。适宜时间以10 (四)种蛋的保存和放置保存种蛋的适宜温度为%75天种蛋的孵化率明显下降。天,超过15适宜湿度为15内为好,最多不超过次翻蛋,改变角度即可。如把种~周者,每天可进行左右。保存时间超过112. . 种蛋库要清洁卫生,不能有阳光直射。蛋箱一侧垫高,下一次翻蛋把另一侧垫高。)温度:由于鹅蛋具有外壳膜、蛋壳、气孔和内壳膜(1 (五)温湿度的控制 等特殊结构,孵化初期,种蛋受热慢,其含脂率相对较高,加上中后期产生大量的生理热,使散热发生困难。所以在孵化过程中,施温的原则是:入孵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时稍高。应当注意的是:蛋温与机内气温是不同的,两电孵机测量的温度一般是机器风力、外界气温的差异而有较大差别,者因胎龄、机内气温,应注意监测胚蛋温度。温度的掌握因机型、气温、鹅蛋品种的不同而不同。%,中70天为65%~(2)湿度:温度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平。前期1~9 天为~31%,%~70出雏期29后期天为60%~65%,19~28天为6510期~18%。前期,胚胎要形成大量的羊水和尿囊液,且机内温度较高,相对湿度应稍72为

加强种蛋管理提高孵化质量

加强种蛋管理提高孵化质量 种蛋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孵化成绩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着后代的生产性能。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如此蛋入孵前的各个环节,它主要包括:种蛋来源;种蛋的卫生;种蛋的选择和运输;种蛋的消毒以及种蛋的贮存等。 一、种蛋的来源 健康的种鸡是获得优质雏鸡的基础。种鸡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种鸡和雏鸡的质量。因此,一批好的种蛋应来源于一个健康的种鸡群。健康种鸡的基本条件有:1、没有垂直传染疾病;2、没有与抗体有关的疾病;3、营养全面;4、没有霉菌的感染和中毒性疾病。 二、种蛋的卫生 这一点容易被忽视,细菌对种蛋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远不如它对一只鸡所产生的影响直观。所以在平时,应加强对种蛋卫生的管理。种蛋的卫生应从鸡舍内开始,鸡舍内的用具应清洁无污染,特别是产蛋箱,产蛋箱是接触种蛋的第一环节,箱内的垫料要勤打扫,勤更换。其次,要及时捡蛋,每天捡蛋5-6次,尽量减少过夜蛋。捡蛋时应得天独厚捡好蛋,再捡脏蛋和地面蛋,并单独存放,脏蛋和地面蛋不能留用作种蛋,严禁用水洗和用布擦脏蛋,不太脏的蛋可用砂纸轻轻地擦掉脏物后留用。 三、种蛋的选择和运输 1、种蛋选择方法 (1)首先看种蛋表面的清洁度,其污染面不能超过种蛋表面的1/3。(2)蛋重。蛋鸡种蛋一般为 52-68g ,要严格剔除过大过小蛋;(3)蛋形。合格种蛋的形状一般为椭圆型,如细长蛋、畸形蛋是不合格种蛋。(4)蛋壳颜色。每批种蛋都必须符合本品种的颜色要求。(5)蛋壳厚度。蛋壳厚度要均匀,象钢皮蛋、砂皮蛋、皱皮蛋等不能留用种蛋。 2、种蛋的运输 盛蛋箱和运蛋车要清洁卫生,蛋箱要轻抬轻放,蛋车要平稳快速地到种蛋消毒室,运输时要注意夏天防日晒,防雨淋;冬天加盖棉被严封以保暖防寒。 3、种蛋的消毒 选出种蛋应立即放入消毒室内消毒,一般用28ML/M3甲醛和14G的高锰酸钾熏蒸25分钟,开封无味后方可入库(消毒室的温度为 20-25T,湿度为 75-80%时,熏蒸效果能达到最佳) 四、种蛋的贮存 消毒后的种蛋应放入清洁卫生、通风防潮、无蚊蝇鼠害的蛋库内贮存,蛋库内应配备冷暖空调。贮存种蛋的最适温度为13-18T。相对湿度为75-80%。蛋箱

鹅种蛋孵化技术

鹅种蛋孵化技术 一、入孵前种蛋的要求 (一)种蛋的选择 种蛋要求源于鹅传染病的非疫区,卫生防疫条件好、饲料营养符合标准、公母比例适当的健康鹅群。种蛋受精率应在85%以上。蛋重要符合选用品种的标准(小型鹅蛋重120~135克,中型鹅蛋重135~150克,大型鹅蛋重150~210克)。蛋形以椭圆形为好,蛋形指数在1.4~1.5为好。蛋壳质量要求结构致密均匀,厚度适中,蛋壳过厚的钢皮蛋,蛋壳表面粗糙的沙皮蛋都不宜做种用。蛋壳清洁,壳面上无粪便或其他污物。 (二)种蛋的保存

原则上种蛋存放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应在7~10天。保存蛋的最佳温度为13~16℃,不得超过24℃(胚胎发育的临界温度)。相对湿度以75%~85%为宜。保存期超过7天时,种蛋每天要翻动1~2次,角度为45O,蛋库应通风良好,无特别气味,避免阳光直射。 (三)种蛋消毒 1.每天早上收集好种蛋应立即消毒送入蛋库保存,一般采用熏蒸法消毒,按每立方米容积用42毫升福尔马林,21克高锰酸钾,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75%~80%的环境条件下熏蒸20分钟,可杀灭蛋壳表面上细菌95%~98.5%。 2.种蛋入孵前消毒,一般采用溶液浸泡或喷雾消毒,一般用0.1%新洁尔灭溶液,液温40℃浸

泡10分钟,沥干后装入孵化机。蛋面较脏的种蛋可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洗刷,沥干后入孵。蛋面较干净的种蛋也可用50%的百毒杀3毫升加水10升对蛋喷雾消毒,蛋面干后入孵,也可在孵化机内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福尔马林28毫升加14克高锰酸钾熏蒸20~30分钟。 二、鹅种蛋的孵化条件 (一)温度、湿度(见表1) (二)通风换气前期打开孵化机进气门1/5左右,中期打开1/3左右,后期打开1/2。 (三)翻蛋应2~3小时翻蛋1次,角度尽量大些以450~500为宜。 (四)凉蛋 14~16胚龄后开始每天凉蛋2次,原则上午、

种蛋孵化21天胚胎发育过程描述及每日胚胎变化图

种蛋孵化21天胚胎发育过程描述及每日胚胎变化图 早期(孵化1-4天),内部器官发育阶段; 第1天,中胚层进入暗区,在胚盘的边缘出现许多红点,称“血岛”。照蛋时蛋黄表面出现一颗稍透亮的圆点,俗称“鱼眼珠”。 第2天,各种胎膜相继形成,胚胎头部开始从胚盘分离出来,照蛋时,可见卵黄囊的血管区形状很像樱桃,俗称“樱桃珠”。 第 3天,鼻、腿、翅开始形成,胚胎开始转为左侧下卧,循环系统迅速增长。照蛋时可见胚胎及伸展的卵黄囊血管,形状似一只蚊子,俗称“蚊虫珠”。 第4天,舌开始形成,机体的器官都已出现,卵黄囊血管包围蛋黄达1/3,胚胎和蛋黄分离,胚胎头部明显增大。胚胎与卵黄囊的血管形似蜘蛛,俗称“小蜘蛛”。 中期(孵化5-15天),外部器官发育阶段: 第5天,生殖器官开始分化,出现了两性的区别,心脏完全形成,眼的色素大量沉积,照蛋时可明显看到黑色的眼点,俗称“单珠”。 第6天,尿囊达到蛋壳膜内表面,卵黄囊分布在蛋黄表面的1/2以上,蛋黄的水分达到最大的重量,照蛋时可见头部及增大的躯干部呈两个小圆团,俗称“双珠”。 第7天,胚胎出现鸟类特征,肉眼可分辨机体的各个器官,照蛋时不易看清羊水中的胚胎,俗称“沉”。 第8天,羽毛开始发生,上下喙可以明显分出,右侧卵巢开始退化,四肢完全形成,腹腔愈合照蛋时,正面可见胚胎在羊水中浮动,俗称“浮”。 第9天,喙伸长并弯曲,鼻孔明显,眼睑已达虹膜,翼和后肢已具有鸟类特征。胚胎全身被覆羽乳头,内部器官已发育良好,肾脏上方的性腺已可明显区分出雌雄。照蛋时,背面尿囊血管伸展越出卵黄囊,俗称“窜筋”。 第10天,腿部鳞片和趾开始形成,尿囊在蛋的锐端合拢。照蛋时,整个胚蛋除气室外都布满了血管,俗称“合拢”。 第11天,背部出现绒毛,冠出现锯齿状,尿囊液达最大量。 第12天,身体覆盖绒羽,肾脏、肠开始有功能,开始用喙吞食蛋白,蛋白大部分已被吸收到羊膜腔中,从原来占蛋重的60%减少至19%左右。 第13天,身体和头部大部分覆盖绒毛,胫出现鳞片,照蛋时,蛋小头发亮部分随胚龄增加而少。 第14天,胚胎发生转动而同蛋的长轴平行,其头部通常朝向蛋的大头。 第15天,翅已形成,体内的大部分器官大体上都已形成。 后期(孵化16-19天),胚胎的生长阶段: 第16天,冠和肉髯明显,蛋白几乎全被吸收到羊膜腔中。 第17天,肺血管形成,但尚无血液循环,亦未开始肺呼吸。羊水和尿囊也开始减少,蛋白全部进入羊膜腔。照蛋时,小头看不到透明的部分,俗称“封门”。 第18天,羊水、尿囊液明显减少,头弯曲在右翼下,眼开始睁开,胚胎转身,喙朝向气室,照蛋时可以看到气室向一侧倾斜,俗称“斜口”。 第19天,卵黄囊收缩,连同蛋黄一起缩入腹腔内,喙进入气室,开始肺呼吸。照蛋时,可见气室中翅与喙的黑影闪动,俗称“闪毛”。 第20天,卵黄囊已完全吸收到体腔,脐部开始封闭,尿囊血管退化。雏鸡开始大批啄壳,天大量出雏。颈部破壳肌在孵出后8天萎缩,破壳齿也自行脱落。 第21天,出壳。

种蛋的孵化作业规范

种蛋的孵化作业规 范 一、目的:规范种鸡场孵化管理工作,提高种鸡孵化率。 二、范围:适用经筛选的种蛋孵化,。 三、职责: 1、质量主管以上级别干部负责孵化的监控与指导工作; 2、生产主管按照现场作业指导书和上级意见做好管理孵化协调工作; 3、饲养员按照现场作业指导书和上级意见落实产孵化各项具体工作。 四、工作程序: 1.产前准备:使用设备及工具:孵化箱、温度计、蛋车、蛋盘、出雏盘、福尔马林、高锰酸钾、聚维酮碘、马立克疫苗、注射器、周转车。产前对孵化机进行8小时试机运行,设定运行参数,验证温、湿度、通风、翻蛋、设备稳定性(分手动和自动两种设备的检查); 2.装好种蛋的孵化盘装入孵化机,种蛋和孵化器的过程:种蛋装入孵化器内:采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按1:2(7克:14ml/)的比例利用烟雾熏蒸30分钟进行消毒,消毒完毕打开孵化器大门通风30分钟然后打开电源开始孵化。 3.开启孵化机,入孵后5天——验蛋(正常的受精蛋可看到血管分布如蛛网状,颜色发红,卵黄下沉。而无精蛋仍和新鲜蛋一样,卵黄悬在中央,蛋体透明。散黄后一般看不到

血管,不规则形状的蛋黄飘悬在蛋的中线附近。死精蛋内混浊,可见有血环、血弧、血点或断了的血线)。 4.鸡蛋孵到18—19天落盘(俗称换盘)。 5.鸡蛋孵到20—21天后,选择羽毛干燥、健康活泼、精神好的雏鸡,淘汰弱残雏鸡;每隔4—6小时拣雏一次。 6.人工助产:一旦胚胎头部露出,就让其自行脱壳而出。 7. 应急方案:如停电,如有外接电源或自备发电机供电时,直接切换接入电源即可。 8.分辨公母、打马立克疫苗:1名鸡场生产人员协助外协团队的1名专业人员进行作业。在分公母的同时对鸡苗进行打“马立克”疫苗,二个程序要一气呵成。用消毒干净的周转筐,台灯,接粪瓶。在室内比较暗淡的环境中将3个消毒干净的周转筐按左、中、右依次摆放好,调整好台灯亮度,把接粪瓶放在中间的周转盘内。方法一、母鸡雏生殖器生殖隆起轮廓不明显,萎缩,周围组织衬托无力,没有关联;而公鸡雏生殖器生殖隆起轮廓明显,充实,周围组织联系稳固。方法二、拉开小鸡的翅膀,如翅膀的羽毛(正羽)一根长一根短(即羽毛长短相间),便是母鸡;要是看到所有的羽毛基本上是一样长短的则是公鸡。分辩公母后使用断喙器给鸡苗断喙,放入民出雏盘中。 五、卫生消毒 (一)种蛋贮存过程:

鹅种蛋人工孵化操作方法

鹅种蛋人工孵化操作方法 1.种蛋选择 种蛋应选自健康鹅群,蛋壳清洁,蛋重130克以上。畸形、双黄、沙壳、薄壳、钢皮、皱纹蛋不应该入孵。 2.种蛋保存 保存时间,冬季不超过14天,春季不超过10天,夏秋季不超过7天。保存温度,10℃-18℃。 3.种蛋消毒 用福尔马林28ml/m3,高锰酸钾14克/m3对种蛋熏蒸进行消毒30分钟。也可以用0.02%高锰酸钾或其他消毒液清洗消毒,晾干后备孵。 4.人工孵化 1-28天,种蛋在孵化机内孵化;29-31天胚胎在出雏机内进行孵化。种蛋预热到25℃时开始入孵,24小时内逐渐升温到38℃。 4.1温度 4.11变温孵化(孵化器一次性上满种蛋) 冬春季节:1-6天,38.1℃;7-12天,37.8℃;13-18天,37.5℃;19-28天,37.2℃;29-31天,36.9℃。 夏秋季节:1-6天,37.8℃;7-12天,37.5℃;13-18天,37.2℃;19-28天,36.9℃;29-31天,36.5℃。 4.12恒温孵化(孵化器多次上满种蛋) 冬春季节:1-28天,37.5℃;29-31天,36.9℃。夏秋季节:1-28天,37.5℃;29-31天,36.5℃。 4.2湿度 孵化1-12天,相对湿度65%-70%;13天-23.5天,相对湿度60%-65%;

23.5天后—出壳,相对湿度65%-75%。 4.3凉蛋 凉蛋次数:孵化至11-16天,每天凉蛋一次;17-22天,每天凉蛋两次。22-28天,每天凉蛋3次。 凉蛋时间:从11天开始,以10分钟为基础,每天增加1分钟。 凉蛋方式:11-16天,打开箱门;17天以后,将蛋车拉出。 凉蛋标准:当蛋温度降至35℃时,继续孵化。 凉蛋室温:20-23℃。 4.4喷水 喷水设备:小型喷雾器。 喷水温度:喷35-40℃的温水。 喷水方式:每次凉蛋时,用喷雾器向蛋表面喷洒。 喷水程度:将蛋喷湿,晾干后继续孵化。 喷水次数:同凉蛋次数。 4.5通风换气 孵化器和出雏器进气门,随着胚胎日龄增长逐渐加大风门开启等级。 4.6翻蛋与角度 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110°-180°.孵化至28天停止翻蛋。4.7照蛋 第10天头照,第26天-28天二照。 4.8移蛋 孵化至26-28天时将蛋移动至出雏器内继续孵化或上摊床孵化。 4.9出雏与助产 每隔6小时拣雏一次,及时将绒毛已干的雏鹅、空蛋壳拣出。

蛋鹅的养殖技术及流程

四季鹅养殖技术 一.为蛋鹅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1.清洁和消毒。蛋鹅育雏完成后,可以再电站下进行放养。电站边上或附近空地处合理的建设鸭舍,作为蛋鸭下蛋的地方。蛋鹅进电站放养前半个月,将鹅舍的地面、支架等处打扫干净,用热石灰水粉刷地面附近的电站底座,把洗净的用具放入鸭舍,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后,再按每立方米容积福尔马林液30毫升加15克高锰酸钾混合,关好门窗密闭后熏蒸24小时以上。雏鹅进棚前2-3天再对房舍场地用消毒威喷洒彻底消毒一次,棚舍门口处应设消毒池。 2.、温度、湿度:如果需要自己育雏,要注意育雏似的温度湿度。出壳后的雏鹅因绒毛短,调节体温能力差,一旦外界温度不适,会影响成活率,舍内的湿度要与温度相对均衡。进鹅苗前2天,在鹅舍铺好细木刨花、碎新鲜稻草等垫料。准备好250瓦的红外线灯、煤炉等取暖设备,并检查所用设备是否完好。育雏的适宜温度和湿度为:1-2日龄28-29℃相对湿度60-65%;3-6日龄26-28℃;相对湿度60-65%;7-14日龄23-25℃,相对湿度65%左右;15-20日龄19-22℃;相对湿度65-70%;21日龄后适应15℃的常温,在恢复常温时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温。垫料及保温。 3. 备好水盘、料盘。水盘和料盘按5羽雏鹅配1个均匀摆放,调好高度。 4.饲养密度:每群雏鹅以500羽为宜,应根据雏鹅的体形大小和生长情况,不断高速饲养密度。一般中、小型鹅7日龄以内每平方米饲养18——25羽,7-15日龄每平方米12-15羽,15-21日龄7-10羽,以后随着鹅的不断生长,降低每平方米的饲养羽数。 二 .育雏 1. 育雏密度及湿度。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8~25羽,最好用高为35厘米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2. 挑选雏鹅。挑选健壮的鹅苗,健鹅苗的特征是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腿部粗壮有力,体重适中,精神活泼,眼睛有神,用力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分钟,促进卵黄吸收。 挑选时有以下几个要点: 1)看眼。眼睛要有神,眼流泪、干涩或瞎眼的不能买; 2).听声。听小鹅叫声是否清亮,声音沙哑的不能买;

种蛋的孵化

鸡蛋的孵化 鸡蛋的选择:首先将过大,过小的,形状不正的,蛋壳或蛋面粗糙的,有裂纹的蛋挑出来.其次选出破壳蛋,每手握三个,活动手指使其轻读碰撞,撞击时如有破裂声,则将破蛋取出.最后照检,初选取后再用照蛋器检视。检视时未受精种蛋中通常被称为“卵黄”的部分,实际上只是一个细胞,即雌性生殖细胞或卵子。卵黄绝大部分是营养物质,细胞核和大部分细胞质集中为一个不规则的小白点,浮于卵黄上面和卵黄膜的下面。 装盘和消毒:装盘,选取蛋同时进行装盘。装盘时使蛋的钝端向上,之后清点蛋数,登记于孵化记录表中;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此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消毒方法。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5克高锰酸钾(或30克漂白粉)加30毫升40%的福尔马林溶液,密闭熏蒸30分钟。也可直接加热瓷盘中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入孵前12小时将蛋移至孵化室内,使初步温暖。 入孵:首先在暖蛋后按计划于下午上架孵化,出雏时便于工作。天冷时,上蛋后打开入孵机的辅助加热开关,使温度升高,以免影响早孵胚的发育,待温度接近要求时即关闭辅助加热器。注意孵化机的温度和湿度。湿度也要保持在65%左右,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翻蛋的次数,最好设定在90分钟,以便很好的孵化。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优质雏鸡。胚胎发育的适温范围和孵化最适温度鸡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温度在35~40.5℃(95~105F),都有一些种蛋能出雏。但若使用电力孵化器孵化,上述温度不是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在环境温度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就立体孵化器而言,最适孵化温度是37.8℃即10F。出雏期间为37~37.5℃。翻蛋的次数,最好设定在90分钟,以便很好的孵化。 目前在我国关于鸡孵化给温有两种主张:一种提倡变温孵化,另一种则采用恒温孵化。这两种孵化给温制度,都可获得很高的孵化率。变温孵化法(阶段降温法) 变温孵化法主张根据不同的孵化器、不同的环境温度(主要是孵化室温度)和鸡的不同胚龄,给予不同孵化温度。其理由是:第一,自然孵化(抱窝鸡孵化)和我国传统孵化法,孵化率都很高,而它们都是变温孵化;第二,不同胚龄的胚胎,需要不同的发育温度。恒温孵化法将鸡的21天孵化期的孵化温度分为:1~19天,37.8℃;19~21天,37~37.5℃(或根据孵化器制造厂推荐的孵化温度)。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阶段均采用恒温孵比,必须将孵化室温度保持在22~26℃。低于此温度,应当用废气、热风或火炉等供暖;如果无条件提高室温,则应提高孵化温度0.5~0.7℃;高于此温度则开窗或机械排风(乃至采用人工送入冷风的办法)降温,如果降温效果不理想,考虑适当降低孵化温度(降0.2~0.6℃)。 打开一天半的鸡胚,胚胎与蛋的长轴呈垂直躺卧,尚未与胚叶分离,可辩出脑泡,眼泡以及8到10对体节。血管域发育良好,心脏形成并跳动,胚长4到5毫米,血管域直径6到8毫米。五天半后第三以下腮弓几乎被第二腮弓遮掩,前肢及后肢进一步伸展,尿囊增大到蛋壳内面,与头相比酮体显得很小,前脑分叉消失,出现嗅窝内外两侧的隆起,即内鼻突起与外鼻突起,上腭突起与下腭突起愈益发育。胎儿沉入蛋黄的深部,胚胎重0.18~0.4克。十天半眼皮达瞳孔外,冠呈小长轴样,可看见爪的胚芽,羽乳头被覆整个身体酮体已大于头部,胚胎重2.7~3.5克。十八天半眼睛睁开,蛋黄开始吸进腹腔,胚胎重23~26。孵化18或19天照检后将蛋移至出雏器中,同时增加水盘,改变孵化跳条件,孵化满20天后,将出雏器玻璃门用黑布或黑纸遮掩,免得已出的雏鸡骚动,之后每天4到8小时捡出雏鸡和蛋壳一次。孵出完毕后清洗雏盘并消毒。 死胚剖检:解剖历次照蛋剔除的死蛋和孵化结束后清除的死胚蛋。打开死胚蛋,撕开壳膜,首先注意胚胎的位置以及尿囊和羊膜的状态,然后用镊子取出死胚,判定日龄,借以分析死亡的原因。先按皮肤,绒毛,头,颈,脚的顺序,观察胚胎的外部形态,然后用小剪刀剖开体腔观察肠,胃,肝,心,肺,肾等内部器官的病理变化。观察时注意有无出血,贫血,充血,水肿,肥大,萎缩,变形,畸形等以判定死亡的原因。

鹅的孵化技术

鹅的孵化技术 鹅的人工孵化逐步转为电器孵化,电孵比传统的摊床孵化优点更多,如温度均恒、干净卫生、管理方便等。缺点是设备投资稍大。如采用电器变温孵化,可以显著提高鹅蛋的孵化率。现将该技术的要点简介如下: (一)设备及入孵程序变温孵化鹅,一般采用多个孵化机组合配套,采用全进全出制,分阶段设置不同环境进行孵化。可将整个孵化期分3个或4 个阶段。如果分为3个阶段,则分别为1~14天、15~28天、29~31天。温度分别为38℃、37.5℃、36.5℃。如果分为4个阶段,则分别为:1~9天、10~18天、19~28天、29~31天。温度分别为38℃、37℃、37℃、36.5℃。后者适合有一定规模的孵化厂,前三个时期在不同的孵化机内,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孵化,29~31天在出雏机内进行。这需要2~3台孵化机和1台出雏机。 (二)鹅蛋的结构特点鹅蛋的相对表面积较小、蛋壳厚、壳质坚硬,不易破碎,外壳膜也厚、气孔小、内壳膜坚韧,导致气孔封得很严,直接影响了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能传导和啄壳出雏。常规的孵化技术雏鹅不易破壳。 (三)种蛋的选择和消毒种蛋应来自健康优良的鹅群,合理的饲料营养也是影响种蛋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蛋重、蛋形、蛋壳品质,蛋的新鲜度、清洁度,以及适当的公母配比,都是选择鹅蛋的必要条件。种蛋产出后一般要经过2次消毒。第1次,在存放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按1立方米容积30毫升福尔马林、15克高锰钾熏蒸消毒20~30分钟)。第2次,在入孵时浸泡消毒可一并洗去蛋面污物(可以用0.1%新洁尔灭或0.03%~0.05%高锰酸钾水泡2~3分钟,洗净沥干后入孵)。 (四)种蛋的保存和放置保存种蛋的适宜温度为10~15℃。适宜时间以1周内为好,最多不超过15天,超过15天种蛋的孵化率明显下降。适宜湿度为75%左右。保存时间超过1周者,每天可进行1~2次翻蛋,改变角度即

火鸡孵化技术要点

一、孵化条件 (一)温度 温度是火鸡孵化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由于火鸡蛋中脂肪含量和产热量均高于鸡蛋,所以从全程来看,其孵化温度应略低于鸡蛋,同时温度应随胚胎日龄的增长而降低。一般火鸡孵化可分为变温孵化和恒温孵化。 1、变温孵化:适用于种蛋整批入孵方式,全进全出。在孵化前期温度略高,以后随胚胎的生长发育自身发热,孵化的温度要逐渐降低,防止中后期超温。 2、恒温孵化:适用于种蛋分批入孵的方式。 (二)湿度 火鸡蛋在孵化期间要求的湿度比较稳定,孵化器内的适宜湿度是50%-60%,出雏器内的湿度是65%-75%。高温和低湿对胚胎发育都有影响,一定要防止高温高湿。湿度低蛋内水份蒸发多,易引起胚胎和蛋壳膜粘连,雏火鸡脱水;湿度过大,雏火鸡大肚子,脐部愈合不好。孵化室内的环境湿度要求为75%。 (三)通风换气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除最初几天都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而且随着胎龄增加而加强。尤其是后期,胚胎以尿囊呼吸转变为肺呼吸,对氧气的需要量就更大了。出雏前期胚胎死亡多与通风状况差有重要关

系。 通风换气与温湿度有着密切关系,通风良好,温度低,湿度就小,通风不良湿度就大,通风过度则温湿度难以保证。通风换气与胚胎散热关系极大,尤其是孵化后期,胚胎发育更加旺盛,产热更多,如果热量散不出来,将严重阻碍胚胎的正常发育,甚至烧死。所以,孵化器内的均温风扇,不仅为胚胎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还可以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驱散余热。 孵化室(厅)内的通风换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备有排风设备。 (四)翻蛋 翻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胚胎方位,防止胚胎粘连,促进羊膜运动。人工或机械翻蛋比抱窝火鸡少,因报窝火鸡翻蛋目的还有调节内外胚蛋的温度。人工翻蛋每2小时一次,每次翻蛋90度。 (五)凉蛋 火鸡种蛋孵化后期,由于自身温度急剧增加,当发育速度加快时应注意凉蛋,在夏季更应注意凉蛋。凉蛋可刺激胚胎,调整发育速度。方法是:打开孵化器,推出蛋车2/3,待种蛋表面温度降至33℃时,可推入继续孵化。 凉蛋并非必须的孵化程序,应根据胚胎发育情况。孵化天数、气温及孵化器性能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孵化中的几项操作技术 孵化的操作技术,有些环节由仪表控制,只需提前进行校正,如温

鹅苗孵化技巧

鹅蛋个大,蛋壳厚,光滑且坚硬不易破碎。但相对于鸭蛋,它气孔小,蛋壳膜坚韧,孵化时要更加讲究孵化技巧。下面小编为您简单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1、收集种蛋 孵化场将每日的种蛋写上产蛋日期,每日将种蛋翻转180°左右,防止蛋黄盯在蛋壳膜上。每7天送种蛋一次,防冻、防热、防晒、防雨。要用蛋托箱装种蛋,车辆运输时蛋托箱下还要有缓冲物。 2、采用控温电孵机 孵化的前、中、后期和出雏期(夏秋出雏在摊床上)的温度分别为:39℃~38℃、38.5℃~37.5℃、37.5℃~37℃、38℃~38.5℃。相对湿度依次为:80%~75%、65%~60%、60%~70%、90%。后期的的温度比有关资料要高。较高温度可以促使出壳迅速,特别是

出雏的后期。 3、模拟生态孵化 电孵机翻蛋老是沿中轴前后翻转共90度,单调而又“机械”。在孵化的3~10日龄间,每日午后凉蛋时人工扒蛋一次,使鹅蛋大角度、换方向翻蛋,可以减少前期的盯壳和死胚。 4、孵化后期蛋面喷水 在干热的夏秋,结合凉蛋向蛋面喷水,一是增加湿度,二是溶解蛋壳表面的油质层,三是降温。每日2次。啄壳前3天,不论春夏秋冬,水中都要加入白醋(每20公斤水中加入500毫升),白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可以与蛋壳中的钙结合形成醋酸钙,脆化蛋壳,利于琢壳。 开始啄出小孔后,停止喷水。因为此时喷水不可能很均匀,某些鹅蛋上喷水过多,可能引起少数啄壳雏窒息而亡。这时如系热天,可用薄棉布蘸湿拧干至不滴水,盖在蛋面上,不仅可以迅速降温,还可

让出壳雏湿润,防止羽毛粘在蛋壳膜上而不能出壳。但棉布未干就要掀去。 池州市殷汇镇孵化场坐落于安徽省池州市殷汇镇,是一家集饲养,育种,繁殖,管理,经营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本厂下设有一个5000只的种鹅场一座,肉用麻花种鸭5000只,肉杂种鸭3000只,引进法国特大种番鸭,拥有丰富的祖代,父母代种番鸭500个单元,并常年提供多个品种的高产蛋鸭,鸭苗,种蛋,青年鸭,提供优质的皖南土鸡的鸡苗,种蛋,提供种鸡苗,和肉杂鸡苗。目前,我场出产的鹅苗,鸭苗,鸡苗成活率、种蛋孵化率高。产品畅销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各大省市,远销至海南,山西,山东,新疆等全国各地。现已成为多家大型养殖场和政府扶贫项目的鹅雏供应基地。安徽池州市殷汇镇孵化场场长陈云诚邀各界朋友来村做客、各地客商来场洽谈合作!

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的注意事项和温度控制要点

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的注意事项和温度控制要点 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的注意事项和温度控制要点 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的注意事项和温度控制要点 一、养鸡技术:鸡种蛋孵化怎样控制温度 1.温度范围与最佳温度 孵化中低于某一温度胚胎发育将被抑制,要高于某一温度,胚胎才开始发育,这一温度被称为“生理零度”,也叫临界温度,一般认为鸡的生理零度约为23.9℃;同时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以鸡为例,温度在“35至40.5℃”之间,都会有一些种蛋孵出小鸡。在“35至40.5℃”之间这个温度范围内有一个最佳温度,应该环境温度保持在24至26℃,最佳温度1至19天为37.8℃,出雏期19至21天为36.9至37.2℃。 2.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孵化有一定的影响,环境温度的高低主要影响孵化中温度控制的精确度。在生产中一般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季节而灵活掌握。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是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而经常采用的两种孵化方式。恒温孵化与变温孵化如果操作恰当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恒温孵化是在孵化的1至

19天保持一个温度,如:37.8℃;而在19至21天保持在37.2℃,恒温孵化对孵化的环境要求条件较高,环境温度应该保持在22至26℃之间,并且要通风良好。 变温孵化是根据孵化机类型、孵化室温度和胚胎发育日龄,给予不同的温度。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0℃,则孵化温度可比最佳温度高0.5至0.7℃;如果环境温度高于30℃,则可以降低孵化温度0.2至0.6℃。 3.湿度对温度的影响 相对湿度对胚胎发育有很大影响,湿度与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物质代谢有关。在孵化中,温度与湿度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孵化前期温度高则要求湿度低,出雏时湿度高则要求温度低,一般在落盘后应该增加湿度,同时要降低温度。实际生产中应防止同时出现高温高湿,因为高温高湿会导致排气不通畅,使得孵化机内二氧化碳浓度加大,影响胚胎发育。 4.禽蛋的性质 种蛋不同,孵化温度不同。褐完蛋、强制换羽后的蛋以及蛋壳厚、蛋重大的种蛋孵化前期温度应该略为高一些,后期则低一些,可以相差0.1至0.2℃。 5.看胎施温 胚胎发育在不同时间有其固有的特征,照蛋是检查胚胎发育的情况,生产中可以根据照蛋的结果及时了解胚胎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